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读阿加西·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感百度百科:
书名亦翻译成《没有人写信给上校》或《没人写信给上校》,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一部早期作品,也是其作品中仅有几部没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1957年马尔克斯在巴黎开始写此书,然后1961年出版第一版。写作时间在《百年孤独》之前,成书时间并且与故事发生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哥伦比亚两党党争从**暗杀走向和平的时期。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没有人写信给上校》我重写了九次,他是我所有作品里最无懈可击的一部,可以面对任何事情。”
经典语句:
1.“咱们还活着,可这把老骨头已经朽了。”
2.“这次的葬礼就是大事”,上校答到,“这么多年了,他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
3.上校一副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坐在陶炉跟前等待咖啡开锅。
4.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
读后感:
不到五万字的中篇小说,围绕着一个很不“上校”的上校展开叙述。
作者用很洗练的文笔,细致描述着殷切期盼收到战后抚恤金信件的上校和上校那位常被哮喘病折磨着的妻子,就像用中国画法技巧中的“工笔”在仔仔细细描摹,而其余的人和环境,则用上了“写意”的技巧,清清淡淡着墨。在我看来,上校一家特别像是单反拍摄里的“景深”中的那个焦点所在,周围一切都是模糊,用上校一家人的视角来凸显整个时代的状况。
看过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里,等待的身影不计其数,光是一部《仙剑奇侠传3》里面就无数个等待——公主龙葵等待千年,等她的哥哥;仙女雪见在天上等待她的飞蓬;女娲后人紫萱等待三世,等一个白豆腐;神女碧瑶化石等待五百年等待溪风。
《荷马史诗》里的帕涅罗珀用白天纺织、夜晚拆掉的方式年复一年地等待丈夫奥德赛。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也等待了十九年,不同的是,他是带着一把挖地道的鹤嘴锤一起在等待。
《等待戈多》里,两个流浪汉在树下一直等待,等待一个戈多。但戈多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里等?什么时候才来?他们完全没有概念。有的,只是一个童子日复一日告诉他们一句话:“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儿一定来!”然后又开始一场莫名等待莫名的等待。(好绕)等待戈多,渐渐变成了活下去的一种动力。虽然不知道未来的那个戈多到底是什么,但总期盼着,“戈多来了,我们就好了。”于是让自己在这样的生活里,不停消耗着自己的日子,活得不好,又不能去死。带着希望在绝望地熬着。就好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地推着一块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的石头,也像电影《恐怖游轮》里那摆脱不掉的宿命循环。
整个社会并没有给人一种安全感,用战场上的荣耀去打造的和平并未真切到来,现实生活中依然处处有压制和冷漠,人们的热情放在了斗鸡这样的事情上;贫富差距极大,有人只能煮石头以免被邻居发现自家已经穷到揭不开锅了,连维持生活的几十比索都没有,而有的人却富得愿意花九百比索来买一只斗鸡;报纸上登的永远是没有实际含义的关于苏伊士河运国有化之类的政府公文,连一则讣告都可以占据一整个版面,而老兵的退休金补贴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与下文。
等来等去,所等的只是一个等待。
或者,上校的等待就和他家那只斗鸡是同样的一个性格——“他那只鸡正孤零零、没有遮护地站在场子中央,脚趾上缠着布,两腿微微发抖,看上去有点怯阵。”“他的鸡并不进攻,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对手,然后稳如泰山地落回原地。”“此刻,它的腿已经不抖了。”
面对遥远无望的等待,有些生命能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并不主动去挑衅生活,而是在困难在灾难到来之际,在恐惧和迷惘缠身之时,一次次迎头而上,然后稳稳地继续生活,坚持着自己的正直和正义。
在这样的社会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上校和上校妻子这样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心存理想主义的人如何用坚持的等待去盼望着一个未来。未来,会不会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看上去马上就要到来的“光明的明天”是否会如约而至,就像还生长在地里的土豆,在没有翻土查看之前,谁也不敢说土豆已经成长好。就像还未开放的花蕾,谁也不知道它是否能够恰时花开。
虽不知道,谁的等待,恰逢花开。但,这样的等待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却在静默无声处,渐渐将小人物的身影塑成一座生命丰碑。
第二篇: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寂寞如同这细雨闲花,挥不去,绕不开。记忆的双手总是喜欢检视那些明媚的忧伤。于是爱上了这 黑夜,用它来填补这大片大片的空白,这样也是好的,可是那忧伤仍在那里。我们依然在那等待,等待在某个冬日的晚上一样的日子里,刹那化开,幸福悄然滑落。
也许,你我都是明白的,这无妄的等待,是不会又结果的,可是我们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不离开,其中滋味,应该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吧。于是有人开始给自己找借口了“等待并不是期望你能回来,而是给自己找个理由不离开”虽然有点牵强,当心里总算有点小小的温暖了。
有些时候,会在太阳升起来之前,突然醒来,惺惺然不知所措,知道自己还在这里,没有什么进展,没有任何期待,生命长的令人窒息,不如睡去。可话又说回来,这睡去的姿态,不也是等待吗?
