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层税源专业化岗位设置
浅谈基层税收专业化岗位分工设置
税收专业化是当前税收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实行好税收专业化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税收征收管理一直都是按专管员管户的角度来进行,历经精细化、标准化等等的细化调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仍不足以满足当前的形势需要,总局及时的提出专业化的改革思路,从根本上要求改变管户的特质,这都给我们的征收管理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前景,面对这个新的变革,很多单位都逐步开始了试点专业化,但专业化这项工作是原来从来没有过的,很多专业化改革的思路都不一致,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基层工作经验,从税收专业化如何设置相关岗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税收管理专业化岗位设置的方向
最初专业化是指企业在筹建、初创、成长、扩展期间应具有的专业化发展的统一构想,即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以具体的专业领域为作为经营主业,通过专业化人才使企业形成一体化发展。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较少差异性,以模式
管理加速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和完善程度,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从税收管理专业化,应该是指根据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其不同的阶段、不同环节的职能特点,把税收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分工,实施专门管理。税收管理专业化是对税收管理活动提出进行专业化分工的需求与要求,但是应该如何分工?坚持什么原则、遵循什么导向进行分工,是当前比较困扰我们的问题。
税收管理专业化分工,并不是完全新的概念,例如征、管、查三分离也是专业化的设置的一种,在原来的管理员制度中,推行的个体专业所、商业与工业分开设所都是专业化的范畴。但是这样的专业化改革未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专业化分工不彻底,二是专业化分工导向不正确。这种分工没有完全打破管理员的户管制度,只是进行了大方向上的专业化,而最基层的管理仍然是非专业管理手段,造成很
多工作在最终落实变了样,走了形式。并且这样的分工,都没有很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导向,按户管大小?经济类型?地域特点?都进行尝试,但由于现实状况的复杂性,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总局此次提出全面推行税收专业化,就明确了方向,一是要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二是此次专业化改革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二、税收管理专业化岗位分工设置的构想
根据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要求,以及基层管理的特点,专业化岗位分工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该具有集约性,工作相对单一的专业特点对象。
2、应该是能够长期的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3、尽可能的明细分工,分工越清晰,专业化就越强。
4、必须是各个部门的分工,而不是部门内部的分工。
5、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机构来联系协调与分配。
6、扁平化、实体化与专业化的矛盾。
四、根据设置原则,可以设置的岗位
1、打破税务所各事统管的局面,成立相对独立的专业化部门。
2、成立专业的户籍管理部门。户籍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管理(不含注销)、收入任务管理、纳税服务管理、征收方式管理。
3、成立专业的调查核实部门。包括注销管理、实地核查管理、发票检查等。
4、成立专业的纳税评估部门。包括数据分析、疑点审核、评估约谈等。
第二篇: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以行业为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和提升,笔者就对嘉禾县局推行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税源专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所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是以促进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的目标,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人才为保障,科学分类税源,合理调整、整合管理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专业分工管理,建立健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服务,严格执法。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税收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它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五部分组成。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是最主要的环节。税收风险管理贯穿整个税源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理念和程序来设计专业化管理流程,把征管资源
优先用于风险比较大的纳税人、对不同风险纳税人采取不同风
险应对策略。
(二)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
管水平。
(三)资源配置科学化。包括人、财、物各方面,将有限资
源归结到集中、少量、细分的税务管理环节,管理对象,实现
征收效率最大化。要求职责分工专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
理对象专业化,运行模式与制度的专业化。
二、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行业化税源管理等同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错识认
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行业或分类管理,应该是
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
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二)没有真正实现“管户”向“管事”转变。分行业
设置税务分局的管理格局下,分局内部管理仍然是税收管理
员划片包干或分类全责的“分户到人,各事统管”模式。如
目前虽一个分局主管某一行业税收管理,但分局行业税源管
理组,仍是按分片分户到人管理,税管员面对纳税人仍是一
对多,一人管户各事包干。
(三)税源管理部门单兵作战。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
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
独斗,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如目前税务分局的设置是小而全的全职能型,税源管理一切事项基本由税务
分局完成,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是按管理职责分工设立若干税
源管理机构,将管理资源配置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专门的人管专门的事,形成专业化管理。
(四)信息管税水平不高。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
工能力不强,信息应用处于浅层次上,并未在数据的综合分
析、有效比对、税源监控上充分发挥作用。如房地产行业虽
有政府主导开发了五局联网的房地产一体化软件,但也只是
社会综合治税的一小部分,软件功能也不能完全满足税收专
业化管理的要求,需不断完善。
(五)未引入风险管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是以风
险管理为导向,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于税源管理全过程,如
从机构、职能、人员、管理流程上都要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
去设置、配置、设计,风险管理要求组建专门税源管理机构,集中优势资源,侧重于重点税源、风险行业以及纳税评估、税
务稽查等关键环节管理,瞄准管理的重点,提升管理的质量。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科学分类税源,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分级分类
管理的前提。可以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
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按行业、规模、经济性质、管理
环节、税种分类。
(二)团队管户,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按照专业
化职能、岗位的设置,需要将税收管理员职、权、责进行拆
