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队伍建设现存问题
王校:
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干部的不足表现在:
1.服务意识淡薄。
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应该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通过校团委和学生会这个舞台锻炼自己,为走入社会做好铺垫;其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还有极个别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在工作中强调索取与报酬,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精神甚至对集体的事情不闻不问,在工作中患得患失,为同学服务的意识相对淡薄。
2.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一小部分学生干部在刚开始上任时,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但没过多长时间,积极性就下挫,对待工作消极懈怠。一些学生干部产生了惰性不再主动的去寻找事情来做而是单方面的等着老师来安排。
3.威信不高,自律意识不强。
所谓威信也就是个人影响力,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干部自身的品德或能力。个别学生干部由于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或方法上有些偏颇,不是以德服人或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导致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佳。如果学生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要想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就有点难了。
4.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素质即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我们为同学服务的质量水平。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既要在学习上起表率作用,又要有较强的处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既要虚心,又要热心;既要有文明的举止,又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和书写能力。学生干部在这些方面都有待加强。
5.团队协作能力不强。
现在的学生其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环境,在团队协作方面尤其薄弱。学生干部各方面的工作很多是需要集体参与,发挥团队精神和力量的,但个别学生干部在工作时缺少与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搞本位主义,自以为是,最后是孤军作战,效果甚微。
6.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
某些学生干部在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不是消极地应付学校的活动,就是因循守旧,一切按老规矩办事。有些干部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工作中不是很用心。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影响力,使同学们对学生干部的认同感产生质疑,也使一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日常各项检查及会议、活动较多,学生干部应接不暇,相对的鼓励和表扬措施缺乏,支持和关注度不高,所以学生干部长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相对不高。
三、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有待加强。(指现场的、具体的指导,相对的理论的培训每学期都有)
上面所言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不妥之处请您雅正。相信在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大家一起研究问题所在,不断锐意进取,更新思路,定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作用,开创学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浅谈某某团队现存问题
浅谈***美家团队现有问题
现今的***美家是一个具有创新理念且可发展性的公司,它所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也将是锻造出一批批热爱家居生活和热爱改造新生活的人才的平台。未来几年里***将能成为家装行业里的知名品牌和引领者。
但是一个公司之所以伟大,不只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业绩,知名的品牌。而更为宝贵的是,他拥有非常优秀的团队。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即使失去现有的一切财产,只要留下这个团队,我能再造一个微软!杰克韦尔奇曾说:哪怕通用电气所有的工厂一夜化为灰烬,只要有50名核心骨干,我就能在一年内再造一个通用。这充分说明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说一个公司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加强团队管理,发挥团队精神,因为团队建设是公司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今***美家存在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缺乏团队建设
所谓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技能、互相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的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此目标的达成与否共同承担责任,并具有互补技能的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互相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应,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车沙从大厦顶上倒下来,对地面的冲击是不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块的混泥土从大厦上倒下来,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合理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易凝固成块的混泥土,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泥土,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基本要素。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泥土呢?没有水,没有搅拌,就还不行。混泥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好的团队氛围,团队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意味着项目成功了一半。而团队主管在团队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公司会议、讨论、学习、攻关和休闲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最终能形成明智的决策。
现有***美家的成员较为散漫,没有正确的纪律观念从而组成的并非真正的“团队”,因为没有核心的团队精神。
二、缺乏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是指:有核心的管理者,正确引导团队成员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其成员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地合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
缺乏团队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司内部缺少竞争力
讲到团队精神,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的是团队内部是和气的,没有竞争的。而实际上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团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可以在团队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使每个成员不断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实现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
通过竞争的筛选,发现哪些人适应某项工作,哪些人不适应某项工作,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竞争,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团队成员的热情就会减退,最终会导致团队成员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式来混日子。
