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民工的留守子女及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的社会调查
关于农民工的留守子女及留守老人的生活
现状的社会调查
由于农村大多数的老人及小孩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本调查问卷比较简单,有一些是由调查员采用访谈形式完成的(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本问卷的问题,由调查员代调查对象完成本问卷)。
关于留守老人的问卷
1、请问爷爷(奶奶)您高寿()
2、请问你有()个子女,有()个在外地打工的3、像平时子女没在家照顾您们时,您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
4、子女不在家时,您们家的农活怎么办()
A、没有种田 B、自己动手 C、依赖亲戚帮忙
5、您们平时买油盐酱醋的钱都来自()
A、卖粮食的钱B、省吃俭用攒的钱C、子女寄的D、借的钱
6、您一年四季见不到孩子时,会感到快乐吗()
7、子女一般多久会给家里打电话()
A、不超过7天B、不超过14天C、不超过1个月D、1个月以上
8、若平时您病了,你会()
A、告诉孩子 B、自己买点药吃C、看看医生
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问卷
1、你几岁了()
A、0-5岁B、5-10岁C、10-15岁
2、你想念爸爸妈妈吗?(想/不想)
3、爸爸妈妈不在身旁,你会感到孤独寂寞吗?(会/不会)
4、爸爸妈妈一般多久会给你打电话啊
A、不超过7天B、不超过14天C、不超过1个月D、1个月以上
5、你有多久没见到爸爸妈妈了()
A、不超过半年B、不超过一年C、一年以上
6、你能理解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吗(),为嘛()
A、能B、不能
A、为了养我们 B、为了家 C、恨他们
7、爸爸妈妈不在身旁,你感到快乐吗()
A、不快乐 B、快乐C、有他们没他们都无所谓
8、你会为了爸爸妈妈好好读书吗()
A、会 B、不会
9、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谁照顾你啊()
A、爷爷奶奶 B、亲戚C、邻居
第二篇: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
——以务路村民委员会为例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3级化学2班
马文思
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出省份的重要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新农 村建设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务路各村寨的经济发展很不理想,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仅靠务农已难以维持家庭的开支。如此,很多农民工把目光转向了城镇或沿海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把老人留在户籍地而外出谋生,由此出现了留守老人问题。在本次通过访谈、走访的方式,对下务路、务路旧寨、务路田边村、务路新寨进行调查以了解务路村民委员会四个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并分析“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就如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通过分析显示出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选项比例
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人数为下务路27人,务路旧寨26人,务路田边村21人,务路新寨23人,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总人数为97人。其中,男性 占 48.2%,女性占 51.8%。年龄 50-59 岁占 11.3%,60-69 岁占43.1%,70-79 岁占33.1%,80 岁及以上占12.5%。统计结果显示,41.1% 的留守老人由配偶照顾,其次 28.8% 依靠邻居照顾,14.2% 靠朋友照顾,另有17.4% 靠未外出子女照顾和10.6% 由孙辈照顾,由亲戚照顾的 仅占5.7%。依靠村委和政府及其派人照顾的分别为0.4%和0%,这两者在留守老人照顾提供方面几乎空白。此外,有 13.5% 留守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而 2.5% 的留 守老人表示不需要人照顾。
这次在调查中还发现: 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楼房,45.41%的留守老 人居住的是修补过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 从未修缮的房屋。在问及家庭关系时,57.84%的留守老人 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来 一次;只有 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经常回来,10.81%的留 守老人子女两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 家次数偏少,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心灵孤独,以及老人生 病时无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问题与现状分析
1、家庭条件较差。这体现在住宿条件和家庭关系上,在农村,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 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屋已经破陋,居住环境较差。
2、养老没有保障。目前,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等,所以在老年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攒下来的钱以及子女们孝顺给的生活费等生活。据调查得出: 18.38%的留守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赖子女给的生活费,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积攒下来的或是自己劳作而赚取的生活费。
3、医疗条件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 病”、“看病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生不起 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 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调查显示:43.24%的留 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诊所医治,31.9%选择不看病,隐藏自己的病情,24.86%选择到医院检查医治。
4、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际关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务活及农产劳动缠身,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时候也仅限于电话交流,并且因为打长途较贵,说不上几句便挂了。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而对生活单调不太担心。并且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 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
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因此更为艰辛。
6、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贫因素。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 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因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
