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

时间:2019-05-15 15: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

第一篇: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

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一、百色市基本情况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跨东经104°28′~107°54′与北纬22°51′~25°07′之间。云贵高原余脉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西北部为高原余脉,东南部具有两广丘陵特征,中部的右江河谷强烈下切,四周被低山丘陵环抱,呈盆地状,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地为主,其次是丘陵、台地及平地。东南与南宁市的武鸣、隆安、天等、大新等县相邻;东北部与河池市的天峨、凤山、巴马等县接壤;北部以南盘江、红水河为界,与贵州省隔江相望;西部与云南省毗连;南部与越南交界。处于低纬度地带,北连大陆,南近海洋,北回归线贯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是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共辖12个县(区),183个乡镇,总人口364万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百色市各地降雨量充沛,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市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南北部降雨量较多,右江盆地降雨量较少。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百色市各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表(单位:mm)

县(区)全市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

23456789101112合计

19.1 23.1 35.1 77.6 176.1 235.8 229.1 231.1 124.9 86.9 47.5 18.4 130

18.3 19.0 34.4 66.0 162.8 184.2 179.8 186.7 110.3 75.0 39.5 13.4 10817.320.126.123.127.5

20.824.534.328.432.1

30.434.848.739.644.7

59.373.998.379.594.2

147.7173.7169.4186.3208.2

202.6202.4228.0248.5290.4

166.9178.3213.4243.6284.1

188.3207.7235.4268.9305.5

114.5112.2126.3153.1152.8

68.085.792.499.697.1

45.247.749.952.648.4

14.718.126.622.524.2

1071***

那坡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16.814.617.516.113.917.819.117.221.519.218.922.434.130.629.328.830.135.367.482.374.667.987.680.1163.8180.9161.4150.8233.8174.3249.5218.2224.0193.9347.8240.5256.3204.9207.8193.2369.3251.2282.7212.0185.4173.9290.3235.9156.8108.2111.489.7140.0123.791.667.580.979.4101.2104.150.745.244.651.148.546.318.815.517.716.916.116.61401191***

百色市山岳连绵、河溪纵横;众多河流源出高山峡谷,滩多水急,落差大;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境内地表河流分属两大流域、两大水系: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水系,主要为西江干流上游南盘江红水河、西江主要支流郁江上游——右江;属红河流域的有西南国际水系百都河,经越南流入北部湾。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市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市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市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市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市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市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百色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百色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县城被淹,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市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全市12个县(区)182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4624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95万人,成灾148万人,被困村庄1584个30.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8.3万人,倒塌民房3.12万间,造成无家可归5.17万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9.58亿元;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08.8千公顷,成灾面积86.6千公顷,绝收面积31.6千公顷,因灾粮食损失7518万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12亿元;造成停产工矿企业578个,铁路中断1条次,公路中断1373条次,损坏输电线路1159.69千米,损坏通讯线路474.44千米,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8.6976亿元;有38座中小型水库不同程度水毁,有12座出现险情,经过紧急抢险的有5座,损坏堤防48处4.03千米,损坏护岸1038处606千米、机电井292眼、水文测站3个、机电泵站585座、水电站11座,水利水电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94亿元;其它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我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造成我市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由于我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连大陆,南近海洋,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容易受海洋台风登陆的影响,南北气流活动频繁,容易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加之我市山区面积大,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大,全市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2条,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从而导致了我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在人为因素方面,一是水患意识不强。随意在河道采砂,向河道倾倒废渣、垃极,回填河道滩地建房,圈地建厂,筑坝建池,人为的乱改河道流向,填河造地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渲泻。二是毁林造田,严重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城镇、乡村盲目扩建,不论证,不规划,盲目建设,防洪标准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管理,河道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四是水利工程防洪抗洪能力低。我市现有水库314座,总库容19.1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298座。但这些水库大都建于50~70年代,由于多年来在水利工程使用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维护养护资金存在严重不足,大多数工程都已老化失修、带病运行,使防洪标准大大降低;根据小型水库正常使用年限20~30年的标准,大部分小型水库都已进入报废期,是我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隐患。

四、百色市洪涝灾害的特点

1、时间短,强度大,突发性强。山区暴雨一般都是降雨强度大,而历时又短,由暴雨产生的超产渗流,使雨水来不及渗入到土层深部即可成为地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汇集,水流湍急,河水陡涨,极易形成陡长陡落、峰高量小、历时短暂但却防不胜防,危害较大的洪涝灾害。

2、季节性、多发性、区域性。由于我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南北部山区的年降雨均大于河谷地区,主要降雨集中在汛期五月至九月,因此,我市的洪涝灾害的发生都是出现在汛期,而每次降雨都会造成局部的洪涝灾害。

