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

时间:2019-05-15 15:1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

第一篇: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

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

摘要:法语音乐剧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与其独一无二的特色是分不开的。它无论是在音乐,剧本,还是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极具有创造力,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都给观众带来惊喜,每一次的创新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重写意的法语音乐剧给之前重写实的音乐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掀起了一股法语音乐剧热潮,更是为喜爱音乐剧的观众开启了另一扇全新的大门。

20世纪70年代之后,音乐剧不再专属于美国,开始走向世界。在众多不同语言的音乐剧中,发展仅几十年的法语音乐剧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虏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尽管法语音乐剧是在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启发下发展的,但少受其影响,并且用“青出于蓝而不逊于蓝”来形容法语音乐剧是再贴切不过。法语音乐剧之魅力所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法语音乐剧独树一帜的总体风格。浪漫大于写实是法语音乐剧的一大艺术特点,观看法语音乐剧带给观众的不是那种仅限于花前月下式的简简单单的小浪漫,过目即忘,稍纵即逝,而是将感情的表现置于一切之上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把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浪漫因子散播至观众心中,切切实实,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式浪漫。

在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剧一开始就表现了写意大于写实的风格。在空间有限的舞台上,几根高大的柱形物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气氛顿时变得沉重而压抑,即使是从未接触过《巴黎圣母院》的观众也能感受到在教会无形的权威控制下的人们内心的惊惧和压抑。这种写意大于写实的手法,与中国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让观看者的思绪适当地发散,有助于增强观看者的感官享受。

其次是音乐风格。法语音乐剧的音乐类型主要采用的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风格多样,音色多样,能够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喜好,较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因此法语音乐剧能够很快地打响知名度,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法语音乐剧的流行取向是以动听为第一追求,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无法消化音乐剧中庞大的音乐容量,因此只能努力去打到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法语音乐剧中的诸多音乐曲目不仅仅只是“流行”而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经久不衰的“流行”,这种流行被称为“经典”,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大教堂时代》,《美人》等。

再者是剧本创作。法语音乐剧多取材于名著,传说或其他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加以改编,然后在保留原作品精髓的基础上 融入地地道道的法式风格,因此法语音乐剧也被称为“传奇音乐剧”。好的剧本是一部优秀音乐剧的骨干,音乐的创作,舞蹈的编排,舞台美术的设计等都是围绕剧本展开,剧本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创作者的发挥好坏与否。与此同时,好的剧本来源也能减少创作者在剧本方面花费的精力,为其他工作的展开节省了不少时间。法语音乐剧《飘》改编自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世界名著《Gone With The Wind》,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观众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亚特兰大的面貌,宣扬对战争的无声指控。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舞台美术。法语音乐剧在舞台道具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话筒。演员在舞台上带着清晰可见的话筒,气氛顿时少了一些严肃,多了一些玩乐气息,不论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观众席上的观众,都能放松心情,尽情地享受属于各自的表演。

观看法语音乐剧,犹如一场盛宴,色香味俱全,视觉,听觉等各个感官都获得了极致感受。现如今,法语音乐剧早已纳入法国的艺术文化景观之中,成为法国文化的一颗新星,在世界文化的夜空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组写意大于写实流行音乐 话筒剧本

第二篇:法语音乐剧创作特点浅析

法语音乐剧创作特点浅析

作者:黄月

学号:20202038050308

院系:英语学院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经典法语音乐剧,以及2016年出品的音乐剧《摇滚红与黑》进行分析,从剧本创作、舞台布景、音乐特点以及语言特色四个方面探究法语音乐剧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法语音乐剧

法式

写意

一、剧本创作

法语音乐剧剧本多改编自名著,提起长篇名著改编的音乐剧,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便是《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其中发表于1982年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对19世纪法国的昏暗社会以及人们悲惨遭遇有感而发写出的著作,而霍伯的同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歌舞形式良好地承接了小说宏伟严肃的主题,吸收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将其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而2016年在巴黎问世的《摇滚红与黑》,改编自法国作家司汤达,是这部作品首度被改编成为音乐剧,该剧将摇滚音乐融入独特的法式风情,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木匠之子——于连的故事。

音乐剧剧本改编自名著让音乐剧本身更具文化色彩,同时也吸引了部分原著粉慕名而来。但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原著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过于深刻而不能理解,而且法语音乐剧通常只演绎名著中的经典部分,所以大多法语音乐剧安排了演员演唱序曲,这首曲子通常会介绍该音乐剧的背景以及其主旨,在让观众更好理解剧情的同时,也使观众更快投入到欣赏演出中来。

