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坪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末统测答案
庆坪中学
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末统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B2、D3、D4、C5、⑴三年羁旅客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⑸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长寿湖飞来黑天鹅
7、⑴(有称呼语,有汉字魅力内容的解说即可)答案示例:同学们: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是靠汉字传承的。自古以来,汉字不仅传承了华夏历史文化和文明,而且汉字作为一种艺术,也是独一无二。汉字是至今世界上唯一流行并通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是世界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无与论比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汉字的魅力吧!(3分)
⑵“姓”字以“女”字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我国上古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认母亲一方,因为母亲在部落家庭中占统治地位,表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母系社会”。(3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8、(2分,每空1分)太阳帆 环保、无污染
9、(3分)指代“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10、(3分)具有面积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全反射的特性。
11、(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定面积的太阳帆在太阳光的正射下获得的推力及产生的加速度极其微小(2分)。
12、(4分)⑴“大约”表估计,说明太阳光产生的压力是个约数,并未经过周密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⑵“出头”本指“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在地面上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到了太空中就能作为太空动力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分)
(二)民工父亲的幸福
13、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
14、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15、⑴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
感到自豪和骄傲。
⑵写出父亲为实现儿子的愿望而遭受别人怀疑、误解、拒绝的尴尬处境,从中表现出当今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艰难生存状态。
16、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7、示例:“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三、古诗文阅读
(一)记承天寺夜游
18、①想,思考②睡③共同,一起④清澈透明(答对一个给0.5分)
19、B20、译文: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重点词译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就算对。译对一句给2分)
21、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惆怅与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给2分)
22、第一问:描写庭中月色。第二问:运用比喻手法,以“积水”比喻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写月影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巧妙地表现出宁静淡雅的境界。(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3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24、“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分)
四、作文(50分)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A、蹒跚(pán)愧怍(zuò
吊唁(yàn)罄竹难书(qìnɡ)B、嶙峋(xún 两栖(xī)老妪(yù)风雪载途(zài)C、荒谬(miù)仄歪(zâ)阻遏(yâ)毛骨悚然(sǒnɡ)D、尴尬(ɡān)潮汐(xī)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ã)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2分)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填序号)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6、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2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8、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2)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3)《
使
至
塞
上
》的名
句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写景的名句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大自然的语言》片断(13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
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
”、“
”、“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
保持了一致。(2分)
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1分)
11、文中加粗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和的说明方法。(2分)
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答不超过12个字)。(1分)
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分)
(二)三峡(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3)略无阙处()(4)不见曦月()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18、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19、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20、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练习(5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1)认真审题,注意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注意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500字以上。
B卷(50分)
一、赏析古诗:(10分)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3分)
2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23、《陋室铭》中有一句,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是:
。(3分)
二、语文知识运用(2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25、阅读下列文字,写出你的感悟:(2分)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办起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的变动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决定从头开始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友人劝他不必这样做,这件事他没有责任。但他还是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偿还了存款,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你的感悟是
26、言语交际: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3分)
27、分别写出下面对联纪念的人物(3分)
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8、仿照例句再续写两句,构成前后连贯,内容和谐的排比句。(3分)
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答:
29、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段,描绘一个画面。(7分)
绚丽
清幽
巍峨
崴蕤
参差不齐
姿态万千
参考答案:A卷
一、选择题:(6分)
1、A
2、C
3、B4、B5、(5)(2)(4)(1)(3)
6、C
7、A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
(一)《<大自然的语言>选段》答案
9、“传语”“暗示”;“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10、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11、(2分)举例子 作比较(每空一分)
1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13、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2分)
14、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2分)
15、略(4分,能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
环境来写,且不胜枚举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
(二)16、(1)逆流而上
(2)有时
(3)通“缺”,中断
(4)急流的水
17、(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8、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1空1分,共2分)20、略
B卷
2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1)你来得太晚了,院子里的水已经很深了。(2)对不起,我来晚了,我大家道歉。
25、做人应该对他人负责
26、、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运用比喻,语句精美,表达感恩、怀念或祝福即可。不用比喻者,扣1分。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
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27、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28、农民如同蜜蜂,奉献了自己的辛劳,酿造了生活的甜美。教师好比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第三篇:龙湾区一年级(上)语文期末统考卷
