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一学生靠读书释断奶期困惑
大一学生靠读书释断奶期困惑
—年轻人阅读调查
“年轻人读书,就好比迎着朝阳走路。”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在年轻人成长的道路上,书,无疑是最便捷、最无私的导师之一。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更普遍的读书现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书当良师,当名医,有困惑时去寻求帮助;一种是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读书,于是在图书馆里随便翻阅,盲目地读书。对于此,我们倡导一种良好的、理性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式,使有计划地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恰逢世界读书日,本期聚焦校园中几个与书有关的镜头,给爱读书的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一点启思。
一、“断奶期”的困惑
对大一新生而言,大学校园里的一切都很有趣。每年9月,学校里处处可见带着新奇目光、稚气未脱的“小豆包”(大一学生),一副对新生活踌躇满志的样子。
“信不信,‘小黄蜂’们不久就会群体感染‘大一新生综合征’。”大二女生阿雯对大一新生军训后集体涌入食堂霸占座位的凶狠劲儿甚为不满,她的上铺李佳胸有成竹地断言。作为“过来人”,她们会意地相视一笑。
生活不能自理,月初生活费就挥霍一空;大一课不多,想做兼职又无从下手;校园社团林林总总,如何选择是一个难题;师兄师姐貌似都挺“牛”,图书馆里的“学霸”们自信满满,自己的未来却白茫茫一片……阿雯和李佳对这些“症状”都不陌生,其中李佳更曾是“重度并发症患者”,不止一次跟爸妈哭诉要休学。
李佳被第二志愿、北方的一所理工科大学中文系录取。这里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丽的大学建筑,更没有浓郁的人文学术气氛……一切都那么不如意。
转机往往偶然得像灵光乍现。“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此,每个本科生除了与同学交往外,都应该与一位甚至几位大学教师建立起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天,李佳在图书馆里随意翻阅到一本书,被跃入眼帘的句子所吸引,她特意记下了书名:《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哈佛大学生成功访谈录》。
有意思的是,该书作者、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莱特教授,每学期都会给新生布置一项作业:熟悉一位教授,并让他了解你。新生们并不能了解其中之意,莱特便循循善诱:即使只成功一半,八个学期下来,也能熟识4位教授,他们能帮你推荐实习岗位、工作机会、撰写留学推荐信……
口语出众的李佳很快便获得了外教Jenny的青睐,Jenny的韩国老公对李佳很欣赏,邀请她当自己的带薪学生助教。这是李佳记下那句话后,大一下学期交出的“成绩单”。
“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齐全的设备,有多少古老的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更为宝贵的资源——老师和同学。”李佳在日记本里写道。
其实,李佳从那本书里,还学到了很多,包括:参加小组学习,是克服内向和孤独症的必杀技;重视与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朋友,学会理智地欣赏别人;掌握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远胜于死记硬背等。
“正是这本书,使我的‘大一新生综合征’痊愈了。”在李佳看来,该病并不可怕,属于完全可以“自救”的病症,大可及早防治,对症药方很多,“摆满了图书馆的一整面书架”。
二、职场之道并不复杂
在高校周围的书店里,卖得最快的往往是各类备考资料。在湖南大学旁经营一家小书店的李老板证实了这一观点,“复习资料最好卖,求职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畅销书销路还可以。”
“指导大学生早早开始职业规划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豆瓣网友“刹那含永劫”在阅读《求职,从大一开始》后评论道:“不仅是学生,辅导员看看也是好的。”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提前,除了少数有条件的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就开设了职场规划公选课外,更多高校里,即使是辅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也未必能给予学生切实帮助。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挑战求职:当代青年求职指南》、《天下无墙》……在书店和图书馆,这类“励志书”随处可见。武汉大学图书管理员江老师介绍,这类实用书籍借阅率很高,推荐购买率也高居荐购单首位,“充分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求职压力,这类书不见得对求职起到多大作用,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正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所说:“勇往直前吧,跌倒吧,你会从地上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除了态度和信心,大学生还能从此类书籍中了解职场。
“技校生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比如厨师专业的毕业生善于炒菜,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懂得设计模具。这种技术上的专长就是他们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在沉迷求职类指导书籍一段时间后,豆瓣网友“梦想家的现实”顿悟了:大学生只有明确及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学好学精才能找到好工作。
