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适用范围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在深入分析自来水排泥的污泥特性、排放规律和污泥浓缩与脱水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解决了排泥水收集、浓缩、污泥平衡和离心机脱水等一系列技术难点,首创:“斜板浓缩-污泥平衡池-离心机脱水“的优化组合工艺,且在采用阴离子型PAM和离心脱水机分离液回用等多个方面取得切实有效的创新,在上海闵行水厂一车间建成了一套占地少、处理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污泥脱水成本的排泥水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关健
创造了国内外首次应用的“斜板浓缩-污泥平衡池-离心机脱水”优化组合工艺。斜板浓缩池和离心机脱水工艺均体现了污泥浓缩和脱水的高效、稳定及连续性;污泥平衡池更是妥善地适应浓缩池和离心机客观运行规律,起到了合理协调系统内固体总量的作用,确保整个处理系统不受排泥水量和浓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发现和首次应用适合于自来水厂排泥水污泥脱水的阴离子型PAM,取代习用的阳离子型PAM,可节约50%的药剂费,显著降低了污泥处理技术成本。
典型规模
处理能力为7万m3/日自来水厂
主要技术指标
脱水污泥泥饼含固率: >40%
PAM加注率范围:0.09%~0.12%(以干污泥量计)
浓缩池上清液ss <70㎎/L
污泥回收率:>90%
投资效益分析
一、投资情况
1、总投资1754万元
2、其中设备投资873万元
3、运行费用237万元
二、环境效益分析
实施自来水排泥水处理工程,每年可削减悬浮物固体达3900吨、COD 640吨,不但减少了水体的水质污染,而且将排泥水中的大量泥沙和垃圾等固体物质回收,避免了大量杂质沉积河底抬高河床,影响通航和泄洪能力;可将占水厂制水量5%以上的水量回收利用,节水节能;可综合利用脱水污泥,节约土壤资源。
推广情况及用户意见
一、推广情况
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列入正在修编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和《水工业工程技术设计手册》,上海市建设科技推广中心已将本成果列入该中心的推广项目。上海市环保局规定,上海市(含郊区)在新建和改造水厂必须同步实施排泥水处理,上海市各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工程都将应用本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天津、广州、大庆、石家庄等地的众多水厂均应用本成果在作污泥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技术方案。
二、用户意见
1、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先进,布居紧凑合理,工程占地面积小。
2、排泥水能自动收集,高效斜板浓缩,PAM药剂投加和离心机脱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工艺方法,经工程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流程合理。
3、工程自动化程度高,可无人自动运行,管理方便,环境清洁卫生。
4、通过运行实践证明,排泥水处理固液分离效果好、泥饼含固率高、分离水质好、污泥回收率高;排泥水通过斜板浓缩,上清液符合上海市综合污水排放标准。
主要用户名录
上海市闵行水厂一车间 上海市闵行三水厂 上海市自来水临时江制水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水月浦制水有限公司 广州自来水公司西洲自来水厂
天津市自来水公司新开河自来水厂
第二篇:选煤厂煤泥水浓缩技术及发展趋势(模版)
选煤厂煤泥水浓缩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讲述了浓缩在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浓缩工艺和常见浓缩机,并分析了影响浓缩机的因素,对未来选煤厂浓缩技术发展做了一些预测。
关键词 :煤泥水; 浓缩; 耙式浓缩机 ;斜管浓缩机 Abstract: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centrate in coal slurry treatment system in coal preparation plant, the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several common and common thickener,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ickener factors, make some predi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al preparation plant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Coal slurry;Concentrate;The rake thickener;Inclined tube thickener 1 引言