所以,只有***美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优罚劣,打破这种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利益格局,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2.团队的学习能力不高
***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因缺乏有效辅导,培训的力度相对较小,导致整体团队成长缓慢,整体绩效不高。因为没有团队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效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部分员工缺少忧患意识,一些员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积极的学习新知识,也不自觉的开展横向学习,学习时间仅占业余时间的一小部分,甚至一点学习的时间都不安排。由于懈怠地工作和闲散的生活中滋生出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团队难以形成合力。
3.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 因为人性总是害怕被否定、被责备,所以在现有团队成员的也大都害怕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大家都不愿意敞开心扉及时交流,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上报反馈,导致问题越积越多。问题发生时也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项,虚心接受指正。这将最终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在团队中,信任是高效团队的核心,没有了信任,团队才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4.团队执行能力较弱
在***美家中虽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但是团队执行力不强、制度落实不力、纪律观念淡薄,不重视细节,没有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成员虽都有做大事的雄心,但没有做小事的恒心。在责任落实上不认真,有些工作领导虽然布置了,但是从不督促检查,虎头蛇尾,责任感不强,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工作质量不高。同时因为纪律意识不强,成员对领导的决定和要求不求甚解,不认真执行,有些事情不天天督促就干不下去,更有甚者,自作主张,反行其事,全然没有基本的纪律观念。这些不良工作习惯的存在,才使得现有团队的目标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质量也大打折扣,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公司信誉,消减了公司竞争力。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
正确的激励对一个公司来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挖掘团队成员的潜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成产效率。但是***美家中还不能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导致激励产生负面影响。激励并非就是奖励,在实施激励机制时,不因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从完整意义上说,激励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对立统一的。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罚款、降职、淘汰激励等。
6.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
***美家中基层中暂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即围绕远期目标设定短期阶段性的目标。只是过分注意主要目标的远期前景,导致期望目标的设定经常失败。正确的目标设定应从整个团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开始,然后在团队成员的参与下,将这一最终目标分割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易于操作的短期目标。
成功的团队应该总是着眼并着手与短期目标。因为短期目标易于实施,便于施展才能。可以长远打算,但必须着手于眼前。团队设立的目标越多,其运作的结果就越遭。尽管可以多方准备,事物总有自己演变的规律。不断获得新知识,便会产生新的认识。因此***美家应该设定远期目标,规划成短期目标,不停的修正短期目标,保持短期目标的灵活性,从而实现远期目标的目的。
三、现有团队成员思想的老化
在***美家现有团队中个别成员思想老化,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沉迷过去不思上进
个别思想老化的员工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不肯积极主动地学习。常有的思想就是我以前如何如何,最常有的心态就是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对于公司现在给予他的一切均视为这是我应该得到的,也不会感恩公司和老板。正是有了这种心态才直接导致他们工作上的消极被动。
2、自持身份违反制度
个别思想老化的员工往往以老员工身份自居,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经常违反却不以为然。有时,公司领导会考虑到他是公司的老员工,在处理方式和力度上给予适当的照顾,但这种照顾有时又适得其反,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最后搞得公司领导也十分被动。老员工不能起到带头作用,新员工不服气,领导奖罚不公平,威信扫地。
3、自以为是顶撞领导
个别思想老化的员工,由于对公司、对岗位情况十分了解,或是公司领导好说话,不会对我怎么样的想法,所以会经常以各种刁钻的理由和借口来给上级领导制造难题,顶撞刁难领导。
4、自持能力否定新制度
个别思想老化的员工对公司的各项新的改革和举措几乎都持消极否定的态度。他们总是说过去自己做得如何的好,他们的思维和眼光总是向后看,总是回忆过去,不肯向前看,不能展望未来。因此,每每公司有新的改革和举错出台的时候,也许他们表面支持,但实际冷言冷语,心里想的都是什么这种活动以前我都做过,什么这种活动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遇到一些小困难就以偏概全否定全部可能等等。不但自己不肯积极执行,反而在团队中散布这些负面情绪,造成整个团队执行难。使新的改革和举措在开始推动之初就缺少了激情和动力。以上种种情况在大多数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使公司的团队思想上保持年轻化,不解决和预防这个问题的发生,公司就难以实现快速发展。我认为解决之道有以下几方面。
(1)、只换思想不换人
对于团队成员,特别是那些老员工,当我们发现其思想老化,消极被动的现象后,要迅速与其沟通,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要求其在思想上迅速改进。在肯定其前期为公司做出的贡献的同时,明确指出他现在的思想行为对公司和团队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求其立即整改,停止其负面的思想和行为。告诉他只要能够改变思想,跟上公司的步伐,公司还是欢迎他,还会留他、用他。
(2)、不换思想就换人
对于经过了多次思想教育,仍不能改变的思想老化的团队成员,只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换人。在这方面做为领导要本着对公司负责、对团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要敢于慧剑斩情丝!切不可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哪怕他再有能力,哪怕他再有影响,也要换掉!因为这祥的人留在团队中只会危害团队的健康发展。这祥的人越早离开对公司越有利。哪怕短时间内会造成一些损失,也要在所不惜。只是在处理的方式上要考虑全面、慎重处理。让个人及公司的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要让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新人有更多的上台表演的机会。年轻人初入职场最具有活力和激情。在团队中一定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多让他们施展才华、锻炼自已。切不可论资排辈,凭资历、凭时间。
(4)、要设定良好的有活力的机制、保障团队思想永远年轻化。在公司里,要想让团队永远有激情、有上进心,就要设立良好的机制。可以岗位轮换制,重要岗位可以二、三人轮流上岗,告诉员工岗位都是能者居者,时间可以以半年或一年为单位进行评选。这祥就可以避免一人长时间在一个岗位所造成的思想和工作思路的老化现象,工作很难再有突破。当然,如果轮换时间过短或过于频繁,也会出现对工作不利的情况。总之,要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风气和意识,彻底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僵化的格局。
只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整个团队的绩效产出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产生了正效的协同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行效率,打造出高效团队。满足外部环境灵活多变的竞争要求,最终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才能使公司在新经济、新变化的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
以上问题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作参考,存在不足与误解,请多包含!
