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依托托管,建立一支在育人思想上坚持人本意识,工作态度上遵循服务意识,行为作风上强化自律意识,自我提高上强调学习意识,培养目标上树立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本学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多种形式地开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活动,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二、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依托委托管理,多渠道开展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建立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营造教育研究之风
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区校两级课题研究,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学习与应用
积极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利用好金山专网优势,推进网上教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第二篇: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定稿)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毕小波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基础的工程,振兴教育是根本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保障。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和着力点,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各级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事业。这几年,扬中教育在艰难跋涉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必须承认与周边市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要真正缩小差距,必须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着力提升教育的“软实力”,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今年有2位“大师”级人物发出声音,一位是国学泰斗任继愈老先生,表示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另一位是科学巨匠钱学森,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杰出的人才?两位伟人的“忠告”应该引起教育人和全社会的深思。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是要获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教育和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从教育来说,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为此就要统筹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教师来说,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既传授知识,更培育人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为此就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职业道德,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识水平。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的关键措施。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名校太少、良师难求,社会上对教育的责难、非议往往由此产生。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择校热”的背后其实是“择名师热”。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抑制“择校热”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教育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校长引领
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个好的学校。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好坏取决于校长是否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我以为所谓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的人就是指那些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人。懂得用办学理念凝聚人,引领人。大处着眼,首先是指校长不仅要有一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开明大度,言行一致,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且要从思想认识、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上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要努力保持“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长只有重视学习,强调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其次是要树立“以师为本”思想,要有一颗爱师之心,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愿意为教师工作生活排忧解难,能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及时给予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校长在教师队伍中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旗帜的作用,标杆的作用,在工作中,只有校长做到身正为范,才可能带动教师进步、发展。
小处着手,是指工作中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校长管的当然是学校的大事,但是一个有感召力的校长一定是一个有亲和力的校长,一个善于在细节中发现问题的校长。有民主作风的校长,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校长。
用办学理念凝聚和引领人,就是要用办学理念统领各项工作,把全体教职工的经历和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办学思想上来。要努力构建此办学理念引领下的管理模式、课堂模式、德育模式。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和推进。
(二)、加强“软管理”,落实“硬管理”
1、软管理
教师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较强的人格独立意识,他们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尊重、信任和关心。因此,校长应当最大程度上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等方面的正当需求,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维护其主人翁意识,激发其教书育人的热情,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作为知识分子,教师都有提高自身水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愿望。因此如何优化成才环境,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是“软管理”的核心工作。对此,我的看法是:
(1)使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我以为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建设教师队伍工作而言,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首先要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同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次要使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树立“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的教育理念,让教育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要求每个教师务必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2)建立教师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一是全面培养,典型带动。青年教师从开始任教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这期间虽说个人的努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学校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学校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第一,通过压担子,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向成熟。第二,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同时,学校要及时发现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显身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着同龄人在事业上开拓进取,其他年轻教师也会不甘落后,一个你追我赶、争作奉献的热潮必将在年轻教师群体中掀起。
