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

时间:2019-05-15 15:1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

第一篇: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

法理学名著

外国法理学名著

01、柏拉图全集(全4卷)

02、[美] 波斯纳:法律与社会规范

03、[美] 列维:法律推理引论

04、[美] 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

05、[美]阿丽塔.L.艾伦: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 06、[美]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

07、[美]波斯纳:超越法律

08、[美]菲尔德曼:从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国法律思想 09、[美]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

11、[美]霍维茨:沃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

12、[美]卢埃林:普通法传统

13、[美]鲁本:法律现代主义

14、[美]罗森诺: 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

15、[美]庞德:法律与道德

16、[美]斯特龙:麦考密克论证据

17、[美]孙斯坦:风险与理性:安全、法律及环境

18、[美]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

19、[爱尔兰]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20、[奥]凯尔森: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

21、[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

22、[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和弱点

2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24、[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25、[德]考夫曼: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2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

27、[德]克茨:比较法总论

28、[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29、[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30、[德]拉德布鲁赫:法律哲学概论

31、[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

32、[美]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

33、[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34、[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35、[德]殷科:法哲学

36、[法]邦纳罗蒂:为平等而密谋(上、下卷)

37、[法]勒内.达维德: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

38、[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3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40、[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42、[美]H.L.A.哈特:惩罚与责任

43、[美]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44、[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45、[美]埃尔斯特:宪政与民主 理性与社会研究变迁

46、[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47、[美]巴伦:美国宪法概论

4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49、[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50、[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5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52、[美]伯尔曼:美国法律讲话

5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

54、[美]博格西诺:法律之门

55、[美]道格拉斯·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

56、[美]德沃金: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5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

58、[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59、[美]德沃金:原则问题

60、[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61、[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

62、[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63、[美]汉密尔顿:美国宪法原理

64、[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65、[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

66、[美]梅利曼:大陆法系

67、[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

68、[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

69、[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

70、[日]美浓布达吉:公法与私法

71、[意]密拉格利亚:比较法律哲学

72、[英]P.S.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

73、[英]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74、[英]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7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76、[英]戴大维:从法律、哲学和政治观点看-人权与中国价值观

77、[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

78、[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79、[英]哈特:法律的概念

80、[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全3卷)

81、[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82、[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83、[英]哈耶克:自由宪章

84、[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全2卷)

85、[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87、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88、[日]棚濑孝熊: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

89、[美]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90、[法]摩来里:自然法典

91、[美]庞德:法理学

92、[美]庞德:普通法精神

9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94、[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

大陆法理学名著

95、蔡定剑: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

96、曾宪义:西方法律思想史

97、程燎原 江山 :法治与政治权威

98、邓正来:法律与立法二元观 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99、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100、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101、付立庆:法治的声音

102、高鸿钧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103、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

104、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105、韩大元:比较宪法学

106、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

107、贺卫方:法边馀墨

108、贺卫方:具体法治

10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110、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

111、黄鸣鹤:法治的罗马城

11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113、蒋恩慈:西方法学家生平与学说评价

114、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115、孔庆明:法哲学新论

116、李步云:人权法学

117、李龙:良法论

118、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

119、梁治平:法辨

120、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

121、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122、梁治平自选集

123、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

124、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125、刘星:法律的隐喻

126、刘星:法学作业——寻找与回忆

127、刘星:西方法学初步

129、潘维:法治与民主迷信

130、强世功:法律人的城邦

131、强世功: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 132、沈宗灵:比较法研究

133、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

134、舒国滢:法理学导论

135、苏俊雄:民主、人权、正义

13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37、苏力:送法下乡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138、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律

139、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

140、汪太贤:法治的理念与方略

141、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

142、王亚新:法学进阶之路

143、王亚新:迈入法学之门.14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145、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

146、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

147、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记

148、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

149、夏勇: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

150、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151、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

15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53、谢怀式: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

154、谢晖:法律:诠释与应用——法律诠释学

155、徐爱国:破解法学之谜 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学流派 156、徐忠明: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

157、**:法学家的智慧

158、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

159、杨仁寿:法学方法论

160、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

161、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62、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

163、张文显:当代法哲学思潮

164、张文显:法理学

165、周彤:罗马法提要

166、朱景文: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167、卓泽渊:法学导论

16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69、刘星:法律是什么

170、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171、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17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173、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174、陈忠诚:法苑译谭

175、范忠信:信法为真

176、郝铁川:法治随想录

177、李永君:法里法外

178、梁治平: 新波斯人的信札

179、刘星:古律寻义

180、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

181、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

182、**:说法+活法+立法

183、朱伟一:走过法律

184、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

185、陈金钊:法治与法律方法

186、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

187、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188、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

189、江山:中国法理念

190、李道军:法的应然与实然

191、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192、龙大轩: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19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

194、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 195、童之伟:法权与宪政

196、王人博 程燎原:法治论

197、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

198、魏宏: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199、夏立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法治