分、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集中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取消税收管理员分片、分行业“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
户制度,税收管员不直接管户,基层税务分局按照税收管理
不同事项,划分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收征
管的管理方式。对税收管理员现有职责重新划分,按税源管
理不同事项和环节进行分类,改单一管户为专业化管理。如
可将其工作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三
大类,每类又可细化为若干岗位职责。
(三)业务重组与整合机构职能,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保障。按风险应对的“管事”原则,重新调整税务内部机构
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县局、分局、税源管理员三级分工负
责、互动机制。县局成立专业化税源管理科负责制定本级税
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
指标体系、评估模型,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
重点,结合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分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
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
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四)信息管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税源管理
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社会综
合治税是实现第三方信息采集和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税务为主体的链接行业主管部门、工商、国土、建设、规划、房产、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公安、交警、电力等职能部门的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广泛收集相关第三方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利用收集的信息进纳税评估,应对税收风险管理。
嘉禾县局 胡雄飞
第三篇: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修改
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而言,税源管理就是每天与千千万万纳税人打交道。省局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实现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属地管理”向“分类管理”的转变、“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的转变,既减少了税收流失,也防范了内部执法风险。正如省局宋文军局长所指出的,“由税收管理员一个人说了算,变为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集体说了算”,这是对我们基层地税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
xx市地税局作为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首批试点单位,通过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和队伍、进行集中办公条件下的专业化改革试点、组织税源联动和流程推送等工作,税源控管水平明显提升。1-10月份组织税收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收2.55亿元、增长32.4%,增量增幅在泰安市地税系统持续领先。作为一名基层税源管理工作人员,就税源专业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税源专业化管理以税收风险防控为导向,强调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而目前在管理层,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特别是紧缺精通行业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制约管理效能的一大瓶颈;在操作层,人员素质能力也为分岗方式下的设岗定员带来较
1大难度,不同程度地存在能干活的人工作多的现象。
二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基层一线,工作不再一个人说了算,过程大家都看得见,干部职工直接面对权力调整和工作方式转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对预警评估核实任务的执行不够有力,存在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在机关,由于涉及业务、职权范围等结构调整,相关部门在协作配合上不够积极主动。
三是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作业标准以及配套的考核制度等还不够健全,还未形成统一、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
四是信息化支撑力度不够。岗责体系设置、业务流程运转需要进一步简捷高效,税源信息综合分析、分类挖掘、增值应用等功能需要尽快拓展。
二、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完善专业化分工机制。将税源分为三种: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对重点税源,实行管理层扁平化评估监控,提高管理效益。对一般税源,突出行业管理、预警管理。对零散税源,进一步完善核定征收和委托代征方式。今年以来,xx市局使用监控指标127个,分析落实疑点1195个,监控增收17588.71万元,其中重点税源评估监控157户,核实增收16630.29万元。
在分行业管理上,深入探索行业规律,重点建立以“行业管理模型、行业管理办法、行业管理指引”为主的重点行业税源管理体系,目前,xx市局已建立了采矿业、制造业(细分为5个小类)等8类行业管理模型及管理指引。
在分税种管理上,深入探索符合税种特点的管理方法。其中与国土资源局,利用3个月的时间,获取了全市所有纳税人的土地使用信息,研发了“土地使用税管理系统”,对各类税源信息进行清分比对,增收4000多万元。
(二)完善专业化协作机制。一是上下联动。在管理层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税源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在操作层及时执行落实上级派发的管理任务,定期反馈税源监控分析信息。二是左右互动。发挥税源管理部门的中枢作用,“评、查、管”定向联动,建立评估、稽查、征管互动反馈。三是外部配合。加强与财政、工商、国税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依托街道、社区建立税收保障体系,协助实施税源普查、信息确认,提高税源信息的准确性;畅通涉税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充分发挥举报信息的效益。
(三)深化专业化组织体系。在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充实省级以上骨干能手等骨干力量,打造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团队,分行业设立监控组,掌控80%以上的税源。目前,xx市局从全系统遴选集中了15名业务骨干充实税源管理科,其中,省级以上骨干能手6名、注册税务师2名、会计师5名。税源管理科内设了“制造业、采矿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监控组、一个风险管控组、一个信息化管理组。在操作层,由税源管理股强化对一般税源和零散税源的评估监控,由日常管理股加强对各类税源的日常管理,适当采取按行业分组、分团队管理的方式。目前,xx市局按照业务类属把岗位归入管理单元,整合了税源调查岗等4类
19个岗位,设置征收服务股、综合管理股、日常管理股(或行业管理股)、税源管理股四个内设机构,相应负责四大业务类属。
(四)深化专业化方法体系。一是紧紧抓住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两个关键环节。以纳税评估为核心,大力强化税源的分析、预警、评估,强化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协调配合,评估严重异常的转入稽查环节。1—10月份,xx市局稽查选案准确率达到了90%,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向税源管理部门提出了9项征管建议。二是突出抓好行业管理模型。科学界定行业管理标准,精选符合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延伸到行业特点、生产工艺、经营环节等要点,强化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外部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三是大力强化信息化支撑。目前,xx市局研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平台”,强化了对规模税源和行业税源的信息化支撑,研发的“税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对税源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全面提高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运行质效。