龙湾区一年级(上)语文期末统考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读一读,按要求分类。
(10分)ong
yun
ie
yu
ri
ün
ang
ye
ing
yuan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二、读一读,选择正的读音打“√”。
(5分)三、拼一拼,把字词写正确。
(12分)dà
rén
zì
jǐ
xiǎo
niǎo
dōng
xī
ba
niú
tóng
yī
尾
黄
学
服
四、数一数,照样子填空。
(8分)例:“几”共(2)画,第二画是()。
1.“鸟”共()画,第四画是()。
2.“里”共()画,第五画是()。
3.“心”共()画,第二画是()。
4.“我”共()画,第五画是()。
五、找一找,按偏旁分类,填上相应的号。
(9分)①芽
②猴
③黑
④猫
⑤苹
⑥狗
⑦草
⑧熊
⑨蓝
⑩点
六、读一读,照样子连线。
(16分)七、排一排,变成通顺的句子。
(填序号)(9分)蓝蓝的大海
又宽又远
例:
大海
又宽又远
(2)
(1)
(3)。
一群
雪地里
来了
小画家
1.()
()
()
()。的升高
瓶子里
水
渐渐
2.()
()
()
()
()。
云彩里
飘落
雨点儿
下来
从
3.()
()
()
()
()。
八、读一读,连成当的句子。
(6分)闪闪的星星
像一条小黑狗。
绿绿的叶
像一把伞。
黑黑的子
像一个个玉。
松鼠的尾巴
像一颗颗石。
九、背一背,按课文内容填空。
(17分)1.春
花还在,惊。
2.小时
月,作。
3.一
一寸,寸。
十、读一读,想一想,回答问题
。(8分)。。。。
1.“○”。(4分)
2.。
春
荷叶
夏
高粱
秋
结冰
冬
柳絮
参考答案
一、韵母:ong
ie
ün
ɑng
ing
整体认读音节:yun
yu
ri
ye
yuɑn
二、qiū
jué
yǐng
chuàn
shuì
三、大人
自己
小鸟
东西
巴
牛
同
衣
四、1.5
2.7
3.4
4.7
五、cǎo
zì
tóu:①⑤⑦⑨
fǎn
quǎn
páng:②④⑥
sì
diǎn
dǐ:③⑧⑩六、一群鸭子
一朵白云
一颗红枣
一棵大树
多—少
远—近
长—短
左—右
雪白的浪花
蓝蓝的天空
小小的船儿
闪闪的星星
七、1.4
2.4
3.2
八、绿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玉盘。
黑黑的影子像一条小黑狗。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九、1.去
人来鸟不
2.不识
白玉盘
3.光阴
金
金
寸光阴
十、1.很软
很轻
很重
很硬
2.春—柳絮
夏—荷叶
秋—高粱
冬—结冰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意义:
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力,培养道德情操。
二、指导思想: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阅读课本附录的名著介绍(三部作品)。
(2)、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八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
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3)、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注意联系作者情感,联系文章主题,抓住修辞、关键词等进行赏析。
5、赏析写作手法:要使学生们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五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其、而、以、于)、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
(5)、关注作文题材的积累。
让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应怎样克服;找一些优秀作文为他们做以示范,体会其精妙之处。进行课堂练笔。
三、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26、27四课的重点古文和第23、24、28、29四篇 一般古文。
3、文言文解释重点实词的意义,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对重点句子要会准确顺畅的翻译;会整体把握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古文:《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一般古文:《核舟记》(魏学伊)《大道之行也》《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结合文段分析句子的含义。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重点课文:
《新闻两篇》、《芦花荡》、《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1)新闻知识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5、综合性学习:
6、名著导读,要求:(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1)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含义。(2)
25、30课、课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3)21、22、23、24、26、27、28、29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期末复习资料和《金牌练习册》上的习题以及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读报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适时进行基础知识与重点古文释词译句的测试,督促学生牢固掌握。
5、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让学生复习古文,结合期末复习资料的练习进行。
五、进度表 复习时间安排: 1月5~3日:复习内容:
1、现代文字词
2、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
3、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4、本册古诗词的的背诵与名句的默写、赏析。
5、《陋室铭》的背诵和阅读理解 1月14~15日:复习内容:《爱莲说》 1月16~18日:复习内容:《桃花源记》 1月19~20日:复习内容:《三峡》
1月21~22日:复习内容:《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月23~26日:复习内容:学生看书质疑,教师答疑指导。1月27以后 :复习内容:专题训练,做习题及模拟考试。
第五篇:07-08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统测卷面分析
08-09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统测卷面分析
张海平2009年11月8日
一、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7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16个,占到总题量的8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试卷中进一步加大了试题的开放程度,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构思,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为展示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5)体现知识衔接,拉开梯度注重选拔
例如试题中涉及的“图象”、能量转化问题、电功率问题,既综合了初二的实验现象和初三的理论内容,还涉及到定量计算,为今后的高中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各种试题都有梯度,尤其是关注考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反映在试卷上,就是给考生一段信息,让考生现学现用,这些试题的解答需要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筛选、整合,进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运算、作图、分析推理,说明解决问题办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拉开考生档次,有利于各层次学校选拔人才.二、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2.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强,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又不全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3.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是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我们要深刻体会和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用之中,试卷命制的过程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
三、存在问题:
1、双基掌握不牢:基本物理概念常弄混淆,基本规律掌握得不牢固。
2、题目审阅不清:学生答题时见到做过的熟面孔题目,就急于答题,造成学生未能仔细审题,把题目看错或不能准确、全面地解答相关问题。
3、应用能力不强: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相关知识缺乏联系,对相近知识缺乏辨析,平时教师讲过的,练习中做过的,学生答题情况较好,若试卷中题目变换角度问问题、选择题选项范围略有变化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语言表达不准:不能够用物理专业术语准确地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表达叙述往往是达不到点子上。
四、考试题给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1、教师要注重运用新教材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来指导教学,要从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物理知识,要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常见的现象,要把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
2、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对开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不要只在纸面上进行,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且教师也要经历探究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会促使教师本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我校学生考试情况
我班学生136人,均分58.9,及格率52.68%,最高分99分,最低分10分
[文摘] :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一般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当做万能钥匙,一味求多,盲目使用,其结果却适得其反。那如何在教学中高效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要抓住运用多媒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要“适时”:在新课的导入处使用;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运用;在操作的关键处运用;在思维的困惑处运用。
二、运用多媒体要“适量”:要有必要性、针对性。
