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专业申报[最终版]
湛江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摘要)
一、内涵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1.特色专业建设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专业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基本内容。
3.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部门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
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
4.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有条件并有需要的学院要瞄准本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进学生赴企业与联合实验室参与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使教学梯队的结构更加合理。要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
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使梯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3.特色专业教学队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能积极承担教学研究课题,参与教改活动。
三、特色专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程序
(一)申报条件
1.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已有5届以上毕业生,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受用人单位欢迎。
2.有较强的学科依托,具有建成特色专业的基础条件。
3.专业建设方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带头人应为教授,为专业建设实际负责人,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思路,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5.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缘结构上合理,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或专业技术背景。
6.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尤其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明显特色。同时还应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专业建设方案能够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并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7.项目经费预算投入于本科教学工作,能够对本科生提高学习质量产生明显的作用。专业建设的经费计划,经过仔细论证,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产生明显预期物化成果,并取得显著效益。
8.学术与教学研究。要求指导教学活动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成果的学术意义或社会经济效益大,成果体现专业特色建设的水平。教学梯队应积极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9.社会声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该与社会需求脱钩,特色专业培养的人才靠扎实的专业基础进入社会人才市场,靠鲜明的特色赢得广泛的社会市场和社会声誉。
(二)评审程序
1.各二级学院申报
各二级学院组织申报,申报材料经所在二级学院签字盖章后提交教务处。特色专业评审的申报材料包括:①申报表一式8份;②相关实证材料(复印件)1套。
2.专家审议
学校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以后,将组织专家组对所报材料进行认真审议遴选。
3.网上公示
初审结果在校园网上公示,时间7天。
4.审批公布
公示结束后,经学校审批,正式发文公布遴选结果并予以经费资助。
经审核批准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与学校签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以此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学校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资助;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二级学院也应在经费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为创建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打下基础。
5.从校级特色专业中择优上报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
第二篇:特色专业申报(本站推荐)
中北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为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办学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关于印发山西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工程中三个教学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晋教高[2011]6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定位及发展规划,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切实推进教育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促进科技进步为目标,建设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
二、建设目标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理念卓越、社会急需”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择优遴选20个左右水平较高,应用性较强的校级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在此基础上,争取申报成功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5-10个,同时继续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发挥特色专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专业优化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我校办学的实力与知名度。
三、实施计划
1、申报条件
⑴具有较长办学历史、较为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力量,较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⑵专业办学声誉高,毕业生就业率高,人才培养有突出特色,并受到用人单位好评。⑶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⑷在校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可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
2、申报程序(1)递交申请:以学院为单位,由各学院根据各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的性质和地位,选择基础条件好、影响力大、对促进本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建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专业向学校递交申请。
(2)提交材料:《中北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书》(一式三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式一份)、上毕业生名单与就业面向分析报告(一式一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相关评价佐证材料(复印件一式一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3、评审程序
学校组织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申报的专业进行评审,必要时通知有关专业负责人进行答辩。在专家组审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择优遴选出拟建设的校级特色专业名单以及拟申报的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名单。
专家的评审结果报主管校长审核批准后公示,在公示期结束后正式发文公布,予以立项建设。
四、建设内容
保持国防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在重点建设我校优势军工专业的同时,加大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紧密、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民用学科专业,创建在我校、山西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充实专业方向内涵。特色专业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支撑特色体系,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出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变教与学的分离为教与学的统一,避免单纯知识灌输和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病,更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变封闭式教学为产学研合作教学,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病,更加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教学与科研分离为教学与科研互动,避免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相隔离的弊病,更加关注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和习惯。
⑶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组织教师、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共同编写实用的教材,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建立合理、适用的教材体系。对有条件并有较高外语要求的专业,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消化和使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要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⑸加强实践教学
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寻求校企合作,与企业或行业共建共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做好教学与生产、社会服务、科研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益。
五、管理办法
1、校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周期一般为三年,实行校院两级负责制。专业所在学院具体负责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学校负责建设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并组织阶段性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
2、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学院的领导和监督下,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完成各类检查验收工作,保证按期达到专业建设预期目标。在建设期间,专业所在学院至少每学期集中组织检查一次,学校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学校将根据情况停止建设经费拨付或取消建设资格并追回学校划拨的经费及予以公告。
3、学校给予每个批准立项的校级特色专业第一期资助建设经费5万元,第二期经费根据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后的建设情况拨付5-10万元,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另拨给1:1配套经费。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教材、网络课件、教学资料以及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设备等。
六、评估验收
1、专业建设期满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组成员进行自评,并撰写自评报告;经所在学院验收合格后,向学校提出验收申请,再由校教务处组织评估验收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对其建设成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与审核,并写出评估报告,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2、建设期满并验收合格后,学校授予“中北大学特色专业”称号;未通过验收的专业,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可申请再次验收,如仍达不到特色专业标准,视作未通过验收,学校将从学院当年划拨经费中扣回全部资助经费,该专业两年内不准重新申报。
七、本实施办法解释权在教务处,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书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申
报
书
学
校
名
称
(盖
章)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代
码
填
报
日
期
学
校
归
属
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教育部
制
二○○七年七月
填
写
说