7、传统的思想观念欠佳。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儿女们给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 的安慰。即使短暂的聚会,老年人会很满足、很快乐。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回家后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这些家庭养老、家庭聚会,往往给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阴影。
四、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让许多农民意识到仅依靠一亩三分地是永远富不起来的,原有的农业用地,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这样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多了出来,是因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城市基础的不断完备,经济的繁荣发达,许多农村人口自愿向城市搬迁,到城市生活,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农村大量人口进行地域转移,从而使农村留守老人的产生成为可能与必然,务路村委会也不例外。
2、传统养老观念逐渐淡薄,伦理道德淡化,有老不养,这是留守老人产生的直接原因。
3、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主要原因,农业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失去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做人力资本支撑,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非农岗位,这些能带来一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不仅增加了这部分人的人均收入,而且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补充劳动力。同时,由于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增加,挤占了一部分农业用地。”。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农村吸纳大批剩余廉价劳动力,这部分廉价劳动力进城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奉献着青春,尽管他们拥有比种地更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却和自己的双亲分居异地,把父母留在家里自食其力,苦了没人精神安慰,病了没人悉心照料,使得本来就已经生活困难的老人更为孤寂和无助。所以,在探讨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时,不得不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原因来分析,并且,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是我国广大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五、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1、发展经济。针对当地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 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以 城带乡”战略,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2、相关部门或基层干部应加强对青壮年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外出子女的“孝老”意识培养,外出子女也应提高孝老意识,时时关心在家独自生活的父母,经济上给父母足够的生活开支,要多一点交流,拉拉家常,汇报自己在外面的情况,减少老人的担心。同时,已婚的女儿和女婿也应常常回家探望父母,主动承担起留守老人的赡养义务,切实强化家庭的赡养功能。
3、拓宽农村收入渠道,提高留守老人收入水平。
4、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投入,尽快建立农村社区老年人照护制度。
5、精神抚慰。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 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 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等。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除采用以上方式外,政府还应该组织本村现有青壮年或妇女形成志愿者服务队,照顾本村的留守老人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年轻一代应学会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养成为老人服务的意识,平时对留守老人多一些物质供给,使其生活的更加殷实;并发掘出本村特有的文化,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以此丰富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温暖其孤寂的心灵,让留守老人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农村留守老人这个新的群体渐渐壮大,却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注意。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不仅自己劳作,自食其力,有的还承担着抚养、教育孙辈,人情往来等压力,许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老人牺牲的太多,得不到家庭养老的温馨,亲情分离使得老人孤苦无助。从访谈得知,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暂时不需要子女赡养,其实是老人对子女的体恤和宽容。子女也有难处,老人不愿意再增加子女的负担。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发展,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外出子女无法减轻留守老人的思想压力以及提供充足生活物资给老人,留守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享受不了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高度的重视,寻求有效的应对渠道和途径。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问题。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务路村委会的各位领导,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次调查的一些必要的数据和帮助。也感谢各位留守老人的积极配合,因为有你们的积极配合并真实的反应生活情况才使得本次的调查得以顺利的展开和完成。参考文献
[1]杜鹏, 丁志宏, 李全棉, 桂江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J].人口研究 ,2004(6).[2]杜鹏, 李一男, 王澎湖, 林伟.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 [J].人口学刊 ,2007(1).[3]白南生,李靖,陈晨.子女外出务工、转移收入与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 —基于安徽省劳动力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7(10)[4]孙慧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 —基于豫东农村的 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5]叶敬忠,贺聪志.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9(4)
[6]冷静.山东沿海地区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的调查分析——以青岛为个案 [J].山东经济 ,2009(5).
