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匿名法官给法科学生的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 你们好!
我不是著名法官,也不是微博名人,能得到斯律师的信任,我非常荣幸,也很感激。拖延至此才提笔,是因为我一直想不好应该跟你们谈些什么。因为我学识浅陋,事业平平,文笔拙劣,既拿不出有价值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也写不出好的文字给大家欣赏。可当时一激动接下了这个任务,现在总不能出尔反尔,所以,硬着头皮也写一篇。别要求我像汉德那样引经据典还带着注释,也别指望我像老杀那样嬉笑怒骂洋洋洒洒。我想,我就以我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你们成为法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许你们需要这样的思想准备。
一、如何看待这份职业——是理想还是饭碗?
虽然,在现实中,法官这个职业的社会评价并不好,可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仍会选择报考法院系统公务员。在就业和创业都如此困难的现实环境里,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已经足以让大多数苦苦读书十几年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满意足了。另外,无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公务员这个身份,在近几年的婚姻市场里还是比较有行情的,因为这听起来也还体面。
可是,你们必须承认,这种满足和体面,只是因为你们把它当作一个还过得去的饭碗。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五年书记员,五年助审员,两年审判员,两年审判长,两年副庭长。收入普通,可以维持我和孩子的生活。住在十年前买的房子里(房价暴涨前,谢天谢地。)私家破车一辆,车龄八年仍在服役。而我的同学里,进入普通行政机关的,早在十年前就已达到我现在的行政职级;做律师的,大多都已经是合伙人;进入高校的,好多都已经是所在学校的学科领头人。但我的状况与差不多资历的法院人相比还不算太差,有很多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更优秀的同事、同行,至今都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审判员,我还是幸运的。这样看来,如果真的只把法官这个职业当作一个饭碗,它也不能算是一个特别好的饭碗。可既然不是好饭碗,为何还要守着它?人到中年的,自然不能排除对改变环境缺乏信心等等现实考虑。可作为即将新入行的你们来说,却必须想清楚,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选择以后能不能守得住。
实际上,自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在内心里追问不休的,也是这个问题——我究竟应该把这份职业看作是理想的载体还是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
我感谢我大学时代的老师,是他们告诉我法治是什么,并在我心里种下理想的种子。我时刻未敢忘怀,我生怕忘了以后,会失去方向,会失去坚守的勇气,会怀疑自己所思所行的意义,会失去疼痛感,会麻木不仁。可就像有爱就有痛,理想也总是让我痛苦。
作为体制内的一分子,我的努力工作,毫无疑问是贡献于现行体制的,可现行体制的轨迹与我们的法治理想之间是何种关系?我所做的和我的理想之间会不会南辕北辙?这些问题恕我不能展开谈,留给你们思考吧。当然,这对你们这些涉世未深的法科生来说也许有点费解,那我们就说些具体的吧。最最常见的情形是:在现行体制下,从事这个职业会见到你不愿意见到的事情,会要你执行你不愿意执行的决定。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你还能坚持吗?如果坚持不了,你会痛苦吗?如果需要让步,你愿意让多少?
你们看,坚持理想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对于这个职业而言,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真实问题。当然,如果把这个职业只看做是一个饭碗,这些问题便是浮云。所以,一切在于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我也看到有些法官在微博里大吐苦水,说自认为有理的某案意见被领导否决,是如何痛苦。我理解这种感受,这是每个法官都会经常遇到的事(但我很反对这种在微博上吐苦水的做法)。我始终认为,选择的自由都还在自己手里。你可以选择坚持你的意见,也可以选择放弃。我不评价哪种选择是正义的,因为这真的很难说。只是,自己的选择,自己要承受后果,不能抱怨,不能推卸责任。所以,在选择之前,你要想好,你能承受多少,选择以后,你便承担这个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包括不被理解。
我特别赞同老杀的那句话——“持守理想并深深地珍藏之”。是的,我想,就算要妥协要让步,也要深深地珍藏它。不要轻易拿它来标榜自己,而是用它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忍受痛苦,坚持并等待,等待它可以发芽的那一天。坚持做自己能做的事,我相信,蓄积的正面能量,一定会在某一天让理想破土。
二、如何面对现实——“骄傲地挺起胸”还是“卑微地低下头”?