第三篇:地铁建设的现存问题
住建部抽查27城85个在建轨交项目 均存安全隐患
“我的同行担心,可能还蕴藏着更可怕的事故。” 一位轨道交通老专家在一次上海地铁事故后在博客中写道。
在另一起类似事故发生后,他又写下这样几句:“在目前‘大干快上’的形势下,这一事实更令人揪心,地铁的运营者似乎是坐在火山口上。”
在中国,加入地铁俱乐部的城市越来越多,尤其是在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再批复25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后。这项规划涉及18个城市,总投资规模将逾8000亿元,而这距离2009年那波集中放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仅仅过去三年,且投资规模大体相当。很多城市积蓄已久的地铁需求和冲动由此释放。事实上,过去的十年,中国的地铁建设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走过的历程,而未来的十年发展速度会比过去十年还要快。
然而,与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连续的事故,仅因地铁施工导致的路面沉陷坍塌事故就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沈阳、大连、杭州、深圳、南京、西安、郑州、南昌等多个城市发生。
地铁工程具有投资大、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属于高风险工程。很多城市的地铁同时开工建设,战线拉得过长,这让地铁经验缺乏、施工管理不到位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一一暴露。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督查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住建部督查组现场抽查了27个城市的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85个,在勘察设计、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监理和第三方监测等地铁建设的全部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地铁运行于地下空间,环境封闭,人员密集,通风和疏散受到极大的限制,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伤亡损失往往超过同等规模的铁路事故。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城市管理者们在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交通拥堵的热情之下,对地铁工程的复杂性和科学性的重视是否足够?
——编者
路面“手术”对冰城哈尔滨一点儿也不陌生。位于城中心东直路与红旗大街交会口的商业区,一处巨大的正方形的路面“补丁”正寒碜地展示着病体。2012年8月17日,这一地段突然塌陷,周边的商贩甚至没有听到大的声响,一个近在咫尺的大坑就出现在眼前,一时间行人和过往车辆拥塞于大坑的两端。工程队紧急赶至、回填修补,当天下午抢修结束时,繁华的东直路上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不少冰城的市民上街时都提心吊胆,多次遭遇暴雨侵袭的哈尔滨,城中心路面九天内就发生了七起塌陷事故,有两人坠坑死亡。整个夏季,这座城市发生大小路面坍塌共计20余处。
东西走向的东直路每隔几十米就呈现不均匀的沉降路面,而哈尔滨地铁1号线工程的8号标段正沿此路在地下快速地延伸。
地面沉降是表现为地面下沉的地质灾害,大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和工程影响所致。上述工程的施工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东直路的路面塌陷和大面积沉降与地铁施工有因果联系,这一结论来自于内部通报会。
地铁隧道在施工阶段会打破周边土体原有的平衡而引发沉降;开通营运后,列车日复一日地循环碾压轨道,也可能引发沉降,继而可能导致路面塌陷、塌方,使地上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受损。
一位熟悉哈尔滨地铁工程的知情人士表示,今年夏季多发的暴雨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大规模地铁建设是导致部分路面坍塌的直接诱因。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立也认为,今年一再发生的地面沉降,其中有多处是由持续进行的地铁工程引发。
中国正处于地铁建设高速期,全国范围内,数十条地铁线路正在同期建造。除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批复的25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至去年11月,全国获批线路共计120条、3400多公里;全国25个城市有在建项目,里程约1500公里;全国有13个城市拥有运营线路,总里程约1540公里。
这比国际地铁发达城市的建设速度快很多。至2010年,伦敦地铁用了147年达到总线路408公里,纽约地铁历经106年总线路长达370公里,巴黎地铁用110年达到了215公里。反观国内城市,以上海为例,仅有16年运营史,已开通运营11条线,运营里程达420公里,一举赶超伦敦成为世界之最,国际地铁协会(COMET)称之为“创造了世界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在一次交通论坛上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国地铁实际上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走过的历程,未来的十年发展速度会比过去十年还要快。然而,伴随快速发展而来的是连续的事故,仅因地铁施工导致的路面沉陷坍塌事故就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沈阳、大连、杭州等多个城市发生。
蛋糕里打孔
从地质角度而言,东北地区的天然条件并不利于地铁工程:在寒冷的气候下,特别是冬季,冻土由于水的冻结和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和地表不均匀隆起,极易导致不均匀沉降。
这并不意味着东北的城市必然放弃地铁,但毫无疑问,充分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并为地铁施工提供重要参数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建设成本,也能降低安全风险。
然而,高频率的塌陷事故甚至导致人员伤亡,证实了城市管理者对地质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了解得并不充分。
不少地铁在建的城市,在勘察设计上存在的通病是对地质风险评价分析不充分,涉及的具体钻探和试验工作量不足,未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周边环境调查。一些工程的设计文件也没有按照规定提出工程监测要求和监测控制标准,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的设计处理不完善,对工程风险考虑不足。
《财经》记者了解到,哈尔滨等城市的部分工程标段,其钻探原始记录没有初见水位等内容,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之处比比皆是。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国内20多个地铁在建城市均存在。
西安是最让地质学界头疼的城市,其地面塌陷和地裂多发,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地铁风险比一般地区都高。但《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西安的一个地铁项目,施工图与设计文件没有明确工程周边的环境监测以及沉降控制等要求。这将导致无论在地铁建设期还是未来的运营期,进入这段地铁隧道的人都面临着高风险。
