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迅速增大。目前,江安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期,真正开始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与此同时,兴文县、长宁县、翠屏区等邻近区县也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了开发和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这对江安旅游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准确分析自身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措施,江安旅游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底召开的宜宾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壮旅”战略,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加大旅游营销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旅游大市。随着省、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全省、全市上下发展旅游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正在发展为四川和宜宾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大环境不断优化。同时,宜泸渝高速公路启动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疏浚整治、江长路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等,使江安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其次,江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区——夕佳山民居,有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有四川省自然生态小区、竹类蕨类生态旅游区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南屏山天然公园等风景名胜,有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及红佛寺、睡佛寺、金仙洞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而且,江安毗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文石海,有利于实施整体开发和整体营销战略,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第三,江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江安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编制了《江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拓宽旅游发展的新领域,积极培育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和服务人才队伍,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旅游商品的规模和档次,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安县正按照“十一五”规划着力打造三大精品旅游线,即国立剧专旧址—古城墙—滨江餐饮休闲走廊—竹都广场—钟秀峰名城休闲游,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蜀南竹海—红桥梅岭山度假生态游,江北万亩橙林—南屏山—蟠龙小山峡自然生态游。
第四,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提高了江安旅游的知名度。2006年,为迎接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江安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夕佳山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对旅游公路沿线近3000户房屋进行民居整治,对红桥至夕佳山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宜宾市成功承办第四届旅发大会,江安县作为重点区县之一,不仅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而且迅速提高了江安旅游业对外形象。目前,夕佳山景区、夕佳山镇、江安县城已被列入全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
第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2006年,宜宾市旅游总收入达
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6%;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979.57亿元,增长35.81%。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2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2.75%;实现旅游收入20391.56万元,同比增长30.63%。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愿望必将更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大幅度提升,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二、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其一,缺乏精品品牌。发展旅游业应将充分反映特色和优势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并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游客和潜在消费群体。但目前,江安县在实际操作上,没有充分根据市场来科学设计具有江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旅游淡、旺季差异极大,除了夕佳山古民居和已经划归长宁的蜀南竹海以外,缺乏强有力的旅游品牌。
其二,配套服务不优。在现代旅游市场中,不仅要求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但是,目前江安县缺乏较好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吃、住、行、游、购、娱”不配套,特别是全县竟没有一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导致了大量游客资源的流失。
其三,市场分散无序。江安的旅游景点较多,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整体互动开发市场的机制和体制,缺乏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没有形成整体推向市场的合力。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往往抄袭、照搬别人的做法,或者在有限范围内宣传一番,严重影响了江安旅游业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致使潜在游客挖掘不够,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不够,导致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较慢。此外,一些旅游景点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和诚信经营理念,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江安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其四,市场营销滞后。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然而,江安县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点子不多,手段不新,造成效果不好。旅游行业工作大都停留在日常业务上,极少运用互联网辅助工作,没有把网络技术等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手段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
三、江安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在对外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江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江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旅游的灵魂,精心打造和推出国立剧专、民居民俗、竹工艺、长江奇石“四大文化品牌”,突出江安旅游的生态和文化两大特色。目前,旅游消费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向游客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发展;游客出游方式也正从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因此,要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经济效益高的旅游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开辟新渠道,增加旅游业收益。要适应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趋势,开发休闲、体验类的旅游项目,如百竹海探险游,努力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要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对不同的游客突出针对性服务,积极主动地征求游客对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予以采纳,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树立江安旅游的良好形象,努力推进江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夕佳山民居景区的核心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难在博物馆内做文章,但却可以在周边大力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婚俗表演、庄园生活体验、农耕生产体验等旅游项目,并制作成光碟赠送游客作纪念,从而既不破坏文物,又充分利用其国家4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扩大了景区规模,达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二)要素配套,提升服务
