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现存问题及对策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 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 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职能一是体现个人所得税有效地发挥了税收为国聚财的职能, 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 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财力保证。二是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 个人所得税体现了再分配的作用。政府用个人所得税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即通过税收杠杆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引导和调整, 既要拉开差距, 又要防止贫富过分悬殊。三是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个人所得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所以个人所得税因其具有聚∀财#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而被喻为∀社会稳定器#。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并以其在聚积财政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能,被世界各国誉为“社会稳压器”。其职能主要表现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它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自然人为核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1.1 个人所得税对筹集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获取的各项
所得为课税对象,税基广阔,税收收入已经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是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2010 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4837.17 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6%。
1.2 个人所得税可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制,在对家庭基本生活费免税的基础上,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边际税率不断提高,从而对低收入者适用较低的税率征税,而对高收入者则按较高的税率征税,其目的是改变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1.3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个人所得税可以不经过税率的调整,即可与经济运行自行配合,并借这种作用对经济发生调节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个人所得税也易于根据政策需要相机调整税收政策,如在经济萧条或高涨时,采取与经济风向相逆的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优惠等进行调整,实行减税或增税的政策,从而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采用分类税制模式,根据收入来源不同,采取不同税率和扣除办法。这种税制模式已经落后于国际惯例,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容易造成收入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而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水平的重要手段,公平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征税额与纳税人收入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税负水平均衡。分类所得税制是将纳税人各种所得按照收入性质划分为若干类,对不同类别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别计算征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将个人收入划分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11类。这种税收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别征收,有利于控制税源;缺点是各类收入所使用的税率不同、免征税额不同,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容易产生综合收入高、应税所得来源多的人税负轻,综合收入低、应税来源少的人税负重的现象.征收范围不全面。
(二)税种繁多,综合税率高单从个人所得税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只占税收
收入的6.6%,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所得税一般占税收收入的30%-50%左右,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比例相对较低。但是我国目前共有19 个税种,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契税、烟草税、关税、车船税等等,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流转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七成以上。这意味着,政府征收的很多税,都最后由百姓负担,而这些税纳税人交了却看不到。
(三)3.3 费用扣除不合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方法。这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纳税人的赡养费用、子女抚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上述情况不同,各纳税人的生活必要支出就不同,实行固定免征额的方法不科学。假如有一个4 口之家(父母没工作,妹妹还在上学),只有一人就业,月工资是4000 元,他要养活4 口人,人均1000元,按3000 元费用扣除标准计算,他需要交纳个税50 元。另一个4 口之家4 人都有工作,每人月工资3000 元,也就是人均3000 元,但他们都不需要纳税,这显然有失公平
(四)应税所得难以核实,扣缴体制有待完善当前核实一个纳税人真实的全部收入存在一定困难: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我国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使个人所得税未能体现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深深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措施
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文章认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
3.1 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选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模式。单纯的分类征收税制模式既缺乏弹性, 又增加了征管难度和成本, 目前这种课税模式几乎没有国家再采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逐步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在制度设计、确定综合征税的具体项目上, 应考虑在征管水平可能的情
