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IT治理对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行IT治理对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作者:王宜慧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22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以此为讨论出发点,提出系统地推行IT治理能够更好地提升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价值的论点,并着重论述了IT治理工作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IT治理;烟草行业;
中图分类号:TQ656+.5 文献标识码:A
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向来是信息化部门的一个较为尴尬的话题。近几年来,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可谓发展迅速,整个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我厂近几年作为公司的信息化试点单位,实施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司统一实施的信息系统)达二十余个,全面覆盖了企业生产、销售、办公、管理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被评为河南烟草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
在这个辉煌的建设成绩背后,其实也陆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很多项目之间互不相通,形成很多信息和管理方面的“孤岛”;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改,越改越乱,建设周期长,但是做出来的项目实用效果却并不理想;还有很多项目是各个部门自己牵头做,但是发现推行效果不好,又回过头来让信息中心来牵头推行;也有一些项目功能重复,给使用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而这些矛盾的矛头,最终都会指向信息中心,甚至有些业务部门总是认为提出的任何需求信息中心都要无条件满足,一旦不满足便要拿“影响生产”这种理由来往信息中心施加压力以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也是处在一种忙忙碌碌却满心委屈的状态中。IT治理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利器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企业对如何把信息化投资转化成企业的利润缺少必要的分析;(2)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和企业业务流程被撕裂开来,并没有进行很好地融合;(3)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少安全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4)缺少依据企业运行环境和战略变化而灵活调整信息系统的核心
管理能力。而此时,IT治理理论的提出则给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很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战略性失败主要是由于在项目建设之前缺乏充分的组织与操作计划,在技术应用的计划阶段中,应当对整个应用过程有完善的考虑[1]。而IT治理就是指组织中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的控制系统,IT治理应与组织治理完全融合,IT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价值[2]。而我们烟草行业企业之所以急需进行IT治理,是因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获益者的并不统一。信息化的建设者是我们这些信息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调研、实施信息化项目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这些工作的直接获益者是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降低了企业成本,赋予企业新的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和企业的战略决策很好的进行融合。3烟草行业企业推行IT治理基本原则
由分析可知,IT治理的最根本就是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有机地融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推行IT治理才能确保建成并推广应用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IT治理工作应该遵照以下原则:
3.1进行“一盘棋式”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可以有效实现IT治理的高层目标,即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业务充分进行融合,它是实现IT治理目标的有效机制。“一盘棋”式规划即树立企业上下一体的理念,建立统一的架构,并在该架构下实现各类信息化项目的整体集成、全面协同,从根本上消除“管理孤岛”和“信息孤岛”。
3.2制定科学的分层分阶段投资计划。该原则是为了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整体效益最大化,而不是局部效益的最大化。需要从公司甚至国家局的战略高度考虑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优先级,确保信息化战略规划和信息化标准的贯彻执行。统一进行建设规划,分阶段进行推广实施,避免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做到物尽其用。企业应该采用各种科学、规范的决策方法对IT项目的投资及其优先级进行决策。
3.3整合数据标准。由公司或国家局出面将数据信息标准、经营业务标准进行整合,并建立共同的管理平台,自上而下实现集中化管理,把人力、财务、以及物资等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整个行业完整的管控体系。
3.4参照COBIT框架进行治理。COBIT是国际IT治理协会制定的信息技术及其相关控制目标总体框架,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结构,这个框架把IT治理五个域的控制目标,分解为由34个业务流程来实现。每个流程都给出了具体的控制目标、成熟度模型、目标指标和绩效指标。通过对这34个关键业务流程的严格控制,可以实现IT治理五大域的治理目标,取得良好的IT治理成效。
3.5利用ITIL和BSC统一管理标准。ITIL协议(IT服务协议)规定了信息化服务部门对业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和成本。遵循该原则可以将业务水平的需求转化成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需
求。可以有效防范IT资产的运营风险。而平衡记分卡方法是实现战略匹配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从上至下将企业目标通过指标一层一层进行分解,在领导层就将业务与信息化建设有效地进行融合。
根据以上论述的几个基本原则进行IT治理工作,有助于烟草行业的企业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管理和管控模式,进一步推动管理规范化工作,同时还可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机制,更好地保障管理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所有人员、岗位、流程、活动以及资金资产等才能完全被管控,风险被控制为最小程度。与此同时还可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集成,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从而拔高企业生产起点并使企业高速发展,合并和整合管理层,将一些管理流程和环节进行精简,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减少信息生成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的业务数据,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IT治理则是信息化的延伸和扩展,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坚持不懈地推进IT治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平衡风险和利益,通过持续改进的流程治理,形成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才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企业化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1]I.J.chen and M.H.Small.Implementing Advanced Man— ufacturing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Planning Model[M].OMEGA,1994,22(1).[2] 李维安,王德禄.IT治理及其模型的比较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3]朱若霞,王宗军.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2(12).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
如何看待公司的文化口号?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口号,有的写在画册里,有的贴在墙上,有的挂在老板的嘴边,而宣扬和贯彻企业文化理念是hr的本职工作之一。那么,请问:
1、你们公司有没有企业文化口号? a、有 b、没有
2、如果有,请分享出来,并谈谈你对这个口号的体会和使用效果评价。如果没有,请你结合公司特点和现状,设计一个口号出来,分享给大家。
我们公司讲究的是“共赢文化”。核心理念是“共赢、共享、共担,追求卓越”。目前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只能算中等,仍需努力提升。
我们推行那么多年的共赢文化,深刻体会到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绝不只是一个口号这么简单,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位,以细水长流、百年树人的持续态度,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优化、创新、与时俱进,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与企业一起共同发展。这才是文化建设之正道。
