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

时间:2019-05-15 14:2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

第一篇: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城镇污水处理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10年6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389座,总处理能力达到1.15亿立方米/日,分别是“十五”末的3倍和2倍。西藏自治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昌都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调试,标志着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海南等省(直辖市)实现了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起步较晚,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建成第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从2000年开始,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开始加快发展,城镇污水处理量年均增长超过10%,十年累计增长145%。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929个,可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4900万立方米/日。在建和已建项目处理能力总和预计可达1.6亿立方米,基本与美国的处理能力相当,我国将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污水处理已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主要手段,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达到279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1.9倍,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5.25%,较“十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6.6%,较“十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COD)达770多万吨。

“十一五”规划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300万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目前,“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城镇污水处理的相关指标已基本实现,提前一年完成了规划任务。“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抓住“保增长、扩内需”的契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针对污水处理工作的特点,明确了各地政府是城市污水处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完善污水收费制度,根据保本微利原则,逐步提高征收标准,强化征收手段,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在中央预算补助和“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平公开的规范管理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依据“政府建网、社会建厂”的原则,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营管理。

第二篇:辉煌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2011年,我们告别了“十一五”,迈进了“十二五”的门槛。过去这五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有怎样的不足,我们的未来将走向哪里?这些问题也即将揭晓。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现回顾下我们辉煌的“十一五”。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90%以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或者超额实现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取得高增长,非常不简单。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的对比——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此刻,回望“十一五”,就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而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取得了11.1%的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高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令经济运行一次次承受严峻的考验。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一度跌至6.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的跨越,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提升的五年:节能减排力度前所未有,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有望全部实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粗放式发展也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目标之具体、约束性之强在以往10个五年规划中不曾有过。这些指标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也对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有了硬性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由量到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追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就“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惠民的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发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篇:辉煌十一五疾控篇

泸西辉煌十一五疾控篇

十一五期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防制原则,加强鼠疫、霍乱、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等重点疾病的防治与免疫规划工作,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第一,医改全面启动,疾控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2006年县皮肤病防治站并入县疾控中心,按照人员身份社会化,单位资产明晰化,事业管理法制化,机制运行活性化,职工分配绩效化的要求,中心全面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传染病管理规范运行。五年来,通过实施网络直报责任目标管理,落实“三级对口负责”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月通报” 和“季分析”制度,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疫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疫情监测和报告质量在全州名列前茅。2006~2010年间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分别为:537例、504例、448例、701例、613例,全县未出现甲类传染病和重大疫情。

第三,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

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做好疫苗安全接种,2007年在全州率先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并验收使用。2008年启动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将甲肝、流脑等15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建立了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启动了麻疹、乙脑、流脑三个专病监测报告工作。五年来,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腮、麻风、麻腮风、乙脑、流脑和甲肝等常规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第四,狂犬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县为狂犬病历史疫区,自1991年报告2例后,零病例状态持续了16年。面对2008年以来的狂犬病疫情,我县采取了犬只拴(圈)养率、犬只免疫率、犬伤人员免疫率及流浪犬、放养犬扑杀率四个100%防控措施,认真做好流调、消毒、预防接种、宣传培训及督导检查等工作,有效遏制了狂犬病的蔓延流行,有力保护了我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防控工作得到了省、州检查督导组的肯定和好评。

第五,实验室获得计量认证资质证。在省、州的帮助指导下,中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宣贯,积极做好实验室资质认证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于2009年首次获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证,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六,把握契机,项目推进保质保量。十一五期间共争取资金154万元,争取上级配备疫苗运输车、低温冰箱、普通冷库、生— 2 —

