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独立审判权要不折不扣执行
法院独立审判权要不折不扣执行
信息来源:市律协时间:2004-07-05作者:市律协宣传部
6月30日,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会议上强调,基层人民法院是整个法院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要像解决拖欠教育经费那样,解决好法官工资的足额发放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法院办案办公经费的需要。罗干指出,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这是一条宪法原则,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他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统一,不得出于地方和部门利益就个案审判和执行向法院施加压力,不得组织法院参加行政执法、行风评议等活动,不得要求法院从事招商引资、经济创收等经营性活动。相关新闻最高法办公厅主任杨润时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称三大问题影响法院独立审判基层权和法关系未根本解决―――递条子干预法院独立审判杨润时说,基层法院存在的依法独立审判难的问题,主要是权和法的关系在基层并未根本解决。在基层,法院的独立审判经常遇到干预。比如说,政府扶持一个企业,当这家企业与别的单位或个人发生纠纷时,如果在当地进行审理,政府就打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旗号,和基层法院打招呼,而这种干预有时候比较隐蔽,比如说打电话、递条子等等。记者在会议期间也曾经听有关与会人员说,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涉及本地有影响的公司的案件,如果胜诉了,政府就要求基层法院一定要把钱要回来;反之,就告诉基层法院,本地企业的钱“一分也别想拿走”。杨润时说,这几年此类现象有所减少,但仍是基层法院依法独立审判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办案经费不足――押解犯罪嫌疑人只有自行车杨润时说,在现行体制下,法院的经费由政府划拨,而部分基层法院办公办案经费不足,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法官与当事人的隔离带很难建立。他举例说,部分基层法院由于没有出差费,使案件办理起来很困难。而案件是有审限的,不办或缓办又不行,而且还有来自当事人的压力。而当当事人提出出钱,就可能出现办案人员与一方当事人同吃、同住、同行的“三同”现象,尽管我们明令禁止,但基层法院却很无奈,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谈到基层法院的办案经费不足,一位与会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经费紧张,有些基层法院连警车都没有,他们到看守所提犯罪嫌疑人,稍微宽裕点的打车,有的甚至用自行车带犯罪嫌疑人到法庭接受审判。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把犯罪嫌疑人绑在自行车后架上。“如果半路上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劫持等意外情况,那法院人员只有自认倒霉了。”这位人士忧心忡忡地说。工资发放困难――白天当法官晚上开摩的在谈到基层法院的部分法官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时,杨润时说,这些法官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艰苦。“就拿医疗保险来说吧,我曾经问过一位基层法院的法官,是否有医疗保险?他告诉我,有啊,三五十元。我很吃惊,就问他,一个月就这么多吗?他的回答更令我吃惊:一个月这么多就好了,是一年啊。”一位与会人员告诉记者,他曾经了解到,有个基层法院的法官因为生活困难,白天做法官上班、办案,晚上还要开“摩的”补贴家用。由于属于无证运营,有一天被行政执法机关处罚,他的内心非常痛苦:“他的心在滴血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基层法官的工资能足额发放,还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吗?”这位与会人员无奈地表示。
第二篇:审判独立论文
妨碍我国审判独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李成道
张璐
摘要: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虽然规定了人民法院独立审判,但是实践中并没有做到。文章从司法地方化、审判行政化、媒体监督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审判独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审判独立
原因分析
相应对策
一、我国的审判独立
司法独立原则如今已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被许多国家的宪法确认而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审判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它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是司法公正。
审判独立有三层含义。一是审判权独立,即立法权、行政权不得干涉司法权。二是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三是法官独立,法官的上级只有法律,法官根据良知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判断案件。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以上三层都没做到。
首先,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法院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因而,我国司法权和立法权不平等,司法权(包含审判权)要受到立法权的监督制约,地位低于立法权。所以我国审判权不可能独立。
其次,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三大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都做了类似规定。然而,法院本身是一个人的组织体,是抽象的。同时地方法院地位级别低于地方政府,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地方党政机关,所以法院独立也是停留于纸面上。
最后,法官独立在我国于法无据。现实中审而不判,判而不审,案件需层层请示,层层审批现象已成为常态。
二、影响我国审判独立的原因 造成我国法院、法官不能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因是多层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行政化
1.法院内部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我国人民法院对法官管理完全照搬对行政公务员的管理模式。从晋升、晋级、处罚、奖励,到考核、培训完全和行政公务员接轨。根本没有体现出法官的特殊性,也没有很好地执行法官法的规定。导致法官惟上是从,缺乏独立判断的勇气。
