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谟拉比法典读后感
叹那法典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听着Jay的《爱在西元前》,熟悉的曲调让我重新拿起《汉谟拉比法典》,静静地品读三千七百多年前的光明与黑暗。
在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两河流域的君主制经过长期的斗争得以确立。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巩固奴隶主的政权,他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法典正文共有282则条文,其内容涉及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意在调解经济、社会和婚姻关系。品读《汉谟拉比法典》,感受人性的明亮与晦暗。
尽管法律条文只有282条,但其在严密性方面却值得称著。如9~13条所涉及的‚失物买卖案‛,提到了失主、买主与卖主之间的利益纷争,其考虑到了多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对症下药,较为有效地避免了钻法律空子现象的出现。
法典还体现了强烈的证据意识。一方面,在处理案件时,如出现控告或出庭作证等问题时,需要经过严格证实,否则将被判诬告或伪证反告(即使是法官出现问题也应如此);另一方面,当出现经济纠纷时,如一方既无证人又无文约,那么他将白白丧失许多东西,甚至于生命。通过法律的约束或者说间接统治,普遍增强了人们的证据意识,减少司法混乱,而这也推进了社会和谐,巩固了奴隶统治。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与孔夫子的《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典也显现了伦理的光辉。首先,法典点出了百善之首——孝的重要性,当然,是通过刑罚而体现的.第192条‚ 如果宫廷侍者或宫廷侍女的孩子对他的养父、养母说:‘你不是我父亲,你不是我母亲。’那么应割掉他的舌头。‛第195条‚如果儿子打了他父亲,应割掉他的手。‛ ……割手﹑挖眼睛、割舌头…种种刑罚,是对忤逆者的无言的控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继孝之后,法典在伦理道德方面又提到了对不伦之性关系的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情形,其处罚也不尽相同,更具有特殊性。从上可看出,法典很注重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以构建更和谐的社会。
梁启超提到,‚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而《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内容则较多的解释了‚责任‛这个词的含义。从‚放水灌溉致冲坏邻田‛,到‚职业人员从业问题‛,再到立法明确的的租赁关系,无不宣讲‚何人应向何人负责任的‛的道理。而明确责任后的双方,争斗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以至于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颁布了《人权宣言》,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论断。而今,在看到《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关私有财产的条文后,不禁感叹古巴比伦人民的智慧与眼光。‚如果一个人破宅而入,那么应该在那豁口处将他处死,再把他吊起来。‛尽管在现在看来,以严刑酷法的方式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有其不合理之处,但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无可厚非。文明与野蛮交织,有时要进步必须用重典!
法典的亮点可谓是多多,但它同样存在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毕竟,它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无疑,它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传统。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同态复仇原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位同等的两人,如一方给另一方制造了伤害,则他本身亦应接受同等伤害,毫无借口可言。更甚的是,当两者地位不同时,比如一个人同样的行为施加在穆什钦怒努或奴隶身上,那么用钱
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也存在‚金本论‛的思想,这或许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吧!