一个简单的口号、一些标语、文化墙只是企业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不是根本的实质文化。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企业,不仅在制度上、行为上,在员工精神风貌、工作习惯、业务理念、公众形象等各个方面都能有所体现,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验。
如何建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一般从企业文化的五要素去着手:
一是企业环境。企业因所住环境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定位等,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
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环境来设定我们的企业文化类型,来建立和推行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这种价值观的提炼,与企业高层(尤其是老板)的追求密切有关。老板或总经理和核心管理层有什么样的追求,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中表现出来,就会使企业呈现出与这种价值观念相匹配的管理特点,就会有许多精彩而经典的创业故事,富有代表性的创业故事所折射出来的寓义汇总在一起,经过挑选、对比、提炼和优化,核心价值观就浮出水面了。
三是英雄人物。即企业的灵魂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带出什么样的一帮下属。他是优秀文化活生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形的企业文化,要让员工在实践中能够感知和体会,并且有明确的学习榜样,就必须要有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来将这种文化内涵形象地体现出来。如我们公司评选各类之星、各级优秀员工等就是在树英雄人物,找活生生的榜样。
四是习俗与仪式。寓无形于有形,文化仪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要靠仪式和活动来加以体现和传承。企业中的文化仪式可以是比较正式的,如我们公司的晨会、大型培训和活动前唱司歌、司庆活动等,也可以是比较轻松灵活的,如我们的每月文化餐会(以部门为单位)、迎新文化沟通会等。
五是文化网络。企业内部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在传送,这就形成了网络,而文化网络就是企业文化沟通渠道。如我们的电子邮件、发文通告、oa平台、月刊、饭堂、班车、各类业余协会、兴趣小组等。
以上的五要素中,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前提与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形象代表;习俗与仪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与实现载体;文化传播网络是企业文化的神经。五个要素共于一体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企业文化。
以上只是抛砖引玉,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正所谓“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企业文化建设,我们都在路上,一起往前行进,努力吧!篇二:企业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企业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在各企业不同程度引起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对于企业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企业中树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呈现出的是一派僵化现象。
以“口号化”为例,很多企业注重喊口号,无论是走廊、办公室还是各车间的墙壁上都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什么“团结、求实、拼搏”。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看重的不是它的体现,看重的是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能否起到强化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能否在员工心中产生共鸣。有一些人认为,有了这些口号,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很丰富了,未必!再看一些企业,无论是过节还是放假,都着力举行一系列唱歌、打球等文艺活动,并规定月旬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指标来完成,当然,这些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长感情、加强交流、促进健康,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但单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及全部,则是走入了误区,实际上是对企业文化肤浅化。
2、企业文化建设趋向于一定的狭隘性和保守性。
企业文化固然形成于某一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也要与民族优秀文化,甚至全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体系。然而,目前很多企业文化建设都是狭隘的,甚至是保守的,他们只注重本企业的发展,虽然这些企业中已经形成较为优秀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具有较强凝聚力、发展力的内部文化,但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文化有关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上,却远未实现利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企业文化倘若能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更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族的广泛认可。而对国外优秀文化也理当同等对待。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已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保守、狭隘的企业文化是立不足根的,中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企业要面向世界,建立更有效的经济模型,提升综合管理优势,寻求战略伙伴都要求企业文化面向全民族、全世界。
3、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个人价值认识和发挥不足
虽然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全体职工的各种力量统一于企业的等同方向所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价值标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是增强企业职工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支持力的意识形态的综合,但是,却不能忽视其中的个人价值。有些企业着力强调集体统一性,重视企业文化的趋向一致性,而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认识和充分发挥却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有效保持,使员工潜力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还挫伤员工积极性。
4、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从案例分析转向各种实证模型的建立;研究范围从宏观环境转向微观组织,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对企业内个体研究转变为对员工整体的研究,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但总体上说研究结构的多,制度的少;研究硬性的多,软性的少;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特别缺乏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深层次的文化的研究,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遵循两个原理,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审时度势,根据一定的建设原理,制定出符合组织环境与经济形式的基本文化,因而可以从两个层次的原理考虑。第一原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将崇高的理想和组织成员沟通,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致的价值观,最终形成和推动企业文化;第二个原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理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主要性,从小事作起,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好企业文化。
2、采用具体措施和程序,逐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改造员工不符合企业求的思想、行为,建立起企业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和行为规范,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调整到企业所希望的方向上来,即以企业精神感召员工“满怀高涨的热情朝一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步聚着手开展:评估需求、组建机构、编写材料、建设硬件、动员职工、逐步开展、不断推进和适时维护。特别需要注重发展企业文化的载体,如《员工手册》、企业杂志、ci形象、宣传光盘等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树形象、塑品牌、拓市场”,将企业精神不断发扬、丰富和延伸,形成企业自己的精神支柱、经营哲学和管理理念,最终实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供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在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实行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职工的评价意识,激发职工的企业氛围。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第三篇:2018年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概况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