这既然是一份承载着法治理想的职业,我们便应该为此而骄傲。所谓职业尊荣感,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可是,面对现实,你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骄傲地挺起胸”。
法院的高度行政化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的弊端以及它的根源,应该已经是常识,我就没必要多说了。这种情况在目前还没有改变的趋势。法官的身份叫“干警”。法院工作的主题词是“服务大局”。法院内部,各级、各部门、各人都被纳入了一个复杂、精细又僵化的考核制度中;在一个法院内部,各部门被要求凭考核指标竞争;同一地区的不同法院之间,也凭考核指标互相竞争;考核指标五花八门,同期结案率、存案工作量、结案均衡度、人均结案率、调撤率、发回改判率、信访率、调研工作成果、宣传工作成果,等等,等等。不花点时间,你还真的搞不懂这些指标是啥意思。部门负责人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研究这些考核制度,研究如何在考核中创出佳绩。而你在考核这个指挥棒下,会焦虑结案数量,焦虑结案周期,焦虑上级法院的发改,焦虑案件的调撤率„„在行政化管理的体系内,你就是被管理对象。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会感到很难“骄傲地挺起胸”?
司法常常不具有终局裁断纠纷的权威,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原本并非正式制度的信访,如今却成了“最后的防线”。常有当事人在诉讼之初就已踏上信访之路。信访考核,对你个人而言也许不意味着什么,但对你的上级,对你所在的单位,对你所在的地区而言,却是一个硬指标,哪个领导都不敢轻视。所以,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你,也会焦虑:判决后当事人信访怎么办?甚至,你还需要随时接访、陪访。这个时候,你还能骄傲地挺起胸么? 整个社会对司法、对法官群体的不信任,也已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从“彭宇案”、“许云鹤案”、“贵阳小河法院庭审事件”,到前不久的河南“眼花法官”事件,铺天盖地的评论,无不是对法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质疑和声讨。偶尔有几声辩解,也迅即被淹没在洪流般的讨伐声中。我当然并不赞同所有的质疑。但是在整个法官群体不被信任的时候,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你还能持法官身份自鸣得意么?
前阵子不是还有律师发帖说法官收入太低,所以肯定会心里失衡,会不择手段揩油么?面对这样接近于羞辱的所谓“质疑”,你们还能挺得起胸吗? 现实的确很残酷,一点也不像老师给你们描画的理想蓝图。可是,怎么办? 我们的高院院长曾经说过一句话——“身处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代法官的宿命。”我很少记住领导的讲话,但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今天也把它送给你们(当然,我的理解未必是他老人家的本意)。在这个尴尬的时代,有很多我们无力改变的事实。司法体制改革,不是一眼可以看到结果的。考核制度、信访制度、舆论压力,也都不是可以轻松地一页翻过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也未必能改变这样的现实。所以,如果你们真的成为一名法官,你们的确需要低下头来,不矜不伐、理性、克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那么职业尊荣感在哪里?我想,只要珍视理想、做好本职,你就可以为自己骄傲,只是,这份骄傲,请留在你的心里,只用来守住你自己。
三、如何对待领导和同事——亲近还是疏离?
我记得我的一位领导在找我谈话时曾跟我说过:找对象还可以选择,领导和同事却没法选择。法院目前仍被称为“机关”。进入机关工作,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一课。不过,惭愧的是,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所以,以下说的真是作不得数,你们姑且听之吧。
在微博上,时常看到有些法官吐槽自己的领导随意否决下属的意见,或者自己的同事如何试图通过人情影响判决。于是,这些没能有机会出来辩驳的“领导”和“同事”就纷纷中枪倒地。你们会不会因此而有这样的印象?领导都是些不学无术、不讲法律、主观臆断的家伙?同事们都是各种人情案的幕后真凶?如果真是这样,你们进入法院以后,岂不是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斗争到底?环境果然如此恶劣么?我可以告诉你们,司法虽然多有流弊,但还绝不至于如此不堪。