哈尔滨地铁规划沿线分布着严重的挖空区,在这种区域施工,衬砌的及时与到位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到荷载的复杂情况,包括路面上周边商业街、建筑物的静荷载,以及准确预计路面上交通流量的动荷载。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需要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即衬砌。
“这些内容的关键注意事项,都应该在地质构造报告中体现出来,在建设过程中明确列出,如果这些问题被忽视,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运营行车安全。” 哈尔滨一位地下工程专家表示。住建部督查组在去年就发出警告:哈尔滨地铁1号线标段工程的设计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取值20千帕,应落实是否符合该道路的允许车辆吨位。
这一警告显然未能引起哈尔滨地铁方的切实关注,以至今年8月发生塌陷,所幸其时未有车辆通过。
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并非每个城市的地质环境都适宜建设地铁。比如,上海、杭州、武汉等从地质条件而言,建地铁就非最优选择。
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以及沿海等地,是大量混合粉细沙、纯黏土、沙岩等多地表沉降的地区。如杭州多处属于淤泥质黏土,含水层流失性强。2008年11月,一场罕见的持续性降雨使杭州地底沙土的流动性加大,15日15时左右,地铁1号线萧山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突然坍塌,多名毫无防备的施工人员被困于地下长约100米的塌陷区内,正在路面行驶的多辆车也陷入这一深坑。
不均匀沉降是中国地铁的特有问题。住建部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经多年考察发现,其他地铁发达国家没有此类经验,“他们是在硬质岩石里打洞,而我们是在蛋糕里打孔”。
大多数沉降事故都是由于对前期地质风险评价分析不足甚至错误所致。2007年3月28日,在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22米深地下突然塌方,六名作业人员被重物掩埋、砸压,最终死亡。事后,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鉴定发现:事故发生地的地质环境与原有的地质勘查报告根本就不一致。
地铁结构发生沉降和变形后,还容易引起“并发症”——隧道渗漏水,从而进一步诱发或加剧地面不均匀沉降,其更严重的后果是:一旦相邻轨道的下沉高度产生差别,就可能引发轨道变形,当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后,轨道甚至会突然断裂,如此时恰好有列车驶过,就会酿成灾难性后果。
上海已运营的地铁正面临着“不均匀沉降的世界性难题”。2012年春节期间,通车不到六年的上海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实施封站大修,原因就是处于高架与隧道交接的“引桥”部位发生不均匀沉降。为了托起海伦路站的“引桥”部分,地铁工务公司不得不在此区段打下60根水泥桩,每根重达20吨,用来稳固整个引导段结构。
为了及时监测不均匀沉降,目前上海在11条已运行地铁线路中,布设了超过20万个监测点,部分高危车站的监测点处于实时监测的状态。每天地铁停运之后的凌晨1点钟左右,一支应对沉降问题的专门队伍跳下长长的隧道,对现有隧道外部的土层进行水泥注浆加固。“这好像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吃药可能有用,但不可能比原来健康。”多次参与地铁施工的原上海城建集团总工程师白云称,这些修补措施作用有限。
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总工程师王如路也坦陈,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加,渗漏水的现象会越来越多,注浆、加固等措施只是将隧道状态维持在当前水平,避免状况恶化。
行政意志盖过科学判断
勘察设计,防患于未然,只是昂贵而精细的地铁建设的起点。“工程事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的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哪怕只出现小小纰漏也容易酿成事故。”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薛大维说。
主管地铁建设施工的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2011年6月派出14个督查组分赴哈尔滨、北京、西安等27个城市,抽查了85个在建项目。五个月后,督查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督查有关情况的通报》(下称《全国督查通报》),共提出问题737项、建议171条。
这份报告清晰地显示,当前中国在建地铁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以及监理和第三方监测等全部环节,皆有安全隐患。
一些刚开始建设地铁的城市,如长沙、长春、福州、南昌等经验不足,在设计环节就存在问题,其中长春地铁1号线被抽查出14项设计问题,多为设计错误或者未严格参考相关设计规范。
而哈尔滨1号线工程8号、6号和10号标段,在施工安全质量控制这一个环节,被督查组查出的问题就有15项,包括:初期支护的安全等级和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偏低;二次衬砌内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照规范针对所有钢筋;隧道在扩挖和初支完成后,即拆除了竖撑,与设计要求不符,存在着安全隐患等。
实际上,督查组检查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降低地铁工程的安全系数,而当这些问题集中在一段地铁时,将使重大灾祸发生的风险陡增。哈尔滨1号线工程8号标段被查出的问题,在其10号标段、6号标段都曾出现,这反映了国内大多数地铁建设的现状:同样的隐患在同一工程的不同标段上反复出现。
在城轨交通资深专家、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戴世强看来,目前暴露出的问题皆可避免,不存在技术上不可为,根源仍是急于求成与把关不严。
上海地铁2003年4号线塌陷事故可谓浓缩了中国地铁建设的症结。当年7月1日凌晨,上海地铁4号线浦东南路站至南浦大桥站在建工程联络通道突然发生流沙涌水,地面出现裂缝。9时许,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音像交易大楼裙房倒塌,旁边的鸿宇商务楼出现倾斜,甚至临近事故现场的一座20多层高的居民楼也出现明显沉降,附近道路出现许多裂缝,甚至塌陷,煤气管道破裂导致煤气泄漏。最严重的路面沉陷深达4米。三座大楼被紧急拆除。
抢险整整持续了四天。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负责该地铁标段的项目经理、直接负责联络通道工程的项目副经理,以及工程监理均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诉诸司法,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一年六个月。
事故专家组出具的鉴定意见认为,事故原因包括施工设计方案存在缺陷、施工中忽视了承压水对冻土结构的危害、应急预案不力三大方面。而“赶工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方案,要求在隧道开挖前对施工土层实施50天的冻结,结果仅冻结43天就开挖,部分土层冻结不充分,未满足开挖条件。
“严格按照程序慢慢做,照现在的速度是来不及(达到已定目标)的。” 上海申通地铁[6.46 0.31% 股吧 研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申通地铁)董事长应名洪表示。
一位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的专家曾参与主持杭州地铁1号线的规划并出具意见。杭州地铁1号线到达萧山区域,需要在钱塘江的淤积层施工,业内专家公认这种特殊地质的地下施工风险高,建议这一段走地面。但到施工时,地方主管部门擅自更改了设计方案,原因是一名区级领导决定在地下修建两层设施,迁入商场和饭店,这是国际上地铁商业开发的流行模式。