况下, 将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综合课征的范围,以个人为计税单位, 以年度为课税期, 以个人的全部收入为税基并全面进行纳税人的统一登记, 给予每个人一个纳税编号, 个人的全部收入会集在相应的纳税号下。同时, 对个人的非勤劳所得如股息、利息、租金收入等, 实行分类征收时可运用特殊的税率;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据测算, 我国工薪收入者在扣除2000元费用后, 缴纳个人所得税者约为30% , 其中大部分只需适用5%和10%两个低税率档次, 而第五级到第九级税率的设置适用者很少, 即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也不会达到适用第五级以上的率。因此, 对个人所得税课税级距、级次及税率进行调整时, 应在加强对高收入者调控力度的基础上, 遵循低税率的基本思路, 使纳税人不感到“损失”太大, 从而减少纳税人对收入的隐匿;科学确定应税所得及健全费用扣除制度。从各国税法的相应规定来看, 生计扣除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一是所得减除法, 即从所得额中进行生计扣除。二是税额抵扣法, 即纳税人先不从所得额中减除生计扣除, 在依法计算出税额后, 再从税额中减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三是家庭系数法③。考虑到分类征税部分的扣除相对简单, 如偶然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可以不作任何扣除的特点,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我国应重点对个人所得税综合计征部分生计扣除规则进行完善;拓宽税基, 扩大征税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个人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多样化、隐性化和非规范化的趋势, 继续使用分项列举方式已不能涵盖大部分的应税所得, 造成很多“真空地带”。从长期发展目标来看, 宜采用排除法对课税所得范围予以规定, 即除了税法明确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以外的全部收入均属于课税范围。这样的制度设计对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影响不大, 且可为防止个人收入多样化带来的税源流失提供制度保障。同时, 还应从严控制减免税项目, 减少大多数名目繁多、过杂过滥的减税项目。把各单位给个人发放的实物、有价证券等福利一并计征课税, 对实物比照市场价格计算征税。对
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高收入者在扣除标准费用后的所得也列入应税对象。
3.2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体制。完善个税的征管体制,一方面要完善纳税申报制度。贯彻落实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的制度。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实现跨地区收入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税务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银行、工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建
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 定期了解掌握并登记纳税人个人的有关涉税信息,另一方面,税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工作和数据信息。加强与财政、银行、海关、边防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及时准确掌握涉税信息,完善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加快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化建设。应在现有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税收信息系统技术含量, 广泛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手段, 使个人所得税信息系统从流程型向分析型转变,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决策的功能。。
3.3 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环境。一方面,加大个人所得税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纳税的意识。应有重点地突出宣传工资收入、境外所得、企业债券利息收入、私房出租收入、股东账户利息等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规定, 并通过网络热线、公益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讲解政策、税款计算、缴纳程序和期限、权利和义务等具体内容。同时, 对偷逃税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惩戒违法者, 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的运行提供先决条件。扩大纳税义务人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纳税人知情权, 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大程度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不同的发展事业之间, 税款应合理、公平、均衡地分配应用;政府采购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投资应更倾斜于基础设施、高新产业, 并可逐步设立完善听证、专家咨询等程序, 使纳税人真正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 不仅清楚如何缴税、应缴多少税, 而且清楚缴的税干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使纳税义务人明确自己的哪些收入应当缴税,应当缴多少税,纳税额如何计算等,以增强其纳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质量,提高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素质,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一是抓工作态度;二是抓业务技能;三是抓申报环节的简化;四是抓简便易行的申报方式, 如电话申报、电子申报、网络申报等。只有纳税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才能更好地为纳税人自行申报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环境, 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另外,还应当关注信息技术的引入以及对纳税人的信用评级制度,以确保和促进个人所得税科学的征收和管理。
第二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却无法兼顾公平。因此,政府应当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再分配过程加以调节。个人所得税作为具有调节功能的财政工具,理应担此重任。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由英国首创,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政府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自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和《城市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中将以上三税合并,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从1999年10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利息开征利息所得税,至此,个人所得税已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引起理论界和大多数百姓的普遍关注。
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快速提高。个人所得税在地方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步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例如,在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就已经成为地方工商税收中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税种。据统计,北京市个人所得税收入上升很快,个人所得税近5年来平均每年递增49%,占地税的20%左右。从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变化情况看,个人所得税已成为近年来各税种中税收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个税种,1993年以来年平均增幅达40%,199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993年的7倍。1994年全国征收个人所得税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1.41%。1995年全国征收1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2%;1996年全国征收1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8%;1997年全国征收2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4%,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2%;1998年全国征收3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7%;1999年全国征收414.3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9%;2000年全国征收约660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5.21%,其中银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为149亿。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增收潜力的税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所得税将保持其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飞速发展背后的问题。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比较小;存在横向不公平现象;以及在税收征管等方面的问题。