第三篇: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
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要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之后,又在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引言: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子女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所谓农民工留守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此次,我们对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原公村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
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普遍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89%的家长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密切关注,并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事情。这些家长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及与人聊天等渠道了解的。在学校教育方面,有90%的家长希望农民工子女能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对于学校,他们主要是出于学校硬件设施,老师素质和教育政策规定方面原因考虑的;对于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与本地孩子平等的权利,同时就读于公立学校有利于消除他们孩子的孤独感。在家庭教育方面,79%的家长认为父母与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并且进行平等沟通。他们提倡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终身学习。家长普遍认为,目前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应该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投入、学习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问题,其中经济投入和学习环境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家长给学校的意见中,66%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多与家长交流,共同指导教育孩子的成长,比如多进行家访活动。20%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教育,有些老师已经不能胜任了。4%的家长认为老师看不起家长,认为学生是农民,什么也不懂。由以上调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一)学习成绩差
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留守子女中的绝大多数人由于在功课上没有父母的监督和辅导,还有就是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严重的是有极少数父母仍然给孩子灌输的“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使得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普遍不好。
(二)存在心理问题
资料显示,有30%左右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在我国,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性格缺陷
由于留守子女一般不满18岁,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养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很容易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父母的沟通障碍加深,时间一长,难免从丧失对家庭的基本依恋发展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并且,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缺少亲情抚慰,许多留守子女在心理、性格、智力、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大部分留守子女对参加学校活动不积极、很少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社交意识较差、社交能力较弱。因此,缺乏亲情关怀的留守子女的性格存在缺陷。
二.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短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留守子女的基础教育处于相对很薄弱的境况,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出现一系列的留守子女问题。
2、现行户籍制度是问题产生的直接社会原因。
我国实施严格的城乡二元体制。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的农村户口户籍身份是不能改变的。改革开放后,尽管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农民有了进城打工、就业的自由,但户口政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另外,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教育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
1、农村家长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意识。
当前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很多农村家长没有家庭教育意识,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事实上,农村父母对
子女的教育职责主要体现在监督子女学习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上。父母外出打工显然减弱了家庭监督作用,影响了留守儿童自控力的形成,弱化了留守子女社会交往与技能发展的功能,这使得家庭对子女教育与影响的功能大为削弱。
2、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监管不力
目前留守子女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子女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力不从心。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子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三)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1、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子女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
教育不是升学,它是一种保护。它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受污染,保护他们接受理智、情感的正常教育。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对于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子女来说,它更是一种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现在许多农村学校教育却转为通以升学为主,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被无端的忽略了。
2、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据调查,当前农村教育中教师学历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配套完善相关政策
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十分不协调,致使农民工流出地与流入地责任不明,农民工及其子女处于无人管的被边缘
化状态。因此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根本改变“同居一城,群体隔离”的局面,保证社会制度的公正。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根本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建立了包括住房、医疗等各项保障制度,大多城市居民经济上也比较宽裕。可是农民却恰恰相反,这是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有很多,比如由国家投资在农村开展通路、通电、通水、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解决留守在农村的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一定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加强社会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从而引起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促使社会和政府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从而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四)搞好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
首先,留守子女父母的认识极为重要。要给他们分析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的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树立以孩子教育为主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其次,要充分重视监护人的选定问题。父母外出前,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处。再次,临时监护人也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监护责任,不仅包括对孩子的养育,还包括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切实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是留守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它有责任、有义务切实加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学校应针对留守子女这一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把思想、学习、情感、安全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人生。学校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道德教育。其次,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子女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老师对留守子女应该予以更多的关心,并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在成长过程心理障碍。当然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这期间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目前状况来看,农村中小学要意识到留守子女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留守儿童特殊情况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留守子女和父母一起生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