2.法院内部的审签制度。案件审签制度是指在人民法院内部,主审某一案件的独任庭法官或是合议庭,对案件的裁判结果向业务庭庭长和人民法院院长逐级汇报,由庭长和院长对案件全面审核并签发裁判文书的不成文制度。在我国法院内部,法院院长、业务庭庭长对案件的审签是任何一个法官或者合议庭对案件作出裁判后的必经程序,这样的制度设置突出了庭长、院长们的指挥者地位,无疑是对法官业务能力的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也无益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3.审判委员会的影响。我国法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可见审判委员会只有讨论权,没有决定权。不过,实践中审判委员会的讨论意见,独任庭法官和合议庭必须遵循。造成了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现实。
4.非正常的上下级法院关系。我国法院系统上下级法院间本来是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然而,由于对错案追究制度的不同理解,导致下级法院害怕被追究责任,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干脆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上级法院也享受这种做上级的乐趣,最 1 后两级法院意见统一。即使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也失去了意义。这就破坏了我国的两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
(二)法院地方化
1.人事制度。我国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审判员,各审判庭庭长、副庭长原则上都有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现实是,这些人员都需经过本级党委会同政府进行考核研究决定,人大的任免只是个过场。导致人事权掌握在本级党政机关手中。
2.财务制度。我国法院的财政不是独立的,一般有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划拨。法院的办公费用、工资福利、场地建设费用等都需要向本级政府申请。如果法院的判决违背本级政府或政府领导的意愿,那划拨多少,何时划拨,就得看人脸色了。
3.地方政法委的不当干扰。众所周知周知,河南赵作海案件,法院、检察院都对定案有不同意见。然而最后定案的是商丘市政法委。政法委属于党的机关,负责本地区综合治理以及司法机关的协调等工作,不具有审判职能。然而,在政法委协调下定案、定错案的却时常发生。
(三)人大的不当监督 根据我国宪法,人民法院应当向人大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但是宪法和法律并没有赋予人大对法院个案的监督权。一些地方人大制订了地方性法规,授予自己个案监督权,而且还大行其道。其实这是违法的,我国立法法规定对于诉讼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这属于法律绝对保留的空间。地方人大实际上已经侵犯了法律的保留空间。诚然,人大个案监督对于纠正错案、打击司法腐败是有正面意义的,但是不能以此为理由破坏我国的宪法架构和法制架构。
(四)社会监督不当
1.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自由与独立审判是我国的两个宪法原则。然而无论是新闻自由还是审判独立都有自己的边界,权利和权力都不得滥用,否则就是司法专横或者无政府主义。如果新闻媒体带有倾向性甚至不负责任报导,极有可能左右群众情绪,给法院和法官的判断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可能出现媒体审判先于法院审判,致使司法不公。
2.网络监督。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新闻、可以发表意见。近年来,网络监督也成为时尚。然而网络中的新闻消息也有不真实的,甚至是假的。由于网络传播速度高于其他媒介,致使一些负面的,影响法院独立审判的消息也是泛滥,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工作。
另外,司法腐败,审判人员良莠不齐,司法公信力下降也是影响我国审判独立的重要因素。
三、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法院去除行政化
1.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制度。首先,法官具有免责权,只要不是渎职或者故意,即使是错案也不得追究法官责任。第二,建立法官终身制,除法官自愿辞职或因法定理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处分或辞退法官。第三,提高法官薪金,使其有执业保障和职业自豪感。第四,法院内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法官的晋升、降职、考核、奖励和处分等要区别于其他行政人员。
2.逐步取消审判委员会和审签制度,真正实现独任审判庭的法官和合议庭的独立,做到审者判案,不审者不得判案。
3.人大立法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严格界定错案的范围,使法官敢于独立判案。取消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的请示、汇报制度,落实我国两审终审制。
(二)提升法院地位,去除地方化
1.在级别上,地方法院、检察院和本级人民政府应级别相当,真正实现宪法构建的人大 至上的一府两院制,不能再把地方法院当做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不能再把法院作为地方保护的一个工具。
2.法院的人事和财政独立。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应由上级法院考核,报请上级人大任免,本级党政部门、人大不得干扰。法院的财政应当由中央政府单列,划拨给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逐级下拨,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
3.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审判独立的关系。党的领导属于政治领导,党的政法委不能干预个案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更不能协调判案。
(三)健全监督体制
我国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检察院对于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提出检察意见、抗诉等监督权。
人大对于法院的工作也具有监督权。但是人大监督是全局性的、宏观的监督,而不是个案监督,个案监督是侵犯法院独立审判权的。因而应取消人大个案监督制度。
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监督属于人民监督的一种。但是这种监督应当是慎重的、中立的、公正的、自律的,不能是无限的。如果为了点击率、收视率,而不负责任的炒作,甚至误导群众,制造假新闻,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最后,提高法官素质、打击司法腐败、提高司法公信力也是我国实现审判独立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明.论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J].政治与法律,2003,2;
[2]谭世贵,王琳.WTO中的司法规则与我国司法改革[J].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3]李浩.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J].法学研究,1998,3.作者简介:李成道,河北衡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硕士。张璐,女,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联系方式:*** hdl.19710829@163.com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515号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056004