“真正靠谱的求职类书籍,不会单独谈求职这件事,不会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工作,也不会故弄玄虚大谈职场‘潜规则’。”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朱炜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应该谈如何从大一开始为毕业求职作准备,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厚积’实现毕业求职的‘薄发’。”
很多专家指出,“别放大职场‘黑洞’,别迷信职场指南”。在他们看来,职场问题很常见,答案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考验做人之道,依靠朴实的做人道理足以应对。“如果你愿意,可以买几本放家里,让它们扮演《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遇到具体的困惑时翻一翻”。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全力把它完成好,这便是成功。无数求职类书籍都在反复强调这一不变的真理。做人之道,也莫过如此。
三、“玻璃房”中的突围
“我就像一个趴在玻璃上的人,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这是青年教师王跃的QQ签名,也是他心情的形象写照。顺利留校后,王跃本以为可以一心埋首科研,结果发现,讲课、写论文、成家生小孩、供房、人际交往……这些琐事令他手忙脚乱。
一个周六下午,在图书城附近的咖啡馆,王跃参加了“青年教师读书会”。王跃直接抛出了两个问题,“到底为什么工作?工作就是为了生存,那理想呢?”
一桌寂静。“我给大家读段文字吧,我烦心时常读。”一位女教师从包里拿出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面对生活,我们不必心存恐惧。要去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工作,爱你做的事。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安全感,不要过多关注能从你做的事中获得什么。应该要爱它,认真地做它,在这过程中就能得到回报和快乐。”在清静的咖啡馆里,王跃焦躁的内心如被老棉布轻柔抚过,温暖而心安。
其实,不少青年教师的“镇案”书籍,并不是本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而是能令自己心思澄明的“闲书”。这些书散布在不同的图书分类里,但有个共同点,用王跃的话说就是——起着灵魂导师的作用。
“不管是大学,还是毕业留校后的‘后校园时代’,生活主题都可概括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当下许多书籍,都提供了不错的解决路径。”武大高等教育学研究所所长胥青山强调,看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将从书本中习得的‘突围’路径,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实践,从而固化为一种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
胥青山还列举了一些适合青年教师借鉴的书,如《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等。
与同事王跃的困惑不同,曾蕾纠结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热爱讲台,热爱学生,把满腹学问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但学生期末评教给出的评价并不高。
曾蕾的“教学导师”为她举了一些例子:在法国现代史课程上,杰拉尔德·米德为学生构思了一个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门叫“新兴经济学”的课中,学生就新兴经济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名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曾蕾豁然开朗,导师告诉她,这些案例出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在书中,贝恩教授的这一观点,让一度沮丧的曾蕾又踌躇满志起来,曾经模糊的路渐渐清晰。(通讯员 肖珊)
四、学业与荷尔蒙的博弈
武汉大学做的一项大学生恋爱家长态度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加,家长的支持率随之增长;一般而言,女生家长显得更为迫切。而家长不支持大学谈恋爱的理由中,“影响学业”高居榜首。
度过了大一的“断奶期”,不少大学生面临的人生命题变成了:学业、恋爱。而如何在二者中抉择、博弈,显然让年轻的学子伤透脑筋。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大二女生吴思思,大一就确立了出国留学志向,并报读了双学位班。这意味着,从周一到周五,她忙本专业学习,周末则连上两天双学位课程,课余时间啃GRE。对一心学习的吴思思来说,GpA(学习总成绩)就是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她的心情常随着考试成绩忽高忽低。
林杰是吴思思双学位班的同学,来自学习压力巨大的金融试验班。与绝不旷课的吴思思不同,他上不上课的唯一标准是“兴趣”。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他养成了每天必去图书馆的习惯,其想法是——沉心阅读专业书籍,培养科研所需的严谨和执著精神,打造核心竞争力。令吴思思不太服气的是,被林杰忽视的许多课,他考得并不差;他重视的那些课,必然会考第一。
“读大学前,我看了卡尔·纽坡特的《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其中的许多道理经实践证明非常‘霸道’。”林杰介绍了一些运用得心应手的原则:不必通读全书、在某方面比所有人出色、适时放弃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如果不谈一场恋爱,大学就白读了。”这是在当下大学生中最默许的“潜规则”之一。而如何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暗恋他人羞于启齿、女友为何移情别恋等,这些烦恼的解决办法都“有书可循”,许多公众人物都曾对此进行详细论述,如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信》(系列)就是一例。
