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我为什么要学法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法学院大四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要学法律》。
很多人听到这个题目,一定以为我太把这次演讲比赛当做儿戏了。一个简单的专业选择的问题,与我们今天的主题“中国梦”能有多大的关联呢?其实在初入燕园之时,我也只曾在大众媒体和长辈的口耳相传中听得法律职业者的种种评价,也只曾知道“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之类的政治课本知识,也只曾在路过国徽高悬的庄严肃穆的法院门口时好奇的回望。而今,我即将从北大法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北大法律人,我所应当肩负的责任是什么,我可能实现的人生价值在历史的坐标下又是什么?
我想,这个简单的问题,不仅仅是我四年燕园求学中努力求索的精神真谛,而且将是指导我未来发展的永恒旗帜。法律人,应该有着怎样的中国梦,这需要我们用整个人生去回答。
法律人的中国梦,是维护公民合法利益的权利之梦。法治,绝不应当仅仅是宏大的制度构建,而也应当构筑起公民权利的堡垒,让苦干多年农民工兄弟早日拿到血汗钱,让征地拆迁中的血案不再上演,让猖獗一时的刑讯逼供无处藏身。法学家耶林告诉我们,要“为权利而斗争”,因为当每个人都在强权面前退却的时候,整个共同体的利益将不得不被放弃。法律人站在公民权利与强权暴力交锋的战场,捍卫每个人的权利,捍卫每个人的中国梦。
法律人的中国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正义之梦。坚韧的法律人,让苍南县政府做到了被告席上,与浙江普通农民包郑照对簿公堂。执着的法律人,让佘祥林、赵作海获得了他们应得的国家赔偿,使冤案昭雪,真相大白。让比太阳还要光辉的公平正义洒满人间,是法律人永恒的信条。
法律人的中国梦,是让中华民族真正实现民主与文明的复兴之梦。法律人梦想着让每个人都有行使民主权利的机会,共享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法律人希望能够用制度构建约束权力的牢笼,让腐木与蛀虫无处藏身;法律人希望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之路,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文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让中国梦成为世界所景仰的精神价值。
也许还有人仅仅是为了在诉讼和争议中获得利益,利用法律规避责任而无视事实真相的存在;也许还有人仅仅是为了粉饰太平,偏袒强者欺压弱者,息事宁人而将公平正义束之高阁;也许还有人仅仅是为了维护旧秩序的稳定,坐拥恶法,助纣为虐。但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已经起航,一切的不完美,都等待着我们去改变。我们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在古希腊神话中,代表正义的女神是这样的形象:她双眼紧蒙,代表不受干扰和高贵的逻辑理性;她手握天平,代表绝对公平绝不偏袒;她手握利剑,代表践行正义绝不姑息。法律人,正是怀着崇高的理性精神,践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在推进人类文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公民权利而战,为公平正义而战,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而战!
我为什么要学法律,我想,法律人的中国梦,已经告诉我答案。
最后,谢谢大家的认真聆听,谢谢!
第二篇:安全演讲稿:《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首先我们来说说安全。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大而全的概念,包括财产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等。从细处说,安全是一,其他所有的、物质的、精神的是零,那么有了一,你所拥有的物质、精神越多,财富也就越多,精神就越富有;安全一旦坍塌,其他的一切也将化为乌有!我们讲安全,就是要提高人的生存价值,就是在积累财富;往大处讲,国家安全了,人民才不受外辱,国家强大了,才能有安全的保障,国家是这样,单位、组织、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这样,没有安全保障的单位、组织、企业,何谈政绩、效益、共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安全标语: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那么,这两者是怎样的一种安全观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利弊?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认为要我安全是一种被动的安全观。谁会要你安全呢?家人、朋友、同事、单位领导?家人给予你的是血缘的关心,朋友给予你的是贴心的关怀,同事给予你的是温暖的叮嘱,领导给予你的是责任的要求,无论是谁要求你安全,都能看出安全的重要性,而这些关心、关怀、叮嘱、要求都是被动的接受,如果你孤身一人时,你会不会自觉注意安全,这又是另说了。
而“我要安全”则恰恰相反,他是一种本质的思想,是积极的安全观,可以说是一种永恒。所谓“我要安全”就是个人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三不伤害”成为自觉的行为。我们常常会听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更要自己不伤害自己”,我想生产上的“三不伤害”要扩展到生活、工作、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人人做到了,整个社会、单位、家庭、个人才能拥有安全,拥有安全是多么幸福啊!从要我安全的被动安全观,到我要安全的主动安全观,再上升到我会安全的知识型安全观,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做好,才能形成无处不在的安全。
让我们遵章守纪、相互提醒、彼此监督共同拥有安全,让我们一起在安全的庇护下拥抱幸福!