法院的行政化,决定了“领导”在你的法官生涯里是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的确可以否决你的意见,甚至可能决定你的“前程”。然而绝大多数领导在成为领导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法官。对某些案件的看法不同,有很多种可能。也许只是认识不同,微博上讨论个莫须有的案例,不是都还争得面红耳赤么?也许是因为他和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如果是最后签发人,他就要承担发改、信访等等风险责任,所以,他要考虑的因素肯定比你要多。如果是院长,面对一些在本地影响重大的案件,他可能还得考虑来自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压力。所以,理解领导,尊重领导,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学会与领导坦诚沟通,要善于说服领导,争取最大的支持。大多数领导还是喜欢性格率直、表达能力强的下属。但这不是说你就可以夸夸其谈,甚至曲意逢迎。说实话,领导都是老江湖。不卑不亢的下属,也许不能和领导很亲近,但可能更容易获得他内心里的尊重。
各种职场小贴士都会警告你和同事保持距离,不要迷信办公室友谊。可是,法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你将来可能会和很多人疏离,而同事之间的惺惺相惜,还真是一份不可缺少的情谊,而且,你进入法院就会知道,你身边会有很多优秀的同事与同行,他们的专业素质会令人肃然起敬。所以,要尊重他们,珍惜与他们共事的机会,真诚地向他们学习。
不过,如果真的遇到领导干涉、同事说情,你该怎么办?其实,与行政程序相比,诉讼制度还是相对规范的。合议制度、复议制度、审委会制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无论如何,它们都在程序上限制了个别领导的指手画脚。至少,领导的干涉没那么容易。所以,各项程序制度,是保护你的法宝。至于里头的经验,如何斗智斗勇,建议你进入法院后向老法官们虚心学习吧,这是武林秘籍,不能在这里抖露了。
四、小贴士两则 1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
这个问题,我看到前面几乎每封信都有提到,有一些甚至非常详细。我并没有新的建议,我只是担心你们可能并不是那么真切地认识到继续学习对于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你们都是法学科班毕业的学生,相比于一些老法院人,你们的专业素质自然是要好很多。可是,正如@汉德法官所说,你们得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远远不足以适应这份职业的需要。更何况,你们在校的很多时间,会用来准备司法考试、考研、考公务员等,系统学习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而这个时代,知识是易得的,也是时时更新的。所以,千万不能躺在自己的学历上睡大觉。近几年各级法院新招录的人员基本是硕士以上学历,可是过不了几年,他们中的好大一部分都“泯然众人矣”,并没有显示出他们比之老法官的专业基础优势,这大概就是放弃学习和思考的结果。所以,请务必保持学习的热情。2.保持和律师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本没必要在这里多说,这在你们入职以后也是会被反复教育的。我在这里提出来,只是因为老杀的那“二十五条军规”。他的观点,我几乎全部赞同,唯有两条不同意,都是关于律师。一是他建议律师跟法官保持往来,没案子时吃吃喝喝,送点小礼物。对此,我很不认同。如果你珍视你的自由,那就请你在任何时候都和律师保持距离。平时的吃吃喝喝、小恩小惠,从此结下不冷不热的暧昧之情,你到时候该怎么回报?为了点小恩小惠,就失去自己在下判断时的自由,那也实在不值得。这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真的要警惕。二是他建议律师要注意穿戴。如果条件许可,人家愿意披金戴银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未来的法官,你们应该明白,律师是当事人的代理人,法官应当给予他们尊重,同时只需看他是否尽责就可以。穿戴齐整的,未必尽责。就像口号响亮的,未必是真英雄。当然,作为律师,也大可放心,绝大多数法官既不以貌取人,也不喜欢这些拉拉扯扯,只要你的专业素质过硬,对当事人认真负责,一定会赢得法官的尊重。我估计老杀的原意可能是指律师的穿戴会对吸引当事人有效果吧。好了,拉拉扯扯地,也谈了不少。其他未谈及的问题,请参见前面老杀、汉德、以及鱼律师、吴律师等人的信。嘻嘻。
感谢你们耐心听完我的唠叨。我还请斯律师不要公布我的微博昵称,微博只是我的私人领域,我从不在微博上谈工作,也基本不参与专业问题的讨论,你们就算关注了我,也会失望的。
