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3-2 小额贷款公司现存的主要问题
小贷公司,这几年真是经历风雨,刚刚经历因资金紧缺而不能发放更多贷款的资金困难,眼下又必须面临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的困境,最关键是不良贷款核销渠道未通,处置无门。
2012年的经济形势,其实对小微型企业来说真的谈不上太好,因此以中小、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小贷公司,不良贷款的快速增加也属正常结果,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不良贷款的核销渠道不畅,这些非正常贷款只能一直“压着”而不能核销,不但要因此不断缴税而损失利润,而且还占用资本金,影响后续业务的顺利开展。
不良贷款攀升
目前在南方的小贷公司不良贷款主要发生在加工制造类行业,其中电子行业和家具生产销售行业尤为明显。而一些服务性行业和科技型企业,虽然抵押物不是很充足,但由于现金流和营业收入状况较好,出现不良贷款的反而较少。
相较于不良率的上升,迅速增加的逾期贷款更令小贷公司的高层担忧。和往年相比,逾期贷款明显增加,而逾期贷款劣变为不良贷款有一个过程。他担心如果企业的逾期贷款未来不能偿还,将会导致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的进一步上升。
步入风险多发期?
小贷公司出现至今已有四五年时间,此前几年相对较好的经济形势,让小贷公司在放贷时也是高歌猛进。但随着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和行业规律,今后全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已有部分省份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广东省、山东省金融办正式公布《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省内小贷公司所发放的贷款损失,可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单一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损失风险补偿上限为30万元,涉及农业项目的贷款,单一小额贷款公司此项补助上限为50万元。
小贷公司本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出现的,面对的客户信用和风险本就较高。除了小贷公司自身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外,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并建立相应制度。
期待建立核销渠道
央行和银监会2008年联合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也只从性质、设立、终止、资源来源与运用、监管等方面对小贷公司进行了规定。而对于不良资产,只有“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未有只字提及。
无法核销,不良贷款只能“压着”并不断累积,这将对公司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首先,由于小贷公司只能以一般工商企业登记,未核销的不良贷款,仍会被计算在贷款余额当中需要缴税,但实际上这笔贷款已经成为损失,而且需要一直纳税,因此形成双重损失。第二,如果不良贷款累积较多,再向银行融资时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篇:公司现存问题、解决办法及发展方向之我见
公司现存问题、解决办法及发展方向之我见 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过于着眼于融资,若城投仅仅作为一个融资平台,而忽视了其拥有的其他业务资源,那么难以如厦门建发一样茁壮成长。融资是拓展企业规模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应寻求其他捷径,将业务紧紧扣在融资方面,不仅会在今后发展业务的大方向上拥有局限性,而且眼界也会低了不少。然而城投内部的机构设立与实际人员的职务分配不清晰,机构冗余,同时机构人员数比例差距过大,职责和职务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以及职员工作的多样化,难以形成合理和健康的内部机构。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首先要有明确的部门划分,职责分工以及业务分离,真正切实做到权责分离,落实到个人,精简化公司部门,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司外派人员占有一定比率,分派地点不一,与城投联系的纽带过于薄弱,信息做不到上下通达,内外部人员对于公司了解做不到一致,容易在业务范围上造成分歧,长久以来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解决方法就在于,首先在内部,应整合人力资源,按照各自负责的业务进行划分部门,清晰化职责,做到职务与职责一致,部门方面按照业务需要进行详细精简的部署设置,例如可只为财务部、资产运营部、办公室与风控部。应做到每个部门都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允许兼任,但相关人员一定需要涉及相关的职务权利和业务范围。然后在外部,公司应确立自身现在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以融资为主体,辅以其他业务资源为次,在保证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的前提下,拓展并延伸其他业务领域甚至于其他行业领域,逐渐将融资作用成为城投的业务之一而不是主要业务,业务的多样化才有利于公司效益最大化和规模成长,才能将城投做大做强,外部业务的延伸对于内部人员更是一种挑战和磨练,对于培养内部职员业务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内部人员素质的提高,则更有利于业务的开
展和持续,这是一个相对两益的循环,因此只要起好了头,这个良性循环会不断充实公司内外部,规范方方面面。另外内部职员联系不密切,信息不通达的问题不可忽视,每周或者每月例会进行工作上的汇报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对城投内部职员职责分工和能力方面的了解和摸底,彼此之间对其他人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在工作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也防止了少一人便无人知其负责业务的情况发生。一家企业,上下级甚至于同事间的互相了解,信息互通有无,都是决定公司其向心力和团结程度的关键因素。另外建议公司不定期小型聚会,对于促进同事间感情,拉近距离。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更多的将放在除融资以外的业务,对于有所涉猎或者不熟悉的业务采用试点试水的办法进行尝试,通过其他成功的案例或者企业间的交流来促进业务拓展,公司逐渐摆脱融资平台的束缚,以业务多样化为目标,将触角延伸更长更远。这一切建立于有序、稳定和谨慎的前提下,公司的营运重心也逐渐进行转移,不应该在同一棵树上吊死。比如小额贷款、项目投资或者是设立基金进行投融资,在金融方面可以专门成立相关机构或者公司。公司不仅在业务上多样化,也注重人员多样化,当然人员多样化不仅仅是工作能力上,更是观点和专业角度的多样化,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想法不一样,对于公司处理业务问题有助于多方位思考和处置,综合各方面意见,博采众长才能走出康庄大道。
第三篇:我国专业翻译公司现存的问题
我国专业翻译公司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语言服务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国内的专业翻译公司发展还不够成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行业定为不够清晰,缺乏有关政策。
虽然《国家经济行业分类》已经面世多年,但是翻译服务业却没有被明确定义。同时,语言服务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这造成国内各专业翻译公司的经营成本高,负担也比较大,企业发展壮大比较难。第二,成立翻译服务机构的门槛低。
翻译是一项重要、需要负责任的工作,比如商务谈判翻译、法律文件翻译、医院诊断证明翻译等等。据365翻译了解,成立一家翻译公司最低注册资金只需几万元,也不需要提供什么资质认证,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语言服务业设定什么刚性的标准和条件。
第三,整体规模比较小。
近两年公布的世界语言服务业100强中,我国只有区区几家企业,而且排名还不稳定。纵观我国专业翻译公司的整体情况,规模普遍较小,一般都在几十个人的规模。
第四,商业模式较为陈旧。
这可能与我国翻译服务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有关,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资金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除了365翻译率先采用电子商务方式外,其他公司大多都采取传统的服务模式。
第五,人才缺口较大。
