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汽车配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20120509
东莞市汽车配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东莞汽车配件行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开展行业咨询评审服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专家委员会由汽车配件和售后服务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协会常设的专业服务机构,接受理事会的领导,在秘书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专家委员会宗旨:坚持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宗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推进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有序竞争,提高汽车配件行业的客户满意度,促进东莞汽车配件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条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贯彻、宣传国家有关汽车配件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考评、配件质量鉴定和售后服务质量鉴定以及行业培训等工作,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参与汽车配件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有关技能认证服务和行业有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培训工作,承担协会委托的其他专业工作。
第五条 专家委员会采取个人申请或会员单位推荐的方式,并提供
相关的个人资格证书材料,经协会秘书处审核、会长办公会讨论审定后,报请常务理事会和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批准,由协会颁发聘任证书。
第六条 专家委员会成员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为两年。聘任期满后,将根据本人工作表现和工作需要,由协会会长办公会研究
决定续聘或解聘。
第七条 专家委员会成员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认真履
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
(二)认真维护评估项目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积极参加专家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四)不得收受额外报酬和其他礼品,未经专家委员会许可,不
得以专家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任何活动。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协会秘书处提请会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予以解聘并通知其所在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委派的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故意隐瞒与申请单位的利害关系,不遵守回避原则的;
(三)在评审工作中不遵守保密规则,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造
成严重后果的;
(四)经举报查实有其它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本人因个人原因要求辞聘的。
第九条专家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汽车配件营销或维修行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八年以上,在行业中有较大成就或突出贡献,有坚实的行业专业技术理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较高的管理水平,熟悉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十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主任委员由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委员由秘书长提名,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专家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协会秘书处。
第十一条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专家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参与项目具有发表评议和意见的权利,有权享用专家委员会提供的信息资料等;
(二)有权以项目专家成员资格通过合法手段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询问情况、索取有关资料、文件等;
(三)有权得到项目评估、咨询服务的合理费用;
(四)对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每年向协会提交不少于一篇的工作报告;
(六)有退出专家委员会的权利。
第十二条专家委员会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协会章程及各项有关规定,遵守协会专家委员会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专家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二)认真及时完成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各项工作,积极支持和参加专家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三)积极向专家委员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汽车配件营销、售后服务领域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信息;
(四)严格保守服务项目的有关机密数据、机密信息,保证不向外披露;如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专家委员会成员在参与项目咨询、评议,并写出评估意见和建议,将根据该项目的复杂程度、评估深度和劳动时间等各项因素给以合理报酬会或补贴。
第十四条秘书处对专家委员会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下:年终考评得分95分以上的为优秀,80分为合格,8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评定结果报会长办公会,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
第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由东莞市汽车配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东莞市汽车配件行业协会2012年5月9日
第二篇: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附件: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管理组: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历以京朱家勇曹礼忠邹 生廖兆龙吴茂芹黄烽军黎孟枫凌文华黄 民王小宁赵 越张德志黄兆胜严 振林勇胜徐洪森陆惠兴 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著名经济学家广东药学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助理巡视员 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山大学副校长 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院长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院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院长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韶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广东省药学会会长
梁惠兰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副处长 袁泽海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监察室主任 徐穗民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技改处调研员 吴少林 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朱遂文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处长 杨 凡苏盛锋唐昭坤邓世豹陈胤瑜张汉明黄玉玺邓伟群江 滨 康荣贵 刘 涛 钟苑鸿 蓝方剑 曾 贵 廖景辉 技术组:姓 名 朱家勇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副处长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调研员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珠海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韶关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汕尾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汕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长 梅州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阳江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茂名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主管医师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职称 广东药学院院长
曹礼忠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黄烽军 黎孟枫
凌文华 黄 民
王小宁 赵 越 张德志 黄兆胜 严 振
陆惠兴 梁念慈 陆家海 刘培庆 林爱华 朱 钢 郭 勇 张荣华 叶文才 于容敏 任先达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山大学副校长 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院长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院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院长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广东省药学会会长 原广东医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系书记
副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外联部长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长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副院长 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教授、暨南大学 药学院主任 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教授
