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

时间:2019-05-13 21: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

第一篇: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

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

三角学是一门研究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三角函数及其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三角学是以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为基础,研究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在测量方面的应用的数学分支,简称三角.三角学一词的英文为trigonometry,它与两个英文词汇 triangle(三角形)和measure(测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角学起源于实践.由于农业需要编著历书,航海需要确定航向等,促进了天文学及与它密切相关的三角学的发展.第一发展期是公元前150年至公元13世纪,三角学主要为天文学和测量服务,并且被理解为单一的解三角形.第二发展期是公元13至17世纪,称为成长期,开始把三角作为独立学科,并证明了正弦定理、正切定理,引入了正弦函数等.第三发展期是公元17世纪之后,称为定论期,产生了三角函数的解析理论.)

我国对三角早有研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了一本有名的工具书,名叫《考工记》,书中记载了几种特殊角的名称:90°角叫做“矩”,45°角叫做“宣”,135°角叫做“罄(qing)折”等.

在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里,已记载了平面测量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元3世纪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在计算单位圆(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的内接(顶点都在同一圆上)正六边形等图形的边长时,以及公元13世纪赵友钦在计算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时,实际上已求得了某些特殊角的正弦值.在我国古代历法书中关于根据竿的不同影长来确定季节和时令的方法的记载,实际上已构成了一份余切值表.

16世纪,外国的三角知识传入我国,那时已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及正矢、余矢等八个名称,总称八线.

17世纪,第一部中文的平面三角学(邓玉函等编译的《大测》2卷)和球面三角学(徐光启等编译的《测量全义》10卷)相继问世.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文研究

倪瓒与元末题画诗的发展

作 者 : 原 秋 妮 院 系 :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 国 画 年 级 : 2012级艺术硕士 学 号 : 1 2 1 2 2 9 指导老师 : 陈 刚

日 期 : 2013年11月10日

倪瓒与元末题画诗的发展

原秋妮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倪瓒作为“元四家”中以,“疏体”见长的画家,画作意境多变现为疏简清逸、幽谷、淡远,题画诗也尽脱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淡之情,画作两相应发。倪瓒是元末题画诗存世,最多、量最高的画家诗人。元末及元以后的题画诗,与倪瓒的诗画创作分不开。关键词:倪瓒、元末、题画诗 元代文人圈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家同时又是诗人,或者,以诗文扬名的文,人同时又工于丹青。元前、中期著名画家诗人如高克恭“画入能品”,其诗亦“神超韵胜”。元末诗画兼擅的文人更多,如黄公望“善画山水,师董源。晩季变其法,自成一家。山顶多岩石,自有一种风度”。倪瓒“所作诗画,自成一家,潇洒颖脱,若非出于人为者”;吴镇“弄翰自清逸,歌诗更悠长”。此外还有王冕、曹知白、方从义、朱德润、张雨、陈汝言、棠棣等人。由此可见,元代自高克恭、赵孟頫直至元末,文人而兼画家,画家而兼文人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元末,以四大家为代表的文人的创作实绩,使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 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却在大兴于元末的文人画中和谐共处。同时,以善画扬名而兼擅诗文的文人,又以在画上题诗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题材领域,为元代文学史添上了独特的一页。

元末画家诗人中,声誉最著者当属倪瓒。倪瓒(1301—1374),自元镇,号云林,无锡(今江苏)人。由于家饶资财,倪瓒得以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史,出门求友生”,刻意经史,悠游岁月。曾自筑清閟阁,蓄古诗画于其中,并在这里度过了十多年以读书、吟诗、习画为主的安逸生活。元末社会动荡,倪瓒卖田蓄古诗画于其中,并在这里度过了十多年以读书、吟诗、习画为主的安逸生活。元末社会动荡,倪瓒卖田宅,疏家财,“往来五湖三泖间二十余年,多居琳宫梵寺,人望之若古仙异人„„。明洪武七年倪瓒返回家乡,几句殷勤家以终。倪瓒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尤以画著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画“四大家”。著有《倪云林诗集》,后人辑有《清閟阁全集》。