不可否认,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怎样使留守子女享受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义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月成,《当前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亟需关注》,安徽省霍邱安三流乡初级中学,2008年
【2】陈华平,《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建设》
【3】刘明华,李朝林,刘晓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二期
【4】周贡鸿,龙方,《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第四篇:留守子女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子女问题现状调查及分析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童年是美好的,因为有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爱,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童年缺失了一份特殊的关爱,他们的父母也许在他们还没上学或者还没断奶的情况下就离开她们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家庭初级群体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的功能大为削弱,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今年暑假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针对现存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生活心理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在休宁县万安镇新星幼儿园进行,因为幼儿还不了解问卷调查的形式,所以此次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是对大中小班老师进行问卷。本问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生活、心理等各种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精心细致的调查问卷整理,结果显示休宁县万安镇新星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大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缺乏亲情教育与感染,孩子养成很多坏习惯,她们的坏习惯有不爱清洁、不讲礼貌、不文明、贪吃、贪玩、好拿他人东西、欺侮他人、损坏公物庄稼、做事不积极主动、办事拖拉、不能分辨是非美丑等。这些坏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反作用:老师这样教,他那样做;今天教育了,明后天又重犯了等等,让老师苦不堪言。而且,通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留守儿童的穿着比较朴实,且不整洁,一些学生的书包上和衣服上都有霉点,了解之后知道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去世只留下爷爷照顾她,所以导致衣服也洗不干净,而且很明显的有一种贪吃习惯,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也会捡着吃,这些不良习惯都会给孩子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儿童由于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性格怪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溺爱、教育的缺失等造成学生性格孤僻、怪异。一些学生在校不愿与其他同学玩、不爱说话、不爱动、学习成绩差等。这些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
他们最大的心愿。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肯能会造成个别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不合群,自卑抑郁甚至愤世嫉俗的心理。有话不和爷爷奶奶说,不和老师同学说,一个人生闷气。一方面强烈思念父母,但面对父母时,又是无比的陌生。众所周知,在家里,由于年龄的差距和时代的变迁,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代沟,然而,对于祖辈与孙辈来说,二者的心灵之间更是横着一层很厚的隔膜和很深的鸿沟。老人们由于年龄和意识的缘故,在孩子的照料上往往只着重于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在孩子眼里,祖辈们大多是思想陈旧、行动迟缓、性格古板,他们的心事很少会向老人们倾诉。在学校,由于师生之间的差异,往往不会和老师交换个人想法、情感,有时呆坐、有时默想„„,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等。
再次,留守孩子十分任性,不服管教,令教师、家长和邻居头痛。俗话说:孙子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在每家只有一两个孩子的今天,不仅孩子的父母舍不得责骂,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把孙儿当成了宝贝疙瘩。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之后,老人们心疼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犯错误时也常常会袒护。他们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使得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任性、不服管束、无礼貌的个性,有的甚至行为上也出现了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儿童们所做的事或说的话等问题。有些孩子会可怜巴巴的说爸爸妈妈不在家,让人产生怜悯之心,但是一会又表现出暴力倾向,让人厌恶。
更有甚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其学习辅导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在家中得到辅导的变化。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在一般的家庭中,对儿童进行辅导是由父亲完成的,母亲更关心孩子日常生活方面。而现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父母的外出,使得孩子们很难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辅导,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给孩子们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在学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好多孩子害怕老师,性格内向,不敢
问老师,这直接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力不够,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再加上这些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因此车祸、溺水、触电、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形成问题及目前留守儿童现状的原因探究:
1、社会因素。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因为户口的限制以及外地学费及生活费问题。直接推动的产生。
2、家庭教育极度匮乏。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更多的是为了经济收入,很少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在外打工的压力较大,往往忙于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情况。
3、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然而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辅导留守孩子的家庭作业或解答其学习疑难构成严重障碍,尤其是学龄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在家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大多数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陈旧,且与学校老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并且没有主动去学校了解留守孩子学习情况。
4、学校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留守儿童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
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无法把孩子放在身边,那么也要细致的委托监管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其次,在学校方面,教师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课后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室。
最后,在社会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人员、经费上做好保障,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要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等问题,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越来越少,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文明洁净,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之中。
黄 山 学 院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 :__________ 调查单位: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第五篇:农民工留守子女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
——农民工子女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有关农民工子女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您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您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性别:A.男B.女
2、年龄:
3、家庭人口:
4、()本人就读学校:A.小学B.初中C.高中D.肄业
5、家庭住址:
(二)情感现状:
6.()每当你与从外地打工回来的父亲或母亲相处时,你感到:
A.生疏冷漠、交流困难B.格外亲热C.没有什么特别的D.其他
7.()父母没在家时,你宣泄烦恼的方式是?