罗焕敏 暨南大学 药学院教授
聂 红 暨南大学 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副教授 叶春玲 暨南大学 药学院教授
杨 帆 杨 红 党丽娟 陈燕忠 林华庆 李明亚 朱盛山 吴清和 周莉玲 刘鹰翔 钟育赣 陆惠文
赵益业 侯连兵 刘世霆 罗卓雅 王培连 田长思 容天雨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副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科技处处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所长 研究员
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副教授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教授
广东药学院 中药开发研究所所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副院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教授 广东商学院教授 原省药监所药品质量研究所主任药师 国家药典委员会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院副教授 南方医院 药学部主任 教授 南方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 教授
省药品检验所、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副所长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教授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刘天穗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陈亿新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温博栋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覃 文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王 兵 第458医院保健科主任
黄玉玺蔡岳文周志彬徐文流莫国强郭钟慧邓冠华晏连焕陈乃刚甘爱皆陈学鹏周路山康仙姬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副主任中药师
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主任中药师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广州陈李济药厂技术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陈李济药厂所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康采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执业药师广州市药材公司采芝林药业连锁店副经理
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材部中药材部副经理
主管中药师
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质管员(原厂长)副主任中药师
广州市药材公司经理/主任中药师 广东奇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济师
主管中药师
刘宝林 陆海宁 郑国爱 廖细啤 杨宇泉 王学平吴承军 刘玉德 王尚勇 刘惠侠 郑加林 谭端明 李春红 周燕珊 吴爱发 张洁玫 郑熙展 洪晓云 陈茂棠 林惠安 陈丹瑾 广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大日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大日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部门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贸易部经理 工程师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治医生 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中药师 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厂长 副主任中药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经理 中级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助理 高级工程师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运营部副主任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质监部主任 制药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技术开发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原料公司经理 中级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执业药师 汕头金石抗菌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副主任 制药工程师
陈振华 周素蓉 吴国远 罗四通 罗洪顺 丁冬梅 王先伟 罗 清 谭强炬 朱银春 殷 侃 何文彬 陶光远 王廷凤 蔡林波 杨家谋 邬威尧 吴德海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抗菌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药师 广东省龙川县医药总公司总经理 经济师 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执业药师
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制药工程师
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 制药工程师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艾希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广东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制药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品质部副经理
药物分析工程师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江门市济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张坤芳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杨西忠 广东神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级经济师 劳 卡 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黎 彪 刘铁球 汪金隆 万来鸿 唐秉华 颜色清 郑胜荣 梁健明 周晓辉 张惜强 马兴田 郑明权 段 名 高级工程师
佛山市一信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管中药师 广东阳江制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药师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执业药师
湛江新同德制药有限公司质管部部长 制药工程师 湛江新同德制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长制药工程师 广东一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执业药师
制药工程师
广东一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执业药师 肇庆市和信医药有限公司经理 副主任药师 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工程师
广东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宏兴制药厂厂长
制药工程师 执业药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生产基地副总
副主任药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药物研究中心经理8
主管中药师
第三篇: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管理组
姓 名
苏桂芬 杨少祥 袁泽海 孙鮀生 刘俊兴 徐穗民 谭 叠 梁惠兰 邢宗和 张 梅 李穗怀 温伟群 甘 萍 杨国海 朱遂文 杨 凡 刘通江 梁华辉 廖家恒 谭恩胜 张永慧 徐洪森 颜光美 李 琳 厉以京 刘洁生 邢 苗 陈志强 吴家清 朱家勇 崔英德 陈思平徐小虎 陈 勋
工作单位及职务(称)
广东省文物局局长 广东省文物局调研员 广东省经贸委监察室主任 广东省经贸委工业处处长 广东省经贸委综合处处长 广东省经贸委技改处调研员 广东省政府整规办副主任
广东省发改委工业处副调研员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 广东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调研员 广东省卫生厅法监处处长 广东省卫生厅法监处科长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副处长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处处长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处副处长 广东省工商局商标处调研员
广东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副支队长 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所长
韶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中山大学副校长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暨南大学副校长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 广东商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院长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深圳大学副校长 教授 汕头大学校长 教授
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评委 杨 海 特级烧腊师 陈卫东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科长 焦 红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中心主任
邹志飞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中心副主任、医师 邓世豹 洪文华 陈胤瑜 黄玉玺 肖 亮 吴晓曼
卢桂明 黄锦生 郑卫东 李建明 江 滨 钟沛宁 林汉华 邱乐辉 黄奕斌 谢少谋 康荣贵 刘 涛 钟苑鸿 杨锡波 谭建荣 蓝方剑 廖景辉 解大明 张黎明 朱智华 邓启初 技术组
姓 名