倪瓒历来被视为元末“高士”的代表,袁华的《倪云林同集》诗云:“云林遁世士,诗洒日陶情;洒墨写虫篆,放歌挥兕觥。”顾正谊亦在《题云林先生》中说:“元稹高洁士,世外托幽襟。弃捐千金产,独抱五湖心。”笑傲烟霞际,逍遥松桂阴。峨峨青閟阁,古鼎灿成林。床头荀歇尺,窗下孙登琴。„„画竹写逸气,倪云林的诗风和画风是相通的,其画的意境大多表现为空明澄澈、冷寂荒凉、疏简清逸、古淡幽远。倪云林的诗风和画风是相通的,其画的意境大多表现为空明澄澈、冷寂荒凉、疏简清逸、古淡幽远。以其传世名作《渔庄秋霁图》为例:画面为平远山景,坡石上,几株萧疏枯树临湖而立,湖面浮动着一抹同样枯索的远山,树梢水际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轻烟。图右上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乙未年为元至正十五年(1355),作者时年五十五岁。壬子为明洪武五年(1372),可知作者于七十二岁重题此画。“翠冉冉”状远处逶迤山脉,“玉汪汪”喻近景平湖静波,剔透空灵,似嫩实苍。与其说他表现的是画境,不如说是借画映出年逾古稀、久客怀归的作者在繁华历尽后归于枯寂的心境。此外,倪瓒的书法风范在《渔庄秋霁图》中也表现得甚为鲜明: 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 严整有规矩,行气茂密,却不失淡雅自然宽舒之态,呈现出瘦劲通神、化密为疏的书风,极具个人气质,与诗情画意完美地融为一体。

再如《古木幽篁图》:干湿墨互用,干笔淡墨运用尤妙,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的境界,给人以清幽静谧之感。图上有自题诗:“古木幽篁寂寞滨,斑斑藓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蚊溪古逸民。”诗中充溢一股兀傲不驯之气,补足了画面未竟之意。

除了自题诗与画作两相映发,倪瓒为友人及经眼名画所题的诗作也屡见佳什。如为高进道《水竹居图》所题《高进道水竹居》:“我爱高隐士,移家水竹边,白云行镜里,翠雨落阶前。独坐敷书席,相过趁钓船。何当重来此,为醉酒如川。”诗中“白云”的洒脱,“翠雨”的悠散,为淡墨山水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彩和超然的韵致,使画面情调更见明朗。后四句则是元末避世文人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看似高逸出尘,实际上仍难摆脱内心的彷徨苦闷,只有在“书席”、“钓船”中寻求解脱,和千年以来的文人一样,一醉解千愁依然是元末文人排遣苦闷的最佳方式。

再看倪瓒在宋遗民郑思肖遗墨上题的《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首句取《楚辞﹒离骚》的“兰芷而不芬兮,荃蕙化而为茅”句意,喻指南宋将亡之际的一班变节臣子。众鸟投林,宋室气尽,沉郁的现实更衬托出所南天地独存的悲慨况味,而“泪泉和墨”的阐发,更令人产生画面上的墨兰乃是和泪写就的联想。全诗赞的是郑所南坚贞的民族气节,而在后世看来,这其中似乎隐藏着同样处于易代之际的题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像这类诗还有很多,如《题安处斋图》,“湖上斋居处史家,淡烟疏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题画十二首》之四:“坦腹江亭枕束书,澄清江水空自虚。修草古木悠悠见,何处青山可不居”《题画二首》之二:“我识幽人颜仲逸,药”栏竹径近前除。不将世事经心耳,浊酒盈樽读汉书”等等。作为作者内心世界的映照,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诗人不愿为世俗所污的高洁旷达的胸襟。倪瓒画风疏远荒古,画中意境浮动着作者的情绪与心态,极易契入读者的心灵,并产生回应; 诗风冲淡萧散,画中所表现的意境与情思,在题画诗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扬。龟巢老人谢应芳曾评倪瓒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辋川先生伯仲之”,将倪瓒与王维相提并论:顾瑛称倪瓒“诗趣淡雅,如韦苏州”;四库概观倪瓒题画诗,可以认为这些评价是中肯的。倪瓒的画与诗,寄托了他“风雨萧条晚作凉”(《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的凄苦、忧郁、孤寂的心绪,渗透着他“身世浮云渡流水”的茫然落寞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尘俗既抗争又不得不屈服,虽然屈服却又在心灵上追求超脱的高逸雅洁的情怀。

为画题诗的传统由来已久。清人王士禛说:“六朝以来,题画诗绝罕见。盛唐如李白辈,间一为之。„„杜子美始创为画松、画马、画鹰、画山水诸大篇,搜奇抉奥,笔补造化„„子美始创之功伟矣。”可知尽管六朝时期是诗与画的融通之始,但在唐以前还远未成为常态。

