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人际沟通本科重点
以下是老师画的重点,比着书上打的。(本科:护理人际沟通)。仅供参考。
1.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是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2.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社会活动需要沟通能力、护士职业需要的沟通能力、个人发展需要的沟通能力(正确评价自己、增强个人实力、获得竞争机会、自我实现需要)
3.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培养沟通能力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新型医学模式的需要
4.沟通的类型(根据沟通行为活动):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5.沟通的构成要素(基本结构):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本身、信息传递途径、信息接受者、反馈
6.沟通的基本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典型的线性沟通模式(2)申农—韦弗模式:噪音对信号的干扰(3)施拉姆模式:与单行沟通模式划清界限;强调信息与目的地(传者与受着)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经验范围之内才存在真正的沟通;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传递和接受信息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地过程
7.沟通的功能:(1)生理功能:感情剥夺实验(2)心理功能:满足与他人沟通互动的需求、满足识别与肯定自我概念的需求(3)社会功能(4)决策功能
8.人际沟通的的类型:(1)按沟通符号分类: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渠道分类: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按沟通流向分类:纵向沟通、横向沟通(4)按沟通方向分类:单向沟通、双向沟通(5)按沟通目的分类:征询型沟通、告知型沟通、说服型沟通(6)按沟通内容分类:思想沟通、信息沟通、心理沟通(7)按沟通意识分类:有意沟通、无意沟通
9.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安静度、舒适度、相距度);心理环境(隐秘因素、背景因素)(2)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情绪、个性、认知、态度、角色);身体因素(永久性生理缺陷、暂时性生理不适、年龄);文化因素;语言因素;信息因素(3)媒介因素
(4)组织因素
10.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a关心患者、热心负责b尊重人格、平等待人c诚实谦让、文明礼貌d恪守信誉、保守秘密(2)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责任心、诚信、尊重(3)博取广博的相关知识a增加相关知识,奠定人文底蕴b根据护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c创设实践机会,培养沟通能力d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4)掌握娴熟的沟通技巧
11.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识、感情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双发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12.分析和理解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作为个体心理过程的微观层面,是指个体的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2)人际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层面,是一种交往的需要(3)人际关系作为信息传播的层面,是一种“沟通”或“人际沟通”的沟通过程(4)人际关系作为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从深层次发硬了人的文化沉淀
13.人际关系的划分:(1)按结成人际关系的关系的主体划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2)按交往密切程度划分:初级关系和次级关系(又称首属关系和次属关系)(3)按人际关系矛盾的性质划分: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4)按人际交往的方向与选择划分: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5)按人际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正是关系和非正式关系(6)按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划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网缘关系
14.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复杂性、多重性、多变性、目的性
15.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1)利瑞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a管理—服从型b帮助—接受型c同意—温和型d求援—帮助型e害羞—控制型f反抗拒绝型g攻击—敌对型h炫耀—自卑型
(2)霍尼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16.人际交往的动机:(1)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2)自我呈现理论(戈夫曼)
17.人际交往的需求:(1)包容的需求:主动包容性、被动包容型(2)控制的需求:主动控制型、被动控制型(3)感情上的需求:主动型、被动型
18.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19.人际认知的内容:自我认知、他人认知、人际环境的认知
20.交往中印象的产生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21.认知印象的形成:(1)第一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人与人之间初次接触后留下的对客体的感性迹象或形象,又称初次印象。)第一印象的形成属于感性认知,第一印象可能是令人终身难忘的印象,可能是唯一的印象,往往能带来人生机遇,但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不一定真实可靠
(2)总体印象的形成:是经过反复或长期的接触后,对他人产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属于深层次较为理性的认知,1968年安德森提出印象形成的加法模式,该模式整体得分越高,整体印象就越好,平均模式,该模式更准确合理,加权平均模式
22.心理效应(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人或事所特有的反应
23.首因效应(最初印象):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意向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4.近因效应(新因现象):近因即最后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对客体的印象形成上,最新获得的信息比以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5.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对客体某种特征形成固定看法后,会泛化到客体的其他特征,并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的现象
26.社会刻板效应:是产生在社会认知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群持有的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简单评价的现象
27.投射效应:是指在人交往中,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着相同特征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28.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即指个体之间在主观上感受到的时间或空间、直接或间接、现实或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指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29人际吸引的过程:注意、认同、接纳、交往。
30.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1)重视印象整饰(2)主动提供帮助(3)关注对方兴趣(4)肯定对方价值(5)经常互致问候
31.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实质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或是满足患者的需要。
