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19-05-15 14: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篇: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兼并重组和集群发展,形成了底特律、丰田、巴塞罗那等闻名于世的“汽车城”,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是提高经济效益,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关键。十堰是全国汽车产业地域集聚度最高的汽车城,在国内外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十堰要充分借鉴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利用自身地域集聚优势,加强产业链条的链接,引进和培植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企业群,走集群发展之路,增强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促进十堰经济跨越发展。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是增强十堰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是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支撑体系的集合,非常适合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的汽车产业。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表现为生产某类产品或产品链上的若干同类企业,以及配套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管理机构聚集在一定区域,形成有机功能创新群体,对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上看,通用、大众、丰田等公司成为跨国集团的奥秘在于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从国内来看,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3+9”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势在必行。从十堰看,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30多年来,在东风公司的直接带动下,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汽车城,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重车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用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十堰汽车主导产业呈增长态势。同时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十堰要形成汽车产业规模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必须走集群发展之路,加强汽车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等链条链接,发展十堰区域汽车产业集群,才能增强十堰区域竞争力。十堰汽车产业具备集群发展的条件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产业自身的发展前景、适合的发展机遇、核心企业的支撑、所在地产业基础和其他要素条件等。目前,十堰已初步具备集群发展的必备条件,建设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的时机已经成熟。十堰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2007年,是中国汽车业发力年,汽车产量将达850万辆。1-7月份,产销分别为501万辆和511万辆,同比增长24.7%和23.3%。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并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就商用车而言,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商用车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450~500万辆,仅中重型商用车国内的年需求量就达60万辆,是日本的5倍多,发展前景如同乘用车一样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十堰汽车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明确提出,汽车工业要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为十堰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汽车产业位居中部崛起的五大产业集群之首。湖北汽车产业实力又位居中部五省之首,《湖北省新兴工业化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和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四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将极大推动十堰汽车工业发展。三是商用车是东风公司发展的基础,是其价值链最长的主营业务,也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未来几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全面提升商用车水平,把十堰建成“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世界级商用车制造基地,势必促进十堰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十堰汽车产业核心企业突出。汽车产业集群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由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其它相关企业聚集而成的,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自然依托式特征。十堰是“东风车”的故乡,虽然东风公司总部搬迁,但十堰依然承载着东风汽车有限公司3/5的资产、4/5的销售收入,目前仍然拥有最具竞争优势的商用车主导产品。此外,国家专用汽车定点生产厂家--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倍受市场青睐的“东风小康”微型车生产企业—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市属实力雄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东风实业公司,正在力争成为国内

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

双星东风轮胎公司,具有国际水平、国内知名的模具产品生产企业—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十堰市先锋模具有限公司等,将成为十堰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和龙头。十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十堰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 整车企业22家(地方企业19家);汽车工业资产445亿元,存量资产位居全省第一;各类汽车年产能力25万辆,其中载重车17万辆,农用车 2.3万辆,改装车3.8万辆;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年生产能力达65万辆(套),居全省前列。2007年1~10月,十堰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86.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 132.87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2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从去年底全省倒数第一上升为全省第四,前进12位。其特点:一是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发展速度同时加快。中央、省、市县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80.18亿元、14.86亿元、17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2.1%、23.1%、33.7%。二是重点骨干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作用增强。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东风渝安公司、湖北三环专用车公司、双星东风轮胎公司5家汽车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4.4%、24.65%、19.58%、64.3%、104%。三是重点骨行业快速增长。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90.5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8.18%,同比增长4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全市生产整车19.85万辆,同比增长47.9%,生产改装车2.58万辆,增长36.9%;生产微型车5.98万辆,增长47%。电力、医药、化学制品、纺织、黑色金属冶炼等骨干行业同比大幅增长。四是33家“双亿工程”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5亿元,同比增长38.85%,占全市地方工业的比重达到46%。十堰具备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要素条件。一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这块金字 招牌,有利于我市集聚全国关键零部件生产经营企业。二是十堰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十堰经济开发区,2个省管经济开发区——东城和西城经济开发区,这是发展汽车产业 集群的最佳载体。三是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拥有较好的地域优势。一方面,距离东风整车厂近,绝大部分处于最佳采购半径以内,综合运营成本低;另一方面,十堰地处中西结合部,是华中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相对于国内其他汽车产业的栖息地而言,能以较小的半径辐射较大的市场,市场开拓的潜力巨大。四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注册冠名“中国”字样的汽配城,规划面积和入住客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汽配市场第三大价格信息平台。随着配套的物流广场落成,汽配城将成为十堰汽车产业完善的资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五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的汽车工业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着力发展十堰汽车产业集群

