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充分关注工作人员安全,特别是污染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锐利、尖锐器械处理时损伤,若发生损伤按针刺伤处理并登记。污染区清洗消毒物品时应戴橡胶手套,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及时定期更换工作服,有条件者应穿隔离衣、裤,并每日清洗,如有可见污染应及时更换。
3、手部等患有渗出性皮炎等疾病时禁止直接处理、清洗、包装和接触消毒灭菌的器具。
4、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过敏和皮肤粘膜的伤害。
5、定期维护保养各类灭菌器,做到用前检查、用时观察、用后维护,预防各类突发事故。
6、若被锐利器械刺伤后,按针刺伤防护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定期体检,预防按种疫苗。
连云港灌云仁济医院
第二篇: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措施
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措施
1.注意对回收物品的正规处理
1.1 污染器械的消毒
对回收污染物品(如金属类、搪瓷类、各类穿刺针)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因这些物品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黏膜、皮肤等处,钳、镊的咬合面及轴节,各种穿刺针针栓内,易藏污纳垢,尤其是被各种传染菌污染后,如消毒不彻底,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祸及患者及工作人员。因此,对回收物品一定用0.2%优氯净消毒液(它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结核杆菌、真菌、芽孢、病毒)浸泡30min,进行常规刷洗,再用温水洗涤剂刷洗后烘干。
1.2 一次性物品的处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及品种逐渐增多,其管理工作明显突出。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0.2%优氯净消毒液先行浸泡初消,然后由供应室集中回收,进行一对一的交换,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失,避免污染环境,回收后,再用0.2%优氯净消毒液浸泡,用毁形机毁形,集中处理。
2.预防消毒灭菌过程中的伤害
2.1 高压蒸汽灭菌法引起中暑的原因及预防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通过蒸发出汗散热,使体内热蓄积而导致中暑。高压蒸汽灭菌消毒过程中,室内温度可达40℃,湿度70%左右,如此的高温,加上体力的消耗,在炎热的夏季易发生中暑。因此,消毒室必须安装排风扇,工作人员穿宽松吸汗内衣。下班后注意休息,保证营养,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适量饮用盐水。
2.2 化学消毒剂引起的伤害及预防
除物理灭菌外,供应室常会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甲醛有很强的气味,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戊二醛对眼睛刺激严重,使用时如溅入眼内,立即用水清洗。含氯消毒剂对布类具有腐蚀性,如不慎可使衣服呈花斑状,影响其结实程度。此外,紫外线可致眼炎及皮肤红斑。因此,使用时要注意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工作人员对以上各种消毒方法的特性,熟悉了解,按制度操作,才能预防伤害,保护自己。
3.防止自伤
在处理各类物品时,常会遇到被碎玻璃、污染针头刺伤或刀片割伤等情况。据报道,20种病原体可经过刺伤接种传播,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将用过的针头,刀片放入耐腐蚀的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发生自伤情况,立即挤出血,用2%~3%碘酊液或络合磺消毒,适当包扎,防止再污染。必要时根据污染性质不同,注射相应的疫苗,伤口按时换药。工作中戴一次性手套防护,穿隔离衣,用过的手套不要随意扔掉,集中放置,集中消毒,集中焚毁。下班前认真洗手,尤其前臂、腕部、手臂、手掌、指甲、指缝等处用肥皂刷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清洁
供应室有工作环境相对湿度大,易于细菌繁殖造成空气污染的特点,会使病菌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对护士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每天用0.2%优氯净消毒液擦拭地面、工作台,用臭氧灯或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每周大扫除1次,彻底清除各个角落,以清除细菌的孳生地。再者还可采用自然通风法,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空气洁净法。绿化的环境,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可以使人心舒畅,有益健康,使污染区减少污染,清洁区更加清洁。
第三篇: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保证工作环境的采光,通风良好和洁净。清洗消毒室必须有通风换气设施。
二、夜歌实施预防措施,认真执行消毒隔离个性规章制度。
三、上班时须衣帽整洁,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真正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粘膜,非完整性皮肤和污染物品前均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四、进行各项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须带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五、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使用后一次性活检钳,注射器针头等锐器应放入专用利器盒内,3/4满时关闭开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及时弃置于黄色塑料袋内,3/4满时扎紧袋口;专人回收、无害处理。
七、工作中手部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局部。污染眼部等黏膜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有伤口是,应轻柔挤压伤处,尽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0.5%碘伏或者用75%酒精局部消毒、包扎伤口,同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专家评估,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跟踪观察。
八、工作人员应定期做HBsAg、抗-HIV、抗-HCV检测,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第四篇: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实验室个人防护制度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第五篇: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制度
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制度
一、放射科安装X线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出机房面积,控制室防护及墙壁、门窗防护方案,经防疫站审批后,方能施工安装,安装后,经防疫站测试合格颁发许可证后方能投入使用。
二、操作人员曝光时,应在控制室内操作,如需要在机房内操作者,必须穿铅衣,必要时戴铅手套,防止射线损伤。
三、曝光时,注意病人防护,尽量缩小视野,特别应注意病人生殖腺等敏感部位的防护,尽量减少病人曝光量。
四、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时一定要关好机房铅门,防止射线对其他人员的损伤。
五、进入机房的其他人员,曝光时应离开机房,必须留在机房者,需穿铅衣,并尽可能远离射线源。
六、工作人员每季度定期进行一次化验检查血象,低于正常者需暂停接触射线的工作,改换其他工作,待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机器操作,如复查仍不正常者,按国家有关规定治疗,休息。
健康管理制度:
一、健康查体对象 新从事放射工作、已经从事放射工作和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前的放射工作人员。
二、健康检查机构和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承担。检查项目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复查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检查项目。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执行。
三、健康检查管理
1、就业前健康检查 就业前查体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重要部门,是全部医学检查的基础资料,其检查结果可为后期检查和意外事故等做对比和参考。对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科室主任提出书面培训、从业申请,送至设备处,由设备处统一安排、及时组织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没有接收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人员,暂不能从事与放射有关的工作;经检查,对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人员,另行安排其非放射工作。
2、上岗后健康检查①对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当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很少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但有可能超过10%(乙种工作条件)时,每1-2年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当工作人员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甲种工作条件)时,每年应进行全面医学检查一次。②查体中发现结果异常者,及时安排复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③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状况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放射工作人员,及时调离原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④对具有专门技术、经验丰富的放射学专家或技术人员,其健康情况有不符合健康标准者,应慎重、仔细的权衡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决定是否限制或停止其放射工作。
3、离岗前健康检查对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在离岗前应组织其职业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处理健康检查结束后,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终生保存。
四、保健
1、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补贴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临时调离放射作业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正式调离放射作业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一个月。
2、根据工作场所类别和从事放射工作时间长短,在国家规定的其他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享受保健休假2-4周。对从事放射作业满20年的在岗人员、依据剂量监测记录及健康查体结果需要休假、疗养者,可利用休假时间安排2-4周的健康疗养。由健康查体单位提出建议,设备处书面通知人事处、本人所在科室及本人。休假时间、薪酬等按国家相关法令执行。
3、放射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