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

时间:2019-05-13 21: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

第一篇: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

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

来源中国现代产业投资网

近日,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作为高明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的纺织服装业,今年前4月出口额达2.1亿美元。

纺织服装作为高明的传统产业,辖区目前共有1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不少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地区。然而纺织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严格,加上欧债危机持续升级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出口受冲击。

今年前4月,高明纺织服装的出口额达2.1亿美元,跟去年相比下降6.46%。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亿美元,下降6.21%;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亿美元,下降6.69%。

这些产品中,加工贸易出口近8成。今年前4月,高明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1.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48%。

“不容忽视的是,纺织服装今年前4个月的出口,每个月都是下降。”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下降率最高的是1月,下降高达19.36%;最低的则是4月,下降率为3.99%。

出口额下降,受影响的必然是企业。据悉,一些企业原有的产品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产业链的优势也日渐消失,高明区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

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关系企业的发展。对此,高明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表示,面对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发挥企业员工智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第二篇: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

作者:wjzmt 日期:2010-3-22 11:31:00 来源:未知

人气:6 标签:

关键词 院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营销

论文摘要 院在纺织品贸易中,由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绿色标志认证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从而给服装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通过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 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依慧袁金毅.绿色壁垒院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咱允暂.改革月报,2001,(10)55

[2]蒋杰生袁董雅宇.中国服装业警惕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咱允暂.中国纺织2001,(4):22-24.[3]李翰如.服装企业能否越过绿色贸易壁垒咱允暂.中国纺织2001

第三篇: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1980 年前韩国具有竞争力的前五十大出口企业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纺织与服装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年初韩国纺织业面临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低工资国家和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国内企业转往低成本地区生产;2000 年后为适应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差异化策略,由内需转为出口导向,发展自我品牌产品,使得纺织业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1 韩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1 生产与进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 8%,从事纺织业的人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 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 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 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 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 66 亿美元;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 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11.13 亿美元,比 2003 年的出口额 9.26 亿美元增长了 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 100 亿美元左右,纺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11.3%,其中成衣业占 3.4%。

1.2 消费现状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 3 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 1 863 家,其中 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 238 家,百货商场 98 家,购物中心 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 1999 年增长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 39%、36%、2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 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 30 多个。

1.3 对外投资现状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纺织品生产国。韩国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于出口,纷纷在国外投资设厂,海外投资部分 80%集中于亚洲,亚洲地区以中国为多,中国又以山东、辽宁、吉林 3

省为主。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及优惠投资政策,越南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新兴热门地区。到 2004 年底,韩国国内的2万多家纺织公司,在海外投资企业共有 3 500 多家,仅在中国就占了约 62.8%,投资已经达到 8 亿美元。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占世界第一位的产品少,“高成本、低效率”的产业结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仅以 2000 年为例:2000 年韩国占居世界第一位的大类商品有 78 种,其中纤维类 32 种,而同期美国为 1 028 种,中国为 731 种,德国为 728 种,日本为 379 种。韩国世界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的主要商品为染色棉织物(占有率 37.4%)。

近年来,韩国纺织服装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直接原因是韩国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所含技术水平相比普遍要高,而造成这种不合理价格体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的“高成本、低效率”结构。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依靠“ OEM方式”(委托加工或国外定牌生产方式)生产的中低价位的普通产品,由此造成在尖端技术、设计等方面从属发达国家,不能灵活应付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产品缺乏专门性和独特性,整个技术水平只达到发达国家的 80%,尤其是新材料、染色加工等核心技术水平低下。随着发达国家致力于开发高技术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以及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劳动力扩大产品出口,韩国的纺织产业受到严重挑战。此外,中国、东南亚国家正奋起直追,也成为威胁韩国纺织业的一个因素。

韩国的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约每小时 6 美元,普通工人的周工资约 200~240 美元,技术工人约 300美元。由威纳国际咨询公司发表的国际纺织业劳务工资和调查报告显示: 2000 年秋天韩国纺织业的工资在全球排名第 26 位,为每小时 5.71 美元,远远高于东亚和南亚经济体的其它国家。由于人工费上涨,企业竞争力有所削弱,进一步加快了纺织服装企业向海外转移的步伐。

2.2 政策导向阻碍了纺织业的发展世纪 60 年代初,由于推行经济发展 5 年计划,韩国的纺织工业得以发展,成为输出工业的花朵,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经济。80 年代,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加上韩国政府的政策朝重工业转向,纺织业的竞争力每况愈下,具体表现为: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手不足导致企业活力下降;技术开发力趋于削弱; 关税率低;流通机构复杂;生产设备过剩。到了 90 年代,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这种倾向加速,使得韩国纺织品输出走下坡路:70 年代,韩国纺织品输出占总输出的 30%,但自1980 年初起,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1年纺织品输出在总输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0.5%,约为 80 年代末的二分之一。

2.3 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由于公司将他们的生产设备向海外例如中国和越南转移,韩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产量下降,失业率上升。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 10 年中,韩国服装和纺织工业的员工人数从 60.5 万