三、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专业人才配备培养方面,建议省局进一步加大内部人员挖潜的力度。加强纳税评估、行业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奖励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外部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外聘、录用等方式,增强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后备人才的储备。
二是在思想认识提高方面,建议省局高度关注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思想问题,采取各种方式,化解抵触情绪,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认知程度;
通过典型带动等方式,推广内部各部门密切协作的有效经验,重点强调县级一把手在督导部门协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建议省局逐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尽快健全纳税评估、重点税源管理等业务制度,指导基层建立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
四是在技术支撑应用方面,建议省局逐步完善现有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等应用系统的功能,加快税源信息综合分析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税”的效益。
第四篇: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税源管理的能力,进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一、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
(二)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外,根据纳税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改变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有效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实现和谐征纳关系。因此,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当前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不合理,人均管户量太多,管理区域太大造成的。在农村基层分局,有的区域划片太大,有些地方一个税收管理员负责整个乡镇的农村税收,涉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战线太长,管理人员的不少工作时间都花在路上,有效工作时间较少,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上只能顾及到目标明显、规模较大的纳税人,从而造成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
(二)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税源底细不清情况不明。近年来,各级地税部门不断加大对办税服务厅的投入,完善了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备了精干人员。同时,征管网络互联等现代化征收手段的应用,“一窗式”、“一站式”服务的推行,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地税机关的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强化“三率”考核,只要纳税人按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农村分局机构收缩,纳税人需要的涉税服务得不到保障。农村分局税源分散、税额小,税收成本高,各地均在收缩农村税务机构。机构收缩后,农村零散税收管理有放松的趋势,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咨询税收政策,但实行巡回征收的税务机关因机构所在地等原
因,无法给予及时的服务。
三、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建议
今年,省局把税源管理专业化作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建立和落实好“人机”结合的管理办法。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队伍,是做好税源管理与监控的根本所在。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要为税收管理员减负“瘦身”,让其有时间、有精力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改变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有选择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
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
四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动态能级管理,定期分批适度地进行岗位轮换,在赋予管理员相应权力的同时落实好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始终内有动力、外有压
力、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规范基层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办法。一是要规范税源监控机制。就税源监控的主要内容机制来看,分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监控;对不同行业或经济类型监控;对不同区域经济的监控;对特殊税源的监控。要做到重点税源监控、中小税源监控、个体户税收监控与农村个体税收监控的统筹兼顾。在税源监控手段机制上,要做到人工监控和计算机监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落实税源监控的具体措施: ⑴要建立登记信息网络共享制,把住“户口关”,源头控管税务登记是掌握税源信息资料的首要渠道,也是税源监控的基础和前提,要切实用制度管住漏征漏管户,建立信息资料网络共享制,实现户籍管理同步。关键是切实把国税、地税、工商信息交换共享制度落在实处,对新开业户、变更户、吊销户、注销户的信息能够随时掌握,对失踪户相互协查,只有登记信息网络共享,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漏管户、减少漏征户。⑵要认真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学属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⑶要防止重申报率,忽视申报质量的方法,注重对申
报质量的监控。
(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
1、加强国地税的协作,强化户籍管理,建立国地税联署办公制度。
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户籍信息,是做好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首要环节,也是全面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基础。一是严格做好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务登记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二是强化对正常纳税人、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和代扣代缴单位的户籍信息管理。三是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摸清纳税户底数,全面核对、清理漏征漏管户。四是逐步实现政府部门间登记信息共享,解决登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五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六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纳税人资料的同时,督促税收管理员根据户籍管理信息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对税务登记信息变更情况实施动态监控。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分行业管理。实行分类、分行业组织与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征管组织形式。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使其生产经营的实际税负接近申报征收入库的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四是抓好娱乐业、饮食业等高利润行业的挖潜增收。五是抓好不同纳税信用等级
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