五、防御的对策及主要措施

在长期的抗洪防灾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工作,把防御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提高我市的防汛抗灾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深入开展防御洪涝灾害的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洪涝灾害的危害性,加强全民水患意识,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水患不除,市无宁日,民无宁日的观点,普及防御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能力。尤其是我们山区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洪涝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及损失的严重性,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抗洪灾、防山洪的思想。

2、建立建全防汛首长负责制体系。多年的抗洪斗争工作证明,防汛抗洪,落实责任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严格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防灾抗灾责任制,明确政府一把手为第一防汛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

防汛责任人,并层层签订了防汛责任状。建立建全我市的防洪预案,明确各职能单位的防汛责任。

3、建立高效的洪水测报和雨量实时测报系统。组建了大型水库澄碧河水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并经过专家验收,经过澄碧河水库的洪水调度,大大减轻了下游的损失:2001年7月5日,澄碧河水库入库流量为444立方米/秒,实际出库流量为20.8立方米/秒,削峰达95%,拦蓄洪量为2.047亿立方米,如果没有澄碧河水库的有效调节控制,右江河水位在峰值上要多上涨0.35米,沿河的损失会更大,减免了经济损失1600万元。今年,我们市防汛办还和百色市水文分局共同建立了雨量实时测报网络,可以直接调用查看全市各雨量站的实时降雨雨量,为做出正确的防汛调度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还从上级财政争取到100万元用于水库防汛通讯建设,确保全市水库安全度汛。

4、做好避灾躲灾的工作。近几年来,会同国土部门对全市的滑坡体、泥石流易发区的定点核查工作,摸清底子,每年汛前、汛中都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制定防御灾害预案,各项责任制落实到最基础,同时加强对易发区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群众的防灾意思和自我防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正在组织力量,对全市的山洪易发区进行排查摸底,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明确重点,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做好防治山洪灾害的规划,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对防御洪涝灾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愈趋强烈,加之我市地形地貌繁杂,气候不稳定,造成洪涝灾害不断,危害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而,减轻洪涝灾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地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为实现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第二篇: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第1页

关键词:

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

正文:

一 我国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地气候、地形、地质差异很大,中国降水量的分配也很不均匀,大致是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国的气候应同西亚等国一样,沙漠广布,降雨稀少,气候炎热干燥。但中国特殊的地形优势,即位于亚欧大陆和世界大洋—太平洋之间,加之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盛行,雨热同期,降雨充沛,形成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与处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和国家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虽然有这种气候优势,但由于降水量的50%--90%集中在5—9月,且降雨强度大,遇到气候异常就更容易造成旱涝不均,洪涝灾害的危害尤其大,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的突发性强,人们往往来不及躲避,一旦发生,损失严重,而且,洪涝过后,往往容易引发流行性疾病。

(一)历史上我国的洪涝灾害情况

在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4.2年发生一次。至近代灾害变得更频繁。

1848年—1850年,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的八个省区连续三年大水灾,1848年黄河、长江都发生大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等地形成大范围水灾。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水灾。1991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尤其是1998年的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特别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1]。

黄河更是一条极难治理的江河。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通过流水作用,搬运、堆积,致使黄河中下游河床抬高,有些地区形成地上“悬河”。,如开封的地上悬河,高出两岸几米到十几米,一旦遇到暴雨或气候异常,引起的洪涝灾害更大,防治工作困难,造成的损失更大[2]。

(二)中国水灾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千米上升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千

第2页

米。到了21世纪的今天,水灾单位面积的综合损失更大。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因此,发达地区企业在快速发展、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企业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领导不可忽视的工作。

(三)我国降雨的划分及洪水的来源

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从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划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地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地河段造成灾害。

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的主要来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的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湖南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集中在5—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台湾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50%--70%集中在5—9月。

(四)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暴雨多发区:

1、东南沿海到广西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台湾和海南岛,24小时降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

2、自辽东半岛,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降水400毫米,太行山东南麓,伏牛山东南坡曾有600—1000毫米或者更多的一些暴雨的记录

3、四川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

4、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也曾多次发生大暴雨,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

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总产值受到洪水的威胁[3]。

然而,这些地区为一厂发展农业,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洪场所大量开垦使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修建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洪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二 我国的洪涝灾害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发生越来越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1、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雨量较多月60%--80%集中在汛期6—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时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造成堤坝决口,引起的洪水也时有发生。因水土流失严重而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

第3页

会造成河道堵塞,在汛期来临时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2、发生越来越频繁。像前面所提到,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时代平均每5.2年发生一次,明清每4.2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且发生规模,危害程度往往较大。

