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上街区矿山小学郅建丽通讯地址:巩义市小关铝矿矿山小学邮编:451272 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当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而法制教育是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本学期,我对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人教版)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可待开发的法制教育资源,在三至六年级八册书中,与法制教育有关联的课文达三四十篇,初步整理如下:
一、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最多的题材。每个年级都有多篇课文与爱祖国、颂祖国有关。如赞颂祖国美丽富饶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上册第22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上册第23课)、《七月的天山》(四年级下册第4课)、《可爱的草塘》(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6课)。赞美祖国山水名胜的《桂林山水》(四年级下册第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第3课)、《趵突泉》(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1课)。展示我国众多“世界遗产”的《长城》(四年级上册第17课)、《颐和园》(四年级上册第18课)、《秦兵马俑》(四年级上册第19课)。介绍新中国成立盛况的《开国大典》(五年级上册第26课)。抒发海外华侨思乡之情的《梅花魂》(五年级上册第6课)。庆祝香港胜利回归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五年级上册第24课)。描写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詹天佑》(六年级上册第5课)。赞美边防战士扎根海岛的《彩色的翅膀》(六年级上册第7课)。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和英雄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我国颁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三年级下册第7课)讲述人们不爱护环境,最终遭受大自然惩罚的故事,引人深省。《路旁的橡树》(三年级下册第8课)则讲述了筑路时为了保住路旁的一棵橡树,工程师宁愿更改设计规划,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126页阅读材料)提出由于工业生产污染了空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醒我们关注大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只有一个地球》(六年级上册第13课)呼吁人们保护地球母亲,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大瀑布的葬礼》(六年级上册第14课)通过人们为即将消失的大瀑布举行的葬礼,唤醒人类对水资源的重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10课)让我们知道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了解了“保护母亲河行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述说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揭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青山不老》(六年级上册第16课)记录了我国西北老汉植树造林的故事,赞颂了普通百姓为了改变生存环境所做的巨大努力。
三、与保护动物有关的。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提出要保护珍惜野生动物。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是地球物种的一部分,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而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场面总是令人备感温馨。《小狮子爱尔莎》(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3课)讲述了人与小狮子之间的真情故事。《燕子专列》(三年级下册第6课)讲述了人们热情救助受冻燕子的感人故事。《珍珠鸟》(五年级上册第16课)点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鲸》(五年级上册第9课)让我们了解了鲸这种动物。《与象共舞》(五年级下册第27课)中描绘的人与象的亲密关系令人向往。《老人与海鸥》(六年级上册第21课)中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令人动容。《跑进家来的松鼠》(六年级上册第22课)中那只松鼠是那么调皮可爱。《最后一头战象》(六年级上册第23课)里大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金色的脚印》(六年级上册第24课)中狐狸母子的舔犊情深又是那么令人感慨。这些与动物有关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了人们关爱动物的良善之心。
四、与家庭美德教育有关的。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保护、教育未
成年子女的义务。而孝敬父母既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的表现,也是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体谅父母,孝敬父母长辈的好习惯。课文《可贵的沉默》(三年级下册第17课)就叙述了老师教育孩子们回报父母之爱的故事。而《妈妈的账单》(三年级下册第20课)则歌颂了母亲无价的爱。这些文章都让我们深受教育。
五、与关爱残疾人有关的。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课文《掌声》(三年级上册第29课)描述了同学们的掌声带给残疾学生的巨大鼓舞。而《检阅》(三年级下册第14课)则显示了大家对残疾少年的理解与尊重。这些课文让我们知道,关心爱护残疾人是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应该懂法,用法来约束自己。
六、与守法、诚信有关的。我们知道,道德是我们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道德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课文中与此有关的内容也有一些。《我不能失信》(三年级上册第8课)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坚持守信的故事。《中彩那天》(四年级下册第5课)中的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万年牢》(四年级下册第6课)讲述了父亲做生意公平、实在。并教育自己的孩子诚信做人。《到期归还》(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7课)描述了毛主席遵守约定,按时归还书帖的故事。《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上册第13课)里父亲的教诲使孩子终身受教。这些文章都很感人,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
七、与《国旗法》有关的,《一面五星红旗》(三年级下册第26课)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漂流失事,处境艰难之际,拒绝以国旗换面包,赢得尊重从而得到救助的故事。在该课课后的“资料袋”里,引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育大家要尊重和爱护国旗。
