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等式 第17课时
第十七教时
教材: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和、差的绝对值与绝对值的和、差的性质,并能用来证
明有关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过程:
一、复习:绝对值的定义,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当a>0时,|x|aaxa|x|axa或xa
二、定理:|a||b||ab||a||b|证明:∵
|a|a|a|
|b|b|b|
(|a||b|)ab|a||b|
|ab||a||b|①
又∵a=a+b-b|-b|=|b|
由①|a|=|a+b-b|≤|a+b|+|-b| 即|a|-|b|≤|a+b|② 综合①②: |a||b||ab||a||b| 注意:1 左边可以“加强”同样成立,即
|a||b||ab||a||b|
2 这个不等式俗称“三角不等式”——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a,b同号时右边取“=”,a,b异号时左边取“=”
推论1:|a1a2an|≤|a1||a2||an| 推论2:|a||b||ab||a||b|
证明:在定理中以-b代b得:|a||b||a(b)||a||b|
即:|a||b||ab||a||b|
三、应用举例
例一 至 例三见课本P26-27略 例四 设|a|<1, |b|<1 求证|a+b|+|a-b|<2
证明:当a+b与a-b同号时,|a+b|+|a-b|=|a+b+a-b|=2|a|<2
当a+b与a-b异号时,|a+b|+|a-b|=|a+b-(a-b)|=2|b|<2 ∴|a+b|+|a-b|<2
例五 已知f(x)x2当ab时 求证:|f(a)f(b)||ab|证一:|f(a)f(b)||a2
1b2
1|
a21b21a2
1b2
1|a2b2|a21|(ab)(ab)|
b21
a2b2
|ab||(ab)|
|a||b|
(|a||b|)|ab|
|a||b|
|ab|
证二:(构造法)
如图:OAf(a)a
2A
B
OBf(b)b2
|AB||ab|
O
a
b
由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f(a)f(b)||ab|
四、小结:“三角不等式”
五、作业:P28 练习和习题6.5
第二篇: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一、不等关系:
1.实数的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abab0;
abab0;
abab0.2.不等式的性质:
(1)abba(自反性)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可加性)
(4)ab,c0acbc;
ab,c0acbc(可乘性)
(5)ab,cdacbd(同向加法)
(6)ab0,cd0acbd;(同向乘法)
(7)ab0,nN,n1anbn,a。(同向乘方)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
(1)aR,a20,a0,当且仅当a0取“=”.(2)a,bR,则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3)a,bR,则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a
b注:——集几何平均数.2a2b2ab2()(当且仅当ab时取“=”(4))22
a2b2c2abc2()(当且仅当abc时取“=”(5))3
3ab(6)(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时取“=”)(柯西不等式)cd4、最值定理:设x,y0,由xy
(1)如积xyP为定值,则当且仅当xy时x
y有最小值
S(2)如和xyS为定值,则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大值()2.2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注: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 ababab(注意等号成立的情况).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通分、因式分解等)——判别符号;
(2)作商比较法:作商——变形(化为幂的形式等)——与1比大小.(分母要为正的)
2.综合法——由因导果(由前面结论)
3.分析法——执果索因
注:(1)一般地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
(2)还可以用放缩法、换元法等综合证明不等式.三、解不等式
bb1.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a0)(1)a0,xx ;(2)a0,xx.aa
2.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a0)
(1)步骤:一看开口方向(a的符号),二看判别式 b24ac的符号,三看方程的根写解集.(2)重要结论:ax2bxc0(a0)解集为R(即ax2bxc0对xR恒成立),则a0,0.(注:若二次函数系数含参数且未指明不为零时,需验证a0).3.绝对值不等式
a0a(1)零点分段讨论a aa0
(2)转化法:f(x)g(x)f(x)g(x)或f(x)g(x)f(x)g(x)g(x)f(x)g(x)
(3)数形结合4.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序轴标根法 P(x)0或P(x)Q(x)0(移项,一边化为0,不要轻易去分步骤:①形式:Q(x)
母);
②因式分解,化为积的形式(x系数符号>0——标准式); ③序轴标根;
④写出解集.5.注意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的讨论.................
四、一个有用的结论 关于函数yxp x
ppx
0时x
在(0、xx
[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1.p0时,当x
0时x
(0,)2.p0时,在,上为增函数.0、
第三篇:不等式总结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建立的基础)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1)a-b>0a>b;(2)a-b=0a=b;
(3)a-b<0a<b.