32.角色:又称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同位置的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33.患者角色行为适应是指医护人员希望患者在患病期间表现出的最佳行为。
34.患者适应过程中行为改变类型:(1)角色行为强化:是指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产生的心理反应过度的角色行为(2)角色行为缺如:患者自己认为没病或者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多发生在又健康状态转为疾病状态,或疾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我没病、我还要工作(3)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的过程中,与其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的行为不协调——我还要工作(4)角色行为消退:指患者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疾病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及后果而产生的角色行为特征——我病好了,要出院,明知有病却隐瞒
35.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彼此不能完全互相替代):(1)主动—被动型模式;(2)指导—合作型模式;(3)共同参与型模式(最理想的模式)。
36.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技术性关系、非技术性关系(道德、利益、法律、价值)。非技术性关系是患者评价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主要标准
37.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开始期、工作期、结束期。三个过程互相重叠,互相影响
38.新型医护关系模式特点(记忆+理解)(1)相互并列,缺一不可;(2)相互独立,不能替代;
(3)相互监督,互补不足。新型医护关系应该是一种并列-互补模式,是平等合作关系,即心理等位关系。
新型医患关系模式应该是一种并立互补模式,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39.语言沟通的作用:(1)信息交流;(2)心理保健作用;(3)协调与改善人际关系;(4)工具性作用;(5)社会整合功能。
40.倾听的策略:(1)主动倾听:目的明确、控制干扰、目光接触、姿态投入、及时反馈、判断慎重、耐心倾听、综合信息(2)核实:重述(患者重复护士说过的话或者护士重复患者的话,已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改述(意译,护士把患者的话改用不同的说法叙述出来)、澄清(将对方一些默认两可、含糊不清挥着不完整的陈述讲清楚已获得更具体明确的信息)、归纳总结(用简单、概述的方式将对方谈话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以核实自己的感觉)(3)回应
41.共情(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投情):感情进入的过程,即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位置,并通过认真的倾听和提问,确切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简而言之,共情就是用他人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护士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1)仪表:仪态、服饰(2)体态:A身体姿势B手势C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姿势:推车、端治疗盘(3)表情:目光、微笑(4)体触(5)界域语
非语言沟通更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体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评估和诊断健康问题(2)给予心理支持(3)辅助治疗
42.仪表:通常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等,是人物交往中的一种无声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名片。
43.界域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一种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域来表示双方关系的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每一个社会的人都有一种人际空间需求,并表现为空间距离和个人隐私两个方面
界域语的分类:A亲密距离,一般为0—45CM,一般出现在夫妻以及情侣,闺蜜之间。B个人距离,一般为0.45-1.2CM,是一般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是护患之间较为理想的距离,通常用于熟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交谈。C社会距离,一般为1.2M-3.5M,主要用于个人社会交谈或商贸谈判,护理时,对敏感患者或异性患者采用。D公共距离,一般为3.5米以上,适用于群体交往。
44.治疗性沟通:是指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治疗性沟通的双方是护士和患者,沟通的内容属于护理范畴内与健康有关的专业性内容。
45.治疗性沟通的主要特点:治疗性沟通具有以患者为中心;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和目的;沟通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沟通需要护患双方不同程度的自我暴露等特点。
46.治疗性沟通的步骤:(1)准备与计划阶段:资料准备、环境准备、时间准备、时间准备;
(2)交谈开始阶段:有礼貌的称呼对方、主动介绍自己、说明交谈目的、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3)交谈进行阶段:提出问题、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注意非语言沟通、及时反馈;(4)交谈结束阶段:适时结束交谈、概括并核实重点内容、预约下次交谈时间、致谢。
47.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影响治疗性沟通的因素包括护士、患者、情境等多种因素,但护士与患者是其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护士在治疗性沟通中起主导作用。
48.与特殊心理状态患者的沟通艺术
(1)与愤怒患者的沟通艺术护士应对患者的愤怒行为作出正面回应,尽量为患者提供发泄的机会。
(2)与哭闹谩骂患者的沟通艺术护士应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患者不冷静的行为,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友善
(3)与沮丧患者的沟通艺术护士不要阻止他们,要允许他们用哭泣的方式宣泄内心的悲哀,(4)与抑郁患者的沟通艺术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应放慢语速,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
49.处理患者投诉的基本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2)宽容的原则;(3)真诚的原则;
(4)沟通的原则;(5)平等的原则。
50.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不适应、焦虑、恐惧、无助、茫然、失落、甚至绝望等,是人们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综合征。
51.跨文化沟通: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52.护士在跨文化护理中应采取的策略?(1)提高沟通语言的一致性;(2)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与习俗;(3)安排适合的个人空间;(4)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
53.护理书面语言沟通的作用:(1)贮存与沟通;(2)考核与评价;(3)教学与科研;(4)法律依据。
54.护理书面语言沟通的常见错误:(1)不能准确适用医学术语;(2)自创简化字和代用字;
(3)乱用简称和符号;(4)记录形式上的缺陷;(5)记录内容上的缺陷。
55.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向众多人,以口头表达为主,借助手势、体态、语音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手段,公开向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达到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交际形式。
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是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识、感情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双发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心理效应(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人或事所特有的反应
