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课总结
活动课总结
数学活动课不但能够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实践、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识,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技巧,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的能力。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我特别重视每周一次的数学活动课,精心设计活动课内容,合理创设活动情境,出色地完成了本学期活动课的教学。本学期已近结束,现将这学期的活动课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要求,结合本乡本土的实情,精心设计活动课内容,开展数学活动
这学期我准备安排的活动课,都是经过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才完成的。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注重教材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注重本乡本土的实情,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提炼活动内容。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活动课意义的理解,并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活动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提高,一种锻炼,一种经历。
如在第一单元“简单的统计
(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一次名为“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家长及周围同学对不同电视节目喜欢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际的效果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画“正”字法收集和积累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加工数据、制作统计表的方法,包括复式统计表,并在观察思考统计表中的内容之后发表自己从中得到的信息和存在的疑虑。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的所学(书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积极探究、合理创设活动情境
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合理创设活动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益,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比如在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文体”中,我利用课本第24页中的思考题设计一个活动情境,先指导学生仿照书中给出的图形,在硬纸上画出更大一些的相似的图形,然后按照虚线折叠,看最后能围成一个什么?在这个活动中,我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动手,令我开心的是,学生折叠的方法是那么丰富多样,是那么不拘一格,是那么新颖独特。合理适宜的活动情境给予了学生宽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给予了学生充分动手、发挥自我的天地。总之,这学期的数学活动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开展,为我提供了经验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带着这些成功的经验,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课外辅导计划总结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课外辅导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辅导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安排课外辅导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辅导活动。
为了开展好课外辅导活动,我们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课外辅导活动计划。这类计划的制定,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因此辅导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辅导活动项目要少而精。另一个是课外辅导小组的活动计划课外辅导小组的建立,我一般是让学生自 愿报名参加,而且小组成员不固定,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相应变动。
这样做不仅能使参加者产生“危机感”,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课外辅导小组的活动时间一般是不固定的,活动内容除必要的课外辅导,还穿插一些层次较高的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借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当然,每次开展课外辅导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要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制定出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同时还应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又可增加学生的兴趣。
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单词。可以开展实物记忆游戏。学了祈使句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轮流发布命令,互相指定对方一个学生执行。总复习时,可以借助于游戏形式复习一些反义词、近义词、同音词等。还可以通过开展”猜职业”、”猜物”等游戏复习一些”职业名词”和”物质名词”。
三、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每次辅导活动开展之后,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教师自己还应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书面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改进办法,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
六年级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经验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唐义伟 20130624
第二篇:活动课总结
活动课总结
刘宗芳
小学活动课的设置,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志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活动课作为学科课的有力补充,对学科课具有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的功能,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渠道。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的。活动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对活动课的活动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活动课的目标应体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不受时空的制约。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主动探索精神。
克服困难上好每一课。当时上活动课一无教材,二无成形的辅导材料,我们就定课题,找资料,定方案。克服了种种困难,上好每一课。特别是有的课,还要自己制作大量的教具。这样,无形中给教师
增加了工作难度。但我们没有退缩,使活动课日趋规范。
总之,为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活动课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数学活动课在我区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广大教师正在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活动课的教学水平,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折纸活动课总结
一年三班折纸活动课总结
王芳、林伟伟
折纸是一种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地手工创造劳动,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学生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在折纸的过程中教师示范是一种引导启发,因此,在教学生前我先给学生折一个作品给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示范是对折纸方法的深入探讨,在折纸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有的学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有的折法不一样,但折出的作品是相似的,各有特点。有的遇到困难后,就迫不及待的把老师喊过去向老师请教。有的折出作品后情不自禁的向老师喊:“我折出来了”并跑过来向老师报喜。这时候我也很高兴。我觉得学生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学生多好数量的作品。手工折纸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也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一定互补作用。
有时我用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折纸的积极性。我让学生把他认为做得最满意的作业交上来。大家来找一找,评一评,你最喜欢的是哪张作业,说说理由。这样培养了学生欣赏作品的水平。