“首先,谈恋爱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如果你的功课都不及格,或感到整天时间都不够用,那还是应该先把学业稳定下来再说。如果你已经谈了恋爱,也要随时注意不要因谈恋爱荒废了学习。”李开复首先给出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准入资格,这让那些在GpA与恋爱间博弈的学子舒了一口气。“如果做得恰当,谈恋爱对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恋爱可以提高情商,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照顾别人,如何考虑别人的想法,如何练习自控。”
从名著中也能悟出解决之道,令心头之痛迎刃而解。
章瑞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大三学生,失恋后专门从图书馆借来《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失恋后,两周就写出了这本著名的小说,拿破仑行军打仗都将它带在身边。”章瑞看完书后,对女友起先很爱自己、最后却选择他人的行为释然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可以同时吸引多个人,就像夏洛蒂一样,她被维特的才华横溢、活力所吸引,同时欣赏未婚夫的稳重和有涵养。”
“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之中。”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也强调了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必要性。
五、职场之道并不复杂
在高校周围的书店里,卖得最快的往往是各类备考资料。在湖南大学旁经营一家小书店的李老板证实了这一观点,“复习资料最好卖,求职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畅销书销路还可以。”
“指导大学生早早开始职业规划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豆瓣网友“刹那含永劫”在阅读《求职,从大一开始》后评论道:“不仅是学生,辅导员看看也是好的。”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提前,除了少数有条件的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就开设了职场规划公选课外,更多高校里,即使是辅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也未必能给予学生切实帮助。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挑战求职:当代青年求职指南》、《天下无墙》……在书店和图书馆,这类“励志书”随处可见。武汉大学图书管理员江老师介绍,这类实用书籍借阅率很高,推荐购买率也高居荐购单首位,“充分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求职压力,这类书不见得对求职起到多大作用,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正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所说:“勇往直前吧,跌倒吧,你会从地上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除了态度和信心,大学生还能从此类书籍中了解职场。
“技校生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比如厨师专业的毕业生善于炒菜,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懂得设计模具。这种技术上的专长就是他们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在沉迷求职类指导书籍一段时间后,豆瓣网友“梦想家的现实”顿悟了:大学生只有明确及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学好学精才能找到好工作。
“真正靠谱的求职类书籍,不会单独谈求职这件事,不会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工作,也不会故弄玄虚大谈职场‘潜规则’。”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朱炜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应该谈如何从大一开始为毕业求职作准备,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厚积’实现毕业求职的‘薄发’。”
很多专家指出,“别放大职场‘黑洞’,别迷信职场指南”。在他们看来,职场问题很常见,答案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考验做人之道,依靠朴实的做人道理足以应对。“如果你愿意,可以买几本放家里,让它们扮演《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遇到具体的困惑时翻一翻”。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尽全力把它完成好,这便是成功。无数求职类书籍都在反复强调这一不变的真理。做人之道,也莫过如此。
六、“玻璃房”中的突围
“我就像一个趴在玻璃上的人,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这是青年教师王跃的QQ签名,也是他心情的形象写照。顺利留校后,王跃本以为可以一心埋首科研,结果发现,讲课、写论文、成家生小孩、供房、人际交往……这些琐事令他手忙脚乱。
一个周六下午,在图书城附近的咖啡馆,王跃参加了“青年教师读书会”。王跃直接抛出了两个问题,“到底为什么工作?工作就是为了生存,那理想呢?”
