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

时间:2019-05-15 14: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

第一篇: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

大众传播学概论作业

【节目分析】

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成功之道分析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专业:新闻学班级:新闻2010级辅修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刘静慧

二零一三年十月

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成功之道分析

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待业求职人群高达4000万人,就业问题已成为与婚恋比肩的又一社会热点问题。《非你莫属》自2010年10月30号开播以来,收视率连续增高,在2012年7月份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收视率高达1.21,节目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5000万,今年收视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稳在前列。

《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在哪呢,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制胜点只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当前最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就业问题为主题,赚足了眼球。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大家,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相对闭塞,导致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而《非你莫属》的开播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业者的就业岗位和企业的工作岗位放到一个宽广的平台更有利于人才的利用和资源的配置。

第二,全新的求职方式,吸引广大求职者参加。

《非你莫属》每期有三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真实应聘者;每期12名一流企业高管组成波士团现场招聘,利用自身不凡身世背景及奋斗经历,对应聘者进行评判和挑选;同时,节目中的2名国内资深职场人士及心理专家,用专业知识给应聘者真实的就业指导意见。这种企业高管直接进行面试并提供指导意见的形式,让求职者感觉收到了重视。甚至有些求职者参加该节目直接表示,“希望各位boss可以给我的就业方向给出指导”。不需要跑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不需要投成百上千份简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提供一个老求职者与老板面对面,一对多的机会,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三,求职者选择的多样性,赢得更多同类型观众。

与同类节目《职来职往》最大的不同是,《非你莫属》中的求职者不单单是在校青涩的学生,有的是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年轻人,求职者的挑选保罗万象,应届生、海归、啃老族、个人炒作、退役运动员、退休人员、美女求职者等等,他们的出现使观众产生了共鸣,观众可以通过求职者讲述以往的成功或失意的故事,给自己一个启发;观众可以对占用求职者机会、来做秀的人发表不同意见;观众可以就一个美女的美貌究竟在工作中能得到多少好处各抒己见。他们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亲戚交流,和单位同事交流,上网络交流„„求职者种类越多,吸引的观众自然也就越多了。

第四,传播渠道多样,契合了求职者的活跃平台。

广大求职者以年轻人居多,其中大学毕业生又占多数,互联网用户比电视观众为数更多。

《非你莫属》增强网络视频投放的力度,在腾讯、搜狐、56、迅雷、CNTV、凤凰等网站皆可观看,为网民提供了便利。

第五,主持人的“犀利”言辞经常掀起节目高潮。

在未更换主持人之前,主持人张绍刚的机智、幽默、极强的总结能力和控场能力常博得现场喝彩,网友称其言辞“犀利”,有时稍显“刻薄”,而这两点恰恰成为吸引观众的噱头,这也是很多人在《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者间选择了后者的原因。

第六,娱乐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非你莫属》不仅仅具有在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建立桥梁的实用性,更有很多的娱乐元素在里面。比如很多多才多艺的选手,节目会要求他们进行一段表演;比如12位boss形象的塑造,使节目中的对话颇具笑点。

第二篇:新闻学论文题目

新闻学专业毕业考核参考题目

1、新闻必须真实

2、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3、论邓小平的新闻论述

4、论江泽民的新闻论述

5、论新闻职业精神

6、必须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7、必须反对“有偿新闻”

8、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

9、论“客观报道”

10、论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11、批判资产阶级标榜的“新闻自由”

12、论“新闻手段”

13、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14、论“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5、新闻必须及时

16、新闻与政治

17、论新闻规律

18、新闻宣传与“三贴近”

19、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评析近代外报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1、评中国报业的政论传统

22、近代维新派办报思想

23、梁启超的报学启迪民智论

2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人“先知先觉论”再评

25、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办报思想的转型过程

26、《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国的报业发展

27、从“文化大革命”看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

28、党报传统的形成问题

29、评78年真理标准讨论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0、评析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结合历史与现实实例)

31、分析《纽约时报》等严肃报纸造假现象的实质

32、评析路透社经久不衰之原因

33、评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相关内容)

