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领略汉字魅力体味文化精髓
——广河一中参加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3月19日,由我校八年级1班马卓雅、马正,八年级2班马亚楠、马雪珍,八年级3班张圆圆,八年级4班马欣雨六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代表广河县参加了临夏州“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经过八支参赛队激烈角逐,临夏市(临夏市一中)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广河县参赛队(广河一中)荣获团体第二名,永靖县参赛队荣获团体第三名。在获奖的前6名选手中,我校马亚楠、马卓雅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第四名、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县、校争得了荣誉,教导处副主任、八年级语文教师马宝军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本次活动由临夏州教育局和州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为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甘肃省选拔赛选拔选手,全州七县一市共八个代表队参加。我校于3月7日接到参赛通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参赛事宜,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辅导小组,拟定了周密的辅导计划。3月10日,辅导小组精心命题,依据参赛对象年龄要求,在八年级各班初选30名学生进行测试,最终,筛选出了马卓雅等6名参赛选手。辅导老师利用下午自习、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参照省教育厅“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题库设置”的要求,重点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二级字表、三级字表上共4605个汉字,按易读错字词、形近字、多音字、热点词、生僻字归类梳理,并结合中国六书造字法及用字法,对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读、听、写、练等多种方式测练,使参赛选手在短期内掌握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用字原理,有效积累大量的字词,为本次大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演变,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汉字作为仍在使用着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记述着华夏文明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国人的存在之家,书写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赛场上,我校参赛同学密切协作,从容自信,拼搏进取,一丝不苟,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书写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对传承千年文化的敬重和传承。
本次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我校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有效成果,也是我校重视学生特长培养、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见证。
第二篇:领略民俗精髓,感受民俗魅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领略民俗精髓,感受民俗魅力
——“民俗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探索与收获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孙亚珠
我们的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闪光亮点。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艺术传统,不仅塑造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形象,并维系着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多年的历程。许多专家和文化官员认为,一个民族有一种文化,一个地方有一种传承的、独特的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这是新时代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古往今来,民俗文化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民间也有“入乡随俗”,以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等说法。可见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缺失,很多人选择西方的潮流,丢弃本民族的文化,在教育中也多少呈现这种趋势。孩子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不知道中国的春节的意义;知道外国的情人节,不知道中国的“七夕”;传唱世界流行歌曲,不谙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精华的缺失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各地兴起的民俗文化活动,很多民风民俗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为学校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教育资源,但民俗文化活动是社会的俗文化,更多在来自民间,是一种没有经过筛选的文化,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对学生成长有负影响的东西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就启迪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更重视引导学生科学辨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为此,我们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从本地区民俗入手,挖掘传统文化精华,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期盼通过研究,实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并身体力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永葆青春,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能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我们的行动——在活动中力求发展
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起来,由此,知识之峰在主动跋涉中攀登,智慧之花在自主体验中盛开,思维之鸟在合作氛围中飞翔,探索之歌在研究实践中吟唱。
镜头一:梳篦留香
为了做好“梳篦留香”这项课题研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到网上搜索资料;去图书馆查寻文档;走访了篦箕巷,探寻了一家家老字号梳篦店,一睹了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卜恒顺梳篦店”的风采;大家还前往常州梳篦厂,聆听了有关梳篦业现状的介绍,寻问了工厂的生产情况,采访了有关领导,还实地观看了梳篦的工艺制作流程;9月3日我们参观了常州梳篦厂,在这里大家了解了有关梳篦的神话传说、发展变迁、工艺制作等知识,一款款造型别致,精美绝伦的梳篦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欲望。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也着实过了把瘾。把以前学过的剪贴画、水粉画等各种本领运用到梳篦的装饰上。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可爱的卡通、五彩缤纷的鱼儿、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他们手中诞生了。看着大家自己的劳动的杰作,就是老师,心里面也是乐滋滋的,真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