200、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

201、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

202、徐亚文:程序正义论

203、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

204、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

205、张骐:法律推理与法律制度

206、郑永流 舒国赢: 法律论证与法学方法

207、周世中:法的合理性研究

第二篇:法科学生必读经典书目

法科学生阅读经典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也许正在发生》

[点介] 这些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本科生来说,读完此书会对法律有全新的认识。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皇权与绅权》

[点介] 今天我们离 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3.罗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4.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5.洛克:《政府论》

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中国大历史》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

10.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1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哲学范畴研究》

12.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3.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4.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5.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16.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1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1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1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0.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1.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 :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2.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23.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2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25.冯象:《木腿正义》《政法笔记》

26.邓正来:《寂寞的欢愉》《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27.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

28.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 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29.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30.庞德:《普通法的精神》、《法理学》(五卷本)、《法律史解释》

31.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32.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

3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 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34.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

35.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36.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点介] 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本书是一本“编”的书,和时下流行的许多“编著”两厢对照,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

37.罗尔斯:《正义论》

[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38.帕斯卡:《思想录》

[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39.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40.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41.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

42.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3.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44.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以及《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法律的经济分析》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45.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

46.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点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

47.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

[点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

48.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通向奴役之路》

49.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

50.[美]康芒斯(1962):《制度经济学》

51.[美]道格拉斯•诺思(199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52.张维迎(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

53.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54.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记》(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游记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55.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记》(从古埃及到美利坚)

56.

第三篇:法理学名著读书报告(定稿)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读书报告

2013级民商2班

张俊 2015/9/1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读书报告

目录

一、作者与书目基本信息.....................................................................................3

二、法律哲学历史——学说及感悟.....................................................................3

三、法律的性质与作用——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8

四、法律控制所应采取的方法——渊源和技术...............................................10

五、实用主义在法哲学问题探讨中的应用.......................................................14 / 14

一、作者与书目基本信息

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是一位主要研究法哲学领域的著名法学家,同时是“综合法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以下简称“本书”或《法理学》)一书系统地梳理了自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理论到20世纪中叶自然法复兴期间庞杂的法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精选、整合,以秩序和正义两大价值为理论基点,进一步通过法律渊源和技术的探讨形塑起“综合法理学”的基本框架。博登海默眼界之开阔,研究态度之严谨,理论体系之兼收并蓄,委实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分为三部分,如果以一篇学术论文作比,本书即以引言(文献综述)、本论(包括应然层面法的性质和实然层面法的样态、适用方法)的结构顺序展开。

二、法律哲学历史——学说及感悟

第一部分“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包括九章内容,以时间维度展开,全面系统介绍历史上纷繁复杂的法哲学学说,本部分侧重对各家学说的原貌展现,作者只有较少的比较和评析。读者下面将截取其中一些比较感兴趣的理论进行叙述。

本书第一节为读者展示了奴隶社会制度下诡辩派论者们对于强者权利(奴隶主相对于奴隶,贵族相对于自由民)的进行合理化的努力。例如诡辩家卡里克里斯把“强者之权利”宣称与“约定”法相对应的“自然法”的基本原理。他从人类生活与动物生活相同的本质出发,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都是建立在强者对弱者的先天优势基础之上。由此,他得出生活中由多数人(往往是弱者)制定的法律来平衡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本身是反自然本性的;与之相对,强者如果不尊重人定法,反而是在按自然法则行事。这一诡辩乍一看有道理,但是他却把无社会的个人生活与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偷换了概念。人在自然状态下当然可以按照自身的实力行使丛林法则,这里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超过人的自力自保的需求。然而,人一旦进入了社会,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本质完全不一样了,人不再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行事,因为他的行事自由必须保障不触动他所存在的社会生活的某些底线,否则这个社会就无法存续,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了。社会生活的底/ 14 线至少应该是:不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可持续性。这些要求不仅为弱者提供保障,也是最终保护了强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强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取更大的利益,否则他只能在原始状态中过着虽然强大却无时不恐惧的生活。