1、我国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较小
陈卫东在其《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一文中,通过我国与英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发现并指出,所得税的累进性使它在缩小收入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个税在设计上存在累进度发挥作用不够,并且分类所得税有利于高收入者合法避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税制累进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税收累进度是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不同收入级距能按不同边际税率纳税,才能现实达到税收的累进征收效果。可惜的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设计虽然在税率形式上是累进的,但与中国收入分布的现实不太适应,所以其高边际税率被真正执行的不多,从而失去了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上的累进性。此外,扣除也偏大。在与美国以及与世界发展报告中人均GNI(国民收入)与中国近似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额相对于人均GNI而言过高。也就是说,在相同税率之下,累进性越强,处于收入分配相对位置排序的个人所获的应税收入面临较高税率。而我国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使得税率累进性不强,从而降低了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次,所得税规模偏小,也起不到应有的缩小收入差距作用。在设计1 9 9 4年的税制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当时强调税收中性,本着促进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当时宏观经济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作用不可能得到强调,而且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以个人所得税为收入主体,使得个人所得税整体规模很小,即使在个人所得税规模最大的2 0 0 2年,所有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仅占6.9%,只有整个GDP的1.16%。这对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当然是杯水车薪。若没有重大的税制结构改革与调整,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很难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2、我国个人所得税横向公平的缺陷分析
首先,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制的个人所得税,己经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从立法实施到现在己经有十多年了,其间经济环境变化很大,虽然税法本身己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对利息所得的征税,但基本上是迫于形势压力而非主动改进。分类所得税在设计时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个人信息体系极不完善,获取个人收入整体情况不容易(即使要得到也要付出相当大的管理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所得税对不同收入来源适用不同税率和扣除的弊端也就显示出来了。从决定累进程度的因素来看,如果有两个纳税人有相同收入,但其中一人只有一个收入来源,而另一人却有多个来源时,税收公平原则将受到严重损害。因为不同收入来源都分别有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对应于应税所得的减少,而单一来源收入者却只有惟一的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由于在收入来源确定上的相对模糊性,高收入者通常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宽免及扣除减少纳税。举例来说吧,一人工资1300元每月,另一人则每月有8 0 0元工资再加800劳务报酬,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税收公平性受到了严重损害。另外,当前所得分类过多过细且有歧视倾向,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工薪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换算为比较,个体工商户年应税所得边际税率为3 0%时,工资薪金所得边际税率才为1 5%,这显然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
其次,扣除额未充分考虑纳税人享受相同数量所得的能力差别。即使个人的偏好相同,取得相同数量的所得,由于其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年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也会导致对同类商品的消费能力不同。如赡养人日多少、残疾人与正常人、老人与青壮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身体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与健康人在消费能力上有很大差别。现行扣除额并未考虑这一点,无论何种人,就同一类所得而言,一律一个标准,并没有考虑特殊的扣减。这一点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就比较详细,更加人性化。但是其前提是必须有详细准确的个人收入情况、信用情况的记录,而我国这方面比较落后。
再次,扣除额未考虑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和取得不同所得的成木差别。从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来看,扣除额并未将附加福利加以考虑。现在各类企业以附加福利形式增进个
人消费能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附加福利一般是以实物形式体现的,一些行业由于其丰厚的财务实力会为员工提供很多便利的条件,存在很多有助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增进文明、身心健康的福利措施。取得相同数量不同性质的所得,其付出的成木不一样,同质同量的所得对不同的纳税人而言,其付出的成木也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付的成木中不只是包含劳动体能的付出,还包含着决策、管理、风机遇、荣誉和精神等很多无形的付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木的外延和内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原始、传统的扣除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了。
3.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于1980年9月开征,1994年进行了初步修改,开始实施新税制。各级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从而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连年高速增长。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对个人收入不能实施充分有效的监控,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调节力度不强,个人所得税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存款比例,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个人所得税总量的10%,全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在收入监控上,缺乏必要的部门配合和监控手段。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未规定各级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资产进行评估及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