人下滑到 39.5 万人。随着大批公司向海外迁移,这种形势越来越恶化。韩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公司在 1981~1986 年间每年在海外的平均投资约 110 万美元,1992~1997 年却攀升到 2.049 亿美元,2001 年急剧增长到 2.788 亿美元。2002 年,韩国主要的 13 个出口品种的出口依存度为 77.1%,纤维类是其中之一。这种过高的依存度在面对其它国家的进口限制时,严重打击了韩国纺织品出口。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无法避免外国进口的限制,使得韩国的产品陷入关税保护措施争端当中。截至 2001 年底,韩国纤维类产品遭受其它国家进口限制共计19 件,占整个制造业遭进口限制总数的 15%,对象产品主要是韩国纤维业的主力产品聚酯织物(15 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韩国化纤织物进出口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也有中国、印度等主要出口对象国化纤织物产量的增加以及对本国化纤产业保护的强化等。作为限制的结果,2002 年前 10个月韩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了 3.3%。

第四篇: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 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国际上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环保要求也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 设置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它取代过去的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绿色壁垒的定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

出口贸易

对策

一、纺织服装业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壁垒”,它是指各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关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和巧妙性。

2、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三)纺织服装领域的主要绿色壁垒

纺织品服装绿色壁垒指发达国家依靠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颁布法令或技术法规,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和合格评定程序,对不符合它们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或拒绝进口,以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统标准(ISO14000)。这是非强制性的,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是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环境绩效等需要,在其内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此向外界显示实力和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2、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①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Oeko-texstandard100)。这是国际纺织环保协会制定的,目前已成为鉴定生态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该标准主要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有害物质数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规定产品不得有发霉、高沸点汽油、鱼腥和香水等特殊气味。②生态纺织品美国认证(USCC)。这是美国质量协会与美国相关实验室联合组成的咨询机构。它按照美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纺织品进行检测认证,以获得美国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和美国官方机构的认可。

3、绿色标志。目前,全球已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日本的“生态标志”等,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其中也涉及到了纺织产品。其中欧盟的“生态标签”最受关注,该标签的申请标准非常严格,因此获得“生态标签”的欧盟企业数量较少。

4、绿色法规。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环境和国民的健康、安 全为由,对纺织品服装做了许多规定。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面对绿色壁垒的现状

1、环保法规和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保护人身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也欠具体。比如涉及复杂要求的甲醛含量,我国不同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有的仅要求少于 300ppm,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同时由于检测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也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这样,使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获得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国外的标准所致,国际认可方面遇到了者多的困难。

2、纺织设备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使环境竞争力大不如人。目前,属于20世纪 8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 50%,我国仅占 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 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上,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很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纺织品生产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绿色纺织品的需求。

3、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目前我国7万多纺织企业中,只有2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0ek0-Tex Standard 100)认证证书,并且,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获得的。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 ——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 商、辅料商等却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的。我国国家工商局在德国政府颁布偶氮染料禁令后,曾对国内的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德国禁用的l18种偶氮染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许多厂商仍停留在纺织服装款式设计的层面上,多数厂商只是对面料色泽、挺括度、手感等外观质量和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的透气、吸湿、防皱等服 用性能有所要求,而从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得不多,对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感,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缺乏足够的重视。

4、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中国纺织产品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纺织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大体上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创新点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中国大多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投入不足,少数企业以仿造代替开发,片面追求效益,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有局部风格雷同的现象;第二,中国纺织染整加工技术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档的概念仅限于高支高密和强力,对织物风格重视不够;第三,中国纺织品质量总体不够稳定,同类产品的档次差距过大,采用产品质量标准过多,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再现性差。这使企业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之间的环保技术水平较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之间还制定了相同的环境标准及检测方法,使用统一的环境标志等,因此,发达国家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绿色壁垒。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环保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制定的名目繁杂的环保标准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逾越的绿色屏障,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获利。

1.产品极易遭遇市场准入限制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对象为欧盟、美国、日本,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这些发

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先进的环保技术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准入限制的趋势日渐明显,如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积极应对,就很可能会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而无法进入目标市场甚至被迫退出目标市场,这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拓展步履维艰,且原有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的威胁。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促进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且应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改造,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纺织品服装绿色生产工艺,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企业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由于我国国内缺乏权威的认证机构和对技术标准动态变化的畅通的信息,欧美等发达国家若以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为目的,有意设置各种绿色技术壁垒,实行歧视政策,如不执行事先通报制度,实行苛刻和非公平的认证程序等,这些都将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外增加大量成本。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一向以低廉的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优势,出口成本的增加,势必削弱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引发贸易争端

绿色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发展上的动态性等特征,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是与绿色壁垒有关的。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迎合世界绿色发展潮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这种非关税壁垒还将长期存在。面对这种趋势,我国政府和纺织服装业亟待增强环保意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冲破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政府对策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并且行业壁垒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政府的协助。