在煤炭分选加工中,除某些干法作业外,都需要大量的水作为洗选介质,通常洗选1吨原煤消耗3-5吨水,洗煤产生的煤泥水不能直接外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为节省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煤泥水需经过处理循环再利用。煤泥水系统是选煤厂中工艺最复杂,环节最繁琐的工艺系统。它可以保持整个选煤厂进出煤泥量的平衡,并控制循环用水的固体含量浓度,保证洗水闭路循环。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入选原煤中的煤泥含量越来越大,煤泥水处理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浓缩系统更是煤泥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环节。我国选煤概况变化
据统计,2000年,我国拥有选煤厂1 594座,设计能力521.99Mt/a,实际入选原煤量336.65Mt。选煤厂能力利用率为64.5%,原煤入选率为33.7%,在237座国有重点选煤厂中,炼焦煤选煤厂145座,设计能力194.86Mt/a;动力煤选煤厂92座,设计能力169.92blt/a,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末,全国共有年人选原煤15万t以上(包括15万t)的选煤厂l 043座,年入选原煤能力91 602万t。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357座,年人选能力71 669万t;地方同有煤矿约170座,年人选能力9 770万t;乡镇和民营煤矿约516座,年入选能力10 163万t。在1 043座选煤厂中,炼焦煤选煤厂582座,年人选能力38 159万t,占总能力的41 6%;动力煤选煤厂461座,年人选能力53 443万t,占总能力的58 4%。在原闻有重点煤矿357鹰选煤厂中,炼焦煤选煤厂194座,入选能力28 389万t,占同有重点煤矿选煤厂总能力的39 6%;动力煤选煤厂163座,入选能力43 280万t,占总能力的60.4%,2009年末,国有重点煤矿有矿井905座,核定能力132 755万t;国有地方煤矿l 247座.2009年末,国有重点煤矿共有选煤厂312座.约占全国选煤厂数量的17.3%;入选能力为94 419万t,占全国的54.o%;共入选原煤80 880万t,占全国的48。8%;洗出精煤60 204万t。其中:炼焦煤选煤厂183座,入选能力34 542万t,人选原煤30 009万t,洗出炼焦精煤18 794万t,产率为63%;动力煤选煤厂129座,入选能力为59 835万t。入选原煤50 871万t,洗出动力煤4l 410万t,产率为81%。全国重点煤矿原煤入选率为60.92%。
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煤炭发展迅速,尤其是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更加迅猛,同时对选煤厂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规范,选煤厂向着大型化,高效率,节能化发展。煤泥水处理是 选煤厂节能化,高效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对 浓缩技术的要求 更加规范严格。煤泥水浓缩系统
3.1浓缩工艺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煤泥水处理工艺概括起来有“ 种流程#浓缩浮选+直接浮选(半直接浮选流程!” 种工艺流程各有所长“中国使用直接浮选工艺流程的选煤厂越来越多”许多老选煤厂在煤泥水系统改造中采用直接浮选来代替浓缩浮选!同时“中国选煤厂根据煤质的变化和选煤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 结合不同处理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分级浮选处理流程
3.1.1浓缩浮选流程
浓缩浮选流程是指全部煤泥水进入浓缩机”经浓缩后“溢流作为选煤用循环水”底流进入浮选作业如图1所示这种流程的特点是浓缩机底流浓度较高300-400g/l 之间“在煤浆处理装置中用清水稀释到100-200g/l再进入浮选”所以浮选浓度较高.粒度较粗。
该流程的缺点:大量细泥集聚在洗水系统中循环,不能外排造成循环水浓度高,常达到100-200g/l,不仅影响重选的分选也影响浮选效果,因循环水浓度高;捞坑跑粗;细粒浮选速度快。在浮选机第一、二槽浮起,此时槽内矿浆浓度高,选择性差;粗粒浮起慢;常常损失于尾矿中。另外,为了降低洗水浓度,须增加向系统中的补加清水量,从而导致洗水不平衡;外排煤泥水造成煤泥流失;污染环境。
该流程的优点:这种流程因采用容量很大的浓缩机作为一个缓冲设备,提高了入浮物料的稳定性,能有效降低煤泥水输入量对浮选入料浓度的影响,浓缩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提高浮选浓度。该流程的适应条件:80年代以前,中国选煤厂基本上使用浓缩浮选流程,有的选煤厂处理效果较好;有的选煤厂浓缩机溢流浓度偏高;洗水质量差,必须补加清水,外排煤泥来降低循环水浓度,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其原因是对浓缩浮选流程的特点及适应条件认识的不够充分!。通过实践证明:浓缩浮选适应于煤质变化大而频繁,细泥含量少,煤泥不易泥化的选煤厂。
3.1.2直接浮选流程
直接浮选流程:是指全部煤泥水不经浓缩机浓缩,通过缓冲池后直接进浮选,浮选尾煤进浓缩机,在浓缩机中添加絮凝剂或有足够的沉淀面积所得清净的溢流作循环水使用。底流用压滤机脱水,实现厂内煤泥水闭路循环。如图2所示
该流程克服了浓缩浮选的缺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中国新设计的炼焦煤选煤厂多采用直接浮选流程,一些老选煤厂如田庄选煤厂、邢台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也由浓缩浮选流程改为直接浮选流程,实现了洗水闭路。