从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和江安首届橙花节举办情况来看,各地游客和各旅行社对江安的旅游资源是十分满意的,但对配套的服务设施则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因此,要始终坚持旅游产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配套的原则,真正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全县商贸、运输、信息、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加快完善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进一步改善餐饮、住宿条件,突出抓好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和江安特色饮食场所打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通畅的出行环境;进一步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进一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力度,重点抓好竹荪、竹笋、竹雕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教育旅游从业人员要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引导其依法、规范、诚信经营,恪守承诺,搞好服务,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整体营销,互利共赢
市场营销将在现代旅游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市场竞争的胜负。因此,必须强化市场营销理念,努力促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县旅游和文化体育局要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制定中长期的旅游营销规划,妥善处理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以此指导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要大力强化开放意识,树立“互动、竞合、共赢”的开放发展思维,突破行业分割、区域封闭,走大开放、大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市旅游局、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部门和兴文石海、蜀南竹海等景区的联系与协作,整体制定景区开发建设与市场营销规划,捆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整体推向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实现区县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利共赢。要通过整合媒体广告、网络宣传、促销活动等营销手段,塑造江安旅游品牌。目前,网络营销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互联网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与其他旅游景点和企业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互联网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江安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江安旅游景点、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通过组织江安景点巡回展览、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景点摄影比赛等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江安旅游、认识江安旅游。
(四)规范市场,合法经营
县旅游、工商等部门要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加强检查和监督,实行聘请监督员制度,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从严、从快查处被投诉行为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强化对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要探索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进行指导,协会成员预先向行业协会缴纳保证金,协会对违规景点和企业给予制裁,从而为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打
下基础,使整个旅游业都在行业规范内运行。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对2006年开始实施的《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整体素质,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制止导游和旅行社乱收费和收受回扣行为。旅游、物价部门对旅游景区收费要进行公开评估和听证,实现景区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加强对景区餐饮、住宿、娱乐、商品价格收费公示的督查,严肃查处乱收费等行为,杜绝宰客现象。
(五)创新思路,“订单”发展
笔者所谓“订单旅游”即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与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之间签订协议,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景点及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旅行社等中介组织负责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若干数量的游客到景区景点参观旅游,保证有固定的游客来源和经营收入。当前,江安重点要大力推进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等景区与各地各级旅行社组织的合作开发。要充分运用“橙花节”等活动载体,加大对旅游中介组织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订单旅游”。
总之,江安县旅游业发展既有优势和机遇,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必须抓住机遇,改善环境,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才能促进全县旅游业加快发展。
第二篇: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阿坝州发展出谋划策,深入分析我州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阿坝州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存在问题的查找及个人的对策建议,浅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阿坝州旅游概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旅游始于1984年,25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型向产业型、由产业型向支柱型、由支柱型向主导产业型三次飞跃。二十多年来,全州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九寨沟、黄龙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级景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亿元人民币。
阿坝州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大草原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享誉国内外,有国家5A级景区1个(九寨沟)、国家4A级景区2个(黄龙、四姑娘山,目前黄龙正在积极创建5A景区),国家2A级景区1个(三江)。中国的8个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占了3个(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另外,还有三江、米亚罗、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等众多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因此阿坝州被称为“雪山草地”,阿坝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是红色旅游胜地。全州13县224个乡镇中有9县114个乡镇被命名
为革命老根据地。国家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我州。全国确定的100个、四川确定的24个经典景区项目中,我州的小金两河口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若尔盖巴西会议旧址和松潘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5个经典景区项目名列其中。
阿坝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人文风景,阿坝州是民俗旅游胜地:松州古城、桃坪羌寨、萝卜寨、卓克基官寨、色尔古藏寨、甘堡藏寨、黑虎羌寨、神座村等。藏传佛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赋予了我州更多的神秘色彩。九寨沟舞、南坪小调,茂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黑水卡斯达温舞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州多彩的文化遗产。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经营,阿坝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九寨、黄龙等一批世界级景区享誉海内外。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我州旅游业遭受重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矛盾更加凸显。