行政意志战胜科学判断的惨烈后果是:2008年杭州地铁1号线重大塌方事故,导致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962万余元。
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党工委书记于晓东撰文《当前地铁工程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称,“地铁工程在成为百姓最大的受益工程、民生工程的同时,也成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工程。把这样一个具有明显特点的、复杂的高风险工程等同于其他一般的市政工程对待,很容易产生用行政决定代替必要科学决策的现象,从而在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甚至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实现开工。”
督导无力
监理和第三方监测机构是负责地铁工程质量的另外一支力量,他们本应在专项方案审批、进场材料检验、违规行为督促整改、监测结果比对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但《全国督查通报》显示,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监测报告中反映沉降测点、水位观测井、轴力观测计有被破坏现象,监理单位却没有及时督促施工单位修复。重庆地铁1号线和6号线,甚至发生施工不符合施工图要求、随意涂改原始监测记录的现象,监理单位同样没有及时纠正。
随着地铁在建城市的扩增,住建部计划每两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督查。但不少督查组人员牢骚满腹,不满意实际整改效果。“很多地方根本不听你的”,一位接近督查组的人士称,“只有出事了,有人撤职了,才会意识到严重性。”
虽然哈尔滨地铁1号线建设被督查组提出数十项问题和意见,但主管哈市地铁工程的市建委人士至今对整改情况讳莫如深,婉拒了《财经》记者的采访。哈尔滨地铁建设方则表示,1号线正在争取今年底前通车。
“副部长管控不了区长”,这样的事在地铁建设中并非孤例。中央与地方的两级体制、自上而下的管控方式,在地铁工程上往往难以奏效,双方围绕着地铁标准体系亦长期存在分歧和争论。
住建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出国家和行业标准84项,但大部分仍处于在编或待编状态,导致地铁工程建设大量借鉴其他行业的相关标准,或依据地方标准。
标准建立缓慢,一方面是中国的地铁建设历史短,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需总结后,才能被提升为普遍适用的制度;另一方面就是内部争议巨大。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地方与中央有不同意见,前者认为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地质条件,统一按标准执行未必合理,应该因地制宜地执行标准。
在标准缺乏或不一的情况下,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技术及设备引进渠道呈现多样化,车辆、电力设施、通信信号、综合控制等系统各成体系,有的一个城市有多种车型,由此,进一步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运营标准,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将十分困难。
据一位住建部地铁与轻轨中心人士介绍,国际城市的地铁之路,是根据人口密度和空间布局上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其制度规范也随之逐步完善,而中国是短期内地铁“大跃进”。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国家。对地下设施的建设,日本有详细的规范,比如地铁的建设必须要考虑避开地震带、容易发生塌方事故的土层以及排水系统等,并且出台了《地下深层空间使用法》。据相关媒体报道,东京的地铁建设要求严格。对这样工期长、耗资大的项目必须进行缜密细致的调研,首先就要在选址和建设地点方面征求涉及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危机管理等领域专家的意见,并能严格执行。
“中国未来地铁施工出现事故将会成为一个常态,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薛大维说,现在是尽量把控不出大问题,少出小问题,通过小事故来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逐步完善地铁建设的相应标准与规范。
前期勘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管理以及标准建设方面仍处于摸索状态时,中国地铁已开足马力,拉长战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说,战线拉长而准备不足,安全软肋就暴露无疑。
现在,上海放缓了地铁建设的速度,而试图提高工程的质量。上海地铁建设目前除了按照程序必须进行的事先地质勘察、应急预案之外,质监和安监部门成立了“督导队”,每组两人实行包干,骑着自行车对各工地进行巡查。上海地铁运营公司还成立了三支抢险队,随时待命,并将施工砂浆等材料放置于施工地点,一旦发生意外,可立刻开赴现场注浆控制水源,以避免大型事故发生。
但是,对于上海和其他快速发展地铁的中国城市而言,没有速战速决的可能,它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第四篇:我国物业管理现存的问题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现存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一个迅速蓬勃发展的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物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物业管理的投诉案件大幅度上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剖析物业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物业管理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业管理 措施 对策 发展
目 录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3
二、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
(一)物业管理架构不完善.................................................3
(二)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4
(三)维修保养不得力.....................................................4
(四)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4
(五)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4
(六)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4
(七)物业管理不到位.....................................................5
三、解决对策...............................................................5
(一)国家尽快颁布针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法律...............................5
(二)加强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5