联系人(收件人):韩德利
请用快寄方式。
第三篇: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探索出了集中执行、集
中查询、曝光执行、执行听证、分段执行、执行对话、执行考评等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方法或措施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化和拓展了执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有的还为立法或决策所吸收肯定。比如,新民事诉讼法吸收了曝光执行的做法,规定了可以将不履行义务的信息予以公布,并提高罚款金额、扩大拘留对象以加大执行惩戒力度。执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执行立法和决策提供依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执行改革的发展,也为执行改革的继续深入创造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挑战与困难
在各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执行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标的物难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司法资源紧张影响执行效率
案多人少矛盾是法院各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但这一矛盾在执行部门,尤其是在基层法院的执行部门显得异常突出。从原因上分析,一是执行收案数未见下降趋势,今年更是大幅上涨。二是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调整也使得基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三是大部分法院的执行机构还要承担行政非诉执行任务,且这部分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四是执行人员编制没有得到充实。五是有相当一部分法院执行人员数量没有达到中央11号文件规定的占全院干警编制总数15%的要求。六是有的法院执行保障不足,如没有固定的执行车辆或车况较差,不能提供出差经费,没有落实应有的补助等。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执行力量与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避法抗法现象增加执行成本
由于当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民众法律意识不高,加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使得近几年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现象凸现。有的被执行人在案件败诉后,或躲或逃,或转移、隐藏财产,或故意制造虚假债务;有的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阻止执行,或通过网络、媒体散布谣言干扰执行,甚至暴力抗拒执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干扰执行,围攻、殴打执行人员,个别地方还发生了对执行人员进行报复伤害事件。
(三)履行能力缺乏导致案件积压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竞争加剧,以及违规失信现象的存在导致交易风险增加,使得许多企业和投资者陷入困境,反映在民事执行上就是被执行人无力履行现象的骤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裁判生效后自行履行率低,大量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任务不断加重;二是进入执行程序后,标的到位率不高,许多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仍然无法有效执结,导致执行积案数量不断增加,执行工作的包袱越背越重。
(四)执行行为失范影响执行公正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地方执行权尚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权滥用、执行行为失范的现象还难以消除。执行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人民法院执行的不力不公上:有的执行人员受利益驱动,搞权力寻租,对案件消极执行;有的未能认真落实司法为民,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措施不规范,不注重司法礼仪,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办案方法简单,办案方式粗暴,只顾把案件执行到位,忽视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执行行为失范的存在使得部分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债权难以实现,影响民事执行功能的发挥。
(五)法律制度落后制约改革深化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法律缺失,至今还没有一部单独的执行法律。虽然民诉法修正案将执行作为重点内容,建立和完善了许多制度,关于执行的条文也达到了三十四条,但相对于错综复杂的执行工作,相对于每年几百万件的执行案件规模,相对于目前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形势,还是远远不够的;立法层次偏低,目前执行实践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相关部门的联合发文,层次过低,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和改革的深化;相关规定粗疏,有的执行制度只是在民诉法中作了原则规定,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比如执行异议、执行复议、案外人异议、申请执行人变更执行法院等,有的执行制度虽然有所提及,但是不够全面,比如参与分配、追加变更被执行人、执行优先权、执行竞合以及执行员的职级、等级问题等。
二、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顺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理念,转变执行模式,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具体说来,在执行理念上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审判和执行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思路上变法院内置式改革为主到外放式改革为主;在执行模式上实现从单独执行向综合执行的转变,从部门执行向全院执行的转变,以及从单一执行向立体执行的转变。
(一)构建综治机制
笔者认为,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执行体制