苏格拉底的观点与诡辩派对立,努力克服诡辩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并建立一套以那种客观上得到证明的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实质性的伦理体系。受师父影响,柏拉图的正义观也较为客观,他认为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做他的能力使他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这种“人尽其才”的思想是建构在尊重既存的社会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也成了柏拉图“理想国”的理论起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等级制度建构的一个正当根据与其出发点一致,认为人生而不平等。柏拉图坚持他对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工作岗位发挥不同等级身份作用的观点,并热衷于让哲学家统治这样一个理想国。他认为存在人的普遍差异化情况下法律不能给予既一般适用的又符合每个人客观需要的最有利的命令,所以他主张“最佳的方法不是给予法律以最高权威,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以最高权威”——实行人治而非法治。但是在经历了现实的锡拉古城试验失败之后,他转而提出次优的选择——法律国家。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则更彻底地走向了法治一边,他把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假设为达到“善生活”的唯一可行的手段。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更为明确,他指出,“以正当方式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终极性的最高权威。除非在法律未能作出一般规定从而允许人治(即行政统治)的情形下,法律对于每个问题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威性。”虽然时隔两千多年,这一法治的思想仍然发人深省。当今中国处于矛盾多样的转型期,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法治的底线回到混乱而黑暗的年代了,这不仅是法治已被写入宪法的逻辑要求,更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来自于制定法律的正当方式的外在形式。但是法律这种工具与法律欲实现的善目的本身是分开的,甚至会产生矛盾。在法律不能满足善的目的——所谓恶法——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是否仍应遵守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没有作出回答。读者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考诸适用与不适用该法律会产生的社会效果,如果继续遵守的效果会使社会向恶的方向发展就应该果断抛弃;反之,即使对某个个案中的当事人不公平,也只能舍弃这个个体正义/ 14 的价值追求整个社会的善,而法律的漏洞则通过正当的程序加以事后修改。

斯多葛学派重视人的理性,把自然视为支配性原则,自然法就是理性法。他们认为人作为宇宙自然的一部分,本质上就是一种理性动物。西塞罗解释到,理性人的特征是按照理性给予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而且西塞罗还把这种态度与正义等而视之。正义是自然所固有(被理解为人性)的,而且作为人类集体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正义绝不能与公用事业相分离。基于这样一种人先天具有正义和理性的认识,西塞罗怀疑国家制定的法律或习惯中内容的正义性。他认为,国家实施的“有害”的法规,理所当然不配被称为法律,因为这种法规无异于一伙强盗在其集团内部所可能制定的规则。斯多葛学派自然法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平等,并且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因不同的性别、阶级、种族等因素区别对待是非正义的。尽管这一被假定的人人平等原则在罗马帝国从未得以付诸实践,但却很可能是法律改革的一个部分,因为正是通过这些改革,奴隶的地位才得以渐渐得到了改善。这种敢于突破理论束缚和现实压力的改革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者要有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责任感。

在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我比较喜欢托马斯•霍布斯的观点,因为他对于人类社会之前人的生存状态的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霍布斯的观点立基于与格老秀斯完全不同的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认识。霍布斯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充满恶意的、野蛮残忍的和富于攻击的(这一点与我国古代荀子“性恶论”有相似之处)。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狼,而且在充满仇恨、恐惧和互不信任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始终与他人处于战争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力量,即使最强者也可能被最弱者杀死。但是,人对摆脱死亡的恐惧、获取生活便利或物品的欲望或希望促使人们从战争状态走向和平。理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条款(自然法则)。霍布斯认为,应当在任何能够找到和平的地方寻求和平,这是最为重要的和最为基本的自然法则。从这一法则推演出来的一些更为具体的规定被霍布斯宣称为“永恒不变的法律”:每个人都必须放弃其根据本性为所欲为的权利;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和履行他的契约;所有的人都应当在不危及其人身的情形下尽可能地互相帮助和提供方便;任何人都不得羞辱、辱骂或蔑视他人;在发生争端时必须有一个公平的裁判者;最为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 但是如何保持这样的和平状态或者说使这些永恒不变的法律很有把握地得到实施呢?霍布斯指出,人们有必要在他们之间共同达成一项契约,根据这一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其全部的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一个人或一个议会,而其条件是每个人都必须这么做。据此而设定的主权权力者——霍布斯称之为“利维坦”或“人间之神”——应当运用从人民那里集合起来的权力和力量,以增进所有人的和平、安全与便利。为了使主权者充分地履行其职责,主权者便应当是至高无上的和不受法律约束的。由于人民把自己的权力让渡给了主权者,所以他们自己实际上便是一切法律的制定者,因为没有人会使自己受屈。主权者把其意志强加于人民的主要工具是“国内法”。如果国内法违背了霍布斯所界定的“自然法”原则,那么它们就是邪恶的。建立主权者的统治乃是为了寻求和平,因此统治者的最高义务就是增进人民的安全和福利。

但是,霍布斯并未由政府制定邪恶的或专制的法律的情况假设推导出人民不遵循这些法律的权利。对政府恶行的唯一制裁,就是使统治者遭受“永恒死亡的痛苦”,而不得幸福地来世。由此看来,虽然霍布斯的理论假设较为实证和科学,但是在对人民权利范围的推导上陷入过度迷信主权者的缺陷,其对于人民反抗权利的忽视,也是在宗教来世预言的神秘背景下产生的。

