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沼气建设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几经波折,几年前,温家宝总理曾特意批示: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的三年间,沼气国债项目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愿原则下,全国农村户用总数超过2200万户。沼气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为此,笔者深入到皖北一个村庄对该地区的沼气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由于地区经济差异不平衡的影响下,农村有相当规模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严重影响了沼气的建设。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受一些落后思想的影响,留守人群对沼气建设的政策了解并不多,接纳程度也不是很理想。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每户农民只要花费一千元左右就可以修建一户沼气,由于受到一些村干部的宣传和鼓动和“人随王法草随风”的从众心理以及盲目攀比的心理的影响,一些农民不根据实际情况就盲目的修建户用沼气。在调查一户农民家时笔者发现,该户农民有四名家庭成员均长年在外打工,致使家中沼气设备常年“断气”而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实际作用,使资源严重浪费。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农村格局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的生存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例如,传统的一家一户养殖家畜的粗放型的饲养模式逐渐衰微,有的整个村中只有零星几户养殖家畜规模稍大的养殖户。造成了一些农村的沼气发酵原料严重短缺,成为了现在发展沼气面临的主要障碍。
农民外出务工一般都是“候鸟式迁移”,即农忙时期回乡收割耕种,农忙结束立即返城务工。由于农村机械化作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手割牛耕的精耕细作方式,农民为了节约回城时间,对待收割完剩下的秸秆,并没有想到作为沼气的原料加以利用,而是采用秸秆焚烧的方式。这样既不能使秸秆成为沼气的发酵原料而加以利用又加重了大气的污染。
皖北地区地势平坦,是重要的产粮和养殖基地,地处温带地区有着充足的发酵温度有着天然的优势,可是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传统的养殖习惯凋零,农作物收割方式的变革等,使沼气项目大发展在该地区并没有引起农民的建设热情和广泛关注。再加上某些项目负责人对沼气补助资金的觊觎,使沼气项目在该地区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
农村的沼气建设是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对新农村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肯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农村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使沼气建设在一些地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结果并不理想,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最终使沼气建设,这个为民办实事的工程真正的成为惠民工程,而得到农民的认可和热情支持。
第二篇:XX县农村沼气建设研究
XX县农村沼气建设研究
XX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 XXX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切入点。农村沼气在XX已深入人心,全县农户建池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XX概况
XX县是“八五”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百强县,“九五”全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跟踪县,“十五”全省项目建设重点县,县、乡镇设立了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全县现有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134人。其中:有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20人、中级工114人,截至2004年底,全县共有农村户用沼气池26800口,占总农户的20.2%。
二、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生态建设工程安排
截至2004年,XX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5.1万亩,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乡镇都是退耕还林地区。
(二)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扶持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将今年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而农村沼气确实又是农户是否真正达到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十分必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有效解决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村燃料短缺的矛盾;二是能有效巩固天保工程成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三是能有效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四是能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
(三)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趋势
XX县农村沼气建设始于70年代初,通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从池型设计、建池施工到建后管理等都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特别是我县推广的“圆、小、浅”三结合沼气池深受农户喜爱。同时狠抓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发挥,广泛开展了沼气综合利用,如沼肥种果、种桑、种粮、种菜,沼液喂猪、浸种,沼渣养鱼等,实现了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我县是全国夏橙第一县,全县已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猪-沼-果”、“猪-沼-桑”“猪-沼-粮”、“猪-沼-菜”为主要模式的能源生态模式2万余户,这些农户率先实现了生活燃料优质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生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机遇,与退耕还林工程、长江柑桔带开发、天保工程以及小城镇、中心村、美好新村建设相配套,与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新村建设紧密结合,县政府专门出台政府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先、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农村沼气建设的适应性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
XX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属低山丘陵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1132毫米,年平均日照1199.3小时,全年无霜期347天,是发展农村沼气的最适宜区。我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县具有丰富的果、畜、竹、矿产及旅游资源,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难得的资源条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县十分适合农村沼气的发展,且效果明显、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这些都是XX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力保证。
