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饶城市中心城区商贸经济发展现状与分析
上饶城市中心城区商贸经济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上饶市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打造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决策部署,全力贯彻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2亿元,列全省第三位;同比增
一、上饶市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打造“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决策部署,全力贯彻“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2亿元,列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18.74%,列全省第四位。市场步伐建设加快,江南商贸城、上饶大市场、国际家居城、月亮湾汽车城、佳利商贸城等市场已形成规模,全市过亿元商场达31个;洪客隆百货超市、亿升广场、润丰广场、和平阳光酒店相继开业,香格里拉国际酒店、鸿信百货、解百中山店、财富广场正在装修,即将开业,丰跃香港名城明年将建设完工。
上饶的商贸流通业已经逐步走向标准化、法制化,步入生活环保、消费安全的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我市商贸流通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1、战略地位不够突出,商业网点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商贸流通业长期以来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低,分散化;一些商业网点在区域内显得相对饱和,而面向区域外则显得偏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商业仍占主体,新型产业发展滞后。
2、商品市场设施落后,缺乏产业依托,辐射集散能力弱。信州区的各类市场大多数是九十年代建设的,如八角塘、宝泽楼、白鸥园、上饶大市场等,其设施陈旧落后,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与管理功能滞后,营运效率较低,有的“有市无场”,有的“有场无市”。饶城各市场的商户货源大多从外地采购,市场没有地方产业支撑,集散辐射能力弱,制约了市场的发育。
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是有效应对区域竞争,真正把上饶培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上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人力、旅游资源以及区位优势使其迅速在江西的东部掘起。
二、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的基本条件已渐成熟
1986年12月由江西省上饶市、抚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金华市,福建省南平市和安徽省黄山市正式建立的九方经济区,为打造四省交界商贸中心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九方经济区的总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该经济区中,金华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一个档次,但金华没有与任何一个邻省交界,它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浙中城市群。上饶与衢州、景德镇、鹰潭、南平、黄山接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上饶、南平、景德镇、黄山实施掉头向东发展战略,上饶区位优势得以发挥。因此,依据区域经济理论和对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地区相关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城市商贸经济发展中把上饶打造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是可行的。
(一)区位交通条件分析
1、区位概况
上饶市下辖信州区(中心城区)等1区1市10县,土地面积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万,人口密度290人/平方公里。
在行政区划对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市域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的大小。从上表可以看出,上饶的人口和土地面积有一定的优势,这就意味着上饶的直接经济腹地和商贸发展空间具有较大的优势。
2、交通条件
上饶市自古享有 “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最近几年,我市对交通基础建设大量投资,融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等运输线路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网络已初现雏形,已经形成铁路、高速公路交叉的交通框架,成为赣东及四省交界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一是公路网发达,其中320国道、206国道、犁温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南北穿行等构成上饶市公路主骨架,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外连相邻地市的公路网。二是铁路网。境内已建成的铁路有浙赣铁路复线皖赣铁路、横南铁路和浙赣铁路上饶段,已全部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设计时速200公里。如果京福铁路开通,对于上饶“一个枢纽”区域位置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地位,影响着一个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服务功能强弱,上饶四省交界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的确立,为打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具备了交通条件。
3、上饶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
从地理空间上讲,四省交界区域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间,是二个经济区共同的腹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向内地辐射,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出现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的必要性越来越大。从空间位置关系上看,上饶处于四省九市的中心,以上饶为中心,与其余六
市连线,形成了一个外向扩散的圆形,代表着经济向外扩散的力量。因此在地理位置上,上饶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如下图所示:
(二)商贸经济快速发展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是人口、市场、企业、基础设施在地理上的集中,即城市化过程。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全市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比较,信州区作为上饶市的中心城区,其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和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第三,说明商贸业较为发达,以上饶市信州区为核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目前,上饶市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和二个副中心的商业布局,三条商业带,九条专业特色街的商业网络,商业氛围极其浓厚,商贸网点布局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信州区为中心,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丰和弋阳等县的半小时经济圈,拥有近362万人的消费群体,是四省九市的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中消费人数最多的城区,(详见表6),由于商贸活跃,消费旺盛,2008年中心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95亿元,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可以看出,上饶市中心城区具备了发展商贸业的良好基础。