该流程的优点:流程简化,作业环节减少#取消了大面积浓缩设备,减少了厂房面积,降低了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浮选入料均匀,消除(跑粗)现象,浮选浓度降低,适于细粒浮选,提高了煤泥水的选择性,直接浮选缩短了煤泥水在水中的浸泡时间,改善了煤粒表面疏水性,提高煤泥的可浮性,缩短了浮选时间,消除了细泥循环,降低了循环水浓度,由原来的100-150g/l,降低到 1g/l,左右,减少了清水用量#改善了选煤粒度下限,提高精煤产率,减轻了泥化现象。该流程的缺点:直接浮选虽然有上述优点,很受青睐。但仍有一些不足:入料浓度偏低,如不能保证合适的入浮浓度(80-100g/l),就要增加药剂消耗,需要设置适当容量的缓冲池,来稳定浮选操作。直接浮选因相对于浓缩浮选浓度偏低,故需要处理能力大的浮选机,浮选尾煤必须澄清,因此必须要加絮凝剂或凝聚剂。
3.1.3浓缩分级浮选流程
随着浮选设备的更新和浮选技术的完善,在传统的浓缩浮选和直接浮选的基础上,针对一般浮选机对较粗煤泥分选效果明显,而浮选柱对较细煤泥分选效果明显的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浮选工艺流程,即分级浮选流程:浓缩分级浮选流程是煤泥水经浓缩后,底流由分级旋流器组进行分级,旋流器底流进入浮选机进行分选,溢流进入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浮选机精煤进入过滤机脱水,浮选柱浮精进入压滤机脱水,如图3所示
该流程适用于中央型选煤厂,当各矿煤质均不尽相同,有的粉煤含量较高#,有的泥质性较强,有的不同粒级灰分差别较大,煤泥粒度组成较宽的情况。不同粒级的煤泥通过不同的分选设备得到充分有效的分选,提高精煤泥回收率。
3.2浓缩设备 3.2.1耙式浓缩机
(1)工作原理
浓缩澄清是将煤泥水分离成澄清水和稠煤浆的过程
如下图表示在连续生产的浓缩机中的浓缩过程。需浓缩的煤泥水送入圆筒形容器中央的自由沉降区B,下面是过渡区C,再下是压缩区D,底层为耙子运动的锥形表面区E。在B区上面是澄清区A,澄清水流入环形槽中,作为溢流(循环水排出。对于一定的入料,浓缩机溢流的澄清度和底流的浓度与它在浓缩机中停留的时间有关。显然,入料停留的时间越长,溢流越清,底流越浓。选煤厂的浓缩作业兼具煤泥浓缩和洗水澄清两种作用,以得到稠煤浆,回收煤泥,澄清水循环使用。当然,随着浓缩设备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不同,在操作控制上有所差别。如:尾煤及原煤煤泥水的浓缩,其溢流作循环水,底流去过滤或压滤,要求溢流浓度愈低愈好,底流浓度愈高愈好;而对底流去浮选的煤泥浓缩,则要求溢流的浓度愈低愈好,底流的浓度符合浮选入料要求即可。在一般工作条件下,浓缩机入料中煤泥粒度应小于0.5mm,溢流中煤泥粒度应小于0.05-0.1mm。
如图所示浓缩池内煤泥分级为: A-澄清区 B-沉降区 C-过渡区 D-压缩区 E-板结区
注:用探杆测量煤泥时,所说“煤泥高度”指的是D-压缩区。(2)浓缩机入料方式及入料流速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浓缩机的入料分上部或下部入料两种方式:
①上部入料:入料管槽敷设在浓缩机上部的管桥上,煤泥水由浓缩机中心柱的上方进入分散器分散于浓缩机内。
②下部入料:入料管道敷设在浓缩机的底部通廊内,并由中心柱内部穿入池顶将煤泥水送入分散器内。
为了更好地对比入料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悬浮颗粒在浓缩机内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其分离效果就很有必要,为此可提出概念化的假定:①浓缩机内煤泥按水平方向流动,从人料口到出口,分布均匀,每个质点都按水平流速流动;②悬浮颗粒沿整个水深均匀分布,其水平分速等于煤泥水的水平流速u,每个颗粒的沉速u固定不变;③颗粒一经沉淀,就不再会上浮。
浓缩机的进水流速是影响处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上部入料的浓缩机来讲,入料的输送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自流式,流速和坡度都易于控制,不须做复杂的减压装置。由于压力与水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只须把由于几何高差所造成的多余水头消掉即可。这种消能方式的通常做法是在煤泥水进入浓缩机之前,设置一个稳流箱,稳流箱内设有导流挡板,煤泥水经过导流挡板后消除多余的水头。,入料方式与流速对提高浓缩机的处理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鉴于这种原因,各个制造商和科研设计单位都在努力改善浓缩机的人料方式,降低入口流速。通常浓缩机的中心管内流速规定不大于30mm∥s,溢流速度为0.15~0.05mm/s。目前国内制造的高效浓缩机中心管处出口流速为1l一9mm/s,溢流浓度可达2—3g/L。
3.2.2斜管浓缩机
斜管浓缩机工作原理
煤泥水从入料槽均匀进入浓缩机,煤泥水通过斜管时被高效浓缩、结团, 结成大颗粒后依靠自身重力快速沉降至浓缩池底部,靠池底的锥角集中到煤泥坑,由煤泥泵打到下一作业脱水和回收设备同时澄清水不断上浮,并收集到溢流水槽,然后集中流入循环水池,,循环利用。
斜管高效浓缩机原理如图所示
(1)斜管主要通过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沉降效率
从图中可看出,:A(直立)、B(倾斜)试管装上同样浓度煤泥水, A 态下沉淀面积仅为试管断面积(圆)沉降距离为H, B 态下沉淀面积为椭圆,而靠近上管壁C 部分的煤泥颗粒由于重力也同时下沉, 因上下侧壁距离H1 较短, 故煤泥较迅速地沉淀到下侧壁上, 同时沉淀的煤泥靠自重下滑, 故B 比A 缩短了沉降时间。(2)改善水力条件
