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为我们敲响环保警钟
大自然为我们敲响环保警钟
天空怎么是砖红色的?不会是沙尘暴吧?我还没起床,就听爸妈在窗前议论。我赶紧凑过去,呀,可不是,空中弥漫着尘雾,映着整个天空都泛着土黄色。在向楼下一看,楼下停放的汽车更是变了颜色,都成了一色的土黄色。看来沙尘暴又向南蔓延了。妈妈自语道。看来大自然又一次向我们发出了警告。爸爸也一脸沮丧地说。一时间,房间里又恢复了初春早晨的宁静。
是啊,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小河清澈见底?谁不希望然而,就在你猛然留意间,我们身边的环境却变了样
当我们驻足小河边,不见群鱼嬉戏,闻到的却是臭气,看到的则是挣扎,听到的则是呻吟;当我们仰望天空,看到的不是烈日当空,而是乌云遮日;当我们游览山川,不见密林茂密,欣赏到的却是秃山裸露
近年来,北京的沙尘暴,南极的臭氧空洞,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相当于毁掉数万公顷的森林,地球年均气温不断上升这些捷报更是频频传来,同学们,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些时,你是否为之震颤过?是否为之感触过?血一样的事实还少吗?正是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垦殖,才有了古巴比伦的灭亡,泥沙掩埋了古文明,正因如此,也有了古楼兰王国变为罗布泊的事实。还有水可以浮舟,亦可以覆舟。自然环境和能源造就了人类,并带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若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就在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看,路上的汽车多了,可汽车尾气排放也多了;路边的工厂增多了,可河流污染和大气污染也多了;一次性日用品增多了,可白色污染也增多了;个别人的腰包鼓了,可沙尘暴增多了大自然已经一次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面对大自然的警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我们的地球还会美丽如初吗?地球可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依生存的地球。那就让我们从不乱扔一片纸屑、不乱扔一块果皮做起,在生活中,要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将地上的各种薄膜、塑料、废电池捡起放入分类垃圾箱内,进行处理;循环使用环保袋;拒绝一次性消费品;拒收贺卡;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马桶等;防止水污染,不乱倒污水进入河道;不破坏花草树木,多植树造林,见逢插针,在空地上养花种花,因为花草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尽化空气,只有这样才能美化环境,保护地球;出门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是坚持一时,而是坚持一世,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头顶的天空一定会湛蓝如镜,我们脚下的大地一定会绿草如茵,我们身边的小河一定会清澈见底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五年级六班五年级:李子康
第二篇:警钟再次敲响
警钟再次敲响
——在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反思
一遍遍地读着张伟忠博士的文章,“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根本,教要为学服务”,“教要为学服务”、“服务------”“服务------”
张博士的一句句话似一声声警钟再次在我耳边敲响!的确,语文课程改革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再地提要转变教学方式,我个人在教改过程中也曾一次次地写论文大谈“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为学生搭建与教材对话的平台”等等。可是,反思我的教学,我真正完全做到了吗?
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带这届毕业班时的一件事情。
我正在批一班(分层次教学后的A班)的单元复习检测试卷,越批越生气,54个同学竟有20多人在同一道题上出了错 :“《记承天寺夜游》中,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含意?” 当我批到四班的卷子时,却是越批越奇怪了,41个同学竟有近30人把上述题答得比较完整准确。四班学生可是B层次啊!