A.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B.和同学或朋友说C.向除父母之外最亲的人诉说D.其他
8.()你现在的愿望(生活期望)是?
A.爸爸妈妈都在家B.跟着爸妈去城里读书C.一个出去一个在家D.其他
9.()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A.很关心B.关心C.很少关心D.不关心
10.()父母在哪里打工?
A.乡外县内B.县外省内C.省外从业D.国外打工
11.()你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A 挣钱给我读书B 外面比家里面好一些C.生活所迫D.其他
12.()想不想随父母亲外出读书?
A 想B 不想C 无所谓D 看情况而定 ①.()想随父母亲外出读书的原因是:
A 跟父母在一起B 城市学校条件好一些C 先离开家乡D其他 ②.()不想随父母亲外出读书?
A 家里自由一些B 不想被城里人瞧不起C 开支太大D 其他
13.()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14.()你是否希望父母外出打工?
A.希望B.不希望C 无所谓D 看情况而定①()若希望父母外出打工,你的理由是
A.生活贫穷,希望父母挣一些钱B.能让家里过上好的生活 C.供儿女上学D.其他②()若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你的理由是
A.怕父母在外面会出事故B.不想让他们那么辛苦C.想和他们在一起 D.其他
(三)学习现状:
15.()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A.优良B.中等C.中等偏下水平D.很差
16.()你在上学时表现如何?
A.表现很好B.有过迟到C.有过逃学行为D.受过处分
17.()你对学习的态度是:
A.很有乐趣B.没什么感觉C.枯燥乏味D.厌倦学习
18.()平时在学校有时间玩吗?
A.有B.很少,基本不玩C.没有D.其他
19.()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A.很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20.()如果遇到困难,你会求助于谁?
A.求助老师B.求助同学C.求助亲戚D.自己解决
21.()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批评,你会怎么做?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C.无所谓,听完就算D.当面顶撞,对着干
22.()父母对你读书的要求
A.读完初中B.读完高中C.考上大学D.无所谓
23.()父母外出务工对你们的学习有何影响?
A.父母不在家,学习无动力B.没什么影响,学习靠自己
C.没人管束,自律性差D.学习成绩没以前好
24.()父母外出务工后,在没有父母严厉管束的情况下,你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A.喜欢学习而学习B.为父母而学习C.为了出去而学习D.其他
25.()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C.客观原因(如教学质量等)D.自己本来就不行
(四)生活现状:
26.()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A(外)祖父母B 亲戚C 自己住D其他人
27.()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A 经常有B 偶尔有C 几乎没有D 没有
28.()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A 吵架B 闷不吭声C 向父母诉苦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29.()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A平均一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D 很少联系
30.()每天是否按时吃饭?
A 按时B 不按时C 按自己的时间吃饭D 毫无规律
31.()日常饭菜荤素搭配如何?
A 荤多素少B 荤少素多C 全是素的D 全是荤的32.()是否经常吃到新鲜水果?
A 经常吃到B 偶尔吃到C基本吃不到D 吃不到
33.()平时经常生病吗?
A 经常生病B 偶尔生病C 几乎不生病D 不生病
34.()你平时在家会经常帮助家里承担一定的劳动吗?
A、经常B、有时候C.很少D.从来不做
①()若帮助家里承担劳动,你主要从事那些劳动?(可多选)
A、做饭.洗碗、洗菜 B、照看弟妹C、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服D、干农活
35.您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有何意见或建议:
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
调查人:
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