三、农村沼气建设方案及内容
(一)总体思路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五个统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成片、农户自愿的原则,推广“一池三改”及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建设模式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建设以“猪-沼-果”、“猪-沼-桑”“猪-沼-粮”、“猪-沼-菜”为主要模式的能源生态经济工程,达到“生活燃料优质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生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形成农户生活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民致富的综合效益。
四、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根据我县三十年来的农村建池实践,并通过实际测算,建一口8-10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500立方米,可替代2000-3000公斤薪材,能使3-4亩林地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据此计算,今年2600户户用沼气池的建成,每年可减少薪材砍伐5000吨,使7000亩林地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村沼气建设,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生活用柴而造成的乱砍滥伐行为,降低我县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我县退耕还林成果。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耕地环境,沼气的沼渣、沼液是农作物的“营养液”、“保健药”,是培肥土壤的优质高效“无污染”有机肥料,2600户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为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12000吨优质的沼渣、沼肥,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推进我县无公害农业生产进程。
(二)经济效益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XX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能源生态经济模式表明,农户使用沼气每年可减少燃料支出500-600元,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100-150元,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种植、养殖业等增收400-600元。一般沼气用户年均节支600元以上,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农户增收节支800元以上。2600户户用沼气池建成后,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农户和一般沼气用户预计每年可增收节支150万元以上。项目农户“一池三改”的投资回收期为4年。沼气池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项目建设直接经济效益高达450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7.5,经济效益巨大。
(三)社会效益
建立农村能源基地,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改善我县农户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首先,从根本上为农户解决了过去那种烟薰火燎的日子,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其次,彻底改变了农村那种房前屋后皆粪便的卫生状况,有效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天地。再次,发展农村沼气还能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途径,能有效地稳定和壮大我县农村沼气技术员队伍。此外,每年还可为农村寻求燃料来源节省劳动力1.2万个。总而言之,发展农村沼气,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效益巨大。
(四)其他效益
发展农村沼气是我们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使广大群众从沼气建设中真切感受到“三个代表”就在身边,有利于融洽党群和干群关系,巩固“保先”教育成果,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第五篇: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喜忧参半
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喜忧参半 安阳市农村能源站
按:近年来,沼气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之一,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快速发展,使我国沼气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建设。目前,随着沼气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作为科学利用废弃物资源,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沼气建设,其综合效益日显突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一项有效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沼气建设,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对全市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一、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安阳市辖五县四区92个乡镇3307个行政村,总面积7315平方公里,全市年产农作物秸秆400余万吨,畜禽粪便460万吨,沼气资源丰富。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始于1958年,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沼气池数量达到高峰,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只顾数量不讲质量,重建轻管,不重视科学管理,一哄而上,加之资金、水泥等建筑材料多用三合土,所建沼气池多半不能使用,或使用时间不长就漏水漏气,使沼气建设跌入低谷。80年代初又重新起步,把沼气池建设与猪圈、厕所相结合,既注重群众生活用能问题,又注重群众收入的增加,使沼气的“信誉”有所恢复。进入90年代中后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人们对沼气技术进行了重新认识,认识到它不仅是一项能源开发技术,而且是联系农业和畜牧业,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接口”技术,加快沼气技术的推广步伐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安阳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滞后,没有承担过国家项目,处于一般号召、群众自发发展状态。