二是采用“导师制”培养方法,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我们学校选拔思想好、业务精、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导师”与“徒弟”自愿结对,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授课计划及设计教案,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精心指导,传授经验。“导师制”有效地促使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三是对不同能力层次或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老中青学术梯队。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同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以使他们通过竞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敬岗奉献意识。另一方面制定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优秀教师在工作中敢于“冒尖”、“挑大梁”。另外,实行政策倾斜,对有能力有事业心有管理才能的教师我们予以提拔重用。这些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或骨干岗位后,既增强了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又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是要帮助教师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设计,学校要制定教师发展中长规划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
2、硬管理
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为教师搭建实现成功的平台,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包括:(1)全员聘任,竞争上岗。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彻底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建立教师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聘任合同制。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称职的教师,学校有权不聘或缓聘。这样会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健全绩效工资奖金的分配制度。
扩大教师考评项目,不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考评标准;建立教师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考核测评标准,完善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行风监督员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将师德考评指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凡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都要按照规定严肃查处。
根据学校的考评制度的评定结果,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推进绩效管理的深入和变革。
(三)、抓好教育科研,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发展实验学校为基地”,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培养其教育科研能力,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科研兴师,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一是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的宣传和导向力度,积极营造科研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要制定科研方案,加强研讨交流,提高科研效果;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
二是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实施科研兴校和科研兴师战略的核心策略、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更要研究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现代化
一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先进公正的教师管理;通过网络信息软件对教师进行人事考勤管理:教务管理软件合理安排工作量,统计教学结果,并进行教师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工作。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二是建设好校园信息平台,扩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来源,并可使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变得简捷方便,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实现快速的教学效果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三是建立校园沟通信息平台,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网络互动,及时反映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管理决不能单纯地“管束”和“制约”,而应闪耀着人文的光芒。我们提倡对教师多“理”一些,多一些柔性的充满情理的人文关怀;少“管”一些,少一些刚性的冷冰冰的管束。“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是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多“理”一些,少“管”一些,就是要尊重教师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使教师形成一种事业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很难促进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学校应精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使管理真正与学校文化吻合一致。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长期性的工作做好,校园也会因此显现勃勃生机,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乐园。
第三篇: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云浮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1班(yf119谢永彬)
作为校长对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反映在组织目标达成的程度与速度两个方面,其中,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个校长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加强教师的管理与改革与发展,才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培养的教师敬业精神
教师在就读师范院校时,其政治思想、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理论积累。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同的,其大小受实践者对实际工作的热爱与熟练程度的制约。同时,现实中的不良社会风气对教师队伍也产生着一定的侵蚀作用。因此,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教师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
我校要求要教师熟悉教育规律,并遵循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教育成果,那么,校长就必须去规范、指导、评价教师的教育过程,激励教师多进行反思性教学,多总结自身的优缺点和工作中的得失。实际上,也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去培养教师,才可能造就一个适应学生的、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群体。在这方面,我校利用每周五的政治业务学习加强其想想与业务的学习,注重教师师德与教学业务水平的培养,其次是学科教研组的周教务例会,及时总结教研课的得失情况,以及进行教学专题研讨会,提升教师们的综合素质。
二、学校集体的组织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二项任务应该是良好组织文化的建设,即和谐、团结、合作、竞争的教师集体的建设,组织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教师的劳动特点更需要这种团结与协作。在这项工作中,作为校长必须做到:思想解放,积极变革,尊重知识和科学,重视情感投入,并拥有较强的民主管理意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发现,一所学校组织文化的优劣,最先取决于学校班子的团结程度、合作力度,其中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的大小又是最重要的。因此,校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讲求管理技巧和工作方法,客观公正,奖罚分明,任人唯贤。其次,良好干群关系的形成是学校优秀教师集体建立的保证。学校干部多是教师出身,都承担有一定班级的教学任务,他们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可以起到引领舆论、指导工作、评价过程、化解矛盾的作用,他们与其他教师的团结与合作,对良好教师集体的形成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再次,优秀教师集体的形成取决于集体共同奋斗目标的确立,集体管理模式的设置与集体激励机制的实施。有经验的校长都很注重小集体建设,比如我校的教研组建设、年级组建设,在实践中组织好学校的学科兴趣小组教研活动,年级组第二课堂活动。使到全校师生在紧张的教与学的同时,活跃了学习气氛。因为小集体更有利于管理的分段落实,便于激励措施的实施。只要规划合理,组织有序,调控得力,局部与全局协调,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就不难形成了。