物安全柜、计算机等设备,价值25万元。承担 “六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泸西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泸西县结核病控制项目”“ 中央补助云南省麻风病防治项目” 等多个项目;“全球资金艾滋病项目”、“社会组织项目”、“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项目” 2010年首次在我县实施,中心紧紧把握“项目”契机,精心组织,有序落实,形成了以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第七,圆满完成麻风病疗养院新建及路面硬化工程。在县政府及县卫生局的领导、帮助下,中心于2008年在自身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多方筹措,认真做好江边麻风病疗养院的房屋新建工作,工程于当年峻工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共建盖20间,总建筑面积590㎡,总造价约36万元,切实解决了江边疗养院麻风病人的住房困难。2009年又积极争取台湾天主教灵医会罗东圣母医院高先生12万元的援助,为麻风病疗养院修建了水泥路面;共硬化面积580㎡,总造价约11.98万元,工程还扩宽了进入麻风村的山路15公里,填平了淤泥深坑,在容易滑坡路段进行了加固处理。路面硬化工程结束了麻风病人及家属30余年来走烂泥路、行路难的状况,方便了畸残麻风病人的生活。

第八,统筹协调,艾滋病防控获得新突破。一是搭建平台,填补MSM空白。我县MSM人群呈低态势,给搭建MSM平台带来很大困难,2010年中心积极向外学习,借鉴外单位成功经验,— 3 —

采取向外引进MSM外展骨干的办法,短期内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为今后MSM干预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统筹协调,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门诊筹建成功,于2010年10月正式开诊接收病人。三是各项艾滋病责任目标取得新突破,泸西2010年防治艾滋病责任目标考核首次获全州第一名。

第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类应急预案的要求,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完善部门协调,规范事件信息报告,进一步加强中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现场应急防控队伍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充分发挥应急办的组织协调能力。十一五期间,成功组织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各种食物中毒模拟演练,发现疫情及时作出响应,疫情处置率达100%。2006年至今,我县先后成功处置了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和2007年旧城镇雀梨树村12.17食物中毒、向阳乡亚硝酸盐中毒死亡等重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十,扎实工作,“十一五”疾控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中心以“团结齐心、规范服务,继续开创全县疾控工作新局面”为抓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泸西连续四年获州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一等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中心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皮防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保持州一等奖;卫生检验中心荣获国家盐碘实验室证书,合成水样(盲样)、艾滋病初筛室和痰检室考核保持全州优秀;艾滋病防治工作首次荣获云南省委、政府授予的 “2005—2007年云— 4 —

南省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称号;地方病防治荣获省卫生厅授予的 “2010全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还荣获云南省预防医学会、省疾控中心授予 “云南省首届疾控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全员竞赛组织奖”表彰,县人民政府授予的“2010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及“2010防治艾滋病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个人奖项共有11名职工荣获省级表彰,6名获州级表彰,31名获县级表彰。

泸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辉煌“十一五”精彩新兴业

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兴业

新兴兴业,兴业兴百业,百业兴兴业。

“十一五”时期,在玉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兴业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各方,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十一五”发展的全面胜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最显著:“十一个翻番”见证兴业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兴业县步入了科学发展全面提速的“黄金时期”。全县经济总量实现“五级跳”,年均以超十亿元速度递增,GDP一举突破70亿元,经济发展增速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88%,2010年达4.49亿元。5年来,全县实现了“十一个翻番”,其中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翻1.28番,人均生产总值翻1.18番,人均生产总产值翻1.56番,财政收入翻1.42番,第二产业增加值翻2.13番,第三产业增加值翻1.22番,全部工业总产值翻1.69番,工业增加值翻2.23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3.17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29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8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19番,开创了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十一五”时期成为兴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最喜人:二产比重首超一、三产比重

五年来,兴业县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坚持突出抓工业,深入实施“集聚发展,工业强县”战略,由葵 1

阳建材产业园、兴业轻化产业园、大平山机械产业园、石南食品产业园组成的工业“一区四园”,已打造成为自治区A类园区,成功引进入园企业119家。建成了兴业海螺水泥,利而安化工,汽牛农机,春茂食品,温氏、春茂饲料等重大工业项目已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建材、机械、食品、林产化工、饲料已成为五大工业产业。五年的奋战换来丰硕的成果,全县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64.4亿元,翻了1.5番,年均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7.59亿元增长到36.38亿元,增长近五倍多,年均增长47.96%;工业化率由0.29提升到0.82;三产比重由51:21:28优化为34.9:38.6:26.5,二产的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和三产,工业税收占全县税收74%以上,工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兴业“十一五”发展的最大亮点。