最后,祝你们快乐生活!人生说到底,最最要紧的还是要快乐生活。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追求美好未来的力量和信念。
第二篇:一封年轻律师给更年轻法官的信
注:因好友羽戈的介绍,阅读了上海律师翟呈群给学弟的一封信。坦率地说,这封信的份量,似不比斯伟江给法学学生的信轻。
从网上搜索翟律师1984年10月10日生,2007年开始执业,是最好的年龄,是有体验的时候。从信中既能感受年轻法官初就业的现状,又能感受年轻律师初创业的体验。
翟律师是属于比较沉稳的一类。信中的很多内容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有些恐怕也是对自己的劝诫和要求。
这样的信件,也能够引起我们老律师的很多思考。
给法院师弟的一封信-[【申城小状】]
给法院师弟的一封回信
师兄你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搜索时搜到你的博客,从此以后就成你博客的坚毅小粉丝儿了,那个时候是大二,如今都大学毕业了。
很佩服师兄的学识和人品,每次看你的博客心里都很“翻滚”,启发真的很大。知道师兄是爽快人,我就不多表达敬意了,免得师兄觉得我是马屁精,呵呵。
这次向师兄发邮件,是想向师兄请教点事情,我知道你最近很忙,所以你什么时候有空回都行,当然了,不回也行哈,师兄的博客已经给我很多启发了。
我今年毕业的,考的一个区法院,现在已经上班一个月了,被分到商事庭,因为法院急缺人手,我甚至都快要接案子独自审理了,很让人无语。这一个月,内心是非常绝望的。上半年的时候误打误撞像被命运催着一样考到了家乡这边的公务员,在这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省份,自己的父母自然是非常高兴,可是自己内心还是非常的不甘。我现在22岁,每想到自己这辈子坐在办公室里渡过几十年,每天晚上出去吃喝,肚子慢慢的塞满了油脂而胀大,兴许某一天也许会像今年刚被逮进去的四五位一样戴上瑞士手表去吃皇粮,背冒冷汗。现在,有些怀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公务员好,尤其是法院。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法院是否也像这里一样,很少再有当事人拿法官当人看了,仅仅这一个月就碰到很多当事人跟法官拍桌子骂娘,而且每天都要被结案率压着,劳累,机械。另外,这里的待遇还是太低了,2000,却又买不起三分之一平米的房子,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真不想让他们为我拿出那些血汗钱。而为了解决这一切,我不想像很多人那样伸黑手,拿黑钱,那该有多杯具。
师兄,说的这么乱,其实只是想说,我想离开这里了,想去深圳那边做律师,一直都向往这座城市。现在我在考虑的问题是,法院的工作经验对做律师是否会有帮助,如果是的话,我是否该再在这个法院工作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我该多注意学习关注储备些什么呢?师兄你已经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大律师了,不知道师兄你有什么建议没有,如果师兄觉得我这个从未谋面的师弟幼稚过些,那就开炮吧。
最后谢谢师兄百忙之中能看完这封信,师兄有时间就回,没时间就算了,真的。
向大师兄问好,祝师兄开心,顺利。
师弟
2010年9月9日
师弟你好!
我看到你这封信,已是次日。迟为回复,谨请见谅。
在开篇回复之前,我想提及一个大师兄,他名羽戈,作家,知名评论人,现客居宁波。他曾经援引阿忆《我的生死北大》的最后一段来叙说自己对西政及西政人的感情――“当我从噩梦中一天天醒来,凡遇北大同学呼我,我一律火速回复,不敢怠慢。我不知道是不是如此――我们那片园子里出来的人,智慧而脆弱,一点点呼唤可以使他飞扬,一点点漠视便可以瓦解他的生命。”此番话语也可表述此时我收到你来信的心境。
我博客开于零七年,彼时甫至沪上,写点执业散念,偶尔矫情一下,无非是孤芳自赏,聊作自勉罢了,如果说带给你哪怕一丝的自省,于我而言,也算幸事。至于你说的“年轻有为”、“学识和人品”,我还真不敢当,不是自谦,混迹此行业几年,逐渐发现自己一罐未满半罐咣当。
前段时间,与沪上两大状吃饭,一为知名刑辩律师,一为知名知识产权律师,都在不惑之年徘徊。刑辩律师和我说,他零八年接案子时就开始一个案子收五十万了(你可以推测他现在的身价)。那时,我只有羡慕的份,但绝不嫉妒。因我深知,我从即日起经过十三年的打拼,至不惑之年未见的混的比那两位大佬差。任何时候,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为我所用,但不能复制,毕竟你还没有达到唐骏老师的道行。再者说,我们这行业,有时候你遇到一个机会,一个贵人,你抓住机会,或许真的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词敝之,机缘,不得强求。
言归正传----
一,先说你的现状。你刚毕业就手握铁饭碗,这碗里一个月就区区两千大洋的米,是不是觉得太少?你是否和你的同班同学比过?觉得他们做律师虽然现在银子也不多,但将来必将飞黄腾达比你更有“期待利益”?