3、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由台风引起的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洪涝灾害危害系数也很大。而我国长江的防洪能力又较低,特别是我国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往往又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上,突发暴雨或连续的强降雨,行洪能力差。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加之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有可能前几天还大面积干旱,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也会引起洪涝灾害,由此引起的泥石流突发性更强,一旦发生,人们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山莹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泥石流也造成死亡200多人,风暴潮引起的灾害也很大,如1992年8月31号至9月2号,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的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m,天津潮位达6.14m,造成海堤被冲毁[4].4、损失大。历史上每次较大的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都较大.如近年1931年江淮大水,洪涝灾害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的减轻了损失,全国的洪涝灾害面积仍达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亩,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在1998年我国由于夏秋季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5]。

(二)从发展机制来看,洪涝灾害的特点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破坏性和普遍性等

1、季节性。由于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冷暖空气交替,年内降水量有季节性变化,每年汛期的4个月(北方一般6—9月,南方5—8月),降雨量可占全国的60%--80%,降雨时程集中的7、8月份的降雨量可占全年的50%--60%,而且这几个月的降水往往是几次大暴雨的结果。年降水量的集中,加上植被稀少,常形成大的洪涝灾害。降水的年内及地区间的高度不均衡和集中,常导致下列不利情况:

(1)出现大洪水的机遇较大;

(2)北方总降水量虽小于南方,但北方降水量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和年际变化幅度之大都超过南方,所以在北方,河流出现大洪水的机遇也较大。

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成因也基本相同。

2、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我国大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七大江河流域,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只不过在规模,类型上

第4页

[6]

不同而已,重复性强。

3、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三)洪涝的类型

洪涝的类型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等。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我国七大江河中发生的洪涝灾害大多是暴雨洪水,只有松花江流域冰凌洪水和融雪洪水较突出。

三、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发生频率的加快,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地球气候的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海洋,水循环,雪山,冰山,陆地表面,人类活动等。洪涝灾害具有双重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

下面从两方面来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海洋、水循环、雪山、冰山、陆地表面等。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一切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是引起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

2、大气。太阳辐射量在高低纬度间分布高度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异常引起大气运动的异常,由此引起降水量在不同地区的降雨异常,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海洋。海洋是地球温度的“调节器”。海洋的地理分布对降水量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降水量大,这些地区一般属于湿润地区,在大洋上形成的热带气旋,携带大量雨水,登陆陆地以后,常引起暴雨洪水,溃堤洪水和风暴潮等,洪涝灾害危害较大。

4、水循环。海水的水循环调节全球气温,全球性的海水循环分为暖流和寒流,当暖流和寒流流动异常,就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如近年来由于秘鲁沿海的水循环异常而引起的厄尔尼诺,导致全球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损失惨重,有的地区则严重干旱少雨,旱涝分布面积广大,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我国也深受其害。

5、冰山雪山。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严寒,江河结冰,山区则出现冰山雪山等,到春暖花开之际,江河解冻,冰山雪山融雪量大,常形成春汛,易引发冰凌洪水,融雪洪水

第5页

6、陆地表面。陆地表面也是影响洪涝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植被茂密的地区,卸洪行洪的能力较高,反之,在土地裸露,植被稀少,河道狭窄,地形地势高低崎岖的情况下,一旦遇到暴雨和大量冰雪融水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二)社会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堤坝的建设与管理,防洪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8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对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危害加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现有的防洪工程大都兴建于50、60年代,不少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和超期服役没,防洪能力降低。水利基础薄弱,更新改造任务繁重,对于彻底防洪还需要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水文信息等基础工作薄弱,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研究不够,防洪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人类活动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影响我国洪涝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人类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却不断增多,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讽刺,也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生态观念淡薄的一种惩罚。

(1)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对自然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大面积的毁林开荒,自然生态环境也越来越脆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开发建设,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质量恶化和水体污染尤为严重。全国以水蚀为主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其中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不仅使我国每年损失耕地10万亩以上,而且,加剧了河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增加了洪涝的危害系数[7]。

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迅速,但防洪建设落后于人口增长,一部分人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盲目开发,侵占河滩地,湿地大面积缩减,湖泊面积锐减,调蓄能力大副下降,此外,在河道上乱建工程,河道变窄,威胁河道行洪,也是一大隐患。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底河床抬高→调蓄洪峰能力衰弱→水泛成灾,恶性循环由此开始,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报复,这深刻的教训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温室效应的加重,使湿润地区洪涝灾害增多。

科学家们在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汇总,分析后发现:20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0.5℃,许多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人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副产品--“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水蒸气、co2、co、沼气等。产生温室气体效应60%的原因是由于 co2含量的增多。虽然地球升温有可能是其它自然因子作用的结果,但人类对加速地球升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大气中的年增长速度仍为0.5%。[8]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温度的变化比过去几个世纪都要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发展大量使用化石原料,其次是大面积森林被破坏,植被大面积被破坏。土地退化是大气中碳