近两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分重视,把沼气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使我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多点示范、多策并举、多元投资的新阶段,出现了“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猪—沼—果”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等,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承办的十二件实事和十件实事之一,作为“三大惠民工程”之首,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厅的关怀指导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搞好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按照行政推动、项目带动、部门联动、效益驱动的“四轮定位、一体化发展”思路,狠抓“春建、夏用、秋管、冬训”四个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了有机农业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了农村生活陋习,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及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据统计,今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40468个,其中,建成未投料沼气池5306个,正常产气沼气池35162个,正常使用沼气户数35681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万户的118.94%,较2004年11530户增加24151户,增长209.46%,新建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1倍。全年新建大中型沼气池32座,比规划目标25座多7座,增长28%
二、对安阳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安阳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几个显著特点
1、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将其列入市委“十二件实事”和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市政府“三大惠民工程”之首,加以强力推进,快速发展,并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永安和市委常委、安阳军分区司令员徐俭亲自承办,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葛爱美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全市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先后专门召开了全市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示范乡(镇)建设现场会、农村沼气建设推进会及全市沼气建设汇报会等高规格会议,推行了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双月书面报告制、季度考核评分制和建设进度公布制,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等,将沼气建设列入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安阳县实行沼气建设汇报听证制,对排位连续靠后的乡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乡(镇)书记(乡镇长)进行戒勉谈话,收到了显著成效。
2、宣传发动充分。今年,是我市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决心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积极营造建设氛围,我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会议、报纸、电台、电视台、赶科技大集等多种渠道,采取电视讲座、发表稿件、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发动,共印发《农村户用沼气池安全管理与使用》手册20000份,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沼气传单56000余份,发放光盘5000张,出动宣传车300余车次。林州市在宣传发动工作中,重点搞好“百、千、万”宣传活动,即向全市100个重点建设区发送沼气宣传光盘100套,545个行政村书写宣传标语1000条以上,达到每村2条以上。发放沼气池建设图纸10000套,确保建池户户均一套。安阳县开辟电视专题,每天早、中、晚黄金时段播放一次,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全市上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和发动,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人人关心的浓厚建设氛围。
3、政策优惠,投入加大。今年市政府投入沼气建设资金85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400万元,扶贫开发投入450万元。对户型沼气池每户补助50元,大中型沼气池每座补助1.5万元。在市政府沼气补助政策的带动下,各县(市、区)也都出台了农村沼气建设激励措施,实行了沼气建设补助政策。(1)安阳县政府今年拿出300万元进行补助,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250元。有关乡(镇)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也纷纷制定优惠措施,对沼气建设户给予100-300元的补贴。安阳县曲沟镇对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一吨半水泥,该乡武王、北固贤村补助150元。安阳县水冶镇和铜冶镇分别补助300元,水冶镇天池村每户补助200元等。(2)林州市政府今年拿出150万元进行补助,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100元,每建一座大中型沼气池补助2000元;各乡镇分别给予50-300元数额不等的建设补助。如石板岩乡、桂林镇补助300元,临淇镇补助50元,姚村、河顺补助1吨水泥等;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补助300-800元,如临淇镇邢张村、黄庄补助800元,程庄、崔庄补助500元。
(3)滑县政府今年拿出200万元进行补助,对非项目村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200元,对完成任务的示范乡镇以奖代补2万元,对示范户占全村90%的示范村以奖代补5000元,每建一个大型沼气池补助1.5万元。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对沼气建设户给予100-200元的补贴。如八里营乡西苑村和大寨乡东冯营村各补助100元、200元。
(4)内黄县政府今年拿出65万元进行补助,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80元。有关乡(镇)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也纷纷制定优惠措施,对沼气建设户给予50-300元的补贴。东庄镇补助建设户300元。陆村乡补助100元,该乡代陆村补助100元、千口村补助70元。
(5)汤阴县政府今年拿出65万元进行补助。有关乡镇和村拿出50-500的补助资金。如菜园镇对建设户每户补助400元,该乡仝庄村每户补助3方石子和3方沙子。城关镇每个户型沼气池补助300元,对完成任务的支书、村长各奖励1000元,该乡南园村每户补助500元。(6)龙安区政府今年拿出51万元进行补助,各乡镇和涉农办事处对每个沼气池补贴50元。文昌办事处宗村户型补助800元,大中型补助2000元。
(7)文峰区调整补助政策,提高了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池补贴50元提高到了200元,拿出补助资金40万元。并要求乡镇和涉农办事处对每个沼气池补贴150元。
(8)北关区对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助300元,每建一个中型沼气池补助5000元,拿出20万元对2005年已建成达标的沼气池兑现。
(9)殷都区政府拿出20万元补助资金。对2005年5月底以前建成并使用沼气的农户,每户补贴600元;6月底以前建成并使用沼气的农户,每户补贴500元;7月底以前建成并使用沼气的农户,每户补贴400元;8月份以后建成并使用沼气的农户,每户补贴300元;每建一个中型沼气池,补助4000元。西胶乡根据建设时间不同给予200-400补助;北蒙办事处给予200元补助。