刚毕业的大学生攀比起薪,是很浮躁的表现,有的年轻人甚至为了几百块的薪酬差距轻率换工作。然而,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未来的发展机会远比短期的财富积累更为弥足珍贵。也许比较下五年后、十年后的薪酬更有意义,更不用说对一份工作的好坏评价,还要结合兴趣度、社会认可度、生活成本等因素了。
你说你快要独立审理案子了。这是多好的事?我华法院系统的晋升流程你一定比我熟悉: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副院长,院长。姑且不谈地方司法系统晋升的不合理性,你现在刚毕业就干助审或审判员的活,不觉得很有成就感么?要知道,你现在才22岁啊,32岁呢?42岁呢?你能说,将来有一日成为贵院老大,是我痴人说梦?
同你一样,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家境也不富裕。你不愿啃老的心,让我觉得你是个孝顺的人。但是这个国家哪条法律规定你二十出头就必须买房?我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但三线城市2000块也的确不够买一平方。不过房价问题,不独你所在的城市有,其他各地都有。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外环线左右购买一套80平的小二居室计算,约为160万,加装修及税费合计180万。首付40万,贷款140万,如贷款20年,你月供至少要5833元。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除去人情来往开支及其他生活成本,你月收入至少需在12000-15000元(税后)以上。可我告诉你,在上海刚毕业的年轻白领里,顶多有20%的人可以达到数字。从这个数据,你还觉得在大城市工作没有压力么?
我知道你一定有颗大展宏图的心,你觉得一定要去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如果让你猜,美国哪个城市是应届毕业生的最佳工作之地,你可能会说纽约。而我告诉你,调查显示,答案是加州的圣何塞,即硅谷的核心区。你向往深圳,我不是不鼓励,只不过我要提醒你不要仅仅贪恋大城市的名,而忘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忘记了自己的梦,忘记了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从“小城市”到“大城市”,都难免将经受一番挣扎:站在光怪陆离的建筑物间,看到城市的内心,我究竟是要不属于自己的高楼大厦、立交桥以及拥挤的地下铁,还是要可以让我内心更充实富足的现实生活?
二,再说职业风险。你担心将来“每天晚上出去吃喝,肚子慢慢的塞满了油脂而胀大,兴许某一天也许会像今年刚被逮进去的四五位一样戴上瑞士手表去吃皇粮,背冒冷汗。”你有如此的风险意识,甚好。可是,律师就没有风险了么?我圈内的朋友被国保约去喝茶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这个还算好的,有的被吊销(执照)、被罢免(人大、律协等职务)、甚至干脆“被失踪”。我本人也曾面临这种风险或风险之虞,前段时间苏州/通安/拆迁事件,当地律师皆不敢站出来。有居民找到我,希望我介入,我思考了一下还是婉拒了。我为自己的勇气不足感到愧疚,但是在这个法治有点倒退的时代,光有匹夫之勇是难成大事的。所以,这一点,如果你转行做律师也是要考虑到。
至于你说的当事人骂娘的,我想哪个城市法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只不多三四线城市法治观念稍显淡薄而已。
三,关于转行。我毕业后也不止一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考公务员(包括法检)?” 开始我还正儿八经解释一番,到最后实在倦怠,就索性说“考不上呗。”呵呵。我干嘛
要考?不过,即使当初进了体制,我估计还会出来混律师。主要是因为我崇尚自由且天生性格倔强,也别无他法。
我是觉得,晚转不如早转,转的越晚你的机会成本越高。至于你说的继续呆在目前单位积累,如果那个法院在深圳或是你辞职在本地做律师,倒是很有必要,毕竟做了律师人脉都还用得上。但,你是跑到深圳,估计很难用上了。那你留下了积累的也无非是----站在法院的立场分析问题,以后做律师代理诉讼案件时,可以尽力保持全面、中立的立场。仅此而已。
既然去意已决,何必恋战?你想进入一个行业,可能需要一万个理由,但要离开一个理由就够了。我帮你挑一个----孔方兄太少了,你根本无法为生你养你的父母提供富足幸福的生活保障。足矣。坦白说,做了律师,只要你稍加努力,加上有点悟性,估计在深圳挣
个平均工资数倍甚至十倍应该不是问题。(参考数据:上海市2009年全市职工平均年工资为42792元/年,而当年律师行业平均年薪为36万元。)好好打拼几年,不但不啃老不是问题,每年给他们提供一些养老基金也不是问题。
我看你的信,觉得你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满篇都是对现状的抱怨,却又无从着力改变,这实在不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担当。踏实做好每一步,认真做好每件事。你才多大?刚踏出校门,就想住黄金屋,实在不足取啊。要知道,这个世界的任何一项伟业的达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要怨怼,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要知道,生活不是为了奋斗,但奋斗是为了生活。这世界也没有最好的城市,只有最适合你的城市,为何一定要深圳呢?为何不可以去你家所在省省城?对一个发展城市的选择,比较潮也是比较负责任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幸福度和精神。一天到晚钱钱钱,不觉得无趣么?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当然,处此困境也不用有什么恐慌与迷茫。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面对一些悲凉的事情,并将它们雕刻出花来。不要考虑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而要考虑你希望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
以上意见,与你共勉。希望你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
秋佳。
愚兄:翟呈群
第三篇: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
法理学名著
外国法理学名著
01、柏拉图全集(全4卷)
02、[美] 波斯纳:法律与社会规范
03、[美] 列维:法律推理引论
04、[美] 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
05、[美]阿丽塔.L.艾伦: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 06、[美]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
07、[美]波斯纳:超越法律
08、[美]菲尔德曼:从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国法律思想 09、[美]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
11、[美]霍维茨:沃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
12、[美]卢埃林:普通法传统
13、[美]鲁本:法律现代主义
14、[美]罗森诺: 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
15、[美]庞德:法律与道德
16、[美]斯特龙:麦考密克论证据
17、[美]孙斯坦:风险与理性:安全、法律及环境
18、[美]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
19、[爱尔兰]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20、[奥]凯尔森: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
21、[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
22、[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和弱点
2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24、[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25、[德]考夫曼: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2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
27、[德]克茨:比较法总论
28、[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29、[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30、[德]拉德布鲁赫:法律哲学概论
31、[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
32、[美]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
33、[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34、[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35、[德]殷科:法哲学
36、[法]邦纳罗蒂:为平等而密谋(上、下卷)
37、[法]勒内.达维德: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
38、[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3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40、[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42、[美]H.L.A.哈特:惩罚与责任
43、[美]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44、[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45、[美]埃尔斯特:宪政与民主 理性与社会研究变迁
46、[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47、[美]巴伦:美国宪法概论
4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49、[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50、[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5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52、[美]伯尔曼:美国法律讲话
5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
54、[美]博格西诺:法律之门
55、[美]道格拉斯·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