一是重现有景区的管理,轻市场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地的紧密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开发,应该将两者紧密结合,加强旅游地的开发暨游客市场的开发。
二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不足。阿坝州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资源富集,各种旅游资源并存。草地、雪山、冰川、森林等旅游资源,民居、民俗、刺绣、传统节日等旅游资源,红军长征路线、会议旧址、革命纪念碑园等应有尽有。但是除自
然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旅游线路单一,旅游旺季和淡季相差悬殊,旅游资源未发挥出应有效益。
三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重视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对旅游附属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作为增加旅游业收入,扩大地区旅游知名度的重要作用未被真正发挥。旅游产品的研发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没有卖点,没能将旅游产品的研发同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同特色景区相结合。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先行。要看到我州陆路交通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旅游业受交通制约遭受严重打击。游客接待量成阶梯状下降。空中通道承运任务不断加剧,进州通道或是说其他旅游通道严重不足,导致一方受损,全盘受损,无挽救的强力措施。
五是旅游体制障碍。阿坝州没能实行旅游业地陪制度,给民族地区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旅游从业者为了达到更高的利益要求,不断出现丢景点、重购物、胡乱介绍景区的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的现象。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无法正常发挥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造成旅游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三、对策建议
一是在保护开发现有景区的同时加大对旅游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完善景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地暨游客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加快景区发展与增加游客数量精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景区品味。
二是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民族特色上,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旅游内容和景点上,积极发觉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人物掌故等优
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使他们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三是在州县机关参照“千名干部下基层”模式,每年抽派50-100名中层干部到内地大中城市客源地搞旅游促销,统一规范宣传内容,把阿坝州的旅游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打包营销,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工作实绩考核抽派干部,提拔使用一定比例的干部到副县级工作岗位,形成激励机制,促进我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是广泛组织促销会,宣传会,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宣传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为旅游者中包括男女老幼,包括不同地域、国籍、阶层、职业、文化教养和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宣传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传统观念、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宣传模式上一定要兼顾整体,不能顾此失彼,要把阿坝州的旅游作为整体宣传促销。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全州旅游整体轮廓促销。争取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民族地区旅游的公益宣传,做好网上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和促销,使民族地区旅游业全面走向开放市场。
五是加大地方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旅游是一项综合消费过程,只有努力建立和完善吃、住、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制造完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形成产业链条,走专业化、正规化渠道,对特色产品申请专利保护,促进旅游产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发展。
六是针对我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多种自然气候条件并存的有利条件,开发休闲型、多季节旅游产品。针对我州海拔高,气温低的优势,在离内地大中城市
较近的地方修建避暑房,在夏季炎热天气吸引成都、重庆等城市游客,特别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游客到我州避暑休闲旅游,通过开发避暑旅游,促进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的繁荣。
七是设计合理的旅游环线,在现在已有的旅游线路基础上,科学制定并完善空中旅游环线、铁路旅游环线、公路旅游环线、自驾游体验式旅游环线,做到各线路、各景点互补互利,科学合理,相互依存。
八是体制上实行地陪制。实行地陪制十分有利于我州旅游市场的开发,外地游客进入我州,由我州指定本地导游组织游客游览,有利于更好的推介我州的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领略“大九寨、大草原、大熊猫、大冰川”的魅力,把我州最好的旅游资源推介给广大游客朋友。制定合理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所得,规范民族地区旅游市场,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第三篇: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的一些思考
县文化(旅游)局我县处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总量和发达地区比,明显不足,且处于欠优势地位。但我县有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对外交通通畅快捷,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健全,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把握机遇,超前思维,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县旅游资源种类及其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根本。无论是制定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还是思考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都必须对我县旅游资源情况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我县旅游资源大体上分六大类。
1、地文景观类。全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13种,我县唯有内陆型的小型岛屿一种,即九龙口的龙珠岛。
2、水域风光类。全国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7种,我县有风景河段、荡滩2种。风景河段首推蔷薇河;荡滩建国初期约15万亩,现约有7万多亩,集中分布在蒋营、恒济、建阳、沿河等镇。
3、生物景观类。全国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6种,我县拥有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栖息地2种。古树名木指的是五谷树;野生动物栖息地,是因为我县芦荡众多,草密柴盛,食料丰富,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长,据不完全调查,在我县境内栖息、繁衍的珍贵禽类、爬行动物有60多种,水生动物30多种。
4、古迹及建筑类。全国古迹及建筑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32种,我县有10种。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如上冈镇的“铁屎湾”;政治军事遗址,如钟庄镇古桥村左庄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刘少奇住地、乔冠华故居;古城或城堡遗址,如蒋营的收成村;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如高作镇的高作寺,辛庄镇的古净慧寺,建阳镇的泰山寺,蒋营镇的龙王寺等;碑碣,如蒋营镇的晋东海王墓碑,建阳镇的“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石碑等;陵寝陵园,如庆丰镇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墓,如草埝口镇的汉墓群、恒济镇的汉墓群、庆丰镇瓦荡村的元代新兴场典史崔彬墓。塔,如辛庄镇的朦胧古塔;厂矿,如森达集团、建湖花炮厂;纪念地,如陆秀夫纪念馆。
5、消闲求知健身类。主要是文化、娱乐场所,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影剧院等,而且我县是全国“杂技之乡”、江苏“淮剧之乡”。