34、分析媒介集团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35、新闻集团运营的特点与启示

36、维亚康姆集团成功运作经验探析

37、分析当今跨国传媒的特点

38、分析贝塔斯曼集团的经营策略

39、分析网络泡沫经济对时代------华纳迪斯民等跨国传媒公司的影响

40、威望迪公司衰落的原因探析

41、分析工业革命对全球新闻事业的影响

42、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3、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

44、正确认识采访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45、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

46、采访中强化视觉功能的意义

47、试析电话采访的优与劣

48、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49、新闻就在留心中

50、创新------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1、权威消息来源初探

52、网络新闻采写的原则及方法的宏观研究

53、名记者的采访技巧之研究

54、采访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55、新闻采访中的思维断想

56、记者采访要入乡随俗

57、谈新闻采访中的“折墙”艺术

58、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59、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60、如何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视角

61、以经验到科学的飞跃------我国传媒学术界与实践界面临的共同命题

62、在采访中应强化对主题的思考

63、从与传统新闻的比较看网络新闻的优势

64、专业采访报道的特征研究

65、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66、在采访中应强化对主题的思考

67、科技新闻采访的特殊性

68、改进会议新闻报道

69、巧选角度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

70、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

71、深入调查与深度报道

72、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73、新闻时评热现象透视

74、用社会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75、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76、新闻策划得失谈

77、实践“三贴近”,深化新闻改革

78、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正负效应

79、新闻背景运用

80、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81、经济报道的宏观思维

82、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83、记者要善于抓特点

84、经济报道的受众意识

85、社会新闻及其采写艺术

86、晚报新闻特色研究

87、专(副)刊研究

88、晚报、都市报的贴近性

89、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伦理思想

90、论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及其社会作用

91、论报道失实

92、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

9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94、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的品位(格调)

95、论新闻侵权

96、新闻侵权名誉权的防范

97、新闻侵范隐私权的防范

98、公众人物及其名誉权

99、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

100、论新闻侵权著作权

101、论流言

102、大众媒介如何引导舆论

103、文学接受理论与媒介的舆论引导

104、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

105、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能力 106、市场经济条件的文化报道

107、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108、河南受众的特征与正确的舆论引导

109、河南媒介的不足及其矫正

110、试论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111、从采访对象心理谈采访技巧

112、由受众心理谈舆论引导的技巧

113、论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授心理的互动

114、网民心理分析

115、论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因素

116、论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的作用

117、论当代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功能

118、新时期报纸版面设计流行趋势

119、静态式版面解读

120、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121、网络新闻编辑初探

122、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23、试论新闻策划

124、新闻监督与媒介审判

12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

126、读图时代的图片编辑

127、新闻期刊研究

128、试论电视记者采访提问的艺术性

129、论电视新闻述评的特征

130、试论科学技术对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促进

131、试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132、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

133、论隐性采访

134、电视新闻专题的选题艺术

135、电视评论要发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优势 136、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采访特征

137、电视谈话类节目成功的要素

138、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要求

139、试论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的作用

140、电视直播报道的采访特点

141、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特征和编排艺术 142、试论电视新闻栏目的定位

143、镜头前的采访报道对电视记者之要求 144、电视新闻报道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145、知识经济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

146、频道专业化和栏目定位

147、搞好栏目定位,提升电视的品牌经营 148、新闻照片在报刊上的角色

149、我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水平的差距与对策 150、新闻照片与电视新闻的异同

151、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构成之我见

152、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153、新闻摄影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54、论新闻评论的政治属性

155、论新闻评论的引导功能

156、论信息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157、试论新闻评论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58、调查研究是写好新闻评论的前提

159、论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160、浅论电视评论的深度

161、论新闻评论的大众性

162、论新闻评论的实践性

163、论新闻评论的品格

164、谈谈新闻评论与事件的真实性关系

165、论电视包装的个性化

166、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电视的发展策略

167、记省级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168、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分野 169、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70、论新闻节目的议程设置

171、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17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173、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174、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175、评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176、走出电视文化发展的误区

第三篇:新闻学实习论文

从新闻价值特性分析2010年11月19日《大河报》头版排版

【题记】通过8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大致的价值特性。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最终标准,应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这是新闻社会价值的核心。树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新闻要有助于社会成员受到社