(4)
若 a、bR,则(5)(6)a>1a>b;ba=1a=b;ba<1a<b.b
2.不等式的性质
(1)a>bb<a(对称性)
a>b(2) a>c(传递性)b>c
(3)a>ba+c>b+c(加法单调性)
a>bac>bcc>0
(4)(乘法单调性)
a>bac<bcc<0
(5)a+b>ca>c-b(移项法则)
a>b(6)a+c>b+d(同向不等式可加)c>d---不等式相加 a>b(7)a-c>b-d(异向不等式可减)c<d---不等式相减
(8)a>b>0ac>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c>d>0---不等式相乘 a>b>0ab(9)>(异向正数不等式可除)cd0<c<d--不等式相除
(10)a>b>0nna>b(正数不等式可乘方)nN乘方法则
a>b>0(11) >b(正数不等式可开方)nN开方
(>b>0111<(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2))aab----倒数法则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a≥0),(1)|a|≥a;|a|=-a(a<0).
(2)如果a>0,那么
|x|<ax2<a2-a<x<a;
|x|>ax2>a2x>a或x<-a.
(3)|a·b|=|a|·|b|.
a|a|(4)||=(b≠0).b|b|
(5)|a|-|b|≤|a±b|≤|a|+|b|.
(6)|a1+a2+„„+an|≤|a1|+|a2|+„„+|an|.
4.基本不等式
(1)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注意: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是利用重要的不等式推导的,即
a,bR,则2ab,即有ab2
(2)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等。其中22ab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a,b的2几何平均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均值不等式中“当且仅当”的含义:
ab=ab 2
ab②仅当a=b时取等号,即=aba=b 2①当a=b,取等号,即a=b
(4)几种变形公式
ab2a2b2aba2b2
ab≤()≤(a,b∈R)ab≤≤(a>0, b>0)2222
5.柯西不等式
(1)代数形式:
设a1,a2,b1,b2均为实数,(a12+a22)(b12 + b22)≥(a1 b1+ a2 b2)2(注:等号成立条件:a1 b2= a2 b1)
(2)向量形式:|α||β|≥|α·β|,α=(a1,a2,…,an),β=(b1,b2,…,bn)(n∈N,n≥2)
等号成立条件:β为零向量,或α=λβ(λ∈R)。
(3)三角不等式:由|α|+|β|≥|α+β|可得:设a1,a2,b1,b2均为实数,则
√(a12+a22)+√(b12 + b22)≥√[(a1+ b1)2+(a2 + b2)2](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非负实数μ及λ使得μa1=λb1,μa2=λb2其中“√”表示平方根)
(4)平面三角不等式:设a1,a2,b1,b2,c2均为实数,则
√[(a1-b1)2+(a2-b2)2]+√[(b1-c1)2+(b2-c2)2]≥√[(a1-c1)2+(a2-c2)2](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非负实数μ及λ使得μ(a1-b1)=λ(b1-c1), μ(a2-b2)=λ(b2-c2)其中“√”表示平方根)
(5)设α,β,γ为平面向量,则|α-β|+|β-γ|≥|α-γ|。当α-β,β-γ为非零向量时。(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正常数λ,使得α-β=λ(β-γ)向量α-β与β-γ同向,即夹角为零。
(6)一般形式:设a1,a2,„,an,b1,b2 „,bn均为实数,则
2222a12a2an12b2bna1b1a2b2anbn 注:等号成立aa1a2n b1b2bn
6.排序不等式:
(1)定义:设有两组数 a1 , a2 ,…… an;b1 , b2 ,…… bn 满足 a1 ≤ a2 ≤……≤ an, b1 ≤ b2 ≤……≤ bn,其中c1,c2,……,cn是b1,b2,……,bn的任一排列,则称a1 b1 + a2 b2+...+ an bn 为这两个实数组的顺序积之和(简称顺序和),称a1 bn + a2b{n-1}+...+ an b1为这两个实数组的反序积之和(简称反序和),称a1 c1 + a2 c2 +…+ an cn为这两个实数组的乱序积之和(简称乱序和)
(2)定理:(排序不等式,又称排序原理)设有两组数 a1 , a2 ,… an;b1 , b2 ,… bn 满足 a1 ≤ a2 ≤…≤ an, b1 ≤ b2 ≤…≤ bn,其中c1,c2,…,cn是b1,b2,…,bn的任一排列,那么
a1 bn + a2b{n-1}+...+ an b1 ≤ a1 c1 + a2 c2 +……+ an cn ≤ a1 b1 + a2 b2 + ……+an bn.当且仅当 a1 = a2 =...= an 或 b1 = b2 =...= bn 时等号成立,即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排序原理可简记作: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
7.贝努利不等式:
定理:设x>-1,且x≠0,n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1+x)n≥1+nx.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实数的性质:a、b同号ab>0;a、b异号ab<0
a-b>0a>b;a-b<0a<b;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
①|a|≥0;a2≥0;(a-b)2≥0(a、b∈R)(非负数)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ab≥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333+④ a+b+c≥3abc(a,b,c∈R)③
bc⑤a
abc
⑥ |a|-|b|≤|a±b|≤|a|+|b|.
