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读后感
《逆转》读后感1
《逆转式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逆转式沟通,又叫“V”形沟通。不同于一般的沟通,逆转式沟通会经历一个先向下深入、再上扬逆转的过程,形成独特的“V”字轨迹。“V”代表胜利,在逆转式沟通中,这胜利不仅在于高效、公允地解决了问题,更在于沟通双方因此获得了成长,这是一种关系的重建,是用沟通将彼此点亮。在此期间,我们穿透表象,进入对方的世界,也进入矛盾的核心,理解人与人为何会产生分歧。我们通过精神上的共振,激活对方潜意识中的能量,让其实现主动攀升,自己重塑自己。
钉子心理小组,视角刁钻,深入浅出,擅长捕捉现实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每个人都有许多沟通困扰,而本书《逆转式沟通》除了提供解决分歧的方法,搭建真诚的关系,其中作者运用许多的实践案例,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对一些比较极端的困惑做了心理上的疏导,不仅问题找到了出路,沟通中的人也焕然一新。
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曾说:“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这便是平等沟通的形式,学习对方的语言,学会为对方发声也是如此。《逆转式沟通》认为:逆转式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哪怕这立场和你截然相反。争取的利益只强调个人,只想维护一方的诉求,这样的沟通并易养成偏见思维,且狭隘的。这时候需要放低自己的立场,去深入到对方的世界,探究对方的真实想法。理解别人的立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这也是重塑自我,拓宽思维的机会。逆转式沟通重要的节点是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处理、关心。不是要和别人对立,而是应该真诚的和另一个我们肩并肩的去商量解决问题。路不止一条,有时候另一面的天空也是同样明媚的,心境的变化带来人生的际遇不同,同时学无止境,生活与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学习一切的技巧,去发现不同的可能性,过好自己的人生!
去沟通,消除一切的困扰,搭建出我们自己的真诚的关系,收获更好的自己,大家共勉。
《逆转》读后感2
心慌意乱之时,写写文字舒缓下心情、整理下思绪。
《逆转》是本好书,与《异类》、《引爆点》及马克思哲学里量变质变的.理论,异曲同工,唱的还是我们老祖宗的“太极”思想,但,各自角度不同。
多几个视角,多开几扇窗。
不过,读了这本书,发现,原来我就是那种患上“阅读障碍”的娃。六七岁才会数一到十的数字,识字速度也奇慢,一路留级,到高中时,实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自个儿把桌子搬到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说来也怪,一坐墙角成绩立马就逆袭。
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学时体重平均一年下降五斤,读书读的,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一两小时读完一本书,我得读一两周。
当然,虽然笨点儿慢点儿,但骨子里像是也长着心眼,再二也要闯。
笨多了,也就笨出了自己的逻辑。识字能力差、记忆力也不好,再不有点儿思考力,上帝岂不是同时关了我三扇门?
突然好想去走亲访友看看深圳到底长啥样儿,想想自大一暑假第一次来到深圳,至今,还没咋出过门去走走看看停停来几张自拍。
出门,基本不是为了看风景,是去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翱翔———上课上课上课。
比较熟悉的是两条线和一个圆心。
圆心是世界之窗,周末的烟火点燃了我那稚嫩又炙热的小心脏里的小小梦想,定居深圳,周末的时候可以陪着家人来看烟火。当然,后来,被时间推搡着长大了懂事了点儿,发觉: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有点儿难。
两条线是由两个两块钱划出来的。那会儿,表哥给了我个大大大红包,想着附近这么多旅游景点购物广场啥的,红包在手,出去走走。于是,先花了两块钱坐公交车到罗湖火车站,一路上向着深南大道东张西望傻笑,又花了两块钱坐公交到蛇口码头,去看看港口看看巨轮。
那会儿表哥唤我去窗台看香港的一幕,记忆犹新,一不小心竟然就见着香港了。所以,港澳游的事儿不急不急,见过就行。
深圳好玩儿的地儿还是挺多的,也罢,知道就行,还是先不去了吧,等一个人来,陪我一起。
装下深沉:人啊,有时候还是会遇到沟沟坎坎的,这沟可能太深,精卫都填不了,这坎可能太高,愚公都移不了。咋整呢?
答:一写文章就矫情
我还是写诗歌吧,写诗矫的不那么明显
我爱你,
不是早出晚归的生活,
是灵魂里的专属角落;
我想你,
不是对过往一千三百天的怀念,
是关于未来八十年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