一桌寂静。“我给大家读段文字吧,我烦心时常读。”一位女教师从包里拿出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面对生活,我们不必心存恐惧。要去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工作,爱你做的事。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安全感,不要过多关注能从你做的事中获得什么。应该要爱它,认真地做它,在这过程中就能得到回报和快乐。”在清静的咖啡馆里,王跃焦躁的内心如被老棉布轻柔抚过,温暖而心安。
其实,不少青年教师的“镇案”书籍,并不是本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而是能令自己心思澄明的“闲书”。这些书散布在不同的图书分类里,但有个共同点,用王跃的话说就是——起着灵魂导师的作用。
“不管是大学,还是毕业留校后的‘后校园时代’,生活主题都可概括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当下许多书籍,都提供了不错的解决路径。”武大高等教育学研究所所长胥青山强调,看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将从书本中习得的‘突围’路径,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实践,从而固化为一种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
胥青山还列举了一些适合青年教师借鉴的书,如《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等。
与同事王跃的困惑不同,曾蕾纠结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热爱讲台,热爱学生,把满腹学问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但学生期末评教给出的评价并不高。
曾蕾的“教学导师”为她举了一些例子:在法国现代史课程上,杰拉尔德·米德为学生构思了一个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门叫“新兴经济学”的课中,学生就新兴经济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名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曾蕾豁然开朗,导师告诉她,这些案例出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在书中,贝恩教授的这一观点,让一度沮丧的曾蕾又踌躇满志起来,曾经模糊的路渐渐清晰。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三班学员,来自于建南镇乐福隆基希望小学的罗运洲。我们三班经过昨天的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确定由我代表三班发言,在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当前形势,在实际工作中,着实感到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校长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问题之多,一直困扰着我们。近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为教育所迷,为安全所忧,为管理所困。但经过这三天的培训学习,我们释然了!所以,我代表三班发言的题目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困惑与释惑》。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困惑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自主办学权。
农村中小学校长没有自主办学权,不但想要的人才进不来,而且连最基本的教师编制都不足,不想要的庸才送不走,对于那些慵懒散的老师,既不能扣工资奖金,也不能炒他的鱿鱼,简直是带着镣铐跳舞——有其名而无其实。
二、学校究竟是教学为中心,还是安全为中心。
平时大家都在吼: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但现实中,学校真的是以教学为中心吗?有一幅标语: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是校长头上的一座大山。因为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了安全,校长费尽了心思。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对学校来说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要的程度。我们学校每天都要安排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材料整合成备课资料。基本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日日排查,月月总结上报,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开除。在平安创建中有一句标语:“看好自已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我们是“锁好校门,管好师生,还不一定办得好自己的事。”这是我们三班校长们的心声,哪还有精力去操别的心哟!
三、留守儿童关爱不够,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
农村中小学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高于百分之六十,而留守儿童又会受到伤害: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父母监护的缺失,委托监护人没有全面履行监护职责;由于儿童心智的不成熟和自控能力弱,容易放纵自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且易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惯。二是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受到严重侵害。在农村校园,教师们缺乏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生存教育。另外,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足,条件简陋,直接导致农村的学生跟城市的学生相比没有竞争力。
四、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流动量大,留不住人才。
我们处于偏远乡镇的学校,每年教师的流动量很大,学校留不住人才,校长们对留人可谓伤透脑筋。
(二)释惑