① 降低了雷诺数(Re), 水流由紊流变为层流。Re= vR /r 式中v 为斜管中的水流速度;R为水力半径;r 为 水的运动黏滞系数。由于斜管的水力半径大大降低, 使水流由紊流变为层流, 为提高上升流速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斜管的雷诺数均小于50。
②提高了弗罗德数(Fr), 增加水流的稳定性, 提高容积利用系数。说明水流的流型朝稳定方向发展, 稳定的水流使沉淀过程稳定, 因而得到稳定的沉淀效果。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大量煤泥水浓缩的期刊文章,我认为 浓缩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 煤泥水处理流程上,应该朝着 浓缩分级浮选方向靠拢,并且在粗细煤泥的分选时,像分级旋流器组,螺旋分选,等方法极具有推广的价值,螺旋分选机,具有分选精度高,分选下限低,操作简单,加工费低 等优点
2)在 浓缩设备上,我认为高效浓缩机将是未来浓缩机的主力,高效浓缩机是一种新型高效设备,高效浓缩机的入料煤泥水直接给到浓缩机布料筒液面下一定深度,当煤泥水由布料筒流出时,呈辐射状水平流向,流速缓慢,有助于煤泥颗粒沉降,提高沉降效率。参考文献
[1] 张波,李侠.对煤泥水处理技术现状的综述[J].科技信息,2010(12)[2] 王光辉,匡亚莉,王章国,等.煤泥水药剂自动添加系统研究[J].选煤技术,2011(6)[3] E. sabaIle,z. E. Erkan.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nocculallts with coal waste slurry[J].Fuel,2006,85(3)[4] E 0m,Y 0ren.comparing pretreatment by iron ofelectm-nocculation and chemical nocculation[J].De.Salination,2007,204:87—93.
[5] 王整风.多台中煤浓缩机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9(8)[6] 梁少彤.关于提高浓缩机处理效率的探讨[J].煤炭工程,2007(5)[7]周春生.我国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甘肃科技,2005(2): [8]左峰.高效斜管浓缩机在煤泥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9]蒋玲,张东晨,张超.尾煤浓缩机自动加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矿山机械,2007,35 [10] DevelopmentofcoalpreparationinChina[A].Proceedings ofXIVInternational Coal Preparation Congress【Cj.Sandton Convention Cen—ter,Johannesburg,South Africa:SACPS&SAIMM,2002: [11] 马自J.叶大武.我国选煤工业主要技术装备现状与夸后发展的建议[J].选蝶技术,2003,(2)[12]P Newlir“g,w Weal,A Swoxmon,etc.Strafforcl jBoutique矿选煤厂的革新措施[A] [13]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炭加工利用与节能环保统计摘要[z],2002 [ 14] F康查, 等 二十世纪浓缩技术发展史[ J]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4,(10)[ 15] 朱希英国外浓缩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J]
矿山机械, 1996,(5)[ 16] 翟刚, 袁筠 选煤机械[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66 [17]温京华,刘万银 煤质技术2010年5月第三期
[18]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 能源环境保护 2011年02 期 [19]煤泥水浓缩工艺系统改造 《煤》-2011年2期-张俊丽
[20] 煤泥水两段浓缩、两段回收流程在包钢焦化厂的应用 封伟政, 陶维民《煤炭技术》2010年4期
[22J匡亚莉.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MJ.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23] 陈建中,沈丽娟.选矿机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4] 韩晓熠,许锦康,陈家栋,等.斜窄上升流过程与单元集成式分离设备[J].金属矿山,2010,[25] 亓欣,匡亚莉,林酷,等.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2011,(2):
[26] 匡亚莉.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27]《中国选矿设备手册》编委会编,中国选矿设备手册[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28]吕丰主编,选煤厂选煤工艺技术及机械设备安装维护与选煤厂技术管理全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9.