其次,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许多不足。①征管手段落后。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还没有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系统。②征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我国有近百万税务人员,但真正致力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不多。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税务人员学历低,并且有一部分原先学的并非税收专业,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不能适应税收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监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在积极地探讨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体制的方式方法。随着我们对于问题本质的逐步认识,个人所得税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从分类制所得税向综合制所得税转变。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所得税较之分类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上起的作用更大。出于稳定的目的,当前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方案应当采取渐进而非激进方式。所以在政策调整上,首先应当是考虑实际,对分类所得税进行一些适当改进,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向综合所得税的转化。当前个人所得税改进的重点是使其累进性真正体现出来,从上面比较可知,税法在税率设计上不合理,高税率形同虚设。为此,需要对个人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纳税级距进行调整。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由当前的分类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进行转化。我们认为这些适宜的条件有:人均GNI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社会上交易的实现大多使用转账支付;银行、税务、海关等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能够实现对纳税人的信息共享;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对违反税法的处罚相当严厉且行之有效。这是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长期目标,其需要很长的时逐步进行。
2、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制度。借鉴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应将扣除额系统化、规范化、层次化、弹性化。在具体操作时,既要考虑到扣除额自身的科学性要求,又要考虑到扣除额应弥补所得确认环节的局限,以及在所得确认环节不能实现的特殊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扣除额应有所区别,按年龄大小采用累进扣除,以充分考虑实际的消费能力;扣除额可以按家庭人日多少,按人均规定扣除额数量;应建立费用扣除的通货膨胀弹性,对扣除额实行“指数化调整”;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费用扣除,以消除通货膨胀导致的税基的增加,使对名义税基课税转变为对实际税基课税。
3、建立诚信纳税档案和激励机制。例如,税法宣传和增强纳税意识工作,充分利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诚信纳税档案数据库,同时也能为税收监控提供数据信息,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依据。要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风气。现阶段代扣代缴的征税方式,不仅未向纳税人提供完税凭证,甚至纳税人连自己缴了多少税都说不清楚,应该为纳税人出具完税凭证,这样既可方便纳税人保管和使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激励。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体制上到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仅仅靠以上几点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纳税人进行相互的交流,循序渐进的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听取各方意见,采纳各方智慧才能最终解决存在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监管中的各方面问题。
文献:中国财经报
陈卫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
陈锷 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09.1;4
孟超。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管理视野
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载于《税务与研究》,2005;6
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载于国家财政部2008政策解读
马国强.中国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8级会计三班李丹妮 学号:14083801561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税种,也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一个税种。但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个人所得税在职能定位、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面临着全面深入的改革。本文就搜集掌握的相关资料,紧密结合当前国内个人所得税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从理论与实证的结合上,就个人所得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建议
前言: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开征,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税种。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重平均为30%左右。我国2007征收个人所得税318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取得收入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日趋复杂和困难,其对收入的调节分配作用受到质疑,税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广泛争论,改革和完善的要求日益迫切。
一、个人所得税的功能
税收职能由税收的本质所决定,是税收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具体表现在税收的作用。税收的功能具有内在性、客观性和稳定性特征。税收的基本功能具体为组织财政收入功能、收入分配功能、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功能。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收范畴,其基本功能同样为组织财政收入功能、收入分配功能、经济调节功能(或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功能)
(1)个人所得税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获取的各项所得为课税对象,只要有所得就可以课税,税基广阔,因此个人所得税便成为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功能。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由于在分配上是按照要素的质量和多少进行分配,往往会造成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从而影响社会协调和稳定,进而损害效率。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的重要工具。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累进税率进行的,在累进税率下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边际税率不断提高,从而低收入者适用较低的税率征税,而对高收入者则按较高的税率征税。这有利于改变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3)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调节功能。微观上,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的劳动与闲暇、储蓄与投资、消费等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宏观上,个人所得税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其一,自动稳定功能或“内在稳定器”功能,指个人所得税可以不经过税率的调整,即可与经济运行自行配合,并借这种作用对经济发生调节作用;其二,相机选择调节,在经济萧条或高涨时,采取与经济风向相逆的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优惠等进行调整,实行减税或增税的政策,从而使经济走出萧条或平抑经济的过度繁荣,保持经济的稳定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类税制造成税负的不公平
