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大桥
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大桥
----大桥镇提速发展纪实
‚十一五‛是大桥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五年艰苦创业,五载春华秋实。‚十一五‛是我镇乘风破浪、大步前行的五年,是浓墨重彩、日新月异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大桥镇辖31个行政村,面积51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十五强乡镇、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示范镇。‚十一五‛期间,我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谋划年‛、‚落实年‛、‚项目突破年‛和‚全面提升年‛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兴财政‛这个中心,大力实施赶超战略,突出‚2412‛和‚十百千万‛两大工程,解放思想抓机遇,改革
创新增优势,求真务实谋发展,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7万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23%,全市综合排名第8位。我镇连续四年荣获‚省级文明乡镇‛、‚聊城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和‚聊城市‘五个好’乡镇党委‛。代表全市乡镇参加了‚省委庆祝建党89周年座谈会‛,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巡回检查组组长张龙之、省委指导检查组长丁希滨、黄天俊、市委宋远方书记及县领导多次亲临大桥检查指导工作。可以说,‚十一五‛时期,全镇发展已经由爬坡上坎、厚积薄发进入到全面提升、加速冲刺的全新阶段。
民营企业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
‚十一五‛期间,我镇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和服务东昌集团发展不动摇。一方面积极推动东昌集团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以建材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2412工程‛,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连年实现新突破。全镇形成了建材、焦炭、玻璃包装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2010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完成7.05亿元,是2006年的1.92 倍;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0.39亿元,是2006年的15.8倍;民营经济税收完成2.41亿元,所形成的财力占财政收入的99.5%,是2006年的6.12倍。
五年来,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家,比2006年
净增9家,引进实施各类投资过千万元重点项目32个,累计完成投资26.8 亿元。投资1000万元的高档真空玻璃门窗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生力源阿胶食品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欣昌新型建材矿渣微粉项目和泡花碱项目、投资1800万元的面粉加工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2万吨液体水泥助磨剂项目和20万只铁皮制桶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硫酸铵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东昌玻璃1万吨药用玻璃拉管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达效。投资3亿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特种砂浆项目也即将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的10万支太阳能搪瓷内胆、总投资5000万元的30万方防火隔热保温板项目、混凝土添加剂项目、重汽修理等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了立项、环评,即将开工建设。
五年来,从服务东昌集团发展大局出发,高标准建设建材工业园区,总投资近300万元对园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争取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的十一万变电站。工业园区成为集中吸纳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吸纳高新技术的‚洼地‛。
五年来,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力源阿胶、维德建材等5家企业获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富强金属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2010年出口创税280万美元,‚七色‛牌铝塑板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东昌
焦化污水处理项目、硫酸铵项目、2亿支管制药品包装瓶、阿胶八宝粥、纸箱加工等项目不断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发展。
新农村建设打造幸福家园
五年来,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两大目标,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大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9元,比2006年增加3580元,超‚十一五‛规划850元。
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新规划6个社区,调整规划居民小区200亩,完成麻庄24户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于窝村新村建设县政府已批复,正在筹备建设。
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镇累计新修村村通公路140公里,完成了3937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新打机井221眼,清挖沟渠32条33600米,新建桥涵210座,新修建生产道路28592米,净增耕地5396亩,受益面积29790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投入30多万元开展了于窝、郭口、秦姚文明村创建。张山、后韩等7个村总投入35万元,新植绿化树木3600棵,粉刷墙壁2万多平米。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和全县第一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在我镇召开。
‚十百千万‛工程顺利推进。新建高标准养鸭大棚18
个,养鸡大棚20个,无立柱钢筋骨架结构蔬菜大棚15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新建标准化沼气综合服务站2处,沼气示范村4个,新建农村沼气池214个, 新发展山药种植13个村360亩,新完善林网1.2万亩,在我镇召开了全县林权改革现场会。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腾飞
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全镇依托东昌焦化产业品牌和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了第六运输队、第十六运输队、第十八运输队、蓝天运输队,各种大型运输车辆达到800辆,引进大型综合超市1家,新上高档特色餐饮2家,201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700万元,服务业形成的财力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6%。三产服务业已形成规模优势、集群优势,成为全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提升新形象
‚十一五‛期间,依据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以着力提升中心镇品位和档次为重点,先后投入100万元,安装路灯52盏,铺设两侧下水道2000余米,新植绿化树木510棵,花草4200棵,完善新增广场基础设施,新铺方砖硬化道路2200平方米。全面启动了黄河人家社区220户住宅楼建设,新开通南北、东西大街两条,新增商贸门店120间6800平方米,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小城镇框架,增强了小城镇的聚集力。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9年3月被市委确定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乡镇,在活动中,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和突出实践特色的要求,创建了农村支部书记论坛,并在全省推广,开展了‚十大致富能手‛评选和进村巡回报告等各种活动78次,为民办实事360件,解决问题104个。《领导科学报》、《聊城日报》、《聊城党建》多次报道了我们的活动经验,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围绕‚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坚持每周机关学习制度和定期交流演讲制度,先后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红旗渠、小杨屯村、孔繁森纪念馆和西柏坡进行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实施‚能人治村‛战略,能人型村干部达到60%以上;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使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镇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的工作氛围。