会的公平对待并公平的对待社会。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范畴。新闻价值的发现以社会文化环境为其本源。从历史的观点来讲,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人们的价值观亦不一样,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就不一样。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新闻价值观不同。新闻社会价值观受到受众和传播者文化特质的影响。要使新闻传播真正造福于社会,就应实施合理的传播控制。

【正文】2010年11月19日的《河南日报》着重报道了《“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河北钢铁集团舞钢公司喜摘“全国质量奖”》、《河南姑娘夺得亚运女子龙舟首金》、《不折不扣完成党报发行任务——鹤壁市委书记郭迎光谈《河南日报》发行》。此外,在板块的右方以豆腐块形式刊登了《中纪委、中组部要求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河南煤化产出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等文章。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此自然节摘自百度)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以2010年11月19日《河南日报》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现如今此类综合性的报纸在头版会安插图片新闻以吸引大家的目光。综合近几期的《大河报》《东方今报》等类似报纸,图片新闻已经成为固定模式。而我们所知,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中(包括各个版面),报纸的左上、右下等皆为重要地段。

在该报的左上正中,为该报的重点新闻——《“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这是一篇介绍平顶山的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文章。记者以描述平顶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及经济发展为契机,引出平顶山市坚持“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的幸福口号。文章指出,城市的发展只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前进方向应当是在保证我们洁净单纯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大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民生指标。为了让官员们切身的体会到这些,平顶山推出了““幸福指数”与干部政绩考核连在一起”的政考方案,并在2005年起着手实施。为了便于考察,平顶山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幸福指数”评审标准。从中不难看出,所谓的“幸福指数”就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标准,这里不单单是经济支配力,更多的是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其实,这篇文章所叙述的城市综合发展的规划也是我省各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单就文章所体现的新闻作用来看,从其时新性而言,该新闻在第一时间登上报纸,时新性强;从其接近性而言,平顶山市的综合发展,关系到广大市县级人民的生活以及市委工作的展开,自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接近群众的生活;从其显著性而言,该新闻具有较高的政治点和群众关注度;从其重要性而言,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关系到国家行政工作推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重要性高;从趣味性而言,该文趣味性略低,严肃性较强。综合而言,此新闻中存在着较强的社会需求,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而将其列为本期的新闻头条。

在这一新闻下,是三个占较小版面的新闻。《中纪委、中组部要求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河南煤化产出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类比分析,这三个新闻皆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受社会广泛的关注,且时效性强,正是现在政府和群众热烈讨论和关注的话题,版面位置显著,在吸引人的同时又对比突出了头条新闻的所在,版面设计极为合理。

在版面右侧,是两则国民新闻——《河北钢铁集团舞钢公司喜摘“全国质量奖”》、《河南姑娘夺得亚运女子龙舟首金》。该版面设计较为巧妙,当受众拿起报纸时,往往是右手拿起,设计在右手侧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目光,同时这几个新闻我们也可以看出排版者对新闻价值的把握。以河南姑娘夺首金为例,自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在“全民健身”、“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等一系列口号带动下,体育已经成为了人民茶余饭后免不了聊上几句的必须话题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则新闻时效性强且皆为社会热点问题。此类民生问题往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该版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刺激。

第四篇:新闻学概论论文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结课论文

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与调和

刍议

摘要:自人类社会出现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框架之时,新闻自由一说就成为统治阶级、新闻传媒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三者关系好坏的症结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所在。曾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标尺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夜(也)不乏像梁启超、邹韬奋等为新闻自由举旗呐喊的新闻业前辈。那么,在现代法制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多样而强大的新闻媒体和日益丰富的新闻渠道,新闻自由和人身权利的冲突也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就显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新闻自由,人身权利,新闻道德,法制建设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欧洲先哲们在17、18世纪就率先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新闻自由即是言论自由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和表现,并逐渐被认为是其他一些自由的基础。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少数先进的知识分子注意到这一问题,如梁启超、邹韬奋、洪仁玕、郑观应等。其中,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被认为是集大成者。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写道:“西人有恒言:‘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只保障。’„„”由此可见,在他看来报馆(新闻)自由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他对西方将言论出版自由视为一切自由只(之)保障的观念是认同的。此外,邹韬奋也是一位为新闻实践奉献毕生心血的新闻业前辈。他认为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业中的具体延伸和表现,“所谓言论自由,就新闻业的观点看来,最简单的是真实的消息要让民众看得到,正确的评论要让民众听得到。”因此,邹韬奋把新闻自由看成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新闻实践问题,而非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问题。另外,邹韬奋强调,新闻自由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位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政府不能予以剥夺。中国近现代的新闻自由发展虽较西方来说仍有差距和不足,但还是对我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新闻自由权利的维护有着重大作用。