(四)群众积极性高涨。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效益驱动和积极有效地宣传发动,我市广大农民确实认识到了发展沼气的好处,自费到市县能源职能部门咨询沼气技术、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数络绎不绝,主动要求建池的愿望十分迫切,积极开展建设的热情非常高涨。如滑县枣村乡桃园村、城关镇东孔庄等养猪专业村,随着养猪业兴旺发达,许多粪便、污水无法处理,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容易孳生蚊蝇传播疾病,村民们主动邀请沼气专家现场指导建池,解决了这个难题。目前,这两个村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自费建设,沼气用户已经达到95%以上。又如林州市八角村地处太行山区,发扬红旗渠精神,克服建池条件恶劣等重重困难,聘请沼气专家现场指导,采取用炸药炸坑的方式建池,该村除孤寡老人没建沼气池外,沼气用户基本普及。
4、科技服务优,建池质量高。市农业局采取市县联合办班等形式,对各县(市、区)、重点乡(镇、村)技术骨干进行反复培训,全年共举办沼气师资和沼气技术骨干培训班3期312人次,沼气生产工技能认证班1期,认证88人。市县联合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31期35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3000人次的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着力锻造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施工人员、农民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加快了沼气建设技术推广。我市重点推广常规水压式沼气池、曲流布料沼气池等先进池型,优先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等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全力搞好“日光温室—猪圈—厕所—沼气池”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工作,引进了150立方米和300立方米隧道式实用技术和太阳能集箱增温式大中型沼气新技术,延长了产业链条,净化了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5、农村沼气工程技术成熟,综合效益明显。从暗访调查的情况看,农村沼气工程的技术成熟,沼气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一池三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对工程建设质量、使用维护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推广使用的主要有8m3-10m3的池型,个别县有15m3的池型。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一个4口之家,建一个8—10m3的沼气池,养2-4头猪,就可以基本保障全家一日三餐和照明所需要的基本能源。只要冬季保温措施得当,基本上都可以一年四季正常产气。同时,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多方面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受农民欢迎,是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富民工程,综合效益十分明显。滑县、安阳县以种粮为主兼养猪、牛发展经济。主要推广“猪(牛)-沼-厕-粮”模式,净化庭院环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增收节支;林州市大中型养殖厂较多,推广“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解决了大中型养殖场粪便处理问题,沼气取暖、做饭,沼渣肥田,沼液作饲料;汤阴县、内黄以种植优质蔬菜、瓜果为主,主要推广了“猪-沼-蔬菜(瓜果)”模式,残叶入池,沼气点灯、升温,沼液喷施,沼渣肥田。各级沼气建设抓住了生态富民这条主线,跳出了就能源抓沼气的传统思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农民欢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开支效果显著。农村沼气工程,解决了农户的基本生活能源需求和日常照明,每户一年可节约700元左右的买煤开支,可节省100元左右的电费,农民得到了实惠。
(2)生态效益显著。沼气工程建成后,农民改用了生态能源,基本生活能源得到了保证,减轻了农民对薪柴需求量,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巩固,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趋势的进一步恶化。
(3)卫生效果显著。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集中入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厕所使用沼液冲洗,改变了脏、乱和蚊蝇滋生的面貌,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面源污染,同时,厨房和圈舍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因此,沼气工程被称作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生态家园的“文明工程”。
(4)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国农民具有家庭养猪、养羊、养牛的传统,为了维护沼气池的正常运行需要每户养2-3头猪,所以随着沼气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养猪等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养猪,还可以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很大的潜力。沼渣、沼液都是优质、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果菜的产量,提高品质,防止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由于农村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显著,国家又给予一定的补贴,农民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沼气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市迫切需要稳步、快速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发展的形势相比,还不能完全跟上形势要求,与我市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很不相称。截止目前,我市累计沼气用户5万余户,仅占全市农村户数的5%,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设。
1、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需要加快沼气建设。建设生态富民工程,生产清洁能源,节约常规能源是建设物质丰富、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需要。沼肥的科学施用,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做到种地养地相结合,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生态家园的建设可以使原来闲置的农户庭院土地变成高效的商品生产基地,使低产田变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保护地。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生态平衡得到尽快恢复,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落后的用能方式、森林过渡砍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富民工程的实施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有效手段。
2、从增加农民收入上来看,需要发展沼气事业。我市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先进地市相比还较低。据调查,建一口8—10m3的沼气池,年产300—450m3的沼气,16—20m3沼肥。利用这口沼气池农户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800元左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支250—350元;养畜增效150元左右;农作物增产15%—20%。这样,一处户用沼气池,通过开展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多种模式的庭院经济,能够促进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及销售价格,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使用量,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因此,从我市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看,应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速度。
