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

时间:2019-05-15 14:1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第一篇: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中考几何证明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真题再现

18.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EA⊥AD,M是AE上一点,2.如图,在△ABC中,点P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MN∥BC,设MN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PE=PF;

(2)*当点P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可能是菱形吗?说明理由;

AP

3(3)*若在AC边上存在点P,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求此时∠A

BC

2的大小.

C

二、证明两角相等、三角形相似及全等

1、真题再现

∠BAE∠MCE,∠MBE45.

(1)求证:BEME.(2)若AB7,求MC的长.

B

N

E

321、(8分)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1)求证:AG=C′G;

(2)如图12,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的折痕EN,EN角AD于M,求EM的长.2、类题演练

1、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连结DF. E(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22、(9分)AB是⊙O的直径,点E是半圆上一动点(点E与点A、B都不重合),点C是BE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AB,垂足为D,CD与AE交于点H,点H与点A不重合。

(1)(5分)求证:△AHD∽△CBD

(2)(4分)连HB,若CD=AB=2,求HD+HO的值。

A

O D

B

E 20.如图9,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BF,BE=BF,EF与BC交于点G。(1)求证:△ABE≌△CBF;(4分)

(2)若∠ABE=50º,求∠EGC的大小。(4分)

C

B

图9

第20题图

如图8,△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º,D在AB上.(1)求证:△AOC≌△BOD;(4分)(2)若AD=1,BD=2,求CD的长.(3分)

O

图8

2、类题演练

1、(肇庆2010)(8分)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CE与AB相交于F.(1)求证:△CEB≌△ADC; E(2)若AD=9cm,DE=6cm,求BE及EF的长.

AC

BC、CD、DA上的2、(佛山2010)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点,且AE=CG,BF=DH,求证:AEH≌CGF

B F

C3、(茂名2010)如图,已知OA⊥OB,OA=4,OB=3,以AB为边作矩形C ABCD,使

AD=a,过点D作DE垂直OA的延长线交于点E.(1)证明:△OAB∽△EDA; BD(2)当a为何值时,△OAB≌△EDA?*请说明理由,并求此时点 C到OE的距离. O A E

1三、证明两直线平行

1、真题再现

(2006年)22.(10分)如图1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在x轴的正半轴上,⊙M交x轴于 A、B两点,交y轴于C、D两点,且C为AE的中点,AE交y轴于G点,若点A的坐标为(-2,0),AE8(1)(3分)求点C的坐标.(2)(3分)连结MG、BC,求证:MG∥BC

图10-

12、类题演练

1、(湛江2010)(10分)如图,在□ABCD中,点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DF.

D

求证:(1)△ABE≌△CDF;(2)AE∥CF.C

四、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1、真题再现

18.(7分)如图7,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AD,ADC120.

(1)(3分)求证:BDDC

B

C

BD(2)(4分)若AB4,求梯形ABCD的面积

图7

O A

E 图

22、类题演练

1.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一点,⊙O过D、B、C三点,DOC2ACD90.

(1)求证:直线AC是⊙O的切线;

(2)如果ACB75,⊙O的半径为2,求BD的长.

2、如图,以△ABC的一边AB为直径作⊙O,⊙O与BC边的交点D恰好为BC的中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边于点E.(1)求证:DE⊥AC;

(2)若∠ABC=30°,求tan∠BCO的值.(第2题图)3.(2011年深圳二模)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使CE=AC,连结AE,点F是AE的中点,连结BF、DF,求证:BF⊥

DF

CD于F,若⊙O的半径为R求证:AE·AF=2 R2、类题演练

1.在△ABC中,AC=BC,∠ACB=90°,D、E是直线AB上两点.∠DCE=45°(1)当CE⊥AB时,点D与点A重合,显然DE=AD+BE(不必证明)(2)如图,当点D不与点A重合时,求证:DE=AD+BE

(3)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画出图形,说明理由.

2.(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已知△ABC,∠ACB=90º,AC=BC,点E、F在AB上,∠ECF=45º,(1)求证:△ACF∽△BEC(5分)

(2)设△ABC的面积为S,求证:AF·BE=2S(3)

3.(2)如图,AB为⊙O的直径,BC切⊙O于B,AC交⊙O于D.①求证:AB=AD·AC.A ②当点D运动到半圆AB什么位置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五、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真题再现

1.已知⊙O的直径AB、CD互相垂直,弦AE交

第3题图

B

第3(2)题图

C4、(本小题满分9分)

如图,AB为⊙O的直径,劣弧BCBE,BD∥CE,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D.

