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下子打死七个》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童话故事《一下子打死七个》。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一个人在家里一下子打死了七只蚊子,他就在一件衣服上面写了“一下子打死七个”。这一天,他在一个富有的皇宫外面睡觉,被一个侍卫看见了,侍卫禀告国王:“陛下,外面有一个人称自己一下子打死七个”。国王以为是一下子打死七个人,国王就出去问那个人:“你是不是真的一下子打死七个”?那个人说:“的确如此”。国王说:“如果你能去山那头打死两个巨人,我就把公主嫁给你,再把我的一半财产分给你”。那个人就叫国王给他一队人马,就出发了。到了山那头,那人就叫所有的人都留在山下休息,他自己就上山了。他看见两个巨人正在睡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就用一块石头砸了一个巨人的头,这个巨人就说,你为什么打我?另一个巨人说,我没有打你啊!他们打斗了一会,打累了就又睡着了。然后那个人又偷偷用又大又尖的石头狠狠砸了巨人一下,他们又打了起来,最后他们两个互相把对方快打趴下了,那个人就拿剑把两个巨人杀了,从此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什么事情要善于动脑,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第二篇:《打死我也不会说谎》读后感
我今天看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名叫《打死我也不会说谎》,其中有一个叫旦南的小男孩,他从小就呆在一个小饭店里,收养他的一对夫妇十分黑心,常骗人。后来因失手杀了客人,可他们却死都不承认,旦南看见了刚想大叫就被阻止了,还遭到了严厉的处罚,后来被折磨死了!
有的人能在所有的事后欺骗一些人,有的人在一些时候能欺骗所有的人,但没有人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诚实的人,永远回应的所有人的尊敬。小旦南正是因为实话实说,才被折磨死了,但是最后纸还是包不住火的,老板杀人的消息还是被识破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小英雄,特地将他的遇难日:5月2日定位诚实节。“怀念真理的人,他在天堂永生”,这是纪念碑上的字,这座石碑永远屹立着,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时时刻刻都提醒着人们“人以善为本”,不能做亏心事,所以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都会由衷地向这无畏的诚实者表示敬意!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得提醒自己,要诚实相待,做出来了就得承认,这样才会得到大众的谅解与尊敬!
第三篇:《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是2010年由中宣部理论局发表的国内时事评论书籍。该书对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七个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说明。阅读学习了《七个怎么看》之后,我对书中提到的社会焦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七个怎么看》集中讨论了应怎么看“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七个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该书通过引用大量事例,对各个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说明。同时该书广泛征集了社会各方面的观点声音,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提问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答。此外,在每一部分后面还附注了相关知识点和阅读文献,为读者深入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建国六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领导全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搞建设,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了近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50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40倍。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越来越好。
第三,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不平衡”的存在范围广泛。如: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适用性工作技能水平不平衡,地区间企事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不平衡,地区间政策尤其是福利、保险、教育等政策不平衡,地区间及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福利水平、受教育机会不平衡,生活消费品尤其是住房等大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与人们可支付水平间的不平衡,劳动分配不均,社会财富过分集中于少数人与大多数人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的不平衡等。
(二)各种“不平衡”问题影响深远。
以发展不平衡为例,根据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会制约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破坏社会和谐,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就是发展不平衡在社会层面的体现。
古人云,安居乐业。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人们才能安心工作,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当“房价”与“无房群体的可支付能力”不平衡时,就会加剧社会矛盾,引发不安定事件,大大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反过来,“乐业”才能“安居”,只有有了一份合适稳定的工作,人们才能安定地生活,否则定会无所事事,四处游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当“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要求”和“待就业群体的数量与工作技能”不平衡时产生的种种就业问题就会直接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三)对各种“不平衡”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加以调控。
拿发展不平衡来说,落后地区的人们大量流入发达地区寻求生计,这必定会使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充足而更加发达,落后地区建设力量减少而更加落后;同样,以企业为例,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有钱的企业有充足的财力扩大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发展不好而且没有钱的企业则无资本扩大生茶,甚至不断亏损,最终走向破产;受教育水平高的群体往往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后代的发展预期也高,而受教育水平低的群体则相反。两个群体的差距将越来越难以拉近。总之,除非得到合理的有效的调控,否则各种不平衡问题的不平衡度将越来越大,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将越来越多,必将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经过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各种不平衡问题相互关联,它们的的根源相同或相近,而且有共同的规律。
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人群的定向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差距,又造成了就业难、教育不公平、看病难、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又如教育不公平问题导致不同群体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又易造成分配不均、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合理有效的调控,否则都会扩大不平衡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
因此,党和国家从各个问题的根源下手,在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调控手段,不断克服种种困难,以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平衡,为社会稳定、有力地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党和国家先后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形,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党还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就业难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流动缺乏科学调控以及当前劳动者劳动技能与工作需求不相符等因素综合导致的。党和国家在协调区域发展平衡的基础上,大力加快发展教科文事业,以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使社会每一分子都能在熟悉的领域内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快乐高效地工作。
针对看病难问题,国家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医改实施方案,通过践行合理划分“基本”与“非基本”这一主要思路,力争建立一个从医到药,从预防到治疗,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机制,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医改方案实施一年以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显著的实惠。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那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看病难”这一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问题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党和政府下达了各种文件规定,以保障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在研究制定新的办法,以逐步解决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质量低以及“初中后教育”等日益凸显的问题。
“新国十条”等一系列遏制房价上涨的措施的颁布,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度和决心,今后还将继续落实明问责、抑投机、增供给、促保障、严监管等行动,确保促进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先后提出要注重公平。今年年初,胡总书记又提出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相信通过努力,我国必将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切实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腐败问题威胁国家与政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党历来把反腐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针对这一现状,党中央在深入总结
