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方案
一、中职院校的现状与困境
中职学校,曾经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的扩招,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大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的制度以来,中职学校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办学日益艰难。
如今的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虽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中职学校自身也暴露出了许多的缺陷。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有一定的弊端,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很多东西几年、十几年没变,严重和社会发展现状脱轨;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面,不得不开设计算机、财会、企业管理、电脑文秘、市场营销等专业。但由于办学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些专业没有突出的特色,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加之与许多大学、高等职业院校所设专业重复、雷同,使社会及市场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趋于饱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这些专业也难以维续。办学没有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
二、国家及湖北省的政策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中职教育的发展、长期发展是我国教育组成中必不可缺少的。
为了改变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展中职院校示范学校建设和建设中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工作。其中,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通知》,计划在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2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
三、特色专业的申报与认定
特色专业按照学校申报、市州初审、省级评审认定的程序进行。分年度申报,分年度实施。专业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
(一)申报条件及要求
1.专业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产业发展联系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岗位专业性强,有2届以上毕业生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或主干专业。原经省评审认定的品牌专业可以申报。
2.专业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基本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紧密,专业建设得到学校全方位的强力支持。
3.市州直属学校限报2所(武汉市4所),每县市限报1所学校,每所学校每年限申报特色专业1个。
(二)申报程序
中职学校按照申报条件填写《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申报书》交市(州)教育局。市州对各校报送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向省教育厅推荐,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的专业经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三)申报材料
各市州报送的推荐材料包括:市州书面推荐报告、特色专业汇总表、学校申报书和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一式三份及电子版。
四、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目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存在“三个不强”:一是师资力量不强;二是设备设施不强;三是实验实训基地不强。这三个不强已成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周边城市产业结构来确定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的发展空间和后劲,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上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周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目标是:用2年的时间,建设一个完整的特色专业体系。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要求是:
1.进一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依据当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2.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
职业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要选择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加以重点建设。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应确定2—3个特色专业进行建设,一般职业学校要确定1—2个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重点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学校应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适应产业行业、科技进步、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要实行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考虑并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增强学校自我创新能力。积极改进课程评估方式,构建以就业为核心,以技能为重点的教学评估机制,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专业技能、学科能力等考试考核工作。
4.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关键,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的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要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大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要根据有关精神,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岗位锻炼,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广开门路,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制定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和方案,分期分批市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5.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硬件基础。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校要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习设备;要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要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重点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专业上强化和突出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征求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第二篇: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重点改革和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行业、企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四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显著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强化办学特色,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使学校成为陕西乃至西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陕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到2013年11月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定位准确、教育理念先进、职教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施齐备先进、重点专业建设成效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社会认可度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皖南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第三条 项目建设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分级管理就是把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分为学校、项目、子项目三个层次,层层负责,逐级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就是建设项目的每个子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人,每个责任人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专家把关就是组织校内外职教专家,对示范性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和验收。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为加强对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学校聘请陕西省教育厅、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和校内外权威专家组成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实施方案,帮助学校解决项目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技术、资金问题,为项目实施把握方向。