(三)建设四省交界核心商业区――上饶中心商业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经济发展,把商贸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发展商贸经济已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平台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上饶市中心商业区的思路,在城区繁华地段占地1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上饶市中心商业区,新增商业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形成年销售100亿元,税收3亿元的中心商业区,形成5大板块,3条商业带的业态布
局。建成后,将提升改造传统的商业业态,彻底改变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魅力,形成四省交界区域最大的中心商业区。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信州区城市经济工作会上确立了“做大总量,引进增量,激活存量、提升业态,有序建设,完善配套”的工作思路和全面实施“15442工程”(即打造一个中心商业区,改造和建设五个市场,引进和建设四个大商场,培育四条特色商业街,建设二个四星级以上宾馆)任务。今年年初市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了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战略目标。围绕建设商贸物流通集散基地的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实施方案》,形成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实施意见。
(四)一些商贸大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城区商贸流通发展水平。2008年,我市筛选了14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开工或续建商贸流通项目,编入由经贸委、统计局联合印制的《上饶市商贸旅游经济动态》小册子中,实行每季一调度,全程关注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其中江南商贸城进入了全省重点扶持的“十百千亿”工程,江西远泉集团正准备包装上市。2009年新增1个过亿元投资项目,至6月底,全市 15个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累计投资总额29.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0.73亿元,占总投资额36.12%,其中,永隆城市广场江南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婺源国际大酒店已完成工程建设;润丰城市广场、财富广场已分别完成投资额的98%、84%。
(五)城区商业规划的编制,优化了城市商业发展布局。
《上饶市城区商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2004年11月启动,邀请了上海商业联合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资深专家作为规划编制队伍,组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为组长等资深商业规划专家参与的评审委员会,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05年10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正式颁布实施。今年以来商业规划修编工作由江西财大等院校机构组成的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上饶市城区商业发展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已于11月经过评审。
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我市成为四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势有:一是空间位置处于经济辐射和吸纳的中心位置,我市交通枢纽地位的确定,使得上饶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二是我市“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特别是城市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商贸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商贸设施和网点布局已日趋完善,显示出我市商贸经济增长潜质和经济发展的活力。四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商贸发展,建设四省交界核心商业区,上饶中心商业区和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培育,进一步提高了上饶市商贸物流经济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大力发展商贸经济提供了内在的实力保证。
三、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的建议
一是要尽快确立上饶市四省交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地位。加快上饶新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经济辐射和吸纳的中心位置作用,一旦成形,这将是我市在四省交界区域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同时,要制订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物流业,支持物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在四省交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建设中,急需发展的龙头企业,从发展前景看,希望世界级企业进驻上饶,一旦有跨国巨头来上饶落户,必将大大提升上饶的服务层次和知名度。
二是加强“中心性”建设,在“抓大、显特”上做文章,抓好大型商贸项目和特色商业的建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同时,要通过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不断发挥中心城市的“中心性”作用,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旅游的集散,是带动人气,集聚要素的重要途径。借助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及周边地区其它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扩大旅游半径,推动我市商贸业发展,扩大上饶知名度。三是努力营造低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企业投资创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城市提高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从营业额与税费所占比例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上饶直接商务成本偏高,主要原因是上饶的税费是足额征收,其他城市则留有空间。从间接商务成本中上饶存在三高,即经营环境成本高、物流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等,因此,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亲商、重商、利商、助商的商务环境。
