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我们专业在大学主修了 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公共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常用办公设备、文秘英语、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学原理、管理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扎实,并且能够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
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劳动保障、社会学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编辑本段发展现状
本专业教育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的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以近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近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发展的进程为背景。
19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设置管理全国教育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设置教育部,1828年法国设教育部,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1899年美国成立教育部,德国直到1979年才设立联邦教育部。然而教育管理专业的开设是20世纪的事情,本世纪初法国首先出现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现象,这是由于当时法国认为:国家有权把整个教育事业作为制度加以组织管理,并负责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任用教育人员,建立教育的诸种设施,以及用法律规范、国家控制或干预教育活动的程度。德国培养专门的教育管理人才的做法影响其他如美、法等国家并使这些国家也开设了专门培育教育管理人才的专业,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教育管理专业就由单一型方向产生出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且由于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直接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而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受到专门的训练,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中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在新中国建国后,包括教育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人们称为一门被遗忘的学科而长期排斥在教育科学之外。这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背景条件决定的:在当时,我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的建设刚刚展开,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由于经过长期战乱而远远落后,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认识不到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加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教育体制基本按照前联苏斯模式建立,这导致了一度开放的教育管理课程停上。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加以了细化分类。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
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培养专科、本科大学生到培养硕士、博士生。每年向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学生,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加紧进行,各行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并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的专门管理人才要具备国际社会同类人才的知识水平,以便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求在教育层次上首先与世界同步,这对于我国仍是新兴学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但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社会的需求必然给它以强大的动力,促进它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杰出的高级管理人才。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劳动保障、社会学
四、毕业生毕业后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毕业后可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管理等工作。
专业代号:B020230;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1 001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2 002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3 003 03335公共管理学 5 必考4 004 00318 4082 公共政策 4 必考5 005 03331公共事业管理 5 必考6 006 05722公共经济学 5 必考7 007 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 4 必考8 008 00261 3045 行政法学必考9 009 00147 4146 人力资源管理
(一)6 必考10 010 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6 必考11 011 02382 3157 管理信息系统 4 必考12 012 06999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13 101 00015 3022 英语
(二)14 选考14 102 00034 3055 社会学概论 6 选考15 103 00040 3014 法学概论 6 选考16 104 00182 3039 公共关系学 4 选考17 105 00163 3659 管理心理学 5 选考18 106 05724公共卫生管理 4 选考19 107 00449 4209 教育管理原理 6 选考20 108 05725文化管理 4 选考21
05726
国土资源管理
选考 相关说明
考试方式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开考方式 报考范围 主考学校 课程设置 毕业要求 说明 备注
面向社会 全省 暨南大学
必考课程12门,共50学分;选考课程9门,共53学分;加考课程门,共学分;
1.101至109选考课程须选考不少于22学分。
2.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本文由深圳自学考试网整理发布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企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等从事管理及政策分析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执行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方向为政府部门管理和社会管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公共管理学科基本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归纳、整理、分析社会调查结果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行政法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城市管理学、公共财务、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政策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工作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管理心理学、公共气象管理、第三部门概论、专业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区服务、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4~16周。主要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工作实务、管理职能实践、政策问题调查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第四篇:专升本专业参考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全面了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英语技能,基本精通公共管理理论、方法与技巧,能够胜任公共事业部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有较长的历史,并呈现出细化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进行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目前有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从 2004 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据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 2006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我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二,等级为 A++。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信息学四大课程模块和学校平台课、学院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三大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战略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政治学概论、程序设计与应用等。
专业方向课包括非营利组织概论、社区管理、市政管理、社会保障、房地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区域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基础、危机管理、电子政务、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办学特色:
(1)雄厚的师资力量。公共管理系现有包括蒋正华副委员长、李京文院士在内的教师 21 名,授课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工学等相关学科,并承担着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几十项。此外,还聘请国家发改委范恒山司长、国务院研究室陈文玲司长等多位政府官员为兼职教授。
(2)文理交融,知识与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历史和现状的比较研究,加强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相关热点、重点问题的关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变化和竞争的能力、合作和交际的能力等。
(3)丰富的文体活动与兼职锻炼。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文体与公益活动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素质与能力。
(4)重视就业指导与就业实习。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多个环节强化就业指导;支持学生在业余时间走向社会参与实践;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继续攻读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到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教育行政、街道社区、市政管理等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也可到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慈善团体等 NGO 组织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还可到企业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宣传与策划、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介绍
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
向)介绍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11030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能够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医学。
四、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学、卫生服务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基础医学综合、临床医学概论、旅游医学与健康、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共14门。
五、交流与合作
公共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教研室与海南医院评鉴暨医院质量监管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机构及院校保持着密切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院的优秀的毕业生通过学院的推荐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深造和进修。
六、就业前景与毕业去向
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卫生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考研、出国继续深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计划(2009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11030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能够
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卫生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尊重同仁,团结互助,积极进取,愿为医药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4、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严谨治学的精神;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来指导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管理学、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以及卫生管理工作。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与今后的卫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3、掌握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医院管理学的新进展,科学的进行管理工作。
4、熟悉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具备一定的卫生政策素养。
5、了解卫生系统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应卫生系统改革的需要。
技能目标
1、掌握管理文秘、公文写作和科技写作、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和办公软件等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日常公文处理和办公室工作。
2、掌握卫生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够进行资料收集、处理、分析以及进行自主学习。
3、掌握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政策分析、绩效评估等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好的科学管理思维、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4、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
5、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二)培养特色
以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沟通能力的训练,更加注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医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医学。
五、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学、卫生服务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基础医学综合、临床医学概论、旅游医学与健康、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共14门。
六、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必修课31门,共2481学时(含自主学习278学时),其中通识教育版块858学时,专业基础版块1115学时,专业教育版块508学时。选修课分为三个版块,其中专业限选课14门,共528学时;特色选修版块,共8门,需修满2学分;公共选修版块,共112门,需修满5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5学分。
(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毕业实习:第八学期安排12周毕业实习,5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
本专业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4周在卫生行政部门,第二阶段:5~8周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第三阶段:9~12周由学生自主掌握。第13~8周为毕业论文撰写。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四年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和/或毕业论文)合格,并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在规定时间内,所修读课程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要求,且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由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