“十一五”时期,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构想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十堰汽车产业地域高度集聚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环节链条,重点加大上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引进和下游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培植力度,发展和延伸汽车产业链条;打造园区平台,实施“双亿工程”;健全社会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民营汽配企业,壮大企业群,打造在国内外拥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使十堰真正成为拥有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城,成为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按照这一构想,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成长。科学制定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依托东风公司,加强市属汽配企业与东风公司各板块的合作,开发新车型,扩大商用车、特种车生产销售,培植骨干拳头产品。加快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 开展合作,在全国、全球范围内整合汽车制造产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汽车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重点是投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商用车和关键总成,建成国际化的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和技术创新基地。整车以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和湖北三环专用车公司为龙头,引进资金、关键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重型商用车、客车、特种专用车、微型车等目建设;汽车零部件依托东风商用车生产基地,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覆盖为方向,进一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突出高附加值、新技术,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重点建设驾驶室、发动机、车轿、变速箱、减振器等总成类,电涡流缓速器、电动玻璃升降器、汽车齿轮等零部件类,锻钢曲轴、压铸件等基础件及特种工艺类,子午胎、汽车橡胶密封件、电线束等非金属类和汽车模具等装备类项目。到2010年,商用车生产达到28万辆,客车达到7万辆,专用车达到7万辆,微型车达到13万辆,各类整车生产规模达到55万辆以上;零部件达到60万辆份以,实现汽车工业产值800亿元以上。

全力培植汽车核心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核心企业,通过其衍生、裂变、创新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现有的汽车核心企业发展,培育新的核心企业是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是全力服务东风公司的国际合作和战略重组,积极争取东风公司在十堰多上新项目。突破性发展地方汽车工业,坚持整车和零部件两手抓,实施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战略,以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客车、特种专用车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力推进整车生产发展;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覆盖为方向,大力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培植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把十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新的核心企业。要抓住日韩、欧美和沿海制造业转移的机遇,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到十堰设立区域性营运中心、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强制性催生和培育相关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向核心企业靠拢。一是支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分拆出一批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非核心业务,就近形成一个外部市场配套企业群体。二是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积极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传动和行驶电子控制、安全报警及检测和信息显示等技术,开发汽车电子点火装置、燃喷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通信系统、汽车电器、汽车空调等电子新产品,使汽车电子产业成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引导市属中小企业进入区域汽车研发分工体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系列化开发能力,逐步向高端产业增值链过渡,争取在零部件生产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配套圈,提高配套协作能力,拓展配套份额;大力支持一部分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市属企业与核心企业合资合作;强化汽车行业协会专业服务职能,以汽车主导产品为纽带,组建企业联盟,进入核心企业采购体系,取得联合行动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汽车产业链条。继续着力巩固核心产业及其产业链。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载重车、农用车、改装车、微型车和关键零部件 总成等核心产业及其产业链条,要在维系和发展这些核心产业及产业链上下功夫,注重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协作与分工,力争以科技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的集聚度。要进一步发 展和延伸配套产业,尽可能地引进钢铁、铸造、化工等上游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嫁接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产业。努力使汽车铸铁件、车用玻璃、轮胎、工程塑料、内饰材 料等配套产品跟上主机厂新产品开发需要,拓展社会配套市场,促进配套产业和产品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汽车销售、维修、物流、资讯等发展潜力大的下游产业,以健全的产业链条 谋求新的发展商机。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极化效应。一是提高经济开发区和 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我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缺乏深度的产业联系,必须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经 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加大园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力度。目前,“双亿工程”企业中有9家整车生产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要通过实施“双亿工程”,切实提高地方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配套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整车企业发展专用车、电动汽车,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具备凝聚资源、聚合产业