第6页

co2的浓度增长了26%,目前大气中 co2浓度

含量增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人类肆无忌惮地铲除草坪、过度放牧、植被大面积被破坏,失去灌草天然保护屏障以后,土壤结构也逐渐被破坏,从而使贮藏的碳被大量释放,增加了温室效应。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它所容纳的水蒸气量也不断增加,因而增加了地球表面的降水量,与25年前相比,大气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气,但新增加的降水量如何分配呢?几乎所有的专家都确定:新增降水量的分配将会高度不均,一般规律是:易发洪水及侵蚀的湿润地区,洪涝灾害愈会增加,干旱地区则会更加干旱。

四、国外洪涝灾害的研究与措施,对我国洪涝灾害防治工作的借鉴

为了广泛借鉴世界各国江河治理和防洪救灾的经验,下面来了解和分析一下德国,法国,荷兰三国防洪减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德国,法国,荷兰位于欧洲中西部,地理上相邻,海拔一般不高,三国面积加起来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从自然气候条件来看,气候温和,年降雨量充沛,时空分配较均匀,森林和绿地覆盖面广,历史上德,法两国洪涝较少,洪水多由暴雨,冰雪融水引起,荷兰西部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得河下游入海口的三角洲,50%的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受洪涝的影响很大,历史上是一个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一)德国、法国、荷兰三国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1、从环境水利的高度认识防洪,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三国在治水观念上相应有了很大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的修建防洪工程来达到防灾减灾目标,转变为以保护水环境的多目标综合治理,即环境水利的观念。治理江河,修建防洪工程首先应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全局考虑,把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结合起来,留够足够的行洪通道,并保证蓄洪区的蓄洪功能,三个国家的河流防洪规划都要求有环境评价,同时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

2、采取“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防洪减灾策略。

十分重视平时的工程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并高度关注工程质量,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环境安全的具体要求,做到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时建、防、抢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平时的工作是做好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重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

在防洪抢险方面,同我国一样,“有所弃,才能有所守”。

3、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完备的雷达测雨站,快速的洪水自动测报设施,先进的通信传输设备和布局较广的数据网络,以及面向公众,信息共享的服务体系,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系统开发都由政府委托科研单位、公司来完成,使用部门只负责提出要求,系统建成后负责运行管理,并将大部分气象,水情,洪水预报等信息面向社会,保证数据统一,避免大量重复工作。

在防洪设施的控制,运行管理方面,三国计算机应用普及,水平高。

在防洪的组织管理和运作程序上有明确规定,各地区和各部门在防洪工程的调度运用

第7页

上都有严格的协议,各单位按责行事,形成完善的防洪非工程体系。

4、依靠高科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建造规模宏大的防洪减灾工程。

三国一些工程的构思设计,建造都十分独特,依靠的是科研力量和雄厚的机械制造能力.在堤坝建造方面,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堤身的填筑、地基的处理、水下施工等方面手段先进。

5、注重面向公众的贡税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

三国都在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教育,从小树立防灾意识,公众灾害意识很强.法国政府对在不同风险区域内开发建设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德国把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告知居民风险程度和预防措施洪水到来时,居民可自行判断危害程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6、在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受益者的积极性。

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并规定在50年内堤防如若出现问题,设计、施工单位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使工程质量有可靠保证,在堤防管理上,三国通过税收保证了工程维护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使堤防能够正常运行.此外,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除了有官方机构管理外,在受益的一些地区还有民间协会组织,公民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可通过协会组织实施监督。协会有权否决政府的工程规划方案,并委托科研设计单位、施工部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

7、法律健全,可操作性强。

三国没有单独的防洪法规,没有统一的防洪机构,但从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到洪水预警预报,抗洪抢险的组织,以及灾后的救济,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执行部门,各部门依法行事,各负其责,避免了政出多门,互相扯皮,有序进行[9]。

(二)从以上对德、法、荷的防洪减灾方面的主要经验分析中,对我国的防洪治理和抢险救灾提出下列建议:

1、科学认识洪水的发生发展,把江河治理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2、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不懈地搞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

3、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坚持非工程设施和工程设施并重原则。

4、加强防洪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技术创新机构,提高抗洪抢险和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

5、积极推动洪水风险管理,加大水的执法力度,避免各政府部门职责模糊不清,遇事互相推诿。

6、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经验。

五、中国综合治理水利的现状及战略思考

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兴修水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对主要江河进行了初步治理和开发,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截至到1998年,全国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总库容492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加固并修建堤防26万多公里。

第8页

(一)我国水利行业在蓬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中远期的投入和发展机制。许多项目资金使用期限过短,长期性项目用短期性资金来运作,还款期限内项目效益难以发挥,难以偿还本息。

2、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防洪,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不够。

3、水利基础薄弱,大部分于50—70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超期服役,一些新建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管理手段落后,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不广泛。