幸福大桥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镇立足职能定位,加大对科、教、文、卫、体投入力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5年来用于校舍改造、学校搬迁以及配置
更新教学器材等教育事业的投资达60余万元,连续两年被授予‚聊城市教育工作示范镇‛。投资150万元完成了镇综合文化站、老年大学办公楼建设,村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艺宣传队。开展‚黄河大秧歌‛等各类比赛16次,义务进村开展宣传致富信息等各类活动120次。成功举办了庆七.一和庆祝建国60周年等四次大型文艺汇演,举办了首届‚计划生育杯‛老年书画展,共展出字画127幅,推动了全镇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围绕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2007年起,大力实施了民生工程,统一为全镇1186名70岁以上老人每年缴纳人身意外险,并对入住老年公寓的孤寡老人每人每年补贴200元;实施贫困生救助政策,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学生22名,开展了‚送温暖、千人救助‛活动。农村低保五年累计共发放760人180余万元,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性别比治理两个底线,连续两年获得考核第一名;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建4处合作医疗点,农村合作医疗连续五年达到100%全覆盖;连续开展了‚平安大桥‛创建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电子监控;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荣获‚全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信访工作稳步推进,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荣
获‚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消防平安创建先进乡镇‛。‚十一五‛期间,先后在我镇召开了省科协、聊城市暨东阿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启动仪式、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现场会、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全县首届‚五好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直选现场会、全县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现场会、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县安监中队建设现场会。我镇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辉煌的‚十一五‛,铸就了精彩的新大桥。回首‚十一五‛,硕果累累;展望‚十二五‛,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正坚定地朝着‚十二五‛、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昂首阔步前行…
第二篇:辉煌“十一五”精彩新兴业
辉煌“十一五” 精彩新兴业
新兴兴业,兴业兴百业,百业兴兴业。
“十一五”时期,在玉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兴业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各方,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十一五”发展的全面胜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最显著:“十一个翻番”见证兴业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兴业县步入了科学发展全面提速的“黄金时期”。全县经济总量实现“五级跳”,年均以超十亿元速度递增,GDP一举突破70亿元,经济发展增速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88%,2010年达4.49亿元。5年来,全县实现了“十一个翻番”,其中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翻1.28番,人均生产总值翻1.18番,人均生产总产值翻1.56番,财政收入翻1.42番,第二产业增加值翻2.13番,第三产业增加值翻1.22番,全部工业总产值翻1.69番,工业增加值翻2.23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3.17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29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8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19番,开创了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十一五”时期成为兴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最喜人:二产比重首超一、三产比重
五年来,兴业县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坚持突出抓工业,深入实施“集聚发展,工业强县”战略,由葵 1
阳建材产业园、兴业轻化产业园、大平山机械产业园、石南食品产业园组成的工业“一区四园”,已打造成为自治区A类园区,成功引进入园企业119家。建成了兴业海螺水泥,利而安化工,汽牛农机,春茂食品,温氏、春茂饲料等重大工业项目已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建材、机械、食品、林产化工、饲料已成为五大工业产业。五年的奋战换来丰硕的成果,全县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64.4亿元,翻了1.5番,年均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7.59亿元增长到36.38亿元,增长近五倍多,年均增长47.96%;工业化率由0.29提升到0.82;三产比重由51:21:28优化为34.9:38.6:26.5,二产的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和三产,工业税收占全县税收74%以上,工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兴业“十一五”发展的最大亮点。
最耀眼:城乡面貌变美
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镇”为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为支撑,坚持城镇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等各类规划同步统筹协调,实现整个县域城乡空间全覆盖,形成“一轴两翼拓展”(以石南-葵阳-大平山一体化作为一轴,向山心、城隍两翼拓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五年来,多渠道通过市场运作,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攻坚年活动,拉开了城东、城南、城西新区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县污水处理厂、县供水工程、县人民广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兴业高中科技楼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香山休闲公园、324国道城区路段改造、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百业文化商业中心、祥龙花园、香山华府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城区建成面积由5.36
平方公里扩展到10万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3.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8.1万人,城镇化率从22%提高到31.8%,城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后荣获广西第四届、第六届“南珠杯”竞赛进步城市奖、优秀奖。
最可喜: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根据县域经济优势,兴业县作出了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决定,编制了《兴业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9-2025)》,确定了“5110”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大平山镇国家级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城隍、石南镇万亩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等2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了春茂、温氏等4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百谷米业”等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广西规模以上工业500强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村经济组织165家,带动规模种植养殖户2.6万户。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全县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2.5万亩。打造了兴业果蔗、黄金桔、沙塘精米、山心绿茶、城隍酸料、大平山马铃薯、金大叔土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年出栏家禽8400万羽以上,出栏家禽数量占广西的八分之一,肉类总产值排广西第三位,规模养殖量和产业化程度居玉林市之首,位居全区前列。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5亿元,是“十五”时期末的1.7倍;农民人均收入4783元,是“十五”时期末的1.95倍。
最安心:生态环境受到保护
“十一五”期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7.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74%;2010年化