56、[美]德沃金: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5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
58、[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59、[美]德沃金:原则问题
60、[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61、[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
62、[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63、[美]汉密尔顿:美国宪法原理
64、[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65、[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
66、[美]梅利曼:大陆法系
67、[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
68、[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
69、[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
70、[日]美浓布达吉:公法与私法
71、[意]密拉格利亚:比较法律哲学
72、[英]P.S.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
73、[英]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74、[英]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7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76、[英]戴大维:从法律、哲学和政治观点看-人权与中国价值观
77、[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
78、[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79、[英]哈特:法律的概念
80、[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全3卷)
81、[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82、[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83、[英]哈耶克:自由宪章
84、[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全2卷)
85、[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87、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88、[日]棚濑孝熊: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
89、[美]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90、[法]摩来里:自然法典
91、[美]庞德:法理学
92、[美]庞德:普通法精神
9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94、[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
大陆法理学名著
95、蔡定剑: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
96、曾宪义:西方法律思想史
97、程燎原 江山 :法治与政治权威
98、邓正来:法律与立法二元观 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99、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100、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101、付立庆:法治的声音
102、高鸿钧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103、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
104、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105、韩大元:比较宪法学
106、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
107、贺卫方:法边馀墨
108、贺卫方:具体法治
10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110、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
111、黄鸣鹤:法治的罗马城
11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113、蒋恩慈:西方法学家生平与学说评价
114、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115、孔庆明:法哲学新论
116、李步云:人权法学
117、李龙:良法论
118、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
119、梁治平:法辨
120、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
121、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122、梁治平自选集
123、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
124、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125、刘星:法律的隐喻
126、刘星:法学作业——寻找与回忆
127、刘星:西方法学初步
129、潘维:法治与民主迷信
130、强世功:法律人的城邦
131、强世功: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 132、沈宗灵:比较法研究
133、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
134、舒国滢:法理学导论
135、苏俊雄:民主、人权、正义
13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37、苏力:送法下乡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138、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律
139、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
140、汪太贤:法治的理念与方略
141、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
142、王亚新:法学进阶之路
143、王亚新:迈入法学之门.14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145、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
146、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
147、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记
148、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
149、夏勇: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
150、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151、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
15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53、谢怀式: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
154、谢晖:法律:诠释与应用——法律诠释学
155、徐爱国:破解法学之谜 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学流派 156、徐忠明: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
157、**:法学家的智慧
158、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
159、杨仁寿:法学方法论
160、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
161、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62、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
163、张文显:当代法哲学思潮
164、张文显:法理学
165、周彤:罗马法提要
166、朱景文: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167、卓泽渊:法学导论
16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69、刘星:法律是什么
170、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171、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17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173、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174、陈忠诚:法苑译谭
175、范忠信:信法为真
176、郝铁川:法治随想录
177、李永君:法里法外
178、梁治平: 新波斯人的信札
179、刘星:古律寻义
180、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
181、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
182、**:说法+活法+立法
183、朱伟一:走过法律
184、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
185、陈金钊:法治与法律方法
186、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
187、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188、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
189、江山:中国法理念
190、李道军:法的应然与实然
