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灯的启示
在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说是的一盏注满油的灯,发出了一片耀眼的光芒。油灯吹牛说自己比太阳的光芒还要耀眼。油灯的话音刚落,突然有一阵风朝油灯刮了过来,马上把油灯给吹灭了。油灯的主人重新把油灯点燃了,嘲笑道:“油灯,快亮起来吧!你应该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太阳的光是永远不会被风吹熄的。”的确,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就像那盏油灯一样,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喜欢说大话,有了一点点成绩就狂妄自大。其实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尤其是学习上更要谦虚谨慎,不能因为有了小小的进步就骄傲自满。小朋友,我们是应该做“油灯”还是做“太阳”呢?
第二篇:油灯优美散文
依稀记得上初中以前,家里没有电灯,油灯是我们照明的工具。
那时候,母亲在黑咕隆咚的厨房做饭要靠油灯,我们写作业要靠油灯,外婆做针线活也要靠油灯。所以,乡村寂寞的长夜里,油灯照亮的地方就成了我们全家人聚集的所在。
吃饭的时候,尤其是母亲做了些好饭菜,油灯就摆放在饭桌中央,因为灯光很幽暗,总忍不住用筷子拨弄几下灯芯,想让灯苗燃得更旺一些,以便看清楚盘里的菜。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说:“馋老婆拨灯”。于是大家都住了手,在昏黄的灯光下埋头吃饭。
过年的时候,父亲会用红纸给我们糊灯笼,灯笼里也点着个小油灯。正月十五的夜里,我们就提着灯笼到街上走。有时风吹火苗引着了灯笼;有时也会有坏小子把一个小爆竹扔到灯笼里,啪的一声响,纸灯笼碎成几瓣,或崩出几个大窟窿,我们就哭着回家求大人再给做一个。
最让人羡慕的是有人提着玻璃罩的小马灯。不怕风吹,照得又远,于是我们就幻想着自己也有个漂亮的小马灯,在正月十五的夜里,挑着小马灯走在小伙伴的前面,挺着胸脯跑着,闹着。
油灯也是我们那个时候上小学必备的工具。快考初中的时候,老师晚上给我们补课,但校园里老是停电,有的时候甚至好几天不来电。老师就让我们每张桌上都预备一盏油灯,停电的时候就靠油灯继续讲课。现在想起来,那样的情景真是一道难得的风景呢!几十盏各色的油灯一起点亮,映着一张张瞌睡的小脸儿。偶尔一打瞌睡,灯苗就燎了头发,滋的一声后,就闻到焦糊的味道,一个激灵,睡意全消。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在讲台上大声地说:“某某某又做梦了吧?”惹得大家一阵欢笑,也把大家的情绪活跃了一下。
那时候,特愿意拿个瓶子帮家里到供销社买煤油,母亲总会多给一两分钱,买一两块水果糖,含在嘴里,一路美滋滋地走回家去。
时隔多年,现在电灯已经普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夜幕降临的时候,霓虹闪烁、色彩纷呈。只是,现在恐怕有的小孩子连什么是油灯都不知道了,即使知道油灯是什么的人,油灯也只是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留在了记忆里。但油灯带给我的回忆太多了,所以在多年之后,我还是留恋油灯下的许多往事。
第三篇:油灯与灯塔美文
在一片岩石嶙峋的海岸附近有一座小岛,岛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灯塔。白天,灯塔的白墙在阳光下闪耀着微光;夜晚,它为那些在海上航行的船只点亮一盏灯,那灯甚至比漫天的繁星都要亮。很多人都来参观这座灯塔,他们惊叹它的巨大和坚固。还有些人跟守塔人讲述灯塔如何在暴风雨中救了他们一命。
所有人都喜欢这座灯塔,只有灯塔里的小油灯例外。白天,它被挂在楼梯底层,被人遗忘。黄昏时分,它为守塔人照亮从楼梯底层通往灯室的楼梯。在油灯看来,紧挨着灯塔这么个比它重要得多的家伙,它的不足之处都被放大了。油灯一直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工作。
后来有一天,有人来敲灯塔的门,是一个男孩,他在找一个走丢的朋友。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几个小时前看上去舒适宜人的海岸现在一片漆黑,阴森恐怖。
守塔人立刻把这个男孩领进灯塔,然后伸手从楼梯与塔门之间的钩子上取下了那盏小油灯。在仔细确认灯芯被油浸湿、油灯盛满油之后,守塔人点亮了油灯,并低声说:“今晚要点得亮亮的,忠诚的伙计。我带走不了灯塔,它要在这里发挥它的作用,而你生来就是为了这样的时刻。现在是我最需要你的时候!”