最耀眼:城乡面貌变美

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镇”为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为支撑,坚持城镇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等各类规划同步统筹协调,实现整个县域城乡空间全覆盖,形成“一轴两翼拓展”(以石南-葵阳-大平山一体化作为一轴,向山心、城隍两翼拓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五年来,多渠道通过市场运作,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攻坚年活动,拉开了城东、城南、城西新区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县污水处理厂、县供水工程、县人民广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兴业高中科技楼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香山休闲公园、324国道城区路段改造、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百业文化商业中心、祥龙花园、香山华府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城区建成面积由5.36

平方公里扩展到10万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3.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8.1万人,城镇化率从22%提高到31.8%,城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后荣获广西第四届、第六届“南珠杯”竞赛进步城市奖、优秀奖。

最可喜: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根据县域经济优势,兴业县作出了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决定,编制了《兴业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9-2025)》,确定了“5110”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大平山镇国家级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城隍、石南镇万亩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等2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了春茂、温氏等4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百谷米业”等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广西规模以上工业500强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村经济组织165家,带动规模种植养殖户2.6万户。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全县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2.5万亩。打造了兴业果蔗、黄金桔、沙塘精米、山心绿茶、城隍酸料、大平山马铃薯、金大叔土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年出栏家禽8400万羽以上,出栏家禽数量占广西的八分之一,肉类总产值排广西第三位,规模养殖量和产业化程度居玉林市之首,位居全区前列。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5亿元,是“十五”时期末的1.7倍;农民人均收入4783元,是“十五”时期末的1.95倍。

最安心:生态环境受到保护

“十一五”期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7.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74%;2010年化

学需氧量减排完成3574吨,二氧化硫减排完成3970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自治区、玉林市跟踪考核的兴业县8家重点企业国控污染源检测达标率100%,为全市唯一达标县(市、区)。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淘汰落后产能水泥企业12家,取缔非法造纸厂企业59家,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最给力:国债项目总投资4.63亿元

“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大攻坚战”、“四保”百日攻坚战和“工作落实年-绩效攻坚年暨城镇化攻坚年”活动,有效推进了项目的建设。五年全县累计签约重大项目51个,合同投资66.84亿元;新开工项目1200个,续建项目438个,竣工项目134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年均增长37.4%。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投资建设的国债项目307个,总投资

4.63亿元,超出“十五”以前的总和。多年荣获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单位。

最和谐:广西平安县“两连冠”

在各个维稳定敏感时期,按照强力推进了“八到位”(即强势推进各级各部门认识到位、强势推进各级领导力量到位、强势推进信息收集汇报研判到位、强势推进维稳抓突出重点到位、强势推进备勤力量到位、强势推进经费保障到位、强势推进机制运转、高效、快速反应到位、强势推进督查通报到位),倾力打造敏感期维稳“防控墙”,全力维护敏感时期社会稳定。五年来,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减少,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维稳形势平稳,人民幸福指数全面提高。2008年-2009年,兴业县连续两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荣获第四

批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是全市唯一荣获此殊荣的行政村。

最实惠: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围绕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在民生投入上,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并略有提高的长久机制,重点办好就业保障、教育、卫生、扶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实事。五年共投入近10亿元,开展中小学校舍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人饮工程、医疗卫生扩建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工程、生态环境改造工程等建设,共建成民生工程328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县有6.9万户次城镇居民和62.95万户次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村村通公路,其中硬化率达74%,在全市排名前列。统筹3.2亿元资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并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率9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不断加强。启动并实施了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4%以上。中小学两免一补,农民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民、强农政策全面实施到位,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翻过“十一五”辉煌一页,兴业将迎来崭新的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兴业县将坚定信心和决心,围绕“十二五”制定的发展蓝图,按照“以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为突破口,发挥三大优势,实施三大战略,推动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实行五个同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广西建材工业基地、广西石油化工生产流通基地、广西农业机械制造基地、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兴业“十一五”新名片

