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合集)

时间:2019-05-12 22: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

第一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语用”这个核心目标呢?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备课及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在整体把握中感悟篇章的“语用”规律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但是,反思以往的阅读教学,文章整体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不管哪个年级、哪种课文的教学,都只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在把握的程度上要受到年段教学目标的指引,在把握的方法上要受到课文特征的限制。那么,高年级阅读教学整体把握的目标和要求有哪些呢?我认为,高年级课文整体把握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三是感悟文章的结构特征,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特征。

1.整体感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感悟表层结构特征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高年级把握课文整体,是中年级“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深化,其含义是把中年级学习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综合运用到高年级课文的阅读中,以训练和提高“把握”能力。比如,《月光曲》主要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传说,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多次在练习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了相应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要如何把主要内容简洁而又全面地概括出来。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有些学生要做到完全独立地“简洁而又全面”地概括,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概括得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比如,提示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人是谁?贝多芬所弹的哪一支曲子是即兴创作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主要部分,做到简洁而全面,提高了概括的能力。

文章表层的结构指文章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如,叙事性文章中事件的叙述顺序,论说性文章中观点或材料的安排顺序,等等。对课文表面内容的梳理,便是课文的表层结构。《月光曲》是叙事性的文章,而所有的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只不过是有的文章明写了,有的文章隐藏起来了而已。《月光曲》除了开头的总叙外,其他段落是按照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写的,事件的发展与地点的转移紧紧相连,是这篇课文表层的结构特征,其实也是叙事性文章重要的结构规律之一。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再让他们看看在这些地点贝多芬分别作了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这类文章的表层结构顺序。

2.整体深化阶段:归纳文章情感,感悟深层结构规律

整体深化阶段指精读理解教学后的“回归整体”的教学。文章的深层结构指蕴含在文章表层内容结构中作者的情感发展或思维逻辑,如,叙事性文章中事件叙述过程中作者或人物感情的变化及其规律,论说性文章中材料或观点安排的思维逻辑及其规律,等等。在被崔峦先生称为“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中,这个部分的教学几乎被忽视或虚化:教师一般只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就沿着这种思想内容进行人文情感的深化或延伸,而感悟文章深层结构规律的教学则几乎被遗弃。这种教学虽然表面热闹,实际上背离了“语用”的核心目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或提高极其有限。所以,感悟文章深层结构规律是最能体现“语用”核心目标的教学之一,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我们在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中,根据“这一篇课文”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感悟出“这一类文章”的结构规律,以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形成篇章深层结构的把握和表达能

力。如,在《月光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文所描述的地点、事件和情感形成以下结构线索的板书:

走在路上 听到琴声 惊喜

走近茅屋 听到对话 感动

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 激动

再奏一曲 陶醉

离开茅屋 记录下来 创作

在这个文章结构线索中,地点的变化是学生阅读之初获得的,事件的发展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情感的线索则是在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之后获得的,他们在横向上形成一种关联,在纵向上呈现渐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发展来反观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发现,作者每一个阶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围绕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进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板书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感悟到“如何根据情感发展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事件,安排叙述的顺序”。而这,正是叙事性文章典型的结构规律之一。

二、在课文精读中凸显单元的“语用”专题

1.关注单元的“语用”专题

(1)调整“导语”的解读思路。现行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为主,“语文”为辅的双线并行的方式安排课文。高年级教材中的单元导读一般有两段话,第一段指出单元学习的课文或人文内容,第二段指出单元学习的“语用”或语文内容。在人文思想占上风的课改初期,人们对单元导语的解读,往往过分关注“人文”内容,而把“语文”的学习作为一种附带或点缀。这便导致了语文本体的沦丧和“语用”目标的消解。其实,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是“通过教材(课文)内容的教学,实现语文(语用)教学的目标”。为了凸显课文教学的“语用”核心,对导读的解读,应该从关注“人文”转移到重视“语文”上。用这个理念来引领单元导语的解读,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手段与目标关联的一个整体。比如,《月光曲》所在的第八单元的导读,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本组课文是艺术专题,“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段话指出“语用”教学要求:“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把它们组合成手段与目标关联的一句话便是:“学习课文,在感受艺术的魅力、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或基础上,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换一句话说就是:“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这样,教学的核心目标便指向了“语用”——学习“联想和想象”及其表达方式。

(2)细化单元的“语用”内容。目前教材单元导读中的“语用”目标,大部分是一个范围,还不具备“可教性”。这就需要我们沿着这个“语用”概念自身的体系或规律做适当的细化,再考虑在教材的“这个阶段”要教出其中的哪些内容。这种细化也应该是“语用”的——对形成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实质性作用的“程序性、策略性”的知识或内容。当然,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种细化不需要像语用学理论课程那样严谨与系统,只需要一个大致的形态或方向。比如,本单元中的“联想和想象”,沿着“语用”学习的需要,我们可以相应细化为: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它们生发的背景和情境;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思考的基本路径,如何练就这种思维和思考的习惯;它们在各类题材或体裁文章中的表现形态、规律及作用,在阅读中要如何把握和理解,在表达中要如何合理地运用等等。

(3)确定“语用”的教学程度。以上所细化的“语用”知识体系,当然不需要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系统地教给学生,每一次或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能教出其中小小的一个节点。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语用”内容,往往不是第一次出现,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编写体系,弄清它与前面“语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出它在“此时此地”的教学程度。比如,本次教学的“联想和想象”在六年级的教材中是第二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本册的第一单元,着重学习“在观察大自然的景物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独特的感受表达