6、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建湖地方特产琳琅满目,主要有森达皮鞋、建阳御饼、藕粉园子、建湖茶果、喜庆牌香醋、黄海牌三伏酱油、湖光牌糖心皮蛋、中国冻鸭、大桥牌龙凤高升。可以看出,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尤其是人们旅游意识淡薄,导致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点)建设速度不快,现状不容乐观。以四个景区(点)为例:作为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九龙口。八十年代初,兴建的龙珠楼为当时的九龙口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如今,龙珠楼黯然失色,九条河中围网纵横,河面上油污、杂草漂浮,除增添了几艘划船、小型电动游艇外,造成严重污染的柴油动力船还在使用。游人常常感叹:“九龙口没有多大变化,可看、可游、可乐的地方太少了”。近年来,县、镇两级政府已把九龙口的开发利用和景区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国家旅游局拨款120万元,省财政厅拨款50万元,专门用于九龙口风景区的建设。2003年,县政府已把龙珠岛首期工程列为全县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蒋营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正在抓紧实施这项工程,预计年底,龙珠岛驳岸、龙珠岛绿地将建成,龙珠楼将修茸一新。陆秀夫纪念馆和乔冠华故居是我县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陆秀夫纪念馆是由建阳镇居委会通过民间集资、募捐筹款所建,首期工程已建成忠烈堂、读书处、碑林和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办公用房,年初已对外开放,后继工程资金还没有着落。乔冠华故居面貌依旧,庆丰镇政府计划对故居进行扩建,但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实施。耸立千年的朦胧古塔,始建于宋、复修于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今年,辛庄镇政府通过民间融资,已在古塔东侧新建“肉身堂”,除此,“一河两水双流月”、“一里不到九座桥”等十大奇景、商贾如云的古朦胧街均有待开发。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
第四篇:关于加快湘乡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湘乡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中共湘乡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湘乡市委、市政府抓住建设长株潭休闲旅游城市这一历史机遇,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实施精品战略
围绕“红色摇篮、湘军源地、山水龙城、魅力湘乡”的旅游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实施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四大精品战略。一是红色旅游。大东山红色旅游区作为“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要以东山学校旧址为依托,以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茅浒水乡为重要补充,加快建设“东山励志论坛”,丰富“毛泽东成长之路”文化内涵和项目内容,实现红色旅游新产品与韶山对接。将大东山旅游区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争取成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将东山励志论坛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和励志文化论坛。修缮黄公略故居,充分发掘湘乡二中校史陈列馆的旅游价值,加快开发以纪念陈赓、谭政大将为主题的红色将军主题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提高 1
旅游市场供给能力。二是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突出加强水府旅游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吃、住、娱乐等方面的设施建设,解决好留得住游客的问题;精心打造旅游核心项目,建设休闲度假小镇、商务和会议服务、湘军水师寨、湘军文化陈列馆、听泉园等项目,精心创作“天下湘军”主题文艺节目。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打造“中国生态湖泊第一湖”、“中国顶级湖泊型旅游休闲度假小镇”的目标定位,把水府旅游区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名镇。积极探索旅游景区开发的发展模式,创建全省第一个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实验园区。三是历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抓好载体建设,开发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云门寺为重点,以凤凰寺、佛祖寺为主要节点,通过举办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佛教文化,全面拓展湘乡的佛文化旅游市场;重建镇湘楼,续建凤凰寺,修复褚公祠、伏虎井、文庙、文塔、状元牌坊、洗笔池等历史文物古迹,展示和传承湘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湘军文化,加强对湘军文化的研究、开发,通过曾国藩诗文岛、镇湘楼等项目建设,打造湘军文化旅游品牌,树立“湘军源地、魅力龙城”的城市形象。四是乡村旅游。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为主、地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建设好涟水河沿河生态农业观光带。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资源整合、提质升级,打
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结合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精雕细琢,开发商品,打造旅游品牌
以湖南水府旅游区、大东山旅游区为突破口,以湘军文化为灵魂,重点开发滨水休闲产品,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红色旅游、宗教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辅的旅游产品体系。制作、开发体现湘乡人文历史内涵、高档次、高水平的宣传纪念品和特色商品,打造湘乡旅游品牌。在旅游餐饮方面,推出湘乡特色餐饮,带动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如传统的蛋糕席(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及)、柴火饭菜、水府全鱼席等。在旅游购物方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努力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以毛泽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名人为题材,开发一批名人纪念品旅游商品,以褚遂良、曾国藩等名人诗、词、画、印为题材开发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便于携带、观赏性和艺术性较强的文化艺术类旅游商品;将湘乡蛋糕、湘乡烘糕、棋梓火焙鱼等湘乡特产开发成包装精美的地方土特产类旅游商品;以云门寺的千手观音、十八罗汉为题材,开发一批制作精美的佛教文化类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在娱乐方面,紧密结合文化内涵建设,开发和创作赛龙舟、踩高跷、皮影戏、舞龙狮等一系列文娱节目和文化活动,使游客感受到湘乡特色文化的熏陶。旅游、建设、卫生、质监、安监、文化、规划、环保、城管等部门指导、督促娱乐业在硬件建设、文化品位、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品位和档次。
三、精致服务,优化环境,扶持旅游发展
优惠政策有限,而优质服务无限。要以创新政府职能为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抓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作风建设,练内功,树形象,全力为投资者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改善环境。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快速通道,提高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按照“景在建、路先通”原则,优先建设好湘乡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水府景观大道、湘韶旅游高等级公路、宁衡高等级公路,完善大东山旅游区三个景点之间的道路,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加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景区集中整治活动,治理污染源,确保“三废”达标排放,重点做好水府旅游区水资源的保护,拆除通往景区沿途的违章搭建,确保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游道,推广绿色环保的旅游交通工具,切实提高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水平。二是加大投入。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和重要景区景点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运作形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红色旅游、环保治理、省生态示范工程、省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争取水利、交通、扶贫
等项目资金,带动旅游业的投入。社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支持。交通、建设、农、林、水、移民、文物、环保、民宗、物价、科技等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围绕旅游产品开发进行项目配套,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通过对外批租、承包、租赁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相关手续的办理建立绿色通道。对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四、精细管理,规范市场,创新发展机制