和机制改革的方向所在。人民法院在综治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有为,发挥主体作用。全面落实中政委有关文件确定的机制。一是要依靠党的领导,主动汇报工作,建立和完善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二是要接受人大的监督,争取人大代表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排除非法干扰。三是要争取组织、纪检等部门的支持,通报不协助执行或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党政干部、公务员,并将履行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考察依据。四是加强与工商、房地产、国土资源、建设、金融、证券、保险、税务、邮政、电信、司法行政等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交流互动,建立执行威慑和联动机制。五是与公安、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加大对执行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六是争取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七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大曝光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生效法律文书必须自觉履行的法律意识,形成有利于执行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执行制度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在外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的同时,法院内部也要完善相关执行制度。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执行机构设置。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载体的组织构造和运作方式。以执行权二元构造理论为指导,在执行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执行权的统一行使,二是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应相对独立。因此,在机构设置中要有独立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裁决机构,并作为执行局的下属机构,以保证执行权的内部分权和实质统一,并且,同一级的法院在执行机构的设置和名称上应尽量统一。最高人民法院主要是行使统一管理、执行协调、执行监督、指导等职能,因此可以设置执行监督、执行协调和执行综合机构;地方各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执行裁决机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综合机构,执行裁决机构的名称可以是执行审查处(科)、执行庭或者执行裁决庭。案件少、人员不足的基层法院和边远地区的中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必须确保执行实施权行使与执行裁决权行使在人员上的绝对分离。
在人员配置上,应当对执行人员设立单独的序列,并对其任职条件、任免程序、工作职责、职级、等级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执行裁决人员可以直接从审判员中选任,也可以从通过司法统一资格考试的执行工作人员中任命,名称上为了体现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区别,可以称之为“执行裁判官”或“执行裁判员”。另外,对于执行程序中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事项,应当由执行机构之外的审判部门负责,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
2.加强立、审、执兼顾。审执分立是执行改革的重要成果,但“审执分立”并不等于“审执孤立”。如何实现审判和执行兼顾,是加强法院内部协作,形成大执行格局的中心环节。首先,在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指导和财产保全,就依法追加诉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以及诉讼和执行风险等内容,立案人员应作必要的释明和告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财产保全,要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追索人身损害赔偿费、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依职权采取
财产保全措施。其次,审判阶段要具有前瞻意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侧重点放在案结事了上,着力提高审判阶段的自动履行率,注意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最后,执行中必须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未经严格、规范的程序,不能改变甚或否定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义务。同时,必须规范执行和解,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和解协议的内容施加影响。
3.探索财产发现路径。有效发现责任财产是破解执行难的关键,因而,完善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执行改革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财产调查方式有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报告和执行法院依职权调查等三种路径,但三条路径平行,无主次之分,导致权责不明,影响调查的实效。下一步,应当在制度构建上厘清三者的关系:(1)着重突出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的义务,对拒绝报告、虚假报告者依法予以罚款、拘留。(2)强化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的义务,可以规定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应当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赋予申请执行人执行财产调查权,如上海、北京、江苏、湖南、浙江等一些法院试行的执行调查令方式,效果就比较好。(3)完善法院依职权调查制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调查效率,成立专门的财产调查组,广泛采用集中查询方式。二是明确调查情形,将法院调查财产定位为补充性的方式,只有对被执行人拒不报告的,当事人自行查明财产有困难,并向法院申请的,法院才有义务开展调查。三是妥善使用搜查的方法,加强威慑力。四是积极寻求其他国家机关的协助,如通过公安机关查找被执行人行踪;通过税务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经营状况、银行账号;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的资产状况等等。五是探索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财产调查,如委托民间调查机构进行财产调查,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动员普通群众参与查找等。