求证:(1)BD是⊙O的切线;

2、类题演练

1、如图5,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

求证:∠A+∠C=180°

·AD.(2)ABAC

B

第4题图



5.如图所示,⊙O中,弦AC、BD交于E,BD2AB。

2ABAE·AC;(1)求证:,2、如图,在Rt△ABC中,C90°点E在斜边AB上,以AE为直径的⊙O与BC相切于点D.(1)求证:AD平分BAC.(2)若AC3,AE4.①求AD的值;②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BA的延长线上,直

线CD与⊙O相切于点D,弦DF⊥AB于点E,线段CD10,连接BD.(1)求证:CDE2B;

(2)若BD:AB2,求⊙O的半径及DF的长.七、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真题再现

22、(9分)AB是⊙O的直径,点E是半圆上一动点(点E与点A、B都不重合),点C是BE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AB,垂足为D,CD与AE交于点H,点H与

(2)延长EB到F,使EF=CF,试判断C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六、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真题再现

21.(本题8分)如图10,AB是⊙O的直径,AB=10,DC切⊙O于点C,AD⊥DC,垂足为D,AD交⊙O于点E。(1)求证:AC平分∠BAD;(4分)

3(2)若sin∠BEC=,求DC的长。(4分)

第3题图

点A不重合。

(1)(5分)求证:△AHD∽△CBD

(2)(4分)连HB,若CD=AB=2,求HD+HO的值。

图10

C2、类题演练

1.(1)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

F,EG⊥AC于点G,CH⊥BD于点H,试证明CH=EF+EG;

1D

G

3(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点G,CH⊥BD于点H,则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 连结CL,点E是

CL上任一点, EF⊥BD于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4)观察图

1、图

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

具有EF、EG、CH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2.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上,且AQ∥PC.(1)证明:PC=2AQ.

(2)当点F为BC的中点时,试比较△PFC和梯形APCQ

面积的大小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八、其他

1、真题再现

如图5,在梯形ABCD中,AB∥DC,DB平分∠ADC,过点A作AE∥B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且∠C=2∠E. AB(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若∠BDC=30°,AD=5,求CD的长. D DC2、类题演练 图

51.(肇庆2010)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交于点O,∠1=∠2.

(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若∠BOC=120°,AB=4cm,求四边形ABCDDC

2..如图(2),AB是⊙O的直径,D是圆上一点,AD=DC,连结AC,过点D作弦AC的平行线MN.(1)求证:MN是⊙O的切线;(2)已知AB10,AD6,求弦BC的长.图(2)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以AB为直径的⊙O经过点D,E是⊙O上

.一点,且AED45°

(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O的半径为3cm,AE5cm,求ADE的正弦值.(第3题)

第二篇: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第一个问我会,求第二个问。需要过程,快呀!

连接GC、B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F平分∠BAD

∴∠DAF=∠BAF=45°

∵∠DCB=90°,DF∥AB

∴∠DFA=45°,∠ECF=90°

∴△ECF为等腰Rt△

∵G为EF中点

∴EG=CG=FG

∵△ABE为等腰Rt△,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

∴△BEG≌△DCG

∴BG=DG

∵CG⊥EF→∠DGC+∠DGB=90°

又∵∠DGC=∠BGE

∴∠BGE+∠DGB=90°

∴△DGB为等腰Rt△

∴∠BDG=45°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第三篇:中考数学经典几何证明题

2011年中考数学经典几何证明题

(一)1.(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D,AC与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EF,分别交AC、BD于点M、N,试判断△OMN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3,在△ABC中,ACAB,点D在AC上,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若FEC45,判断点M与以AD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B

A

ME

DB

(4)观察图

1、图

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EG、CH这样的线

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F是AC的中点,D在线段BC上,连接DF,以DF为边在DF的右侧作等边△DFE,ED的延长线交AB于H,连接EC,则以下结论:①∠AHE+∠AFD=180°;②AF=在线段BC上(不与B,C重合)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

BC;③当D

2BH

是定值;④当D在线段BC上(不与B,C重合)BD

BCEC

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是定值;

DC

(1)其中正确的是-------------------;(2)对于(1)中的结论加以说明;

F

C

F

图 1图2图

32.(1)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于点G,CH⊥BD

于点H,试证明CH=EF+EG;

1D

DC

(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点G,CH⊥BD于点H,则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 连结CL,点E是CL上任一点, EF⊥BD于

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F

H

BCD

E

4.在△ABC中,AC=BC,ACB90,点D为AC的中点.