⑦ |a1+a2+„„+an|≤|a1|+|a2|+„„+|an|.
⑧ |x|<ax<a-a<x<a;
⑨ |x|>ax>ax>a或x<-a.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2222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4)三角换元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如果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用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用同一个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
注意:根据具体问题,常用的三角换元技巧有:
① x2+y2=1,可设x=cosα,y=sinα;
② a≤ x2+y2≤b,可设x=rcosα,y=rsinα, a≤r2≤b
③ 对于
④ 对于
⑤ 对于x2,由于|x|≤1,可设x=cosα(0≤α≤π)或x=sinα(-π/2≤α≤π/2),可设x=tanα(-π/2<α<π/2)或x=cotα(0<α<π)x2x2(0≤α<π/2或π/2<α≤π)或x=sin(-π/2≤α<0或0<α≤π/2)1,可设x=cosαα
⑥ 对于x+y+z=xyz,由于在ΔABC中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设x=tanA,y=tanB,z=tanC(A+B+C=π)。
(5)放缩法:要证明不等式A<B,有时可以将它的一边放大或缩小,寻找一个中间量,如将A放大成C,即A<C,后证C<B,这种证法叫放缩法。常用技巧有: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
放缩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不等式的传递性、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综合分析法、放缩法、函数法、几何法、其它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导数法、构造法)、柯西不等式等。
(5)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实数大小或证明不等式
① 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正”各项均为正数、“二定”和或积为常数、“三相等”
等号必须成立。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② 构造定值条件的常用技巧:加项变换、拆项变换、统一换元、平方后利用不等式。
③ 基本不等式:
若x,y是正数,有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最大值S;
42若x,y是正数,有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最小值;2P。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f(x)>0f(x)<0(1)f(x)·g(x)>0与 或同解.
g(x)>0 g(x)<0
f(x)>0f(x)<0(2)f(x)·g(x)<0与 或同解.g(x)<0g(x)>0
(3)f(x)>0f(x)<0f(x)>0与或同解.(g(x)≠0)g(x)g(x)>0g(x)<0
f(x)>0f(x)<0f(x)(4)<0与 或 同解.(g(x)≠0)g(x)g(x)<0g(x)>0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f(x)>[g(x)]2 f(x)≥0(7)f(x)>g(x)与 f(x)≥0或同解.g(x)<0g(x)≥0
f(x)<[g(x)]2
(8)f(x)<g(x)与同解.
f(x)≥0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解.
f(x)>g(x)(10)当a>1时,logaf(x)>logag(x)与同解.f(x)>0
f(x)<g(x)当0<a<1时,logaf(x)>logag(x)与 f(x)>0同解.
g(x)>0
第四篇:不等式基础知识汇总
不等式基础知识
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的定义
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不等式组成的式子,叫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分类
(1)按所用不等号分:严格不等式(简单命题)、不严格不等式(复合命题).
(2)按变量取值范围分: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按变量的数量分:一元不等式、二元不等式、多元不等式.
(4)按解析式的类型分:
3.不等式的相互关系
(1)由不等号方向看: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
(2)由变量范围看:同解不等式、等价不等式.
(3)由形式关系看:同构不等式、不同构不等式.
二、实数运算的性质(符号法则)
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是构建不等式理论的基石,其顺序为:
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大于负数,零小于正数,零大于负数.
1.abab0,abab0,abab0.
2.a0a0.
3.a0110,a00. aa
4.a0,b0ab0;a0,b0ab0.