无论学术界还是专业翻译公司,译员的质量、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制约翻译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专业翻译公司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管理、政策支持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四篇: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_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摘要]小额信贷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型提供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虽然迅速,却存在着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等问题。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自身的性质,治理自身的运作模式。同时,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是一项持续向那些具有潜在偿债能力、但无法满足正规金融放贷要求的人或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业务。作为引导资金流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方式,小额贷款可以促进“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小额贷款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一、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意义1.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和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资金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三农”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需要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作支撑。农村金融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和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功能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企业是就业和富民的重要渠道,是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有生力量。同时,小企业融资贷款难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中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小企业信用记录较少、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高度趋利性,导致金融机构向城市聚集,信用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小企业不愿顾及。小额贷款公司基于地缘近、人缘熟、血缘亲,信息优势明显,贷款手续简便,放贷效率较高,可有效解决那些不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或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三、小额贷款公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作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地位仍不明确。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只能注册成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单位,不能依法从事贷款和其他活动,也难以转成小额贷款公司或金融机构,只有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得到了人民银行的允许进行试点,因此非政府小额信贷的不合法地位极大地阻碍了机构的健康发展。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四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产权不明晰直接与资金来源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造成公司资金来源极窄。以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资金来源只有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和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三个途径。由于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在管理结构方面,尽管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建立了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但大多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发挥正常作用。较普遍的现象是将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套用到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中,理事长由当地政府官员担任,秘书长由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难以对小额信贷相关人员建立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使小额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决策权和控制权集中在一两个人手中。一些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在治理结构上带有明显的信用合作社的特征,容易出现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后续资金不足。3.小额贷款公司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录有公民个人和法人在过往的信用记录、社保缴纳、居住情况等重要信息,是贷款机构判断贷款申请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核心信息。然而同样是合法地经营贷款业务,银行可以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畅通地获取信息,而小额贷款公司却要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才能查到征信。但在实际操作中,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虽然没有政策或法规阻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但是必须要由行业统一开发一个接入系统,才能实现顺畅对接。这样造成在实际运作中,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要求借款人凭借身份信息自行前往央行查询信贷记录并提供给小额贷款公司。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对信贷记录的真实性负责,这就使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提供的信贷记录的真实性无从判断,也就不能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审核。4.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税收歧视
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自身的性质小额信贷是扶贫、发展和改善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发展低端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根本要解决的是小额信贷的性质及目标定位问题,也就是如何界定贫困群体。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由于穷人缺乏控制资本的能力或者说现存的金融体系无法为穷人提供资本。因此,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触及到真正的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提供开展创造收入的资金支持,并使他们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来分期偿还贷款。2.小额贷款公司应治理自身的运作模式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的瓶颈。因此,对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或商业资本来改善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增强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在资金使用、贷款发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透明性,加强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使其组建成长为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而针对小额信贷资金管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或直接通过央行下设的基金会统一向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批发资金。