八、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的。《智慧之花》(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第7课)课文中小姑娘江雪勇敢地举报了不法商贩,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教育他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
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以上的分析总结来看,小学语文课本中与法律有关的素材分布比较分散,有些主题还曾反复出现。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法律知识?渗透到何种程度?怎样做到二者完美结合?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重新解读,即从独特、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主题。如课文《景阳冈》(五年级下册第20课)描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大家都称赞武松是英雄好汉。在课文讲完之后,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武松穿越时空来到现在,重上景阳冈,发现有虎,乱棍打死,可以吗?结果引发了学生的热议,在讨论中,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认为老虎是珍稀野生动物,武松打虎的本事在当今社会无用武之地。这样,在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再如《西门豹》(三年级下册第30课)一文中,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固然大快人心,但那是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地方长官对百姓掌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西门豹可以那样做。而在当今法制社会,不管是多么罪大恶极的罪犯,要将他处以死刑,都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绝不是任何个人说了就算的。如果让学生们明白了这一点,通过今昔对比,就会感受到当今社会法制的健全,体会到法律对个体生命的重视,明白一切都要依法办事。
二、联系实际,适时切入。《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上册第13课)一文中,孩子钓到一条大鲈鱼,欢喜异常,可因为距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孩子最终放掉了鲈鱼,从而获得了终身难忘的道德教育。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到,在“父亲”眼里,定下的规矩就要遵守,没有商量的余地。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了吗?讲完此课,老师不妨在学生中做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平时有没有闯红灯的?有没有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的?有没有翻越护栏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再来对比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相信学生们都会深受教育,同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也会深入人心。
三、拓展内容,加深认识。《鲸》这篇课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让我们了解了鲸这种动物。课后的“资料袋”介绍说,由于人类捕杀和海洋环境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看到这些,很多同学都很担心鲸的处境。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鲸的生存现状。结果在随后的小练笔“鲸的自述”中,几乎所有同学都加入了鲸为自身生存环境恶化悲愤呼吁的内容。还有不少同学对查到的日本捕鲸船大量捕鲸事件进行了猛烈抨击。通过对《鲸》内容的拓展,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调动情绪,以情动人。许多与爱国题材有关的内容如《梅花魂》、《彩色的翅膀》等等,老师不必讲太多大道理,可以通过深情的朗读,动情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深切的爱国之情。《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则可通过电教手段,用课件来展示祖国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总之,通过课文内容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课时的前提下,帮助学生领会法律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以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的眼光处理教学过程,这种双向的教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此外,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使课堂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发挥了主课堂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应有的作用,强化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法律水平,推动了未成年人道德法制教育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街区矿山小学郅建丽
第二篇: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以许是这样,过得平平常常是一种幸福。如果碰到是是非非就要经得起考验。在经济大潮中,有人腰缠万贯。在仕途前程上,有人身居高位。但这些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触犯国法律条,一切又将随之改变。
法,自古以来就有。它是立国安民的重要武器。建国以来,法更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它为国为民而立,规定了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在贵州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事件,贵定某中学的“9.16”事件。透视出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分析:
一、学校方面。首先,自从搞两基扫盲以来,学校要整理的资料较多。要抓的工作较多,如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要付出较多的精力。要全面抓,要落实深入,师资力量显然不够。其次,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辅导老师,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从道德和情感的层面去处理。虽涉及法制,但内容不具体。
二、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受到监控的,每一学年的统考统评和教学质量奖惩,让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上。千方百计的提高考试学科成绩,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不太重视。
三、学生方面。法律条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法律术语让学生理解出现困难。加之学校老师都不够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知道多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呢?