这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四班学生在这道题得分率较高,而一班学生又偏偏在这道题上失分过多呢?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我不由回想起了讲解这个知识点时的情形。
在一班复习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因为面对的是A层次的学生,我自认为这个知识点以前讲过,现在复习不应该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在复习讲解这个问题时,我联系苏轼当时的处境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为什么会发出“闲人”之叹,讲着讲着,我就离题了,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苏轼,于是我联系苏轼其他作品讲到了苏轼的创作风格及个人性情,又由苏轼比较李清照,竟然又聊起了柳宗元,我止不住把学古代文学史时学到的那点东西再加上我个人的感受一股脑地卖弄给学生,学生听得是津津有味,我讲的是眉飞色舞,临到下课,我才回归本课主题,点了“闲人含义”。
在四班复习讲解这一课文时,因为对B层学生,我的原则是不贪多,不求宽,只求基础知识抓实,抓牢;尤其是对文言文的简答题,总担心学生不会表达,我一般是强调多遍后再提问学生反复回答或者是齐答,甚至要求默写在本上。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讲解这个题时是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又给学生听写过的。
通过这道题的处理方式和解答检测结果,我反思了以下几点:
1、“以学定教”,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目标
毕业年级分层次教学利于复习的高效性,但是真正完美的层次是不存在的。的确,A层学生的领悟能力普遍高于B层次学生,但是在A班里的第一名学生和第108名学生的领悟力又有很大差距;B班里的第109名与第200名这又有了很大差距。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要兼顾所有学生,肯定会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了”两种现象。为了尽量弥补这个缺憾,我决定在一班和四班班内再次进行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1、对于一班里那些语文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同学,放开他们的脚步给他们划定语文中考的复习范围,让他们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自主复习,小组长负责定时提出他们复习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重在指导解疑。
2、针对一班的一些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和四班里语文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这些同学的学习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按中考的能力要求给他们制定目标,主要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复习的方式,注重他们的知识检查与反馈情况检查。
3、对语文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漏洞太多的四班部分学生,直接明确他们的复习内容,要求他们把最重要、通过复习最有可能掌握的知识必须记牢,平时必须跟上他们的作业完成检查。后来的教学效果证明,通过这样实行“层中分层”,真的做到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2、“多学少教”,控制老师的讲话欲,把话筒交给学生。
想不起是哪一次教研时,我们戏谑自己当老师的有“讲话欲”,在课堂上总是控制不住要讲。戏谑归戏谑,真正做到老师少讲和把握什么时候讲和什么时候不讲还真是不易。想我以前在授课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因为发现某个问题难于理解,就急于翻查资料,然后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讲解一通,却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殊不知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有差异,往往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俗话说:教的曲唱不得。学生能“唱”出口的曲才是他心里已有的“曲”。学生能讲说出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内化了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老师少说,或者不说;先让学生说,学生能说对,老师绝不再说;学生说的有错误时,老师再点拨纠正。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反思中才越来越明白教师的越俎代庖是不利于学生知识内化的。
3、“以学论教”,引导学生辨认有用的“菜”,帮助他们挖到篮子去。通过这次检测,我发现在B班采用抓住重点,夯实基础的办法比较可行。其实即使是A班也有近半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在B班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是在A班却没有达到,我的教学是失败的。一堂课结束了,如果我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的表象,而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那么,我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好高骛远,应该从基础入手,下功夫抓牢抓实。俗话说:挖到篮里的才是菜。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辨认有用的“菜”,帮助他们挖到篮子去。
张博士说道:“彻底的行动来自彻底的思想”。而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谈何容易?在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我的教学思想是在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中不断发生着转变的,通过这次远程培训,聆听着专家的,犹如警钟再次敲响,我相信我我真的很惭愧,我剖析着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命令着自己:请退到幕后去,把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第三篇:沙尘暴—大自然敲响的警钟
沙尘暴—大自然敲响的警钟
内容摘要:今春沙尘暴天气多发,本文以沙尘暴发生的上游地为例,多角度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倡仪。
关键字:沙尘暴 山羊 煤矿 水资源 草原 植被 沙化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正文:
经历了萧瑟的寒冬,人们终于盼来了阳春三月,令人始料未及的是2010年春天北方的沙尘天气与西南的大旱遥相呼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场柳风”,是诗人描绘的春天美景。可是几天来,我电视上、网络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城市笼罩在滚滚黄烟中,行人有的戴着口罩,有的蒙着纱巾,甚至揪起衣服捂住口鼻,在风中吃力地赶路。气象部门报告: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北中国。随后,“沙雾”随西北风一路向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香港和台湾地区。沙尘暴的危害不仅仅是漫天的黄沙、呛人的土味,以及由此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最严重的是沙尘暴破坏植被、威胁人畜安全,对交通、环境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呢?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状态下沙尘天气是构不成危害的,但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破坏植被,加重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度。我们还是到沙尘暴的上游—内蒙古去看看吧。