古典自然法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是以试图确立防止政府违反自然法的有效措施为其标志的。在这一阶段,法律主要被认为是一种防止独裁和专制的工具。洛克和孟德斯鸠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洛克与霍布斯不同,他指出,人们在建立政权时仍保留着他们在前政治阶段的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自然法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包括立法者和其他人)的永恒规则。让渡给政治国家的只是实施自然法的权利。为了保障政府不越权,洛克设计了初级的分权制度——行政权和立法权由不同的专门机关行使。如果这样的分权体制不能防止政府的独裁和专断,洛克承认将由另一个最终的保护者:全体人民罢免和更换那个无视委托关系的立法机关。当行政权或立法权试图变其统治为专制并试图奴役或毁灭其人民的时候,人民便可以诉诸他们最后的手段,即“上帝”。通过行使抵抗或革命的权利,人民便能够在反对压迫性的否定了自然法的实在法的过程中维护自然法。/ 14 孟德斯鸠为洛克的分权理论提供了必要的补充。他的理论出发点是这样一种假设:法律乃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根据他的观点,“事物的性质”部分地表现在人性恒定普遍的趋向和特性之中,部分地表现在人性变化不定的趋向和特性之中。他指出,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向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向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认为可靠的政府形式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府,亦即使上述三种权力相互独立、并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人或群体的形式。再者,他还认为,应当用上述方式来分立三权,以达致权力间的相互制衡。这一制度就是我们现在广泛看到的各国分权政治框架,这种架构的实现,是人类制约权力的伟大发明。

伟大的哲学家、法学家康德的法律哲学值得着重探讨。康德设想人不仅属于“感觉的”世界,而且也属于一个“概念的”或“本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由、自决和道德选择都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实的。他认为,道德和法律必须被纳入概念的世界,力图从一种建立在理性命令基础之上的先验的“应然”世界中发现其基础。

自由这一概念是康德道德和法律哲学的核心。他对伦理上的自由和法律上的自由作了区分:伦理上或道德上的自由,意味着人之意志的自主性和自决;只要我们能够遵守铭刻在所有人心中的道德律,那么我们在道德上就是自由的。另一方面,他把法律上的自由定义为个人对他人专断意志和控制的独立。他把这种自由视为人根据人性而具有的唯一原初的、固有的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本身就含有形式平等的思想,因为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并是他自己的主人。

康德把法律定义为“那些能使一个人的专断意志按照一般的自由律与他人的专断意志相协调的全部条件的综合”。国家唯一的职能便是制定和执行法律。因此,他把国家定义为“众人依据法律而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国家不得也不必干涉公民的活动,不得也不必以家长式的方式关注他们的利益和个人的幸福。国家应当是自己的活动限于保护公民权利的范围之内。为了防止形成专制统治,康德要求权力分立。忍受立法权的滥用和不当是人民的义务,即使他们忍无可忍,因为主权者是一切法律的渊源,他本人不可能作恶。/ 14 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提出了对所有该部分学说倾向的基本评析,认为各种学说都有自己的利弊,并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根据某个单一的、绝对的因素或原因去解释法律制度”,“进路单一的、维度单一的法律理论只具部分效力,而且在整体上也是不充分的”。作者提出了本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当今学说纷纭,法律调整范围和方式日益广泛、多样的状况下,“建构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人们过去所做的一切知识贡献的综合法理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完全克服上述各种理论的局限性是不可能的”,在研究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种“有选择的和侧重取向的研究进路”,即“重点集中在为我们的时代应予特别关注和优先考虑的方面”。

三、法律的性质与作用——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

《法理学》第二部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侧重于解决法律控制所应达到的目的问题(或者法的性质问题)。作者在研究中从以往法哲学学说提倡的诸多法律价值,诸如正义、理性、安全、秩序、自由等价值诉求中萃取了秩序和正义两大价值,认为法律这种社会控制力量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进而与行政、权力、道德、习惯等其他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寻找法律的特点,最后分析了“法治”的利弊。

本部分最为重要的概念当属秩序和正义。作者定义的秩序为“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在定义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着意突出秩序源于自然的普遍性特征,后文作者也进一步论证了“秩序压倒无序”的有序模式不仅存在于自然中,也被人类这一自然的组成部分运用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作者没有满足于从外在观察人类对自然秩序的偏好,更从心理根源上说明人们对连续性的要求“很可能根植于他们的下述认识之中,即如果不依靠过去的经验,他们就无法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上的情势,甚至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从正面论证了秩序需求的内在必然性,作者又从探讨了的两种不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有规则的管理过程的社会模式: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政体,意在从反面说明以法律控制手段建构有序的社会模式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法律为什么能实现社会控制的有序性问题,作者探讨了法律内在的普遍性要素——规则、原则、政策,以及“力图创建一个有关法律概念、法律技术与法律规范的自/ 14 主体”的独立与自主品格。