谢谢!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第三篇:大学生演讲稿,我为谁学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爱嬉戏打闹的孩子。年过18的我已步入成人的行列。接踵而至的也不再是美味的零食,鲜艳的新衣服,而是接连不断的责任繁重的义务。家庭、工作、社会等无形的压力如浪潮般向我们拍打,所以,我们必须成长,尽管那种成长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尽管那种成长如撕扯般痛苦,我也必然的承受。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已不再像高中时在慢无天日的万卷书中寻找着金色的岸边,今天,我已登岸,在东方这金色的海岸上,我看到了第一缕阳光,看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很宽,黑大。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不能再任性疯狂,长一岁责任重一分,现在的我,不仅要为自己而奋斗,更要为年迈的父母,为他们辛苦半辈,老时能安享晚年而奋斗,为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而奋斗。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没有了家长和老师在身边对自己说:孩子,好好学习别贪玩。因为我已长大可以自律 自立,能明辨是非,深知自己作为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习知识,责无旁贷。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是新的年轻的一代,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怀揣梦想,斗志昂扬。心中富有无限的激情,豪言壮志,已向父母誓下,不求与泰山争名,与雄鹰争穹,只求自己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小小的痕迹,哪怕是无意落下的一个墨迹。
几年,我是一名大学生。虽没有包揽群书。但十几年的学习
生活已让我受益非浅,伟人曾说:学点知识可以,学会思维了不起。虽然,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思维方式,并且反应也慢,但我找到了我的缺点与长处,时常三省吾身,扬长避短。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随让仍带着学生二字,但已和高中截然不同,在这里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思想,洗涤了我的灵魂,在这里我要把握青春,让青春绽放出最美路的花朵。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知恩图报,理贤让士,然而只知理未付与行,父母是我的第一大恩人,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然而直到今年我才对他们说了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直到今年,我才对我的恩师们说了声:谢谢您,是我长大了么?是我成熟了么?因该是我的脸皮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过期的十几年都已成为历史。只能偶尔通过记忆,翻看着那充满花絮的过去,经过坎坷磨砺,虽然结果骨感,但我仍有收获。伟人说过:过程很快乐,结果很痛苦。“纵然我享受了那快乐的过程,我也将不再为那逝去而叹息,人生不过两三万天,弹指一挥间。何必让历史的灰尘蒙住了双眼。
今天,我是一名大学生。我要充分武装自己,知识武装头脑,运动武装身体,交流武装口才。为走出校园面对社会,为面对社会可以经受社会各种压力的挑战,未能达到梦想的花园。我甘愿忍受披荆斩棘的历程。
我是90后,而我们的学校也是90后,她和我们一样,在同
一个年代成长。他不是我们的长辈而是我的兄弟。没有代沟,没有隔阂。我们之间可以进行语言的无限交流,思想的无限碰撞。
我要与他共同进步,明日我们互以为荣。
待东方又一次升起朝阳,我誓与东方齐肩仰望。篇二:优秀大学生演讲稿:我是大学生
优秀大学生演讲稿:我是大学生
优秀大学生演讲稿:我是大学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大学生》。今天,我站在这里,蓦然回首,那个稚气的中学生不见了。我带着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叛逆,冲破高三的桎梏,而今已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大学,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之地,在这里我们展示自我,飞扬激情。如今,我已迈进聊大的校门,而我便要在这里陶冶自己,锤炼自己。在这里我们是主人,是勇士,是继往开来的开拓者,是品味生活美酒的幸运儿,更是虔诚的梦想的追随者。发掘智慧,积聚智慧,寻找自己的方向,在奋斗中体现于自我价值。纵然我们一生都未能达到心目中的高峰,可只要我们努力过,经历过,思考过,感受过,回忆过,那我们的存在便有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面对前人的希望与后人的责任,我们更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在苦难中不断奋斗的人。
大学生一直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在同龄人中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好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学中我们学习的少,消磨时间的多;上课的时候,听课的少睡觉得多;走间大学寝室,电脑大多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的。曾经看过这样一句描写大学生活的,:“大一的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学生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究竟在大学学到了什么,我不知道这样的我们能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代社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好的工作。有天晚上听广播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对我们大学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一个消费品,去掉消字就剩下废品了,现在的大学生还不如我公司里一个从零开始的员工懂的专业知识多。”听完之后我是非常的气愤,但是气愤之余冷静的想一想他说的不无道理,因为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我们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懂得实在太少了!