陆惠兴 邓炳权 麦英豪 朱亮锋 黎显衡 陈仪本 凌文华 苏宜香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 主任医师 广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副处长 广州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 深圳市工商局(物价局)市场管理处处长 深圳市卫生局副所长 珠海市经贸局副局长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韶关市经贸局科长 韶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科长 质量工程师 揭阳市经贸局统计师 揭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长 潮州市经贸局副局长 潮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汕尾市经贸局副局长 汕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长 梅州市经贸局科长 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副所长 云浮市工商局科长 阳江市经贸局副局长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 主管医师 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长 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 东莞市食品行业协会主任 中山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
工作单位及职务(称)
广东省药学会会长
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 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教授 朱惠莲 蒋卓勤 曹长永 马 静 冯 翔 张文庆 刘永坚 朱 钢 栾天罡 姚汝华 彭志英 宗敏华 赵谋明 张水华 李汴生 吴 晖 陈 中 李国基 晏日安 黄雪松 欧仕益 杨建华 陈永泉 林俊芳 刘 欣 蒋爱民 孙远明 李 斌 余小林 曹 庸 李远志 杨幼慧 周爱梅 胡文锋 郑 华 白卫东 赖 健 刘长海 于 新 吴建生 翁明辉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系主任/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外联部长 中山大学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高级工程师 暨南大学食品系副主任、高工 暨南大学食品系 教授 暨南大学食品系 教授 暨南大学商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 副教授 刘雁然 成 坚 王德培 莫慧平贝惠玲 邱礼平黄玉玺 吴玉銮 冯志强 钟国才 郭剑雄 李惠萍 唐 颖 詹朝晖 涂京霞 邓 蔚 何春燕 孙青春 田小群 李播曙 曾少波 邱燕翔 吴泽民 陈悦玲 吴家威 黄富强 梁东康 阎素珍 何国熙 许招懂 郑尧龙 马忠华
唐 健 刘 健 刘助生 陈培侨 刘建文 孔令会 陈巧燕 何宗民 侯绪华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 副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 副教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副教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工程系主任 教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工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广州市质检所/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高工 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 工程师
广东省技术监督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 高工 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 教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质控中心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工艺技术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课题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味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陶陶居饮食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广东健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制药工程师 广州酒家企业集团常务副总、利口福(番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 制药高级工程师 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宝生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广州市名花香料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 工程师
澳华达国际香料(广州)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食品工程师 广州达能酸乳酪有限公司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东一堂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技术质管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
广东汇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 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高级工程师 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王守礼 张子平罗小威 何凤仪 马 浩 区建恩 黄瑞平许凡茜 郑辉明 欧阳淑珍陈晓莹 钟汉芳 李 林 杨洁珍 梁仕洪 余冠华 吴敏芝 符海玲 梁卫红 黄永健 张德光 冯一森 廖有传 深圳市喜上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 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制糖厂常务副厂长 工程师 广东丹宝利酵母有限公司 工程师
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制糖厂厂长助理 工程师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部长 工程师
佛山市顺德区占里欣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佛山市顺德区粤花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 工程师 汕头市金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工程师 你口四洲(汕头)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
广东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开发部副经理 工程师 广东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工程师 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质控部经理、高级品酒师
广东省肇庆食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兼厂长 经济师 郁南县永光环状糊精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郁南县永光环状糊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机械工程师 郁南县永光环状糊精有限公司技术科长 工程师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苷酸厂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 工程师 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开平市家常用调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旺通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广东阳江豆豉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程师
阳春市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中级工程师
第四篇:电力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上海市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名称:Shanghai Power Engineering Installation & Maintenance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SHPEIMA。
第二条 本会性质:本会是由上海市辖区内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相关业务的企业自愿结成的行业性、自律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是指对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
第三条 本会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促进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自律和自我完善;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本行业内部、相关行业间、企业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规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为,培育建设健康规范、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上海市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体系。
第四条 本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业务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东监管局(以下简称“华东电监局”)主管和负责。本会在登记管理机关和华东电监局的指导和监管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 本会会址设在上海市。
第二章 任务、业务范围、活动原则
第六条 本会主要任务: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积极向华东电监局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会员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并配合电力监管机构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监督管理。
(二)组织调查研究,采集行业信息,创办本会内部刊物及网站,为会员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
(三)制定行规行约,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协调机制,调解企业间的纠纷和争端。
(四)组织本行业科技成果的评审、推荐工作;组织参加行业科技产品展览会,举办报告会,召开研讨会;加强科技成果、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五)建立专家资源库,组织专家为会员及本行业客户提供管理、技术、经济、法律等帮助和咨询服务。
(六)接受委托,做好有关电力业务许可的资料收集、整理,开展资质申报的代理工作。
(七)接受委托,组织专家,协助电力监管机构做好行业准入资格审查、资格认证以及许可证的评审工作。
(八)接受委托,参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市场规则的制订并组织实施,促进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九)接受委托,组织开展行业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及行业调查、课题研讨等工作,承办各类与行业相关的会议。