从以上对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特征以及防治的现状等的分析来看,我国的防洪任务还很艰巨。从环境治理入手,普及保护环境的知识到水利的兴建,高科技的运用,再到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做好防洪的部署,各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责。总之,洪涝的防和治统筹结合,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的限度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洪涝灾害的防治

如何防治洪涝灾害,减少洪涝灾害?中国有句俗话:“青山秀水,穷山恶水”,早已道出了防治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此外,应从思想观念入手,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大力兴修水利,把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确立环境水利观念;同时,还要防治水污染,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工矿企业,不为一时和眼前的利益而损失长远的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防治洪涝灾害的工作我们应作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减少洪涝发生的可能性,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10]。

作者签名:

参考文献

[1]、中国水旱灾害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1997年

[2]、科技日报 http://www.xiexiebang.com 洪涝的类型 2005.5.26 [4]、水问题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 洪涝的特点 2005.5.31 [5]、水的可持续发展[N] 如何防治洪涝灾害 经济日报 2005.6.5 [6]、杨振宁等 中国水利年鉴 [M] 2005.6.10 [7]、史辅成,王国安 黄河洪水特征及下游防洪[M] [123页—132页] [8]、钱正英(主编)中国水利[M] [85—89页] [9]、赵业安,潘贤娣 21世纪黄河治理开发与发展前景[M] [210—223页] [10]、中国地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56—75页]

第10页 10

第三篇:交城县洪涝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研究

交城县洪涝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研究

姚振超

(交城县水利水保局交城030500)

摘要:文中论述了交城县的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重复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分析了洪涝灾害的成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气象因素和人类社会因素,提出了防洪减灾对策。关键词: 洪涝灾害;成因;对策;交城县

中图分类号:S422文献标识码:B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部边缘,全县总面积1 812 km,其中山区面积 1 685 km ,是总面积的92.7%。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 472.6 mm, 最多降水量为642.4mm,最少降水量为245.2mm,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特别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因而产生径流快,夹带泥沙多,山洪来势凶猛,所以造成的洪涝灾害不仅特点显明,而且非常严重。

1洪涝灾害特点

1.1突发性

由于山脉林立,沟谷深切,河沟狭窄,一旦遭遇暴雨,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山洪,导致许多民众来不及转移而造成严重损失。2002年6月26日,我县东坡底乡东葫芦河横岭村西沟内突降暴雨,2h降雨量超过100mm,洪水冲进学校,教室进水深1m左右,给正在上课的学生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村民及时把学生背出教室才避免了伤亡事故发生。2

21.2随机性

山洪成灾在时间、空间上毫无规律可言,令人防不胜防。一般情况下我县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但 1985年5 月11日18时50分至12日5时40分,我县普降暴雨,按常规没有进入汛期,不会发生大的降水,但这次降雨,最大达83 mm,磁窑河西沟水库坝顶溢流,过水流量为130m3/s,东沟水库水位距溢流面仅1cm,流量为133 m3/s。而且这次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也无规律可言,主降雨区磁窑河流域与文峪河的东、西葫芦河流域,两地相距60多km。

1.3重复性

自1950年到2005年我县共发生洪灾24次,其中发生在磁窑河流域的洪灾11次,达 46%。在这一区域的地方政府和群众每年都要投资投劳,恢复水毁工程,其结果却是屡建屡毁,生产自救积极性大受打击。

1.4毁灭性

由于山洪峰高量大,所到之处房屋、桥梁、农田均被冲毁。1988年7月以来,我县出现连续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雨量之大,为近几十年罕见,从5 日到7日,平均降雨量达110 mm,受灾的共有8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800hm2小麦生芽,霉烂333hm2。共计损失粮食350万kg,淹没庄稼353 hm2,倒塌房屋1 969间,冲毁∪型防渗渠道8km。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2.1 自然地理因素

我县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800m等高线为界分为平川和山区两部分。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地形支离破碎。西北部山区层恋叠嶂、河沟密布;北部山区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易发程度较高,在遭遇到短历时、大强度暴雨时,雨水往往来不及入渗就产生径流,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同步,极易形成洪灾,历史上我县洪涝灾害频发,是典型的有雨涝灾,无雨旱灾的地区。

2.2 气象因素

我县属中温带地区,夏季多受太平洋海洋气团控制,冬季则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春秋两季则受这两种气团的交替影响。因此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春季干燥多风降雨稀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进入我县的降雨,一是由西南方向输入的西南气流形成,二是由东南方向输入的东南气流形成,在地形和大气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每年汛期极易发生局部性暴雨。

2.3 人类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活动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日益加剧。我县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脆弱,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工矿企业的发展,人类对土地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人为挤占河道、向河道内弃渣、弃石等使生态环境更趋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防洪减灾对策