当前世界各国对税制模式的选择不外乎三种:分类制、综合制及混合制。我国采用的分类制有违税收公平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我国现行的分类制把征税对象分为11类,并对不同的所得采取不同的税率征收,采取分类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虽具有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待遇的优点,但更容易造成对税收负担公平原则的扭曲,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它会使在同等收入水平下,所得来源多的综合收入由于扣除项目多而缴较少的税收,而所得来源单一,由于扣除项目少,而缴相对多的税收;收入来源丰富但不在法定范围内而综合收入高的富人群体可以缴纳较少的税甚至可以不缴税,而综合收入较少、来源比较常规和单一的工薪阶
层反而要缴纳更多的税款。例如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下,两个人的年薪同样为24000元,如果其中一人是每月取得2000元的收入,则这些收入无需纳税;如果另外一人一个月就得到24000元的收入,其余11个月均没有收入,则按照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这个人需要纳税4125元。在一年里,同样是平均每月2000元的收入,但纳税却是不等的。
(2)税基狭窄、过多的减免税等致使征管范围模糊、狭小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加概括法,列举法规定了10个应税项目,概括法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的其他所得”,列举法主要采用正列举方式,在确定税基范围上限制了征税范围的扩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认定的应税项目,避免了税基流失,但是因其规定的模糊性,易在征收过程中引起征纳双方的纠纷和纳税人逃、避税行为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现行的再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工薪、劳务报酬所得等劳务性收入,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收入,还有劳保福利收入、职务补助、免费午餐及其他实物补助形式的收入。在这些收入的新变化下,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都无法自动的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使得所得税的税基过于狭窄。
(3)税率设计不合理
近年来世界不少国家下调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及边际税率,可以说减少级距及边际税率已成为世界税率改革的趋势,而我国最高边际税率为45%,累进级数最多为9级,不符合世界税改趋势。我国目前的这种税率结构容易引起以下问题:对同属劳动所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为45%,而对个体工商户和承包经营所得则采取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为35%。同是劳动所得,税负不一样容易造成税收歧视,进而产生税收漏洞,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原则;工薪所得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并且差额小,使得税额计算繁琐,工作效率低,不符合世界范围“简税制”的发展趋势;各类所得边际税率过大,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
(4)征管水平低、手段落后,使征管效率难以提高。
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是削弱征管力量,影响征管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不能使税务部门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税务代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其中介组织的作用;加之与个人所得税征收相联系的诸如财产申报制度、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使得征管效率和监督作用很难提高。
(5)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劳动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力自定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务官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后发现,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建议
(1)建立合理的税率结构
我国实行的累进税率是九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是45%,名义税率是比较高的,但是能达到最高税率的纳税人很少,造成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严重不符。由此,借鉴美国累进税率的设计,我国超额累进税率优化设计重点在于要设计好累进级数、级距和边际税率。就累进级数来说,累进级数越少则征管越简便,但有损税收公平;反过来,累进级数越多,征管越复杂,但税收比较公平,所以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应当适中。在确定累进级距时,一方面要符合所得分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公平负担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所得额小时,级距的分布相应小些;所得额大时,级距的分布则相应大些。对于边际税率的设计,理论分析的结果是最优边际税率结构应呈倒U型结构,即低收入段的边际税率由零开始渐趋爬升,到中收入段时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收入在爬升到一定高度时,边际税率则渐趋下降,接近于零。虽然该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下做出的分析,但在不完全竞争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意义,而且从世界各国近20年来的税制改革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理论的适用性。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设计也应与该规律相符。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可以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以及提高纳税家庭工作、投资和纳税的积极性。
(2).扩大征收范围。
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项目没有涵盖个人所得的全部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税项目。一些不断出现的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应该列入应税项目。因此,我国应当改变目前采取的正列举法,采取概括性更强的反列举法。凡是能够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的所得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内,对某些特殊的个人所得可以采取列举法予以减免税收,以体现税收上给予的优惠政策。
(3)提高起征点,规范税前费用扣除制度,建立一个全面细致的费用扣除制度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的是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综合扣除方法,2006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执行了25年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白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2000元。但是由于两次改革只是“微调”,且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
(4)加强税收征管。
首先,努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完全电子化,进一步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通过银行和税务机关联网工程的建立,逐步缩小现金交易的范围,使所有的收支状况尽可能地置于税银联网的监控下,现金交易减少了,政府便可以通过账户对纳税人的税源实行有效控制;其次,采用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方式,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