191、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192、龙大轩: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19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
194、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 195、童之伟:法权与宪政
196、王人博 程燎原:法治论
197、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
198、魏宏: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199、夏立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法治
200、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
201、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
202、徐亚文:程序正义论
203、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
204、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
205、张骐:法律推理与法律制度
206、郑永流 舒国赢: 法律论证与法学方法
207、周世中:法的合理性研究
第四篇:法科学生必读经典书目
法科学生阅读经典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也许正在发生》
[点介] 这些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本科生来说,读完此书会对法律有全新的认识。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皇权与绅权》
[点介] 今天我们离 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3.罗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4.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5.洛克:《政府论》
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中国大历史》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
10.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1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哲学范畴研究》
12.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3.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4.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5.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16.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1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1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1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0.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1.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 :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2.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23.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2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25.冯象:《木腿正义》《政法笔记》
26.邓正来:《寂寞的欢愉》《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27.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
28.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 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29.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30.庞德:《普通法的精神》、《法理学》(五卷本)、《法律史解释》
31.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32.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
3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 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34.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
35.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36.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点介] 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本书是一本“编”的书,和时下流行的许多“编著”两厢对照,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
37.罗尔斯:《正义论》
[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38.帕斯卡:《思想录》
[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39.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40.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41.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
42.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3.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44.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以及《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法律的经济分析》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45.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
46.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点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
47.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
[点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
48.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通向奴役之路》
49.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
50.[美]康芒斯(1962):《制度经济学》
51.[美]道格拉斯•诺思(199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52.张维迎(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
53.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54.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记》(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游记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55.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记》(从古埃及到美利坚)
56.
第五篇:给学生的信[最终版]
同学,你好!
很高兴认识你!
我是北京金东方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德国部负责人孙晓勇,长期办理德国留学,具有丰富的经验,愿意为广大希望赴德国留学的同学们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服务,你们有任何关于德国留学不明白或不确定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我会给你们最详细的解答。
我们有很多德国留学的项目,符合各类同学的申请要求。我们在德国有专门的服务机构,他们会在同学们到达德国后,给你们提供前期的帮助,包括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
我们推荐的大学:
理工类:亚琛工大,柏林工大,慕尼黑理工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伊梅诺工大等 文史类: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马尔堡大学,汉堡大学等
同时我们还为具有学士学位,托福550分以上的同学,申请国际课程,还有很多德国国际学士学位课程,向广大同学推荐。
多年丰富的办理经验,周到而优良的服务,使我们能够随时为您提供您所需要的帮助,关于德国,我们会告诉您它的一切。
我们的联系方式:
电话:010 63907371
传真:010 63907384
手机:13801079008(短信)
MSN:sunxiaoyong69@hotmail.comdeguoliuxue@126.com
QQ:422928456我们的QQ咨询群 37746555
祝:一切顺利!早日完成留德梦!
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您的成功可以从我们这里开始,欢迎登陆我们的网站,那里有你们需要的一切http://.cn ,更欢迎您来实地考察咨询。
北京金东方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
德国部
孙晓勇
200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