首因效应(最初印象):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意向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新因现象):近因即最后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对客体的印象形成上,最新获得的信息比以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对客体某种特征形成固定看法后,会泛化到客体的其他特征,并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的现象。是一种夸大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社会刻板效应:是产生在社会认知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群持有的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简单评价的现象。是一种群体现象,比如中国人礼貌勤劳,美国人开拓务实,德国人严谨智慧。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交往中,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着相同特征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即指个体之间在主观上感受到的时间或空间、直接或间接、现实或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指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角色:又称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同位置的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患者角色行为适应是指医护人员希望患者在患病期间表现出的最佳行为。
共情(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投情):感情进入的过程,即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位置,并通过认真的倾听和提问,确切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简而言之,共情就是用他人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仪表:通常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等,是人物交往中的一种无声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名片。
治疗性沟通:是指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治疗性沟通的双方是护士和患者,沟通的内容属于护理范畴内与健康有关的专业性内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具有服务精神的、和谐的、有目的的、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沟通行为。
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不适应、焦虑、恐惧、无助、茫然、失落、甚至绝望等,是人们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综合征。
跨文化沟通: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向众多人,以口头表达为主,借助手势、体态、语音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手段,公开向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达到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交际形式。
第二篇:护理人际沟通
《护理人际沟通》读书心得
《护理人际沟通》是一部别具一格、讲述如何运用移情和感性的方式与病人和同事相互沟通的教材,它超越了治疗性沟通基础概念的内涵,运用大量的切合实际的临床资源论述了很广泛的话题,包括:自信、电子沟通、尊重、幽默、面对、请求支持,并且引述名言、故事及诗歌,极具个性化风格。
护理人际沟通的读后感:护士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着充满自信的沟通。护士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改掉伴随终身的不良习惯。护士同压力之下的病人、家庭及同事进行沟通。护士与愤怒和沮丧、痴呆和精神失常、快乐和绝望等各种各样的人相处。护士不仅是病人的代言人,还是具有不同护理理念的跨学科队伍中的一员。护士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进行护理科研,成为护理开业者。护士扮演着管理者、领导者、个案管理者、感染控制专家、质控专家和教育者等不同的角色。护士将临床技术同他们对卫生保健的理解相融合,以掌握获取护理信息的技能。护士把传播信仰与教区护理结为一体。护士们深人工厂,关注职业健康,走进学校和社区,改善社区和广大人群的健康。护士创建了能够影响卫生健康保健的新岗位。护士们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善健康的知识。护士应该能够自信地发现并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呼吁得到关注。护士要能自信地说出自己的需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使自己的生活状态保持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在高压力的环境下,就会降低护理的有效性。
其简洁的设计,丰富的内容。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的小例子,吸引着我们的视线。看过目录,看过介绍,看过寓言,看过案例,看过练习,许多年来久违的爱不释手的感觉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本书真好,和我们的教材太不一样了,不仅有特点,而且新颖、具体、实用。
第三篇:本科护理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
1.试述护理教育学的任务?:
(1)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社会服务的项目。2.解释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 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广义):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进行教育。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二者不能等同
第二章
1.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1)社会发展客观需要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社会注意教育目地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正确处理我国教育目的中的一些关系问题。德智体美之间;正确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简单谈谈你对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认知领域的认识? 认知领域的知识是事实之知,包括从完成简单的记忆工作,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将已学习的知识综合并应用的过程。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有比它前一个层次水平更复杂更抽象的行为。(1)知识,指经过教学后学生凭记忆所记住的知识,此层次奠定学习的基础,强调记忆的心理过程。(2)理解,是领会事实和概念的能力,其特征是判断学生是否领会和掌握了所学的内容。(3)应用。指学生将所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代表了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是将整体素材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认识其相互关系,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能力。(5)综合。将要素和各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新整体的能力,是高水平的认知行为,其标志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6)评价。指学生在学习后能根据自己的观点对素材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是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
4.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动作技能领域包含哪些层次?