支付所得时必须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对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和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不按规定报送有关信息资料的,要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惩处办法。
结语: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途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敏.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深层次改革的思考-------时代经贸.2009年6月.中旬刊.总第136期
2.孟超.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管理视野.2009-01(中).法治与社会
3.樊勇 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政策取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7.4.王金梁.浅议个人所得税改革.税务研究,2005,10:9
5.陈锷.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09,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详解(2009版),姜玉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第四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提出问题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地方财政一项重要的支柱。但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相当普遍、严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等弊端客观存在。若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少财税收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分析问题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公平缺失问题
第一,有多个收入来源和收入来源较单一的两个纳税人,收入相同缴纳不同的税收。举个例子,甲每月工资薪金所得为4000元,乙每月薪金所得3500元,同时取得劳务报酬500元。则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这迫使纳税人要通过把部分工资薪金转化为补贴的形式来避免交税减轻负担,寻求公平。第二,当前的个人所得税计征模式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家庭生活成本且没有真正体现出量能纳税原则。以两个同样的三口之家为例,第一家夫妻双方月各收入2000元钱,总收入为4000,可是他们都不需要交税:另一家一对夫妇,妻子失业,丈夫月收入4000元,则丈夫每月还需要缴纳15元税。如果不同家庭所赡养老人和其他生活成本的高低不等也会导致各自家庭的生活成本不一样。
2、个税免征额的地区无差异带来的问题
对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应该规定一个浮动的比例,这个浮动的目的就是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问题,考虑到地区发展的不 1
平衡问题。例如:一个人月收入4000,在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甭说购房、供房,即使要维持个人的正常生活都不容易,而在x地,相对而言就可能是高收入了。如此大的地区差异没有在个税起点上得到表现,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懒汉式思维,其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种观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个税起征点,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起征点,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起征点,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统一起征点的好处是简洁、明了、征收方便。因此,这之间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3、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据某网站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高收入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工资,而是其他所得,虽然有累进制所得税,但是对真正高收入的人,征税征不到他们。
4、公民纳税意识淡薄逃税,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对于年薪12万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三、对策
1、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单纯的分项税制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必须要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采用单纯的分类税制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通过改革首先向混合制过渡,然后再向综合制发展。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2、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源控制。采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专用的税务号码,建立收入纳税档案,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税务专号下进行。与此相联系,针对长期以来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使公民个人的收入不公开、不透明,以致严重妨碍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税源控制的现状,改个人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为税务、银行联合且微机联网前提下的实名制,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其次,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3、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为了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必须做相应改革,争取
尽快建立一套科学、严密、有效的征管新体系。①控制税源,掌握主动。②强化个人申报制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③健全掌握纳税人收入情况的辅助制度。④税务部门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征管力量,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监察队伍。
4、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长期以来,国民在纳税方面都处于被动状况,这与我国的国情、国民素质、历史原因、税收管理等都有直接影响。虽然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能主动纳税、依法纳税的公民目前也是很有限的。以往相当部分纳税人过分依赖税务机关,平时对于自己要纳什么税,交多少税,很少关心,很少自己去看有关税收法规,至于一般普通百姓更生疏,直到税务人员找上门才知道自己要纳税的。可见,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这样才能让公民意识到纳税不仅仅是一种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表现。提高新时期公民纳税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从宏观的理论深入地分析,又要从微观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又要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样,才能提高新时期公民的纳税意识,使税收真正起到调控、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所以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才是政府应思考的重中之重。