(十)接受委托,开展行评行检工作,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十一)开展本会宗旨所允许的其他活动。
(十二)承担电力监管机构、当地政府部门及会员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本会业务范围:宣传政策、行业自律、行业服务、科技成果推广、课题研讨、咨询培训、合作交流、接受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委托事项等。
第八条 本会活动原则:
(一)本会按照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不超越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二)本会开展活动时,诚实守信,公正公平,不弄虚作假,不损害国家、会员和个人利益;
(三)本会遵循“自主办会”原则,努力做到工作自主、人员自聘、经费自筹。
第三章 会 员
第九条 本会实行单位会员制,协会的会员为单位会员。第十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实力;
(四)持有《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或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具有业务关联的企事业单位;
(五)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第十一条 会员入会程序是:
(一)提交书面入会申请;
(二)由本会秘书处进行入会资格审查;
(三)提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缴纳会费;
(五)由理事会授权秘书处为批准同意入会的会员颁发会员证。
第十二条 每个会员单位设单位代表1名,代表其在协会履行职责。
法人单位的单位代表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本单位负责人出任;非独立法人单位的单位代表原则上由本单位的负责人出任。
第十三条 会员更换单位代表,须向协会提出书面报告。经理事会确认后,继任单位代表可以继任该会员在协会的职务。
单位代表不能履行代表职责时,协会有权要求会员单位更换单位代表。
第十四条 会员单位发生合并、分立、终止等情形的,其会员资格相应变更或终止。第十五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出席会员大会;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提案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会员大会决议规定的其它权利。第十六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执行本会的决议;
(三)维护本会及本行业的声誉和合法权益;
(四)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五)按规定缴纳会费;
(六)向本会反映情况,按规定提供有关资料;
(七)接受本会的监督、检查和协调;
(八)会员大会决议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七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超过一年不履行义务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可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八条 会员如不遵守本会章程,将由本会提出批评、教育;如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会员如对理事会的除名决定不服,可提出申诉,由理事会作出答复,必要时提交会员大会审议。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九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状况;
(四)决定协会更名、终止事宜;
(五)制定和修改协会组织机构的选举办法;
(六)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七)改变和撤销理事会不适当的决定;
(八)决定协会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能;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单位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单位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生效。
会员大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会议纪要,并向全体会员公告。
第二十一条 会员大会每届三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华东电监局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会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理事会认为有必要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会员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员大会。
第二十二条 本会设理事会。理事会由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其他理事单位代表组成。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依照本会章程的规定和会员大会的决议履行职责,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产生和罢免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其他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除名或处分;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或者注销,并依法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或申请登记;
(七)决定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免;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协会的工作计划;
(十一)决定协会的财务预算方案;
(十二)决定协会注册资金;
(十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应当对生效决议形成会议纪要,并告知全体会员。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随时召开。增补理事,须经会员大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理事须经下一次会员大会确认。
第二十六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其他常务理事单位代表组成,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本章程第二十三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第二十七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八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随时召开。增补常务理事,应经理事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常务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的常务理事应经下一次理事会确认。
第二十九条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由会长或会长授权的副会长召集主持。
第三十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干人,会长、常务副会长各1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
(二)熟悉相关业务、有较深资历和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
(三)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65周岁,秘书长一般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任何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华东电监局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一条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华东电监局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二条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三年。会长、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不能同属一个单位,会长、常务副会长不得兼任秘书长。
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华东电监局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三条 会长为本会的法定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四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会员大会,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或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领导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工作,代表本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提名秘书长人选;
(五)处理本会其他重大事宜;
(六)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五条 秘书长在会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组织筹备会员大会和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三)组织编制工作计划草案;
(四)组织编制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和下财务预算草案;
(五)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组织开展有偿服务活动;
(六)拟定协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拟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八)提名各机构主要负责人;
(九)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十)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六条 协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七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会员大会表决通过的会费标准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八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三十九条 本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本会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一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有关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
第四十二条 本会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并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和华东电监局。