同时,制定较低的批发利率甚至在初期以贴息的方式运作资金,等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起来以后,再根据竞争的原则逐渐调整利率,也可以促进信贷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重组、联合来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考虑到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偏远地区可将资金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比较大的项目。3.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国际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按照正规机构的模式运行,既吸收存款同时发放贷款,并且贷款利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的,存款、贷款利率差也比较大。而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受到人民银行政策的严格限制,而且不允许吸收存款,这使小额信贷机构缺乏一种长期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机制。小额信贷机构要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来运行,吸收存款是维持其存续的基本保障,目前受这种政策约束所生就的金融机构是难以长期存续下去的。虽然在小额信贷机构运行初期,贷款资金来源可以依靠机构的资本金,以及批发资金或者央行的再贷款,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避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定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政府扶持下的金融衍生物,随着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以及其显示出的非凡意义,政府应考虑在今后条件成熟时,适当开放其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存款服务,从而将其真正转变成专门为低收入阶层和微型服务的独立的金融机构。
五、小额贷款公司前景展望小额贷款公司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对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起到积极作用,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可以疏导、吸收民间资本,规范民间信贷,压缩地下金融生存空间,实现民间信贷和正规金融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市臣 文 献][2]周淼华.分析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从博弈论角度看[J].时代金融,2009(5)[3]曹凤岐,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8(9)[4]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
第五篇:浅谈小额贷款问题
浅谈小额贷款问题
内容提要:小额信贷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我国的小额贷款机构度虽然发展迅速,却存在着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等问题。小额贷款机构应明确自身的性质,治理自身的 运作模式。同时,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以促进小额贷款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额信贷机构;内部控制;产权;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是一项持续向那些具有潜在偿债能力、但无法满足正规金融放贷要求的人或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业务。作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方式,小额贷款可以促进“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小额贷款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在我国,小额贷款已经小规模地开展了十多年。1994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在河北省易县开始进行小额贷款试验,完全按照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模式运作,并已经有数百个小额贷款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这些试点都比较成功。从199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也在农村地区推进小额信用贷款,截止2005年初,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了1 644亿元。虽然小额贷款存在着巨大的优势,而且我国也已经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但是在我国小额贷款并没有象在许多国家一样能迅速地成为大规模的运动,其原因是我国开展小额贷款观念和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
一、发展小额贷款的意义
(一)发展小额贷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资金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三农”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需要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作支撑。农村金 融已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是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和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功能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小额贷款,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县域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基础在县域,目前的弱点、难点也在县域。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县域金融“量小势弱”,对县域经济的服务支持能力差,县域企业多数处于资金“饥渴”状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主要在县域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服务不到位问题,逐步缓解县域企业和商户的资金供应困局,提高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10年9月底,山东省共审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13家,注册资本100.58亿元,涉及84个县(市、区)和10个高新(经济开发)区。已审批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有81家开业并发生贷款业务,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35.8亿元,其中三农贷款58.87亿元,中小企业贷款64.05亿元,其他贷款12.8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日益显著。
(三)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企业是就业和富民的重要渠道,是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有生力量。同时,小企业融资贷款难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中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小企业信用记录较少、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高度趋利性,导致金融机构向城市聚集,信用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小企业不愿顾及。小额贷款公司基于地缘近、人缘熟、血缘亲,信息优势明显,贷款手续简便,放贷效率较高,可有效解决那些不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或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我国小额贷款现状
