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学案

时间:2019-05-13 09:3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味文化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味文化学案》。

第一篇:体味文化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讲:《体味文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科要求: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明确文化的内涵、形式;理解文化的力量。

学考要求:文化的内涵和力量(C)

二、知识梳理

1、文化现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2、文化的内涵:含义,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内容包括性质的部分和

3、文化特点:

(1)从文化的产生看:

(2)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

(3)从文化的呈现形式看:。

4、文化的形式:从静态看,包括。

从动态看,包括。

5、文化的力量即文化作用(总),(文化是一种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个人要丰富精神世界。

三、典型例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许多国家股票暴跌、银行倒闭、失业增加,不少企业难以为继。经济衰退

带给人们的是收入下降、开支紧缩,不少居民生活困难。专家指出,这一切都同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关。

材料二:中国政府适时采取符合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

求的一揽子计划和措施。同时号召全国人民要提振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抗震、载人航天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出)

(1)从文化的力量角度看,我们战胜危机为什么需要提振“中国信心”?(6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提振“中国信心”,能够使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3分)

第二篇:1.1__《体味文化》学案

[键入文字]

山东省泰安长城中学2012级政治学案低重心先自主再合作争展示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第一课1.1 《体味文化》学案

编制人:纪宁宁审核人:董涛使用人:高二全体

一、学习目标

能在感受各种文化现象的同时了解文化的内涵,能熟练掌握文化的作用并用来分析现实问题。

二、使用说明、方法指导

1、请你对教材第15页~18页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文化的内涵,认真完成导学案。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规范完成学案,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合作交流课堂案,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三、重点难点

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预学区 :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是特有的现象,纯“”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特别是通过、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活动是一种离不开的精神性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1

开。

[注意]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等同的。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指。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动态)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之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意]: ①

第三篇:文化1.1.1《体味文化》导学案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编写: 顾娟娟 2017-9-30

一、【学习目标】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二、【学习重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研读课本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P4和P9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将相关答案在课本相应位置划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关键词。1.如何理解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有关吗?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吗?

5.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活动二: 深入情境 合作探究

一、“看”文化、“说”文化 你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问”、“析”文化

文化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的概念。

1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某国议员竞选

三、“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四、“议”文化

我们的生活能否离开文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国家有哪些深远意义?

活动三 训练反馈 归纳提升

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号前。)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和凯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人们从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第四篇:《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

《体味文化》导学案

【使用说明】

1、课前,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2、课堂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 文化的内涵。

三、自学引导

知识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1)“大文化”(广义):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广义的文化与“文明”含义相近);(2)“中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小文化”(狭义):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拓展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非物质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非自然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非天生具有)

(4)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活动、物质载体: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物、人们的社会行为等。(非独立存在)知识点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1、文化的内容

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静态——产品)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活动)知识点三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知识补充

1、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五、合作探究

在2005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夕,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新华网等六家网站共同举行“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嘉宾访谈活动,邀请著名专家、有关部门官员、网络业界代表与大家在线交流,共同探讨网络道德问题。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何晶说,散播非法信息,论坛聊天室有侮辱和谩骂的语言,制作和传播迷信内容以及网络色情聊天,还有黑客的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以及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网上欺诈行为、网上赌博行为、不正当网恋、强制下载、网上教唆违法、违纪、违反公德的行为、网上游戏作弊、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等。这些不道德行为,不良的网络文化已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请你为“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自主检测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 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文化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

A.是广义的“文化”B.是狭义的“文化”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D.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4.《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 5.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6.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六、知识体系(自己构建)

七、我对本份导学案的建议(希望每个同学都提出建议)

八、我有问题问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问题)

《体味文化》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有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节会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2)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引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化;网络媒体要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健康文化;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主检测 D C C C D B

第五篇: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的内涵。

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了解文化现象。

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有兴趣探知;学生对文化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信息,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导入新课:

今年春晚,赵本山和小沈阳共同演了个小品,叫《不差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问题:你认为小品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什么?

学生:。。。

老师:小品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文化”这个词语我们非常熟悉,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味文化。

讲授新课:

文化“万花筒”

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页的几幅图片,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几种艺术形式,舞蹈、杂技、歌唱。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学生:不赞同。

老师:除了艺术,文化的形式还有哪些?下面我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请同学回答,问题: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并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学生: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

老师: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仅如此,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如见面相互间的称谓,我们这里见面常称呼“大哥”“大姐”,江西人见了面相互称“老表”“”表哥“表妹”。

文化是什么

内涵

过渡:我们参加过各种文化活动,看到了很多文化现象,到底文化是什么?我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下面这个题。

下列属于文化活动或文化现象的有:

A人们在超市购买水果(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B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C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D相对论、生物进化论

学生:A属于文化活动,B属于经济活动,C属于政治活动,D属于文化现象

老师: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大领域。我们由此可以得出文化的内涵。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2)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参加运动会)和精神产品(相对论)。(3)其中的几个概念《生活与哲学》会学到。

是一种社会现象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选择题: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A蒙山天然氧吧(沂水地下大峡谷的钟乳石奇观)

B蒙山寿星悬崖石刻

C天上的月亮

D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B属于文化现象,D属于文化现象。

老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老师: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是人们的文化素养

老师:阅读课文7页图片,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问题:谁更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指什么?

学生:学生更有文化。“文化”指人的文化素养。

老师:我们会说这个男青年真没“文化”,就是说这个人没素质、没修养、没道德、没品味。

那这个男青年是不是就没救了?不是。他一抽烟,售票员说了一句话,他马上就不抽了。售票员说,抽烟的那位帅哥,请把烟熄掉好不好啊?我们车上有老人,有小孩,还有位孕妇呢。他立马就把烟熄掉了。

也就是说,人的文化素养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经过售票员的一番教育,男青年的素养就提高了。

老师: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实质是精神活动

下面大家思考一个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活动和“纯粹”精神产品?打个简单的比方,读书能不能离开书,写字能不能离开书写工具?

学生:不能。

老师:也就是说,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专家点评: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理论界对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据说有300多个定义,但大体可以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三个层面。

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历史课中的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小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它属于中文化。

文化的力量

过渡: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我们国家又有何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以具体事例为背景,讨论两组问题。

讨论一:结合课本第八页的探究活动,讨论:《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讨论二:结合法轮功邪教的种种罪行,讨论:法轮功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XX年春节,法轮功成员天安门自焚事件。19岁的音乐学院学生陈果,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一位美丽纯洁的少女,却为了法轮功而全身烧伤达80%,面部更是深度烧伤,花容尽毁。)

讨论三:以校园手机文化为例,讨论:带手机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学生:积极:方便联系,及时沟通;了解信息;听音乐;

消极:玩游戏,影响学习和睡眠;手机作弊;引发聚众斗殴;

老师:文化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学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的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学生:法轮功歪理邪说蛊惑人心,骗取钱财,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甚至残害生命,聚众闹事,扰乱治安,危害社会。

学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老师: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得出结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

下载体味文化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味文化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沈新强 【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学目......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体味文化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学科、册别】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 【教学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1.1体 味 文 化 授课时间:4.16-4.17 【教学内容】: 《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

    《体味文化》教案2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

    体味文化教案1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主备人:马荣燕编制时间:2011年8月30 【新课标的要求】 (一)识记1、识记文化的内涵。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

    1.1体味文化5篇范文

    1.1 体 味 文 化一、单项选择题1.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

    课后反思《体味文化》

    课后反思 ——《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这一课是《文化生活》的起始课,作为起始课,内容比较多,包括对文化现象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文化现象的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