出来”。而本单元则侧重于艺术作品欣赏方面的“联想和想象”,即通过“联想和想象”及其描述,表现艺术作品的魅力和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的“语用”教学,名称术语是相同的,思维规律也有相通之处,但是,在具体文体和情境下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联想和想象”的思维与表达的规律与方法。

2.生成实际的“语用”内容

语文中的“语用”教学不能讲授系统的概念与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境的学习中,感悟它们的特点与运用规律,这便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所以,在具体的课文中能教出“语用”的什么内容,既取决于“语用”知识本身的体系规律,更取决于课文的“语用”特征,就是:根据课文具体的语用特征,学习相应的语用方法、规律或规则。如,《月光曲》的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境,文中的联想和想象,既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又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所以,本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两项内容:一是联想和想象产生的环境;二是它们在表现音乐魅力和人物感情方面的作用,而且以后者为主。

(1)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认识联想、想象产生的环境。学生读文思考后交流:①在贝多芬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屋子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有什么影响?让学生理解此时的环境是朦胧、清幽或幽静的,这样的情境使贝多芬产生了联想和想象——月光下的大海,并用自己所擅长的音乐表现出来。②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贝多芬为普通民众而创作的情怀:美好的音乐应当献给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

(2)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这是“语用”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文思考后,分步交流,深化认识:①体会联想、想象的内容。讨论:兄妹俩静静地听着,他们的神情有哪些变化?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联想、想象的语句,明确描写的意境与音乐的联系。海面:平静→波涛汹涌;月光:柔和→照亮海面;音乐:舒缓→高亢激昂。学生理解后,教师同步播放音乐和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描述的意境,并理解音乐的内容。最后配乐朗读,品味描写的美妙。②感悟人物心灵的相通。文章为什么要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这时的贝多芬看见了吗?让学生感悟:盲姑娘和哥哥一样,用心灵从音乐中感受到了这种情境;三人同时看见了美丽的景色,说明音乐使他们的心灵相通,可见音乐的魅力。③感受联想、想象的作用。提问:假如删去文章中联想、想象的内容,可以吗?为什么?教师出示去掉联想、想象内容的片段,学生对比阅读,感悟出: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感受不到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体现不出贝多芬惊人的音乐天赋;体会不到他们心灵的相通。教师小结: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它不但能把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表现人物的心灵与情感。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更加充实、生动,表达的情境和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总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根据高年级的年段目标、单元的语用专题和课文的语用特征,在课文的整体把握、部分精读的教学中,紧紧围绕“语用”的核心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第二篇: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前提是教师要精心备好一节课,即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为此,教师应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标准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确定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显现语文本来的面目。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绝非单纯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而摒弃其工具性,应该体现其二者的高度统一,达到水乳交融。

可是,眼下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做法值得反思。他们错误地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

六道河中心小学 孙景双

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为此追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即所谓“出新”。然而课堂上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第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

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有些学校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例如某些学校过去几年完全照搬外地学校的做法,盲目推进课堂改革,美其名曰“高效课堂”模式。其实,不能不说是在改革之路上走了偏。因为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一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做权威式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其二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第三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由于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交给了小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困生)根本游

离了课堂,做的是与课堂无关的事。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其实,孔明早就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合作交流。

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

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 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真正提高课堂有效和高效,进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篇: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逐渐实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除了要追求“知识和技能”目标,也逐渐开始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本文以中学生物教学为例,就如何实现情感目标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情感目标

教学中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就包含情感因素。将情感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情感目标,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形象的道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教师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与认知教育不同,认知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情感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等方面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要想实现情感目标,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接受。换句话说,要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中一些特定的情境或者刺激表现出不抗拒、不回避、不拒绝而愿意去接纳的态度。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存在比较明显的随意性,不会非常专心,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会去做、去看、去想、去听。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借助一些形象的道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做到接受。

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这节内容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保护绿色植物以及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针对这个情感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的节水标志给学生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标志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再对节水标志进行解说和分析,让学生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同时,借助对节水标志的解说,让学生知道节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

二、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情感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接受,接下来就是反应和偏爱。这也是实现情感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好感和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中的某些刺激或者现象能够积极、主动去接受,在情感和行动上有所偏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为主动、自觉,对于课内外的活动能够积极参加,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发言,甚至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还想探究更多的内容,热衷于探究和讨论。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样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或者电子白板将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艰辛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这些地区人们对水资源的渴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缺水地区的人们能够尽快摆脱掉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为探究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碰撞,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也是本节内容主要的情感目标之一。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的最后一个层次就是追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的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不断追求。在这个层次,学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对生物学问题进行钻研的时候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学生到达了这个层次,情感教育的目标基本上也就实现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层次由理解上升到追求。

再以《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进行宣传。比如让学生制作海报在校园内张贴,呼吁其他学生一起节约用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知识技能分别是课程教学中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对此加以重?,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情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林淑贤.挖掘初中生物教材,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4(11):53.[2] 贾春丽.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7(02):78.(作者单位:湖南浏阳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威远县新场中学欧良英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探讨一下新教材课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要理顺三维目标的关系,认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教研课的主攻方向: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的实现,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教研课题的教学目标时,横向上从多个方面、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学生,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在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

策略一:从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施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境是形成情感的场景、氛围。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描述创设情境,让“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们立刻被牢牢地吸引住了,通过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大脑,使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此外,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中,教师也多次力图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

策略二:从设臵教学悬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入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判历史现象,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上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始终注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架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尽可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许多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启迪,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促使课堂教学最高潮的出现。