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活动越来越强调自由与发现,于是越来越多的新闻活动有意或无意的侵犯了公民(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等。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首当其冲的就是隐私权。隐私权是美国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缪尔·沃伦首次在1890年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杂志上提出的。对于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学说和观点,我国学术界关于隐私权的定义主要是: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私人领域不收(受)非法侵犯、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得和公开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强调新闻自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为侵犯自由人的隐私权提供了很多机会。就新闻报道来说,记者采编或工种(公众)投稿的新闻作品公诸于(之于)众并进而引发公众舆论的评价,最终达到新闻传播和监督的目的,但如果新闻报道中含有个人隐私信息,那么将给个人的隐私权造成严重的侵害。现实中很多新闻媒体为了达到监督和提高收视率的目的,常常将为(未)经当事人许可公开(删除)的隐私内容公开报道,从而引发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隐私权从其产生之日就与新闻自由存在冲突和矛盾,一方面表现为新闻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权纠纷,另一方面表现在隐私权的国度(过度)主张对新闻自由的妨碍与抵触。

另外,媒体侵犯公民和法人名誉权的案件,也是司法实践中发生比较多的,影响较大、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案件。此类案件产生的原因也是双方的:游戏而(是不是应该是有些)以法律赋予的新闻自由为借口侵犯公民、法人的名誉权;还有一些人以名誉侵权为由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限制公民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界限应为:是否侮辱与诽谤他人。如果没有侮辱和诽谤他人,则均属于新闻自由之列。当新闻媒体和公众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有人认为,只要满足公共利益和公众合理兴趣,就应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因为公众人物的事业不仅是他们的个人情况,也是社会、公众的,公众有权了解他们的事业情况。但在我看来,即便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普通公民,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一切公民权利,其中就包括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那么对于公众和新闻媒体而言,区别对待公众人物的“公”“私”之分是由必要的,也是受法律限制的。

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

在大众媒体日益活跃,信息交流日益畅通的时代,新闻自由越来越被推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是新闻业蓬勃发展的表现,也是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的日臻完善。但与此同时,新闻道德却没有获得同等的关注。

在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之间,尽管新闻自由是新闻道德的前提条件,但同时,追求新闻道德的新闻活动也是追求新闻自由的新闻活动的基本路径,是实现新闻自由的基本条件。

在自由与道德之间,存在着怎样一个天平(天枰)?首先,道德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类不自由,行动就不再是道德的。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被迫的新闻传播或不传播,是不能担当道德责任的,因此自由是道德的前提和条件。但是同时,人的行为选择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新闻必须担当其一定的道德责任,这一点从原则上来说是不可逃避的责任。尤其在当今这个人身权利与新闻自由冲突尖锐的社会,只有新闻自由与新闻道德达到统一,新闻传播才会成为真正的自由。

新闻道德旨在促进新闻业成为道德的职业,通过道德服务社会大众,为社会的良性运作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和传播时注重这些活动是否是道德的条件下进行展开的。

道德的新闻史负责人的新闻(觉得读起来有点不明白),才是自由的新闻,因此,新闻道德和新闻自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提倡道德自律,而不是限制新闻自由。当新闻道德自律水平逐步提高了,真是(真实)的新闻自由也就一步一步实现了。同样,也只有提供足够的新闻自由环境,道德新闻才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法制建设的协调作用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法学与新闻学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新闻自由本身是一种特设的权利,新闻侵权中所侵犯的对象表现为权利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即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冲突。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公众感兴趣的事情颇多,但这并不意味这(着)只要是公众感兴趣、想知道的事情,媒体就都可以采集和传播。如果在趣味性的驱使下随意猎奇,则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导致对公民人格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藐视和侵害。