在当今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而在古巴比伦,奴隶毫无权利可言,稍有过失就受到断肢的可怕惩罚。法典指出,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可以说,其与现在中国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而究其原因,很无奈,这是奴隶社会中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必要之法。它应该也必须公开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确保奴隶主的利益不受侵犯。事实上,一部法律绝对代表着立法者的利益。而对奴隶主而言,维护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是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法典中弥漫着迷信的气息,不可否认过去的人们有着一丝愚昧。一部分,在处理‚控告别人犯巫术罪‛和‚不贞嫌疑‚时,其采取神罚手段,要求把嫌疑人浸到河里,让河神证明其清白。再者,提到处理‚抢劫无患投资‛或‚租牛被神击(自然灾害)而死‛问题时,当事人只要对神发誓就没有责任了。从个人来讲,法典将难判案件交由神来解决或对神起誓就了事,似乎太过单薄了。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古巴比伦王国法律还存在严重的缺失,离‚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是关于条文对妇女地位的判定。可以说,法典中有许多歧视妇女的 条文,这也加剧了妇女地位不平等现象的发生。第109条,“如果歹徒在卖酒妇的店里聚集,而她没有抓住那些歹徒„„将被处死”。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妇女本身就力量弱小,又谈何去制服强悍的歹徒呢?由此可见法典之苛刻与不公。而与中国封建社会相类似的是,妇女一直处在弱势。如第129条,对通奸者的处置相仿于中国的“浸猪笼”;而第145条,关于纳第图与淑吉图,则迎合了中国的“三妻四妾”观念。
但需要正视的是,与中国封建制度相比,其对妇女的权益也有一些保护,相对有一定的松弛性。在第133条中,如一个人被俘,其妻子可根据家中是否有粮
食来规定自身的行为。在第148条中,若一个人的妻子得了拉布(皮肤?)病,他可以再娶但须供养患拉布病的妻子,若是她要离去,则他得同意并全数偿还嫁妆。而在中国,是提倡贞节的,丈夫若死,妻子应追随而去或终生守寡,否则就是违背了贞节道义。当时,设立贞节牌坊也很好地映证了这一方面。
“为了判决国中的官司,为了做出国中的决定,理正冤案,我把我宝贵的话„„”正如结语所强调,汉谟拉比依靠该法典缓和了社会矛盾,较好的处理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为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汉谟拉比法典》不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的价值。在后世法律的制定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这在于它的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或许可以说是一个古巴比伦社会的缩写,沉浸其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第二篇:汉纪读后感
汉纪读后感杨晔《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其中《汉纪》共六十卷。详细介绍了汉朝那些事儿,有西汉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曹操、刘备、袁绍各显神通,终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那个群雄逐鹿的纷繁年代里。乱世造英雄,各路能人志士纷纷雄起,将自己的深谋远虑幻化成利剑,刺破了苍穹。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秦纪末卷和汉纪初的故事,讲的是刘邦和项羽一起灭秦,相争天下的故事。项羽蛮横无理,但很有本事,也很有谋略,霸王举鼎讲的是他,破釜沉舟讲的也是他。可惜他待人太残暴,而且多猜疑,给人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而刘邦虽然很多方面都不及项羽,但为人宽厚,善于倾听建议,也善于分辨好的建议和坏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他还善于用人。手下有张良、韩信、萧何、周勃、灌婴、樊哙、张耳、彭越、陈馀、郦食其等众多贤人的帮助,刘邦才能顺利的打败项羽。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很谦虚,在消灭项羽的庆功宴上,刘邦说过“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刘邦的成功说明了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很会知人善用。以及他拥有曾子的治国理念,孔子的谦逊有礼,孟子的仁和义,子思的品德。
