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三毛救孤记》有感
观《三毛救孤记》有感
《三毛救孤记》讲述的是三毛儿的故事。
三毛是个流浪儿。他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失去了父母。天天在街上流浪。三毛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一件事令我非常感动,一天,三毛在大街上流浪,忽然看见一位穿得很时髦的妇人正在毒打一个小女孩。三毛跑上前去,把小女孩救了过来,才得知,小女孩也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又被人贩子卖去做苦工,地主天天让她干重活,干不好不给吃饭,她好几天都没吃饭了。三毛赶紧从自己的破口袋里掏出自己唯一的两个馒头给了她,她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吃完了,小女孩又得回去了,不然,地主是不会放过她的。小女孩走后,三毛非常悲伤,他最痛恨有钱人,身为地主家,仗势自己有钱,欺压贫苦人,三毛决定把小女孩救出来,让她脱离苦海。三毛帮过一个算命盲人,便找他想办法救小女孩,他答应了,便和三毛一起去地主家算命,说:“小女孩是一个天上的天文星下凡,必要让走她,因为她是你们家的克星之类的迷信话,地主信以为真,把小女孩放走了,从此,小女孩自由了,三毛也很开心。
自古以来,无数名小英雄为人民做好事。而三毛就是其中的一名小英雄,他的心灵如同雪一般纯洁,他为人民做的重种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小英雄的伟大,他有着顽强的意志,他有着善良,正直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要把他好的形象时刻记在心中处处以他为榜样,在学习上,在生活上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第二篇:《三毛救孤记》观后感
《三毛救孤记》观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蛇口的电影院观看电影《三毛救孤记》。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三毛在乞讨的过程中,把一个受财主迫害的小女孩救出苦海的故事,体现出他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三毛虽然是个孤儿,但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肚子不饿;三毛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还会帮助别人,使别人度过难关,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我很佩服三毛。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也想这么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却不一定能像三毛那样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都说要乐于助人,我觉得更应该从小做起,像三毛那样,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例如:拾金不昧;在学校里帮助和关心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等等。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新时代的小主人!
第三篇:观《程婴救孤》有感
观《程婴救孤》有感
夜读程婴存赵氏,一回惆怅一沾巾。
——文天祥
源自《史记*赵世家》的“程婴救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晋国忠臣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臣屠岸贾所害,程婴等人慷慨赴义,冒死救孤,与屠岸贾展开一场正义战胜邪恶的壮烈故事。
程婴,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为了报答恩公赵氏一家,在屠岸贾惨绝人寰的屠杀赵氏一门三百余口时,忍辱负重,慷慨赴义,暗以亲子换取赵氏遗孤一命,做出一个如此不平凡的决定。可谓是将中国古时圣贤所讲的“义”之一字,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程婴的内心正如公孙先生那句话:“你的活将比死更难。”痛失妻儿的程婴,唯一能支持他苟延残喘的信念只有一个,复仇。也许,复仇是所有悲剧产生的基调吧。所以,整个故事,不出意外的围绕着救孤——养孤——复仇为主线,演绎了一个无比凄凉,催人泪下的悲惨故事。
在看完全剧之后,我的脸颊已然是一片湿热了,内心跌宕起伏,不禁思绪万千。自古以来,“义”之一字,一次又一次的展现在我炎黄子孙眼前,贯穿了我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程婴如是,云长公如是,岳武穆亦如是„„但是能真正将之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人之一生,活着,总是要无愧于心的。程婴这个平凡的医生,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他的义薄云天,是他的大义凛然,是他的卧薪尝胆,铮铮铁骨。为了保全恩公一家最后的血脉,他是忍着多么惨痛的心情,看着自己的还未满月的亲生儿子被人砍成三段,看着自己的知交好友自尽与面前,自己却要忍辱负重,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试问,换成他人,又有谁会做到如此地步?天地苍苍,惟程婴一人独尔。、然而,似乎是老天有意刁难,尽管程婴已是痛不欲生,却依旧要遭受世人的唾骂,独自一人在深山之中,将赵武抚养成人,漫天雪花飞舞,两鬓斑白的他背掬步沉,蹒跚而行,背后一片唾骂,一个高尚伟岸的灵魂竟如此卑贱地活在世间。
我试着去理解他的那份凄凉孤寂,却是如此的痛彻心扉。也许,只有程婴,坚韧如斯的程婴,才能在如此恶略的环境之下撑下去吧。
剧终之时,伴随着李树建那低而缓,如泣如诉的唱腔,就像一首深情的诗一样,吟出了程婴一生的悲凉。尽管最后程婴大仇得报,但却终于死于奸臣剑下,此时,我已不太过悲伤了,这样也好,对于程婴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人之一生,大义已尽,沉冤昭雪,也无遗憾了。