二、舞台布景

法语音乐剧相较于百老汇音乐剧,其特点是浪漫大于写实,法语音乐剧的布景设计师也不拘泥于舞台的布置,更注重意的传达。1998年首演的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特有的法式激情、浪漫、抽象和表现主义情感,进行了舞台革新,将古典宏大题材现代化演,简洁写意的舞美设计不同于西区、百老汇音乐剧的写实性的华丽风格,延展了时空自由度,创造出一个后现代风格的视觉空间。

法国歌剧布景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拉茨在《巴黎圣母院》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舞台背景采用了隐喻丰富的“石墙”。随着剧情进展。石墙可以自由开合变换成剧情所需的空间。在游吟诗人唱着序曲走上舞台,蓝色的的灯光打在石墙上,显出一种幽暗深邃的感觉,让人莫名升起畏惧之心。威震四海的石像鬼是法国音乐剧最大的单体道具之一,不可拆解,设计师用这三块粗大的“石柱”代表了大教堂、上帝和主教心里另一个自己。而在《摇滚红与黑》中,其布景更为简洁,场景的变化直接用LED屏幕、移动舞台表现出来,这种创新型的舞台布景让观众大开眼界,虽然这种布景非常的现代化,但又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反而有种音乐剧还能这么“玩”的感觉。

三、音乐特点

法语音乐剧的音乐特点就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一样,不拘于古典音乐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金学洙《浅谈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北方音乐》,2015,第19期,取而代之的是朦胧、引人遐想的神秘,音乐中的一切技术手段如和声、调性、织体等都成为了色彩的表现手段,这与法国艺术中特有的审美特质相契合竺期《法国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爱好者》2016,第5期。

法语音乐剧中的音乐多采用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相融合的形式,如《巴黎圣母院》中出现的音乐主要为法国流行音乐——香颂、吉普赛音乐和教堂音乐,演员们基本都为流行唱法,这种含流行元素的歌传唱更为广泛。法语音乐剧中的歌曲曲调多抑扬顿挫,随着曲调逐渐攀升,观众逐渐沉浸在表演中,而这时又慢慢降调,调动观众情感的起伏。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占多,而法语音乐剧摇滚乐占多,像《摇滚莫扎特》和《摇滚红与黑》两部音乐剧,将严肃的题材融入节奏感强烈的摇滚乐,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

四、语言特色

法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没有像英语中那样模糊的元音,法语中的元音发音及其响亮,辅音虽然与元音相似,但在发音时更注重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而且法语中还有小舌颤音使其听起来更加沉稳优雅,在这种发声特点的配合下,法语歌词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增添了法语音乐的魅力。

法语中有一种句式是“无人称句”,即由纯粹的无人称动词、相对的无人称动词以及有人称动词借用的无人称动词构成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5期

。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大教堂时代的庄严肃穆之感,《巴黎圣母院》中大量运用了这种句式,如序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中的“Il

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译为大教堂时代来临了)

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5期,在唱到这句时配合着升高的音调,整部音乐剧的恢宏大气在游吟诗人的演唱下逐渐铺开。

通过对法语音乐剧以上这四方面的分析,法语音乐剧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写意大于写实,豪放又浪漫的法语音乐剧将一个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力求将其深刻内涵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

金学洙《浅谈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北方音乐》,2015,第19期

竺期《法国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爱好者》2016,第5期

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5期

第三篇:法国音乐剧及百老汇音乐剧的特点及分别

音乐剧欣赏

姓名 尹剑锋

学号 2010010306007

系别 地理信息系统

法国音乐剧和百老汇音乐剧的区别

音乐剧有五大特征:

一是综合性,指音乐、舞蹈、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是现代性,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并采用多种现代舞蹈语汇以及先进的舞台技术。

三是多元性,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不拘一格。

四是灵活性,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五是高度的商业操作性。法国音乐剧特点

威尔第——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26部歌剧中,两部喜歌剧,其余为正歌剧。他不进行改革,而是通过创造来发展意大利歌剧。早期创作代表作有《伦巴第人》、《欧那尼》、《麦克白》。威尔第所采用的歌剧素材,寄寓了人民要求拜托奥地利统治的愿望。他的歌剧包涵4幕,采用分曲歌剧的形式。中期代表作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题材转向现实生活,对於人物性格内心描绘更加细致,大歌剧《阿伊达》是他顶峰之作,华丽壮观,气势宏伟,创作以”场“为主,插进”分曲“结构。晚期代表作有《奥塞罗》、《法尔斯塔夫》,前者每幕音乐连续发展,剧中人声与管弦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后者是意大利喜歌剧的顶峰,也为这一体裁划上了句号。

