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博弈史》读书笔记
《海权博弈史》详细介绍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15世纪至19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国在海洋的博弈历史,各列强轮番登上世界的舞台,现今的历史格局逐步形成,英法美德西逐渐成为主宰世界棋局的棋手,阅读后深有感触。
我的阅读笔记将从国运之战、力挽狂澜的历史人物、世界的规则、个人的感悟四个维度来做解析。
一、国运之战
英西海战
背景:15世纪,当欧洲以及其他国家还在陆地上打的不可开交时,西班牙已经通过开启大航海,在海洋上赚的盆满钵满,海外殖民地急剧扩张,国力也迅速增长,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而彼时的英国,与英法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紧接着又经历了30年玫瑰战争,与西班牙的国力相差甚远。
过程:西班牙派出了拥有130多艘由1.6万名士兵和7千名水手组成的“无敌舰队”,以及2万多人的陆军,势必要将英国一举吞并,总指挥是不懂海战的贵族西多尼亚,副总指挥是身经百战的老手里卡尔德; 英国女王则派出了拥有105艘主力战舰的英国皇家舰队,这只舰队实际上是由一个个海盗个位户组成的,英国王室只占据一部分股份。这只英国皇家舰队的总指挥是伊丽莎白的亲表弟,而副指挥正是海贼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从表面数据来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其指挥团队均由经验丰富的老手和新手组成。当时,西班牙国力强盛,正处于鼎盛时期。对于英国来说,这场战争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对于西班牙来说,这场战役的胜负对其国力影响不大。
在当时的传统海战中,火炮使用的是较小的实心球,对船身的破坏力较小。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两船靠近后的接舷战,此时士兵数量多的一方更具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在人数和船只数量上占据优势,而英国舰队的士兵较少,但船速更快,火炮的实心球更大,威力更强。
当两支舰队在英吉利海峡相遇并互射 2700 多枚炮弹却都未造成实质性损伤时,英国副指挥德雷克意识到情况不妙。作为一名海贼,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而果断,亲自乘船前去测试炮弹的最佳威力射程。他发现,在距离敌舰 100 米时,英国大炮的威力达到最强。
彼时,西班牙的计划是先与陆军会合,然后凭借 5 万多士兵的优势一举征服英国;而英国的想法是在西班牙与陆军会合之前,利用船速稍快的微弱优势先行歼灭西班牙船只。
最终,英国副指挥德雷克率先发起进攻。对于这位“海贼王”来说,时间紧迫,如果等到西班牙舰队与陆军会师,一切就都太晚了。于是,他率领舰队冲向无敌舰队,在最佳射程内发射大炮,西班牙舰队顿时陷入混乱。
结果:无敌舰队被英军肆意宰杀了8个小时,死伤6000余人。
二、力挽狂澜的历史人物
伊丽莎白一世: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本名伊丽莎白·都铎。在面对强大的西班牙舰队,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迎战,在纸面格局并无优势的情况下,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不拘泥于形式的组建英国皇家海军,将指挥大权交给德雷克。
在政治上,她笼络资产阶级,精简枢密院顾问大臣人数,选贤任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奉行民族自立方针,大力发展工商业;在英法海战中正确抉择,让英国避免了亡国的命运,而她的重商思想也让英国的国力不断上升,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打下了基础。
三、世界的规则
从英西海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真实的世界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西班牙从宗教道义发起的海战,最终失败了,真理只在炮弹的射程范围内。
世界的运行规则就是:你变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四、个人的感悟
此次海战给我的感受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应该退缩,应该冷静地应对。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力和沮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博弈:关于策略的63个有趣话题》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生活艺术的表现需要把握细节细节虽小,却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关注细节就是关注生活讲究细节就是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生活中总是有无数的烦恼困扰着你吗?你的他好像不如过去那样爱你了;工作了几年,升职却老也轮不到你;打拼这么久,小金库依然不见壮大;疲劳法力终日相伴,体重也随着年龄一同增长;揽镜自照,皱纹不知何时悄悄爬了了你的眼角……不要担心,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为你带来贴心的指导,替你的生活排忧解难。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们在未来对抗性更强、竞争更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思路更开阔,决策错误更少,活动效率更高,成功机会更多。生活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样的现实:或是成为某个策略的影响者,划是被某个策略所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这场游戏的策略家。既然这样,当一个出色的策略家总比当一个蹩脚的策略家更好一点。
一般来说,学过博弈论和没学过博弈论的人群,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正确做到这一点来确定你的最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不容易,我们总喜欢把别人看做与自己一样的人,而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通过博弈论的学习,他要求你设身处地,仔细分析自己如果处在对方的境地,思路有什么变化,哪怕你完全不能同意他们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最均衡的策略,选择出最佳的策略。在纯粹冲突的博弈中,参与者需要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而在非纯粹冲突的博弈中,也存在着合作的成分。我们需要运用纳什均衡的原理,做出最佳选择。也就是说,通过有效处理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参与博弈的双方可以实现双赢。否则,可能导致参与者的两败俱伤。因为一旦陷入囚徒困境,参与方就会设法逃脱,寻求大家一致愿意看到的合作的结果。而非参与方可能更希望看到参与者困在中间无法脱身,以便从中得利。只有做到先合作再竞争,也许才能实现较好的结果。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更好的职位,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博弈无处不在,既然你无法逃避,那就坦然面对吧,好好地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的博弈中扩大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