理论上来说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各行其道,易于区分,但现实中则不然。因此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就需要有系统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撑和保护。大陆法系国家同场(通常)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以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做出限制性规定。我国宪法没有明确做出规定,已日益暴露其局限性。自建国以来,四部宪法中规定了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至今尚未有新闻出版法,新闻自由的保障与权力的冲突等多种问题尚无法可依。

因此,我国新闻法制建设仍任重而道远。首先,应在宪法的框架下保障新闻媒体的言论及出版自由,这是新闻业发展和公民民主权力得以保障的基础。其次,其次(删除)在司法部门审理案件时,应以法律细则控制新闻界的舆论导向,规范媒介的权利和责任。再次,对记者采访权、报道权与公民的知情权做出先关(相关)法律规定,考虑新闻自由的多向性,新闻自由在不触犯他人的利益的同时,全面考虑传播者和被报道者的自由。中国要保障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保障新闻自由,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法律,喜欢各项标砖规范(有点不明白),真正实现新闻自由。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结语

新闻要“广为人知”,隐私要“部委(不为)人之”,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平衡,既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及普通民众对新闻自由的支持、对自身合法权利的维权意识,也要站立在法律的高度,予以系统的、细化的法律法规支撑,只有这样,新闻自由才会在和谐的环境下为社会和百姓服务。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参考文献: 代婷婷,《浅谈中国新闻法制建设兼论新闻法中对新闻自由的保护问题》,《传媒研究》 冯柯,《论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胡婧,《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4月第28卷第2期 胡正强,《试论邹韬奋的新闻自由观》,《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8年7月第35卷第4期 龙一平,《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月总26卷第12期 罗日东,《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解决方法》,《前沿》2009年第5期 王玉,《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自由法制建设》,《法制与社会》2010年11月下 王静,史博学,王金利,《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问题》,《媒介观察》 肖华东,《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法理学思考——从权利与权力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2卷 杨保军,《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关系初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袁晓波,《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法律冲突及调适》,《河北法学》2006年9月第24卷第9期 朱怡雨,《当代中国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错位和缺失》,《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第25卷 张继木,《清末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论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张书琴,《我国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与选择》,《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赵明漫,《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之宪法保护》,《综合论坛》

第五篇:新闻学作业

新闻自由与控制

摘要:新闻自由从启蒙到发育成熟,后来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成果和制度权利,成了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权利。在现代社会,公民深深地依赖着新闻媒介为之提供新闻信息,以此作为决策和行动的参考,新闻媒介有责任和义务为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服务。但是有些新闻媒介却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事实真相,误导受众的知情权,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等等。为了保护公众的各种权利,也为保护国家利益,必须对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关键词:新闻自由隐私权微博控制

1、新闻自由

1.1、新闻自由的提出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在国会做了一篇名为《论出版自由》的演讲,这在新闻出版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主要思想是,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新闻媒体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一直是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曾经说过,为了防止政府蜕变,找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新闻自由。作为民主国家宪法保护下的一项基本权利,新闻自由是从有关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保障中演变而来的。1951 年,国际新闻学会得出了衡量新闻自由的四项标准:采访自由,传递与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批评自由。

1.2、新闻自由的定义

新闻自由是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公民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所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一部分。从法律意义上讲,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自由的权利,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之一,是现代民主的产物,在过去的专制社会是不存在新闻自由的,即便到了社会高度发展、人民自我意识高度觉醒的今天,完全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是不存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适度的新闻自由。

2、新闻自由的代价

当前,媒体乱象随处可见,部分媒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天的民主给了媒体更多的发言自由,另一方面是金钱至上观念在作祟。同时,媒体界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低下,为了赚取眼球、吸引大众的目光,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更多地注重其新奇性和娱乐性而忽略了其社会导向性及影响。

2.1、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矛盾

2011年,《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曝光,导致这家有百年历史的报纸关门,并引发了英国各界对媒体伦理话题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于当年7月授权上诉法院法官布赖恩·莱韦森就此展开调查,一年后终于出台了1987页的调杳报告。报告首先导致了英国执政集团的分裂,首相卡梅伦承认媒体和政治人物之间需要增加透明度,但认为立法支持新机构不可避