5.a0,b0ab0;a0,b0ab0;a0,b0ab0.
三、不等式的性质
1.三歧性: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与b,在ab,ab,ab三种情况中仅有一种成立.
abba.
3.传递性:ab,bca(c,;,;,等号是否传到底??2.对称性:
abcabc(移项法则、作差原理). abacb;c
5.加法法则:ab,cdacbd(同向特征,可推广).
6.可乘性:ab,c0acbc(若c0,则abacb); c
. ab,c0acbc(若c0,则abacbc)4.可加性:
7.倒数法则:(1)ab01111a(若a、bR,则ab1); ababb
1111a(若a、bR,则ab1); ababb
11. ab(2)ba0(3)a0b
8.乘法法则:ab0,cd. 0acbd(可推广)
nn9.乘方法则:ab0ab(n2,nN).(乘法法则的特例)
mm(若a、bR,mQ,则abab).
10.开方法则:ab0n2,nN).
2211.均值定理:
(1)ab2ab(当且仅当a、b相等时取等号)(可推广);
(2)a、bR,ab(当且仅当a、b相等时取等号)
(几何意义:半径不小于半弦.);
22(3)aba
b,ab(a
b)2(当且仅当a、b相等时取等号); 2
2(4)aba、bR)2
ab
(当且仅当a、b相等时取等号);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幂平均数);
2(5)qpxpx0,qx0)(一正二定三相等); x
(aqbp)2
(6)(apx)(bqx)(一正二定三相等). 4pq
12.真分数性质:0ab,m00aam1(浓度不等式). bbm
注: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单向性质和双向性质两类.在解不等式时,只能用双向性质;
在证明不等式时,既可用单向性质,也可用双向性质.
附:化归方法在不等式中的具体运用:(1)异向化同向;(2)负数化正数;(3)减式化
加式;(4)除式化乘式;(5)多项化少项;(6)高次化低次.
四、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证明所给不等式在给定条件下恒成立.不等式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其证明方法的灵活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证明不等式的准则.具体证明方法有如下几种:
1.作差比较法
原理:符号法则.
步骤:作差变形(配方、通分、分解、有理化、配方等)定号判断.
2.作商比较法
原理:符号法则.
步骤:作商(注意前提)变形(指数运算)定号判断.
3.分析法
原理:BB1B2BnA.
步骤:执果索因,从“未知”找“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特点:利于思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刑警办案、剥笋)
格式:欲证„„(#),(因为„„,所以)只需证„„,„„
(因为„„,所以)只需证„„(*),而(*)显然成立,所以(#)
4.综合法
原理:ABBn1B2B.
步骤:由因导果,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
特点:条理清楚,经验丰富,传统自然.(法官定罪、包装)
注:(1)证明时,如果首先假定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逐步推出一个已知成立的不等
式,只要推出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那么就可以断定所给的不等式成立,这也是分析法,其逻辑原理为:BB1B2BnA.
(2)用分析法时要正确使用连接有关分析推理步骤的关键词,如“欲证„„,只需
证„„”、“即„„”、“假定„„成立,则„„”等.并且,必须有对最后找到 的,使求证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性的判断,否则其步骤因不完善而错误.
(3)由条件或一些基本性质入手、较易的不等式,以及条件较多的不等式,多可用
综合法证明.而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不等式,以及恒成立的不等式,运用分析法证明更为有效.分析法和综合法之间是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析法的终点是综合法的起点,综合法的终点是综分析法的起点.对于复杂问题的证明,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用综合法加以整理,甚至需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往往也很难区分开.
(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还有反证法、判别式法、换元法、构造法、数学归纳法、导
数法、放缩法(把不等式的一边适当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放缩法.其常用方法有:舍去一些项、在积中换大(小)某些项、扩大(缩小)分式的分母(分子)等)等.