至于正义,作者虽然承认它具有普洛透斯之面似的变幻无常的多元表象,但作者肯认将正义作为法律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秩序概念所关涉的乃是社会生活的形式而非社会生活的实质”。“正是正义观念,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到了作为规范大厦组成部分的规则、原则和标准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之上”。正义的目标在于“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提高社会内聚性的程度”。正义是否可以经由理性验证,作者的回答是“社会秩序中的正义问题在相当广泛的程度上可以进行理性讨论和公正思考;当然,这是以理性这一术语并不局限于那些表达逻辑必然性或不言自明的事实的判断为条件的”。为了尽可能地界定正义的范围,作者将正义与自然法、自由、平等、安全、共同福利等重要价值概念进行了比较。

法律要调整实实在在的丰富社会生活,也不能忽视了社会生活实在背后的实质追求。没有秩序的正义和没有正义的秩序两种极端都被作者论证为不可行的社会控制模式,法律必然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如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理基于秩序与正义价值的稳定与变化的矛盾、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矛盾、特定条件下个案中规范有效性问题,作者对此一一作了详细分析。

在本部分最后一章(十四章),作者集中探讨了法治的利与弊。根据前文的论述,法律作为一种控制手段,法治仅为人类社会社会进行的一种模式。既然是工具性的概念范畴,法治必然在带给人类益处的同时造成某些弊端,这与价值目的的最终善的属性不同。法治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作者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阐释个人乃至社会具有的惰性与勤奋两方面倾向共存的现象。“一个社会制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将人们在经济和性追求方面未被耗尽的剩余精力引入合乎社会需要的渠道”。而法律的功能正是惩恶扬善,即使人们在个人创制中获得制度保障,也预设了对侵害行为的制裁,使个人无需为防止他人侵害付出过多的制度成本。即从积极方面辅助创造的实现,又从消极方面限制作恶行为,保障了整个社会持续地通过人的创造力不断开发走向文明。

法治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和平。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相互的冲突争斗都不可避免的在上演,而这种混乱状态对发展人们的建设性能力来讲/ 14 是极无益处的,这些时间和能力的恰当行使却是人类幸福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法律制度考虑了个人的需要,并且考虑了个人所在的整个社会利益的需要(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些考虑下制定的制度为争端提供了衡量的实体标准和解决的程序规范,所以有助于维护国内、国际的和谐与合作,最终达致和平。

法律的第三个重要功能是对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调整。这个功能与前述促进和平的功能有着共通之处,可以说调整利益冲突是保障和平的必要手段,只有恰当地调整了冲突的利益,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利益中很重要的一个分类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因为这两大利益冲突时发生的价值判断问题较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为复杂和重大。对相互对立的利益调整及安排手段往往是立法,但是成文法的语言局限性和僵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上,英美法赋予法官的衡平权值得借鉴。

法律固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会发展成我们运用其控制社会中的严重操作难题。这些缺陷部分源于所具有的守成取向,部分源于其形成结构中所固有的刚性因素,还有一部分源于与其控制功能相关的限度。总结来说,法律的缺陷就是“时滞”、僵化、滥用(超限)。作者认为,法律的其他弊端同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被视为是一个铜板的另一面:“有关的地方,就有阴影”。而这些局限,只能在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律适用过程中通过所有参与者的智慧逐步解决。作者指出,只有那些以某种具体的和妥切的方式将刚性与灵活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法律制度,才是真正伟大的法律制度。

四、法律控制所应采取的方法——渊源和技术

本书第三部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部分解决的是“行使法律控制所应采取的方法问题”。这部分实然性问题的探讨又可以划分为法律的渊源(立法和存在形式)(包括十五、十六两章)问题、法律与科学方法问题以及司法技术问题。与前两部分相比,本部分的内容更为具体,详细讨论了从立法、法学教育到司法中如何使法律得以良好运转的可操作性问题。

法律的渊源,被视为实现法律制度社会目标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渊源是工具的工具。但法律渊源这个工具的含义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争议的问题。争/ 14 议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议而争议,而是划定法律渊源的范围。具体来说,有四种典型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官在制定那些构成法律的规则时通常所诉诸的某些法律资料与非法律资料(法律则被认为是由法院以权威性的方式在其判决中加以确定的规则组成的。)这一观点由美国颇具影响的法理学家约翰•奇普曼•格雷提出,我认为他的观点基于英美法系判例法制度的实践而得出,法官在这一制度背景下处于中心的造法角色,对于法律实际发挥效力与否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截然不同,认为法律渊源即那些业经制定的法律规则通常得以衍生其强制力的官方的和权威文本。此观点强调预先制定和强制力两个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观点的背景应是提出者注意到了大陆法系国家以及现在部分英美法系国家出现的以立法机关为中心的造法活动。

第三种观点是从法制史的角度来看待法律渊源问题的,法律渊源被用来确指某些作为法律规则与原则的传统沿革的法律部门。这一个定义不强调法律是否具有现行性,只在一种历史的影响力方面使用。