法语音乐剧的特点 舞台方面:

先从舞台整体风格来说吧,法国音乐剧很现代了,融合多种现代风格,比如钟楼怪人中提取巴黎圣母院部分元素就开始舞台设计的创作是很大的创新,相比百老汇闪烁的霓虹灯舞台来说,法国音乐剧的舞台更让现代人所接受。服装而言更加现代。音乐:

法国音乐剧的音乐很现代,也有融合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产生。而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占多,还有康康舞XD 百老汇音乐剧特点

以前初中時候看過《貓》,高中時候看過《悲慘世界》。到了大三選修課上我選了“走進音樂劇”,開學幾次課上老師給我們看的是《奧克拉荷馬》,我覺得也很不錯,就向大家簡單推薦一下音樂劇好了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言之,即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音乐剧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引用“音乐剧”这一名称;到了20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概括地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的艺术。如果说,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音乐剧则是充分发挥“综合性”艺术手段的戏剧形式。英国和美国是音乐剧的全盛国度,从音乐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可称作为音乐剧的发源地。但音乐剧在英、美两国也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跳舞、喜剧

音乐剧插曲

也许不少人没听说过音乐剧这个名称,但提起“别为我哭泣,阿根廷”、“Memory”等音乐剧著名插曲,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60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各国音乐剧作曲家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英国音乐剧先锋大师韦伯率先在《耶稣基督巨星》这部以古老的圣经故事改编的内容沉痛、主题严肃的音乐剧中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使之具有了现代感,歌曲变得活泼,通俗、易于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胜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薇塔》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及《猫》中的《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

旁白演唱

旁白演唱是音乐剧的一个特色,可以是与故事完全无关的人的旁白,也可以是略有关系但仍以讲故事为主的旁白。当音乐剧故事情节复杂时,音乐、舞蹈和舞台表述复杂故事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有别的什么形式来帮助,于是便有了旁白演唱这一艺术手段。旁白往往是剧中的主角或次主角,通过旁白贯穿故事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旁白演唱是一种手法,可以安排为主打歌,比如著名音乐剧《艾薇塔》的旁白演唱在音乐上无疑是打动人心的。

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的影响;在英国,音乐剧更多地与轻歌剧、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莫里艾、伊普生的戏剧背景相关,舞蹈方面则更贴近芭蕾舞。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与歌剧重音乐、轻剧本不同,音乐剧首先要求剧本的高质量;音乐剧不象歌剧那样追求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和戏剧性的表现力,往往更注重旋律的如歌性,更讲究自然平易的发声,亲切随和的歌唱以及表达词义曲情的诚挚动人;在歌剧中,舞蹈经常作为一种穿插性、色彩性的因素使用,但在音乐剧中,舞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可以说是歌、舞、剧“鼎足三分”;与歌剧的跳跃式舞台叙事法不同,音乐剧属于传统型,讲究情节的连贯性,追求故事的有头有尾;在叙事节奏上却属于现代跳跃型,讲究快节奏,善于营造紧张度,舞台气氛追求热烈火爆。

音乐剧作为一个西方剧种在欧美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被引进的时间不过短短20多年,目前仍处于起步和启蒙阶段。

百老汇音乐剧(Broadway Musicals),其前身是黑脸人游艺表演、滑稽剧、歌舞杂剧等,后来在这些传统基础上创作出美国自己的轻歌剧(Operetta),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结合戏剧、音乐、舞蹈的音乐舞台剧逐渐发展成了极富魅力的音乐形式,逐渐征服了世界各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音乐剧是我们过去的二十世纪最璀璨的艺术瑰宝。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之声》、《贝隆夫人》、《猫》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许不少人没听说过音乐剧这个名称,但提起“别为我哭泣,阿根廷”、“memory",等音乐剧著名插曲,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百老汇音乐剧可以说是美国文化历史的缩影,它的音乐较多的受到爵士乐、摇摆乐的影响,它的舞蹈也受到摇摆舞、踢踏舞的影响,也和美国芭蕾有密切关系,它的成型标志是1927年的《演出船》(剧中名曲 “老人河”),第二个进展是1943年成功融合舞蹈的《俄克拉荷马》,而1957年的《西区故事》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到1975年《平步青云》到达音乐剧的光辉顶点。