学需氧量减排完成3574吨,二氧化硫减排完成3970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自治区、玉林市跟踪考核的兴业县8家重点企业国控污染源检测达标率100%,为全市唯一达标县(市、区)。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淘汰落后产能水泥企业12家,取缔非法造纸厂企业59家,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最给力:国债项目总投资4.63亿元
“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大攻坚战”、“四保”百日攻坚战和“工作落实年-绩效攻坚年暨城镇化攻坚年”活动,有效推进了项目的建设。五年全县累计签约重大项目51个,合同投资66.84亿元;新开工项目1200个,续建项目438个,竣工项目134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年均增长37.4%。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投资建设的国债项目307个,总投资
4.63亿元,超出“十五”以前的总和。多年荣获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单位。
最和谐:广西平安县“两连冠”
在各个维稳定敏感时期,按照强力推进了“八到位”(即强势推进各级各部门认识到位、强势推进各级领导力量到位、强势推进信息收集汇报研判到位、强势推进维稳抓突出重点到位、强势推进备勤力量到位、强势推进经费保障到位、强势推进机制运转、高效、快速反应到位、强势推进督查通报到位),倾力打造敏感期维稳“防控墙”,全力维护敏感时期社会稳定。五年来,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减少,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维稳形势平稳,人民幸福指数全面提高。2008年-2009年,兴业县连续两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荣获第四
批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是全市唯一荣获此殊荣的行政村。
最实惠: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围绕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在民生投入上,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并略有提高的长久机制,重点办好就业保障、教育、卫生、扶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实事。五年共投入近10亿元,开展中小学校舍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人饮工程、医疗卫生扩建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工程、生态环境改造工程等建设,共建成民生工程328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县有6.9万户次城镇居民和62.95万户次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村村通公路,其中硬化率达74%,在全市排名前列。统筹3.2亿元资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并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率9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不断加强。启动并实施了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4%以上。中小学两免一补,农民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民、强农政策全面实施到位,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翻过“十一五”辉煌一页,兴业将迎来崭新的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兴业县将坚定信心和决心,围绕“十二五”制定的发展蓝图,按照“以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为突破口,发挥三大优势,实施三大战略,推动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实行五个同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广西建材工业基地、广西石油化工生产流通基地、广西农业机械制造基地、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兴业“十一五”新名片
全国水稻免耕抛秧示范基地县 全国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县 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
广西马铃薯免耕技术推广第一县 广西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广西畜牧养殖业十强县
广西第一养鸡大县
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
广西科普示范县
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广西无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广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
第三篇:辉煌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2011年,我们告别了“十一五”,迈进了“十二五”的门槛。过去这五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有怎样的不足,我们的未来将走向哪里?这些问题也即将揭晓。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现回顾下我们辉煌的“十一五”。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90%以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或者超额实现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取得高增长,非常不简单。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的对比——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此刻,回望“十一五”,就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而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取得了11.1%的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高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令经济运行一次次承受严峻的考验。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一度跌至6.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的跨越,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提升的五年:节能减排力度前所未有,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有望全部实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粗放式发展也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目标之具体、约束性之强在以往10个五年规划中不曾有过。这些指标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也对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有了硬性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由量到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追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就“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惠民的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发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篇:资源县十一五成就辉煌
资源县“十一五”成就辉煌
——资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十一五”成就总结
自2006年以来,资源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及2008年的冰冻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2006-2010年,五年时光,资源这座山城在她厚重的史页上留下了前无古人的奇迹。资江两岸,一座生态宜居的县城正在崛起;城北开发,见证着城乡空间环境的日新月异;魅力金紫山,点亮了资源经济最耀眼的灯火;高速增长,经济列车呼啸着驶进“十二五”规划……辉煌“十一五”,资源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拼搏进取,勇往直前,真抓实干,走出了重重困境,实现了经济腾飞。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资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跃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截至201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37亿元,是2005年的2.2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4亿元,是2005年的4.48倍;财政收入1.38亿元,是2005年的1.4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2元,是2005年的1.9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358元,是2005年的1.76倍。