我想起了大上海的才女张爱玲。她在写《倾城之恋》时正好23岁,本是花朵绽放最肆意的年纪,那是的她还没有遇到胡兰成,还没有经历过“低到尘埃里的爱情”。《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只不过是个平凡自私的男人,白流苏只不过是个平凡自私的女人。这对守旧的男女,虽然因难能可贵的爱情而惺惺相惜,可是故事中的两个人因为太自私精明的缘故,他们都选择了按兵不动的等待,等待着另一个人先迈出第一步或下一步,幸运的是,城池坍塌的战争成全了这段恋情。男男女女、弯弯绕绕的精明算计都消失了,这相恋的男女的终于在等待中开出 了花来。这位才女在她的小说中成就了一对经过精明的算计与较量的等待之后,终于开出花来的爱情。可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乱世却没有成全他们。这似乎是有点讽刺的,却又是合理的,现实 是很实在的东西。张爱玲在没有遇到胡兰成之前是一直等待的,她这一生总是用一种很高的姿态面对世人,充满着无限不被理解的骄傲,而这种骄傲把她衬托的像女神一样的可望不可即。惟见到胡兰成时,却又变得很低很低了,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喜欢的,这种喜欢能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纵使胡兰成有太多太多的不是,他的为人再不是东西,可是又有谁能够否定张爱玲的这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恋呢,只是这爱恋太过于短暂,又太过于艰难,有太多太多不忍睹瑕疵。如此,得出结论:张爱玲这等待是没有开出花来的。如果非要说它开出了花,那也只能说开出的是一朵罂粟花,妖娆且带毒的。
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千年的等待换来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也许是很值得的。此刻的我仿佛听见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唱“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依然是低到尘埃里的浅浅吟唱,唱的是无怨无悔的等待。可是,这样的等待能开出花来的实在是太少太少,有太多太多的破碎的凋零的心,在深蓝深蓝的天空下,有着 谁都不知道的泪痕。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都觉得好心疼。
难道,等待的人是注定这样开不出绚灿的花来的来的吗?难道这低到尘埃里的等待的姿态真的没有被感动地吗?不是的,我们都祈祷者、都满心期待着个们好的故事结局。也许,我们反过来想一下,等待的人也是幸福的。至少在那个等待的那无数黑夜里,心里面装着一个人的时候,寂寞却不是孤单的。不管开不开出花来,至少,我们都曾经幸福过。
第三篇:谁的等待,恰逢花开感人故事
今天的天气有点沉闷,我急匆匆的跑下车回到我的故乡。望见以前的邻居林奶奶,她依旧固执的站在那泛黄的门槛,拄着一根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的拐杖,暗淡的目光向遥远的山丘望去,她在等,这一等,等得她没有了昔日的光彩,身体也正逐渐虚弱,认识你的人都知道,你在等一个人,等一个永远消失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林奶奶总爱和我玩,那时的你总是面带笑容,不像现在,悲伤弥漫在你那皱巴巴的脸上。那时的你经常抱着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男孩,他长得很好看,那是你的孙子,我们经藏在一起打闹,感情也愈来愈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有了心事,不愿与家长沟通。有一天,他对我说,你总是过分的管他,让他没有自由,他说他已经长大了。我没有说话。
几天后,你们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我就在隔壁,把你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你再管了,我有自己的分寸。’
‘在奶奶心里,你都是那个淘气的男孩。’
我听到这里,就立马跑了过去,只看见地上一片混乱,杯子被摔的化成了碎片,书满地都是,你的脸上都是泪水,眼眶很红。
他接着说道‘明天我就转学,可呢过不经常回来。’你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只好怏怏的去帮他整理行李,嘴上还默念着他学需要什么,我明白,你其实是爱他的,只是不善于表现罢了。但我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这天以后,他还是会回来看你。
中秋那天,阴雨连绵,公路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但是家家户户仍然洋溢着团圆的气氛,他自然也要回来。就是在那天,你失去了他。
那时,他坐的那辆车在一个转角因为车速太快,路太滑,来不及刹车,猝不及防的撞上了路旁的一棵大树,就在这样的一个美好的一天,发生了这样的遗憾。
你没有等到他,打电话问时,你被气得身体都剧烈的颤抖起来,到医院的时 候,医生说你受了很大的刺激,治愈后可能丢失大部分记忆。但是在你出院的那天你还呢喃着他。
你不记得回家的路,但你仍然没有忘他离开时走过的那一条路;你不记得自己爱吃什么,却牢牢的记住了他喜欢吃什么;你不记得了许多人,但仍然记得他。
我知道,他的每个动作,你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你每天都会翻一翻日历,盼望着他快点回来,却从来都没有等到他,你的眼神开始暗淡无光,手开始变得麻木无力,疾病也趁着这个时候,悄悄的附在你年迈的身上。但你从未放弃过等待。在夜幕降临时,你的咳嗽声也悄然而至。
随着时间的流逝,疾病愈演愈烈,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你逝去了。
在你逝去的前一秒,你还没有放弃等待,这次回来,我就去拜访了你,发现你的坟旁长满了火红的花,那是你最爱的花。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后记,最好的你,不是来自星星的你,而是来自身边的你;最好的日子,无非就是你在闹,我在笑,如此温暖的过一生。