围绕“休闲旅游城市”建设,加强领导,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市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理顺职能,建管分离,旅游局主要负责全市旅游规划的编制、行业管理、市场监管、人才建设。组建由政府控股的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的主体,统筹全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赋予旅投公司“四权”,即全市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建设权,景区景点各种政策性项目的申报权,景区景点的统一经营权,全市旅游的统一营销权。旅投公司可大胆融资,广筹建设资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二是依法规范旅游市场。赋予
市旅游管理部门明确的职责权限,加强和健全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积极推广旅游投诉案发地受理制度,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强化旅游安全责任制。健全景区景点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制定和完善重大旅游事故防范和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应急处理、保险理赔等旅游安全机制。依法执行旅游准入制度,严把旅行社设立关、导游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关、旅游运输企业及司驾人员等级资质审核关。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把旅游专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利用作为发展旅游业首要战略选择,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综合人才队伍,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实施“百、千、万”教育工程,即培养百名旅游行业排头兵,培训千名旅游从业人员,加强与高校旅游培训合作,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培训竞赛活动,普及万名群众旅游知识,做到市民人人懂旅游,学生人人爱旅游,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江安县政府 副县长李德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将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江安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目前有江安县第一职业中学校和江安县职业学校2所职业教育学校,共有学生1687名,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设施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县初中毕业生7200名,普高招生2950名,县内职高招生912名,普高与职高学生比例7.6:2.4。从总体上看,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现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普高与职高比例严重失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需要齐抓并举。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宽松,社会劳动就业的价值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尊重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尚未形成,重学历轻技能、轻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还未根本清除。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市缺乏全国性的品牌职业教育学校,江安地处云贵川三省之边,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之交,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江安及周边地区年毕业的初中、高中学生数以万计,具有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强县的优越条件。三是以宜宾、泸州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强势崛起,以四川省百亿企业工程——宜宾天原江安化工新区、四川省重点工业园区——中国江安阳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
工”三大优势工业产业循环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为江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岗位需求。四是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
三、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发展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江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3年努力,将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2010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达到6000名,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全县普职两教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三)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尊重技术、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和亲民惠民工作的重点,在全县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工业强县,抓投资环境,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发展意识。大力倡导形成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让广大学生、家长认识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走向成功。要在教育系统形成学习、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风尚,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
(四)着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继续加大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市场需求、依托区域产业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专业,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教师,配齐配好设施设备,加快实训实作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大职高办学规模,力争到2009年职高在校生达到3000名以上,建设成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江安县职教中心,带动全县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加快江安第一职业中学校(江南职校)建设,依托与其联合办学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重庆江南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解决教学设施、教学用地、教学用房等制约因素,确保从2008年起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名以上,在“宜宾市外派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争创成为“四川省外派劳务基地”。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积极争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全县新建1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
导教师。
(五)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
职业教育要为江安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以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六)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一批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各职业教育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依托宜宾天原一、二期工程建设,依托阳春工业园区的产业配套发展,依托双赢化工、鸿源化工、华夏酒业等企业的规模扩张,依托即将建设的宜宾纸业、升化集团等企业新上项目,依托宜宾及沿海大中城市各类企业,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可以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八)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学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九)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各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各企业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各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十一)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合理确定职业学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严格落实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资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完成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