画家把诗直接题在画上,从形式上将诗与画融合在一起,画界一般认为始于北宋赵佶。然而当时多数题画诗与题跋一样,只是写在自作画卷的后尾或前面,直接题在画上的并不普遍。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逐渐发现了在画上题诗的功用,正如宋吴龙翰在《野趣有声画序》中所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 吟难吟之诗,以画不足”即指出了画与题画诗两相映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

清人方薰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元人既然是本着“一叶胸中块垒”而作画,有助于此的题画诗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胡应麟曾说:“宋以前,诗文书画,人各自名,即有兼长,不过一二。胜国则文士鲜不能诗,诗流靡不工书,且时傍及绘事,亦前代所无也。”在元代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绘画领域的文人,把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些审美范式带入了绘画。在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上,题诗题字少则寥寥数语,多则百字十数行,或平衡布局,或弥补空白,与绘画作品浑然一体,成为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书法或奔放,或秀逸或工整,与绘画笔墨风格相融,起到了图文互补、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也使诗、书、画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映现,增强了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元以后,明代画家王孟瑞、沈石田、文征明、唐寅、董其昌、陈继儒、徐渭、陈老莲,清代画家石涛、八大山人、王时敏、恽南田、郑板桥、金东心、李复堂、李方膺以至晚清的蒲华、吴昌硕、近现代齐白石、钱松喦等等,无不重视题画诗的创作,将中国诗书画合一的艺术精神发扬光大。

倪瓒是元代题画诗存世最多的画家诗人。而且不仅倪瓒存有大量题画诗,和他往来过从的友人,也多存题画之作,其中不少就是为倪瓒书画所题。如倪瓒好友昆山人易恒,曾在倪瓒画上题诗《题云林筠石》云:“故山有锡知何日,签泽移家放棹时。雨里推篷写绮石,烧香何处独题诗?”诗后有注:“倪先生避地渔村,人有追寻之者,忽闻芦苇中异香,遂为追者所得,诗中古云”。不但补足了画意,更实证了倪瓒爱洁成癖的传说。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元末及元以后题画诗的兴盛,是与倪瓒的诗画创作实绩分不开的。参考文献:

[1]倪瓒.清閟阁全集: 卷十一[M].四库全书本.[2]袁华.耕学斋诗集: 卷八[M].四库全书本.[3]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 中华书局,1994.[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 中华书局,2003 [5]王士禛.蚕尾集·带经堂集[M].乾隆十二年刊本.[6]杨公远.野趣有声画[M].四库全书本.[7]方薰.山静居画论: 卷下[M].续修四库全书本.[8]胡应麟.诗薮·外编[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朱存理.珊瑚木难[M].四库全书本

第三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单选题)1: 《李娃传》的作者是____。A: 白行简 B: 李朝威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A: 《平妖传》、《女仙外史》 B: 《封神演义》、《归莲梦》 C: 《女仙外史》、《希夷梦》 D: 《归莲梦》、《希夷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____。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A: 《百鬼图》 B: 《东游记》 C: 《归莲梦》 D: 《平妖传》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A: 《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 B: 《定情人》《金瓶梅》《歧路灯》 C: 《好逑传》《儿女英雄传》《金云翘传》 D: 《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8: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9: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0: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11: 《古镜记》的作者是____。A: 王度 B: 张鷟 C: 李复言 D: 干宝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2: 《聊斋志异·席方平》表现的主题思想是____。A: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B: 批判封建礼教 C: 歌颂婚姻自由