(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5
(四)建立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委员会.........................................5
(五)设置机构,规范管理.................................................6
(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理顺管理体制.......................................6
(七)处理好物业公司与其他方面的关系.....................................6
(八)强化管理、树立品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6 结 论......................................................................6 参考文献...................................................................7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现存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物业管理市场已经日渐成熟,表现在,物业管理法规更加完善,政府监管物管行业也日趋规范;经过不断的行业重组,物业管理企业实力增强,市场化行为更加理性规范;专业技术重组使得物业管理的专业技术服务基本实现专业化、社会化;业主维权行为趋于理性;业主委员会的运行逐步规范并开始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物业管理发展到现在又似乎进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市场化正日渐成熟,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发展方向却又十分迷茫。这种矛盾和不平衡预示着物业管理行业变盘即将到来。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物权法》,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物权法》是调整财产支配管理的法律,是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最基本准则,是中国制定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制目标,《物权法》的颁布将解决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内一系列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将对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进入发展、完善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会出现一个竞争激烈、管理完善、服务理念提升的时期。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质量理念和品牌理念的角逐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形成、高新技术的应用、消费观念的更新,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从服务观念到服务方式,从经营理念到市场定位,都要作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物业管理已形成规模,其效益也越来越明。在经济效益对地方政府而言,主要体现为:减少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对住宅区,开发企业而言,能提高物业市场竞争力,使开发企业的房产畅销,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完善的物业管理能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房地产交易商和消费者。在环境效益上,住宅区内的环境和布局、治安等与整个建设风貌融为一体,提高了房地产业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在物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物业管理架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架构不完善,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重新构建。其中,政府、管委会、物业管理公司责、权、利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成都市近年来已竣工的住宅小区中,房屋及物业管理有三种基本形式: 1.是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管理的; 2.是房地产开发商以企业管理的; 3.是产权单位自管的;
这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大约各占1/3。而其中不少物业管理往往是局部的或单一的,一些物业管理单位企业忽视自身建设,物业管理看成只是收费服务和简单生产活动,对企业发展和专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无规划,二无措施,没有明确管理目标责任制,企业既无压力也无动力,管理不计成本,年终无核算,对该建立哪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心中无数,照搬照抄了别人的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二)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
目前,小区的投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滞后于住房消费使用。其公用设施本来已很少,商店、学校、银行、娱乐设施等本来不足,而这些商业性网点还因种种原因 “名存实亡”。
(三)维修保养不得力
小区或写字楼一旦发生故障性事件而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诸如电梯损坏、水管泄漏、电闸破坏、防盗门失灵、墙灰剥落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些方面无能为力。他们一不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无配备必要的维修队及设施,一旦接获维修投诉,只能向其他相关单位报告或申请维修,这显然不符合专业物业管理规范。
(四)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
物业管理和建设一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物业管理中,应该贯彻 “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形成物业管理资金的源泉。但是,传统的福利住房消费观还有相当的惯性,不少住户往往把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这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原则,也是影响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症结所在。
(五)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
全国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很不健全,诸如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经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审查、住宅小区的物业验收交接等关于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为此造成了物业管理很难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实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缺乏法制的根本保障。