1994年,小额贷款被引入我国,开始主要是作为国际援助和我国政 府的农村扶贫贴息贷款计划,由于成效显著而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1996年,小额贷款在我国进入以扶贫为导向的发展阶段。2000年底,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山西平遥、江口两地率先试点创办两家专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经济组织——“日升隆”和“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随后在全国各地被陆续推广。200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比上年末增加606家。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数量最多,为249家,安徽以140家位列第二,河北和辽宁均为139家,并列第三位。浙江省贷款余额为243.86亿元排在首位,江苏省以181.4亿元位列第二,内蒙古自治区以161.5亿元占据第三位。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4.6亿元。对金融市场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支持“三农”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促进民间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法律地位不明确、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以及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帐率低、收益高等优点。例如,从社科院的试点情况看,平均一户借贷2 000元每年可以增加净收入400元~800元。我国占20%农村人口的低收入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850元左右。小额贷款如果能够大范围推广,可以提高我国低收入农民年纯收入10%~20%。而且,国际经验与我国众多的试点经验均表明,小额贷款所采用的联保方式,即通过邻里的压力往往比财产抵押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小额贷款的坏帐率较低。社科院的试点表明其回收率均达90%以上,大部分的试点高达98%以上。此外,从平遥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短期经营情况看,其盈利的前景相当可观。
三、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制约因素
虽然小额贷款存在着巨大的优势,而且我国也已经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但是在我国小额贷款并没有象在许多国家一样能迅速地成为大规模的运动,其原因是我国开展小额贷款观念和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
(一)小额贷款无法大规模推广,观念上存在着误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小额贷款往往被当成一项扶贫措施,将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户,从而大大限制了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发展潜力。由于小额贷款被视为一种扶贫措施,其资金来源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小额贷款试点项目是由国际多边与双边组织或是由地方政府,群众团体出资进行的,而没有象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一开始就与商业性资金结合起来,如成立一个独立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进行。而在国外,商业性资金往往是小额贷款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在我国由于观念上的误区,政策严加约束,商业性资金难以参与小额贷款,更进一步缩小了资金的来源。
(二)人才的约束。小额贷款的开展还直接受到人才的约束。资金的匮乏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参与小额贷款的无论是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还是其它机构遇到的最现实的难题是人才问题。农村小额贷款的特点决定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性质,参与农村小额贷款的人员既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显然从正规金融机构挖人才不太可能,大多数人员没有金融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经验。此外,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是崭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章制度可以借鉴,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小额贷款公司也可能爆发贷款和人员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三)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长期以来,小额信贷没有被当作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只能注册成为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依法从事贷款和其他金融活动,也难以转成小额贷款公司或金融机 构,只有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得到了人民银行的允许进行试点,因此非政府小额信贷的不合法地位极大地阻碍了机构的健康发展。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四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产权不明晰直接与资金来源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造成公司资金来源极窄。以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社会资金,资金来源只有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和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三个途径。由于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两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在管理结构方面,尽管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建立了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但大多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发挥正常作用。较普遍的现象是将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套用到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中,理事长由当地政府官员担任,秘书长由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难以对小额信贷相关人员建立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使小额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决策权和控制权集中在一两个人手中。一些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在治理结构上带有明显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征,容易出现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后续资金不足。
(五)小额贷款公司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录有公民个人和法人在过往的信用记录、社保缴纳、居住情况等重要信息,是贷款机构判断贷款申请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核心信息。然而同样是合法地经营贷款业务,银行可以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畅通地获取信息,而小额贷款公司却要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才能查到征信。但在实际操作中,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技术问题。虽然没有政策或法规阻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但是必须要由行业统一开发一个接入系统,才能实现顺畅对接。这样造成在实际运作中,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要求借款人 凭借身份信息自行前往央行查询信贷记录并提供给小额贷款公司。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对信贷记录的真实性负责,这就使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提供的信贷记录的真实性无从判断,也就不能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审核。