而稍后,英国也成为是大量优秀音乐剧的摇篮,尤其是70年代著名英国音乐剧大师韦伯和莱斯的天才创作,极大的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院的幽灵》、《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全是在伦敦首演,其他作品,诸如《象棋》、《奥立佛》也是十分优秀的音乐剧经典。

第四篇:音乐剧

我所了解的音乐剧

摘要:本文介绍了音乐剧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欣赏音乐剧。

关键字:音乐剧的定义和特征如何欣赏音乐剧

音乐剧的魅力

音乐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

音乐剧的六大特征:①戏剧性②现代性③多元性④国际性⑤市场性⑥旁白演唱。戏剧是音乐剧的本体,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舞蹈是音乐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和形式。从现代性来看,它不再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在音乐方面,不再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所以,早期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有乡村音乐的音乐剧。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多元性指的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音乐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舞蹈也有多种流派。音乐剧不拘一格,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从总量上说,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当然,也有些重量级的悲剧作品,例如、《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等。

音乐剧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和贝丝(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

音乐剧欣赏

音乐剧欣赏就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剧欣赏与其他文艺欣赏基本上是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带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可从两方面来探讨。①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的客观对象的音乐本体;②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主体的听众在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及其个性差异。

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实际上是通过熟悉、掌握音乐艺术的过程而取得。通常包括对音乐语言、音乐形式、音乐结构、音乐逻辑等,即音乐表现手段、手法的理解,再进而对音乐体裁、样式与风格的了解等。由于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在西方,尤其是否认音乐有内容的一些音乐家们,对音乐的欣赏只限于研究形式以及技巧方面的问题,否认音乐的社会内容,甚至否认音乐能表现情感。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认为:音乐的内容是作曲家对现实的具体反映,带有其主观的情感色彩及特定内涵,它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只是由于音乐难以直接用具体形象来反映,因而带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为此,在欣赏音乐时,除欣赏其形式美以外,还有必要结合各种非音乐的因素来深入分析探讨其内容,以求正确掌握音乐的本质。

一、感知音响及音乐的具体外形。理解、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即通过音乐的形式产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音乐经验等,使自己对作曲家所反映的现实及其情感态度等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感情体验,并有所共鸣。通过对音乐的背景材料的了解,回溯到作曲家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及其主观意图等。最初以直觉的方式形成认知时,就含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实际上表现为听众以往的知识和修养的总和在瞬间的复杂心理反应。如果通过反复聆听,就能逐步深化。

二、由于音乐的欣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听众在聆听音乐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回忆、想象及联想等加以丰富补充,因此,可以算是一种个人的再创作;它会因人而异,但又不会脱离音乐所表现及规定的大范围。这个再创作的特点是:只有听众本人才能体验,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等具体概念来明确表达。即所谓“意在言外”或“弦外之音”。这个特点虽在欣赏其他文艺作品时也会产生,但对音乐来说,最具有特殊意义。

三、在欣赏音乐时,主要是对形式以及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合乎真、善、美的问题作出判断。在中国古代,道德判断列为审美判断的首要。形式美的审美判断,也是重要关键,这里包括对作曲家的艺术能力及其创作的形式美的高下,演奏家的再创作的评价等等。简言之,即对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及审美理想,以及表现的能力及成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通常也是直觉而不够具体的,如果化为语言文字,则属于音乐评论的范畴。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形成1种主观能动的感知及认识活动。

在没上这课之前,总觉得只有具备广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音乐剧。因而只是听听简单的轻音乐。在课堂上欣赏了这些,后来为了写论文,又自己搜了些,发现慢慢能懂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很多人说,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艺术的伟大。要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多听、多接触、多欣赏音乐。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引发音乐鉴赏力。一般来说,音乐作品作为艺术,总是由音乐材料所构成的。其实,所谓听得懂音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是一个音乐作品与接受者之间信息网络传递的过程,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比较蒙胧的感觉,如果再继续听下去,就能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辨别节奏、节拍、乐律以及表达的感情。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也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对于各种没有欣赏过的音乐都要进行聆听,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和受好,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来不断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非常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本质的体验和领会。走出音乐欣赏的误区,慢慢培养各方面的素养,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并在音乐视听实践中完善自己。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愿每个人都能喜欢音乐。