动作技能领域是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一种动作方式的能力,包括六个层次(1)领悟或知觉。是借助感觉器官得到某技术上的知觉经验,了解与某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和功用。(2)心向或准备。即为适应某动作技能的学习作好心理、身体和情绪等方面的准备。(3)模仿。教师在动作技能示范之后,学生尝试模仿的阶段。(4)操作。即在模仿基础上,可独立操作并能根据需要选择操作方法和器械。(5)熟练。这一阶段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后,技术上成熟,能对复杂的情景作出恰当的反应。(6)创造。即在学习某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创造新的动作技能的能力。
5.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的特征?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便于客观地评价(2)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3)教学目标分类学超越学科内容。
6.列举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情感领域的层次结构?
情感领域的教学是通过对某事物的注意、重视,到确定它在自身态度、价值观中的位置的过程。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定型五个层次。7.护理教学目标编制技术要求,要素,标准。
1)必须与总体目标相结合;必须包含本学科课程全部重要成果;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原则;具有可行性;具有可测性;与非目标教学结合。
2)提供构成目标的具体条件;规定学生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合格标准。
3)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非教师做了什么;明确,具体,避免应用含糊和不可测量的词语;反映出学生习得知识的水平层次。
第三章
1.什么是课程?
从广义上讲,课程指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前的全部经历;狭义上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2.编制课程原则:社会发展原则;囊括性,连贯性,法律性,可行性。
3.简述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
1)符合教学计划要求。2)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维性,实践性。3)按照科学知识体系和教学法,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4)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4.护理教学计划的原则:1)护理教学计划必须符合教育方针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2)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3)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火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4)合理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5)教学计划必须具有同一性,稳定性,一定的灵活性。
5.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实验实习指导,补充教材及视听教材等。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法的要求,以简明,准确的文字图像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知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体。教科书是师生教学的主要材料,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课外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编制原则:内容上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同意;编排上做到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教学法要求统一。形式上有助于学生学习。
6.简述课程编制的程序? 课程编制具体包括四个阶段:(1)指导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课程编制的任务,为整个课程设置过程提供明确的方向,是课程形成的保障;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是通过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及查阅参考文献,以确定课程编制的理念、理论、概念及知识的具体内容,为以后各阶段提供指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护理理念,统一术语,确定培养目标,形成理论框架。(2)形成阶段。是根据指导阶段的课程编制任务,确定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3)功能阶段。是根据设置进行课程实验,表示了课程设置中的教育者的具体行为;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实践阶段。(4)评价阶段。是课程编制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课程计划完成程度进行分析,衡量学生是否最终达到了教育目标及理念规定的范围。
第四章
强化理论:强化是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学习公式:如果一个操作性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其强度就会增强,即加强了刺激-反应的联结。
强化(reinforcement)指:在条件作用中,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增强的一切剌激结果。产生强化作用的剌激称为强化物。
1.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则?