镜头二:中秋话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很热闹的一个节日。学生对于中秋,对于月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展“中秋话月饼”的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探究、参与的热情高,有利于提高各种能力,同时又能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此,同学们分小组搜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上街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美丽传说,了解月饼的文化形式(月饼的起源,月饼的种类等);去蛋糕点学习制作月饼;在家里大人的指导下学做月饼或油酥饼,糍团饼等,准备参加做饼比赛。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和月饼的发展史。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现场调查、讨论等实践性知道中秋节自古以来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有象征团圆和吉祥的意义;了解了月饼的种类,提高了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等各种能力;通过研究月饼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制作月饼,懂了得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通过讲述自己喜欢吃的月饼,编写广告词,培养了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镜头三:我们来做糍团饼
九月份,我们学校开展了民俗文化“中秋节”这一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我们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开展做糍团饼的比赛。为了让老师能指导好学生开展活动,提前一天,老师已经在厨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先体验了一下做饼的乐趣。而同学们呢,为了在比赛时赛出自己的水平,在星期天在家里已经跟着大人也尝试了一把。
各班的选手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比赛场地——餐厅。一声令下,老师先活面,只见他们一手使劲摁,一手使劲揉,同学们在旁边喊加油!揉面真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面揉好后,老师把分好的小面团递给一旁的选手。一些有做饼经验的选手们把在家学到的做饼方法全拿了出来,他们把芝麻陷包进团子里,轻轻地捏着,做得像模像样。没有尝试过的选手,则是手忙脚乱。有些热心的观众(老师和学生)就忍不住对他进行了现场指导,甚至手把手地做了起来。
中秋节,动手做糍团饼,真是别有一番乐趣!
镜头四:重阳黄花分外香——“放飞重阳文化”
具体操作:
(1)每小组制作一份重阳小报,报上资料可原创,可摘抄,但需注明原创作者或摘自哪里,如可以做成全音乐报、全美术报,也可以文章、图片、书法等的组合;
(2)小组或个人围绕重阳文化这个主题,准备一个或多个“放飞重阳文化”的节目表演,如可以是唱歌、舞蹈、相声等等;
(3)全班编写一份关于重阳文化知识的竞赛题,用于晚会的现场竞答,注意题目形式的多样化;
(4)每人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本次探索活动的感想,可以是文章、绘画、书法、小品创作等等;
(5)每小组亲手制作重阳糕,可以在家人的指导下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探索范围:
重阳节的来源、风情习俗、传说、活动、故事、灯谜、对联、祝福、音乐、舞蹈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
„„„„
镜头五:春风里的清明节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⑵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⑶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活动的内容:
⑴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⑵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⑶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⑷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⑸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⑹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⑺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制作小白花;
⑻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我们的收获——探究民俗文化,其乐无穷
1、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民俗文化,蕴涵极为丰富课程资源。我校教师依据现有教育资源,从中挖掘相关元素,进行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主题的研究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验着探究性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活动中去“做”,去“考察”,去“调查”,去“实验”,去“探究”,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向他人请教,怎样去查找资料,怎样和小组中的同学合作,得到了不小的收获。
3、善于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实践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空间,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运用现代的资讯手段,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广泛开展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主题性探究活动。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认识本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譬如:节日民俗、锡剧学唱、民间腰鼓等,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从中受到有浓郁特色的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在积累文化的同时,增长实践能力,陶冶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已扬鞭越千重山,更乘风破万里浪。”我们深深知道综合实践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我校的实践也仅是初步。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执著地开拓前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朵奇葩一定会绽放更加灿烂的色彩,展现更加诱人的魅力。
第三篇:领略民俗精髓,感受民俗魅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领略民俗精髓,感受民俗魅力
——“民俗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探索与收获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孙亚珠
我们的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闪光亮点。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艺术传统,不仅塑造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形象,并维系着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多年的历程。许多专家和文化官员认为,一个民族有一种文化,一个地方有一种传承的、独特的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这是新时代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古往今来,民俗文化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民间也有“入乡随俗”,以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等说法。可见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缺失,很多人选择西方的潮流,丢弃本民族的文化,在教育中也多少呈现这种趋势。