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威远县新场中学欧良英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探讨一下新教材课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要理顺三维目标的关系,认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教研课的主攻方向: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的实现,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教研课题的教学目标时,横向上从多个方面、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学生,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在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
策略一:从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施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境是形成情感的场景、氛围。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描述创设情境,让“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们立刻被牢牢地吸引住了,通过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大脑,使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此外,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中,教师也多次力图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
策略二:从设臵教学悬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入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判历史现象,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上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始终注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架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尽可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许多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启迪,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促使课堂教学最高潮的出现。
策略三:从运用语言激励,尊重学生过程体验的导向入手,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它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百课展示的四节课中,教师均充分发挥了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志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没有压制,而是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历史素养的提高。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程设计
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 “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汤新奇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汤新奇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汤新奇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这时我鼓励汤新奇同学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在我的指导下,汤新奇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汤新奇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 “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 “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第三篇:物理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物理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基础知识; 实验;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54―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要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和均衡落实,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三维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实现呢?
一、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课标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不能摆“花架子”,为“热闹”而每堂课都“探究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的体验,情感的提升,这二者并不矛盾,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与再发展,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过程和方法是三维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全过程。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狠抓双基的落实,更要重视落实双基的全过程。所以事实上也恰恰是在探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受到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流体的压强》时,学生通过动手做吹平行纸实验,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流体压强的特点,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而且对物理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物理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教学始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目标,它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游戏,以及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是不可取的。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物理虽然作为自然科学,但教学也要以人为本,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学价值观,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美好的生命经历;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重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兴趣和态度的培养、自信心的建立、愉悦情感的体验和思维品质的锻炼与提升;要结合物理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挖掘它的内在思想性,联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的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有机地向他们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物理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意志、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对三维课程目标不断加以整合并付诸于实践,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培养体系。同时使知识与技能既成为物理教学目标,又成为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环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统一起来。
编辑:张昀
第四篇: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浅谈“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内容提要:“三维目标”是在信息飞跃发展、科技高速进步、世界各国文化剧烈交流与碰撞、经济全球化趋势空前加强的以知识的推进和人文精神不断地被深层挖掘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及青少年个性发展规律提出的最具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目标。语文作为教育的母体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及过程的完成是最能集中地体现“三维目标”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使命的。本文将从“三维目标”提出的依据、特点、科学内涵及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进行探讨,以期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字:三维目标、人文性、特点、科学内涵 正文: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时代变革、我国的教育现状及我国语文教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时代变革是“三维”教学最根本的推动力。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各国民主政治的滞后、文化生产的乏力、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以政治的民主带动经济的腾飞、以教育的发展推进文化的繁荣、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带动人文精神的发展的三大变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烈的精神呼唤。而这其中教育的改革是最前沿的也是最紧迫的。因为经济和科技的腾飞猛进都是通过教育生产出的高端人才为主力来完成的。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三维”教学得以提出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应试教育导致的“高分低能”、功利主义导致的“标本皆失”、监督疏松导致的“文凭造假”、知识为本导致的“精神缺失”、教本(教师和教材)至上导致的认知僵死等等一系列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疲乏无力最露骨的现状。改革教育弊端已经迫在眉睫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和呼声。“三维目标”就是在这样的呼声中产生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为“三维目标”的提出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可是纵观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便不难看出,“社会本位主义”和“追求知识系统性”的价值偏向和知识观把语文教学推向了完全失衡的境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被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强化而且被推到了极点,人文性成了隐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无法现身的可怜虫。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的推进,甚至出现了“工具论”和“人文性”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人文性成了语文教学再也无法绕开的话题并且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情感与价值”这一维度的提出正式人文性被重新发现并受到重视的最有力的证明。
新课标下“三维目标”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为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其所呈现的新特点不仅把人文性推向了最为璀璨夺目的亮点,更传达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召唤。
首先是本体意识的觉醒。新课标“打破并推翻了以教学为中心涵盖课程的传统教学观,构建了以课程为中心统摄教学过程的“大课程”观”。[1]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言语教学不能孤立于课程理念的设计之外而独立发挥作用。言语教学必须关注语文学科的性质,性人文性出发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培养及技巧形成结合起来。
其次是语文课程现代一时的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内容的应材施教、因地制宜,和评价机制的多元化使得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它不仅要求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社会主流相一致却又具有自己独立的个人观点的情感与价值判断.同时还要求催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总言之,要把学生素养成健全的人.“三维目标”即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教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教学维度。三者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学要实现这三个维度就必须理解它们的科学内涵机器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指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学科基本技能指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这三个维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虽各不相同:“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态度情感价值观是升华”[2].