4.强化执行措施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明确、操作性强的执行措施体系,是执行制度完善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强化立即执行制度,不给恶意避法的被执行人以喘息的机会;二是要研究科学的穷尽执行措施方法,因案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以节约司法资源,发挥执行措施的最大效用;三是要广泛采用审计执行、劳务抵债、债务重组等执行方式,探索刑事财产刑、农村集体土地执行等案件的执行方法。
5.完善执行监督制度。加强执行监督是防止执行权滥用,实现公正司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款物管理、评估拍卖变卖、执行和解、恢复执行、继续执行、执行结案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一个覆盖执行工作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为执行监督提供制度基础。二是加强外部监督,严格推行执行告知和执行公开制度,把执行程序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健全内部监督,除分权机制外,要建立执行节点的审查报告制度,并要重视执行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审查并纠正信访中发现的问题。
(三)集聚执行力量
案多人少矛盾是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编制一时不能解决,人员一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法院要善于内部挖潜,整合资源,外部借力,齐心协力,共破执行难题。
1.加大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力度。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有利于增强威慑力,维护司法权威,防止暴力抗拒执行行为发生,保证参加执行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配备固定的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职能是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参与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等。重大执行活动中,必须选派司法警察参与。
2.尝试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工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的民主性。因此,执行中完全可以借用这一宝贵的司法资源。对于案情较为复杂,需要组成合议庭审查后作出裁决处理的,易发生群体性纠纷的,受到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等干扰的,严重抗拒、逃避执行的,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可以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应该参加财产控制、处置等重要执行措施,可以参加信访接待,做当事人的说服疏导工作,并有权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3.发挥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作用。公安机关具有强大的侦查能力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借助公安的力量来查控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财产,是一个既有效、又方便的缓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良方。公安协助执行总体上有协助查找、控制人员,实施限制出境、冻结,迁移户口,查扣车辆,重大案件出警,110网络协助执行,实施司法拘留,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以及建立协助执行工作机制等九个方面。上海、浙江等地高院都分别与公安联合下发文件,建立了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长效机制。
4.建立执行协助网络。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是聘任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为执行协助员,借助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工作优势,以及对辖区内的人员状况、风俗民情等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充分采取调解执行的方法,化解矛盾冲突,促进自动履行。执行协助网络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和谐问题,实现法院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双赢。建立这一网络的关键在于执行协助员的选聘,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兼职模式,即聘任乡镇、街道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为执行协助员,其优点是成本低、易推广,缺点是执行协助员精力不集中,组织形式较松散,保障机制不全,工作成效不高;二是专职模式,即在每一个乡镇、街道确定1至2名专职执行协助员,人员可以在现职人员中选任,也可以向社会招聘。执行协助员在乡镇、街道工作,由综治办负责管理,业务上受法院指导,工资报酬可以参照当地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由地方财政保障,列入乡镇、街道综治办部门预算。这一模式构建成本高、难度大,但能有效克服第一种模式的缺点,充分发挥执行协助员制度的功能。
(四)加强工作保障
加强执行工作保障是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一些法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院执行装备落后,无法形成庄重威严、快速反应的执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执行工作保障,使执行机构的人、财、物等方面满足工作需要,是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从而发挥良性互动作用。执行工作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配套的现代执行理论体系。加强执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利于总结和提升执行实践改革经验,促进执行立法,也是推动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强大动力。