策略三:从运用语言激励,尊重学生过程体验的导向入手,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它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百课展示的四节课中,教师均充分发挥了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志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没有压制,而是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历史素养的提高。

第五篇: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模块三——如何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第三讲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张丹:现在我们开始第三个话题,还记得我们刚才有三位老师,年轻的老师提到了这三 个话题,一个是教学目标重要不重要,第二是怎么来制定这个教学目标,还有一个老师了,也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怎么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来实现教学目标,当然这个问题谈起来也是不太容易的啊,因为要是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了,我们这里头呢,只能给大家一些宏观的一些原则上的一些建议和一些策略,那么同样呢,我们还是先想跟这 三位老师再互动一下,也就是看看他们在制定这个教学目标的时候,或者是在设计这个活动 的时候,他们比较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来设计的,好了,现在我们下面请这三位老师 呢来谈谈你的一些想法。

女教师1: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活动要有可操作性,要围绕教学目标,为达成目 标所服务,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会让学生折纸或涂阴影,在折或涂的过程中帮 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达到教学目标。

女教师2:我觉得设计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比如我们在讲四上数学 广角,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优化的思想,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 生摆一摆沏茶工具的图片,自己摆完之后在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在对话的过程当中体验到能 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这样能节省时间。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比较强,达成了我的教学 目标。

张丹:刚才三位老师呢,其实有两个老师都是从一个角度来提到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跟教学目标相对应,这个实际上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提供的第一个策略,就一定要跟教学活动的准备一定要跟教学目标相对应,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了,首先请胡老师来提一下。胡红宇:我觉得课程标准当中呢指出,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数学活动教学,我觉得在设 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呢,我们应该注意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由易到难,由浅 到深,这样呢,才能符合学生这种认知特点,它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在思维上面,小 学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那么我们也要想让他,很好地过渡过去,我们只是 靠我们设计的有层次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在更多的活动当中,可能老师们,经常要创造一 些情境啊,或者是一些操作的活动啊,像这样的活动,我觉得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 这样的话呢,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也就是吴老师说的第二个我们在制定教 学过程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注意这个教学活动它的一个层次性,它的一个条 例性,我觉得在这里呢,特别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一个呢我觉得就是这个所谓的条理性,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了说这个吴老师在设计完了以后,一定要以学生的心态,你自己回顾 一下的你的这个教学过程。看看人的学习是不是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就避免出现了这样逻辑 颠倒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啊,避暑说是把难的放在前面,把容易的反而放在后头,或者呢是并 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逻辑,那么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我们这个条理性层间过程中,我们一定 要突出一些核心的活动来,更加清楚这几个活动中,是更容易舍掉的,那么这个就是非常非 常重要的第二个因素,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的条理性和层次性,那么王老师在这方面还有 没有新的建议。

王瑞军:我觉得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新教材这个编排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帮 助,就像是刚才您提到的这个一年级的那个数的比较,比如说我想到了一句话,就是通往广 场的路只有一条,显而易见那儿知识点就是最后我想达到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设 计的活动,应该让每一个人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走的那条路,所以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有自 己,因为我们说尊重是学生个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就给他自己那种个体空间。选择自己喜欢 的路,然后最终达到咱们最终的目的。