编辑本段价值优势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10.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编辑本段实施条件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er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编辑本段建设步骤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但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或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选择从瓶颈突破。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企业,可选择从企业的优势入手。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国内的生产企业和IT企业都开始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IT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要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杜绝“一把手”工程。IT规划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建立的“一把手”工程,它们对企业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编辑本段发展对策
1.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通过集思广益,做好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当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
2.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调研中发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一个可学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养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借助社会力量,政府鼓励支持,构建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4.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5.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足够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研究企业资源规划方法,以及对信息资源建设中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6.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7.开展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
企业有信息化的需求,软件业期待良好的软件市场,供需双方需要桥梁。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行为,使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初,可得到良好的信息化咨询服务。这项工作先期可由政府组织人力免费向企业提供,一旦咨询服务走上轨道,就应交由市场机制进行运作。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有良好的监理服务,以确保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间的良好合作,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企业和软件业共赢的目的。
第四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报告
湖北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我公司通过采取坚持不懈开拓市场,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加强费用及成本控制,实施设备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公司实现了稳步发展,随着公司效益提升,按照集团公司规定和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公司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信息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公司信息化建设总结
2015至2017年是公司全面起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公司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几年来,在集团领导、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十分重视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信息化建设,通过公司上下的一致努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财务信息化系统(浪潮管理软件系统)
公司财务部统一安装了财务专用软件系统,改变了公司财务部门以前分散的、老旧的报表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上级公司的财务部门对所属企业财务信息的管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公司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对综合办公楼电话通信网络进 行统一更新,为每个办公室都预留宽带接口,加大带宽接入,为后期局域网的建设打下基础。
3、增加设备购置
近年来,公司先后给各部门购置计算机,注重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大力提倡信息化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
4、创建公司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
公司科学决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新建立了公司网站,从产品市场、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对公司进行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司积极借助网络优势,建立了“车主家园”电子商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结合我公司车辆检测线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制定公司信息化规划
公司于制定了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公司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发展有战略性的意义。
6、建立企业qq群及微信群
公司由办公室建立企业内部qq群和微信群作为文件传达及信息交流的平台,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公司办公成本,保障信息传达的及时与畅通。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与公司发展战略很好的融合。
2、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公司现在只有财务部实现内网联网办公,应用范围小。
3、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够,硬件设施仍显不足。
4、信息化人员不足。信息技术人员不足,懂信息化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奇缺;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信息活动能力参差不齐。
5、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信息化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数据备份意识及其相关投入;
5、缺少与信息化先进企业经验交流、学习机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化目标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和现状,公司将采用分步走的方法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达到集成采购系统、财务系统、物流销售系统、仓储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共享,并组建公司网络平台的最终目标。
第一步,完善公司互联网建设,为企业信息化整体数据架构打好基础。
第二步,继续有针对性地应用业务软件,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第三步,信息子系统集成整合,做到信息共享、建设公司网络平台,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工作任务及计划(1)成立机构,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
(2)持续改进
针对目前公司管理现状、信息化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对公司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分类,进行管理流程识别,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不合理的活动,优化结构,重新安排流程中活动的组成与结合方式,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各阶段工作明确、具体,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流程的质量与效能流程,进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3)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公司员工的培训