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新民诉法的适用问题,比如执行异议的范围,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二是与执行改革有关的理论问题,重点是执行分权问题;三是与执行实践中有关措施、制度的理论问题,如对执行流程管理、执行联络员、人民陪审员和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审计执行、报关执行、执行救助等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的理论归纳和梳理;四是执行法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宪法的理念和原则对强制执行制度的作用,破产法和执行法在实现债权中的功能和定位,重点研究物权法对执行的影响;五是执行当事人、执行标的、执行和解等执行基本理论,如受让债权的第三人能否直接申请执行,执行财产的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投资权益、孳息、共有财产等特殊标的的执行问题,以及执行和解的性质、救济方式等等;六是执行救济、财产查明、对被执行人债权及其他财产权的执行以及参与分配等执行制度方面的理论问题,比如执行异议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异议之诉与普通诉讼的关系,申请执行人调查财产的手段和途径,法院在调查中可采取何种制裁措施,参与分配的主体资格、分配原则和救济途径等。要加强对执行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鼓励开展执行理论研究,进行执行工作调研,切实提高执行人员的司法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为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四篇:读《不折不扣地执行》心得体会二
读《不折不扣地执行》心得体会二
今天市政协机关举行首次读书学习交流会,主题是提高执行力。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可以通过读书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对提高机关执行力,推进市政协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协事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我谈以下三点:
(一)学习《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本书的收获体会。
这本书是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赖新元主编的,这本书共有230页18万字,共有九章55个小节,讲了不折不扣地执行的九个观点55个论点。这是一本关于完美执行的指导性读物和励志精品读物。我学习这本书对提高执行力有了新的收获,用“四个一”来概括,即把握一个核心——又好又快地执行;注意一个关键——人人以身作则,领导要带头,高标准严要求;重视一个重点——把好细节,杜绝差错;追求一个目标——完美执行,提高满意度。
(二)办公室执行力上明显提高但仍有差距。
近两年来,政协领导十分重视提高办公室执行力:一是加强机关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二是领导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搞好传帮带;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推进机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督查督办和奖励制度;五是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六是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团结协作,提倡和谐包容,全力推进“五型”机关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办公室按照“快速、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责。办公室在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后勤保障,督查督办,服务全局等方面工作到位。实现了团队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服务质量[:http://www.xiexiebang.com]明显提高,差错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机关管理实现无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发生。营造了办公室和机关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进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办公室工作虽然有了一点成绩,但执行力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离领导的要求,干部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一是在又好又快执行上有差距。有时存在好但不快或快但不好的情况。二是在不折不扣执行上有差距。特别是领导交办事项上有时存在行动不快,督办不力。三是在完美执行上有差距。办文上把关不严,出现差距;交办事项有的不亲力亲为,反馈不及时。这些都有待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并切实改进。
(三)办公室要争做不折不扣的完美执行者。
办公室为什么要争做不折不扣的完美执行者呢?
我认为这是办公室岗位职责的需要,这是工作态度好坏的标志,这是思想境界高低的尺度,这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只有不折不扣的完美执行者才是称职的、优秀的,才是上司欣赏,才是同事尊重的,才是团队认同的,才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才会有成就的,才会成为英雄。
怎样争做不折不扣的完美执行者呢?
一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要热爱政协事业,热爱本职岗位,只有热爱才会付出,才会细心耐心尽心,激情饱满,不畏艰难,冲锋陷阵,才不会麻木不仁,玩忽职守,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有热爱才会精益求精,在大事小事上千方百计自觉追求尽善尽美,只有热爱才会时刻把工作和事业放在第一位,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献身本职工作,不获全胜不罢休,拒绝缺陷,才不会在办文办会办事上出现差距。才不会感觉是领导在苛刻管束你、上司在用权力逼迫你。
二要快速高效,政令畅通
执行是办公室办事人员的本能,服务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天职。领导交办工作时要大声说:“马上行动,保证完成任务,请领导放心”!服从是一种美德,是执行的第一要素,是基石。服从就是要下级服从上级,做事不讲借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交办任务,认真及时又好又快完成好每一件小事。阻碍执行,就是阻碍自己。办公室要注意克服这本书中提到的,影响不折不扣执行的“七大因素”:缺少全观局,论资排辈,自以为是,没大没小,先争后受,缺少训练,阳奉阴违。办公室干部要“一日三审”,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党组会、主席会和领导保持一致?随时摆正位置,警醒自己,要言行一致、政令畅通。
执行力强调人的因素,但执行力不在乎干部年龄大小,不在乎资历深浅,不在乎职位高低,关键在于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荣誉感。完美的执行者肯定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细致的工作思路,严密的工作部署,柔韧的工作心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时办公室工作效率比质量更重要,只要注意把握又好又快地执行的准则,最终是可以达到不折不扣完美的执行效果。