D: 揭露封建政治机构的腐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3: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4: 《三国志》的作者是____。A: 熊大木 B: 陈寿 C: 罗贯中 D: 林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5: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6: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蔡元放的作品____。A: 《封神演义》 B: 《东周列国志》 C: 《列国志传》 D: 《孙庞演义》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7: 《品花宝签》的作者是____。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8: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A: 蒋防 B: 白行简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9: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三国演义》、《水浒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0: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 魔幻化的讽刺小说,是在神魔小说的影响下,以魔幻的形式讽刺现实的一种小说类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3: 明末,《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4: 《封神演义》另一书名是《武王伐纣外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采用“离魂”情节来表现爱情的是陈玄佑中的《离魂记》一篇。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归莲梦》幻演的是白莲教起义的故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8: 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宋元话本中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的代表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0: 唐代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成熟时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1: 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2: 南宋“说话”四大家,分别指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3: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二十回,现知为清初最早问世的才子佳人小说,题“荑荻散人编次”,成书于明末。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4: 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5: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6: 《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7: 1895-1911年间,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小说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8: 讽刺小说可分为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写实性的讽刺小说、讽喻式的讽刺小说三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9: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0: 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繁荣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1: 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2: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汇集到梁山泊。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3: 《荡寇志》的作者是陈忱。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4: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5: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6: 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7: 《飞花咏》 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8: 《金瓶梅》和《歧路灯》都是家庭小说。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9: 《金瓶梅》是从暴露文学到理想主义的转变。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30: 《金瓶梅》是以作品中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而得名的。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四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课程编码:SN023130B 学分:2 总学时:3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等文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中国古代散文的产生、发展脉络、艺术特征、文化成就以及继承和创新等有一定的把握。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流派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该课程的任务:深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吸取民族思想资源的养分,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地掌握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独立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1.散文的性质和定义。2.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3.骈文和散文之争。

4.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第一章 先秦散文研究(4学时)

1.先秦史略和先秦散文发展概论。

2.散文的起始:甲骨卜辞、《周易》与《周易大传》、商周的钟鼎铭文。

3.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4.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5.先秦散文的特征、发展规律和文学成就。

(三)、?第二章 秦汉散文研究(4学时)1.秦汉史略和秦汉散文发展概论。2.秦汉政论散文研究。3.秦汉学术散文研究。4.司马迁《史记》研究。5.班固《汉书》研究。

6?.秦汉散文与古文传统的确立。

(四)、?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论略(2学时)1.文学自觉与文笔之辨。2.三曹与建安文章。3.正始文章。4.两晋文章。5.南北朝文章。

(五)、?第四章 唐代散文研究(6学时)1.唐代史略与唐代散文发展概论。2.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3.古文理论。4.韩愈散文研究。5.柳宗元散文研究。

6.古文的衰落与晚唐小品。

(六)、?第五章 宋代散文研究(6学时)1.宋代史略与宋代散文发展概论。2.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3.宋代诗文革新与古文理论。4.欧阳修散文研究。5.苏轼散文研究。

6.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散文概论。7.理学家散文与南宋散文论略。

(七)、?第六章 元代散文论略(2学时)1.元代史略与元代散文发展概论。2.元代诗文对唐宋诗文的沿革。3.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影响。4.“雅正”的文学思潮。

(八)、?第七章 明代散文研究(4学时)1.明代史略与明代散文发展概论。2.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3.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4.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5.归有光与唐宋派。6.徐渭、李贽散文研究。7.公安派与竟陵派散文。8.晚明小品文。

(九)、?第八章 清代散文研究(2学时)1.清代史略与清代散文发展概论。2.清初古文三大家散文。3.桐城派散文研究。

4.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郭预衡 著《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参考书:

1、陈柱 著《中国散文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杨民 著《中国古代散文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朱东润 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第五篇: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粟 新 华

(邵阳学院物理系, 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共振现象与共振实验,指出共振效应在中国古代的应用.关键词:《墨子》;张华;沈括;钟;弦;泉;共振

中图分类号:N09:O42 文献标识码:E 令人震骇的共振现象

唐段成式在《西阳杂组》指出:“蜀将军皇甫直,别音律,击陶器能知时月。好弹琵琶,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本黄钟而声入蕤宾,因更弦再三奏之,声犹蕤宾也。直甚惑,不悦,自意为不祥。隔日,又奏于池上,声如故。试弹于他处,则黄钟也。直因调蕤宾,夜复鸣弹于池上,觉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跃。及下弦则没矣。直遂集客,车水竭池,穷池索之。数日,泥下丈余得铁一片,乃方响蕤宾铁也。”[1] 关于共振现象,古籍中记载最多的是钟不扣自鸣。如 《宣室志》:“开元中,清江郡叟常牧牛于郡南田间„„得一钟„„是日辰时,不击忽自

[2] 鸣,声极震响。清江之人俱而惊叹。”

《太平广记》:“永建时,殿上钟自鸣,帝甚忧之。公卿莫能解,乃问英。英曰:‘蜀岷山崩,母崩故子鸣,非圣朝灾也。’”[3]“魏时,殿前钟忽大鸣,震骇省署。华曰:‘此蜀铜山崩,故钟鸣应之也。’蜀寻上事,果云铜山崩,时日皆如华言。”[4] 《渊鉴类函》:“天中记云,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