(1)如图1,E为线段DC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连结CF,过点F作FHFC,交直线AB于点H.判断FH与F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A

A

F

D F

D

E

C B

C

1E

2H

5.如图12,在△ABC中,D为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边AC、AB上,并且∠ABE=∠ACF,BE、CF交于点O.过点O作OP⊥AC,OQ⊥AB,P、Q为垂足.求证:DP=DQ.

证明.

8.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

上,且AQ∥PC.(1)证明:PC=2AQ.

(2)当点F为BC的中点时,试比较△PFC和梯形APCQ面积的大小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6.如图。,B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

探究:线段FG的长与△ABC三边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⑴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⑵在你经历说明⑴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注意:选取①完成证明得10分;选取②完成证明得7分。①可画出将△ADF沿BD折叠后的图形; ②将CE变为△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

附加题:探究BD、CE满足什么条件时,线段FG的长与△ABC的周长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9.两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DEC如图摆放,其中∠ACB =∠DCE = 90°,F是DE的中点,H是AE的中点,G是BD的中点.

(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和位置关系为______;

(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CH

G

A图3 图1 图

27.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DAB.

(1)如图①,当∠DAB=120°,∠B=∠D=90°时,求证:AB+AD=AC.

(2)如图②,当∠DAB=12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③,当∠DAB=9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

10.已知△ABC中,AB=AC=3,∠BAC=90°,点D为BC上一点,把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

在D处.

(1)如图①,若BD=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两条直角边分别交AB、AC于点E、点F,求出重叠部分AEDF的面积(直接写出结果).

(2)如图②,若BD=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使一条直角边交AB于点E、另一条直角边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设AE=x,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BD=2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使一条直角边交AC于点F、另一条直角边交射线AB于点E.设CF=x(x>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BAC=90°,AD⊥BC,DE⊥AB,DF⊥AC,若AB=kAC,试探究BE与CF的数量关系。

3、如图,在△ABC和△PQD中,AC=kBC,DP=kDQ,∠C=∠PDQ,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P在直线BC上,连接EQ交PC于点H。猜想线段EH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若证明有困难,则可选k=1证明之。

4、在△ABC中,O是AC上一点,P、Q分别是AB、BC上一点,∠B=45°,∠POQ=135°,BC=kAB,OC=mAO。试说明OP与OQ是数量关系,选择条件:(1)m=1,(2)m=k=1。

2011年中考几何经典证明题

(二)1、如图,△ABC中,∠BAC=90°,AD⊥BC,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EAB=∠BAD,设DC=kBD,试探究EC与EA的数量关系。

5、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CAD=∠B,AC=kAB,E在AD延长线上,∠CED=∠ADB,探究AE与AD的关系。

6、如图,∠BAC=90°,AD⊥BC,DE⊥AB, AB=kAC,探究BE与AE是数量关系。

第四篇:中考几何证明题复习

中考复习

(二)中考复习:几何证明题

说明一:在直角三角形中,或是题中出现多个直角时,要证明两个角相等,涉及到的知识点: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 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

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

说明二:(1)一般情形,题中有多个问题时,第二问都与第一问有直接的关系,利用第一问的结论解题。(2)判别菱形的方法: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

(1)求证:△ABE∽△ADF;(2)若AG

例3:如图,设在矩形ABCD中,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BAD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交OB于点F,已知AD=3, AB

⑴求证:△AOB为等边三角形;⑵求BF的长.A

AH

BC

A

E

于E,AF

CD

于F,BD与AE、AF分别相交于G、H.