第四篇:读《蒹葭》有感之 谁的追寻,恰逢花开
谁的追寻,恰逢花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对于“伊人”一词,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诗中人物所追寻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或许是女孩天生所有的某些因子在作怪,我偏执的认为这必定是一曲思念情人的恋歌,而所谓“伊人”即指心上之人,所爱之人。如若不是一曲恋歌,又怎会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其所被赋予的丝丝情意;如若不是一首情诗,又怎会使如此之多的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想着念着要去看清“伊人”的容貌。伊人,应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丽女子,朱砂点眉,肤若凝脂,唇红齿白,星眸灿目,穿着一身白衣如雪,在一片秋意之中,站在了岸边,向着远处望去。她的表情又是如何呢?或许微微皱着眉,也或许嘴角噙着一抹笑。一阵风吹过,卷起了她的衣袂裙摆,一头长发随着风微微飘动,轻纱瞬间飞舞,片刻间又模糊了她的面容。但我依旧愿意相信,她的一次回眸,都会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一次微笑,也要花开月落风动容。
不管路途艰险漫长曲折,只是无悔执着的追求。只为追寻月老红线的另一端,只为求得“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爱情。在水一方的伊人,或许彼此相距甚远,踮脚张望却依旧望不到那端的彼岸。潮来潮往,卷走多少红尘记忆,多少情怀聚散红尘中,只割舍不下依恋的面容。奈何情至深处,为了心中的那份念想,踏遍天涯海角,只为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诗人多多少少总是带着点浪漫因子的,又何必硬要将“伊人”隐喻他物。爱情,是最美的一种遇见。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时代绵延。
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第五篇:等待花开
等 待 花 开
——第二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岳滩一中
王真真
2014.5
等 待 花 开
——第二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题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为了那一抹绚烂,我们要耐心的等待,等待花开……
5月13日,我有幸代表学校在君悦苑听了韩景权老师,梁钦元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合理的浇水施肥,用自己的信心、爱心、耐心,等待花开。
一、教学不是教书,也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 现如今,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动机疲软,而学习动机的核心因素是老师。由于教育评价体制的各种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犹如做快餐,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摈弃思考探索过程,恨不得一下子就告诉学生结果。把学生看成一个容器,手忙脚乱的塞着各类知识。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惰性,体会不到探索过程的快乐,体会不到克服困难寻求结果的挑战,体会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懒洋洋的等着现成的答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久而久之,教师成了百度的代言,学生成了一个看客,对学习失去兴趣,更对学习的价值变得迷茫。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学习能力是练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体验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要耐心去看,去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懂的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二、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的比较浮躁,急近功利。教育的双方都是心中有分,目中无人。其实,这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首先应该是育人,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习惯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养成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暴漏自己的缺点,指正学生犯下的错误,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俗话说:先做人后成才。学生只有经历才能成长。教师也应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到原点,陪学生一起成长、成才。
总之,聆听两位专家的报告,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慢活。我们只有遵循教育的规律,耐心培育,才能新生到花开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