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应当采取“强化意识,加大投入,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准备,主动防御,尽量减小灾害损失。

3.1 从思想上正本清源。

县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和可防御性,普及防御常识,增强他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山洪灾害的意识。

3.2 规划上从长计议。

县委政府进行决策时要着眼全局,把防避洪涝灾害纳入全县社会和经济的整体规划,并切实贯彻《水法》、《水土保诗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水行政主管部门则要站在为社会,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切实加大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力度。另外,防治洪涝灾害规划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近期与长运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统一规划,编制防治方案。

3.3 治理上标本兼治

要实现标本兼治,应该做好“二整二建二治”工作。“二整”是全面整治病险水库,全力整治河道。要对全县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并对其进行根治,彻底改变年年除险年年险的被动局面,严格水利执法,有效制止河道范围内的违反水法行为,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二建”是在流域上游或易淹区域上游适当新建防洪水库,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小城镇按设防标准修建防洪堤坝,增强抵御洪水的能力。“二治”是分水系开展小

流域综合治理,有计划治理水毁工程,切实提高防灾抗灾水平。

3.4 投入上多管齐下

我县自身经济不够发达,要保证防避山洪灾害的投入,必须采取多管齐下措施。各级政府应适当加大洪灾区的治理投入力度,同时,对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进行筹资。另外,应该继续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吸收民间资本兴修水利。兴建防洪工程时,要落实地方自筹和群众自筹,明确县级,乡级财政的自筹比例,建立农村劳动力积累工制度,按工程受益面积或人口数量进行集资投劳。同时,水利系统自身也必须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投入能力。

作者简介:姚振超,男,1964生,200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8-12-25]

The Features of Jiaocheng County’s Flood and Water Logging Disaster and

the Defence Countermeasures

YAO Zhen-chao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Jiaocheng county’s flood and water logging disaster such as: unexpectedness, stochasticism, recurrent and destructiveness, analyzes the formation causes of disaster including natural geographic factors, meteorologic factors and human society factors, puts forward flood-controlling and disaster-eliminat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flood and water logging disasterformation causecountermeasureJiaocheng county

第四篇:隆安县洪涝灾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背景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并通过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简单小结,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对广西隆安县的洪涝灾害防御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隆安县 洪涝灾害 发生 成因分析 防御对策

一、隆安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南宁市西部,地处东经107°21′—108°06′,北纬22°51′—23°21′,隶属南宁市管辖,东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县相连,南部与崇左市扶绥县、江洲区交界,西部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北部与百色市平果县毗邻。东西长77.5km,南北宽56.2km。县城距南宁市区80km。

(二)地形地貌

隆安县地势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线倾斜。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丘陵、低山和岩溶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西大明山系脉的小明山最高,海拔973米,最低点为白马河口,海拔81米,据统计,低山丘陵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9.1%,岩溶地貌占31.2%,平原台地貌占17.7%。

(三)山系水系

隆安县西南部以峰林、峰丛石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南部边缘山地为西大明山系脉,属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小明山,海拔9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地要山海拔807米,平付山海拔726米,空林山海拨715米。东北部土山丘陵和石峰兼而有之,海拔多在200-700米,其间敏阳乡三宝山海拔721米,六暖山海拔742米,为东部最高点。中部右江沿岸以平原、阶地、低丘为主,并有一些石灰岩孤峰和残丘点缀其间,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全县主要河流有右江、绿水江、罗兴江、丁当河、驮玉河、百朝河、大滕河、布泉河等8条,共有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全县有地下水源12个,地下河18条,集中分布在都结、布泉、屏山、杨湾、乔建等乡镇,共有地下水3.94亿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3处,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

(四)气候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递增,雨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和向西北逐渐增高。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县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县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县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县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县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隆安县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隆安县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县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

灾害。全县3个镇受灾,受灾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4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2万人,倒塌民房2500多间,造成无家可归1万人,全县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数万亩,因灾粮食损失数万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交通路线中断,供电受到影响,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贫瘠,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阻碍相关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我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造成我县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由于我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连大陆,南近海洋,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容易受海洋台风登陆的影响,南北气流活动频繁,容易产生强降雨天气过程,加之我县山区面积大,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大,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从而导致了我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在人为因素方面,一是水患意识不强。随意在河道采砂,向河道倾倒废渣、垃极,回填河道滩地建房,圈地建厂,筑坝建池,人为的乱改河道流向,填河造地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渲泻。二是毁林造田,严重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城镇、乡村盲目扩建,不论证,不规划,盲目建设,防洪标准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管理,河道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四是水利工程防洪抗洪能力低。我县现有水库3座,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由于多年来在水利工程使用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维护养护资金存在严重不足,大多数工程都已老化失修、带病运行,使防洪标准大大降低。