免地会导致国家控制媒体,颠覆1695年废除报刊许可制度以来的新闻自由传统。外相黑格则指出,新闻独立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元素,“宁可有失误,也不应扼杀新闻自由”另一方面,执政联盟的伙伴自由民主党的党魁、副首相克雷格和在野的工党党魁米勒班则全力支持对媒体进行监管。英国主流媒体也纷纷行动起来,刊登广告提醒公众:如果新闻自由遭到束缚,议员假报开销、名人逃税、穆斯林战俘受虐等新闻都不会曝光,而即使是电话窃听丑闻,也是由媒体而非政客或警察揭发的。即便如此,民意调查显示,70%的民众希望政府能建立一个有法律实权的独立媒体监督机构,而60%的人希望卡梅伦能采纳莱韦森报告中的建议。

由此可见,新闻自由的过度发展导致了巨大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上,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范围内的问题。

2.2、网络泛新闻媒体的发展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地位由弱变强,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多元需求得到满足,从单纯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逐渐有了掌握话语权的可能。然而,网络新媒体对专业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微博为例:

(1)微博的碎片表达、即时发布催生的虚假信息使新闻缺乏客观性。在人人“围脖”的时代,记者已不再是职业新闻人的专利,网络用户特别是手机用户的迅速发展,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微博的碎片化表达、传播方式的快速使它成了假新闻和谣言的滋生地,而对于专业媒体的微博来说,假新闻也有可能因激烈的同行竞争或追求点击率而出现。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客观真实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公众无法完全辨识微博中新闻的真伪,而媒体被受众信赖,虚假信息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混淆了公众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2)微博把关作用的弱化使新闻自由被滥用。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现在大多数媒体都主张有底线的自由,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媒体”。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由于“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很多时候受众就是自己的“把关人”。微博使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最大程度体现,因此,微博有时就成了受众攻击与自己持相反观点和人物的“利器”。作为自由媒体的个人,传统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在这里被消弱,网民发布或转发微博时,很少会考虑其社会责任。

(3)微博主的媒介素养不足使新闻自律几乎成了空谈。除了要求报道客观公正、负责任、服务公众之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即需要媒体及从业者加强自律意识,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利。而在微博上,由于发布的简便,公共事件当事人的详细资料被人肉搜索的概率相当高,不可否认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但也使当事人的家人等隐私也被曝光,正常的生活也被打破。传统媒体的记者守则、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等对受众作为微博主,无法强制要求遵守,无法要求其新闻素养,更无法实现新闻内在的自我约束。

3、对新闻自由的控制

新闻自由是西方社会长期形成的核心价值,新闻媒体被认为是独立于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其基本的论说是:离开强有力的新闻监督,政府和社会就会腐败,虽然媒体偶尔的失实报道对政府某个官员或社会名流的信誉造成伤害,但如果对新闻自由进行限制,不受监督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滥用权力造成的危害会更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受规范的新闻自由随处可见,这种自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公民的隐私,破坏了新闻媒体的传统道德与行业操守,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对新闻自由加以控制。

3.1、对新闻自由的立法控制

3.1.1、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1)提高公民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认识。恩格斯曾提出:个人隐私一般受到保护,但当个人私事甚至隐私与最重要的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无关时,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与报道过程中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当公民的隐私涉及到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活动范围是公共领域时,新闻媒介有权进行报道,个人利益应当让步于公共利益。因此,公民应当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认识,正确行使自身的权利,不能妨碍正常、合理的新闻报道,从而减少隐私权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冲突。

(2)重视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以确保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在此,我认为普通公民的隐私范围应大于政府官员的隐私范围,以免政府官员借口保护隐私来逃避其应负的义务和责任;在保护病人隐私权的同时应当允许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对特殊高危险高传染性疾病病人的那些事关公共安全的信息行使披露权,将这部分信息排除在其个人隐私之外;增加保护死者肖像以及不得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有关规定,法理上死者虽已不是法律主体,无人格权利,不再享有肖像权,但可参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将其纳入死者继承人、近亲属的精神利益进行保护。对于那些未经本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非营利性活动的新闻媒体,应授予受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并获得物质和精神赔偿的权利。