并建立产业群体的有效能力,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中、要素集聚的洼地,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双亿工程”首批33家企业中就有14家在园区。为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普林二期尽快竣工;推进万向工业园系列项目尽快投产、温州工业园区项目尽早入住园区;争取明年一季度完成三环工业园一期工程;加快西城化工工业园、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园和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进度。重点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搞好特色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突出产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企业和产品,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城区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上,以产业链招商,以特色园区招商,形成上下游连贯配套、成块、成片、成区的持续投入机制。整合工业用地资源,将土地等存量资源预留给汽车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形成对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撑。三是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升级示范区。科学编制扩大十堰经济开发区发展板块的概念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推动资源整合,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强化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的功能。加快推进东、西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抓好普林汽配工业园、万向通达工业园、温州汽配工业园、上海圣奥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东风汽车工业园。加快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集中区、招商引资集聚区和创新发展先导区,构筑自主拥有的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若干产业技术进步与辐射基地,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民营汽配企业。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包括融资、人才、信息、仓储、物流、技术、市场等社会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民营汽配企业发 展。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市场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着力培育多元化的区域金融大市场。要积极顺应金融市场全球化、市场化、证券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行“银企对接”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银企见面会,加快风险投资机制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拓展传统间接融资渠道;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产业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效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性领域;注重引导企业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加大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基金融资等直接融资力度。二是加强汽车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扩大中国(十堰)汽配城市场建设规模,形成买卖全国的汽配集散中心。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和运营好中国(十堰)汽配城,提高汽车零部件交易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规范建设卡车、农用车、改装车、轿车以及旧车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运行成本。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汽车产业发展网站,吸纳企业网站加盟,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商务,开辟汽车产业虚拟市场。三是切实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改进用人机制,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到十堰创业,特别要注意引进一流的团队,大力支持有真才实学的拔尖人才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用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吸引人才,抓紧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大激励力度,实施人才“扎根”工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和“十堰市优秀人才奖”,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选表彰,对全市有突出贡献企业家、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给予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励,为急需的高层次汽车技术人才提供配套实验室和科研启动资金,对特殊人才在用车、医疗、学术会议、考察等方面予以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三篇:促进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涵。这四个字的前后顺序一变化,读起来写起来容易,但是要在工作实际中贯彻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要求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都要作新的调整,甚至要跟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作彻底诀别。如何体现,如何落实,我们分行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提出分行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密联系苏皖两省实际,准确领会宏观调控意图,更加重视经济金融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辖区金融生态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加强外汇管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努力促进辖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构建辖区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

根据这个工作思路,我们结合辖区实际,对分行全盘工作进行谋划和安排,提出五个必须做到: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发展,贵在科学。作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和总行的各项金融调控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均衡投放,促进地方经济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反映,不断提高对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分析和判断水平,及时向上级行和地方政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就是要促进融资结构协调发展,有效配置各种金融资源和分散金融风险;就是要树立均衡管理理念,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促进辖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际收支不断趋向平衡。

——把促进和谐金融作为中央银行的社会责任。和谐金融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应该是经济金融生态系统内生和共生机制的完美结合。和谐金融体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高效,金融发展将更加有序、均衡,人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要求,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在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狠下功夫,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布局,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金融正确处理提高自身利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尤其是要对以农业为主的弱质产业,对苏北、皖西、皖北及县域等欠发达地区,对“三农”、中小企业、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把维护金融稳定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南京辖区经济金融总体形势良好。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影响经济金融整体稳定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被激发。首先表现在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的经济环境下,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消费物价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既容易形成资产泡沫,也增大了通胀风险。其次是涉汇主体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还需提高,国际热钱涌入我国进行短期投机套利也将更加频繁。第三是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和商业银行股改后的经营压力,使贷款投放与固定资产投资相互影响、竞相攀升的动力仍然存在,从而会加大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容易造成银行信贷投放的波动起伏,增大金融风险的隐患。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系统推进金融改革,多方分散风险,进一步思考、研究、构建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理论和工作框架,对经济金融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分析和判断,严防出现新的系统性风险。