张丹:实际上呢,王老师说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第三个因素呢,就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 中的,虽然要做到与教学目标对应。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但是一定要还要注意它的开放性,我想这个开放性,体现了他很多方面,比如说你本身预设的,或者是你涉及的问题,本身具 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开放的空间,像我们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去探索然后去学生去 思考这个探讨出来的结果,然后我们再回顾一下夷平老师那节课,那主动地偏题,实际上这 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一个活动,当然在这个开放过程中,不代表我们老师就是散了,而是他 还是有他自己的一个条理性,是吧,就是这两个在一起。他已经你看他选择的那几道题,老 师是选择的是有顺序的,一开始给他的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前两位小数的,减两 位小数的,孩子呢,直接是那个整数那个直接的一个迁移,然后在收集这个学生的答案的时 候,它是有目的的,他是先收集了三位小数,加上两位小数那样子的题,然后再次凸显算理 为什么要和小数点对齐,末尾对齐,然后呢,她又收集了一些所谓的零的问题,所谓的化简 也可以把末尾的零去掉,如果没有末尾需要的补零的,我们要补零,他又说一些这些孩子易 错的地方,所以这个既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的同时呢,又注意了这个开放过程中,这个老师的必要的一个引导,所以我想呢,作为一个活动时候,也应该设一些开放性的活动 3 和开放性的问题,那么开放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我们老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 关系对吧,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为一旦就是当你的这个,因为本身就是具有一个开放活动 嘛,总有一些生成的话,我们能尊重这些能生成,去选择判断这个生成是不是该处理,然后 有效地来处理这个生成,那么第三个呢,我想这个开放性还是要我们老师呢,就是在学生的 可能的思考与方法上我们要有一个思考,要有一个预设,就是我们利于它的不同的方法的暴 露,但是我们老师也应该有一定的预设。所以这个条理性开放性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 涉及教学活动的基本的一些原则,当然了,我们还要回到第一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也许是最 重要的,就是涉及教学活动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因为它的核心的魂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像刚才王老师提到的,殊途但是你得同归是吧,所以我们无论如何设计,你必须要跟这个 目标对应,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呢,教学目标中有这一条,但是活动没有这一条,有的是呢,教学目标没有,活动有这一条,他找不到这种对应点,那么怎么来实现这种教学活动与教学 目标的对应呢,老师们特别比较困惑,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我要设计什么样的教 学活动呢,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案例来跟大家分享,我们还是来看看圆的周长这个案例,上个 话题我们提到了,在圆的这个周长这个教学目标中设计了一个非常明确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目标,就是所谓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吧,追逐人类的一种探索的一种精神,然后体会民 族自豪感等等,然后有的老师说,可能实现吗?那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来实现呢,那我们不妨 来看看,在这节课中这个老师是如何实现的他的几个片断,那么在第一个片断之前呢,实际 上这个老师呢,是安排的一个就是实验之前的一个讨论的,也就是我们在座要测量了,测量 了那个什么的时候,那么一般老师就说那么开始分工就测量吧,那么测量之前,需要注意什 么,这个也有了一个很好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意到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 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不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嘛,但是呢,我要是尽可能地使 我们的这个能够准确一点,这也是一个科学的一种态度,所以孩子想到了很多方法,有的孩 子就是想到了就是多测几次,算平均数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准确。这就是第一个片段,在 第二个片断呢,就是测量之后的一个讨论了。是吧,他这里头呢,主要让同学们意识到,我 这个测量我已经很认真了,但是结果呢,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一样是定值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就是作用的反思啊置疑啊科学的态度啊。那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在这个将近4 分钟时间,说了 很多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那么没有完老师紧接着引导,那么怎么办呢,那么我们必须要想 新的方法,于是啊,刘晖、祖冲之啊,以及呢,其他人的探索就出来了,那学生体会到了人 类探索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所以它最后说了,人类和对真理的和完美追求是永无止境 的,我想这句话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了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 4 说呢,教学目标有了,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设计这个活动来实现它这里面还真的没有什么 捷径可设的,不是说胡老师王老师你举一个例子,或者是举几条,怎么就都能讲好的,是需 要我们认认真真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思考,那么刚才呢,我们就对教学活动设计,提了 一些原则,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内容呢,需要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难有这个固定的模式,那么现在我们就选择其中具体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内容 中,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那么选择什么内容呢,我们就选择了计算教学中的 算理和算法的内容,为什么选这个内容呢,主要是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前面已经安排了一个 很好的一个启发性的小数加减法的这个视频,大家对这个已经有了感受了,还有一个原因就 是因为计算感觉,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如 何真正地凸显算理,这个是我们老师相对来说比较困惑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这个来说说。那说话呢,我们就想一想,计算教学它的范畴是比较大的,这里头我们聚焦的是什么呢,聚 焦到,算式列出来以后,我们如何来得到结果。聚焦到这个地方,当然这个结果呢,我们指 是这个精确的结果,因为课程改革还要我们去估算,那我们先把它聚焦在那儿,我们相对来 说比较熟悉的传统内容,有了算式以后,怎么着结果,那么来一起来讨论讨论,那你们觉得 在获得精确计算结果的过程中,有哪三个过程是应该有的啊。

王瑞军:我觉得是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应该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生最后熟练地技能形 成自己应用这种计算方法,这是一个过程。

张丹:对,其实就是这样,干什么事儿就是这样,首先你得自己去试着去探索这个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实际上还要阐述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算,本身他就是感受和理解算理的过程,这个道理,为什么要这么算呢,你干吗这么算就对了啊是不是要寻找背后的道理,那么这个 时候呢,老师可以把这个算法和算理联系在一起,第二过程呢,就有了这个方法以后,我们 探索出来以后,我理解这个方法,我要形成一个方法,或者我们把它叫做内化成一个方法,比如说像竖式,我们常说的,我探索出来的,然后呢通过这个不断地体会练习,我知道了这 个竖式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这个小数点应该对齐对吧,但是真正形成一个技能的话,还是 要考虑什么啊,一种练习,就是达到我们方法的一个熟练化或者是达到它的技能的基本要求,其实就是这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呢,我觉得第一环节现在我们是比较强调了,不是说二 三不重要啊,二三也很重要,就是第一环节所谓的算理的理解,也就是在计算方法的探索过 程中呢里明确算理,那为什么这个内容就变得那么重要呢?我想主要是跟我们数学和学生有 关,一个我们就是想培养我们学生一个探索的精神,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当然要重视计 算它当然也有道理,那么还有一个本身数学就是一个不仅要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这个道 5 理,你不能说在这个最讲道理的学科上,你不讲这是为什么,我记得有一次跟史宁中校长交 流,他说你们现在这个小学是不是现在很多东西只讲规定,为什么这么算,这是一种规定,我说不是的,我们现在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这种规定为什么是合理的,我为什么要做这样 的规定,包括在小数加减法这样的,我为什么要做那个小数点的位要对齐,那么有了这个就 清楚了,那么算法和关系就清楚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算法是怎么去算,那么算理呢,这样 算的意境是什么,背后的道理,那我为什么我们这么相等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你想想,就是 你想拿到一道题以后,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夷平老师那个片断,拿到了几点几几减几点几几以 后,就让学生放手去探索了,那让学生探索去探索,除了鼓励他的创造他的探索精神以外,它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咱们从多角度来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这样去算,就是 探索的过程他就得思考,干嘛要这么算呢,他就思考这个算理的过程,所以呢,在帮助学生 理解算理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了,比如说我们像夷平老师这儿,就有这么几个,一个就是借助这个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回顾一下是不是,借助知识之间的 联系,夷平老师就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1.16 减0.38 以后,老师问了一句什么呢?你们 看看与整数相比较你们有什么发现?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首先说差不多。都得对上,但 紧接着老师又问,那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差了一个小数点是吧,那么这个小数点重要不 重要呢,学生说这个小数点很重要,小数点得对齐,那么小数点对齐是干吗呢?就是这个技 术单位这个对齐,实际上它是根据以前知识的一种联系,当然这个联系有相同点,有不同点,实现一种迁移,帮助学生去理解算理,进一步去让学生在去体会到呢,整数虽然是末尾对齐,小数是小数点对齐,但是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王瑞军:相同小数要对齐。