(六)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税收歧视。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但却是按一般的公司待遇缴税。小额贷款公司除了缴纳5.31%的营业税、20%-25%的企业所得税外,还可能涉及诸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即使按照最高利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计算,即年利率21.6%,除去各种经营费用后,盈利也仅在7%-15%,低于经营实业的收益。与此同时,目前国家对农信社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对商业银行、农信社从事小企业贷款、农户贷款也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同样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却不能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
四、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小额贷款是既能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又不需国家太多投入的最佳选择,是可以大规模开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农村金融形式。要扩大小额贷款的规模,必须要解决各种因素的制约。
最重要的是必须消除对民间金融的认识误区,承认民间借贷高利率的合理性,从而从根本上解除推广小额贷款的政策约束。对于民间金融一味视而不见或严加约束均不是正确的做法,既管不了也管不好,而应逐渐将民间信贷加以规范,纳入正规的金融监管。承认民间信贷的合法性最重要一点的是允许其收取较高利率,这是开展小额贷款的基础。小额贷款的成本比较高,且存在着一定的系统风险。小额贷款提供了很多银行不能提供的服务,如技能培训,上门送款收款等等。这些服务方便了借款者,但也增加了操作成本。而且,由于小额贷款发放集中于农村并用于农业,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对于低收入的 6 农民来说,正规金融的贷款对他们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利贷往往是他们借款的唯一渠道,而相对高利贷来说,小额贷款的利率还是较低的。
(一)小额贷款机构应明确自身的性质。小额信贷是扶贫、发展和改善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发展低端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根本要解决的是小额信贷的性质及目标定位问题,也就是如何界定贫困群体。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由于穷人缺乏控制资本的能力或者说现存的金融体系无法为穷人提供资本。因此,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触及到真正的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提供开展创造收入的资金支持,并使他们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来分期偿还贷款。
(二)小额贷款机构应治理自身的运作模式。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因此,对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或商业资本来改善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增强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在资金使用、贷款发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透明性,加强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使其组建成长为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而针对小额信贷资金管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或直接通过央行下设的基金会统一向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批发资金。同时,制定较低的批发利率甚至在初期以贴息的方式运作资金,等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起来以后,再根据竞争的原则逐渐调整利率,也可以促进信贷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重组、联合来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考虑到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偏远地区可将资金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比较大的项目。
(三)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国际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按照正规金融机构的模式运行,既吸收存款同时发放贷款,并且贷款利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的,存款、贷款利率差也比较大。而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受到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的严格限制,而且不允许吸收存款,这使小额信贷机构缺乏一种长期的财务 上的可持续机制。小额信贷机构要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来运行,吸收存款是维持其存续的基本保障,目前受这种政策约束所生就的金融机构是难以长期存续下去的。虽然在小额信贷机构运行初期,贷款资金来源可以依靠机构的资本金,以及批发资金或者央行的再贷款,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避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定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政府扶持下的金融衍生物,随着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以及其显示出的非凡意义,政府应考虑在今后条件成熟时,适当开放其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存款服务,从而将其真正转变成专门为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服务的独立的金融机构。
五、小额贷款前景展望
小额贷款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对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起到积极作用,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小额贷款一方面可以疏导、吸收民间资本,规范民间信贷,压缩地下金融生存空间,实现民间信贷和正规金融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解决当前资金供求矛盾,前景普便看好。2009年6月国家银监局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为小额贷款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大发展,需要内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卢先兵.小贷公司的生存之道[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8)[2]周淼华.分析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从博弈论角度看[J].时代金融,2009(5)[3]曹凤岐,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8(9)[4]赵小晶,杨海芬,王建中.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探析[J].南方金融,2009(4)[5] 郭田勇,陆洋.当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08(19)[6] 胡聪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及其控制[J].理论探索,2008(1)
致 谢
本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的写作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的悉心指导,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他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 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致谢人:史婷婷 201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