3、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来看,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广泛地开展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优质、高效的无公害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基地,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近年来,我市的农业结构也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的,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效益、规模发展原则,改善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调整林果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市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了畜牧业发展力度,全市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加快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富民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通过生态富民建设将畜禽舍、厕所、沼气池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生物资源,而且能够有效地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为发展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天然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倍受青睐,农业部也颁布了多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而要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必须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沼肥经过厌氧发酵,发酵原料中90%—98%的病菌、虫卵被杀死,运用无毒、无害的沼肥代替化肥、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最佳选择。
(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关于农村沼气工程的协调发展问题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农民基础比较薄弱,在沼气建设中,一次性投入千元以上的资金难度较大,尤其是结合庭院改造,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建设(一次投入2400元左右),这对并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感到资金有困难。
调研中也发现,沼气工程试点比较成功的地方,要么是沼气项目村,要么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这里推广和建设“一池三改”工程相对比较容易,综合效果也十分显著,如安阳县谢奇村、汤阴县葛庄村、林州市城郊乡等;而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发挥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还需要培育。但是,最贫困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基本能源最短缺的地区,也是最迫切需要沼气工程的地区、建设和推广沼气工程难度最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按照国家现有的支持力度是很难推广“一池三改”工程建设的。既是进行了试点建设,但要真正管好、用好、推动好,并产生所想象的综合效益,还需要采取较多、较大、较有力的措施。
2、关于农村沼气建设的原料来源问题
我市的沼气工程建设基本上属于“养殖业—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发展模式,其关键是每户必要进行养殖,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对养殖的依赖性太强,而且,随着沼气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势必形成一个以养殖占主导地位的庞大的畜牧业,这种产业结构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对于沼气工程的健康发展来讲,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养殖业的发展受市场的冲击较大。在养殖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畜禽粪便充足,能够满足沼气建设的需要,但在养殖业市场萧条的情况下,不能为沼气的正常使用提供资源,造成沼气停用或原料价格上涨。在这次调研中发现:用于沼气池启动的首选原料-牛粪,由我市沼气建设的初期无偿供给到建设中期的有偿使用,市场供应价格由原来的15元/方上涨至建设高峰的80元/方。
3、关于沼气工程建设与服务体系管理问题
农村沼气工程“三份建、七份管”的思想,充分说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工作包括建设前期的统筹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标准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建成后的配件供应、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关系到沼气工程建设的成败和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由于我市农村沼气建设跨步大,发展猛,与之相适应的供货市场与系列化服务组织还没有形成,沼气配件市场比较混乱,质量良莠不齐,价格高低不一,全能型技术人员匮乏,农民技术人员缺乏,物业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农村能源管理机构不健全或技术力量薄弱。安阳市农业局农村能源站,编制10人,现有人员10人,除老同志及工人外,技术力量单薄,任务繁重,不能适应沼气建设形势需要。全市五县(市)四区,除汤阴县、内黄县有专门的农村能源环保站外,滑县能源站兼职渔政、水产工作,安阳县、林州市能源站挂靠农技站,四区更是人员少,力量薄,负责内容多,大多由农委管理。乡(镇)一级有80%以上的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村能源专职机构,村一级更没有专人负责。不完整的组织服务体系,与强大的建设发展势头,形成强烈反差,严重阻碍了农村沼气技术及安全使用与管理知识的推广应用。由此带来了广大农民面对沼气建设,热情高涨但又显得束手无策,渴望建造沼气池,但由于对建池技术不掌握,只得由施工队收费建池,相对增加农民投入。
二是工作经费十分短缺,难以有效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逐步加大了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直补于建池农民,致使各级农村能源部门开展宣传发动、技术服务等工作的经费十分短缺,对及时指导沼气建设和安全管理极为不利。尤其是县(市)、乡两级,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办公电脑、办公电话等,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下乡无力购买车票的现象。
三是缺少完整的沼气系列化服务体系,沼气配件市场混乱,使用故障排除不及时等现象较为普遍,难以支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市沼气建设的日益发展和沼气池数量的不断增加,沼气技术服务和设施管理问题将会愈来愈突出,仅靠农村沼气用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已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大量维修、保养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沼气推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健全各级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4、关于卫生防疫安全问题