第五条 学校成立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党支部书记王绍甲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和全过程负责,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对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内容的整体规划、各级子项目建设内容的确定和负责人选择、资金筹措及经费分配使用、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工程质量的监控、评估、验收等实行全面负责,研究制订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各项政策及措施。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监督、管理学校示范性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是: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和检查,具体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按上级要求报送相应材料;受理并组织专家审查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编制和协调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合同的签定;会同学校有关科室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自评、验收;起草校内建设项目的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时发布项目建设中各类信息;处理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 学校有关处室同时是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按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并对建设项目在经费、人才和物质条件上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第八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建设目标责任制。学校各专业组和各处室承担的建设任务为一级建设项目,由主要领导、专业组长等组成建设项目小组,组长由学校聘任,小组成员由组长选定;各一级建设项目可分为若干二级建设项 目,二级建设项目成立由专业组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小组,小组长由一级项目小组负责人提名,报学校批准。各级项目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般不能调动工作,因特殊原因变更项目负责人,需经学校批准。
第九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协调沟通,不得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办。第三章 项目实施和监控
第十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和预期效益等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为准,任何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建设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不影响建设项目目标、内容的变更,由相关一级建设项目小组向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提交可行性分析和书面申请,报经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执行。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项目小组按《****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全面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二条 六个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需由国内对中职教育研究具有高深造诣的知名人士及行业专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的项目建设专家组进行论证,经专家组评审和学校批准后,项目负责人与学校法人签订责任合同书,承担相应责任。项目建设小组组长与学校签订责任书,承担相应责任。各项目负责人要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必须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实现预期的效益目标,并按责任书进行检查、评估、验收。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和新情况,应及时向上一级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研究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 学校对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实行计划、总结、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总结由项目负责人把项目建设的统计、经费预决算、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等有关资料汇总后报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中期检查由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其主要任务是对各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情况、项目经费的落实、使用情况、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取得经验及时推广。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期满,由项目建设小组向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全面阐述项目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由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和所签订的项目责任书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
第四章
建设资金与设备
第十五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所需专项建设资金,采取中央、地方、学校举办方和企业投入及学校自筹方式解决,实行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挂钩。
第十六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各级项目小组必须严格按计划分配使用经费,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学校对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对于考核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各级建设项目小组、个人,以及在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考核、评优等工作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
对于考核成绩差,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和验收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竞赛方案[范文]
宿州市二职高2011-2012学第一学期
11服装1班技能竞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技能竞赛活动是我校重现“技能英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全校掀起学技术,比技能,促教改的热潮。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特长、展示技能、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在竞赛中,增长知识、锻炼技能、促进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竞赛目的通过制图实训,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与画结合起来,牢固地掌握制图知识,提高绘制服装图样的基本技能。通过服装制图竞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初具分解、组合、构思、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学会选择制图正确的表达方案,恰当的布置图形位置,规范的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从而提高“由物到图,由图到物”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图示表达能力和绘图技巧。
三、参赛内容
女式衬衫结构制图
四、参赛对象
宿州二职高2011级服装1班学生
五、参赛时间及地点
初赛:2011年11月30号
决赛:2011年12月14号
地点:服装打版室
五、参赛形式
初赛:全体学生集中参加比赛
决赛:在初赛的基础上选拔10---20人参赛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分别颁发相应奖品。
七:注意事项
1、比赛时请自带绘图工具,包括铅笔、橡皮、圆规、尺等。
2、参赛者在比赛正式开始前10分钟到场。开赛前10分钟内没有到
场签到者按弃权对待
服装专业组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申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专业分类
申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专业分类
职教专业和实训教师的专业科目繁多,按省教育厅职教单招归类,可分成以下13个大类,现列出主要专业科目如下:
一、农林类
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植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特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航海捕捞
二、资源与环境类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调查与找矿、放射性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探矿、地震监测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岩土工程技术、勘探与掘进、采矿技术、矿山机械运行与维修、矿井通风与安全、测量工程技术、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航空摄影测量、环境保护与监测、环境监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技术、辐射测量与防护、水文与水资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气象、高空气象探测、海洋观测
三、能源类
选煤、石油开采、铀矿开采、电厂热力设备运行、反应堆及核电厂运行、水电厂机电设备运行、电厂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维护与调试、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电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水电长动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维护与调试、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水电站与水泵站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施工、检修与运行、电力电缆运行与施工、供用电技术、电气化铁道供电、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电力营销
四、土木水利工程类
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城镇建设、建筑经济管理、古建筑营造与修缮、土建工程与材料质量检测、建筑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供热通风与空调、给水与排水、市政工程施工、公路与桥梁、铁道施工与养护、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农业水利技术、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矿井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运用与维修
五、加工制造类