[5]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西河有钟,在水中晦朔辄鸣,声响悲[6]《激,羁客闻而凄怆。”册府元龟》:“天宝十载六月乙亥,中书奏昨日辰时,大同殿前钟楼[7][8]上钟自鸣。”《天中记》:“光化三年冬,武德殿前钟声忽嘶嗄。道州钟吼跃入江。”《广古今五行记》:“陕州黄河有铜钟,水大水小常自浮出,每昧朔阴雨之日辄鸣,声响悲亮,行[9]客闻之莫不怆然.”闻过则喜

《池北偶谈》:“康熙戊申六月十七日戌刻,山东、江南、浙江诸省同时地大震„„.又天鼓鸣,(指的是风声、雨声、雷声、潮水泛滥的吼声、山溃的崩塌声、地壳的爆裂声等)[10] 钟鼓自鸣.”《三冈识略》:“宁波府新建庆云楼,中悬巨钟.五月初四夜不叩自鸣,百胜哗言寇至,郡守设醮以禳之.(按,明隆庆时,燕河营真武庙钟自鸣.又平阴县有钟,不叩自鸣.后亦无他异).”[11]

除钟以外,古籍中记载的还有铃、盘、磬等金属品有时也不扣自鸣:

“元和中,翰林院有铃,夜中文书人,则引之以代传呼.长守中河北用兵,铃辄自鸣,与军中息耗相 应,声急则军事急,声缓则军事缓.”[12]

“晋中朝,有人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乃问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钟宫商相应,宫有朝暮撞钟,故声相应耳.可错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如言后不复鸣.”[13]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乃笑曰:‘明日设盛馔,余与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异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14] 1 上述所有摘录,均属于固体共振的内容.在古代多数人看来,这些现象似乎有一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感,它令人觉得不安.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作者的本意不在于宣传共振的神秘,而在于证实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即由某一固体的振动能通过空气引起另一具有固有频率的固体器物的振动.事实上,上述攀英、张华(232-300)等已对共振作出了合理解释,他们深暗共振机制,巧妙地应用共振原理和避免因共振而产生的干扰.翰林院铃辄自鸣,说明铃的固有频率与军中某一器具(如军号、铜鼓)的振动频率相对应,军情急,则铜鼓急,铃声紧.军情缓,则铜鼓缓,铃声慢.铃的缓急预兆着军中情况的好坏.如果想消除那些纯粹因巧合而产生的共振的干扰,只要改变被干扰器具的固有频率就可实现.上述澡盘、磬等与钟律合,将其凿掉一都分,即可避免因共振而带来的烦恼.皇甫直的琵琶突然走调,这使他感到吃惊和不解.但丰富的音律知识使他一直保持着清晰和科学的头脑:先是异地弹奏,以确定问题发生的地点;然后异弦弹奏,以便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当近岸水面波动时,就断定池中有物相应.其实验方法如此科学,不能不说他已是一位振动学研究的专家.就连记载此事的段成式等,均不是等常之辈.因铁片在泥下丈余深处与琵琶弦声相应而产生共振,幷激发近岸波动,从能量角度看,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深信不疑幷予以记录,说明他们相信其原理正确.妙趣横生的共振实验

世上最早记载共振实验的文章,当数《庄子·杂篇·徐无鬼》,是书指出:“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15] 这个实验发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基音与基音之间的共振,另一种是基音与泛音之间的共振,后一种现象在一般情况下较难察觉.到了宋代,有关共振现象的研究也就更加深入了.沈括(1031—1095)曾经提到:“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笛管色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16] 他还指出:“琴瑟弦皆有应声:宫弦则应少宫,商弦即应少商,其余皆隔四相应.今曲中有声者,须依此用之.”[17] 为了在实践中掌握和调整弦调的声律关系,沈括还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声律高不苟同,虽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18]

此外,周密也进行过类似研究:“琴间指以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四与七相应.今凡动第一弦,则第四弦自然而动,试以羽毛轻纤之物,果然,此气之自然相感动之妙.”[19] 由此可见,沈括与周密的实验研究,分别发现了共振发生在振数比为1/2(宫与少宫,商与少商),2/3(隔四相生)等处.同样的实验研究方法,意大利达芬·奇在十五世纪进行,牛津诺布尔和皮戈特在十七世纪进行.他们的研究比沈括(1031—1095)、周密(1232—1298)要晚几百年.为了观察共振现象,古人还制做了一种叫“喷水鱼洗”的演示仪器:

“古州城外河街,有陈顺昌者,以钱二千向苗人购一古铜锅,重十余斤.贮冷水于中,摩其两耳,即发声如风琴,如庐笙,如吹牛角.其声嘹亮,可闻里余.锅中冷水即起细沫如沸

[20]水,溅跳甚高,水面四围成八角形,中心不动.”