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打出“组合拳”,使“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控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
看了以上材料和事例,我们可以确信,在党的科学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最终消除各种阻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建设一个公正安定、平稳有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是我在阅读《七个怎么看》后的学习心得,请党组织审阅、批评和指导。
第四篇: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2010年08月09日 星期一 15:39
最近、局里给每个人发了一本书、书名是(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年版)的通俗理论读物,深受大家的欢迎,可以说是理论读物中一个叫得响亮的品牌。读完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贴近百姓生活。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该书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一是问题选得准。这本书选择了七个“怎么看”来展开,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据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所说,这七个“怎么看”,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每日每时的现实生活中,调研梳理出来的。
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难题,许多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怎样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又怎样切实解决其中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两大难题,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求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都是如此。没有面向实践、面向群众的理念,没有这番调研梳理的功夫,便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与百姓关切的统一。
二是距离拉得近。说理从哪里展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选择。理论书往往是从概念展开,历史书常会从史实展开。这本面向大众的通俗理论读物,继续走着特色鲜明的路径,从身边直观的社会现象展开,从时下典型的现实对比展开,从每天遇到的常人小事展开。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理论与百姓的距离,使理论张开了可亲可近可学的笑口,忧百姓所心忧,想百姓所能想,答百姓所要答。
如:就业难,该书首先捕捉到一个新情况,即眼下热议的“招工难”。那么,“招工难”又怎么会反映就业难的问题?仔细看下去,原来“招工难”有其特殊的一些原因,而且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并不是就此表明就业难有了根本缓解。相反,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难有大的改变。这样,就把令人一时困惑的谜团一下子解开了。但是,该书并没有就此止步,继续谈了几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中没有群众,心中没有读者,心中没有生活,是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同普通百姓近距离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
三是道理说得透。理论读物难的是把道理讲透,通俗理论读物要把道理。通俗不等于肤浅,浅显不等于浅薄。该书在面对房价高居不下这个复杂问题时,首先集中讨论了一个问题,即目前房价到底有多高。随后,又从投资推动、资金推动、地价推动和制度原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房价过高的原因。一般来说,追究原因到此也就可以了,但该书并没有止步,而是又进一步指出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笔者对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研究,但就所接触过的材料来说,能够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解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又能令人比较信服的,并不多见。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对大量事实的把握,没有对百姓生活的熟悉,是难以做到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成为百姓能看、爱看的书。
四是文风显得实。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舒服,因为它有很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不摆架子,不兜圈子,不说空话。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可信,因为它有很朴实、扎实的文风,说话有根有据,不遮掩,不回避,不浮躁,不虚夸。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亲切,因为它看问题用的是老百姓的视角,讲道理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举例子用的是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所以说,好的文风,可以增进理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是一本贴近百姓生活的书,集中反映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理论研究宣传方面的生动体现。衷心祝愿这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喜爱,成为走进人心、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好书。
第五篇:《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关注民生 密切联系群众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读红书活动,读到了盼望已久的热销书《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由于该书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所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从这里也找到了解答。
本书讲了七个人们关注的问题的看法: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这本书。
一是问题选得准。这本书选择了七个“怎么看”来展开,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据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所说,这七个“怎么看”,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每日每时的现实生活中,调研梳理出来的。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难题,许多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怎样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又怎样切实解决其中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两大难题,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求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都是如此。没有面向实践、面向群众的理念,没有这番调研梳理的功夫,便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与百姓关切的统一。
二是距离拉得近。说理从哪里展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选择。理论书往往是从概念展开,历史书常会从史实展开。这本面向大众的通俗理论读物,继续走着特色鲜明的路径,从身边直观的社会现象展开,从时下典型的现实对比展开,从每天遇到的常人小事展开。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理论与百姓的距离,使理论张开了可亲可近可学的笑口,忧百姓所心忧,想百姓所能想,答百姓所要答。
如:就业难,该书首先捕捉到一个新情况,即眼下热议的“招工难”。那么,“招工难”又怎么会反映就业难的问题?仔细看下去,原来“招工难”有其特殊的一些原因,而且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并不是就此表明就业难有了根本缓解。相反,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难有大的改变。这样,就把令人一时困惑的谜团一下子解开了。但是,该书并没有就此止步,继续谈了几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中没有群众,心中没有
读者,心中没有生活,是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同普通百姓近距离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
三是道理说得透。理论读物难的是把道理讲透,通俗理论读物要把道理。通俗不等于肤浅,浅显不等于浅薄。该书在面对房价高居不下这个复杂问题时,首先集中讨论了一个问题,即目前房价到底有多高。随后,又从投资推动、资金推动、地价推动和制度原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房价过高的原因。一般来说,追究原因到此也就可以了,但该书并没有止步,而是又进一步指出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本书作者能够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解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又能令人比较信服,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对大量事实的把握,没有对百姓生活的熟悉,是难以做到的。四是文风显得实。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舒服,因为它有很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不摆架子,不兜圈子,不说空话。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可信,因为它有很朴实、扎实的文风,说话有根有据,不遮掩,不回避,不浮躁,不虚夸。读这本书,使人感觉很亲切,因为它看问题用的是老百姓的视角,讲道理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举例子用的是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所以说,好的文风,可以增进理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七个怎么看》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理论研究宣传方面的生动体现。它的出版对理顺大家的思想非常有帮助的,看过之后还有两个期待,一是期待着中央能出更多这样关注民生的好书,一是期待着在我党正确领导下目前这些问题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