孩子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不知道中国的春节的意义;知道外国的情人节,不知道中国的“七夕”;传唱世界流行歌曲,不谙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精华的缺失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各地兴起的民俗文化活动,很多民风民俗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为学校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教育资源,但民俗文化活动是社会的俗文化,更多在来自民间,是一种没有经过筛选的文化,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对学生成长有负影响的东西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就启迪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更重视引导学生科学辨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为此,我们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从本地区民俗入手,挖掘传统文化精华,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期盼通过研究,实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并身体力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永葆青春,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能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我们的行动——在活动中力求发展
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起来,由此,知识之峰在主动跋涉中攀登,智慧之花在自主体验中盛开,思维之鸟在合作氛围中飞翔,探索之歌在研究实践中吟唱。
镜头一:梳篦留香
为了做好“梳篦留香”这项课题研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到网上搜索资料;去图书馆查寻文档;走访了篦箕巷,探寻了一家家老字号梳篦店,一睹了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卜恒顺梳篦店”的风采;大家还前往常州梳篦厂,聆听了有关梳篦业现状的介绍,寻问了工厂的生产情况,采访了有关领导,还实地观看了梳篦的工艺制作流程;9月3日我们参观了常州梳篦厂,在这里大家了解了有关梳篦的神话传说、发展变迁、工艺制作等知识,一款款造型别致,精美绝伦的梳篦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欲望。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也着实过了把瘾。把以前学过的剪贴画、水粉画等各种本领运用到梳篦的装饰上。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可爱的卡通、五彩缤纷的鱼儿、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他们手中诞生了。看着大家自己的劳动的杰作,就是老师,心里面也是乐滋滋的,真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
镜头二:中秋话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很热闹的一个节日。学生对于中秋,对于月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展“中秋话月饼”的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探究、参与的热情高,有利于提高各种能力,同时又能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此,同学们分小组搜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上街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美丽传说,了解月饼的文化形式(月饼的起源,月饼的种类等);去蛋糕点学习制作月饼;在家里大人的指导下学做月饼或油酥饼,糍团饼等,准备参加做饼比赛。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和月饼的发展史。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现场调查、讨论等实践性知道中秋节自古以来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有象征团圆和吉祥的意义;了解了月饼的种类,提高了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等各种能力;通过研究月饼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制作月饼,懂了得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通过讲述自己喜欢吃的月饼,编写广告词,培养了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镜头三:我们来做糍团饼
九月份,我们学校开展了民俗文化“中秋节”这一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我们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开展做糍团饼的比赛。为了让老师能指导好学生开展活动,提前一天,老师已经在厨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先体验了一下做饼的乐趣。而同学们呢,为了在比赛时赛出自己的水平,在星期天在家里已经跟着大人也尝试了一把。
各班的选手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比赛场地——餐厅。一声令下,老师先活面,只见他们一手使劲摁,一手使劲揉,同学们在旁边喊加油!揉面真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面揉好后,老师把分好的小面团递给一旁的选手。一些有做饼经验的选手们把在家学到的做饼方法全拿了出来,他们把芝麻陷包进团子里,轻轻地捏着,做得像模像样。没有尝试过的选手,则是手忙脚乱。有些热心的观众(老师和学生)就忍不住对他进行了现场指导,甚至手把手地做了起来。
中秋节,动手做糍团饼,真是别有一番乐趣!镜头四:重阳黄花分外香——“放飞重阳文化”
具体操作:
(1)每小组制作一份重阳小报,报上资料可原创,可摘抄,但需注明原创作者或摘自哪里,如可以做成全音乐报、全美术报,也可以文章、图片、书法等的组合;
(2)小组或个人围绕重阳文化这个主题,准备一个或多个“放飞重阳文化”的节目表演,如可以是唱歌、舞蹈、相声等等;
(3)全班编写一份关于重阳文化知识的竞赛题,用于晚会的现场竞答,注意题目形式的多样化;
(4)每人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本次探索活动的感想,可以是文章、绘画、书法、小品创作等等;
(5)每小组亲手制作重阳糕,可以在家人的指导下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探索范围:
重阳节的来源、风情习俗、传说、活动、故事、灯谜、对联、祝福、音乐、舞蹈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
„„„„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镜头五:春风里的清明节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⑵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⑶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活动的内容:
⑴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⑵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⑶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⑷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⑸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⑹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⑺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制作小白花; ⑻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我们的收获——探究民俗文化,其乐无穷
1、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民俗文化,蕴涵极为丰富课程资源。我校教师依据现有教育资源,从中挖掘相关元素,进行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主题的研究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验着探究性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活动中去“做”,去“考察”,去“调查”,去“实验”,去“探究”,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向他人请教,怎样去查找资料,怎样和小组中的同学合作,得到了不小的收获。