张丹:必须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应该对齐的这样一个想法。这个是一个知识联系,第二个 呢,我们还可以借助数学运算的那些意义帮助他理解这个算理,这个也是我们老师常用的,比如捉在夷平这个课中也有,孩子意识到了,为什么我的那个两位小数0.384+0.48 那个4 和8 为什么不能直接往一块儿加呢。

王瑞军:因为他们表示的意义不一样,4 表示的是千分之一,8 表示的是八个百分之一,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往一块儿去加。

张丹:对这个道理,孩子就是通过什么啊,就是通过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就是说了4 个0.001 和8 个0.01 是不能直接加的,那怎么着就可以加了呢,其实再次意识到,原来我们 的所有的小数点对齐我们的所有的数位就对齐了。所以他能讲,所以这个就是靠什么了,靠 数及运算的意义来理解,当然了,除了刚才我们说第一这是联系,第二是数据运算的意义,6 来帮助我们也算,还有方法,比如说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有的老师在讲同样是比如说我们在 举这个例子啊,同样是1.16 减1.38,那对齐的时候,有的老师,借助什么例子可以。王瑞军:可以借助元角分,可以马上意识到。

张丹:那学生讲了,那多少了,那个小数点对齐了以后,元和元就对齐了,角和角就对 齐了,分和分就对齐了是吧,所以呢,我对小数点理解了。实际上这是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 背后的算理,这又是一条途径,当然呢,也可以借助长度来米和米对齐,厘米和厘米对齐,这个也是可以,这是三个,就是同哪些方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算理呢,就是借助生活中的一 些例子,那么第四个呢,我想特别强调的就是在我们目前来讲,就是在教学和教材中相对比 较忽视的,就是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算理,比如说同样是这个,再说啊,1.16 减0.38,除了我可以利用元角分,我可以利用整数,数位是吧,我可以利用小数的意义 是吧,我们还可以什么啊,还可以用什么比较直观地的来帮助他理解必须得和小数点对齐啊。王瑞军:画画图。

张丹: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认识的时候,如果我把这个陈一个正方形,当成1 的话,因 为这个老师一大片当成1 的话,分成10 份,那一条就是0.1,再分成10 份,那一小格就是

0.01,所以你想想就是把这些一点一六一个大片和一个小条,和六个小个减去这三个小条,和八个小格,学生意思就是有的听过这样的说了,那得片和片对上,条和条对上,格和格对 上,那不就是小数点对齐了吗?所以它是借助呢,直观来帮助学生们来体会这个背后的这个 道理,所以我们现在有四个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我们再回忆一下,一个是生活中的例 子,这个我想呢,老师们一定去积攒一些比较熟悉的一些好的例子,因为我们这里讲主要是 比赛的竖式算的一些这个与这个十进制比较一致的这种例子出来了,元角分啊,长度单位啊,因为就是它的十进制不一样,所以要举这个例子,你要是举别的例子,不具有这样的结果,所以第一个是生活例子,第二个呢就是借助直观,那么我们也要看一看,比如说我们在小数 中我们用这样的直观,我们在分数中呢,我们有的时候用方框,有的时候,是用眼,这都是 非常好的,我们在整数中也可以借助一些这样的直观来帮助学生去体会啊,比如说一捆一根。对小棒就是一个很好的直观,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数学中,老师们注意到,一百以内的我们一 切都用小棒。非常一捆,但是到了,千万十万,我们是不再用小棒了,我们就是用那种体积 立方块儿啊,是一个,是一条一面是一百,就是1000,这个我们体会到了不同数位的这个 意思,然后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些模型,然后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的一些模型。这个特别呢,我想在其中在小学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直观模型,一个呢就是我们提到的那种方块儿那种 模型。我们既可以是这种立方体的这种方块。这种模型,我们既可以是这种立方体的方块,7 也是可以是方格纸是吧。方格纸上也可以帮助我们算小数,也能算分数,对吧等等等等,还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说的竖线,那就是数轴是吧,竖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直观 的模型,那有老师说,竖线在小学是不是在讲得太抽象了,其实完全可以利用尺子来帮他理 解是吧,这些都是一些好的直观模型,那么第三个刚才就是说了,就是术语运算的意义,这 点我们再回顾一下,因为我们常说就是这个学习是有联系的,很多孩子之所以这个问题出问 题,是在开始对数的认识的时候,就是出问题了,所以这个我们可以借助数据运算的意义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当然还包括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整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整数之 间呢,位数多了以后呢,那个三位数啊,还有两位数啊,和一位数这样的联系。都可以帮助 我们来理解这个算理,那有的老师又会说,那你看这么多方法,那我怎么办呢,我每节课都 用了?