从环境卫生的角度来看,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从表面上看,农居环境确实有了不少改观,蚊、蝇等也减少了,卫生改善了。但从卫生防疫的角度来看,如何阻断人畜共患病疫的传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1)现有的“一池三改”工程中,人畜(猪)紧密相邻、同容于一院一舍之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安宁与卫生的生活需要。(2)对沼气池的卫生指标和相关的发酵控制条件还控制不够。现有的沼气池,多数从卫生效果来说还难以满足防止畜禽共患传染病的卫生要求。特别是SARS和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后,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此问题的思考。(3)对沼液、沼渣养殖要慎重。尽管各类专业期刊都从不同角度报道了用沼液、沼渣喂猪的效果,但是如果沼液沼渣不能做到完全发酵、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无害化处理,甚至发生生熟粪液短路,若直接用来喂猪,就会存在传染的可能,对此应慎重。
三、安阳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保持支持政策的稳定性
考虑到发展沼气工程的必要性和我市农民的实际经济困难,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对我市沼气工程建设继续给予重视和支持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安政[2004]62号文件每户补助50元的基础上,再列出专项资金投资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一池三改”示范户、样板村,提高安阳沼气品位和档次。尤其是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方面,建议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一批高标准、高综合利用效果具有长效发展前景的示范样板工程。同时,在综合协调方面,要统筹各方资金投资沼气建设,形成一个齐抓共管促大业的良好局面,提高综合效能,发挥综合作用,凝聚开发合力,以推动沼气工程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2、列出适当的管理工作经费,保证业务职能部门能够开展正常的业务工作
考虑管理工作需要有适当的经费支撑,建议各级政府从地方财政中安排一定的农村能源工作经费,用于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新技术引进示范、新产品研制开发及现代化办公机具的购置等。
3、建立健全各级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一是提高农村能源建设职能部门的规格和地位。我国包括我省有许多地市的农村能源建设职能部门为县级或副县级单位,这对项目争取和工程建设十分有利。如河北省的邯郸市为县级单位,我省的周口市为副县级单位。我市在1988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安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1993年安编[43]号文件明确提出,安阳市农村能源站对外保留“安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办公室”名义,仅此名义也是图有虚名。因此,为全面搞好我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建议将农村能源建设职能部门提升为副县级单位。
二是扩编增员,壮大技术队伍。市农村能源站现有编制人员少,力量不足,需增加编制扩充人员,强化力量。建议人员由现有的10人,扩增为25人左右。各县(市)区都要成立专门的农村能源机构,定编定员。
三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由于沼气发展初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加上经营风险较大等原因,成立专业性的沼气配件经营部门和沼气协会服务部门困难较大,因此,建议市政府就象扶持各级农业部门建立种子公司一样,扶持建设各级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通过市县乡村四级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搞好沼气建设的建前、建中、建后系列化一条龙服务,保证我市沼气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沼气工程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中去,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沼气事业
为促进安阳市农村沼气工程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中统筹考虑,制订出适度的发展规划,并与发展规划,特别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狠抓工程质量和实际效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示范工程的建设经验,以示范工程带动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要正确摆正沼气工程与畜牧业、养殖业的关系、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与促进退耕还林的关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还要根据安阳市各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差异,从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发展农村沼气。在农村沼气工程的标准、发展模式上不宜一刀切,要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核心和目的是使建池农户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节支实惠。
5、严把质量关,保障沼气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坚持质量第一的要求,把建池质量和发展速度很好地统一起来。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沼气池施工工艺、验收、配套设施和发酵工艺操作规程等若干个国家或行业标准,应严格遵循和坚持有关技术标准,保证建池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效益。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池型结构和施工工艺,要因地制宜研究推广不同原料类型的沼气建设模式,努力克服养殖业受市场冲击较大,给沼气事业发展带来不利的问题。
6.与时俱进,推动沼气工程技术进步,逐步改进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模式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从卫生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等方面考虑,我市畜禽养殖业将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养殖专业户和集约化养殖场。因此,小型沼气工程或大中型沼气工程将会逐步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加快,考虑到应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分散、不耗能、易于管理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以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等因素,村镇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也必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建议,安阳市在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村镇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推动技术进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要考虑人、畜居容地点适当拉开距离,并向村镇集约化、规范化养畜和集中生产沼气的新型沼气工程方向发展。
二00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