一、我们要重视理论指导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法治的世界,其中有法律的成分。学生不可能离开这样的世界而单独存在。要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就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其次,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跟思想教育的联系,有跟听说读写的联系,有跟其它学科的联系,跟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联系,自然也有跟法制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孤立的,他它们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抓好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二、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法制教育凭借的是教材。教材入选的课文类型有多种,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语文教学应把法制教育寓于其中,如淡淡阳光沐浴着学生的行为,如点点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直接灌输。要靠语言的感受力,要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要一步一步扩展他们的法律知识。
每次渗透法制教育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严肃地对待要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利用课文中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丰富的课文内容,自觉地,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法制教育课。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抓重点,要以学习语文为基础。此外,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我们要准备探索创新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固守现有经验,不因时而变,面临教学困境不善于打开局面,那么,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会阻碍它的开展。
不管渗透法制教育的路有多难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法制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法制论文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二郎张尧小学
刘方方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治观念,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课堂渗透,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仅仅只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生存能力,让学生从小具有法治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与法治教育渗透时,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中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要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就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清王朝面临全面崩溃,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再加上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中国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发展十分困难。就在社会背景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这种为国为民甘心担风险的杰出的爱国精神,学生就自然而然领悟到了,油然产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对詹天佑爱国的伟大形象的崇敬之情,从而产生教育感染作用。
课堂阅读,润物无声。
学生读书,我也能够利用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游记》、又是学生非常愿读的古典名著。特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孙悟空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在学生的谈论兴致最高的时候我发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吴承恩想借助这几个形象向我们讲述什么道理吗?”看着大家莫名其妙的样子我说道:这四个形象其实代表着一个人身上的四大品质,你们想一想,各是什么?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唐僧代表的是理想,孙悟空代表的是坚毅,猪八戒代表的是懒惰,沙和尚代表着忠实。师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则代表一个人健康成长,最后终成大业。看着大家心悦诚服的笑脸,我又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种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一定要立志高远,意志坚强,战胜自身的懒惰享受之心,抗拒身边的种种诱惑,忠实于自己的追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就辉煌的人生!”这种在阅读中的法制教学,会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考虑,自觉增强法制意识。
三、口语交际,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比如有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以自己妈妈的生命相要挟,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在一次班会上,我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学生激烈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犯罪产生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四、习作渗透、法制为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中引进法治教育,使法制教育这个纲领始终贯穿在习作当中,如每周四晚自习我让学生看一期《大家看法》或《法治在行》,由于这类节目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还得益于每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传媒我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新闻上连续报道上海动车事故,血淋淋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国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筑公司。由于有关建设部门投机取巧,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上的严重不合格,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严重的损失。如: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平时,我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我们语的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文教师责无旁贷,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就要对他们进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明辨是非能力,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贾寨小学
陈承志
第四篇:沙鹅小学法制论文: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以许是这样,过得平平常常是一种幸福。如果碰到是是非非就要经得起考验。在经济大潮中,有人腰缠万贯。在仕途前程上,有人身居高位。但这些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触犯国法律条,一切又将随之改变。
法,自古以来就有。它是立国安民的重要武器。建国以来,法更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它为国为民而立,规定了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在贵州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事件,贵定某中学的“9.16”事件。透视出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分析:
一、学校方面。首先,自从搞两基扫盲以来,学校要整理的资料较多。要抓的工作较多,如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要付出较多的精力。要全面抓,要落实深入,师资力量显然不够。其次,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辅导老师,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从道德和情感的层面去处理。虽涉及法制,但内容不具体。
二、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受到监控的,每一学年的统考统评和教学质量奖惩,让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上。千方百计的提高考试学科成绩,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不太重视。
三、学生方面。法律条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法律术语让学生理解出现困难。加之学校老师都不够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知道多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呢?
一、我们要重视理论指导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法治的世界,其中有法律的成分。学生不可能离开这样的世界而单独存在。要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就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其次,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跟思想教育的联系,有跟听说读写的联系,有跟其它学科的联系,跟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联系,自然也有跟法制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孤立的,他它们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抓好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二、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法制教育凭借的是教材。教材入选的课文类型有多种,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语文教学应把法制教育寓于其中,如淡淡阳光沐浴着学生的行为,如点点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直接灌输。要靠语言的感受力,要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要一步一步扩展他们的法律知识。
每次渗透法制教育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严肃地对待要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利用课文中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丰富的课文内容,自觉地,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法制教育课。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抓重点,要以学习语文为基础。此外,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我们要准备探索创新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固守现有经验,不因时而变,面临教学困境不善于打开局面,那么,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会阻碍它的开展。
不管渗透法制教育的路有多难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法制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法制教育
梁国忠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可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要求必须负起各自的责任来,校内校外相互监督,每年对学校的民主法制工作做出周密安排,连年计划并总结经验,用于学校的普法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二、把民主法制教育与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把民主法制教育渗透其中。如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旗意识,学校每学期都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的仪式,有法律规定,从而在升旗仪式时能严肃认真。又如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能与学习《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并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与违反校规之间没有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深入课堂
学校要积极的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作为学校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四、把民主法制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一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民主法制读书活动,组织小学生看民主法制教育画册,复述其中的内容,讲其中的故事,写心得体会等。二是结合形势特点,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活动,如结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组织学生郑重宣誓: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三是营造民主法制教育的氛围。学校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
报等,经常向学生宣传民主法制知识。四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如举行知识竞赛、辩论会、征文、文艺表演、演讲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素质,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五、把民主法制教育与防止学生辍学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相结合 首先,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次,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学生非正常辍学,巩固“普九”成果。最后,加强后进生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其转化。
六、开展依法治校
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正常的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