那一瞬间,油灯所有的疑虑都被喜悦取代了,因为它知道有件事只有它才能做。整整一夜,穿过荆棘和灌木丛,油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燃得更亮、更稳。它必须这样做,因为守塔人指望着它。最后,守塔人找到了那个走丢的男孩,并把他安全带回灯塔,带到了他的朋友身边。
油灯再也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那天晚上它学到了十分重要的一课:做自己,它才最快乐、最有用。
第四篇:国庆60年征文:油灯往事
每一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我都会坐在静谧的夜晚,遥望着远山外华灯初上的天际,想起那些与灯相关的往事。有关灯的记忆,是断点的,是琐碎的,但却是深刻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们过着艰辛而贫穷的生活。最早烙印在脑海里的灯,是家里那盏污迹斑斑的煤油灯。夜幕降临时,父亲就点燃它,微黄的光线在屋子里摇摇晃晃,像一张黑白照片。那时候,距离油灯最近的人算是母亲了。借着微弱的灯光,她盘腿坐在炕头,不知疲倦地为我们姊妹几个纳鞋底、缝衣服。由于光线不好,他不止一次地被针扎破手指,急得父亲总是不断地拨弄着灯芯,企图让灯光亮些、再亮些。可是,我们并没有理解“慈母手中线”的含义,只是借着灯光,尽情地在墙上做着影子的游戏。
后来,我上学了。为了方便晚上做作业,我成了油灯的“主人”。而母亲,也只能等我做完作业后,才能去做一些针线活。有时候,半夜突然醒来,发现母亲仍然坐在油灯前缝补衣服,我的眼角就渐渐地变得模糊了。这种感觉,让我知道自己长大了。我琢磨着用自行车内胎的气门嘴,制成了一个新式煤油灯,只要轻轻拧动螺丝帽,就能随心所欲地调节灯光。我的“发明”,让我和母亲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灯光”,也受到了大人们的夸赞,成了我儿时最大的骄傲。
再后来,父亲从一位亲戚家里带回了一个叫马灯的东西,外面有着玻璃罩,点燃后亮堂堂的,不怕刮风下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灯吧?”一天晚上,我问父亲。父亲把我拉到大院外,笑道:“傻孩子,咱山里穷,这是早已落后的灯了。”说着,他向远方一指,“你看,人家那才是灯呢!”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我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一排排亮晶晶的灯光,如点点繁星一般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使我怦然心动。从此后,许许多多的夜晚,我都会望着远处的灯光,不停地思索:它咋就那么亮啊?怎么能照那么远呢?它又要加多少煤油啊?……
想着,想着,我就8岁了。1985年,我们村终于通上了电。当第一次看到那些玻璃制成的灯泡,不要煤油就能发出明亮的光芒时,孩子们都仿佛过大年似的欢呼雀跃,喜悦如山花一般在我们的脸上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使灯具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望着家里安装的那些各式各样的灯具,或温馨浪漫,或五彩缤纷,或静止,或旋转,我经常会想起小时候的煤油灯。它们彰显了祖国科技的日新月异,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我的心中,却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舞者”……
第五篇:酥油灯的爱作文
酥油灯的爱
每个秋日的黄昏里,总有一个年轻人踩着满地发黄的落叶,茫然渡步,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他无助而绝望的走着。他这样一走就是几年。
一些好心的人总会上前问道:你到底要找谁?为什么一直这样走着?但他总是不作回答。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他相遇。他好像把我当成那个人,我问他;你要找谁,为何总是一直找下去?这时候,他才说出心里一直所找的那个人,那个故事。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他一直所寻找的那个人是一个女孩,找她只为报达她。
原来几年前,有一个平凡的女孩。她先从城里坐火车,再换汽车,然后转换拖拉机,再换摩托车,再骑两天的马,最后步行翻过一座山,费尽千辛万苦才终于到达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不同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
她来到这,只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搜救因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留下来的孤儿,并在其市院的支持下开办了学校,用来教育那些孤儿。
她在这工作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她救助了很多个个孤儿。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孤独的酥油灯下为孩子们批改作业;并写下日记。五年来她共写下了60万字的日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出去工作
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不得不离开那里,回家治病。至此期间,她把那60万的日记改写成一本小说,感动着周围的很多人。
而一直在寻找她的那个人,正是她所送出去的孩子的其中一个,他找她只为报答那恩情。
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人去寻找她,但他们也许会和那个农民工一样找不到他,又或许可以找到。或许他们可能还在酥油灯下写作业,而她也有可能还会将酥油灯的爱传授给她的儿女,来释放爱的力量。
在现今社会中,当越来越多的人被物质生活吞噬的时候,她却用酥油灯谱写了一份平凡的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爱的真谛。
虽然我们不懂酥油灯的爱,但我们可以去演义去模仿去实践那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