三、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三项任务是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与实验。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和动力的,于是便有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教师素质可持续发展一说。这里教师素质的持续发展,就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与学习的需要,促进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必须接受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与变化,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在学习中去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新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此,我校给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激励与约束并重,从教师心灵深处去唤起他们求知与向上的欲望,使他们真的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到目前为止,我校有17名教师参加本科的学历提高,并有12人毕业。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到县内外兄弟学校学习,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能力培训。他们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师的使用与队伍的稳定
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必须考虑到优秀教师的吸引、使用与稳定工作。在教师集体的建设中,教师有长于班级管理的、有长于教学工作的、有长于教育科研的,学校应视他们为人才,尽力去吸引他们、稳定他们、更要合理地使用他们。学校只有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展示才能的工作平台,并适当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等手段,去吸引人、激励人、感召人,从而稳定和发展教师集体,保证一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我们幼儿园的团员青年教师占我园在编一线教师总人数的47.5%,作为我园的团支部书记,如何调动团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帮助团员青年教师有一个愉悦、快乐的工作情绪,一直是我们团支部工作的重点。
让我们的青年教师既能发奋的工作又能愉悦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的精神状态愉悦了,自然有了工作的干劲,自然有了愿意为之付出的内动力。因此我们团支部一直力图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关注教师的所需所想。例如:我们会在每位团员青年教师生日的时候,送上我们团支部的祝福。我们每年的团支部迎新活动、五四青年节活动也会让我们团员教师提议,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定下活动的内容。而且每次类似的活动都仅仅只是报以娱乐、放松的角度让大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没有压力的去参加、去游玩。
从我06年正式担任团支部书记以来,我们团支部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刚开始我不知如何调动团员教师们,所以很多事都是我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但我发现采取这种工作方式的话会让我和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我改变了工作模式,从独自完成改成主动邀请。一次拒绝没事,下次继续,凭借着自己的带头作用及真诚交流的态度,团员们慢慢地就乐意接受我们团支部的工作任务了。
因此我觉得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个是换位思考、一个是带头作用、还有就是真诚交流的态度及平日生活中的点滴交往,都能为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整理版)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本人认为,要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尚的师德,爱与责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教育家都把“德”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和优秀的标准,把德放在教师素质的首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也是摆在第一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之所以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人所敬仰,就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师德,有对学生、对教育深深的爱和责任。这种爱和责任是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因而是高尚的、纯洁的。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智力因素仅起20%的作用,80%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教师个体发展就会发现,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对学生、对学校有深情的爱,他们团结合作,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经常总结反思,善于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能长期坚守对教师岗位的爱、责任和奉献。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不仅是知识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创造和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新知识、新学科、新思想、新信息、新方法不断涌现,仅靠教材是不可能教好书的,而且教材本身也是不断修改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成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更新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充满着创造性和挑战性,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因为知识本身是变化发展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有机体,我们的培养对象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考法和育人法,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备课上课,研究作业安排和下班辅导,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师生关系良好,育人方法科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第三,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以研促教,培养大批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许多教师认为教育科研神秘,产生不敢搞的畏惧心理;有的认为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产生不必搞的心理;有的认为中小学教师太忙,产生无时间精力搞的心理。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总书记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科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教育科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它包括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发现的问题,比如教材处理,课程改革,课堂结构,教法学法考法,教材重点、难点、考点、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网络等问题,将这些问题有意识有目的的收集起来,并注意收集阅览目前学术界研究动态的有关资料,吸取精华。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和学生交流,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研究的资源;通过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同事中吸取思想营养。搞教育科研特别要重视定向阅读和积累资料,重视经常性的教学反思,阅读一些实用性强的教育科研方法论著。只要目的明确,研究思路清晰,资料丰富真实,善于归纳梳理,就会不断揭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教育科研成果就会硕果累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就会从中体会到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联系,体会到教育科研苦中有乐,教育科研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第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教师立足岗位自修,校本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但这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教育必须树立开放意识,闭关自守只会夜郎自大,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开阔视野,找到差距,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当安排专款,有计划的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全国名校听课培训,积极参加省内外的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教育硕士,加大请名家到校讲课和作学术交流的力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兴学治校之本。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较高,教育教学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