总之,通过各种感官,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互助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我觉得,学生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书法艺术活动课总结
书法艺术活动课总结
这学期我执教的是二(3)的。一个学期的硬笔书法教学结束了,回想一学期的工作现做如下总结:
一、教师方面
1、作为硬笔书法的辅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次辅导。课前备好课,从不上无准备的课。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出示范字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优缺点师生一起把字写到最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那么,在评价中,自己的鉴赏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书法的兴趣也会更浓。正是由于老师的尊重使得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在课上,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同学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评,从而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给予针对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提高。
2、注重阶段总结与复习。每学完一个基本笔画,我就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的复习展示,让学生在不断总结训练中得到一步步提高。
二、学生方面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学习书法积极性提高了,乐学,想学,学习的效果也自然很好。他们在课上,无论从基本的坐姿,还是基本笔画都能够做到稳中有进步。从整体看,在整个学期中,书法写的最好的有这样几名同学,杜佳敏、陈宇轩、徐鑫瑶、卢亦菲、朱敏月、王绎为同学,他们的字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都比较好;在整个学期中,硬笔书法进步比较大的有:吴贝贝、朱玉衡、陈锦海等同学,他们由于自己的努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当然也有几位同学硬笔书法水平始终较低。他们有的是因为练书法时间较短,有的是因为对书法没有兴趣,有的是因为上课不听讲造成的。纵观本学期全班书法水平应该是稳步上升的。
三、不足之处
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所以在指导时,出现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个别学生书法水平始终没有明显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方面,个别后参加的学生和没有任何特长且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的质量很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
总之,在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有成绩也有不足,我将扬长避短,从而使今后的硬笔书法教学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政治活动课总结
政治课外活动课总结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实际、政治历史学科特点、活动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深感活动课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现将本学期活动课情况总结如下.一、引导学生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的主要形式有:
1、播放视频《弟子规》。本学期黄老师、刘入涛等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学会了做人与做事,做到对人讲成信,对事负责任,事事讲诚信息,把做人与学习统一到了一起,减少了违纪现象的出现,学会了感恩父母。
2、举行故事会和播放有关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电影。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成语典故,通过搜集资料,就某些情节展开合理想象,编写故事。如初二刘入涛老师结合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契机,在初二年级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英雄人物故事会,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真切感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了学习活动深化发展。
3、策划讨论、辩论会。根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争辩、勤于思考的个性特点,把富有争议的问题转化为正反对立的辩论话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初二政治历史老师策划“新时期教师能被取代吗?”、“新中国的外交---历史纪实大家谈等辩论,这样,不仅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解决不是由自身个体所能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技巧、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也在“唇枪舌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如历史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西藏台湾新疆的历史”为内容的历史知识竞赛,不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开阔了人文知识视野,提高了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通过课前讲感受,让学生学会做人。
1、课前讲学习感恩的感受。每堂课在授课之前,留出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演讲,他们可以选择学过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政热点、趣闻轶事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讲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怎样评论,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为此他们会认真地去选择内容,查找并整合资料,体验独立学习的乐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然后,他们选择他们表现成果的方式。课前演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评书、小品、双簧、话剧,当然也有图文并茂的和照本宣科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总之,课前演讲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这有助于他们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演讲的作用应逐渐地固定和深化。
2、进行历史歌曲欣赏。如刘入涛老师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开展了“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活动,通过搜集、学唱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不同历史和社会的变迁,通过“老歌新唱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对“老歌”的认同和共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兴趣。
三、政史活动课的思考
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活动课的开展,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活动课为辅;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校内活动为主,校外活动为辅,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活动课应反映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方案设计时,应着眼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方案的可能性,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自主活动的充分余地。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多鼓励学生。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活动课堂。
3、遵循兴趣性原则。政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政史活动课方案,要特别重视所选择的题材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建议选择富有吸引力的政史内容,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4、遵循全员性原则。政史活动课必须考虑学生整体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应选择“大众化”的题材和形式,在活动中尽可能创设人人都能活动的机会。同时,要注意交给学生的任务合适,不能太繁重;要善于因地制宜,降低实践活动中的难度,增强可行性。对部分可能被排挤的弱势学生,教师应予特别关照,尽量不让他们掉队。
5、活动课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活动课形式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声画与共、形式活泼,激励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
政治课外活动课总结
张丽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