胡红宇:还是根据不同内容的去备课。

张丹:对,我觉得就是一个单元备课,就是你不就是再上这一节课不上了,你可以呢,这节课侧重于用这个,这节课用其他一个,让孩子们体会到会有这么多方法都可以,另外呢,我们还要看学生,看学生对你哪个方法更容易好接受,我们可以选择,所以只是给大家一些 建议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个算理,那么为了使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个直观的这么一个重要性,因 为这个是我们的薄弱点,那么在这里呢,我们不妨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要的案例,也就是关于 呢,小数呢,除法中的小数,除以整数,那么刚才呢,那么王瑞军老师已经介绍了他的这个 教材编写的意图的设计,那么我们可以对这个教材呢,不仅仅可以看这一本,还可以很多版 本在一起来对比的来看,结果呢我们发现呢,确实了,小数除以证书,在不同版教材中,他 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说给我们随便选了两个版本我们来慢慢啊,第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啊 就是明确地点出了这个什么啊,点出了这个小数,除以整数的一个方法,就是什么啊,就是 商的小数点要与倍数的小数点对齐,所以这个小数运算中这个小数点就非常重要,所以有的 老师就是说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个小数点点在学生的心里,可能是意识到了这个点的重 要性,这个是它的相同点,那么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个小数点要和倍数对齐,这个就是道理,在这里呢,这个教材呢,也有共同点,一个呢都选择了什么呢,就是都选择了生活的例子,只是两个版本选择的不一样而已,一个选了,元角分,一个是选择了长度,都是可以的,另 外呢,这个教材还突出了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一些什么,就是一些意义,就是通过这 个对小数的理解,这个24 是24 个十分之一,所以这面要体会到这个是4 个0.6,24 个0.1 嘛,所以6 个0.1 你当然要点到位了,所以你正好那个点就和他那个对齐了,是吧这样一个

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但是呢,我们也发现这个过程中呢,它没有这个直观,就是没有 8 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图形,那有的老师说那可能也许不借助直观就可以了,但是我想呢,给它 一个直观总是有好处的,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想法,那老师说那这个整数中用直观的比 较多啊,那小数中能用直观嘛,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一套教材啊,也是小数除以整数,7.75 除以5,当然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借助生活的例子是钱,但是我们更可以把它理解 为是直观,因为这里面的片无所谓是代表什么,所以你看7.75,用直观呢,就是相当于7 个1,所以在图中呢,就有了7 个1 是吧,然后呢,7 个0.1。这里有7 个0.1,然后有5 个 0.01,也可以完成的,有的老师说了,我没有那么多圆片,其实无所谓,你自己画一个图就 要可以了,是不是,不一定需要这么多圆片,不一定需要这么多的圆片,那么我就在图上画 了一个5,在纸上画一个图就行了,然后呢,我再除以5,然后就相当于分成了5 份,那么 很自然呢,就是从这里分,那么就是一人一个人是吧,还剩2,关键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个2 到底是多少,然后把那个27 拉下来以后,这个27 个到底是多少是27 个1 还是27 个0.1,当然你可以抽象地去选,这个地方应该是27 个0.1,那你借助这个图呢,那你就把这个两个

放到了这里面,那么一个就是代表10 个,所以27 个这上面写了就是十分之一,上去27 个 0.1,然后再去除以5,去分,那一人就分了,5 个,很明显就是5 个0.1。然后再剩5,剩完

了,然后变成两个,两个再变成呢25 个0.01,是吧,再除以5 就是0.05,所以结果是1.55,它就是借助这样一个直观的来帮助你理解,受到它的这个启发呢,我们海淀的一个一位五一 小学的高老师就是上了这么一节课,就是精打细算。当然了这个精打细算呢,是一个情境,就是从一个买东西,要花多少钱这个情境进入到了这个学生要计算这个11.5 除以5,然后呢,就鼓励学生呢,去把11.5 首先看成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相当于11 块钱相当于,这个

钱既是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是直观上的小圆片是啊,所以就是11 个,然后就去分,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呢,特别关键的发现了这个剩的这个1,和这个5 结合在一起,是15 个 一角就是15 个0.1 元,所以呢,一个就是0.3 元,所以这个小数点就点在这儿,所以这个就

体会到了,这个既是生活中的例子,又是一个提到了直观,进一步他做的特别好,就是到这 儿了还没完,怎么办呢,说如果我给他不是这个元角分这个模型了,不是这个例子,那么我 们怎么做,就是说数学抽象的一个层次,那学生们,就意识到其实你给我什么都无所谓,我 都只要把11 看成是11 个1,然后把0.5 看成是把这个1 分成10 份,取5 份,刚才那个过程