这是一份沉实的成绩单,这是一段豪迈的振兴史。五年时间,资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不凡业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首“十一五”,资源经济向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2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在全区贫困县中不断前移。与此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特别表现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水电、风能、冶炼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积极引进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项目。2010年底止,全县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9%;高效特色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3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9%。
发展空间不断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北新城建设全面建成。城市功能分区更趋合理,区域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显著增强。中峰工业园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新一轮竞争中,资源的空间优势日益凸显,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城镇面貌变化显著。全面修编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了区域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和中心城区扩容。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生态县开发通过国家生态区(县)技术核查,生态县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城北的重大建设,使县城软硬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资源新型工业化、特色农业化、专业服务化等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加值占全县比重达到70%。和谐资源建设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1.5万元和4千元大关,就业形势平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得到巩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十一五”的五年,是资源走出转型之痛、踏上振兴之旅的五年,是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是资源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为“十二五”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
(资源县发展和改革局赵爱民邹春芳)
第五篇: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辉煌十一五 国土最给力 展望十二五 任重而道远
——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梁园分局“十一五”工作回眸
“十一五”的五年,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汇共融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梁园国土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努力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两难”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耕地保护更加有效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坚持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万公顷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4万公顷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通过严格执行“占一补一”政策,2006—2010年间梁园区共补充耕地821.69公顷,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在粘土砖瓦窑厂治理工作中,克难攻坚,全部拆除了梁园区范围内的126座粘土砖瓦窑厂,复耕土地7883亩,被省政府命名为“治理粘土砖瓦窑厂先进单位”,同时奖励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280亩、现金100万元。
保障发展更加有力
“十一五”期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给土地供应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梁园国土分局严格执行参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规范建设用地管理,从产业政策、规划用途、用地规模、用地定额等方面,强化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落实用地计划,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一律不批,并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既定指标,确保了梁园区重点项目的落实。2006—2010年,共报批土地24批次,总面积为489.9195公顷,其中乡镇批次12批,面积175.9759公顷;城市批次11批,面积202.4426公顷;单独选址1批次,面积115.501公顷,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基础工作更加夯实
“十一五”期间,梁园国土分局按照上级部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结合梁园区经济建设发展布局,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梁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0年5月,梁园区14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经批准,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空间。同时,2009年5月又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并结合“二调”成果,对梁园区各乡(镇)村委会所属自然村制作了地籍导图,做好了梁园区全部街坊图,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法监察成果更加显现
“十一五”初期,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程度不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标,闲置、浪费土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梁园国土分局以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土地卫片执法专项检查为契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执法监察,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高发态势。2008年,梁园区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基础上又集中开展了“双违”专项整治行动,极大地打击和震摄了全区范围内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梁园国土分局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了辖区内所有卫星监测图斑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底数,对清查出来的违法违规用地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拆除复耕标准,对违法用地实行逐宗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62000平方米,将全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降为6.55%,顺利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和济南督察局的验收评估。
队伍建设更加活力
为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2008年,梁园国土分局在区监察局、区人事局监督下,开展了全系统范围内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通过个人申请,组织笔试,公开答辩,民主测评,聘干公示等程序,使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梁园国土分局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的工作力度,同时组织副所级以上同志远赴新乡市八里沟进行野外拓展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梁园国土分局精神文明建设又取得了丰硕成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过去的“十一五”,梁园国土分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一个个丰厚的成果和喜悦,展望“十二五”,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困难摆在梁园国土人面前,但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一切挑战,当好国家的“土地卫士”,守护好国家的每一片土地,让我们共同祝愿梁园国土分局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