[29] WU“yIlIl,YANG Yuzhong.Grey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Hcolliery transportationsystem[A].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Beijing:Science Press,2004.
[30] Yasuno,Yoshiaki.Wave front--flatness evaluation by wave front--correlation--information--entropy method and its applieation for adaptive eortfocal microscope[J].Optics Communica-。tions,2004(6).
第三篇:NOx减排技术
低NOx燃烧技术 1.1 水泥炉窑低NOx燃烧器
旋流式多通道低NOx燃烧器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中心风、旋流风、煤风、直流风通道。中心风的作用是调整射流中心回流区的负压,改变头部高温区的位置及大小;旋流风通道采用轴流式旋流器,可降低气动阻力,产生足够的旋流强度;直流风的作用是包裹火焰,卷吸二次高温空气,与旋流风一起强化内外回流并对煤粉“打散”,提高煤颗粒与空气的接触程度。
产品特点:
燃烧推动力较大; 一次空气的比例小;
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点燃迅速;
火焰形状和温度场可根据需要灵活控制; 降低NOx排放; 强化燃烧。
1.2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 1.2.1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
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原理:在一次风通道中安装一个或多个锥形分离器使煤粉集中于燃烧器的中心并喷入炉内,在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出口安装扩口。安装在一次风通道中的煤粉分离器将煤粉集中于燃烧器的中心喷入炉内,增加了穿过中心回流区的煤粉量,延长了煤粉在还原性气氛中的停留时间,可有效抑制NOx的形成。燃烧器的二次风分为内、外旋流二次风两部分,通过调节内、外二次风风门挡板开度,可改变二次风分级燃烧的程度,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二次风叶片角度来改变二次风的旋流强度。中心给粉与二次风分级燃烧相结合,既保证了高的燃烧效率,又实现了较低的NOx排放。
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三维结构图
1.2.2四角切圆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切向燃烧炉中直流煤粉燃烧器分为墙式布置和角式布置两种,各个燃烧器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每一个燃烧器给下邻角燃烧器起点燃作用。燃烧器一次风煤粉气流向火一侧的侧面受到上邻角燃烧器喷出的火炬冲击获得了高温烟气。置于背火一侧的气流切面也卷吸了炉墙附近的热烟气。
直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原理:将各角燃烧器的煤粉气流(一次风)沿水平方向分成两股:靠近炉膛火焰中心为浓煤粉气流;背离火焰中心(靠近水冷壁)为淡煤粉气流;再向外是空气(侧二次风)。一部分一次风粉由淡煤粉气流喷口通入炉膛,减小燃烧器喷口的风速,使一次煤粉气流的着火提前,增加煤粉燃烧时间,提高煤粉燃尽度。一次煤粉气流形成浓淡燃烧,大部分煤粉长时间处于贫氧燃烧状态。
直流浓淡煤粉燃烧器的特点: 稳燃。
提高煤粉燃尽度。 防结渣。 防高温腐蚀。 抑制NOx的生成。
直流浓淡煤粉燃烧器角式布置示意
1.一次风管道 2.煤粉浓缩器 3.淡煤粉气流4.浓煤粉气流 5.内假想切圆 6.外假想切圆
1.2.3低NOx直流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主一次风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在一次风管道内采用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使煤粉气流在流经百叶窗时产生不同程度偏转,煤粉与气流惯性分离,经分流隔板后分别形成两股浓、淡煤粉气流。燃烧器布置在四角切圆锅炉同一水平面,淡煤粉气流在背火侧喷入炉膛,形成外侧假想切圆;而浓煤粉气流在向火侧喷入炉膛,形成内侧假想切圆。这种布置方式不仅起到了稳燃和降低NOx生成的作用,而且同时还避免了形成还原性气氛,防止了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发生。