我们三班的全体学员在分班讨论中深刻学习并理会了市委沙书记在校长培训开班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沙书记指出,教育事业受全民重视,校长是守住党的思想阵地的光荣使者,讲政治,忠诚为先,讲责任事业为上,讲大局务实为要,讲规矩,廉洁为本。正是沙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了目标、方向。明白了,教育必须要做到三线,即,安全守底线,发展争高线,改革不掉线。我们感觉到:利川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视,而且逐步扩展到偏远贫穷地区和留守儿童,老百姓所期望的真正教育普及时代已经定将很快实现。党校黄校长要求我们能够站在高点,守住底线,他为我们武装了头脑,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宗旨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杨局长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守住底线,不能糊涂,主动担当,我们明白了校长必须要跟着时代走,不能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校长。
田校长更是结合实际,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演讲让我们明白了校长如何才有思想、思路,明白了校长的三忌,做校长的原则,明白了对优秀人才的流失其实不可怕。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
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正是有了这三天的校长培训学习,我们释惑了!我们教师的待遇有了大幅提高,我们有了自豪感,有了信仰,才不会对教育迷茫,才能够静下心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最后,我套用总书记的一句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长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第三篇:大一读书心得
大一读书心得
大一读书心得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我的房间里,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书。因为书使人们更加聪明,书使人们的大脑更加充实,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我十分快乐,读书不仅充实了我的大脑,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冰心的专集《繁星·春水》。这本书中有散文、小说、诗歌,它们一一呈现出美好的情感,使我沉迷,令我陶醉。
我来到了“冰心专集”的商场,走进“散文辑”。这个大商店中,琳琅满目都是精美的服装,这里的衣服都是“清丽”、“典雅”的风格,也是这个商店中的风格。在一篇篇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爱的歌颂,对祖国的深情,对和平的呼唤,对人民的爱,对亲友的挚爱……
我又走进小说的天堂。小说情节内容广泛,风格迥异,影响深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通过儿童眼中的世界,展现了丰富的生活,纯真的心灵,坚强乐观的性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冰心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使情节十分美妙。
在冰心诗歌的殿堂,我看到她用“清新”、“隽永”的风格为我们展现母爱、自然、童真,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兴趣和情思的变迁。
在图书的海洋里,我要继续探寻,继续发现,去创造好的未来。我想要用这一本本图书,一点点精力,一丝丝时间,开拓光明的前途。
大一读书心得2
我从小以书为伴,以书为友,自然读了不少好书:有伴我成长的童话;有让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学;还有令我知识丰富的科普读物总之我博览群书,读过的书数不胜数,但我最爱的还是史书《资治通鉴》。我从小与众不同,喜欢别人眼中所谓枯燥的历史。自从一次在书店里独具慧眼的挑中了《资治通鉴》后就爱不释手。自己时常沉醉于书中,看得废寝忘食也是常事。《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时期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主要讲叙了三强分晋到五代十国的沧桑历史,其中的改朝换代,人文风云令我感慨万分。
书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国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一手缔造了蜀国;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文韬武略,使封建王朝达到鼎盛;女皇武则天,有治国之才,用人之术,可谓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令我敬佩的人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我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充实自身,将来才能像他们一样有一番大作为!
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历代虽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着之人也不计其数。秦始皇虽有统一六国的盖世功勋,但其凶狠_也是妇孺皆知的,他焚书坑儒,荒_无度,建造无比豪华的阿房宫,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有隋炀帝杨广他心机颇深,虚伪做作,又荒_暴虐,使得原本的繁荣盛世变得民不聊生。请君入瓮的来俊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们遗臭万年,为世人所唾骂。我更应该牢记前车之鉴。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如此。
这本《资治通鉴》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读它不仅丰富了知识更让自己终身谨记前人之事。记住小人的下场,学习圣天的品质,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历史是辉煌的,这茫茫史海,让我畅游其中。《沁园春》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要我们综合历那些所谓的英雄的优点,真英雄还在现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们更应该汲取前人的优点,牢记前人的过失,奋发向上,成为一个真英雄!