四、隆安县洪涝灾害的特点

1、时间短,强度大,突发性强。山区暴雨一般都是降雨强度大,而历时又短,由暴雨产生的超产渗流,使雨水来不及渗入到土层深部即可成为地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汇集,水流湍急,河水陡涨,极易形成陡长陡落、峰高量小、历时短暂但却防不胜防,危害较大的洪涝灾害。

2、季节性、多发性、区域性。由于我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南北部山区的年降雨均大于河谷地区,主要降雨集中在汛期五月至九月,因此,我县的洪涝灾害的发生都是出现在汛期,而每次降雨都会造成局部的洪涝灾害。

五、防御的对策及主要措施

在长期的抗洪防灾工作中,县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工作,把防御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提高我县的防汛抗灾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深入开展防御洪涝灾害的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洪涝灾害的危害性,加强全民水患意识,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水患不除,市无宁日,民无宁日的观点,普及防御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能力。尤其是我们山区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洪涝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及损失的严重性,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抗洪灾、防山洪的思想。

2、建立建全防汛首长负责制体系。多年的抗洪斗争工作证明,防汛抗洪,落实责任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严格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防灾抗灾责任制,明确政府一把手为第一防汛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防汛责任人,并层层签订了防汛责任状。建立建全我县的防洪预案,明确各职能单位的防汛责任。

3、建立高效的洪水测报和雨量实时测报系统。同建立了雨量实时测报网络,直接调用查看全县各雨量站的实时降雨雨量,为做出正确的防汛调度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确保全市水库安全度汛。

4、做好避灾躲灾的工作。积极对全县的滑坡体、泥石流易发区的定点核查工作,摸清底子,每年汛前、汛中都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制定防御灾害预案,各项责任制落实到最基础,同时加强对易发区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群众的防灾意思和自我防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对防御洪涝

灾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愈趋强烈,加之我县地形地貌繁杂,气候不稳定,造成洪涝灾害不断,危害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而,减轻洪涝灾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地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为实现我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第五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纠纷对策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媒体舆论导向。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

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2.政府相关部门对恶性医闹事件处置不力。尽管公安部委联合下发了多个严厉打击医闹的通知,在过分强调和谐观念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过度贯彻和谐而纵容了大部分医闹行为。公安部门的不作为,使医院在面对医闹时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有一赔了之,这助长了不良的医闹风气。

(三)医疗环节因素

1.医患沟通。相关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达90%的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患沟通不足[1]。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一切对疾病的认识都来源于主治医师的讲解,包括对愈后效果。某些医师对病人盲目乐观的诱导,会给病人造成较高的期望值,如果实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病人的预期效果,在病人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造成心理失衡,从而与医院发生纠纷。

对于对医学有一知半解病人,需要更加充分的医患沟通,因为病人对医疗有一定的个人认识,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医生的日常诊疗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释沟通,很容易招致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2.服务细节。绝大多数医疗投诉产生于医疗服务细节,病人对医疗服务细节不满和抱怨的积累会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细节中,小到挂号拿药,大到手术护理,如果医务工作人员态度傲慢、冷漠和不负责任,都会招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医疗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行为,极小的细节失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由于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注射药物时,未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把张三的药注射到李四身上,医生做手术时把左腿弄成了右腿等。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纠纷大发生就是医疗服务细节出了问题。

3.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核心制度医疗制度未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导致医疗纠纷致赔偿的直接原因 [2]。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不及时书写病历,未贯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不及时,病人信息查对不仔细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病案管理。不规范的病历书写和混乱的病案管理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比如由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将病人信息弄错,导致病人出院后无法正常医疗保险的报销或给病人造成其他麻烦,因医生乱开诊断证明而将医院卷入他人间的纠纷当中,病历因保管不善丢失或损毁导致诉讼中败诉等。病人原始病历具有证据效力,病历内容记录错误或被涂抹、篡改都会引起不利后果,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制度因素

1.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过于强调职业和身份界限、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等制度缺陷,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医疗保险资源分配失衡,行业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差别悬殊,导致供大于求的一边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另一边却面对着看病难、吃药难的困窘,加上一些地域和群体医疗保障的缺失,一些人群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医疗保险待遇。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遇重大疾病,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脱富致贫,甚至到无法维持日常家庭开销的地步。此类家庭中如有愈后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家庭来说将会是沉重的灾难,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病人本人和家庭都将陷入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病人因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在离开医院就意味着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的绝望时,最后不得已将责任转嫁给医院,因为赖在医院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医药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54年出台了一项医药加成的政策,该政策已实施六十多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医药加成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但目前该政策已经发展为以药养医的现状,成为公立医院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医院靠药增加收入,医生开处方提成,偏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医药加成政策加重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损害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患者因素