1.2.4气化微油点火直流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以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与气化微油枪直接点火技术为基础,开发了气化微油点火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对于点火难度较大的煤种,一般采用两级油枪点火,第一级为气化油枪,第二级为气化油枪或机械雾化式油枪。对于烟煤该技术能将单角燃烧器点火用油控制在100 kg/h以内,对于贫煤该技术能将单角燃烧器点火油量控制在150 kg/h以内,是目前技术含量技术较高的一种节油技术。
该气化微油点火燃烧器具有如下优点:
节约启动燃油;稳燃性能好;环保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NOx排放量低,另一方面是点火期间粉尘排放浓度低;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2.燃料和空气分级技术
燃料分级燃烧原理:燃料分级燃烧指将燃烧区分为三个区域,从下到上分别为主燃区、再燃区和燃尽区。将80%~85% 的燃料送入主燃烧区,在α>1的条件下生成NOx,其余燃料(称为二次燃料、再燃燃料)则在主燃烧器的上部送入再燃区,在α<1的条件下形成很强的还原性气氛,在主燃烧区生成的NOx就会被还原成N2 ;此外,再燃区的上面还需布置“火上风”喷口以形成即燃尽区,以保证在再燃区中未完全燃烧产物的燃尽。
空气分级燃烧原理:空气分级燃烧指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成两级送入,使第一级燃烧区内α在0.8左右,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因而抑制了热力型NOx的生成;将燃烧所需其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燃尽风喷口送入炉膛(对水泥炉窑,燃烧所需其余空气输入二级燃烧区内),形成富氧燃烧区;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降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主燃区已反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最终炉内空气分级燃烧可使NOx生成量降低20~40%。3 SNCR法脱硝技术
原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NCR)是一种不使用催化剂,在分解炉或上升烟道的合适位置(800℃~1250℃温度范围内)喷入氨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该还原剂迅速热分解出NH3并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将烟气中的NOx选择性的还原为N2和H2O。
典型的SNCR系统主要由还原剂的储存及制备系统、尿素溶液输送系统、计量分配及还原剂喷射装置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技术特点: 系统简单; 不需要催化剂; 投资低; 改造简便; 系统占地面积小; 操作便捷;
NOx脱除效率通常在30%~60%之间。
水泥行业SNCR脱硝工艺流程图
电厂SNCR脱硝工艺流程图 SCR法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一种从烟道气中脱除氮氧化物(包括NO、NO2等,统称为NOx)的烟气净化技术。由于其效率高,NH3/NOx摩尔比小,NH3逃逸率低,SO2/SO3转化率低等优点,SCR脱硝技术成了当前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
工艺流程为:槽车运来的液氨由卸氨压缩机输送到氨储罐,液氨在气化器内经45℃左右的水浴蒸发成氨气,送到氨气稳压罐。氨气经调压阀减压后送入氨气/空气混合器中,与来自稀释风机的空气混合,通过喷氨格栅的喷嘴喷入烟道中,与280℃~420℃的烟气均匀混合后进入催化反应器。NH3与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还原反应,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
水泥行业SCR脱硝工艺流程图
电厂烟气SCR脱硝系统流程图
技术特点:
NOx脱除效率高,可达85%~95%; 应用最广泛; 需要使用催化剂; 建设单独的SCR反应器; 投资成本高。
第四篇:节能减排技术手册
局外站点节能减排技术手册
一、管理节能全面推广