这就是“喷水鱼洗”,它始于汉代,大多类似洗盆,盆底刻鱼,盆沿有两耳.摩其两耳,盆体发声,盆内的水因受盆体激荡而跳跃,水珠溅跳高度可达几十厘米.鱼洗的喷水原理是:当用两手同时磨擦鱼洗两耳时,激励源的振动带动洗壁振动,激振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并在边界处反射,反射波与激振波相互叠加,最后形成适应特定边界条件的稳定驻波.此时媒质中各质元以同一频率、不同的恒定振幅振动.在振动波腹处,水的 2 激励最为强烈,水溅出洗外.事实上,鱼洗就像一只倒置的钟,其振动与钟的振动相似,属于板振动范围.国外最早研究板振动,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比我国要晚二千年.除“喷水鱼洗”外,我国还有一种叫做“传声筒”的装置:

“传声筒者,截竹筒两枚,空其两端,各以一面用皮纸冒之,胶封甚固.两筒纸面相向,取长数丈之细线穿过之.使两人各执一筒,一人属口于此筒之空面,一人属耳于彼筒之空面,[21]相去数丈,属口者随意言语,属耳者听之了了,他人不闻也.” 这种装置,今名“土电话”,它的工作原理是: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从话筒经细线传给听筒,使受话人接收发话人的声音.装置中的话筒、听筒均为同鸣箱,对声音起放大作用,它们与下面即将提到的“瓮听”、“地听”相似.共振效应的神奇运用

“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古法以薄

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26]著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22] 这是记载在《 墨子》中的一段话,它描述了战国时,墨家运用共振效应侦察敌情的事情.这种设置,由于坛口蒙皮,其坛腔形成共振腔,可产生“交混回响”.当敌人打隧道的声音通过泥土沙石传给坛壁时,坛内空气振动引起坛口蒙皮振动,这就容易为人所察觉.《墨子》一书中多次介绍了这种侦敌方法,且坛的放置位置、方法、数量、坛口蒙闭材料均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变化.宋代曾公亮(999-1079)也曾使用坛子侦探敌情.原理一样但使用方法略不同:

“瓮听,用七石瓮,覆于地道中,择耳聪人坐听于瓮下,以防城中凿地道迎我.”[23] “地听,于城中八方,穴地如井,各深二丈,勿及泉,令听事聪审者,以新瓮自覆于井处,则凿地迎之,用熏灼法.”[24] 此外,曾公亮还介绍了另外一种利用固体传声和共鸣进行战争侦察的方法:“选聪耳少睡者,令卧枕空胡鹿,其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以外,东西南北皆响闻.”[25] 类似上述侦敌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26] 共振效应不只是运用于军事,在其他方面的运用也毫不逊色和含糊.如《酉阳杂俎》:“谯郡有功曹涧.天统初,济南来府君出谯郡.时功曹请河崔公恕,弱冠有令德,于时春夏积旱,送别千余人,至此涧上,众渴甚思水,升直万钱矣,来公有思水色.恕独见一青鸟于涧中乍

[27]飞乍止,怪而就焉.鸟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出.”这话听起来好象十分谎谬,但细细思索则不无道理.一个小石子,内部又是空的,用鞭有节奏地拨弄它时,极有可能发生共振,把泉水激出石外.这种情形就象用手磨擦鱼洗使其喷水一样.除击鞭引水,还有以声引水的.《小知录》就举出许多例子:“‘乐音泉’,强村乐音泉,唱浪淘沙曲,即得一杯.„„‘咄泉’,寿州咄泉,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抚掌泉’,昭明读书抚掌泉,闻拍掌声则溢.‘喜客来’,大茅峰喜客来泉,客至则出.‘笑泉’,无为州笑