B

D,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D

B

E

C

说明:在解梯形的题中,一般需要作辅助线。

例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DC,∠C=60°,AD=4,BC=6,求AB的长。

说明:证明正方形的方法:例: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F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CF=AE。(1)试探究,四边形BECF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

(2)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 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例: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4,点M是AD的中点,△M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动点P、Q分别在线段BC和MC上运动,且∠MPQ60保持不变.设PCx,MQy,求

y与x的函数关系式;

C

(3)在(2)中当y取最小值时,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A

M

D

60°

B

P

C

圆中计算与相关证明

说明:关于圆的计算,若出现直径,要联想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若出现切线,要连接圆心和切点,就出现直角;

如弦长,联想到垂径定理(垂直,平分弦,构建直角三角形)

例:如图,AB是半圆O上的直径,E是 ⌒BC的中点,OE交弦BC于点D,过点C作⊙O切线交OE的延长线于

点F.已知BC=8,DE=2.⑴求⊙O的半径;⑵求CF的长;⑶求tan∠BAD 的值。

说明:证明圆的切线的办法:(1)连半径,证垂直;(2)作垂直,证半径。例:如图,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ACCD,D30°,(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3,求弧BC的长.(结果保留π)

例:如图,在Rt△ABC中∠ABC=90°,斜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D点,交AC与E点,连接BE。(1)若BE是△DEC的外接圆的切线,求∠C的大小?(2)当AB=1,BC=

2,求△DEC外接圆的半径。

A

B

O B

如图,⊙O的直径AB=4,C、D为圆周上两点,且四边形OBCD是菱形,过点D的直线EF∥AC,交BA、BC的延长线于点E、F.

(1)求证:EF是⊙O的切线;(2)求DE的长.

说明:出现三角函数值,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或作垂直或找出相等的角,该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6,AB=8.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DF⊥AC,垂足为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2)求sin∠E的值.

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AB=AC;(2)若⊙O的半径为4,∠BAC=60º,求DE的长.

C

F

B

第五篇:广西南宁历年中考数学简单几何证明题

2006年

23.将图8(1)中的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图8(2)中的△ABC,除△ADC与△CBA全等外,你还可以指出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不能添加辅助线和字母)?请选择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B C

图8(2)

2007年

21.如图10,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若把△ADE绕着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FE.

(1)请指出图中哪些线段与线段CF相等;

(2)试判断四边形DBCF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BF图10

2008年

21.如图8,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BECF.

(1)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出;(2)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证明.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E D 图8 C

2009年

23.如图11,PA、PB是半径为1的⊙O的两条切线,点A、B分别为切点,APB60°,OP与弦AB交于点C,与⊙O交于点

D.

(1)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图1

12010年

21.某厂房屋顶呈人字架形(等腰三角形),如图8所示,已知ACBC8m,A30°,CDAB,于点D.

(1)求ACB的大小.(2)求AB的长度.C A D 图8 B

23.如图10,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

EB.点F,连接CD,(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2)求证:CFEF.A DF B C 图10

2011年

23.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B=∠C.(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得△ABC≌△DEF.

你添加的条件是:. F(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DEF.

2012年

22.如图所示,∠BAC=∠ABD=90°,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

(1)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2013年

23、如图11,在菱形ABCD中,AC是对角线,点E、F

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C E

(1)求证:ABE≌CDF。

(2)若∠B=60°,AB=4,求线段AE的长。

图11

下载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平面几何大题 几何是丰富的变换 多边形平面几何有两种基本入手方式:从边入手、从角入手 注意哪些角相等哪些边相等,用标记。进而看出哪些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判断方......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中考几何证明题集锦(精选)

    几何证明题集锦1、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连结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10分)E2、已......

    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题集(七年级下册)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一、互补”。ED二、 证明下列各题:1、如图,已知∠1=∠2,∠3=∠D,求证:DB//EC.E D 3ACB2、如图,已知AD//BC,∠1=∠B,求证:AB//DE.AD 1......

    中考数学证明题

    中考数学证明题O是已知线段AB上的一点,以OB为半径的圆O交AB于点C,以线段AO为直径的半圆圆o于点D,过点B作AB的垂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说明AE切圆o于点D当点o位于线段AB何......

    数学几何证明题(提高篇)

    1.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2.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3.如图,分别以......

    2012中考几何证明题集训(大全)

    2012中考几何证明题集训1、如图,AB是⊙O的直径,CB是弦,OD⊥CB于E, 请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2)若CB=8,ED=2,求⊙O的半径。BD2、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