第四种观点是从纯粹形式意义角度解释的。未从实际效力方面进行考察,该观点指出法律的书面资料和文献汇编。

本书的观点基于第一种观点中法律渊源是作出法律决定的合法性依据材料的判断,但对其范围有所扩展。在论述时,作者首先界定了法律的概念:法律指运用于法律过程中的法律渊源的集合体和整体,其中还包括这些渊源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这一术语界定既包含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又包含不可获取的法律渊源内在逻辑关联,十分具有启发性。法律渊源为法律整体的构成要素,作者强调法律产生于整个法律运用过程之中,而不局限于司法过程中。相应地,法律渊源的范围被拓展了。法律渊源被视为可以成为任何种类的法律决定的合法性基础的资料等因素,不再局限于法律判决的范围。

在详细定义了法律渊源的含义之后,作者从法律正式渊源和法律非正式渊源的分类角度展开阐释。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某一法律渊源是否在正式法律文件中得到权威性的或至少是明文的阐述与体现。正式法律渊源是已经在在正式法律文件中得到权威性的或至少是明文的阐述与体现,而非正式法律渊源则否。根据这一界定标准,正式法律渊源应包括立法(宪法、法规)、授权立法与自主立法(行/ 14 政命令、行政法规条例、自主或半自主机构和组织的章程与规章)、条约与其他协议、司法先例;非正式法律渊源包括:正义之标准、理性与事物之性质、个别衡平、公共政策、道德信念与社会倾向、习惯法。

如此详细地划分法律渊源的意义在哪里呢?主要意义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序位上。一般适用的原则是正式渊源明确时,一般不诉诸非正式渊源。这是源于秩序价值的要求,因为一方面正式法律渊源得到尊重有利于其后保护的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另一方面,非正式法律渊源未能明确化,在适用过程中因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人会得出前后不一致的判决,也使法律适用对象无法合理安排个人生活秩序。但是,一味遵循正式法律渊源也会产生现实的困境。具体来说,例外的情况有:

1、适用某种正式渊源将与正义及公平的基本要求、强制性要求和占支配地位的要求发生冲突的情形;

2、正式渊源表现出可能引起两种以上解释的模棱两可性和不确定性情形;

3、正式渊源缺位情形。基于正义、公平和理性的要求,非正式法律渊源可以对以上三种情况分别发挥纠偏作用、辅助解释作用和漏洞弥补作用。当然,非正式法律渊源适用过程中仍需要经由法官按照正式法律渊源的模式予以明确化,再以三段论的逻辑推演形式予以适用。

正式法律渊源中的立法和司法先例之间的比较可以说是法理学教科书中讨论的经典问题,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对比。从主体方面来说,立法是由专为创制法律而设立的立法机关负责的,而先例是由根据某一已存在的法律解决争议的司法机关,其附带职能是在无法从既有渊源中获得指导时创制法律。从效力来源上说,立法的效力是由人民根据民主原则赋予的立法权所产生,有一整套完整的国家强制力体系保障,而先例来源于司法解决具体个案的司法权,保障的机制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遵循先例规则”。从外在形式上说,前者的存在形式往往是“行为模式——法律效果”的明确条文,后者的形式表现为包含对原则说明的个案判决。从规则创制的背景或者效力指向来说,前者表现为面向未来的效力,一般情况下是创制新的规则,后者根据被认为早已存在的法律而进行,确认旧有的规则。

本书在正式法律渊源部分进行的第二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委托立法与自主立法,并且对自主立法的范围作了超出我们一般常识的拓展。作者认为,委托立法是立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将部分立法职能授予政府或政府的部分机构、司法机关,/ 14 由这些被授权主体制定的法律,而自主立法是个人或组织(非政府)自主制定的法律或采用的与法律性质基本相似的规则。作者把个人也纳入自主立法的主体,是基于他对于法律本质是一种实现特定价值的社会控制工具的认识,他强调只要个人制定的规则满足以下要求就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成为“立法”:这些规则规定了一定的秩序并试图通过把规则一致地平等地适用于他们所指向的那些人来确保正义。

非正式法律渊源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概念,非正式法律渊源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之下可能有不同的范围。在作者的论述中,有两类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文化背景因为与我国继承的大陆法系法律文化背景具有差异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明确:事物之性质和个别平衡。

作者认为事物之性质是指一种对于解决某个问题的令人非同意不可的和不可辩驳的力量,迫使法律决策者去接受由它决定的特定方法。事物之性质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它可能源于某种固定的和必然的人的自然状况,例如未成年人无缔约能力的事实构成监护的基础;

2、它可能源于某种物理性质所固有的必然的给定特性,例如河水稀缺对于先占使用制度的正当性;

3、它可能植根于某种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制度的基本属性之中,例如利益关系对于回避制度的正当性;