而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重中只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更要求我们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素质,德智体综合全面发展,既要“成人”,又要“成才”。知礼,诚信,勤奋,有担当,这是我们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立足之地。
大学本科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出身”,因为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四年的大学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们聊大的学生们都能在聊大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脉中注入聊大精神,并终身以此为荣。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人才。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 活着为了谁”。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 90 后的年轻一代。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 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 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 90 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法则。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是什么?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
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无论从家 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 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
所谓“兄弟”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家庭中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天生的亲情关系,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接受着同一个父篇四: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 活着为了谁”。
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 90 后的年轻一代。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 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 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 90 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
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法则。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是什么?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
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无论从家 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 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所谓“兄弟”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家庭中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天生的亲情关系,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接受着同一个父篇五:大学生优秀演讲稿:我的大学谁做主
大学生优秀演讲稿:我的大学谁做主 大家好,我是来自经济管理学院注会101的蒋卓。我来自美丽富饶的江阴。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舞台上参加这次的演讲。长长的林荫道上,独自一人前行。林间洁净清新,花草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没有人肯告诉我,我的大学谁做主? 心开始犹豫颤抖。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十二年的披荆斩棘,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追求,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才终于来到这个梦里见过无数次的象牙塔,这个梦想起飞的地方。不知道此刻大家的心是否同我般澎湃激扬。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追求卓越,拥有辉煌,就只能自己去拼搏,去努力,去耕耘,去锻造!我的大学,由我做主!
而我们应当如何坚持我们的大学梦,做主我们的大学生活呢? 首先,要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做出一个规划。就像航海需要一盏司南,我们的大学生活也需要一幢这样的灯塔。闪闪发亮,让我们时刻充满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时刻坚定地主宰我们的大学生活!
其次,要学会高瞻远瞩。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在付出我们的生命。要知道人越来越深地陷入安逸的世界中,会难以自拔,也会变得不想自拔。所以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必须学会高瞻远瞩。做主我们的大学生活从现在开始!最后,要树立竞争意识。哲人奥维德有言: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大学,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做主我们的大学生活!
岁月可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则会使灵魂起皱。拿出我们尝试的勇气,拿出我们青春的热情。去拼搏!去努力!大学四年毕业时,再回首,我们没有平淡遗憾的青春。
第四篇:我 们 为 什 么 要 学习
我 们 为 什 么 要 学习
在当前全公司、全矿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中,“学习型班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建内容。其实,早在2004年,矿工会就在全黄石市、全公司率先发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智能型职工倡议书》,把创建学习型车间、学习型班组和个人学习作为双文明评比重要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关于“两创一争”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职工、每一个班组响亮的口号,然而,是否我们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随着全球社会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当今所处的这个时代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认知: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一个管理变革的时代、一个教育革命的时代„„,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全方位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在转折时期所遭遇到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变化的本身,又有不同的方式、力度和方向。有渐进的,累积性的变化,致使很多人或很多组织变成了“煮死的青蛙”;有快速的,突然的变化,令人猝不及防,一夜之间败走麦城;有线性的变化,让人尚存可以触及变化脉络的希冀,更有大量非线性的变化,令人不知所措。但是,从社会宏观层面来透视,在所有的变化中,有三种变化可能是当前人类社会中最为根本性的时代性变化。
1、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资财来源。以高科技和信息为特征的新型产业的崛起,使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发生了质变,今后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依赖于人的头脑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新型的、以使用信息符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这些变化使知识在社会、企业和产品中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和提升,知识日益替代了土地和资本,成为社会发展和组织发展的主流力量,成为人类进步的直接驱动力,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追逐的财富目标,而知识生产力将会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任何一家企业要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就必须从组织的观念、制度、结构、技术乃至文化的全面革新入手,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一个组织整体学习力的提高。可见,一个企业整体学习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落后就意味着淘汰,意味我们将失去“饭碗”。
2、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如潮涌,其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新对当前人类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冲击最广。许多人连因特网是什么还没搞清楚,突然之间,矿内的局域网就连通到了每个车间和科室;几年前,“大哥大”在许多人眼中还是高科技,一夜之间,满大街人手一部手机,显然,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企业内知识传播、共享和创造的便捷性大为增加。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工作、学习和交往的场所搬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为知识交流和创新的即时性、超时空性、交互性从技术上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的个人学习亦即随时随地的学习,从技术上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3、全球化的浪潮。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化观点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层面。全球化导致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任何一个企业惟有不断创新、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这场全球性的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我们国有企业而言,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保护伞下,面对全球化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地球另一端美国的一场“次贷危机”,竟然使我们矿山的到处经营举步维艰。因此,如何尽快的推动企业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的速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当然,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变得日益普遍,这更要我们去学习,取长补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二、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
面对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我们的矿山该怎么办?我们每一个处于这个时代的矿山职工该怎么办?变革的时代没有观众!学习!只有学习,不断的学习,用自己更大的变化去适应和驾驭这个时代!
