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寒假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实践安排
2011年寒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实践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环节。按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求,在寒期即将来临之际,根据呼院教字
[2008]42号和呼院教字[2009]37号文件,特安排09级学生进行“两课社会实践”,10级学生进行“专业社会实践”,11级学生进行“自主社会实践”。
一、实践目的通过社会实践,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主动、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检验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同时,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实践调查与分析技能,增强同学们实践动手能力,拓展视野,增强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课题(10级学生)
1.当地某行业对软件应用或需求情况调查(软件工程专业)
2.当地某单位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软件工程专业)
3.XX单位计算机应用情况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4.XX社区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5.XX企事业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6.XX单位信息化建设状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7.在实践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应该加强或对今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建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三、具体要求
社会实践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突出的、关键的、热点的或焦点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研究,提交相应的调查报告。
(1)我院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时间为寒假内1月10日至2月20日。
(3)社会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保证个人和集体安全,并注意相关单位的规定和要求。
(4)社会实践报告的字数要求不少于3500字,于开学后的第一周内实践手册交至班主任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12-20
第二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师资队伍、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持续发展。
学科平台体系健全。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融合通信、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嵌入式技术及应用3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并有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室、高性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嵌入式仿生智能研究所、苏州大学又松软件开发中心、盛世华安智慧城市研究所、华天亚讯物联社区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
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现有博士研究生2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9人,全日制本科生1387人。
师资雄厚结构合理。目前专任教师115名,教授25名,副教授41名;同时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15人为兼职教授。在专任教师中1人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次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次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为“6大人才高峰”,1人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为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近五年来,专任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10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80余项以及横向项目70余项。
教学科研环境优越。学院现有50个实习基地,16个专业实验室,1500余台高性能微机、IBM集群服务器等先进设备。学院资料室图书资料丰富,藏书28000余册,中外专业期刊200余种。学院除了与周边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外,还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学院多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文信息处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近五年,学院教师编写并出版教材20余部。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61项和省级奖励124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银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ACM-ICPC亚洲区铜奖1项。学生发表论文79篇,获软件著作权35项。学院特设瑞翼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并且科研突出的同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8%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计算机类】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组成及系统结构、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6人。保送、考取研究生共24人(南京大学3人,东南大学2人,复旦大学2人,武汉大学1人,苏州大学13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人,美国南加州大学1人)。
网络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数据结构、计算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通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为2人,考取研究生6人(浙江大学1人,苏州大学2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1人,西澳大利亚大学1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4年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据结构、管理学原理、经济学、操作系统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外贸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7.8%,考上公务员1人,保送、考取研究生共8人(东南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苏州大学6人)。
【软件工程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取公务员1人,考取研究生1人(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测试、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UML、软件工程概论、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实践、信息检索分析技术、Java GUI应用程序开发等。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大中型软件公司、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2012届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8%,考取公务员为5人,考取研究生24人(北京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同济大学1人,浙江大学2人,陆军军官大学1人,苏州大学9人,江南大学1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1人,美国东北大学1人,美国纽约大学1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1人,香港大学2人)。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微积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RFID与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前景:国家公务员、科研机构,以及市政管理、先进制造、安全防护、交通物流、医疗卫生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软件公司。本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尚无毕业生。
所在校区:天赐庄校区 咨询电话:0512-65113065
网址:http://scst.suda.edu.cn/
第三篇: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版)