一、替罪的山羊
草原上放牧着漫山遍野的山羊,它们看上去温顺可爱,但许多热爱环境的人却痛恨它们,这些家伙在每年秋冬的枯草季节会用锋利的前蹄刨土,把草根刨出来吃掉,给草原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内蒙古位于北纬35°以北,属于中温
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本就非常脆弱,人类对羊绒的追求使内蒙草原上的山羊放牧量剧增,对草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植被被破坏,土壤沙漠化。“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可是你知道吗,鄂尔多斯西部有一个旗,在110多万公项的草地上养山羊,年产羊城15万千克,但就是这个旗,10多年前还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现在却沙尘天气频发,沙漠化速度惊人。羊绒穿在了人类身上,破坏草原的罪名却由山羊承受,山羊成了人类贪欲的替罪羊。
二、露天开采的煤矿
上海的大气化学专家对途经上海的沙尘暴做了成份分析,发现砷、硒、锑三种元素的浓度非常高,而这三种元素只能从煤中来。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煤矿产区,沙尘暴就是一路经过这些地区到达上海的。煤矿是几千年形成的自然资源,是大然给予人类的馈赠,目光短浅、利欲薰心的人恨不能马上挖空,殊不知不科学、无节制地开采煤矿既破坏生态又污染环境,无异于杀鸡取卵。来到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一个大型露天煤矿,你会看到山体被开采破坏,完全没有植被,已经完全沙化,周围的村庄常年笼罩在黑乎乎的沙尘里,天气干旱少雨,庄稼很难种活,已经不适合居住了。
三、水资源的不当使用
水是生命之源。翻开地理图册,我看到黄河、嫩江、辽河都流经内蒙古高原,可是有些地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不但使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使用,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结果就是局部受益,整体受害。比如在半干旱带和干旱带,人们在河流上游修建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水库,用于发电、养鱼、灌溉等等,致使下游河流干枯,下流的人们没有地表水就大量打井提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提取地下水导致湖泊干涸,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衰败,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沙化,耕地荒芜。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曾是中国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林
草丰茂。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上游建坝拦水,居延海河水大幅度减少,西居延海首先干涸,到20世纪90年代东居延海也彻底干涸,额济纳绿洲面积从6440平方公里锐减到3200平方公里,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460多平方公里,1700多万亩的梭梭林仅剩下300万亩的残林,胡杨林也以每年1.2万亩的速度消亡,它现已成为成为影响我国北方的一个沙尘源地。
通过上述沙尘暴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也就是通过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如此难付诸实践?归根到底是人类对财富、对舒适生活的无休无止的贪恋。
我们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目光看远一些,不能“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限制山羊饲养数量,完全实行舍饲,彻底与草原隔离,虽然眼前成本增加了,利益减少了,但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草原难道不是巨大的财富吗?采矿也是一样,开采两年,马上恢复地貌,恢复植被,爱护大地母亲,她会以更丰饶的物产哺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爱护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其实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升水、一度电可能就会使一棵树免于被砍,一条小河免于干枯,一块草场免于沙化。
我还有一个梦想,今年秋天我要采集很多的草种,寄给内蒙古的同学们,让他们在春天把草种撒在大草原上,我企盼小草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塑造一个一碧万里的大草原。
春天挟着沙尘来了,那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无论是处于沙尘源头地区的人们还是暂时未受沙尘影响的人们,都要建立生态忧患意识,共同呵护环境,共同改善环境。我们都盼望有一个“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的春天!
大连市第五十中学 一年六班
2010年4月28日
第四篇: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
随着经济繁荣的发展,交通事业猛发达,车辆川流不息地在公路上行驶,交通事故时常走进我们的生活,直接面对,而无法回避。
有这样一个真实、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女儿在马路上散步,妈妈看到一个垃圾袋,就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走了一会儿,小女儿也看见一个垃圾袋,她学着妈妈的样,想把它送到路对面的垃圾箱里了。过斑马线的时候,一辆不知从什么地方疾驰而出的汽车幽灵一样窜了出来。可怜的小女孩就像一片薄薄的纸片,在风中飘落,瘦小的身子软软地躺在了地上。肇事司机竟然是一位酗酒的新手!年轻的妈妈从此精神失常,在那条路上不停地捡垃圾,整条马路上再难看见一点垃圾。
我恨那个乱丢垃圾的人,我更恨那个魔鬼驾驶员!如果他开车慢一点,如果他留心一点,如果他严格遵守酒后不驾车的交通法规,怎么可能撞上人行道上的小姑娘呢?年轻的妈妈花费多少心血才把她养大,最后却招来这样的结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驾驶员漠视交规,安全意识淡薄!
第五篇:安全警钟 时时敲响
安全警钟,时时敲响
侬世民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安全警钟 时时敲响》。安全是维系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涌上来的学生踩踏,造成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而此次安全事故只是众多校园安全事故中的一个个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人数约有1.6万人: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约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方能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
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可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安全不仅包括健壮的体格,更应该有健康的思想。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同学们,危险总会在不知不觉中不约而至,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网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我们必须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共同构建起生命的长城,思想的大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