由正性或负性强化物的安排使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称为强化原则。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具有以下四个强化原则:(1)正性强化:即指某种具体行为的效果是积极的或奖赏性的,就能增进该行为重现的概率。如金钱、荣誉、情感等(2)负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可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就会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3)惩罚:指某种具体行为可以导致某种不愉快的后果,个体为了避开这种后果会减少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4)强化消退:即指在反应之后,如果不继续给予强化,反应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按照提供强化物的频率不同,可以分为持续性强化及间断性强化。持续性强化指每次正确反应后都提供强化物。间断性强化又称部分强化,指强化物不是持续性给予,而是选择一部分正确反应后提供,一部分不提供。研究证明,间断性强化的效果较好。
2.发现学习法及其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重要的学习观点包括:(1)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2)运用信息的编码系统。(3)强调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倡导“发现学习法”(4)强调发展学生的智慧。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以原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理解各刺激间的联系,增加自己的知识及经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主动的学习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学习通常基于对某事物了解之上,或者说对已有知识的重新提炼。(2)知识的转化,指新知识被分析和处理,以便能在新的情况下使用。(3)知识的平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核对,检验知识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否正确,通常含有对知识合理性的判断。
发现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独立思考,改组教材。发现学习法的过程:试探性假设、检验→证实→维持;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作用:提高潜力、动机内化、发现试探法、知识记忆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哪些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1)数量上,遗忘的量随时间而递增(2)速度上,遗忘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迅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缓慢,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间,就几乎不再发生遗忘。
4.认知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处理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2.强化记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复习
认知结构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及课堂活动的安排 2.采用指导性发现学习法
5.人本主义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机制,认为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及技能,发展自己的智力,探究自己的感情,学会与教师、同学等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及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一)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1.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将人格教育理念融合在护理学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2.在教学中贯穿良好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
(二)重视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三)接受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应用民主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违规问题
(四)教师以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促进学习
(五)重视课堂气氛。教室气氛应使学生感到平静并有心理安全感
(六)使用学习合同。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殊应用,可为学生提供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机会。重视课堂气氛,使用学习合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心理学观点包括(1)注重个体内部认知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个人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认识及看法,在学习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强调在社会情境中个体行为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是对他人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3)注重学习过程中的饿自我控制及调节作用。(4)个体不仅通过已知的榜样来学习,而且能够综合利用许多榜样的特征进行独立性及创造性学习,以产生创造性行为。
观察学习理论 过程:(1)注意阶段,学生开始集中注意榜样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并了解该行为的含义。(2)保持阶段,指学生在观察了榜样的行为后将观察的行为转化为标征性的语言符号以保持记忆的过程。(3)再生阶段,指学生观察榜样的行为后,经过保持,纳入自己的记忆,然后将记忆符号转换为自己行为的过程。(4)动机阶段,指学生不仅经过观察及模仿从榜样身上学到行为,而且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将学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影响因素:注意阶段学习可受以下因素影响:(1)榜样行为的特殊性、复杂性、可用性。一般某一领域有一定地位、威望和权力的人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模仿(2)学生自身的特点:包括个性特点、觉醒程度、态度、运用信息能力、感知觉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等(3)榜样与学生的关系:二者关系如何,接触的频率,以及人际间吸引力等。
7.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编程教学方法。编程教学是将学校的教科书改编为符合学习心理、以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护理教育中,可根据行为主义学习原理将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改编为编程教材,以实施编程教学。(2)应用强化原则。A应用正性强化。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正性强化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更强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成功的学习。护理教师不论在课堂还是临床教学中,都应及时使用正性强化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如表扬、点头微笑等B。应用强化消退减少不期望的行为,对学生所出现的不良行为,利用强化消退的方法矫正,如学生上课迟到或随便与他人讲话。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严重差错,可能应采用惩罚的方式。(3)应用强化程序。不同的强化程序可导致不同的反应速度。固定间隔强化中,强化间间隔越短,对学习行为的保持越有效。因此采用每周测验比只集中在期末进行一次考试的效果好。同时变化间隔强化比固定间隔强化更有效,因而不定期小测验等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比例强化中,变化强化比例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如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8.动作技能的学习原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技能教学前准备1.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风险及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各项操作技能2.评估学生的起点行为。教师应了解学生是否学过此项操作,是否已有临床经验等,以评估他们学习新技能的预备程度3.制定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制定操作技能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在完成这一技能的学习后必须达到的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4.认真备课,仔细进行技能分析。确定分项技能,使复杂的技能得以简化。