写作手法上,刘邦、项羽之间的战争延续了好几年,时战时和,互有胜败。刘邦从弱小到强大,项羽从占尽优势到渐落下风,相关的史料在《通鉴》中并不是最早和最详尽的,但是所有的记载都沿着时间推进而展开,其间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不同人物对于情势的不同理解和反应,都使得这一事件的铺陈显得特别生动。以楚汉相争这个段落看,刘邦一方陈平的反间计、纪信的忠心和牺牲、张良对于局势精审的分析,都表现出知己知彼的智慧。对刘邦的记载虽少,却清晰地展现了其人从善如流的豁达作风;反之,项羽的多疑、心胸狭窄直接导致了楚军内部的离心,最后造成他的失败。而垓下一战,《通鉴》用了相当详尽的篇幅记述了项羽的最后时刻。一改原先的“意忌信谗”、优柔寡断的形象,在面临生死胜败之际,项羽镇定如恒,谈笑处之,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看到一个无论勇猛、胆略、气度无不令人心折的末路英雄。当然这样运用大量对话和细节的史书写作方式在《通鉴》一书中也并不典型。看完这部分,不由得让人感慨:成败交替,不进则退。西楚霸王,风流倜傥,争霸天下亦成灰土。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篇: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沙比拉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沙比拉,女,维吾尔族,1982年10月15日出生,伊犁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
沙比拉2008年参加工作,担任小学双语班和初中班的数学课,本人参加工作以来,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能够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上一学期因教师调动学校师资不足,领导安排我负责两个年级的数学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没有任何不满,欣然接受,并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学生成绩也很理想。为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不懈努力,为萨木于孜乡中心校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政治坚定,旗帜鲜明,全力维护民族团结。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本人非常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果断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于这一点,本人深信不疑。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本人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本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尊纪守法,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的走邓小平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了言行一致,在工作中善于发挥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干一行爱一行,果断服从领导安排,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二、紧密团结各族群众,构建和谐校园
本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非常注意民族团结,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敢当重任,努力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注重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工作中强调要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诚恳相待;积极参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在工作之余注意向学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在祖国大家庭的平等地位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了各民族谁都离不开谁的思想。
三、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本人担任小学六年级和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总能认真完成。对工作力求完美的态度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同事们的赞扬。本人做事,敢说敢做,勇于开拓创新,本人以一份强烈的事业心,顺应教育教学,教学工作,使工教育工作年年都有新起色。
以上是 沙比拉老师关于民族团结的一些先进事迹,敬请组织考察指正。
沙比拉
2012-6-22
第四篇:十二怒汉读后感
《十二怒汉》读后感之
——“两大原则”的重要性
在美国司法制度中,陪审团制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绝大多数的案件都是由陪审团参与审理的。其陪审员都是通过从最普通的民众中随机抽样产生的,因而陪审团制度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
影片《十二怒汉》展示的就是在1957年的美国,陪审团讨论一宗谋杀案的过程。
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利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美国自建立陪审团制度以来,也一直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此项制度。然而,如何才能使陪审团制度真正体现其民主政治的作用,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呢?