参考文献:L.斯托科夫斯基的《我们大家的音乐》,D.D.博伊登的《音乐引言》

科普兰的《在音乐中听些什么》

W.S.纽曼的《理解音乐》

第五篇:音乐剧

浅谈音乐剧

摘要:音乐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西方音乐剧以及宝莱坞歌舞剧,浅谈我对音乐剧的一些认知和体会。关键字:音乐剧 欣赏 形式 歌舞宝莱坞

在我之前的观念里,总觉得音乐剧是非常高雅的一门艺术,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是我几乎不会接触的一门艺术。脑海中能想象观赏音乐剧的都是一些穿着笔挺的燕尾服的绅士以及拖地长裙的淑女。很庆幸自己能在大学期间选修一门《音乐剧欣赏》,如果不是这门课程,我想自己与音乐剧的距离应该还是很远很远。

音乐剧是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1不用过多的解释,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观赏一部音乐剧。可惜我生活的地方是个小城市,人们的业余生活不像大城市里的人那么丰富。那里只有一家小小的电影院,节假日和家人一起看一部电影已经是我认为最高雅的活动了。我看的第一部音乐剧是《雨中曲》,在选修课的第一堂课上。平时自诩文艺青年的我对这种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片从来都提不起兴趣,更不要说是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剧。但是就是这样曾经不屑一顾的电影却让我对音乐剧开始产生兴趣。说不上来原因,看着就有一种心痒痒的感觉。剧中的场景,路灯、雨伞、甚至是路面的积水,都成了主人公起舞的辅助元素。开始总觉得这样热闹地歌舞很荒诞,特别是在车顶,在街上跳舞。但是不可否认我还是被这些场景打动。不是浮于表面的作秀,而是演员们真真切切在用肢体以及歌声演绎角色。特别是金·凯利在雨中的独舞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雨中曲》不愧是美国音乐剧的国宝级影片。该片开创了许多先例,为之后的歌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及西方音乐剧,最有名的除了《雨中曲》还有《猫》。洛依德·韦伯作曲的《猫》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音乐剧,也是在伦敦西区及纽约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并且直至今日仍在上演。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过这部音乐剧,没有办法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音乐剧为数不多。记忆深刻的几部西方音乐剧是美国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主演的《跳舞时代》和《随我婆娑》以及《发胶》。前两部影片的主演弗雷德·阿斯泰尔可以说是美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剧表演家。在观看《跳舞时代》以及《随我婆娑》时就被他潇洒的舞蹈所吸引。剧中出现最多的舞蹈就是踢踏舞,我们知道,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踢踏舞是一种民间风俗舞蹈,而百老汇将其不断丰富,使其更显活力激情。歌舞剧《发胶》是2007年推出的,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在慢慢地发展变化,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更加饱满丰富。影片通过白人女孩的视角,揭示那个时代的种族隔离运动,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又不禁让人深思。最让我惊讶的是《发胶》中反串女主人公妈妈的约翰·特拉沃塔,这位在李安导演执导《变脸》动作片中,分饰两角或奸或诈或忠或勇的约翰·特拉沃尔塔竟然就是引领70年代歌舞片风骚的舞蹈之王。《发胶》中的约翰·特拉沃塔都要花上4个小时的时间把他那身“肥油”粘身上。音乐剧里的约翰·特拉沃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形象,也将我更进一步带入音乐剧的殿堂。我开始喜欢上音乐剧,想要更近一步走进这个歌舞的世界。