3、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开展纳税评估为核心,不断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减少漏征漏管,增加税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推动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乃至诚信社会进程。要不断充实完善纳税评估“一户式”纳税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由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在纳税申报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超
过申报纳税期限的,加收滞纳金。
4、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大力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税控机”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消费者监督、税控机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要抓住发票管理的关键环节,改进和完善发票“验旧售新”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器具,要将税控机记录的开票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严格按规定征税,真正发挥税控器具
控税作用。
(四)加强协作,多头并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坚持综合治税社会化的原则,完善零散税收及代扣代缴税收的源泉控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一方面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对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税源信息的实时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
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交流材料
构建四个板块,持续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普定县国税局税源管理专业化建设交流材料)
自2010年以来,普定县局探索实施机关基层一体化工作,通过重组内设机构职能,强化税源管理职能配置,整合归并机关行政管理职能,突出县级税务局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主要职能定位,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县局坚持持续改进的思路,牢牢把握住本局作为全省专业化试点单位的契机,在总结机关基层一体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省市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深入推进税收专业化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符合辖区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
一、明晰思路,探索实施初见成效
2010年,县局为实现将基层税务机关打造为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实体的目标,率先探索开展了机关基层一体化,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向“双核心”业务转移:成立了行政后勤和业务保障两个中心,减少人员配置,把精减出的人员充实到征管一线,使改革后直接从事税收业务的人员增至4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从45%增至81.35%,行政管理的人员减至11人,从55%减至18.65%,极大地夯实了专业管理人本基础。二是突出专业分工,按照行业兼重点、一般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区域经济规划等分类要求,科学合理的划分四个税源管理部门工作管理职责,明确了夜郎湖税务分局、税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收入核算科四个税源管理部门职责,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三是再造岗责体系,实现职责前移和流程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内控,在204项征管业务和93项行政业中查找风险点,把内控措施贯穿到“两权”运行的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五是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的专业管理新机制,强化了对全局税收征管工作的统一部署、指导督促、考核评价,推动和促进税收征管工作深入开展。
二、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持续推进
在2010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县局根据市局提出的以构建县区局四大板块为基础、按照构建决策、管理、服务、监督四大板块的思路,结合专业化试点工作要求,在对新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查找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谋划深化拓展的措施,拟定了《普定县国家税务局深化税源专业化改革实施方案》。
一是进一步调整强化办税服务职能,把征管科(业务支持保障中心)的职能全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基本实现所有涉税事宜均能在办税服务厅一次办结,努力打造办税服务厅超市。
二是深化提高税源管理部门专业化管理能力,针对四个税源管理部门的不同特点,探索管事与管户相结合,按事项、分环节、按不同工序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税源管理机制,突出了内务综合管事、日常管户,集中评估的专业化分工,集中优势兵力强化纳税
评估职能,不断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
三是强化监督职能,按照总局肖局长在今年初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的“监察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的要求,将监察室从办公室(后勤保障中心)独立出来,并拓展原有监察室职责范围,把所有监督考核职能全部划归到监察室,强化了对“两权”运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对,深化日常监督和内控管理,强化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和防范,进一步深化了惩防体系建设。
四是进一步修订岗责体系,按照调整后的职能重新界定各部门工作职责,从17个方面优化办税流程,减少中间层级,突出体现纳税人涉税事宜在办税厅一次办结,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对现行征管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县级税务机关征管基础资料建设规范》,通过清理归并,规范征管资料收集内容,强化资料实用性、完整性,认真落实好“两个减负”,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深化《普定县国税税务局税收征管良性互动机制》建设,将其拓展为《普定县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一体化运行机制》,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为手段,以预警管理、内控机制为监督,以执法责任追究、绩效管理为保障的全局一体化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七是实施全员绩效管理。认真总结2009年在办税服务厅窗
口,2010年在税收管理员系列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做法,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推动和保障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三、取得成效
2011年县局持续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建设,向实现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实体的目标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一是打造办税服务厅超市,基本实现所有涉税事宜在办税厅一次办结,提高大厅性能,优化了纳税服务。
二是强化监察职能,实现了对“两权”运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对,深化日常监督和内控管理,强化了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和防范,进一步深化了惩防体系建设。
三是进一步形成严密高效的专业化管理格局,按照管事与管户相结合,分环节、分工序的税源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了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
四是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工作质效,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形成科学实用的能力价值评价和实现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人员投身税源专业化改革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专业化战略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