公司发展重点是架构调整,随着产业、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不断调整,对信息化系统各模块、流程的需求也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因此,一方面公司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和公司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专业人员加大对公司信息化管理、应用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人员整体素质,为公司信息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4)建设主营业务信息系统
公司分析行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提出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步实施生产财务管理、市场管理、仓储管理、订单管理,直至信息系统涵盖公司从采购到销售后服务的各项业务。
(5)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 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综合考虑成本和安全。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6)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估
建立公司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相关部门、岗位考核指标,组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将信息化指标工作纳入部门、岗位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考核落实,保证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首要条件 信息化项目不是单纯的计算机项目,而是一项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离开了“一把手”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企业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厂党政“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会议,听取进度汇报并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对出现的问题果断进行处理,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推进。
(二)针对企业实际进行策划是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许多实施ERP的企业失败的教训表明,不是软件水平不高,而是针对性太差,结合实际不紧密。所以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策划和规划是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盲目建设、全盘照搬、好高骛远、贪大求全,都会给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风险。该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调研、论证的深入和集团化的整合,几经调整,由起步时单一的ERP系统考虑,调整到现在的以突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为特色的五个模块系统,及时适应了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以人为本,全员培训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
任何工作的好坏,都取决于人的因素。企业信息化更需要素质好、水平高、过得硬的人才参加建设。也需要抓好企业各
层次人员的培训,使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够深入人心,取得企业上下对信息化项目的认同和支持,并成为系统的合格使用者和受益者。虽然项目有专业人员进行硬件配置和软件研发,但企业的人员必须自始至终地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之中,以确保流程的正确,信息的准确,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的到位。
(四)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是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在实处的关键
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要把信息化建设方案落在实处,必须精心安排好有限的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化解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切实加强基础数据的维护。企业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准确切入、循序渐进”。
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下一步,该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数据建设,不断丰富数据源
一个好的系统,除了有先进的硬件配置,先进实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外,还必须有完整、准确的数据。所以,从系统开始运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源建设,必须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和数据源的唯一性。
二、加强系统整合,搞好二次开发
要在强化数据源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目前企业现有各功能系统的整合,发挥系统的结合效益,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保证系统平稳运行
信息化建设要求前期工作要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但最终目的还是使用好。在信息建设过程中,硬件是骨骼,软件是信息系统的肌肉。只有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下功夫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运行好、管理好和维护好。
四、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畅通对外交流沟通渠道
门户网站是企业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对外加强沟通,对内实施管理的桥梁。企业将按照规范统一、适度集中、突出重点、信息共享的原则,以企业宣传、厂务公开、提升管理为宗旨,以增加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起桥梁作用为目的,认真加强网页建设。
五、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迈向规范化的前提,使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的保障,是企业全体人员统一认识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持续推进的保障。这些规定与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进行规范,实现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相关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的有效管理。
六、提高全员素质,强化系统培训
信息化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必须人人参与其中。由于人们所处“位置”不同,每个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对信息化的的理解和态度也迥然有异,因此在信息化的不同阶段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内容的培训。
一是培训厂领导----企业一把手。以信息化前沿理论、管理理念、相关知识、模块功能、模块设置、流程操作等方面为培训内容,使之习惯并熟练于通过系统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培训不仅要使其了解采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管理模式和系统的运行方式,学习系统运行中蕴涵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积极主动地反思现行的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培训中层领导、业务骨干----部门一把手。要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探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业务流程再造、系统集成应用以及流程操作等方面为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他们承上启下的作用,真正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三是培训基层员工----岗位一把手。以计算机常识、基础软件的使用、远程收发、日常办公、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公告通知、系统安装、数据备份等为培训内容,使各类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系统模块的应用,力求操作快速准确,减少直至杜绝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推进企
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同时也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必须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