3、善于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实践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空间,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运用现代的资讯手段,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广泛开展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主题性探究活动。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认识本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譬如:节日民俗、锡剧学唱、民间腰鼓等,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从中受到有浓郁特色的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在积累文化的同时,增长实践能力,陶冶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已扬鞭越千重山,更乘风破万里浪。”我们深深知道综合实践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我校的实践也仅是初步。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执著地开拓前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朵奇葩一定会绽放更加灿烂的色彩,展现更加诱人的魅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四篇:党课心得体会:领略红色文化魅力
本周日晚,围绕着《反对自由主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三篇文章,我院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进行了一次交流会,通过对文章的学习,通过各位同学的发言,通过互相之间的探讨,了解到了共产党员的素质和精神。
一、《反对自由主义》
毛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列出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通过交流会上各位同志的交流,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人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存在问题,碍于情面,也不愿细说,轻描淡写地提示或只作暗示,让其自己发现、自觉改正,觉得这样做是可以搞好班级、团队的团结,以免伤了和气,实际上于人、于己、于生活工作都是不利的,这样只会让问题残留下来,让错误继续发生下去,让大家养成了这种思想:只要不是关于自己的事情,就不管不问,不为真理争辩,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刘少奇同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概括起来就说了一下三点:
1、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
2、修养与理论学习、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3、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革命实践的联系。
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而这些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同时也要在同反革命进行各方面的斗争中来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原来不正确的思想、习惯、成见,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革命的品质,改善革命的方法。所以,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
三、《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毕生追求的信念,是我们的源动力。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理想还不够,还要有行动,更要有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这两者组织起来,我们就能够团结起来,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里就包括这一条。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这也是我们的革命能够胜利的原因,是我们新中国能够成立并且能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永不倒的源泉。
所以,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在党史以及党的精神世界的了解太少,这需要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多多积累,不一定要刻意去找,手上的三本书(马哲、毛概、思修)就是最基本的素材,是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党性的基础,通过这些,我们能够对党的世界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有助于我们的进一步学习。
第五篇:党课学习体会:领略红色文化魅力
党课学习体会:领略红色文化魅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周日晚,围绕着《反对自由主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三篇文章,我院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进行了一次交流会,通过对文章的学习,通过各位同学的发言,通过互相之间的探讨,了解到了共产党员的素质和精神。
毛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列出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通过交流会上各位同志的交流,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人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存在问题,碍于情面,也不愿细说,轻描淡写地提示或只作暗示,让其自己发现、自觉改正,觉得这样做是可以搞好班级、团队的团结,以免伤了和气,实际上于人、于己、于生活工作都是不利的,这样只会让问题残留下来,让错误继续发生下去,让大家养成了这种思想:只要不是关于自己的事情,就不管不问,不为真理争辩,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刘少奇同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概括起来就说了一下三点:
1、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
2、修养与理论学习、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3、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革命实践的联系。
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而这些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同时也要在同反革命进行各方面的斗争中来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原来不正确的思想、习惯、成见,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革命的品质,改善革命的方法。所以,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
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毕生追求的信念,是我们的源动力。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理想还不够,还要有行动,更要有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这两者组织起来,我们就能够团结起来,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里就包括这一条。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这也是我们的革命能够胜利的原因,是我们新中国能够成立并且能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永不倒的源泉。
所以,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在党史以及党的精神世界的了解太少,这需要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多多积累,不一定要刻意去找,手上的三本书(马哲、毛概、思修)就是最基本的素材,是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党性的基础,通过这些,我们能够对党的世界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有助于我们的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