(六)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
物业管理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与街道、居委会、公安、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范围不明确,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中一大突出矛盾。
(七)物业管理不到位
目前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以“物业管理”为主业,而着重于多种经营,或只限于收租金和一般养护维修,而对于如何保养好建筑物的外貌、公用部位、周围环境,主动维修设备,提高物业的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则未能很好顾及,更谈不上特约服务了。
三、解决对策
面对上面的这些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物业管理专业性法规,规范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房产开发商、居住者各自的责、权、利,以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一个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我国物业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轨道上迈进一步。
(一)国家尽快颁布针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法律
立法上明确划分建设单位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现有建设单位已设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可采取限期分离办法解决,使建设单位逐步淡出物业管理行业。同时立法还应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建立建设单位、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三者互相平衡制约、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业主委员会的产生,体现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通过建立团体关系、维护共同性物业权益的强烈愿望。业主委员会是大会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实施其决议,代表业主大会对物业进行有效管理。这有利于改变业主与物业公司权责不对称的状况,从而有效地缓解矛盾,并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
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专业性物业公司向大型化发展,创造规模效益,并将业绩优良的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委员会进行推荐。
(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
物业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服务,最受益者是广大居民,同时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还能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要加大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物业管理的认识水平,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物业管理工作的社会氛围。
(四)建立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委员会
专项维修基金的收取、管理、使用、续筹与监督等均应明确到位,建立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其使用情况、利息情况定期予以公布。从实际情况看,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开发商售房时按房款2%收取,然后转给物业公司保管。第二是业主购房时不交专项维修基金,待用时再以业主大会决议形式筹集。第三是在收取物业管理费用中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平时物业管理支出,另一部分为专项维修资金。至于采取哪种方式续筹专项维修基金,也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
(五)设置机构,规范管理
国家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政策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实施综合管理,并尽快编制物业管理劳动定额,各物业各工种的工作量、材料消耗,及以机械台班损耗等做出明确的测定,使物业在竞争中一方面即可双向选择,又可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
(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理顺管理体制
按照建设部《办法》第三条“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小区管理的归口管理工作;市政、绿化、卫生、交通、治安、供水、供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和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小区管理中有关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的规定,建议明确市房产管理局为市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局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领导,建立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组织物业公司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服务水平。
(七)处理好物业公司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物业管理是通过管理公司实施的,而物业公司对物业点的管理必须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并接受属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因此,物业公司在管理中要积极与居委会、街道办、派出所、物价、税务等单位取得联系,辅助行政机关工作,共创文明小区。内部条件包括处理好行业内部的平衡,成立行业协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重视员工素质保证基本队伍的技术力量,提供多种服务和多层次服务,以及合理收取和使用管理经费等五个方面。