全国水稻免耕抛秧示范基地县 全国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县 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

广西马铃薯免耕技术推广第一县 广西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广西畜牧养殖业十强县

广西第一养鸡大县

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

广西科普示范县

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广西无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广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

第五篇: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展望十二五 任重而道远

——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梁园分局“十一五”工作回眸

“十一五”的五年,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汇共融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梁园国土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努力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两难”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耕地保护更加有效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坚持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万公顷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4万公顷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通过严格执行“占一补一”政策,2006—2010年间梁园区共补充耕地821.69公顷,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在粘土砖瓦窑厂治理工作中,克难攻坚,全部拆除了梁园区范围内的126座粘土砖瓦窑厂,复耕土地7883亩,被省政府命名为“治理粘土砖瓦窑厂先进单位”,同时奖励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280亩、现金100万元。

保障发展更加有力

“十一五”期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给土地供应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梁园国土分局严格执行参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规范建设用地管理,从产业政策、规划用途、用地规模、用地定额等方面,强化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落实用地计划,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一律不批,并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既定指标,确保了梁园区重点项目的落实。2006—2010年,共报批土地24批次,总面积为489.9195公顷,其中乡镇批次12批,面积175.9759公顷;城市批次11批,面积202.4426公顷;单独选址1批次,面积115.501公顷,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基础工作更加夯实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按照上级部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结合梁园区经济建设发展布局,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梁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0年5月,梁园区14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经批准,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空间。同时,2009年5月又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并结合“二调”成果,对梁园区各乡(镇)村委会所属自然村制作了地籍导图,做好了梁园区全部街坊图,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法监察成果更加显现

“十一五”初期,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程度不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标,闲置、浪费土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以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土地卫片执法专项检查为契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执法监察,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高发态势。2008年,梁园区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基础上又集中开展了“双违”专项整治行动,极大地打击和震摄了全区范围内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梁园国土分局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了辖区内所有卫星监测图斑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底数,对清查出来的违法违规用地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拆除复耕标准,对违法用地实行逐宗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62000平方米,将全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降为6.55%,顺利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和济南督察局的验收评估。

队伍建设更加活力

为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2008年,梁园国土分局在区监察局、区人事局监督下,开展了全系统范围内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通过个人申请,组织笔试,公开答辩,民主测评,聘干公示等程序,使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梁园国土分局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的工作力度,同时组织副所级以上同志远赴新乡市八里沟进行野外拓展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梁园国土分局精神文明建设又取得了丰硕成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过去的“十一五”,梁园国土分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一个个丰厚的成果和喜悦,展望“十二五”,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困难摆在梁园国土人面前,但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一切挑战,当好国家的“土地卫士”,守护好国家的每一片土地,让我们共同祝愿梁园国土分局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下载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辉煌十一五:十一五期间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江西教育事业成就辉煌(5篇)

    江西首页 > 行业数据> 教育 >“十一五”江西教育事业成就辉煌“十一五”江西教育事业成就辉煌“十五”期间,江西省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了以九年义务教育......

    形式与政策论文 辉煌十一五

    当我们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一门新的课程——《形势与政策》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今的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习当今的形势与政策,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资源县十一五成就辉煌范文大全

    资源县“十一五”成就辉煌 ——资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十一五”成就总结自2006年以来,资源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

    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大桥[推荐5篇]

    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大桥 ----大桥镇提速发展纪实 ‚十一五‛是大桥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

    六盘水民政辉煌十一五-视频解说稿件

    主题字幕:为民之政和谐之基 {画面配字幕: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民解困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 过去的五年是充满活力的五年,是收获喜悦的五年,“十一五......

    十一五总结

    苍溪片区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苍溪片区在市局(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

    十一五工作总结

    xx县水利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局在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共争取得水利项目建设资金16435.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