完成可以实现,所以2×5=10 这个剩的1 是1,变成这个小份以后,就变成了15 个10 份了

再加上刚才的那个5 份,就是15 份了,这个15 份是15 个0.1,是吧,再分5 个,又得出来

了,所以出现了一个过程,把生活中的元角分变成了这个直观的模型,还没完,他经常让学 生去对比,实际上这两个实际上是一样的,第三步,再抽象一款就是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个圆 9 片的这个,把它放在数位顺序表中,去理解这个1 的含义。就是理解一下这个1 的含义,15 个0.1 的含义,借助这个数的意义,再次理解。所以呢,他就在这个过程中,既借助了生活 的例子,又借助了生活的直观模型,又借助了数的意义,而且把这个三者联系在一起,让学 生加深对这个东西的了解,所以这个过程呢,紧接着他又用12.9 再次经历这样过程啊,这 个我们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了,再次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到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跟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我想呢,有了这样一个经历以后,孩子对这一点就记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呢? 因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一样,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就是记住了这个圆片,钱,可能这个孩子就 想到那个方片,可能有的孩子就想到了个数位顺序表,那么这个都是一个不同的想法,那么 当然后面是一个简单的改错,那么再次去加深理解。那么由于这个我们再次可以用不同的角 度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算理,我们停一下现在多长时间了,那刚才我们讲了什么是算理,算理 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帮助学生体会算理,我特别还想再说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一定要把它意识到就是算理的理解,不是就是靠正文,或者是说一节课的开始,他应该 贯穿在我们整个过程中,有的老师就是说就是开始的那几分钟就是讨论了算理,一旦把方法 出来了以后,那个方法出来以后那个算理就再也见不着了,练习呢就开始练的全是计算,然 后第二节课呢,还是在练习,到复习的时候,又是在练,实际上我说呢一个问题的理解是需 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很好理解啊,那计算的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对于一个理解也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挖掘,那有老师说,那我们到底设立一些什么好 的练习呢,不是不想啊,我没有这方面好的练习,包括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好的测试题 目,所以我就算了啊,所以这节课了,我也跟大家介绍一下好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还介绍这 个小数加减法,我们刚才播放的都是它的那个大的讨论的过程,只要它要是结束以后呢,它 也是安排了这几个练习,它这个几个练习呢,也是很有特点的,那也给大家先想一会儿的过 程啊,就是你们觉得上了这个小数加减法以后,我们正文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已经安排练习了,我们应该安排什么样的练习,就是我们除了那个算,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呢,夷平老师 呢,是如何安排练习的。看你们也已经有点想法了吧。

王瑞军:我觉得如果是让我来设计这些练习的话,可能我还会偏重一些对前面出现的那 些新情况的巩固方面的练习,注重一下,比如说这个同学提出的相同数位对齐啊,补零啊,花钱啊,可能其他同学还不是太熟练,能弄懂这节课的课后部分,再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计算 的方法啊,新情况的处理上面啊,如果是让我设计我可能是关注这一方面的。

张丹:就是把那些相对困难的情况再经历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是一个意思吗?就是你 比如说把这个小数点对齐不末尾对齐,为什么要补零,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这个方式。10 还有有没有其他方式呢?

胡老师:实际上也可以让他针对这一道题上,让他自己去谈一谈他对这道题的理解,你 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也可以看出他到底是明白了为什么。

张丹:就是再来一道,再说一下,就是你为什么要这样算。都是要注重这个道理。那我 们看看余老师呢,也是这个题目,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新意的,第一个呢,它就是设计的什 么呢,就是定位的游戏,他就是先给了一个5.23,然后给了一个趣味性的,就是这个卡车脱 着这个0.7,要走过来要对,对在哪儿,什么时候,停,到这儿了,学生了发现了这个末尾 对齐了可以不可以停,就像是刚才王老师说我再把那个比较难情况再讨论一下,就是末尾能 不能停,再进行讨论,然后又出现了一遍,那在哪停呢,需要进一步知道,就是小数点对齐 了,就可以停了,为什么可以停,这是5.23 加上0.27 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你看 紧接着减法也是一样的,也是这样的,同样的,这个0.6,在哪儿停,跟它的思路是一样的,不能在末尾,是吧,必须要小数点对齐所以这种我觉得是学生比较容易错的,就是所谓的小 数位数不同的时候,紧接着呢,他又出了一道题呢,可能是错误率更高的,就是所谓的这个 整数跟小数,是吧,看不见小数点,这个是又来车了,车怎么办,先就疑惑了,为什么疑惑 呢,来回这个车没地方跑呢,没有小数点怎么办呢,学生通过讨论呢,发现呢,原来小数点 在这儿呢,所以仍然是小数点对齐以后相同数位对齐以后,相同数位对齐以后再次理解算理,这个就是再次帮助学生再次理解算理的一道题。那么第二道题是这样设计的,我觉得也是有 一定道理的,就是让学生口算,对比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呢,学生都发现了都是5.55,都 要加一个2,结果这个2 在不同的数位上不一样了,像0.02 那个2 应该跟哪个5 对齐,加了

0.2 那个2 应该跟哪个5 对齐,加那个2,跟那个5 怎么对齐等等等等的,让他体会到了必

须是相同的数位,必须对齐,所以这样的练习呢,我觉得我们现在并不是很多,还需要我们 一点点地挖掘,但是总而言之呢,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算理的这个理解,我觉得要贯穿我们学习的那个时间,今天呢,在前几个话题在休息的时候我还跟于非(同音)老师交流了一下,就是小数乘小数的复习课,练习加复习的课,就是他就是想在这节课上全体讨论这样一个问 题,那你说小数加减法还是小数点对齐。是吧,小数点为数要对齐对吧,那么这个小数乘法,那么这个为什么就不对齐了。

王瑞军:刚才我已经看了就是刚才我们一直在谈论这个小数点相同数位对齐的时候,我 脑子里的确刚才就在想,小数乘法这是我刚刚讲过的一段小数乘法,都在讲,就是学生在这 个过程当中反映出来的困难使我之前可能没有太意识到,我总是认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 之后,可能在下边的计算,结果我点小数点的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是一个难点,但是最近11 学生显示出生成这样一个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头脑当中根本根深蒂固认识到了,小数点 对齐是数列数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注意的一个方面,而且显得他还在相同数位对齐,这 个是我之前没有关注到的,通过我刚才我感觉的,之前,小数加减法的那种强化训练,到小 数乘法除法那个小数定的时候,其实那个新的理解这个图景,真是在教学当中应该重新想办 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时候的小数点是同样重要的,不光是结果重要,我突然发现了,摆成竖 式那块儿非常重要。