[关键词]:抓住时机适时适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现今的现代化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一般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手段的运用使教师能顺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当做万能钥匙,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盲目使用,甚至代替教师的位置,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质量不足。这主要是没有抓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没有能适时、适量的运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高效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我认为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要抓住运用多媒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要“适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选择恰当的时机,用在关键处。
1、在新课的导入处运用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节课好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作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往往通过直观的形象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而多媒体教学恰能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手段,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有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的行驶在道路上,在行驶过程中轮子变成了椭圆形,但汽车的行驶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形的轮子变得越来越圆,汽车跑得更快了,而且还“嘀嘀嘀嘀”的唱起歌来。在学生观察了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后,教师设问:“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椭圆的为什么不行?”这样导入新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很轻松的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运用
小学生学习往往只求会做题目就行了,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求甚解,教师要想把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讲清楚,光凭一张嘴,一只粉笔也难做到。这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地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一道例题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个路口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情景。学生通过眼看:各种车辆行驶的情况;耳听:听模拟现场的声音,使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手动: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使学生眼、耳、口、手都协同运用起来了,很快就学会了“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强有力的促动了知识的心理内化,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
了解决。
又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根据教材中的安排,先教学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整数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直接说出结果。再教学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引导学生思考用除法计算,但计算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这时用多媒体出示:把3块饼叠在一起,即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4,再通过演示,使一个1/4 变成3个1/4 块,再把3个1/4 块拼成一个圆饼的3/4,如图:
所以三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3/4 块。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化动为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计算结果,也加深了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3、在操作的关键处运用。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认识规律以及教学内容,教者去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演算练习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中,学生往往不愿或不会去操作,运用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引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用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习较差的学生弄不懂拼摆的方法,而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关键是要先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其中一个,而后再平移,就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掌握了操作的要领,再通过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就容易多了。(大屏幕出示)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4.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学法指导,启迪了思维。
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由于教师用的木制量角器不透明,学生不易看清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给指导学生用透明塑料量角器带来一定困难。如采用实物投影,用学生的塑料透明量角器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量角的过程,掌握量角的要领,提高教学效果。
4、在思维的困惑处运用
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差,在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中,常被某些表面的东西迷惑,对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思维发生“卡壳”,产生困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的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再如:“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栓羊的绳长5米(打结处不算)求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道例题。由于题中没有说明羊吃草的面是什么形状,加上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难以理解“绳长5米”所表示的含义,一时思维受阻。此时切入多媒体并把作用点选择在“羊拉直了绳子去吃草”的动态演示上,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此题是求圆的面积,木桩是圆心,绳长是半径,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运用多媒体要“适量”
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一个“度”,过犹不及。多媒体虽拥有很多优势,但不可能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运用多媒体,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或逆反
心理,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从而使多媒体成为一种点缀,公开课的摆设。所以教师要正确看待使用多媒体的量,要多而不盲目,少而不轻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的热点,多媒体“因为先进,用了就好”这种推理普遍存在,不少教师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新颖”一些,甚至为了追求表面的声形美观和生动而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与达成教学目的无关的,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进去,使教学主题冲淡、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认知主体,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首先必须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任何媒体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活动展开。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也要科学、恰当、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他的优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教学宗旨来说,形象直观是手段,并不是目的,过分强调运用多媒体,还会因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成了“电视动画观赏课”。其次要认识到多媒体不可以完全取代常规教学媒体,哪一种媒体能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就用哪一种媒体。
2、多媒体运用的针对性
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教学要目的明确,即明确通过什么途径着重实现哪个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教案的压缩品,从上课开始的导语、复习引入题、新授内容、巩固练习、课堂作业、直至下课的再见,应有尽有,使多媒体课件结构不合理,内容庞大,主次不分。象这样用多媒体上课,还不如不用。所以运用多媒体的针对性要强,应以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一两个重难点为核心运用多媒体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另外,一般来说,内容比较枯燥的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的课、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多媒体运用宜多用一些,反之就要少用,以免画蛇添足。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小白兔逛公园”的场景,学生随着小白兔边逛公园边完成列除法算式的任务。随着画面的移动及音乐的转换,让学生和小白兔共同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学生学习情趣高涨,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