(八)强化管理、树立品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起步比较晚,在社会的影响力还不够,相关的体制还不完善,强化管理树立品牌,建立激励机制,能步断的提升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产生而产生的朝阳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物业管理企业是一个服务型企业,它需求完善机制去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小区实施物业管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坚持业主的自治自律与物业管理企业统一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对业主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指导其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相适应的科学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树立企业诚信无欺、服务优良、管理科学、业主满意的经营思想,对企业目前的经营条件和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物业管理市场良性发展的经济秩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管之路,并更好地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业主的真正要求和得到业主的理解,到时,业主们一定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保庆,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 2008年10月7日
[3]张桂英,关于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的研究。2009年1月21日 [4]廖善康,浅议物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5]王建廷 《物业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第五篇:我国物业管理现存的问题
我国物业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法规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不规范操作,造成了房地产买卖纠纷的不断上升,使众多购房者对购买商品房心存疑虑。而实际上,房产交易纠纷时明显的问题,其更大的隐患则是房产的物业管理。随着一批又一批业主入住新楼,随着一个又一个小区正常运作,房产物业管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业主们对此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那么,物业管理的矛盾究竟为何一直难以根除呢?
1.“配角”地位造成中国物业管理身处险境
近年来物业管理在我国发展迅猛,新建设的小区,大厦基本上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这说明物业管理企业自有其卖点。这个卖点就在于,物业管理企业在有利于解决小区、大厦业主所面临的公共产品的消费问题。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中国的物业管理从产生至今,一直将自己摆在“房地产开发商从属部门”的配角地位,把发展方向地位于一些简单的、具体的服务形式,并没有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要应集中对公共事务的协调和处理,从而导致了该行业的被动局面。
2.物业管理涉及诸多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看法公司与业主之间,业主委员会与物管企业之间,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全体业主之间等。尽管这些年为规范物业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但由于缺乏大法和行政法规,致使物业管理中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到不到及时解决,司法机关对日前增多的物业管理案件也因缺乏法律依据难以及时处理。
3.建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开发商的工程质量低劣,有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矛盾在居民入住并实施物业管理后反映出来,业主意见强烈意见强烈,而此时,物业管理企业将代人受过;还有的开发建设单位在商品房促销时,对物业挂历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给后续的管理带来困难;有的项目在开发建设阶段,由开发商和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了一定年限的物业管理合同,在合同期内,业主委员会成立并另行选出了物业管理企业,引发合同纠纷。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开发商与物管企业之间订立的规范合同去解决。
4.业主与物管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无法确立
在传统的房屋管理体制下,房管所是管理者,住户总体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推行物业管理体制以来,我们曾一度强调业主至上,把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视同“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没有确立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对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行为也缺乏约束。所以随着物业管理的深入发展,这就势必形成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间不平等的“双向选择”关系。
5.缺乏权益保护意识
近几年,不断有物业管理企业被起诉,要求承担各类赔偿,包括汽车在小区被盗、住户在家中被谋杀、其他私有财产被盗,等等。迫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甚至要物业管理公司对开发建设单位乃至政府的责任承担后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法制不完善,没有明确物业管理企业承担法律义务的范围,另一方面是物业管理企业不注重自身利益的保护。
6.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不明确
在物业管理法制初期,为方便住户,曾经倡导在管理区域内实行五费统收,不少物业管理公司大包大揽,无偿实施水、电、气费代收代缴,不仅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开支,甚至连水、电总表和分表的差额也要物业管理公司承担。有的公司将其分摊到住户,因收费标准过高而带来投诉,甚至成为被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没有准确地界定物业管理作为企业行为应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收取相应的报酬。对物业管理收费构成以外的服务事项,物业管理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提供有偿服务。
7.物业管理收费缺乏规范性
目前,由于职工工资中没有足够的住房消费含量,很多城市的物业管理的收费定价主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收费标准低于物管成本,物业管理企业亏本经营,难以发展。
8.市场化程度较低,招投标行为不规范
目前,中国的不少城市还停留在谁开发的项目谁管理的状况,物业公司即使开始推行竞争机制,但却由于自身的被动性,造成招投标程序不规范、评委组成部不合理、运作成本高、压价招标等问题。所以当前应着手制定物业物业管理招投标规则,规范招标人、投标人的行为和开标、评标、中标等活动,使招投标活动又发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