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填
报
日
期
一、简表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代码
学位授予
门类
本专业设置时间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首届毕业生时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学
位
学
历
所学专业
毕业院校
职
称
职
务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电
话
办公:
手机: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学校情况
所在省市
学校财务部门
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二、建设目标、思路、方案及成果预测
(可另附页)
三、基础与改革
3.1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可另附页)
三、基础与改革
3.2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可另附页)
四、建设保障
4.1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可另附页)
4.2经费预算表
序
号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
(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1.2.3.4.5.6.7.8.合计
五、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盖
章)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六、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盖
章)
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七、学校主管部门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第四篇: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申报特色专业汇报材料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申报特色专业汇报材料
“人无我有”方为特色,鹤壁工业中专在冯京铭校长到任以来,与牛新春校长等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敏锐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全国汽车产业和鹤壁市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在进行了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开办了目前鹤壁市中职学校唯一的汽车车身修复专业。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学校特别重视专业建设,努力将该专业打造成市级乃至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组建以来,学校已为该专业投资约80多万元新建了钣金车间2个,汽车美容车间1个,豪华喷烤漆房1个,标准化的计算机房2个等校内实习基地,实训面积达800平方米,实训车间内有点焊机、美容抛光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另外,与校外1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考核等需求。
在不断改善硬件建设的同时,我校还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完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计划、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的人才紧密与市场接轨。2013年该专业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3+2”大专班,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年大专班就招生85人。同样,师资队伍依然是专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新开设专业,面临的专业教师的极度匮乏的局面更为严峻,但学校领导冯校长、牛校长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教师,学校不断加强教师培训,近2年每年都安排教师参加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国家级、省级和企业实践培训,同时,重金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和实习指导。目前,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已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外聘教师3人。本科学历占到该专业教师人数的96%。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达到了245人,每年招收新生120多人,形成了规模,办出了成效,近二年为鹤壁市输送合格人才200余人,企业满意率达到了98%,社会评价良好。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一个窗口,与市场对接更为直接和流畅,所以对教学要求更为市场化,在市场的导向下,该专业在学校开展“教考分离”教学改革创新中训练成效更为显著,教师教学以企业标准开展实习,学生训练严格按照市场定位培养技能。在今年的市技能大赛中、教研室韩主任强力推荐我校承接明年该专业项目的比赛赛场,为鹤壁市甚至河南省培养和选拔车身修复专业参赛选手。总之,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快速发展,茁壮成长,已成了鹤壁工业中专的一张名片,特申请申报鹤壁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
第五篇:特色小镇如何成功申报
特色小镇如何成功申报?附成功案例指南
2017-01-08 文旅大佬俱乐部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特色不是小镇的形容词,而是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的核心元素。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发展使命: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转型升级的试验田。示范小镇可以从市级开始,升级到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特色小镇要有领跑者,为建成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树好典型、做好榜样,带动其他小镇比学赶超。
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特色小镇是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需要一个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3年投入30亿元到50亿元,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要彰显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小镇只有1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产业过于分散,肯定形成不了特色。在打造产业特色过程中,要着眼长远,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的比重、高端制造业的高端水平上。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要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健康小镇,要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等作为重点;环保小镇,要把能源环保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引领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
要彰显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打造的生态特色与小镇周边有显著区别。切不能发展了小镇经济,破坏了小镇环境。
可实行“嵌入式开发”,借鉴乌镇等模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要彰显人文特色。
文化特色是软实力,也是产业发展最终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
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而不能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
首先,骨架小。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的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其次,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再次,气质特。特色小镇要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味道,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要强化产业创新发展。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小镇。
二是要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7大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要紧紧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借助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结成创新伙伴,缩短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历史经典产业,要深挖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粉丝,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特色小镇要建成创意小镇。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建设一个创客中心,以好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的业态,创造性地培育出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特色小镇是有物理空间边界,但没有产业合作边界,是各种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开放小镇。所有小镇要瞄准与产业定位相关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产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发布平台等,集成利用好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金、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特色小镇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有效投资速度加快;企业、创客不断入驻。三是综合效益正逐步产生。
一是有效投资速度加快。统计数据显示,首批37个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477.9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亿元,其中有28个小镇年投资额超过10亿元,有4个小镇超过了20亿元。
二是企业、创客不断入驻。初步统计,首批37个特色小镇新入驻企业3258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企业66家、总部企业590家。引进了国家及省级“千人计划”人才49人,国家级、省级大师91人。如余杭梦想小镇已引进创业项目521个,集聚创业人才4550名、金融机构176家。
三是综合效益正逐步产生。数据显示,仅仅一年,37个特色小镇就产生税收收入53.1亿元,有29个小镇与196个高校、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央企、外企、民企等纷纷主动前来对接,特色小镇引来金凤凰的能力正不断提升。
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列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不仅成为长三角的旅游新贵,游客人数大量增加,还赢得中国食品协会的青睐,牵线引入瑞士等国外巧克力企业到小镇来展示销售。
特色小镇正成为展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获得了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引来了主流媒体的高度聚焦。
一是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习总书记三次充分肯定特色小镇工作。第一次是去年5月到浙江来视察; 第二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第三次是去年12月24日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
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也对特色小镇作出重要批示。
二是获得了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中财办刘鹤主任亲临浙江调研特色小镇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中央领导,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都对特色小镇作出批示。
三是引来了主流媒体的高度聚焦。特色小镇已6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四是引来了外省市的高密度考察。仅云栖小镇去年就接待500多批次。
特色小镇浙江误区
(一)切记空间分离、功能拼凑。
1.“新瓶装旧酒”。简单地按照项目规划建设小镇,把重心全部放在项目建设上。
2.“大拼盘大杂烩”。把几个项目和功能区块做拼盘画个圈,把圈里现有的山山水水作为旅游功能,把农民集聚房或商品房作为社区功能,建个展览馆作为文化功能,简单拼凑就说是小镇规划的做法。
(二)从产业发展看,主业不强、高端不够的问题。
1、集聚高端要素方法不多。表现为在围绕拉长产业链做强产业、集聚与产业定位紧密关联的企业、招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企业上下的功夫不够,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未来新产业上动的脑筋不足,导致高端要素集聚不够快。
2、做强产业特色理念不强。表现为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上守株待兔多,深入谋划、大力度主动出击不够,导致特色产业有效投资不足,小镇特色产业投资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