(二)护理技能教学过程1有效的指导及示范。由教师以示范配合讲解的方式示范,使学生获得有关操作技能的整体印象2.利用视听手段。以呈现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反复观察完整的操作技能过程及复杂局部动作,促进技能学习3.采用整体学习或分项学习的方法进行操作技能的教学。前者指教给学生一项技能,并让学生从头到尾进行练习;后者是把一个技能分解成许多分项技能,先把分项技能分别教给学生,再和起来成为一项整体技能。
(三)护理技能的练习、反馈及迁移1.护理技能的练习。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首先必须安排足够的练习和时间,并提供没有风险和压力、轻松的环境练习如练习室2.为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提供增强性反馈。如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获得信息进行内反馈,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完成后以语言性制导的方式提供增强性反馈。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1.成熟与经验2.动机3.个性4.言语指导与示范5.练习6.反馈7.动作技能的性质
9.如何帮助学生预防和缓解压力? 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应明确临床实习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干预(1)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要按照规定要求设置临床护理教学环境,尽量预防及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感(2)教师在临床实习前应简单地解释实习目的,尽量应用简化收集资料等方式减轻学生临床实习的负担;工作安排时注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新工作量;安排操作时注意由简到繁;对速度要求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操作等;在实习前教给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提供指导及帮助;鼓励实习学生讨论在实习中的心理压力。
10.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概论
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科的性质、对象与方法、任务与意义、教与学的各种理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等。
2)德育心理
探讨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心理学问题,如道德、意识、信念、人生观、情感、行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教育的作用等。
3)学习心理
探讨学习的性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如关于学习的各种观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条件等。
4)教学心理
探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教学任务的心理分析、教学传媒和教学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教育环境的心理效应、课堂及问题的控制、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效应等。
5)差异心理
探讨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及其教育,如学生在智力及人格方面的差异、测量及教育等。
第五章
1.护理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为完成护理教学任务,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独立和共同活动是,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形成独立从事护理工作能力的过程。
2.教学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提高而制定出来的指导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教学原则的方向和内涵。教学原则反映了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实际教学工作中。
3.简述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1)教师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2)学生是护理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与学双方的中介,只有通过护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发生相互作用,完成教学任务。
4.护理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又称教学阶段或教学模式,是在认识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的内容(3)理解教学内容(4)巩固所学的知识(5)运用所学知识(6)检查所学的知识
5.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检验必须有直接经验作补充。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备条件,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工具,能力发展越快,接受知识速度越快,时代要求培养学生掌
握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意发展。
4).知识教学与思想教学的关系:掌握知识是惊醒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促进知识掌握io。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教学必须以课内教学为基础。
6.护理教学原则的落实。
护理教学原则是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护理教学的目的和规律,在批评地继承前人的教学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总结我国护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教学原则体系。正确理解和执行护理教学原则,是完成护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1.在护理教学中,科学性是指传授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科学知识,能反映最先进的科学思想及理论体系:思想性是指护理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性是指护理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教育力量(2)结合护理学科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4)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提出的。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专业方向性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步(2)注重各门课程和各种教学活动的整体化效应(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能力结构
(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和护理学本身的特点提出的。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以理论为主导,结合实际进行教学(2)通过实践性教学,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理论联系实际的量与度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这由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教学规律所决定。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坚持统一要求,严格要求学生(2)掌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习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此项原则是根据现代教学职能提出,即将教材的知识性与学生的发展性结合起来。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注意知识的规律性(2)注意教学方法(3)根据护理学科、教学形式、教学阶段和对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提出。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教学内容应反映护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新成果(2)结合教学进行科研方法、态度和伦理道德的教育(3)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指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3)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八)直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直观手段(2)遵循人类的感知规律(3)直观手段的运用与教师语言讲解相结合
(九)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3)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十)巩固性与质效统一的原则。护理教学此项原则的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确保教学质量(2)努力提高教学效率(3)追求教学质效的统一。
第六章 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 1.经验学习有何特点?