分析法只是一种重要的探求方式,而不是一种好的书写形式,因为它叙述较繁,如
果把“只需证„„”去掉不写,就成了错误。而用综合法书写的形式,掩盖了分析、探索的过程。如果直接写,而不用分析法,人们会感到看得明白,自己却做不出。因此,在做题时,通常先用分析法探求解题途径,在解答时,再用综合法书写。另外,凡是能用分析法证明的问题,一定可以用综合法证明。
反证法证题的特征是通过导出矛盾,归结为谬误,而使命题得证。因此,反证法也
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即只需作出一种反设,并设法导致矛盾,立即使命题获证;如果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则对每种情况都必须作出反设,然后将每一反设一一驳倒,才能使命题获证;这就是反证法的两种类型,前者称为简单归谬法(简称归谬法),后者称为穷举归谬法(简称穷举法)。
“否定结论”在推理论证中要作为已知使用。“假设”不能写成“设”
用反证法证明“若p则q”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适宜用反证法证明的数学命题有:①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②结论是以
“至多”、“至少”等形式出现的命题;③关于唯一性、存在性的命题;④结论的反面比原
结论更简单、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等。
五、解不等式
利用不等式性质及相关知识,求变量的取值集合或判断其无解的过程,叫解不等式.解不等式是一个由繁到简的等价转化变形过程,大体情形为:若不等式是超越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代数不等式;若代数不等式是无理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有理不等式;若有理不等式是分式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整式不等式;若整式不等式是高次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低次不等式;若不等式是形式不规范的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规范形式的不等式;若不等式是绝对值不等式,则把它等价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1.一次型
2.二次型
3.分式型
4.绝对值型
5.无理不等式
6.高次不等式、高次分式不等式
(1)数轴标根法:标准化→分解→标根→定号→取解集.
(2)降次成组法.
7.不等式组、不等式串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求组成不等式组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由多变少,最
后归一);不等式串可化归为与之等价的不等式组求解.
8.混和条件组
等式(方程)和不等式共同组成的关系组称为混和条件组,求解时以等式为主,不等式起检验作用.
9.超越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等)
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等都可利用有关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单调性等)、图象和不等式性质把原不等式化归为有之等价的代数不等式(组).
注:有些不等式可用构造函数法利用对应函数的图象解之,步骤为:构造函数→作图象
→通过对应方程得交点的横坐标→根据图象特点取解集.
六、不等式的其他应用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除了可以证明和求解不等式外,还可以解决求代数式的取值范
围、求最值、求实际问题的解等问题.
1.求范围
先须求出所求代数式与已知代数式之间的线性关系(常需用待定系数法),然后利用同向不等式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等性质求之.(亦可用线性规划法)
2.求最值
(1)二次整式可用均值定理或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求其最值.
(2)分子为二次式的假分式,可用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或换元法化为部分分式,再
用均值定理或倒数和函数的单调性求其最值;真分式用倒数法化为假分式. 注: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时,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若
为两个负变数相加,则可用提取法化归;若无和或积为定值的特征,则可用调整系数或次数的方法化归;若不存在等号成立的条件,则只能用二次函数或倒数和函数的单调性求其最值.
3.求实际问题的解(不等式建模)
七、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值,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线性规划等知识
都与不等式密切相关.
绝对值基础知识
1.绝对值的定义(几何意义):数轴上某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基本性质:(1);a0(非负性、有界性)a(a0)(2)aa(a0)
0(a0)
(3)
(4)
(5)a;aa,aa,aaa;a2a2a; 2
(6)平方法则:若a0,则
3.绝对值的性质定理:
(1)
(2)
(3)xax2a2,xax2a2,xax2a2. aa;abab;aa;bb
(4)ana;
ababab; n(5)ababab,(可推广),ababab0,ababab0; abab0,2(6)a. b22ab(a2b22abab)
4.绝对值的处理方法:
(1)公式法:xaaxaxaxa或xa,aR;
(2)分段讨论法:(即找界点,此法适用于解含多个绝对值的问题);
(3)平方法:(即运用平方法则,注意平方的前提为不等号两边均为非负数);
(4)几何法:(即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5.绝对值不等式的类型:
(1)
f(x)g(x);(2)f(x)g(x);(3)f(x)g(x).
第五篇:不等式知识点
不等式
一.知识点:
1.不等式的性质:
2.不等式的解法:
(一)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三)指对不等式的解法; 重点:含参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等式的证明:(1)作差变形;(2)分析法
4.均值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等)
题型1:题型2:题型3:题型4:
5.线性规划:
二.典型题:
1.已知二次函数零点分布,求参数范围问题;
2.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3.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1.已知二次函数零点分布,求参数范围问题;
2.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3.线性规划问题的讲解方式;
4.递推式问题:相邻项的关系较复杂,隔项或相邻多项的关系会简单。
5.均值不等式的几种常见题型;
6.变形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