——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我们工作的主要动力。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今全球金融发展的潮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需要我们创新窗口指导方式;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需要我们创新沟通协调机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创新金融服务基础支撑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履职能力,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的途径与手段。在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金融工作中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推进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要注重贴近经济金融工作、贴近市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办法,推动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注重在新的体制下找准开展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方式,促进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注重抓住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改进和完善的突破口,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体现新特色。

——把强化内控内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是金融业的生命。我们要结合当前金融业新业务、新技术发展变化特点和央行管钱、管物、管权部门的工作实际,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保证信息安全和杜绝腐败现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部门内部自我约束、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有效控制的机制。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会计财务、支付清算、国库资金、发行保卫、后勤基建等重点部门,必须严格遵守铁的规章、铁的纪律,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事,绝对不能通融,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发挥制度在内部管理中的约束和基础作用。要把强化内控内管与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单位

创建、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增强各级行的核心凝聚力、团队执行力和工作推动力,为更好的履行职责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去年,人行南京分行各级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苏皖两省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引导有效信贷均衡投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204亿元,增量居全国第二;安徽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842亿元,位居中部六省前列。在贷款大幅增加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促进苏皖两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于今年工作安排,孙行长谈了如何贯彻落实“又好又快”方针,认真做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生态建设、金融服务、外汇管理、调研监测分析等工作。其中给记者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关大力增加对社会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方面。

要运用差别准备金率,正向激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灵活调配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增强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合作银行支农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促进小企业抵押、担保、登记、变现环节费用降低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和谐金融目标。江苏、安徽两省都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就业压力较大,老百姓生活较为困难。在今年金融工作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就业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大金融支持苏北、皖北和皖西等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做好各项金融服务配套工作。贯彻商业可持续的理念,建立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等财政正向激励机制。规范小额担保贷款的审贷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努力扩大贷款覆盖面。

第四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循环经济“678”工程,着力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8吨标煤,同比下降4.64%,超额完成了下降4.5%的任务目标;万元gdp取水64.56立方米,下降9.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与去年持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6,同比提高0.02;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28.64万元,增加35.11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9%,提高0.36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72.65%,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01%,提高

1.3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7%,下降2.31个百分点;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11.3%,提高8.3个百分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具体承担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上下联动的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循环经济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效地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意见》、《济南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等,把循环经济作为鼓励支持的重点。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了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三级能源利用统计体系,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的能源消耗状况,每季度公布一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

(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着抓住重点、覆盖行业、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冶金、化工、建材、酿造、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工作。清洁生产审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清洁生产的基础。济南市经委积极组织开展由县(市)区经贸局(发改委)、部分企业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重点是学习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方法,先进企业介绍开展清洁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家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督导。强化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的调度和监督,及时掌握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51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使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二期资源综合培训和重点讲解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认定程序、申报材料要求等内容,为全市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搞好指导服务。二是严把程序。济南市经委对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政策;对年检不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停止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今年将对所有认定的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进行检查。

三、调整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六项必要条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停批和限批力诺玻璃热电联产等18个项目,全市没有新上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淘汰责任书和全市淘汰计划,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淘汰任务重的有关县区、企业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督导函,对进展迟缓的区县和企业派出重点督导组,确保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

节,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49.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35.63亿元,同比增长33%,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长41.16%。

四、抓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济南市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支持项目64项,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5项,经费1098万元。2008年,又加大了项目的申报力度,能源技术申报35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5.85%,资源与环境技术60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10.0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先进技术,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完成济钢集团、山水集团余热发电、新华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十方新能源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节能项目65个,实现节能量40万吨标准煤。

五、以点带面,典型推动

市经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比较好、做法相对成熟的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学习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切合本单位实施的目标,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济南百川同创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快速低成本收集,简化预处理后压缩成型作为燃料,即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又开发利用了新能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央视、经济日报、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曝光严重破坏、浪费资源的行