现在,很少有某个企业领导或个人觉得他们能够控制周围动荡的市场和环境。也许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过去那种一辈子只干一件工作,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的稳定生活或许再也不会重来。新千年初,一位中国姑娘在她的畅销书中道出了新世纪的恐慌心态。她认为,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实际上,本领恐慌就是一种本领危机,这个危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不克服本领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一切危机都会接踵而至;解决了这个危机,其他危机都将不复存在。一个人是如此,大到任何企业或其他组织、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对于如何在急速变化、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大增加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克服本领恐慌、把握制胜的先机,无论是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还是那些亲临全球激烈商业竞争的跨国公司老总们,给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唯一的出路在学习。
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未来知识经济的活力完全取决于一国、一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而学习力无疑是创新能力的根基。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和创新是个体和组织适应动荡环境的基本生存方式,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胜出的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内容,那些能够很快适应环境的企业将继续繁荣壮大,而另外一些行动缓慢的企业则将陷入困境,甚至被竞争对手无情的超过和淘汰。“未来不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更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地方。”学习创造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更是一个学习的时代!
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作为一个个体他是无法单独生存的。每个人一生所追求和思考的,无非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生存?”,二是“如何更好地生存?”。严峻的生存事实告诉我们,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里,惟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不断适应变化,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生存和更好的生存,而这一切,只有
通过学习才能得到。国际管理学大师瑞万斯曾说过,一个有机体要想生存下来,其学习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其环境变化的速度,一个企业的生存同样也是如此。
我矿当前提出的目标是建设“两型矿山”,而建设“两型矿山”最关键的是人,是人的思想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是人的知识和技能要紧密迎合时代的需要,是要学习,学习新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竞争力取决于应变力,应变力取决于学习力。可以预见,未来最好的领导不是那些最资深、最德高望重、最能干的领导,而是那些最愿意学习的领导。未来最好的员工也将是那些最肯不断学习,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力的人。一句话,只有快速而有效学习的组织和个人,才有可能是未来最成功的一员。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确保现代化生存必不可少的保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当今的变革时代,每个人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组织学习是回应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的法宝;对于每一个社会来说,学习的功能正在脱胎换骨,经历着一个从注重文凭的学历型社会向注重潜能发挥的学习型社会的转变过程。所以,正象国际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第一部扉页上的一句话,“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矿工会 陆宏义
第五篇:企业员工培训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改进员工能力水平、提高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使员工获得提高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据此,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所需的培训方式。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因此培训的主要方式不是简单的“你教我学”,而是以交流、讨论、实习、讲演、个案分析等多种培训方式,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手段,寓教于乐,效果会不一样。如何达到和提高培训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计划要有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起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制定一个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涵盖各个部门、各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一刀切式的培训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高级管理者强调培训也同样重要。培训往往是为提升低层员工而设。如果高级经理不称职,那么整个培训预算将会付诸东流。企业的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管理有关,管理问题不解决,光培训员工的技能是无效的,所以系统的培训首先应当从解决问题的根源——管理着手。
2。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缺口,雪中送炭。需要建立一种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这种机制应涵盖企业的所有员工,还要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法。例如用于在岗培训的内部导师体系,用于强化培训的内部培训专家,利用外部培训资源:将员工送到外部进行培训或邀请外部培训专家来企业培训等。
3。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题方向、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漫无目的”地所有项目一起上,在一定时期内,还需要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在外企,课程设计还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因为两种文化背景的受训人员接受知识的背景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东方人喜欢集体性的问答,而西方人则喜欢与老师独立交流的互动式学习。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紧密联系实践,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避免单向的灌输。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有职位说明书,在职位说明书中都会列出该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出于组织需要的培训就要结合职位说明书来进行。
4。让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员工往往认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所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切忌所有学员都有证书,如果是这样,也就丧失了激励的作用。每次培训保持一定比例的不及格者,这样学员才会努力并认真地参与进来。对于不及格者,可参加下次的培训,并拿到证书。证书不一定要权威机构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但你要尽量将这个证书变得权威些,变得有吸引力些。改善员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硬技能培训有效性的保障,而且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为此,向员工表明培训及课程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对他们职业发展的帮助会提高培训的效果。
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除了持续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自发学习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员工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员工价值的提升,促使人力资源增值,企业才能保持高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