[28]泉,闻笑声则沸.‘卫泉’,西宁卫泉,客至则溢.”此外,清陆蕃在《粤西偶记》还记载泗洲城有“骂泉”,游客们想饮此泉之水,只要给牧童几文钱,牧童们则对着泉眼破口大骂,片刻间就有泉水涌出.上述是运用共振原理取水、娱乐.下面举一些运用共鸣现象预测气候、祸福的例子.“昆

[29]明池刻玉石为鱼,每至雷雨常鸣吼,尾皆动.汉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验.”这是预测气候,其间杂以迷信成份.又如:“‘石鼓’,冀县有天鼓山,山有石如鼓.河鼓星摇动,则石鼓鸣,鸣则秦土有殃.”[30]这是预测祸福.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雷雨风暴时,钟不扣自鸣;潮涨潮落时,钟不扣自吼;地震来临,钟无故悲鸣;敌寇入侵,钟鼓应和.难怪古代人一听 3 到这种钟声,总觉凄怆和不安.关于共振效应的应用,实际上本文第一、二部分有所涉及,其他例子也不再枚举.本文收束前,顺便提一下何良俊《语林》中所讲的一个故事:“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李嗣真居崇山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道上逢一车,有铎声甚历.嗣真曰,宫声也.市以归,振于

[31]空地,若有应者,掘之得钟.”这个故事有点玄乎,不可置信.但如果钟也悬在空中,“以铎引钟”就有可能,所以,以共振现象寻找相应之物的方法未必不可取.参考文献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六·乐[M].北京:中华书局,1981.65 2

[唐] 张读 .宣室志·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7-148 3

[宋] 李昉等.太平广记·第一册·卷第七十六·方士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9.459 4

[唐] 李昉等.太平广记·第四册·卷第一百九十七·博物[M].北京:中华书局,1969.1475

5[清] 张英、王士祯.渊鉴类函·卷二百七十八·人部·博物[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6、7、8、9 [清]张英、王士祯.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一·乐部·钟[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10 [清]王贞祯.池北偶谈·卷二十二·谈异三·地震[M].北京:中华书局,1982.523 11 [清] 董含.三冈识略·卷七·钟自鸣[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147 12 [唐] 陆勋.集异志·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85.30 13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1.1042 14 [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西京杂记卷.1991.466 15 [战国] 庄子.庄子·杂篇下·徐无鬼[M].杭州:浙江民出版社, 百子全书第八册, 1984.16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68 17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336 18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336 19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琴应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34 20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九册·鉴赏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4344 21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五册·工艺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4.2417. [春秋战国] 墨翟等.墨子·备穴第六十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百子全书第五册,1984 23、24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二·守城篇[M]. 25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二·警备篇[M]. 26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216 27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九·事感[M].北京:中华书局,1981.86 28 [清]陆凤藻.小知录·卷二·泉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5 29 [汉]刘歆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从书),1991.5 3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物异[M].北京:中华书局,1981.96 31 [明] 何良俊.语林

(三)·卷二十三·术解第二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13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onance in ancient China

SU Xin-hua(Shaoyang Teachers’College ,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The resonant phenomenon and experiments in ancient China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onant effect are also introduced.Key words: Mozi;Zhanghua;Shenkuo;Bell;String ;Resenace 5

下载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三角情况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办公室 主 任 陈光 省长助理 副主任 牛启忠 省发改委副主任 副主任 周宣东 原省农业厅副巡视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黄河三......

    三角团队

    如何打造团队战斗力 第一部分:团队为什么没有战斗力 一、群体与团队 仅仅把员工聚集起来是不够的,要让聚集起来的员工互相取长补短,爆发出高于他们本身的能量,才是团队。 二、在......

    新三角高程测量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

    摘要: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是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两种方法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不足。水准测量是一种直接测高法,测定高差的精度是较......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共5篇)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

    04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 考试科目代码:[046] 一、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切实把握重要的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参考答案

    本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战国策》 答:是一部多记纵横家言论的战国史书。(1分)既是一部历史资料汇编,又是贯穿纵横家思想的优秀散文杰作。(2分)西汉成帝时,刘向将所见各本......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戏剧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生大多对中国古代戏剧较为陌生,学习古代戏剧作品较为困难,因此在上古代戏剧作品课时,笔者探索并采用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复述法、影像呈现法、课件展示法、......

    三角钥匙管理制度

    三角钥匙管理制度 一、三角钥匙应由经过技能培训,有资格的人员使用。 二、三角钥匙应只有一把在使用中,另一把由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岗位职责部门)保 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