钢铁冶炼、金属压力加工技术、冶金热能技术、碳素材料技术、粉末冶金、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与控制、汽车制造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气技术应用、电机与电器、船体建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船舶电气技术、金属热加工、焊接、金属表面处理、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仪器仪表、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飞行器制造工艺、飞行器控制设备与仪表、飞行器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炼制、石油与天然气贮运、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精细化工工艺、生物化工、林产化工、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核技术应用、核化学化工、火炸药技术、食品生物工艺、粮油饲料加工与储检、皮革工艺及制品、印刷技术、制浆造纸工艺、塑料成型、橡胶工艺、假肢与矫形器制造、染整技术、纺织技术、化学
思想政治、数学、化学、地理、语文、信息技术、生物、体育与健康、外语、物理、历史、教育学
第五篇: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意见(xiexiebang推荐)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意见
威教职字〔2011〕9号
各市区教育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业新区社会事业局,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决定在我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以下简称“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特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多样化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和提升职业教育能力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挖掘特色课程资源,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教改成果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引领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品牌,形成具有多种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特色课程建设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职业性原则:特色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需求为课程目标,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专业)教学大纲、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创新性原则:特色课程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环境与管理、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等实践方面要形成独特的机制与特色,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
4.共享性原则:特色课程要具有普适性,满足本学科(专业)的教学需要,课程资源能够在校内和校际共享。
三、特色课程建设遵循的程序
特色课程建设目标是: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以专业骨干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课程,建设一批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特色课程,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系统完善的特色教材体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特色课程建设应按以下步骤推进:
一要学校组建特色课程建设机构。各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学科(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等组成的领导机构,下设各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准确把握特色课程建设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特色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研究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特色课程建设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将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突出特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督导评估力度,推动特色课程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促进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继而辐射和推动学校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二要在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岗位群与专业岗位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机制、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为特色课程建设方向找准目标,并以此为切入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评价与管理、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等方面形成独特的机制与特色,构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突出“五个一致性”,即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三要开发特色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需求、教师实际情况、学校资源等方面因素,经过课程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分析,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删、整合、改编、重组、拓展,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内容开发包括:
1、依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职业标准;
2、按照职业标准,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
3、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将每个能力模块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任务;
4、制定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和方法;
5、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6、编写适合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特色校本教材。
四、特色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做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灵活选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中做、做中学,提高教学实效。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课程环境与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设施环境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满足课程教学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要加强校内网络建设,实现特色课程校内外共享。加强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等教学辅助资源建设,提升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三)课程评价。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标准,突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学校的落实,突出技能竞赛开展情况与效果,突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特色课程的过程管理,突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体制,增强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四)教师队伍。教师是特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特色课程形成与实施的力量源泉和稳步提升的保障。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参与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基础能力,加强特色课程教学研究,提高特色课程建设的质量。
五、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建立特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市教育局成立由专家、管理人员组成的特色课程建设指导团队,加强对全市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对评审认定的市级特色课程,将在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评估时给予加分奖励,在市级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审定等方面优先安排,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先选优及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作为教研成果条件。特色课程将作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在全市加以推广和利用。
(二)建立以评促建的工作机制。特色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全面规划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本意见,根据专业设置与特色,制订科学合理的特色课程建设方案,确定校级特色课程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加强过程管理,并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荐本校优秀特色课程参加市级特色课程评选。
(三)建立特色课程分期评审的推进机制。特色课程建设采取分批评审的办法,从2011年起,每两年开展一次评审活动(评选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参评对象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同时鼓励以课程团队为单位参加评选;课程类型包括专业(含理论及实践)课程、文化基础课及应用型课程。参评课程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实践一年以上,具有一轮完整实施过程,有良好的课程实施条件和一定的教学成效。市教育局将组织专家评委对所报课程进行初审和现场评审,通报评审结果,对入选的特色课程作者颁发“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荣誉证书。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