从影片《十二怒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由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他们职业不同、身份和地位不同,家庭背景、知识水平、个人性格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法院却行使着一项相同的使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整个讨论的过程,经过陪审员相互之间的碰撞和激烈的争论,投票结果由11:1到一致通过无罪,让我们的心也随之波澜起伏,从一开始对大家各种不在乎的态度的气愤,到最后对大家维护公平正义的感动。
因此,要使陪审团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首先要从陪审员入手。通过观看电影《十二怒汉》后,我认为陪审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陪审员应该认识到陪审团制度的重要性,认真对待自己担任的这份工作,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心。
从影片《十二怒汉》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陪审员因为急着去看球赛而想草率的结束,他们想不经过任何讨论就直接投票。其中的推销爆米花的陪审员总是在讲他的工作或是笑话,在大家讨论案件时玩起游戏。
这一幕幕不禁让人感到愤慨,他们在从事的工作是决定是否将一个人送上电椅,他们决定的是一个才18岁的孩子的生命。但是他们却不经过任何讨论,仅凭自己的个人感觉,轻易地举起手,认为被告有罪。这种没有社会责任感和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是多么的可耻和可怕,他们将破坏政治的民主和法律的正义,他们将枉害多少人的生命。
其次,陪审员应该抛开个人偏见,从案件事实出发,分析和思考案件,从而
做出是否有罪的决定。
我们可以看出,影片中的开传呼公司的陪审员和感冒的陪审员都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而把自己对于被告的偏见加进了对被告是否有罪的判决中,他们顽固的认为被告无药可救,就算在存在很多合理怀疑的时情况下,他们仍坚持己见。
然而,作为一名陪审员是要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问题。它不仅关乎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更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和生命。所以,陪审员应该抛开自己的个人偏见,而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分析和考虑问题。正如影片中的建筑师一样,他客观的从案件中找出疑点,提出合理怀疑,而并非向其他人一样,轻率地做出决定。
不仅作为陪审员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上这两点,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树立责任感和抛开个人偏见的重要性。
不管做什么,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怀着一颗责任心去做事,才能重视工作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在生活和学习中,个人偏见经常会遮蔽了我们发现真理的眼睛,人们通常执着于个人偏见而无法认知事情的真相。所以,我们应该撇开个人偏见,从事情的实事出发,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这将使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
树立责任感和抛开个人偏见不仅是作为陪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两项原则的重要性,它们会使我们离成功更加接近。
第五篇:《笨汉汉斯》读后感
《笨汉汉斯》读后感
《笨汉汉斯》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笨汉汉斯》这个故事,主人公是笨汉汉斯。他还有两个哥哥,爸爸给他的哥哥每人一匹马,要他们给公主结婚(去向公主求婚)。这时,笨汉汉斯问他们干什么,哥哥说了(告诉了他),笨汉汉斯让爸爸给他一只小山羊,让他也去求婚。爸爸没办法,只好让他去了。到那(王宫)的时候,他看到一只木鞋,乌鸦,还有一堆泥巴。所以他把他们都给了公主,公主看他很会说话,就让他做了丈夫。
我知道了:只要刻苦,笨蛋也会变聪明,在(再)聪明的人不学习也会变成笨蛋。
《笨汉汉斯》读后感2
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不能光从外表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笨汉汉斯》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幢古老的房子里,住着一位年老的绅士和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非常聪明的。老大能背我市近三年的报纸。老二精通各种语言。
一天,报纸公布了一条消息:公主要找一个聪明人做丈夫。老大和老二决定去求婚。父亲给俩人个准备一匹马,临走前对他们说:“祝你们好运!”这时,绰号叫“笨汉汉斯”的老三跑来了。“我也要去!”老三喊道。老大讥笑说:“瞧你那傻样!”“我要我要”。老三叫道绅士只好也也让他去。老三一路上拾到许多老大和老二认为没用的东西。
到了王宫,人山人海,一个个人兴冲冲进去,灰溜溜出来,老大和老二也不例外。然而,轮到老三,公主要什么,他有什么。
这让我们知道,不能看人只看外表。
《笨汉汉斯》读后感3