张丹:就是我们不让学生理解,这个小数点的这个练习只是不是一个方法是和一种形式,它的配合的道理是数位的问题。像我们在做任何的计算,都是在计算数位是什么,有几个这 个接触的单位是不是,那么这个过程中,如果这个是不理解的话,那么0.3×0.2 那为什么不 得0.6 嘛,你不是让我老是对齐吗?这个时候你就不让我对齐呢,变成0.06 呢,王瑞军:甚至是发生这种错误比如说0.032×8.6,他列的时候,他会把8 和0 对齐个位 对齐,然后那个6 和那个末位对齐,中间也不现空着,实际上他相当于就是他不再把它看成

是8.6 了,他把它看成806 乘了,张丹:对,他都是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也期待着夷平老师他这个看孩子是怎么反映的,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问题给大家。王瑞军:这节课特别感谢您了。

张丹:总而言之他给我们一个想法就是,算理的这个理解不是开始几分钟,可能要贯穿 到整个单元,整个一节课来理解所以以上呢,我们对算理的教学活动呢,来进行讨论。因为 确实呢这个活动呢,很难说有一个规则,我们需要具体问题来具体问题,在以后的模块中呢,也会围绕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再跟大家去讨论,那么以上呢我们这个话题呢,就即将全部结束 了,我们在整体的回顾一下,实际上在这个整个模块中呢,我们讨论了三个话题,第一个话 题呢,就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希望老师们在脑海里建立那个图,就是教学设计 的那个基本过程中,教学目标呢是核心。它是魂,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二个,我们思考 了三维目标的一个内涵,这三维目标中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中的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知识机 能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知识技能本身制定需要具体明确等等等等。那包括我们数学思考目标中 有些抽象思维啊,形象思维啊,统计观念啊,推理能力啊等等,还要解决问题这个目标的内 涵,还有这个情感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的内涵,如果老师觉得我这个地方,我还是 不是很清楚,我们完全可以回去看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表述我觉得是非常 地详细了,需要我们根据具体问题了来进行具体地设计了,另外呢,在制定教学目标中,如 何制定中,我们也提到要关注几个,要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关注教材的教育价值,教材 12 之间的内容的联系,学生包括学习的方法等等等等。这里头呢,在以后的模块中,我们还会 再对教材学生再做一个深入的讨论,那么同时呢,在制定这个目标中我们也提出了4 条原则,就是整体把握,有针对性,明确具体,注重长效,那么最后呢我们对算理呢,我们也给大家 呢,提供了一些方法,借助生活的例子,借助直观的术语运算的意义,要借助知识之间的联 系等等等等,同时把算理的教学呢,贯穿在我们整个教学中,也作为一个基本的目标,当然 也有老师说那是不是就是技能不重要了,那技能也童暧的重要,只不过我们今天讲了其中一 部分,那么有机会我们还会对……如何形成技能设计合理的活动,还会再继续探讨,所以以 上呢话题呢我们基本上告一个段落了,最后呢我们还有两点需要强调的,一个就是我们文本 阅读的内容,请大家回去一定要看我提供给大家的一些文本,那当然这些文本呢,并不是代 表就一定赞同他的每一句话,主要是提供给大家一些思考点,你完全可以根据这样的文本有 你自己的想法,我想这个就是什么……在这个文本阅读之后呢,我们要完成一些测试题,作 为你读了这个文本的这样的一个成果吧,第二呢,就是我们要有一个自我实现的作业,在这 个作业中呢,我们一共给大家留了三道题,我再重申一下,一个就是选择某一节课,自己选 择一节课,你来独立制定它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建议大家最好跟你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比 如说我正在进行五年级的教学呢,我可能选择我想讲的一节课,你来试着制定一下你的教学 目标,特别是重要的就是说明制定它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二 呢,就是结合你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你来设计一些核心的教学活动,第三个作业呢,就是 梳理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你自己的收获,就是听了这个讲座也好,学习也好,跟别人 交流了也好,你的收获是什么,然后提出你进一步的困惑,我想一个好的讨论就是这样的,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但是这个问题肯定是新问题,就你一定会有一些新的问题,那么 这些问题你把它记录下来,有的可能在模块能慢慢地讨论,有的可能需要我们长期的一起来 讨论,那么一起来实现,那么最后呢,我想呢,用这个画了一个锁,做一个简单的一个结语 啊,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数学教育家他这么说过,他是呢,就是看起来啊,你设计什么样的活 动,是一个本子上是一个选择,就是你看同样的角度的度量,就是有的老师就把重点活动设 计放到了这个不断地放到了这个量的方法,有的就把它放到了,怎么来通过这个角的度量体 会这个度量的含义。形成的这个过程,同样的小数加减法,有的放到练习了,有的放到了对 算的基础学习,所以从本质上都是老师的一种选择。也很难说是哪个是最好的,但是这个背 后呢,一定代表着你数学你对教育的一个看法。对吧,为什么他会把这么长的时间,放在了 自主学习上,为什么他把这个重点放在这个度量意义的体会上,本质上代表了他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的一个看法。所以还是那句话,就是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是最本质 13 的,也就是教学目标合理制定的重要性。那么这个模块呢,我们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收看。

下载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语用”目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用教学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

    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二 实 小 陈 立 风 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

    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1、教师应该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方法地指导,每次的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则读出课文的韵味。在通读课文......

    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请用本节课的例子,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发表意见。 借助平日的教学经验和王老师的作文课,让自己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

    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大全五篇]

    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 航模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活动目标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赵凤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活动课程目标的,这也说明活动是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

    如何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阳光学校段岩樱 如何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阳光学校段岩樱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的重中之重。一切教学设计与手......

    如何实现中学德育教学目标

    如何实现中学德育教学目标 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孙桂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也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