区别于西方音乐剧,印度歌舞片是在借鉴好莱坞歌舞片的基础上,融合了本土特色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庞大片种。这几年相信大家都看过几部宝莱坞的电影,2008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及2011年的《三大傻大闹宝莱坞》这两部片无疑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宝莱坞电影。关于印度宝莱坞的歌舞剧,我们总能看到这些共通点:华美的场景,靓丽的女主角,盛大的民族歌舞。几乎每一个演员都是能歌善舞,不禁让我们感叹这个民族肢体语言的丰富。音乐剧的特点就是以歌舞贯穿始终,印度人擅长歌舞无疑是印度歌舞剧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提起印度歌舞片,我的第一印象是《宝莱坞生死恋》。这部片也是作为欣赏宝莱坞歌舞剧的入门电影。印度歌舞剧大多讲述爱情故事,剧情简单不复杂,我们总是能顺着剧情想到结局,大多数的爱情都会以一个美好的结局收尾。然而《宝莱坞生死恋》却是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最终的结局也是令观众扼腕叹息。本片藉由一对年轻貌美的男女的爱情故事控诉种姓制度,一位是婆罗门贵族阶级、另一位是舞娘贱民阶级,因青梅竹马而情定终身,却因门不当户不对而导致悲恋结局,汇集华丽、激情、悲剧于一身。《宝莱坞生死恋》与《芝加哥》、《红磨坊》同被列为新世纪影史上最绚丽的三大歌舞片。该剧把宝莱坞金碧辉煌、华丽唯美的视听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煽情能力和震撼效果。该剧的男主角沙鲁克·罕是印度的影帝,有着“宝莱坞国王”之称。由他主演的另一部宝莱坞歌舞剧《如果爱在宝莱坞》我也非常喜欢。整部歌舞剧的基调是欢乐的,浪漫的。期间夹杂了一丝诡异的色彩,更添剧情的神秘。该片因为有着轮回的剧情,那些梦幻般的场景和歌舞,以及华丽唯美的画面,在向观众诉说着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着印度宝莱坞炫丽刺眼的浪漫风情。这部片是在音乐剧欣赏的选修课上观看的,也正如老师所说的,我们在看的同时体会到了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我们为男女主人公前世的悲惨遭遇叹息,更期待着轮回之后的情节。影片的最后香缇含泪一笑,给我太多的感动。男女主人公前世未了的缘分,在轮回之后终于有了一个happy ending。

我们可以对印度歌舞剧作如下总结:印度歌舞电影剧情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的题材是神话、宗教、历史、爱情、家庭等。以宏大华美的舞台布景, 缤纷灿烂的色彩, 悦耳动听的歌曲, 轻快欢乐的舞蹈, 以及歌舞片独有的梦幻机制,为我们营造了一场场丰富的视觉盛宴。给人以歌舞升平、如梦似幻的感觉。当然,宝莱坞的电影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不同时代的影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从最初的独舞或者是双人舞到规模宏大的群舞和伴舞,宝莱坞歌舞剧在地突显了印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传统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糅合了西方的做派和现代的风格。这点我们从《如果爱在宝莱坞》中可以明显看出。当然,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印度歌舞片如《阿育王》、《新娘与偏见》、《情字路上》等。它们都展现了印度歌舞片的发展过程。

音乐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以其特殊的表现方式为世人带来欢愉,诙谐的、浪漫的、滑稽的。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只能根据我所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部音乐剧发表自己浅薄的观点。但是,我相信老师说的话,音乐剧欣赏就是自己理解下的音乐剧。2012/11/27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921.htm

下载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法语音乐剧的特点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剧

    音乐剧《成广来约会》 人物: 主持人(主),开场舞,旁白, X一菲(菲),X早早(早),X马诺(马),X颖(颖),X娜娜(娜),X悠悠(悠) X小贤(贤),X一波(波),X杰,X关谷 开场舞:Ahh,yes。我非常爱你,你会说什么。You’lltellma.B......

    音乐剧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艺术学 当代罕见的旷世巨作,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一出改编自法文学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

    音乐剧

    音乐剧《猫》观后感 1981年5月11日《猫》在新伦敦剧院正式第一次登场,结果首演一炮打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它曾用14种语言,40多个版本,在150多个城市隆重上演,获得了7项托......

    法语专业教学对象的特点及规模

    法语专业教学对象的特点及规模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描述:法语专业学生的“零基础”特点 国内现有的“自主学习”模式探讨大多针对外语教学这一笼统概念进行研究.且绝大部分......

    音乐剧艺术

    姓名:赵敏 随笔(一) 学号:3100100691 序号:101 让音乐剧为寂寞着色 是谁,在苍茫中撩开心扉的夜色? 是谁,在雾霭中吹响灵魂的号角? 是谁,将朦胧掩盖后又是一片影影绰绰? 又是......

    音乐剧论文

    【摘要】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塑造人物形象也是音乐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物的塑造是集合了作者的......

    > 大型音乐剧

    《守护星》编剧作词朱文峰故事梗概这是一个传说,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爱情传说。从奶奶的口中我听说了这个故事,奶奶是流着泪把故事说完的。因为那个年代,因为那个故事,因为两个对爱......

    音乐剧论文

    音乐剧赏析期末论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观后感旅游学院 欧阳思成 110143814《剧院魅影》作为20世纪音乐剧经典剧目,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音乐课上不止一次欣赏过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