1.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人入院前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在愈后效果不佳时,病人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认为看病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而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要求医院退回医疗费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另外,一些医师盲目乐观的诱导,也会给病人心理上营造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病人心理上期望值,病人便认为上了医生的当,从而产生受骗心理,当医患信任感消失殆尽是,纠纷由此产生。

2.病人医疗知识欠缺。由于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缺乏科学的认识,一旦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风险,便把全部不良后果归结于是医院的医疗事故,这需要医务人员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不可预知的可能性[3]。手术后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心理失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医疗纠纷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我国交通事故纠纷数量远比医疗纠纷数量多,而交通事故纠纷双方的矛盾显然没有医患双方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一个高效、公信的责任认定机制,而在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当中就没有这样一个快速高效的责任认定机制,这也与医疗纠纷本身性质有关。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索赔金额高、处理困难等特点,医患双方责任认定的难度很大,耗时长,且认定费用相对要高。目前,涉及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技术鉴定有两个: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因新侵权法的出台,这种鉴定已经很少人做;二是医疗技术司法鉴定,但该技术鉴定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以上两种鉴定都是法院审判的依据,鉴定程序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期限。一般医疗纠纷发生后,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较低,诉讼程序的复杂耗时、成本较高等原因,患方更倾向于私力救济途径—-医闹。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当中,有这么一个高效、公信的医患责任认定机制,那么医疗纠纷也可以像交通事故纠纷一样快速有效的划清双方责任,纠纷很快化解。然而,医疗纠纷的认定难度大、专业性强、成本高,即使有这样一个快速认定机制,因其费用高昂,患方也未必乐于接受和选择这种责任认定途径。因此,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建立还应具备两个制度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消除患者经济方面的障碍。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将医疗纠纷责任机制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法律效力等内容写进法律,并规定该责任认定为医疗纠纷解决的必经环节。

2.取消医药加价政策补贴。以药养医现状是滋生医药腐败的土壤,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取消医药加价后导致的公立医院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多种合理途径弥补,首先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次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类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二)加大对恶性医闹行为的处罚力度。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多次联合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和谐维稳,避免信访矛头转向自身,对医闹行为采取容忍,委曲求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医闹的发展。想要遏制医闹,杜绝恶性伤医案件的发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医闹采取零容忍,医闹不是合法的维权行为,而是扰乱公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在维护公共治安秩序层面上,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为了维稳就一味妥协,不能怕热火烧身就行政不作为。只有落实好医闹严打政策,真正实现医闹“见光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规范医疗纠纷走合法途径解决。

(三)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舆论的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大众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失实的报道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依法解决,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纠纷中,应当尽快建立医疗纠纷报道审查制度和医疗纠纷报道失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媒体报道行为。使媒体在医疗纠纷报道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记述医疗纠纷详细情况,合理、合法的分析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全面的看清医疗责任和医闹的界限,从而营造出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因患者关系。

(四)规范医疗行为,注重细节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违规的诊疗行为是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直接原因,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是诊疗行为合理性、科学性、正当性、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应当懂得怎样去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力必不可少,学会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病痛的诉说,然后善意的病人,关心病人,用关切的语言温暖病人,逐步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良好印象和信心。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履行告知义务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

重要环节,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普及患者医学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医患配合的默契程度。应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进行管理[4],建立医院沟通制度。

3.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案管理。病历是病人就医之间形成的医疗文书,除了医学研究价值外病历还具有证据效力,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往往成为病人攻击医院的主要对象。病历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医生规范的书写病历,及时完成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工作,如实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提高病案质量。另外,医疗机构负有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历借阅和复印行为,充分履行保密义务。

4.提升医疗服务细节管理。医疗服务细节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关注医疗服务细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文化和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因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细腻,呵护人性,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语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相关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只有革新社会体制,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彻底廓清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7):124-125.[2] 金庆芬.医疗纠纷现状调查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 黄桂珍.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总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4,23(5):663-664.[4] 邵金花,孙伟,陈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1-383

下载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色市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

    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在幼儿园扮演着生活照料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生活习惯、个性、情感等各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大部......

    违章建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违章建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06 至 2008 年,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大举进入浦口,浦 口区的变化日新月异,新市区的雏形已初具规模,新农村的 建设也正紧锣密鼓进行。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城市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支持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城市金融服务的神圣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是城市商业银行一项义不容辞......

    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12建3 杨紫兰 案例一:2006年10月12日晚,福清市职业技术学校发生学生打群架事件,打斗中一名2006级新生陈航被人用刀捅死,另有两人受伤。据透露,12日中午......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

    电气火灾成因及对策分析

    电气线路火灾成因及对策整改对策 摘要:作者结合监督检查和火灾调查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对电气线路故障发生火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电气防火的相应措施和对策以供防火监督工作......

    员工离职成因及对策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员工离职成因及对策分析 员工离职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员工离职的关键因素,以达利(中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了企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