管理节能措施要求全网推广,各分公司需在6月底前完成并在7月5日前提交管理节能措施实施情况的报告。
(一)、空调类管控节能
1、空调设置:
要求:一般基站设置为28度,VIP、2.5G及以上节点站、接入网和B类中心机房设置为26度,双温区站点空调按要求设置双温区维护要求.docx。
推广范围:全网局外站点的空调
2、空调的清洗
室内滤网清洗要求:空调室内过滤网每巡检周期清洗一次,有条件的用水洗并晾干,无条件的用扫帚清洗。
室外机清洗要求:每年5月空调开启前至少清洗一次,灰尘较多地区8月前再清洗一次。尽可能用水洗(可采购家用汽车清洗机或喷雾机),部分主城基站空调水洗后脏水会流到楼下住户或门面,可以改为用空压机或鼓风机清洗(不能用高压气枪清洗,以免损坏翅片)。
2014年室清洗专项检查的说明和要求:
(1)、各分公司需在月底前并在5月底前完成所有基站、接入网和中心机房空调外机的清洗并在6月5号前报送完工站点清单和相应的照片,清单中需有基站名称、清洗时间和清洗人员等信息。
(2)、每站至少提供两张照片:一张能清晰表明站点特征(室外照片或室内设备布置照片)的照片,一张能表明空调清洗后(室外机翅片)的照片,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3)、开展综合代维的分公司由综合代维单位清洗,个别未开展综合代维的分公司由空调代维单位单位清洗。
(4)、2014年室外机清洗专项检查工作将纳入运维考核。
3、智能新风设备的清洗
要求:每个巡检周期清洗智能新风的室内过滤网和室外过滤网。室内过滤网:使用一年内的过滤网建议用扫帚或高压气枪或拍打等方式清洁,一年后的用水洗晾干,超过两年的更换新过滤网。室外过滤网:扫帚或拍打方式清洗。
4、空调的防晒改造
空调外机需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开放空间且不得安装在太阳直射地带,如在太阳直射,需安装防晒棚。
5、冬季关闭空调
按文件要求执行。
(二)开关电源节能
1、模块休眠功能的开启
要求:可以开启模块休眠功能的开关电源需全部开启。
说明:2009年入网的开关电源以及做了模块休眠改造的开关电源均可开启模块休眠功能。
2、模块冷备份
要求:不具备模块休眠功能的站点需开启模块冷备份,具备模块休眠的站点不得实施模块冷备份。
说明:模块冷备份休眠的控制策略
模块冷备份休眠的控制策略.docx
(三)机房围护结构的节能
1、窗户封堵
要求:(1)馈线窗需完全密封
(2)窗户需全部贴太阳膜
(3)不需要开启窗户对空调外机等维护的站点,窗户需加装石膏板封死。
2、机房的隔断
要求:面积过大的机房需做隔断处理,特别是市话配线架需和机房设备隔断。
二、技术节能统计以及需求调查
要求各分公司根据站点情况和各种技术节能措施的特点,编制站点级的技术节能需求,各分公司需在6月底前完成,并在7月5日前报送《分公司局外站节能情况以及节能需求统计表》技术节能措施包括如下类别:
1、智能新风:
分公司局外站点节能情况以及节能需求调。
要求:(1)站点周围空气清净,火电厂、繁华街道、工地、油烟附近站点不能实施。
(2)站点需开0.3*0.3m两个孔,两孔不得在同一面墙上。(3)站点5年内不得搬迁。
2、新风空调一体机
新风空调一体机可替代空调
(1)要求:站点周围空气清净,火电厂、繁华街道、工地、油烟附近站点不能实施。
(2)站点需开0.2*0.5m两个孔,两孔在同一面墙。
(3)站点5年内不得搬迁。
3、高效模块
说明:
(1)目前具备模块休眠功能的艾默生和中兴开关电源可以实施模块休眠功能,一般负载电流40A已下站点安装1快,40~80A站点安装2块,80~120A站点安装3块,120~160站点安装4快。
(2)注意全网已实施艾默生高效模块2100块,中兴高效模块700块,不要重报,但由于增加了设备而需要增加高效模块的,需上报。
4、转改直和高改低
说明:
转改直:主要考虑供电局线路能否覆盖站点区域和原转供电单位是否同意,其次考虑投资收益期是否在5年内。高改低:主要考虑供电局的380V线路能否覆盖原10KV的站点,其次考虑投资费用是否低于1.5万元。能耗对标
5、双温区
说明:
双温区仅仅适用于机房面积较大的基站,如站内有数固设备,则不适用。
方案:将电池(电池不搬到)和一台空调(空调可搬到)用防火材料隔断在一个小的空间(加一个防火门),小空间内增加一组照明,需考虑电池和主设备的维护空间,6、机房隔热
要求:仅仅适用于至少三面阳光直射的机房(或者机房窗户面积大于10平方米)且冬季电费大于2000元站点(或电费单价大于1.3元/度)的站点。
三、电费台账建立及准确性核对
要求:各分公司需在3月份完成20%的站点、4月份至少完成20%的站点、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站点的第一次抄表,并从2014年4月起,在每月5号前提交上一个月的《基站用电量台账》、《基站用电量信息汇总表》、《接入网机房用电量台账》和《接入网机房用电量信息汇总表》
1、电表抄表
要求:每个巡检周期需要将每个站的负载电流值、电表度数等数据抄录,A类站每个月巡检一次,B和C类站每三个月巡检一次.2、电费台账