(1)在经验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这是其他学习方法所不能达到的。(2)具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及互动性。前者指经验以某种方式从过去的事件中获得,同时在以后的事件中得以修改、深化、拓广和运用;后者指经验不能在一个个体上简单地运行,个体之外的资源可使经验得以升华(3)在学习中,学生必须感知和觉察周围世界,才能获得认知、精神运动和情感等全方位的综合知识及能力。
第七章 护理教学的方法与媒体 1.讲授法特点及其运用
定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谈
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医学,护理学知识统一连贯传递给学生。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讲授目的:教师应深入钻研教学大纲,确定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将手的重点和难点。
2)讲授应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讲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启发学生认真思考。3)讲授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讲授内容必须正确、科学且富有思想性。
4)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效地讲授依赖于与其他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发现法、讨论法等)的配合使用。
5)注意讲授式的语言和仪态:教师在讲授时语言要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并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6)主动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发现自己讲授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讲授效果。
基本要求
1)讲授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系统、全面,主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2)具有启发性 善于设凝、激疑和解疑,使学生脑海波涛迭起,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成为学生积极开展认识活动,自觉领悟知识的过程。3)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音量、音调、速度适宜,富有感染力。4)善于运用板书
清晰、规整、有条理、起到画龙点晴、提纲挈领的作用。
2.讨论法
特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并用自己的语音进行分析、归纳、表达有助于师生交流思 想和共同研究问题。基本要求:
①讨论前应做好准备,确定讨论题目和具体要求,内容应兼顾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②讨论中应做好组织和引导,每个组选出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制定好讨论规则,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③讨论结束时做好小结,每组应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和意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3.演示法
示教法是教师借助展示事物或直观教具,以示范某种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实验等,对事实、概 念、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解释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亲自操作下进行的,有利于学生获 得、巩固知识和发展技能及观察力。优点:(1)有极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感,能形象地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准确的技能。(2)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物、想象等联系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缺点:在于单一的示教法在传授知识方面作用有限,必须配合教师的说明、讲解,引导学生边看边想,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反而干扰教学任务的完成。运用:(1)向学生陈述技能学习的目标或结果;(2)解释技能的重要性,刺激学生学习(3)以正常速度演示技能的全过程(4)将整个技能的分解动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在黑板上,列出演示过程的步骤;(5)按正常顺序,把每一部分慢慢演示一遍;(6)通过提问和观察非语言行为,获得反馈;(7)避免在示教中应用反例。
4.小组教学时,如何安排座位,以提高教学质量? 常见的小组座位有四种,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用(1)“U”形有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适合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环形座位能使组员有平等的感觉,民主气氛浓,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3)马靴形座位,适用于大组再分小组的教学要求,可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能直接面对教师的指导,也能使学生就各自的问题进行独 立工作(4)“委员会”形座位适用于人数较少的小组讨论,有利于成员间进行非语言交流。扩大了交流面。
5.什么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景,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描述、表演及讨论问题。其中一些学生充当角色扮演者,其他学生充当观察者,在扮演及观看过程中产生移情或认识。
6.解释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倡导者:“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与科学家一样,是有发现能力的。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法,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它有利于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生活动和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发现的过程,经常伴有猜想、惊讶、困惑、紧张的沉思,寻找理由和证明等。使记忆建立在意义识记和很好 的组织上,有利于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7.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根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C.依据学生的特点; D.依据教学条件。
第八章 护理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分类 1)诊断性评价:
目的:对个人问题行为及其原因作出诊断 发生时间:护理教学活动新阶段开展之前
作用: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出的评价,研究存在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活动 2)形成性评价
目的:通过了解护理教学进展现状和要求,及时发现教学方式、方法及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进调控管理,意在改进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方案。发生时间:教学活动中间进行
作用: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信息,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了解自己学习的表现情况,从而肯定或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3)总结性评价:
目的: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发生时间:在相对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期末考试
作用:提供教学目标恰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为制定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4)绝对评价:评价学生是否打到了护理教学目标所规定要求及达到程度。以某一预定目标为客观参照点。不以区分个体差异为目的。
5)相对评价:以对象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相对位置。判断学生在该群体中的位置,用以区分学生优劣。
第九章 护理教育学
1.什么是德育?