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3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1、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研究生须与公开招考的考生一起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2、复试以面试方式进行,主要对考生已获得的学术成果及科研基础、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专业及综合外语(英语)进行全面评价;学术成果及科研基础占30%,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占40%,专业及综合外语占30%。复试总成绩满分100分。
3、复试小组须有5名以上专家参加;小组成员须事先准备3个以上的面试题目,供面试时考生抽答。对考生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后保留整数作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4、将复试成绩×60% + 初试总成绩÷3×40% 后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作为最终成绩进行排序。最终成绩分数相同者按初试成绩排序,择优录取并依据排序情况确定奖学金等级。
5、复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一律公示。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2013年4月28日
第四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迎新晚会总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迎新晚会总结
为欢迎新生的到来,丰富新生校园生活,促进新生与学校、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于2011年10月15日星期六19:00~21:10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一食堂三楼)举行2011年迎接新生晚会。本次晚会在我院相关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及全体工作人员的热情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与此同时本台晚会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分为宣传、主持、节目、舞台布置四方面内容。这些任务都按照部门职能分配,各部门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一)宣传:
通过横幅、电子和手绘海报及联络员短信的方式宣传。在校园中建立了基本的知名度。若以后能请校电台帮忙宣传,效果会更好。
(二)主持:
主持人以大二带大一的形式展开,大一的主持人由文艺部选拔而来。选拔过程中充分关注主持人的临场应变及舞台表现等方面的能力,总体效果较好。
(三)节目:
在晚会节目的选择上,我部门做了大量的动员和选拔工作,使更多的同学有展示的机会,同时避免晚会内容上的单一和陈旧。此外,对一些节目,我部门在对节目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联系专业人员为部分节目提供一定的专业帮助,从而使晚会更专业化,增强其观赏性。
(四)舞台布置:
多部门合力完成,舞台效果理想。部门之间在安排和采购环节没有沟通好,使气球数量没达到预期,发现问题后,我部门迅速解决。
二、晚会内容
晚会秉承“石榴青春,e彩纷呈”的主题,晚会以我院的电脑特效开场,紧随的是SUNDAY乐队的震撼表演,节目从传统的唱歌跳舞到新颖的历史幽默剧、吉他小提琴合奏、情景剧、相声等等。全方位结合,内容充实、观赏性强。其中穿插的现场互动更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晚会结束后,工作人员合力整理现场,最后演出人员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一)晚会亮点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准备充分。
本次晚会涉及人数众多、准备事项繁多、内容繁杂。但在有关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部门积极的配合、我文艺部充分的准备下,化繁为简、充分统筹,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分工和计划、对晚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同时,随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从而使各项工作有一个较系统与严密的组织体系。
2.内容丰富、环节合理、节目新颖。
在晚会节目的选择上,我部门做了大量的动员和选拔工作,使更多的同学有展示的机会,同时避免晚会内容上的单一和陈旧。此外,对一些节目,我部门在对节目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联系专业人员为部分节目提供一定的专业帮助,从而使晚会更专业化,增强其观赏性。
3.加入互动节目,将晚会推向高潮。
在晚会制定时,我部门充分认识到“晚会是大家的晚会。”,因此,特别加入了互动节目,目的在于让观众加入到节目中来。并且,其中还设置了辅导员与同学的互动,更使晚会气氛更加温馨。
(二)晚会不足
1.互动环节有待更仔细的安排
互动环节在参加人员的选择上不够随机性,采用观众主动上台的形式有冷场的风险。游戏制定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节目形式应更加多样化
歌曲偏重比较大,歌手与观众互动不够。作为一台有一定水准的晚会,在这方面还需加强。
3.晚会结束后整理会场的安排不够到位
在晚会结束后,一些乐器没有安排专人送回,影响了效率。
4.高年级与低年级交流较少
由于晚会观众主要以低年级为主,高年级人员参与较少,因此受众中高低年级的交流不够充分。
(三)晚会建议
1.前期的工作中,我们文艺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比较少,造成了有些部门的同学无事可做,有些部门的同学焦头烂额。这一点,我部门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多加注意,在活动前开展多次的动员大会,把各自的任务尽快传达下去,通知到位。对任务的布置一定要均衡,避免一些同学无所事事,而一些同学忙得不可开交。
2.在以后举办同类型晚会时可以鼓励歌手下台与观众互动,活跃气氛。
3.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性元素,例如:现场拉同学合唱、现场速成乐器演奏等等,这些有待尝试。
4.本次晚会有一定的水准,故若以后有机会再办,在坚持水准的同时、可以大力宣传,以打出我院自己的品牌,同时使我院在学校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5.可以安排部分高年级人员观看演出,同时有高低年级之间的互动、答疑等环节,从而增强年级间交流。
6.在互动的同时,需注意维护现场秩序。
三、后期工作
晚会结束后,传媒中心将整理晚会照片和录像,以及通讯稿和后期报到。
四、总结
本次晚会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晚会,大家自己组织、自己安排、自己布置,充分体现了我院在社会活动、文娱晚会上的高度重视。本次晚会由于各种原因少了赞助商的支持。这种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略微不安,但好在我们在计划上进行修改,尽量减小了不良影响。可见有良好的计划与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次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也离不开领导的指导、部门的配合、工作人员的热情工作。在这里对为本次晚会付出过的老师、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院团委学生会、院大学生科协、院传媒中心的大力帮助。同时,文艺部将总结此次晚会中的优缺点,为以后的活动承办积累经验,努力推出更好更优秀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文艺部
2011年10月17日
第五篇: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原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东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于2001年1月合并而成。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71年,并在1972年研制成功了DJL-1计算机,这是一台由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10万次数字计算机,其综合性能居当时全国第三位。1978年DJL-1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硕士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智能计算、Web信息技术与应用、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移动计算、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并行处理与信息检索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院设有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两个研究中心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教学系以及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部、计算中心等单位。并设有软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等科研机构,是山东省计算机及软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余人,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2人、副教授44人。近年来,学院博士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规模趋于稳定。现有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900余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460余人。
学院坚持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年来,依托软件园校区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倾斜的政策支持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专家学术巡讲、学者交流访问、师资培训、学生互派、实验室共建、专业技术认证和校园科技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学院秉承山东大学百年积淀的人文精神,创建培育出了自身的团结进取,勤奋严谨,和谐和睦,务实创新”的学院文化。在不断前行的教育发展中,将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