大一读书心得3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得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自由的精神。
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大一读书心得4
大学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这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规划,可以说,大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大学的学习安排和方法和高中有很多不同,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在大学该如何学习,专家针对大学学习方法总结提出了五大学习策略。
1.求学伊始,运筹在先
世界上为什么人们掌握的知识和收获的名誉不一样?比如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要追溯到一个人是否在学习上正确地把握住了学习规律。求学人最要紧的事情莫过于能在学习上“运筹帷幄”。谁能把握好学习规律,并善于管理时间,自身知识技能就会提升的很快。这就是为什么大学阶段的学习统筹规划很重要。
2.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既具有质的多样性,又具有量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是由于先天素质、后天行为与主观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科学的许多巨人,往往都是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扬长避短而走向成功的。同样,我们的大学学习也要有这种眼光。从客观上讲,我们大学生中的每一个人在智力上是各有长短优劣的,要学会扬长避短。
3.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相似的`地方都是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加强学习的计划性,一天有24小时,一星期有168小时,怎样安排学习要有个计划,得过且过的心态是不适合学习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大脑活动的过程,而大脑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也还要根据大脑活动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中国教育网提醒大学生合理的学习安排才能学会最多的知识。
4.把握好学习过程中的对立
统一规律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四个环节。预习的好处很多,它能使我们提前知晓教材或讲义中的主要内容,上课时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化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有选择有重点地记笔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解决疑难问题。然而不少同学容易忽略学前的预习,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做法。
5.学会“牵牛鼻子”
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时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钻牛角尖。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学的知识很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期限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善于区分轻重缓急,不需死记硬背,明确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并重点掌握,对不重要的东西一般掌握就行了。
学习从来就不是盲目的事情,我们应该策略性的去学习,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大学生,学习应该具有技巧性。若自身没有好的学习策略,不妨学习成功学习者的经验。根据六大策略学习能够更好的获取到知识。
第四篇:大一建议读书
一年级可读书目: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7.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8.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0.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1.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2.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3.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4.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5.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第五篇:大一新生如何面对各种困惑心得
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按照以前我也会给好朋友或者像我诉说情感的朋友用纸质的信签纸写上一些话,但如今电子信息化太严重了,不得不也用这种电子信息的方式来对你说你给我留言所说的困惑。
大一才来各种困惑都是有的,很正常,因为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我们都做得面面俱到,友情,爱情,生活,学习,乃至于为人处事。所以我在这里也只是向你说一些我的想法,或者我是怎么做的,以至于你怎么选择还是得看你自己,人生不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吗?对于依赖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论是好朋友还是男朋友,都不要试图有一个人对你好,你就一味的接受人家的好,而且日子久了,你的依赖越来越浓,当这个人抽离你的时候,那时候可能你的整个人都属于支离破碎的感觉。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在你身边,即使在你身边也不可能一直对你好吧!最终你还是得学会一个人去打拼,就现在的你来说,也许还是得学会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逛街。你要学会的是即使一个人你也可以过的很坦然,很充实,那个时候的自己才是活的精彩的时候吧!可以适当的去看一些心理小说之类的书,强烈推荐台湾作家写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有一些忘记名字了,在自己迷惑的时候好好研究一下,收益良多的。
好多人都说在川外学习也是一种修炼,在如此充满仙气的地方修炼确实很不错。因为也许从高中开始就有很多人一直处于浮躁的状态,因为浮躁是干不了任何事的,不论做什么事我都告诉自己“静心,心静”虽然很简单的四个字,但是真的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吧。对于学习就是这样,并不是是为了考多高的分数,而是让自己懂得更多的知识,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你的知识或许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也不一定。但是在学的时候方法是一回事,然而心态似乎是学习的前提吧。我属于这类,周一至周五几乎都有上课时间,但是课后我也不闲着,没有课的时候就去自习室上自习,看自己喜欢的书也好,看专业书也好,背背单词也好,反正不要在寝室里浪费在一集集的韩剧和美剧上(PS当然我是挺喜欢,但一般都是有节制的欣赏,嘻嘻。)对于周末就得自己安排了,或许是在大一大二有时间,去好朋友的学校看看,或许是去做做兼职,是在闲得无聊看看电视剧消遣消遣,最后一个选择当然是去自习室看书独孤周末,选择很多,这些都得自己来做出!
还有对于很多事就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很是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但是有时候还是得努力争取一下哟!虽然你爸妈给你机会来上大学并不是完全希望你是个深藏于学海的人,还是希冀你能够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学会学会怎样和身边的人相处,以前不相信大学是个小社会,哥哥姐姐也说过类似的话还是不信,现在我大三了,我信了。是有朋友能够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背叛你这个朋友的,不能够说自己有多失败,是别人不懂得珍惜。所以你可以对身边的朋友好,这是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会做的,但是也得为值得的人好。
本来还有好多话要说的,突然又语塞了。这些话也许都是你听过的版本,但是都是我发自肺腑的话语,希望你可以借鉴咯,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迷惑,大学过的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