第四十三条 本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四十四条 本会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五条 对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提交会员大会审议通过。
第四十六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华东电监局审查同意,并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1/3以上会员联名提议解散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工作的。
第四十八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华东电监局审查同意。
第四十九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华东电监局及登记管理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应在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五十条 本会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五十一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华东电监局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经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八日会员大会表决通过。第五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第五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东莞市校车管理办法
东莞市校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校车及其驾驶人员的管理,切实保障搭乘学童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车,是指学校或其他单位自购、自备或者租借的专门用于接送不少于5名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以下统称学童)及其跟车安全员的客车和乘用车。
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各类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等。
本办法所称其他单位,是指事业单位、企业、村(社区)或其他组织等。
以上所称学校及其他单位,统称为校车使用单位。第三条 校车安全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统筹本辖区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并指定一名镇(街)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以下工作:
(一)每学期开学前,组织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对辖区内校车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校车整治工作。
第四条 各镇(街)宣教办、公安交警大队应当与各校车使用单位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校车使用单位应当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使用租借车辆的单位应当与出租、出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交通安全责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制定专门用于校车安全事故或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第五条 公安交警、教育及交通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市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不定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督促学校按标准统一校车外观;建立校车交通违法行为抄告制度,严查校车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和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将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年终考核;对学校使用无牌无证和未按要求检验的车辆接送学童的情况及时督促改正;查处学校违反属地就近招生的原则随意远距离跨镇(街)招揽生源的行为。
交通部门应当调整和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交网络,确保公交服务覆盖到各学校;清理、查处各类从事非法营运的校车。第六条 公安交警、教育及交通部门应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校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措施。
第七条 每年三月的第四周为交通安全教育周。在交通安全教育周期间,校车使用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乘车学童进行安全教育,公安交警、教育等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协助。
第二章 校车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第八条 无自有车辆的单位需长期租用车辆作为校车,或者学校组织学童活动需临时租用车辆的,应当租用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客运单位的汽车,并与承运单位订立运送协议。严禁租借个人车辆作为校车。
校车使用单位间相互借用校车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使用公交车辆接送学童的,应严格执行有关公交车辆管理的规定。
第九条 校车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定期对校车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技术检测;建立和落实校车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建立跟车安全员的责任制度,确保每辆校车配备跟车安全员,负责维持乘车秩序,监督和纠正校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防止校车出现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童等违法情形。第十条 校车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有关学童搭乘校车的安全指引,并教导学童在搭乘校车时必须遵守安全守则,确保学童安全抵达学校。
学校应在校车出入校门时派专人进行指挥,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校车专用出入口。
学校应阻止校园内其他单位校车的违法行为,对于不听劝阻的,应及时通报所在镇(街)宣教办、公安交警部门和校车所属单位。
第三章 车辆管理
第十一条 校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经检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二)莞籍车辆;
(三)门窗玻璃、座椅座垫配备齐全,并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
(四)加装扶手等安全装置,前排座位设有三角式安全带;
(五)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及乘坐险。
第十二条 使用校车接送学童的单位,应当向所在镇(街)宣教办备案,镇(街)宣教办自收到备案材料起15个工作日内,对车辆进行初步登记并报所在镇(街)公安交警大队,镇(街)公安交警大队在15个工作日内对车辆及报送材料进行查验,并将意见反馈回镇(街)宣教办和备案申请单位。
教育和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对校车进行登记造册。
第十三条 校车应严格按照核定载客人数承载,严禁超载。除学童、校车安全员外,不得承载其他人。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员管理
第十四条 校车驾驶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二)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记录;
(三)未发生过致人重伤以上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
(四)经公安交警部门审验合格。
第十五条 校车使用单位聘用校车驾驶人员,应当向所在镇(街)宣教办申报,镇(街)宣教办自收到申报材料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登记并报所在镇(街)公安交警大队,镇(街)公安交警大队在15个工作日内查验驾驶人员的相关资料,并将意见反馈回镇(街)宣教办和申报单位。
教育和公安交警部门对所有校车驾驶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第十六条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定期将校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违法情况抄告当地镇(街)宣教办和所属校车使用单位,并对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员进行备案。第十七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校车驾驶人员或跟车安全员应当立即报警,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有关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发生二次交通事故。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各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的规定,不履行校车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按照安全管理责任制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校车使用单位强迫校车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校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关规定给予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
第二十条 校车使用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疏于履行校车安全教育、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未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教育管理责任,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因学校交通安全工作措施未落实而导致乘车学童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追究校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二十二条 校车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造成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公安交警、教育及交通部门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公安局和市教育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