程婴用他凄凉的一生,给世人留下的永永不能忘怀的人之大义。
第四篇:观《三毛的死亡之谜》有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橄榄树》
当这段旋律和歌词传入我的耳畔,我顿时怀悟到这首曾被艺术部女高音①所唱颂过的歌曲的作者正是节目主持人所叙述的故事的主人公三毛,当我了解到作者三毛凄迷的情感和坎坷的经历,当我听到这首歌曲出自一位留学西班牙的绝世弦音②,当我知晓三毛也曾为故地写歌③,泛着空灵的旋律我努力辨别着词意,心灵深处的弦被沉痛地拨动,同学中有惊叹者,有不屑者,而我却心酸欲哭,因为我们,或许还不懂三毛。
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文艺青年的书柜里都有一本三毛的书,很多人说《滚滚红尘》最佳编剧奖的落败而给三毛带来的沉重打击是三毛自杀的直接理由,说这话的人着实是太不明一个作家的心了。每一位作家都有一个精神家园,他们或她们或多或少地生活在这里面,而一个作家的精神家园都不会被周围人群所全然了解,所以作家成长途上要经历的落寞和愤然是非作家所不能体会到的。如果作家会过分在意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遭遇,那么她就不会心灰意冷屏息静气地走上写作的路途,用笔抒发自己的感慨。
而也许你会问我,那三毛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呢?其实没有任何人会自取灭亡,所谓的灭亡都是人与人之间所相互给予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具备三毛那样的艺术天赋,所以世人理解不了三毛的天才,看不到这种畅销背后的愁苦,看不到她本应遗世独立傲然万物之上的姿态,每一个畅销书作家的篇章,都是降低了自己的清高而为世人所苦心编撰的文字。世人在附和她的文字歌颂她的功绩时,作者的心却早已破碎不堪,零落如雨。
看三毛的语录,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正如其母缪进兰所说,三毛是个极度特立独行的人,只有她才能做到如此的真实,所以她的文字直指人心,前所未有的受人欢迎。而正是敢这样真实的人,才能创作出如此美丽的文章,才会在生命的交响曲中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活了多长,而在于生命是否真实。
恰恰世人都戴着虚假的面具,没有人敢以真面目示人,人们都在虚假中寒暄客套,越成长越没了当初纯真的模样。
三毛的死,是自我生命的完满,已经敷衍过世人,离开这个不能理解自己的世界,是三毛对自己的承诺。
人们缅怀她面世的著作,却不知可见的远远少于我们不可见的,一个能够创作出如此文字的天才,她自己内心的独白和屈忍着没能迸发的力量,必然数十倍地高于我们所见到的浅薄。
在一个人人都寻求不到归属所以到处寻求归属的年代,三毛作为一名作家也同样摆脱不了世人皆浮躁而给自身带来的悲剧命运。她改变不了什么,更征服不了什么,只能学着去接受什么。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流浪是陈平一生的写照,三毛是陈平生存状态的抽象,在流浪中积聚起精神的繁华,把 她铺陈在荒无人烟的寂寥当中,狂风骤起,风雨交加,世人举火焚烧,哂笑嘲讽,多年漂泊而辛苦栽培的一片绿洲,只剩下残窠老木,人们欢笑着远去后突然想起她而惊张地回望,她
在烈火中依着残情,远远望去,只剩下几凸枯毛。或许陈平年少时早已悟透了自己的命运,才取“三毛”这个艺名来苦笑自嘲。
直率的性情驱使着灵魂深处的渴望,世人的凄苦化作执笔写意的愿望。诗意的生活让她痴迷于幻想,她确确实实生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世人却也从她那索取来了无尽的美好遐想。
这样的生活——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当然还有,还有梦中的橄榄树,所以流浪,流浪,流浪到那遥远的地方„„
写作背景:考试和成绩总是成为同学们学习文化课和在学校生活下去的主要动力,一旦考试逝去,大家也便没有了学习课本的心情——尽管一直也没有。下午自习课前的语文成为了同学们持续发泄不满和青春期那股不可替代并与期俱来的生机萌动的课节。我在嘈杂的嬉笑声中把自己无奈地投进了数学练习册,拿起笔试图在上面写写画画些什么,可她却看着我发呆,发呆„„
第五篇:三毛有感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暑假里,我读过许多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本告诉我们一个穷苦孩子艰难生活的一本书——《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主要讲了一个叫三毛的流浪孩子经历过的许多磨难和困难,但他都勇敢的克服了困难,但是即使是他顽强战胜了困难,到最后也还是那么穷苦。
三毛满怀信心来到上海,本以为有口饭吃,但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在上海,人人都排斥他。他本想帮车夫推车挣一点钱,他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帮忙把车推上了桥,向车夫要钱车夫不给,他就抓着车不放手,在拉车时被车子拖住一个栽在地上,车夫这才给了三毛一百元,可当时的一百元连半根油条都买不到。
文章的中心体现出来,那些穷苦孩子永远是骨瘦如柴、衣不蔽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可避风雨的藏身之处,更谈不上享受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这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些小人物,充斥着这些所谓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作者中国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他一心一意通过三毛传达出人生的爱与恨、是与非、光明与黑暗……
作者用了十五年画三毛,他开始虽然孤单和寂寞,但现在却有成千上万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结伴而行。有人走才有路,但路本来是没有的,这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经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