德育,也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品德、健康的心态及精神境界。2..简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到的思维,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5)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试述德育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由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识)、行(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德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1)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道德情
感和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2)道德情感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紧密联系的一种高级情感。是形成道德信念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并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3)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道德意志是伴随着道德行为而发生的,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做出的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4)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行为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来控制和选择自己的行为,并进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人们道德认识的具体体现和外部标志。4.德育的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向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把共产主义方向性落到实处。
(2)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 1.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把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1.坚持正面教育,树立革命理想,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要求进步2.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以理服人3.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4)发挥积极因素和避免消极因素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1.全面评价学生,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消极因素2.启发学生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1.按照计划及要求严格要求学生2.按照要求督促及检查各项要求的实施情况3.在教育的同时,尊重和信任学生。(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注意积累有关学生思想品德的系统资料,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7)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学校要统一各方面的要求,避免相互矛盾。在校内教育过程中,所有教学人员、教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及时互通学生信息,互相配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统一要求发展。在校外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尽量使双方对学生的教育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8)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5.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实践锻炼法(4)榜样示范法(5)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6.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人的教育,是引导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资质发展的教育,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形成以主体性创造性为本质特征的完美个性为母的。7.个性化教育内容。
主体性,独特性,探究性,创造性,完整性。
第四篇:《护理人际沟通》读书心得
《护理人际沟通》读书心得
《护理人际沟通》是一部讲述如何运用移情和感性的方式与病人和同事相互沟通的教材,它超越了治疗性沟通基础概念的内涵,运用大量切合实际的临床资源论述了很广泛的话题,包括:自信、电子沟通、尊重、幽默、面对、请求支持,并且引述名言、故事及诗歌,极具个性化风格。
通过此次阅读我学习到护士如何在工作中进行充满自信的沟通,护士如何同病人、家庭及同事进行沟通。护士如何同愤怒和沮丧、痴呆和精神失常、快乐和绝望等各种各样的人相处。护士应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改掉伴随终身的不良习惯。护士不仅是病人的代言人,还是具有不同护理理念的跨学科队伍中的一员。护士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进行护理科研,成为护理开业者。护士扮演着管理者、领导者、个案管理者、感染控制专家、质控专家和教育者等不同的角色。护士将专业知识与他们对临床实践的理解相融合,以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服务。护患关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士和病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和病人为了治疗和缓解病人疾病,促进康复而建立的一种必需的联系,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进行正常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及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而且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我今后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儿科急诊 陈达媛
第五篇: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有一种职业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它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品尝过就不知道它的滋味,这就是护士。阳光下最平凡,最平淡,最单调的职业。在高考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护理这一学科,好多同学都劝我,说不要报这个,大多数都认为这个职业只有苦只有累,可我不认为这份职业有什么不好,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我无怨无悔,我愿意,愿意做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把我的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撒向每一个病人。让真诚作伴,用心、用爱、用全部的真诚和善良为每一个无助的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所以,我来到了牡丹江医学院加入了我们护理学院这个大家庭中,《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是我们在这学期能接触到的唯一一门专业课,刚开始我并不认为这门课程有什么重要性,从刘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护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我们练习了坐姿、行资、站姿、还有表情等一些基本仪态这些都会为我们日后在病人面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我想,学完这门课程后我们一定会像老师说的那样,走在学校一眼就会被认出这是护理学院的学生!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他说:“与人相交”最大的距离莫过于近在咫尺却又如天涯!这是一种“心的距离”的确授人坦诚,待人真诚是每个人心中成功的处事之道,作为护士更是希望自己能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而打开患者心门的钥匙就是沟通!人们不喜欢改变自己的决定,更不可能在强迫和威胁下改变自己的观点,但他们更愿意接受态度和蔼又和善的开导,所以我们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甚至我们的装扮都在向患者传递着我们的意念。护士整洁的外表,热情和蔼的态度,熟练而又轻柔的动作都会缩短我们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和爱的微笑,会使病人感到安慰安心接受治疗,我们轻拍病人肩膀的动作,可以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忍受痛苦的毅力,我们严肃持重的表情可以使病人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患者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更应该以自己最完美的姿态和态度来与病人进行沟通,帮助病人摆脱病魔的纠缠。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能力将会成为我们未来自身发展和竞争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便应该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能力,做大知书达礼,为人和善,仪态端庄,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护理职业新形象!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