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

时间:2019-05-12 22:3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

第一篇: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前提是教师要精心备好一节课,即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为此,教师应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标准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确定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显现语文本来的面目。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绝非单纯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而摒弃其工具性,应该体现其二者的高度统一,达到水乳交融。

可是,眼下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做法值得反思。他们错误地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

六道河中心小学 孙景双

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为此追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即所谓“出新”。然而课堂上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第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

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有些学校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例如某些学校过去几年完全照搬外地学校的做法,盲目推进课堂改革,美其名曰“高效课堂”模式。其实,不能不说是在改革之路上走了偏。因为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一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做权威式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其二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第三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由于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交给了小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困生)根本游

离了课堂,做的是与课堂无关的事。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其实,孔明早就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合作交流。

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

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 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真正提高课堂有效和高效,进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篇: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威远县新场中学欧良英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探讨一下新教材课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要理顺三维目标的关系,认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教研课的主攻方向: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的实现,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教研课题的教学目标时,横向上从多个方面、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学生,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在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

策略一:从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施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境是形成情感的场景、氛围。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描述创设情境,让“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们立刻被牢牢地吸引住了,通过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大脑,使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此外,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中,教师也多次力图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

策略二:从设臵教学悬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入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判历史现象,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上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始终注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架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尽可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许多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启迪,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促使课堂教学最高潮的出现。

策略三:从运用语言激励,尊重学生过程体验的导向入手,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它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百课展示的四节课中,教师均充分发挥了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志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没有压制,而是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历史素养的提高。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程设计

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 “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汤新奇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汤新奇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汤新奇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这时我鼓励汤新奇同学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在我的指导下,汤新奇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汤新奇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 “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 “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逐渐实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除了要追求“知识和技能”目标,也逐渐开始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本文以中学生物教学为例,就如何实现情感目标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情感目标

教学中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就包含情感因素。将情感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情感目标,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形象的道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教师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与认知教育不同,认知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情感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等方面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要想实现情感目标,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接受。换句话说,要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中一些特定的情境或者刺激表现出不抗拒、不回避、不拒绝而愿意去接纳的态度。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存在比较明显的随意性,不会非常专心,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会去做、去看、去想、去听。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借助一些形象的道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做到接受。

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这节内容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保护绿色植物以及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针对这个情感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的节水标志给学生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标志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再对节水标志进行解说和分析,让学生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同时,借助对节水标志的解说,让学生知道节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

二、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情感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接受,接下来就是反应和偏爱。这也是实现情感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好感和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中的某些刺激或者现象能够积极、主动去接受,在情感和行动上有所偏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为主动、自觉,对于课内外的活动能够积极参加,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发言,甚至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还想探究更多的内容,热衷于探究和讨论。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样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或者电子白板将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艰辛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这些地区人们对水资源的渴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缺水地区的人们能够尽快摆脱掉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为探究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碰撞,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也是本节内容主要的情感目标之一。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的最后一个层次就是追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的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不断追求。在这个层次,学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对生物学问题进行钻研的时候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学生到达了这个层次,情感教育的目标基本上也就实现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层次由理解上升到追求。

再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进行宣传。比如让学生制作海报在校园内张贴,呼吁其他学生一起节约用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知识技能分别是课程教学中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对此加以重?,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情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林淑贤.挖掘初中生物教材,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4(11):53.[2] 贾春丽.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7(02):78.(作者单位:湖南浏阳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篇: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改变了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到底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如何要求的?在教学实践应如何体现这些目标的要求?本文拟就此作了一些澄清、剖析和探讨。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体验、自我探索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要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将它与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意领域联系起来。1964年,克拉斯沃尔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把情意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接受(注意):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及反应的满足。与我们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从这五级情意目标来看,学生首先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然后作出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可见情意领域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刚好与情意领域相对应。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它们又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不仅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不仅指对待学习的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二、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这些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1.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课程目标中无论是热爱生命、孝顺父母、保护环境,还是尊重法律、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等,都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实践,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只有主动地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进行探究,才能与老师上课所提到的问题产生共鸣,并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后,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是否得心应手,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得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低下,知行不能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备课中首先考虑如何以认知的手段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做到以情导行。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新教材中的探究园、实践与评价和心灵导航的关系,带领学生通过活动的探究来领会导航上的知识点。

2.按情意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

根据克拉斯沃尔的情意发展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这一过程去设计教学。

1)设立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开展多项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同,愿意接受,同时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并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例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第一课《走进中学》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有哪些知名校友,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都在校园的哪些方位等,这个活动一下子降低了学生对中学生活的陌生感,帮助他们迅速融入中学生活。在《悦纳自己》一课中,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按手指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形成快乐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我与父母》一课中,又通过歌曲及事例引起学生对父母亲情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父母的爱。通过这些活动和体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产生想学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烘托情感氛围,选择恰当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在选择切入点时,既要考虑其中具有的丰富情感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来内化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语言和行为上的赞同、反对等态度、价值观的倾向性,但是这些赞同和反对还仅仅是一种受情感或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的表面的倾向,很容易受他人的言语影响而改变。因此,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评价,并把这种评价内化成为他们固有的价值观。而这种内化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不断深化才能完成。例如,在《生命宝贵》一课中,教师给出了有关生命的正反事例,学生在倾听了教师提供的许多相关事例后,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自杀”这个话题,学生们讲得最多,有的不赞同自杀,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有的又认为在某些时候,自杀又是必要的。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他们进行了一个课堂辩论,让学生自己去争辩。随着他们的辩论,从一开始各有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逐渐形成了两个观点:一是如董存瑞舍生炸碉堡等为国家、社会的自杀行为是正义的,值得敬佩的。二是生命是宝贵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都不应该放弃生命。这样经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就把基于情感情绪而产生的态度价值观倾向性,通过有机合理的整合,不断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系统的价值观。

对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急待探究。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下载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5篇

    1 模块三——如何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第三讲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张丹:现在我们开始第三个话题,还记得我们刚才有三位老师,年轻的老师提到了这三 个话题,一个是教学目标重要不重要,第......

    聚焦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最终版]

    聚焦目标,实现课堂高效 “当堂达标教学”在我县已迈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我校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对当达标教学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目标为核心”这一关键,在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育人【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区别于自然学科,它是一门文化课,也是一门思想教育课。“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文章......

    论案例教学在实现地理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性

    论案例教学在实现地理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性 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 马云鹏 2012年10月23日 一、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

    关于在高中政治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探(5篇模版)

    关于在高中政治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探【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王夏丽 语文教学为了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实,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文本为载体,以课标为标准,从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

    在音乐课中如何优化教学目标(模版)

    在音乐课中如何优化教学目标 丁艳丽 音乐课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它学科可以 代替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实......

    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大全五篇]

    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 航模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赵凤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活动课程目标的,这也说明活动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