按集团能耗标杆的规定,每个分公司需制作基站和接入网的电费台账。
(1)、基站电费台账 说明:
基站分为22类和室外站,负载电流为0~10A土建房的为类型1,10~20A的为类型2…90A~100A的为类型10,100A以上的为类型11;负载电流为0~10A的钢板房为类型12类,10~20的为类型13…90A~100A的为21类,100A以上的为22类;
同时,每个站点需按是否采用了节能技术(模块休眠、高效模块、新风、新风空调、隔热改造、双温区),分为节能站和非节能站点.最后,每个分公司需选取10%的站点作为标杆站,标杆站需要每个月抄表
具体表格格式见
基站用电台帐模板.基站用电量信息汇xls总表模板.xls
(2)接入网电费台账 说明: 接入网按主设备功率(直流设备功率加交流设备功率,直流设备功率=直流负载电流*直流电压)来划分,设备功率在0~1KW的为类型1,1~2KW的为类型2…4~5KW的为类型5,大于5KW的为类型6.同时,每个站点需按是否采用了节能技术,分为节能站和非节能站点.最后,每个分公司需选取10%的站点作为标杆站,标杆站需要每个月抄表 具体表格格式见:
接入网机房用电量接入网机房用电量台帐模板.xls信息汇总表模板.xls
3、电费的准确性核查
各分公司需要对比《基站用电量信息汇总表》和《接入网机房用电量信息汇总表》中的非标杆站和标杆站的用电情况,同类型站的偏差不得大于5%,如超过5%,需要查找原因。
同时需要对比《基站用电量台账》和《接入网机房用电量台账》,同类型的机房的用电量偏差不能大于20%,如大于需要查找原因,核对电费的准确性。
查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必须随着台账数据一并上报。
四、工程电费管控
要求:工程期间的电费需由建设人员全部计入工程,如未计入,则不得进行移交 说明:
1、工程电费报销需准备的材料:
(1)、基站租赁合同复印件(里面需约定电费单价、供电方)(2)、基站单站验收证书
(3)、报销的电费又有走工程又有部门走维护成本的,须附工程电费计算表工程电费计算表样表.xls。
2、工程电费报销时间:
只能报销单站验收证书上竣工时间至验收时间期间的电费,原则上不超过二个月。
3、工程电费报销
(1)、需在财务报帐平台上起报帐单进行支付,业务类别选择工程劳务费,业务小类选择“建设期间水电费(无订单)”
(2)、报销时需将付款表交建设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其站ONLINE时间。
第五篇:视音频处理技术1
《视音频处理技术》
实验报告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视音频处理技术》实 验 报 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1.一、实验目的:
学习熵编码的编码原理,测试三种熵编码的编码效率,比较三种编码算法的压缩比。
二、实验要求: 1.研究和分析“熵编码源程序”,用“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游程编码”此程序对“lena.bmp”(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并比较三种编码算法的压缩比。2.设计和编写游程编码对黑白bmp图像文件进行游程编码,并给出游程编码的压缩比。黑白bmp图像文件中要包括自己的名字、学号等图案。3.请根据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中的2.2.3部分算术编码算法的原理,编写算术编码程序,并给出对序列a,c,b,d进行编码后的概率区间。符号[a,b,c,d]对应的概率分布为[0.1,0.4,0.3,0.2]。
三、实验代码: 算数编码: void ac_encoder(){ char temp[4];
int i=0;
} float c=0,a=1.0,end;for(i=0;i<4;i++){
scanf(“%c”,&temp[i]);getchar();switch(temp[i])
{case 'a':
end=c+a;c+=a*(0.0);a=a*(0.1);
break;case 'b': end=c+a;c+=a*(0.1);a=a*(0.4);break;case 'c': end=c+a;c+=a*(0.5);a=a*(0.3);break;case 'd': end=c+a;c+=a*(0.8);a=a*(0.2);break; default: break;} } printf(“序列{%c,%c,%c,%c}的概率区间为[%f,%f)n”,temp[0], temp[1],temp[2],temp[3],c,end);
四、实验结果:
1、三种编码算法的压缩比: 哈夫曼编码算法:64KB:63KB 算术编码算法:64KB:60.1KB 游程编码算法:64KB:118KB
2、压缩比:129KB/64KB=202%
3、五、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