4、它可能立基于人们对构成某个特定社会形态之基础的基本必要条件或前提条件的认识,例如天主教婚姻观念与教会法禁止离婚制度的正当性。

个别衡平准确来说应该是法律赋予法官的一种权力。其正当性在于: 在某些案件中,由于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奇特特点的事实,而这些事实既不适于按先存规则加以裁判,也无法同早期已决判决相比较。在此情况下,有必要摒弃法律中的词语,有必要遵循理性和正义所要求的东西,并为此目的而实现衡平;这就是说,有必要软化和缓解法律的刚性。当然,法官享有的这种权力应受限——不应达致侵犯规范性制度的程度。首先,受上述审查的约束;其次,法官背离一/ 14 项制定法的情形中,必须换位到立法者的角度加以思考,及如果立法者在当时能够预见会发生这种情形,它肯定会对该规则创设一种例外。

五、实用主义在法哲学问题探讨中的应用

综合来看,本书是一本充分运用了实用主义哲学方法的法哲学著作。在本书提供的法哲学理论发展史上,各家学说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还是中世纪的神学法律哲学,无论是古典自然法还是分析实证主义,大致都可以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气质或经验主义的哲学气质上找到本源。正如“黑格尔教导说,社会生活(包括法律在内)的种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能动的、进化的过程的产物,这个过程呈现为一种辩证的形式:它呈现在正题、反题和合题之中”。无论是理性主义倾向的还是经验主义倾向的法哲学思想的出现,都是因应了特定社会发展过程的需要。综合法理学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它发现和回应了当代社会对于法哲学思想“合题”的需求,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立基于经验主义气质的法哲学思想(既可以从作者往往不通过假设而从实证的角度论证的逻辑看出,也可以从他较多地引用和赞同罗斯科·庞德和凯尔森的观点中得出该结论)去综合理性主义气质的法哲学思想。

本书在法律发现和法律适用方法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和延伸,但本书最为成功的发现是法律乃秩序与正义两大价值之综合体这一结论。秩序与正义向来分别为经验主义气质的和理性主义气质的法哲学思想所倡导,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作者恰恰指出了两大价值对法律这一社会控制手段具有的大致同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实用主义大师威廉·詹姆斯曾作过一个有名的比喻,将实用主义比喻为通向各种气质不同的哲学理论房间的过道。笔者认为,综合法理学也正是这样一条“过道”,将正义与秩序的“房间”相连,使我们能走到通过法律实现有效社会控制的正途上来。/ 14

第四篇:名著名篇推荐书目

低年段名篇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1、《猜猜我有多爱你》作者:(英国)麦克布雷尼 文,(英国)婕朗 图

2、《爷爷一定有办法》作者:(加)吉尔曼 文图

3、《文字的奥秘》作者(中国)邱昭瑜

4、《小猪唏哩呼噜》作者:(中国)孙幼军

5、《神奇的钓鱼竿》

6、《阿罗系列》作者:克罗格特-约翰逊

7、《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作者(日本)宫西达也

8、《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 作者:汤素兰王一梅等

9、《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注音版)(套装全6册)编者:刘劲松

10、《木偶奇遇记》作者:(意大利)卡洛·科罗狄

11、《安徒生童话》作者:(丹)安徒生

12、《格林童话全集》作者:(德国)雅可布·格林,(美)威廉·格林

13、《说谎的放羊娃》 民间故事

14、《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民间故事

15、《彼得兔的世界》作者:比阿特丽克斯•波特

16、《恩德童话绘本》作者:恩德

17、《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 作者:(法国)让·雅克·桑贝

1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作者:(英国)罗尔德•达尔

19、《波普先生的企鹅》作者:李雪琴

20、《没头脑和不高兴》

21、《巨眼丛书》作者:克莱尔·德鲁安等

22、《亲爱的笨笨猪》樱桃园·杨红樱注音童书作者:杨红樱

23、《调皮的日子》作者:秦文君

24、《会飞的教室》作者:(德)艾利克·卡斯特纳

25、《绿野仙踪》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少儿注音彩图版)作者:(美)鲍姆

26、《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作者:(法)戈西尼 编文,(法)桑贝 绘

27、《波普先生的企鹅》作者:(美)阿特沃特 等

28、《没头脑和不高兴》作者:任溶溶

29、《酷蚁安特儿》作者:霞子

30、《不一样的卡梅拉》作者:(法)约里波瓦 著,(法)艾利施 绘

31、《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作者:法纳塔·卡普托等

32、《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作者:宫西达也 文/图

1、《父与子全集》:(德)卜劳恩

2、《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英国]罗尔德·达尔

3、《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克莱瑞

4、《马燕日记》:中国 马燕

5、《世界儿童珍爱的100个经典童话》(金卷、银卷)

6、《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大科学家》

7、《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8、《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国)杨红樱

9、《同桌冤家》 作者: 伍美珍

10、《柳林风声》[英国〕格雷厄姆

11、《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迪福

12、《乌丢丢的奇遇》作者:金波

13、《芝麻开门》作者:丁树华

14、《中国最著名的神话故事》(吉林科技出版社)

15、《我要做好孩子》作者:黄蓓佳

16、《盛世繁花》(童话卷1、2、3)