5、加大对逃税、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以做到“罚一儆百”,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第五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税制不完善、公民纳税意识淡薄、执法不严等问题,致使税款流失严重。因此,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使其更加规范化,符合国际惯例,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税收征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收入逐年增长,它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其调节力度还远远不够。现行个人所得税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税制模式问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征收办法,各项所得分别规定扣除标准和税率,分别纳税,且各项所得不再汇总计算。这种差别待遇的方式,适合源泉扣缴,但难以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无法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加之这种征收方式缺乏弹性,增大了税收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长,这种课税模式必然使税收征管困难、效率低下。目前实行这种税制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模式,不能充分贯彻其立法原则。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对个人所得税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是调节个人 1 收入关系,保证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同时,我国个人收入水平目前还不高,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中所占有的比例较小,组织财政收入近期内不是它的主要功能。所以,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矛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政策”。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课征办法,不能全面地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交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没有实现调节收入公平的目的。
2、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容易造成合法避税,给征收管理带来困难,导致税源的流失。在征管上分项进行源泉扣缴,也容易造成纳税人税负的扭曲。由于是源泉扣缴,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必须是在按月取得时缴纳,这样来缴纳税款,必然会产生一些对纳税人不合理的征税。如果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在12个月内每个月都取得800元的劳务报酬,不需扣税;而乙在一个月取得9600元的报酬,其余11个月收入很少或没有收入,那却要缴纳1760元的税。类似的财产租赁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通过分散取得,也能减少缴税数额。这样税法就容易被人钻空子,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就可以达到避税、逃税的目的。
3、现行模式对扣除的规定不合理。对个人征税只有建立在“净所得”概念上才有意义。因此,为得出应税净所得,必须在调整后毛所得中如实扣除纳税人应该扣减的费用。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每个纳税人为取得相同数额的所得支付的成本费用占所得的比例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远,因而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例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税基问题
目前,我国从厂矿企业、各类公司到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给职工发放工资以外的实物福利的现象,形成包括烟酒、食品、副食品、服装、电器、购物券和其他生活用品、有价证券等等各种各类、各式各样的隐性收入。按我国现行税制,对个人的这部分福利性质的隐性收入尚未加以课税,这不仅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会冲击政府的分配制度,加重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因此,必须将这部分隐性收入纳入课税范围。
(三)税率问题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率实际是超额累进与20%的比例税率两种。在超额累进中还有工资薪金的九级累进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五级累进,加之一些加减征收的方式,使税制混乱,不易掌握,而对同属劳动所得的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别课税,人为造成税负不公。如一人取得4000元工资,应纳税(4000-800)×15%-125=355(元);另一人取得4000元劳务报酬,应纳税(4000-800)×20%=640(元),二者的税源同为4000劳动所得,而税额相差达285元,这与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公民收入这一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宗旨相违背,应对此进行改革。
(四)纳税意识薄弱,偷逃税现象严重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虽已开征了20多年,但人们的纳税意识仍然十分淡薄。我国目前有两种纳税方式,即主动申报法和代扣代缴法。但被动地扣缴仍然占大多数,主动申报短期内仍无法普及。低收入者存在的不平衡心理使其认为个人所得税只应向高收入者征收,忽视了自己在享受社会福利的同时所应履行的纳税义务。而高收入者更不愿缴纳用来调节贫富悬殊的高额税款,他们甚至乐于将这种差距保持下去。由这种心理的存在,加之税制及征管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 3 得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高收入者。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思路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征管条件和税收法制环境,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即对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等所得项目,采取综合征收;对其他所得分类征收。在税制要素的设计上,要扩大课税所得范围、改进扣除办法、适当调整税率。在税收征管理方面,要全面引入计算机,建立纳税人个人登记制度、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源泉扣缴制度,并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力度,明确征纳双方的各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增加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个人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个人所得税将是一个最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税种。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
目前,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制的模式有三种,即:一是分类所得税制。我国现行的税制模式就是此类;二是综合所得税制。它是对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收入按每年的各类收入进行综合,扣除生计费用与赡养费用,其余额适用累进税率课税。三是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税制,先按分类所得源泉课征,再对个人全年所得超过一定限度的部分,综合累进计征。