3.1.2、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

新闻媒体应当秉承着“公正”、“客观”、“真实”等原则发挥好社会舆论监功能,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和约束,让媒体能够在一个公平、和谐的市场环境中健康竞争,让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能够良性发展。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第一,为保护公民的姓名权,增加对新闻媒体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予以惩戒的有关规定,对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未经公民同意擅自使用公民姓名,错误使用、冒用公民姓名,未明确区分同名公民以及未能保护新闻消息来源等侵权行为进行惩戒,规范新闻媒体的新闻行为;第二,对于新闻侵权案件,应实行严格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的归责原则,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防止新闻媒体借口执行政府的规定或滥用新闻自由来逃避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减少受害人的举证难度,毕竟在现实中让受害人去调查取证新闻媒体主观上具有过错是很困难的;第三,规定公民的知情权的具体范围和行使方式,予以保护,规定新闻媒体披露这类信息的范围:可 规定除了事关公民隐私、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外,其余信息尤其是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政府官员个人及其家庭的非隐私信息,都是新闻媒体公开披露的对象。同时,还应规定新闻媒体获取和披露这些信息只能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不得非法搜集和散布。

3.2、新闻媒体的责任自律

新闻媒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新闻媒体人的道德问题。因此除了其他外部因素的监督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行业自律,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第一,要尊重被报道者的隐私权。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当报道触及到他人隐私时,一定要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行报道。特别是如今新闻行业竞争格外激烈,为了取得独家新闻或者第一手资料,记者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新闻素材,这个时候,尤其要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为了个人利益侵犯了公众的隐私、触犯了法律的规定。第二,体现人文关怀。在灾难性事件和犯罪新闻的报道中,要考虑到受害者的感受,在受害者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要过多的询问、报道灾难或者犯罪的细节,也不要在未经受害者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其信息。第三,坚持客观报道。新闻工作者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不要在报道过程中加入个人情感和观点,避免“媒介审判”,因为新闻报道只是呈现客观事实,并不是评论。第四,媒体要发挥其正能量传递作用,给公众传递正确积极的信息。媒体在筛选信息上,首先要考虑社会影响问题,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媒体传递的消息,是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最直接、最便利的平台,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媒体应该继续将这种作用发挥下去,传递更多正面的、真实的、对人类有用的知识,减少文字垃圾的发布。第五,增强法律意识。这样即可以避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发生新闻侵权的行为,也可以在自己合理报道遭到诽谤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每一个国家的新闻都应为本国的稳定发展和团结富强服务,我国也不例外,新闻自由也必须基于这样的前提下来实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必然要承担起这种厚重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在认清新闻自由相对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新闻自由是与社会主义事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严以律己,承担起这种使命。

2014年5月19日下午14时,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博士后指导教师、河南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季正矩教授,于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图书馆七楼报告厅为理工大学子们带来以“当前若干理论热点问题研究”为主题的报告,我校校领导、各院领导及我校广大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的开始,由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毛传清教授向我校师生介绍了季正矩教授。

报告主要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展开,同时涉及到“财富”、“风险社会”、“和谐社会”等问题。季教授语言平实而富有幽默感,讲座经过教授讲授,同学提问等环节后顺利结束,在坐师生均表示受益良多,其中,政院思政1102班的一位同学在听完季教授的报告后这样说道:“季教授讲的东西比我自己看一厚本书都有用!”

下载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学相关论文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告学、新闻学论文选题

    广告学、新闻学论文选题1 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2 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3 浅析我国媒体组织结构的转型 4 浅谈媒体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5 媒体知识资本的辩识......

    新闻学概论期末论文

    新闻学概论期末论文 院 系专 业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计科院 电子商务 李扬扬 2012 2012914107 新闻学与纪录片 摘要:记录片是不同于电影、电视的一种重要的电视艺术形式......

    新闻学论文的选题汇总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新闻-宣传异同论 论中国在信息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

    新闻学

    新闻学、传播学经典文献目录论著1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 2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 3 《舆论学》,[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1989年 4......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职业发展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论文职业发展方向与学习规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x 指导老师:xxx一、自我分析 在上新闻与采访课时,经过性格测......

    论文作业

    从重庆打黑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20118118 刘振兴摘要 文强身为国家司法人员知法犯法,黎强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从事犯罪,但二人都在这场打黑风暴中得到严惩。透过重庆......

    新闻学名人名言

    罗京(1961年5月29日-2009年6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队伍的领军人物,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

    广播电视新闻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