大家一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吧!但我最喜欢的是笨汉汉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个老头有3个儿子,其中2个儿子十分有学问,剩下的那个儿子十分笨,于是旁人就叫他笨汉汉斯。有一天公主说她要找一个能说会道的丈夫!老大和老二骑上大马,想向公主求婚。汉斯也想去,可哥哥们嘲笑他说:“笨蛋!你没资格见公主!”汉斯没有马,于是跨在山羊背上,追了上去。路边射着一只死乌鸦,想送给公主。哥哥们嘲笑他,汉斯毫不在乎,又拾起半载木鞋,也准备送给公主。哥哥们跑远了,汉斯有抓了一把泥巴。公主的屋子烧得旺旺的,求婚者见到公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汉斯的`哥哥也被赶了出来,但笨汉汉斯却说出来了,公主愿意嫁给汉斯,汉斯也当上了国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嘲笑那些别人觉得很笨的人,其实他们比别人觉得聪明的人更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笨汉汉斯》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童话》。我最喜欢里面一个叫《笨汉汉斯》的故事。着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三个兄弟向公主求婚的事。第一个兄弟可以把字典和三年的报纸背得烂熟,第二个兄弟懂得国家大事和绣花,他们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本事肯定能娶到公主,可是由于紧张回答不好公主的问题,被公主骂了出去。笨汉汉斯,别人以为他笨,都不看好他,反倒他能放松心态,摆正自己,幽默恰当地回答了公主的问题,成功娶到了公主。
笨汉汉斯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不要紧张,要沉着,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今后我要向汉斯学习。做沉着、冷静的人。
《笨汉汉斯》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安徒生童话》里的《笨汉汉斯》。
里面的内容是:有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前面两个儿子都很能干,小儿子没有学问,所以人们叫他笨汉汉斯。有一年,公主要找个能说会道的人做丈夫。两个哥哥快马加鞭的来到王宫,他们面对着公主只会说:“太热了!”小汉斯骑着一头他爸爸给的山羊到王宫,他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有独特的办法。他最后成了公主的丈夫。
我觉得小汉斯一点也不笨,他平时没学问,但关键时刻还是有办法的。大家要向小汉斯幽默的精神学习,遇见困难要动脑筋。
《笨汉汉斯》读后感6
文库里的有心读者为查找读后感的朋友们整理了,5篇相关读后感,每一篇字数都在100字左右,投稿来自,石家庄市柏林南路小学,中山市沙溪镇龙头环小学,《安徒生童话笨汉汉斯100字读后感》是几篇值得读者学习借鉴的读后感整理集,感觉写的条理非常清晰,增加了学生写的相关心得,为了大家阅读方便。
《世界著名儿童故事与歌曲5:笨汉汉斯》主要内容包括小熊星、星仔走天涯、鳄鱼之战、河马、愚蠢的女地主、邮递员的童话、锥儿响叮当等。
《笨汉汉斯》读后感7
今天,读了安徒生的《笨汉汉斯》,讲的是从前有个庄园主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自认为很聪明,他们听说国王的女儿要找一个聪明的人做丈夫,庄园主就给老大、老二每人买了一匹漂亮的马,让他们去王宫。汉斯也想去,庄园主不让他去。汉斯只好骑着一只公山羊去了王宫。到了王宫见到了公主,老大、老二很笨,没有让公主开心。轮到汉斯,汉斯拿出身上带的东西正好都是公主需要的,公主非常开心,就说让他来做我的丈夫吧。
我觉得汉斯一点都不笨,他很聪明,遇到事情很有办法,所以不能随便说别人笨,不能嘲笑别人。
《笨汉汉斯》读后感8
从前,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那个人让他的两个儿子去向公主求婚,公主要找一个聪明的人做丈夫。
那个人给了他两个儿子每人一匹马,让他们上路了。这时,他们的弟弟——笨汉汉斯也来了,他跟爸爸要了一只山羊骑着上路了。在路上他捡了一只死乌鸦,一只旧木鞋和一点泥巴。
到了王宫里,笨汉汉斯骑着山羊进去了,他看见火炉里旺旺的,就对公主说:“我们一起吃烤乌鸦吧!”公主说:“好极了!”于是,笨汉汉斯成了公主的丈夫。
我想:笨汉汉斯很聪明!
《笨汉汉斯》读后感9
从前有一个富有的老绅士他有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自认为很聪明,第三个儿子却很笨,大家都管他叫“笨汉汉斯”。国王的女儿要找一个聪明的人做丈夫,三个儿子同时去向公主求婚,前两个儿子骑着漂亮的马到王宫,见到公主由于紧张连话都说不出来,被公主骂了出来。笨汉汉斯骑着公山羊来到王宫,见到公主他回答问题时就像平常聊天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公主非常开心,就让笨汉汉斯做了自己的丈夫,并当上了国王。
我觉得笨汉汉斯一点也不笨,他非常聪明。他有一颗平常心,遇到任何事情沉着、冷静、不紧张,所以我要向笨汉汉斯学习。
《笨汉汉斯》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笨汉汉斯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
从前,有一个农夫,它有两个聪明的儿子和一个笨儿子,有一次,两个聪明的儿子要去向公主求婚,父亲给了他们一人一匹马。笨儿子也想去,他想向爸爸要一匹马,但爸爸不同意,给了他一只公山羊。就这样,笨儿子也上路了。他在路上捡了很多东西,哥哥们都嘲笑他,可是他却用这些东西回答了所有问题,取了公主,作了国王。
笨汉汉死斯之所以取到了公主,是因为笨拙的他在保持放松的幽默心态。生活中如果我们也学着轻松的方式来交流,那不是更自然,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