首先知识技能是基础。作为其它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母课,而“知识与能力”又是基础的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语文学科最为基本的任务,也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前提,因为对其它学科的认识有赖于对文字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桥梁。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间接经验为主,前人智慧的结晶通过教材和其它相关书籍呈现在他们面前并通过教师的指引被吸取。其与直接经验相比更容易忘却,因而方法的的生成及掌握、过程的理解与认知都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汲取并当知识达到一定的积累时所生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它是连接第一维度和第三维度的桥梁,通过它,语文教学的其它两个维度得以连接并完成内部的逻辑转换。
再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情感是包含动机、兴趣、品格等在内的一切非智力因素。态度及价值观不仅涵盖了道德因素的全部内容而且涵盖了一个人对社会的认可程度和责任认同。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三维度,它是语文的封顶,是最中心的东西。它是知识通过方法转换的文化因素和人的精神的高度升华。也就是说它是知识内化的最终实现。
三个维度没有主次之分,也无隶属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而忽略方法的传授及情感的升华。新课标要求三者有机统一,同步进行,这不仅是人文性的突破更是教学“去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更为民主的一种体现。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呢?笔者通过自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探讨,最终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坚持学文与做人相结合,在学习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语文学习是把粗糙的人性不断细化不断刷选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的过程。初中生是充满激情、渴望表现、热情洋溢却又情绪多变。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抓住他们表达的欲望,是他们的激情不止冷却下去,从而培养他们的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首先,教师要发挥集体的育人功能也即良好班风带来的内化功能,要让每一个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自发的认同并自觉地在集体中不断地去除自己人性中粗糙甚至恶劣的那部分,留下那部分善的人性化的成分;其次,以教材为主板,以课堂资源为辅助,对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方面的文章,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使他们每个人都能表达出自己对这些人和事的评价及认可程度;再次要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不要千篇一律,一条绳子丈量到底,要做到量体裁衣,坚持学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二、坚持发掘潜在智力与掌握知识相结合。潜在智力亦即潜藏在学生内心而有待发掘的创造性思维。初中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是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也是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能否发掘出他们潜在的智力,不仅关系到其掌握知识的效率更影响其人生目标的合理设置。首先作为教师要摘下教师的中心的光环把课堂还原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还原意味着把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交给学生,如此他们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就有了保证。教师要抓住能够生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契机。比如在讲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视觉和听觉的真实体验来还原文本中存在以及潜在的画面,使学生在对牛郎织女银河相遇的想象中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如此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而且也将他们潜在的智力发掘了出来。
三、以主动激发兴趣,以方法内化知识。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被动的学习只能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厌恶情绪。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主动激发兴趣必须做到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堂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二、开展周期“生活和人生”的讨论;
三、推荐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只有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除了主动性的培养,方法的传授也不可缺少。学习一篇课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方法,不能仅仅只是这一课的学习。比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完全由意象组成的诗,它通过对意象的选择和合理组合将一个天涯游子无限的落寞与孤独刻画的淋漓尽致。那么在讲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意境鲜明的诗歌以及它的步骤。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这类诗的鉴赏方法,那么像曹操的《观沧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也能自己去分析这两首诗了。
四、把怀疑的权利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让教材和教师走下权威的殿堂。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质疑教材权威和老师权威的权利。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僵死的知识传授的打破和反叛。情感的升华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中得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在以情感为主线的质疑与认可中得以实现。知识要活,就要赋予被怀疑的权利,自古伟大的真理都是建立在对原有认知的批判与质疑中前进和产生的。哥白尼能够发现提出“太阳中心说”来自他对“地心说”的质疑和批判。所以要赋予学生以质疑的权利。比如《观沧海》这篇课文注解对“澹澹”一词的解释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学生提出质疑:“荡漾是形容湖波的,用来形容浩森广阔的大海有失偏颇,况且曹操的这首诗是气势雄浑如同浪涛涌动,用荡漾来解释澹澹是不合理的。”这样的质疑不仅是对一个词语的质疑,它更反映出质疑的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精神所在。
“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当下人文性在教育领域内的精神召唤,它们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不可偏废其一。要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需要教师“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3];需要家庭和社会以他们“为了下一代”的责任去影响学生;更需要学习者通过对生活的热爱去浇灌文化艺术这块肥沃的土壤。
参考资料:
[1]刘淼 著《当代语文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010年重印)p111 [2]http://wenku.baidu.com/view/1d714038376baf1ffc4fadbb.html [3]http:///jy_20080807194902_164649.html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老师还能结合平时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例如:在案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深入到故事里面,亲自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灰姑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表演课本剧,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去理解文本,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舍不得砍树,对于舍不得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先谈谈平时自己有没有舍不得的时候,再回到文中去理解舍不得的意思,这样,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