为。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讲座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卫生文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风行风好转,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一、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推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回应人民健康新期待。一是做好新农合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次均费用,最大限度惠及农民群众。二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免费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在08年试点的8个乡镇基础上,加强孕产妇、儿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档案等基本信息的建立,力争全县农民健档率60%以上。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乡镇全部建立农民健康电子档案。同时,加强对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真正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人生”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卫

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推进卫生依法行政进程;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治理,严格执行局机关制定的药品采购制度和大型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继续加大法纪宣传教育力度,严格处方管理办法、不良行为记录、经济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制度上消除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发生;深化卫生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深化医德医风教育,今年,卫生局将组织二次全县百姓评医院调查问卷活动,并作为年终医德医风考核依据。深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继续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县直医院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认真落实“一免三减”等医疗惠民措施,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使更多的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日常工作抓规范。为进一步明确职责,成立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保证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制定了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六项制度,完善了局机关的制度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局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各科室又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局、科室、个人之间签署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同时卫生局还出台了“限酒禁赌”两条规定和“领

导干部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建立完善了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工作形象,创造性地完成09年各项工作。二是服务上抓效能。系统内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细化60多项便民利民举措,进行了优化发展环境承诺,规范了文明用语,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收费和办事程序,并设立了系统政风行风、政策咨询和效能监督举报电话。三是活动上抓内涵。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 “十佳乡村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为内容的“四个十佳”,“十强乡镇卫生院”、“十个标杆村卫生所”评选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工作有生气、服务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打造出丰宁卫生新形象;实施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开始做起,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增进和融洽干部职工的感情;营造和谐,强化团队精神,努力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营造心和气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努力形成系统干部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开展了 “六查、六看”活动,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查底数清不清,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思想漂浮、工作不务实、不积极主动,凡事推着

干、互相扯皮的现象;二查办事原则,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办事推脱、执法不严、原则性不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遇“强”变弱、遇“弱”变强的工作态度;三查对待干群关系,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执法职能单位在工作中是否保持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四查服务态度,看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否存在对待患者态度冷淡、推诿病患,收受红包、聚敛患者财物的行为;五查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看是否存在对待本职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无责任心、事业心,办事不讲效率,平时工作中把制度当“空气”,把纪律当“玩笑”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工作状态;六查廉洁自律,看各单位是否存在大吃大喝、互吃互喝,打净分光现象;开展下乡督导调研活动。结合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卫生局开展“两抓两促”活动,即抓督导,促进工作落实,抓调研,促进决策上水平。

三、“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七抓七促”: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这个重点,促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为内容的“两个水平”,促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促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五是抓好新农合工作,促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六是抓好科学

管理,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七是抓好文化建设,促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八个结合”: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三是学习与剖析查摆问题相结合;四是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六查、六看”转作风,促进卫生系统作风好转;五是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相结合,即将出台的医药改方案是立足国情,按照人民需要制定的,是卫生发展重大机遇,我们要领会实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六是要紧紧与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相结合。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卫生工作是民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近得到服务出发,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各类传染病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下降等各项服务于民的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七是与提质提速提效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相结合。要求局机关转作风,制定科学发展决策和规划。医疗单位,提高医技水平,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焦点问题,促进医德医风好转。八是与强化功能,提高素质,转变形象,促发展相结合。卫生工作是完成政府赋于的“治、防、保、管”任务,效果如何,一方面是在考核检查中体现,更多的是群众直接评价。卫生局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职能转变,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通过“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使卫生系统内部环境达到风清气正;理清思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并组织实施;在全系统上下形成人

人想群众,人人服务群众的群众观念,弘扬正气,自觉抵制歪风;在卫生系统形成精谋实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环境和氛围。不要有“小进即满”思想,要树立“不进则退”意识,不“说做”脱节,奖过罚重,做到敢做重成,“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

下载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十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再铸辉煌”。如果说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如果说发展是一种进取,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的......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在国税部门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全5篇)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