由于我国税收征收手段相对落后,公民纳税意识较为淡薄,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条件尚不具备,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应首先向分类综合所得税制过渡,等条件成熟,则向更科学、合理的综合所得税制发展, 4 以确保税制本身各要素的合理性。在现阶段我国应采用综合所得税制为主,分类所得税制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比较切合实际。除税法明确规定的所得(如利息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外,全部列入综合征收项目,实行按年综合申报纳税,以为课征期,符合量能纳税的原则。同时要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的分类。从应税所得上看,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票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实行分类所得征税: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承包承组、财产转让等项目,应实行综合征收。因此,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既有利于解决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又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公平。
(二)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我国个人所得税款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税源不清。因此,抓住税源的监控是管好个人所得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1、采取有效措施,力促隐形收入公开化。建立“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直接在个人的账号下进行,限制现金交易,加快推广使用信用卡和个人支票;严格执行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每一个有收入的纳税人,必须在银行开设存款实名账户。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这样才能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各项收入均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保证税务机关对多元化、隐蔽化的收入进行监控,减少偷逃税款的行为。
2、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收入完全货币化。劳动人事部门必须整顿、调整工资发放制度,把所有的补贴、津贴列入工资表中,做到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同时,把工资外发放的各类实物、有价证券等福利项目折价列入工资表。只有做到个人的各 5 项收入“透明”,才能对其实行全面监控,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
根据不同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基本费用扣除和其它单项扣除。设计基本扣除项目和带有政策导向性的特别扣除额或免税所得,同时费用扣除应根据物价指数和汇率的变动而灵活地加以调整,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
1、基本扣除项目
主要包括:
(1)纳税人年基本免征额。此项免征额指对有收入的纳税人个人的基本免征额,主要用于弥补纳税人为取得应税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2)家庭抚养人口扣除额。此项扣除额主要用于弥补纳税人在抚养直系尊亲、子女、无收入的同胞兄妹及其他亲属必要的医疗药品费用的支出。此项扣除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完成的现阶段尤为重要。
2、带有政策导向性的特别扣除额或免税所得
这种扣除额或免税所得一般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并带有明显的时间性,如果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应当作出适时的调整和修正。在现行免税所得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扣除:
(1)子女教育费特别扣除。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此项扣除主要用于纳税人子女接受大专以上的教育费用。对纳税人子女就读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可制定相应标准的扣除额,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这是税收对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极大支持。在高等教育逐步加大个人收费的情况下,此项扣除的社会效益极大。
(2)不动产投资特别扣除。主要指纳税人及其家庭购买自用的住房等不动产按一定标准和比例设计的费用扣除。此项扣除对于拉动内需,鼓励纳税人购买住房,带动我国住宅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师收入免税所得。主要指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收入可定为免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可视情况包括大学教师在内。这对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政策导向,将教师这一职业培养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以极小的收入损失换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4)稿酬、版税、演讲等收入免税所得。可以考虑对稿酬、版税、演讲等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事实上现行个人所得税对稿费收入也有20%免征额,并按应纳税额减免30%的优惠规定。将这些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四)合理设计税率
目前,国际税制改革的趋势是减少累进税率级距。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本着“简化税制、降低税率”的原则,使个人所得税的级距不断减少,税率不断降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体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税率的设计宜采用少级距、高边际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对大部分纳税人应适用不太高的税率,以体现普遍纳税精神;对高收入者要用高税率,以体现对收入水平的调节。首先削减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档次,可考虑由现在的最高9级简并为5级,对各种应税收入统一适用;其次,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所得,性质基本相同,应无差别课税,可将劳务报酬所得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按统一确定的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7(五)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1、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双向申报”制度自1997年试点以来,已被实践证明是实现税源控管、预防税收流失的有效措施。为确保该项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应明确规定:纳税人都有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税所得的义务和责任,代扣代缴义务人(包括法人和雇主)向个人支付的一切应税所得。必须建立向税务机关报送明细表的制度,并明确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不申报、不纳税、申报不实、不代扣代缴的法律责任,以便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核体系,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
2、加强与银行、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实现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间的个人收入信息和交叉稽核系统,形成对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的社会环境。
3、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力度。各级税务机关应采取各种手段,采用不同形式深入宣传个人所得税法,使每个公民懂法、知法,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4、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加之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因此,应大力加强纳税人的合法权利,逐步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参考文献:(1)赵迎春、张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4期
(2)于 兵,《科学合理的设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当代财经》,2003(2)(3)高 萍,《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华财会网,2002-05-27(4)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