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环境事务。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有影响的大国,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协调、谈判及规则的制定,抵制以“环境保护”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努力弥补现存国际规则中的缺陷,消除歧视性壁垒的合法性依据。

另外,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发展中国家间组织,在制定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谈判中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差别与更优惠的待遇,抵制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环境标准。

2、制定并完善立法标准。只有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立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完善和立法空白,与国际环境立法有较大差距。(2)完善我国纺织服装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中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3)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进行环保宣传和绿色信息的搜集。目前, 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意识还不够强, 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环保宣传, 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关注国际技术标准和变更动态, 以尽快、及时地改进技术。同时还要做好绿色信息的搜集——建立绿色服装与面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与环境、经济、技术、对策等有关的数据与知识, 例如服装的材料成分、材料对环境影响值等等。有了这一数据库, 就会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纺织印染技术和信息, 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加工当中。

4、加强纺织品检测监控力度, 创建国际认可的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机构。目前, 中国绝大部分专业检验机构并未获得国际间实验室互认协议的认可, 而且国内相关标准中某些内容、监测项目和技术条件与国际通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方面获得国际认可遭遇诸多困难。企业通常是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直接将样品送到国外进行监测而获得相应检测报告和认证的, 这样不仅时间长、花费多, 而且还会由于对相关法规、条例和标准不熟悉而事倍功半。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还因其高额的费用而打了退堂鼓。所以, 在我国创建属于自己的国际认可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是当务之急。

(二)企业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绿色壁垒的认识已经确立, 但在应对方面还不够重视。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应对。

1、转变市场观念,理性认识现状

要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国家施行新的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仍然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只有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壁垒。当国际绿色贸易大潮滚滚而来时,任何国家都很难置身其外。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绿色壁垒的不正当行为。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因为重金属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在此,我特别提出“绿色营销”的概念,我希望国内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能够转变观念,顺应市场的新发展新变化。

2、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出口风险

要分散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世界其它进入门槛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实行原产地多元化,鼓励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到海外设厂,并建议将投资重点主要定位于经济一体化区域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实行从纺纱织布、染整、纺织品深加工或成衣制作一条龙经营模式,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 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入我国的各种贸易壁垒也在逐步降低。但绿色壁垒却限制了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

—— 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出口, 为了降低绿色壁垒给该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企业在各方面的努力, 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这样才可能使我国外贸纺织服装行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李敏,论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策略,经贸论坛,2007,(10)。[ 2 ] 艾芳、祝兴平: 《纺织服装业“碰壁”之后图“破壁”》,载《经济日报》2002 年10 月23 日。

[ 3] 王其中,新时期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经贸论坛,2003.7。[ 4] 王必成,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与对策,产业经济。[ 5] 黄建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第五篇:2013年广东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2013年广东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并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广东陶瓷产品出口量略有下降,出口总额平稳增长,结构优化使产品出口单价总体提升。

据广州海关统计数据,1-12月,我省陶瓷产品出口总量为1380.8万吨,同比下降2.9%;出口额61.8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陶瓷砖出口1250.0量万吨,出口额3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8%和增长6.2%;卫生陶瓷出口量26.8万吨,出口额4.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4%和增长41.0%;日用陶瓷出口64.2万吨,出口额14.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2%和增长0.8%;美术陶瓷出口14.9万吨,出口额5.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6%和增长30.1%;陶瓷容器出口4.8万吨,出口额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9%和增长0.9%。

其中,各季度陶瓷产品出口量和出口总额呈递增趋势,出口市场呈现回升迹象。

图 广东省陶瓷产品2013年各季度出口量与出口额

出口单价方面,2013年我省陶瓷产品的出口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提升,出口平均单价较上年同期上升13.1%。其中陶瓷砖出口单价同比上涨7.0%,卫生陶瓷出口单价同比上涨70.7%,日用陶瓷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2.3%,美术陶瓷同比上涨74.7%,陶瓷容器出口单价同比上涨7.2%。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仍体现出产品结构优化使得出口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提升。

2012年11月以来我国陶瓷餐具先后遭遇欧盟、墨西哥和巴西等多国反倾销,2013年前三季,我省陶瓷餐具对欧盟、墨西哥和巴西出口分别下降22.2%、33.1%和28.9%,反倾销措施对我省陶瓷餐具出口影响明显。

目前我省陶瓷出口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总体来看,近期世界经济呈复苏态势,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今年出口有望延续企稳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今年的出口预期增长审慎乐观。

为提升中国陶瓷品牌影响,引领陶瓷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贸促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广东陶瓷协会联合主办,30余家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骨干企业合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陶瓷产品展览会”,将于2014年5月21-24日在广州琶洲举行,展会将充分向世界展示中国陶瓷行业形象,将陶瓷产品展打造成世界陶瓷产品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以提升中国陶瓷产品的国际地位。并将进一步发挥广东陶瓷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使广东成为世界建筑陶瓷的新核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广东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我省经济的增长。(卫国)

下载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1-4月份广东佛山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研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