三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要树立办公室无小事,牢记小事大责任的教训。努力做到办文无毛病,办到无可挑剔;办事无失误,办到恰到好处;办会无差错,办到规范高效;服务周到细致,办到普遍满意。办公室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只要善于把握规律,把住细节,严把关键环节做好办公室工作也不难。比如在办文上要注意把好七关:即把好文种关、文字关、政策法规关、发文范围关、程序关、计算机备份关、发文前审核关。在办会上要注意把好七关:即把好通知关、会场关、材料关、会场秩序关、后勤服务关、安全处突关、材料归档关。在办事上要注意把好四关:即把好方案制定关、方案送审修改关、方案执行关、督办反馈关。在接待上要注意方案呈报,来宾送迎、参观点、住宿、行程安全、礼品安排等,做到热情周到,节俭大方,注意礼节,让来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树好办公室窗口形象就是树好机关形象,只有人人注意把好细节关,拒绝差错,就会有效防止失误,杜绝重大事故。工作失职就要失误,工作失误就要失位。人人都要珍惜到政协工作的机会,干好份内每项工作,我们要以出色的执行使人生达到“人近黄昏,了无遗憾”的境界。
四要乐于奉献,乐观进取
我们到政协工作感到比起党政一线干部,比起企业的岗位目标管理是宽松的,领导对干部是爱护有佳,痛爱有佳,这两年安排干部休假,鼓励学习增长才干,能到政协工作是福气、运气。办公室工作具有隐性而非显性的特点,但办公室工作又处于综合、枢纽的位置上,对办公室工作的关注度高,期值高,办公室同志随时处于被评议,被挑剔的位置,误解批评和指责、乃至夸大的非议在所难免。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素质,受得起表扬和奖励,经得起批评和指责,要把批评和指责作为一种关心爱护,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要把批评和指责当作一种正常的工作关系和沟通方式,批评不等于否定,反对不等于为敌,纠正不等于没有采纳,冲突不等于无情。办公室的同志要时刻牢记谦虚谨慎,保持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快乐执行,诗意生活,以实际言行营造好快乐政协,和谐政协的良好机关氛围。
第五篇:法院审判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1、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
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有着内在联系。务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务实则是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属于操作与实施问题。如果只务虚不务实,工作就缺乏实践性,而只务实不务虚,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
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强
素质就是要把案子办好,把队伍带好,把管理搞好;外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搞好宣传工作。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好了,并适时地把工作情况宣传出去,争取社会的认可、民众的认可、领导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鼓舞法院干警的士气,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讲,把工作干好只是完成了一半,这另一半就要靠抓信息、宣传和调研,就要强调务虚,就要善于务虚。
3、是要大力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信息宣传和调
研工作是既贴近领导,又贴近群众,位置十分重要,但工作艰苦,待遇清贫。因此,这项工作岗位上的每位同志都要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做到撊財:上级文件必读;重要报刊必看;重大工作部署必知。:一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要有深入的理解、认识、把握;
4、要大力加强队伍的业务建设。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
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整理、资料统计,而是一项需要深入付出的复杂劳动,需要有高超的业务水平。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具备较强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分析综合,能够发现和揭示信息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真实、精练地反映客观情况;要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从全局高度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这就要求同志们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钻研业务,练就干好工作的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勤奋学习。是很有道理的。要学习各种公文的章法,学习遣词造句,多读点书,多看点报,特别是对一些好的文件、文章、讲话,要做为范文精读细研,悟其真情。要勤磨多练,通过实际磨练,使每个同
志的笔头子更硬朗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作品的质量更好一些。要精益求精,写文章。起草讲话、报告,一定要反复推敲,只要时间允许,就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每改一遍都会有收获,力求遍遍都有新提高,真正做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切忌马虎敷衍,草率应付。领导应该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学习磨练的时间和条件,可通过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等形式,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5、要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
件。搞文字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复杂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任务重,时间紧,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节假日也不得休息。用撁幻髅灰梗患⒚槐ィ煌昝涣藬来形容,是不夸张的。这项工作的特点是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并且,文字工作人员还需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我们的领导同志,应该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在奖励政策、办公条件上向文字工作做适当的倾斜,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办公技术,优化文字材料的采集、编辑、整理、传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