17、《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

18、《夏洛的网》(美)怀特

19、《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

20、《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作者:林汉达

21、《快乐王子集》[英]王尔德

22、《小淘气尼古拉的烦恼》 [法]桑贝/葛西尼

23、《好心眼儿巨人》 罗尔德•达尔[英]

24、《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特拉弗斯[英]

25、《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比]于尔克.舒比格

26、《玛丽•波平斯阿姨回来了》 [英]特拉弗斯

27、《风的旱冰鞋》 日本安房直子

28、《繁星 春水》 冰心

29、《阿凡提故事》赵世杰

30、《爱丽斯漫游奇境》英国卡罗尔

31、《皮皮鲁传,鲁西西传》郑渊洁

1、《中国兔子德国草》 中国周锐

2、《带一本书去南京》 中国苏凌、蔡文进

3、《画说五千年“末解之谜”》

4、《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 蒙哥马利

5、《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 乔治塞尔登

6、《草房子》中国 曹文轩

7、《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中国 秦文君

8、《城南旧事》日本 林海音

9、《逝者如渡渡》中国 申赋渔

10、《告诉世界我能行》中国 卢勤

11、《青铜葵花》中国曹文轩

12、《盛世繁花》(小说卷1、2、3)

13、《向着太阳歌唱》中国 徐传德

14、《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沈石溪

1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 海伦·凯勒

16、《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 曹余章

17、《我们仨》中国杨绛

18、《沧海月明珠有泪——唐诗,我的浪漫情怀》

19、《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20、《名人传》法国 罗曼·罗兰

21、《夏洛的网》(美国)E·B·怀特 任溶溶译

22、《西游记》(中国)吴承恩

23、《三国演义》(中国)罗贯中

24、《哈利.波特》英国J.K.罗琳

25、《鲁滨孙飘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

26、《史记故事》(中国)司马迁

27、《水浒传》(中国)施耐庵

28、《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

29、《稻草人》叶圣陶

30、《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31、《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32、《宫泽贤治童话》(日)宫泽贤治著

3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34、《我是猫》(日本)夏目漱石

35、《石头汤》(美国)马西娅·布朗著中国 谢柏谢柏中国

第五篇: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书目

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书目

1.孔子《论语》(约公元前400年)

2.柏拉图《理想国》(约公元前370年)

3.思孟学派《学记》(约公元前300年)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96年)

5.颜之推《颜氏家训》(589年)

6.夸美纽斯《母育学校》(1630年)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

8.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

9.卢梭《爱弥儿》(1762年)

10.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1787年)

11.裴斯泰洛齐《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年)

12.福禄倍尔《人的教育》(1826年)

13.乌申斯基《儿童世界》(1861年)

14.亚米契斯《爱的教育》(1886年)

15.爱伦.凯《儿童的世纪》(1900年)

16.杜威《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

17.杜威等《明日之学校》(1915年)

1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19.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1909年)

20.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1936年)

21.蒙台梭利《发现孩子》(??)

22.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

23.陈鹤琴《家庭教育》(1925年)

24.罗素《论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1926年)

25.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

26.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1940年)

27.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1969年)

28.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年)

29.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69年)

30.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

32.加德纳 :《多元智能》(1993年)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

3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09年)

人们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发现”了孩子?在“发现孩子”之前的幼儿教育是怎样的?在“发现孩子”之后幼儿教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下载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名著导读书目

    高中生必读书目 一、文化经典(6部)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圣经”,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3. 《庄子》/[战国]庄周:以汪洋......

    政治学研究名著书目

    政治学研究参考书目一、通论 格林斯坦:《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 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达尔:《现代政治......

    中外名著推荐书目

    中外名著推荐书目 一、哲学部分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卡尔·马克思 2、《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论》……………………………马克思......

    英语专业必看名著书目

    英语名著阅读书目 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读物!!英语名著阅读书目(35部) 一年级 (13部) 上学期: 1.《爱丽思漫游奇境》(英汉对照读物)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Lewi......

    名著导读推荐书目

    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配套作品阅读: ①《毛泽东诗词鉴赏》 吴功正 江苏古籍出版社 ②《毛泽东传》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诗两首》 ①《志摩的诗》徐志摩中国......

    法律人必读书目 法律思想史 法理学

    法律人必读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而且是一本理论法学的学术著作,这个称谓使得它好像并不是那么适合新生的阅读,尤其是......

    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名著阅读书目[五篇模版]

    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名著阅读书目 一年级(10部) 上学期 1. 爱丽丝漫游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Lewis Carroll) 2.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Earnest H......

    《教育名著选读》阅读书目

    1. 孔子《论语》(约公元前400年) 2. 柏拉图《理想国》(约公元前370年) 3. 思孟学派《学记》 (约公元前300年) 4. 董仲舒:《对贤良 策》 5.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96年) 6. 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