(责任编辑:小秋)
第二篇:西安西北商贸中心物流渠道现状与问题分析
西安西北商贸中心物流渠道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陕西银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亿建设的“西北商贸中心”,是第七届西洽会成功签约的最大招商引资项目,被西安市新城区政府列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于2006年建设完成交付,并于2007年4月12日开始试营业。西北商贸中心率先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本项目在西安市及西北地区的规模、品质优势及引导作用,并率先提出“零售+批发”的双业态组合经营模式,借助批发辐射面广的特点,顺应商圈零售化趋势,补充该地区消费空缺,满足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西北商贸中心的投入运营,将借助项目规模的总体优势,以恢宏的气势迅速占领西北地区服饰品零售、批发的行业制高点,成为辐射陕、甘、宁、青、新、藏、豫、川的商贸交易中心、品牌孵化和行业推广中心。康复路上的西北商贸中心,其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批发+零售”模式,西北商贸中心秉承康复路市场价格低,廉、物品丰富的优势传统,并为康复路传统市场带来全新的购物环境、全优的货品品质、全面的经营范围的未来发展、优势所在。西北商贸中心传承康复路传统优势,并以服务普通大众为主的超大型、综合性、平价批发、零售商城,其特点是:价格低、商品多、货品全、环境好、服务优!西北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区域化最大、最全、最优的服饰商品贸易集散中心!满足多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和首选目标!西北物流作为所以我们选择了西安西北商贸中心作为这次我们物流社会调研的目的地。并且选择了依维妮这个牌子的西北总代理作为我们的调查采访对象。我们小组分工明确,并于10月3号下午前往西北商贸中心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经过我们对依维妮西北总代理的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后,我们获得了一手资料。经过小组分析讨论后发现了西北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与管理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与对西北商贸中心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字西北商贸中心依维妮物流渠道物流配送与管理社会调研
一、西北商贸中心发展现状
(一)品类规划
一层零售商场(时尚精品馆)内有:女装;内衣;服饰;名贵珠宝;名表;婚莎;箱
包;各式男、女皮鞋;烟酒;美容;名笔等及银行、配饰等配套服务设施。
二至七层为“批发+零售”模式,汇聚全国数万家知名服饰品牌的:男、女时尚装;童装、内衣、家居、休闲服饰、牛仔装、家居用品及各大品牌服饰在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旗舰店及运营中心。
(二)批发零售的个体户
西北商业城集聚了大大小小很多个体户,此次调研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西北商贸一家品牌批发零售商家的采访而了解西北商贸中心物流的运作模式以及做出简要分析。
杭州森雅莉服饰是一家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端女装时尚品牌集团,旗下拥有“依维妮”和“蒙莎特”2大时装品牌,其服务以时尚群体遍及全国各地。
森雅莉秉承“我们共同的事业”为集团的发展宗旨,团结认同“我们共同的事业”企业行业精英1800余人,在提高顾客生活质量,帮助客户发展,成就员工理想。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感召下,以专业、敬业,互动的作风来创造我们共同的事业,公司为了打造优秀的产品,服务好更多的时尚女士,公司在韩国,欧洲,杭州,香港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在中国女装品牌之都杭州建立两个生产中心,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建立了营销中心。同时与行业机构各专业院校保持好良好的合作关系,采集市场流行的最新信息始终走在时代的时尚前沿。
力争时势,森雅莉集团十分注重管理的提升、后期管理体系,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形成有序的人才培养机构,建立完善生产、销售、物流永连,形成合理的市场布局,依维妮在全国一、二线商城建立专柜,为了良好品牌打造,为推动客户发展,提高顾客的社会价值感。时代的发展需要高品质生活,森雅莉顺应时代需求,将为中国的时尚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依维妮西北总代理物流渠道现状
依维妮源于香港,注册于法国,总部设立在杭州,在西安设立西北总代理。依维妮有自己的服装设计理念和设计师,货物是在杭州生产,通过物流公司从杭州运到西安。
大部分服装生产是大批量,订单式生产的典型,服装本身又具有季节性和多样性(款式、颜色、尺码)的特点。服装的销售也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都给物流管理带来了难度。比如库存过大的问题,运输中包装的难题,销售中商品的多种属性及退货管理的问题。下面简谈依维妮品牌批发物流运作过程。
(1)包装
以西安为中心,依维妮在陕西各地有加盟商,总部会给下层下发服装杂志以便加盟商了解动态以便订购货物,或者加盟商到西安西北商贸中心代理处看货后满意了再订货,需求量比较大。其在西北商贸占有一个门面,待销服饰一般属于中高价位,用不可回收的透明塑料袋进行简单的包装。运输时服装放在纸箱或大塑料袋中,以普通货物托运或货主直接携带,有时会造成服装的褶皱、破损、污浊等问题。因为服装比较柔软,体积相对来说比较可变,为了保护商品便于储运、方便包装、经常用普通的麻袋包装,再用塑料绳封口。而为了方便搬运,体积不能过大,重量不能过重,因而袋子一般为长宽一米左右的发市场的包装主要是以外包装为主,基于物品输送为目的。麻袋包装虽防水性能不好,但成本低。为了方便运输,一般在袋口编好包装后,就写上运输的物流档口的编号和要运送的目的地、运输时间。
(2)装卸和搬运
批发市场局限于以个人门面的形式独立存在,分散性大,不集中分配,而又导致了批发市场中的流通过道不大,因而装卸只能采取以人手工为主的人手搬运,借助于手推车动作。这是劳动力消耗很大的水平装卸方式。当然依维妮属于其中的一个门面,也不例外。首先,是批以市场内的人员装卸搬运到各物流运输各个分摊点上,各分摊点主要是以公司和运送的目的来是以划分的。再由各物流摊点公司集中收集要运往的目的地相同的货物一起,再装卸上车。在这种物流摊点上机械程度也不高,一般也是借用于手推车。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场及周边区域形成很大的压力,已经超出所在地的承载能力从而造成市场商户摊位货满、占用街道;服装超载的手推车、三轮车横行于市;商人提大宗货品挤满公交;所在路段人员嘈杂、交通拥堵等。
(3)运输物流
依维妮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我们了解到其一般单件使用快递,多件靠托运部完成。因其货物是在杭州生产,通过物流公司从杭州运到西安。商家一般固定一到俩家物流公司,运费以重量或里程为单位收钱付款,而且以收款人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着交易。一般衣服的损坏率小,但如果有事故发生时,如不属于人为造成的意外,则双方协商可延迟一点交货。一般的站点都只需三到四天的时间就可收到货物。有时还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空运,不过这在一般的服装批发市场不可能出现,因为衣服的单价不高,而空运的成本很高。而物流公司的责任就只是将货物运到各在的不同站点(目的地)。因为采用第三方物流,因此便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服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服装讲求需求的快速响应,从接受订单到发货的提前期应尽量缩短。而西北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则做的不是很好,往往会出现延误的现象,原因是有时会将货物凑一块,到一定的数量再去配送,因为物流公司负责的往往会是很多家公司的物流,也就是说被共同配送了。商家一般与物流公司不签署合同,只是通过口头约定,电话联系,一般规模不是很大也用不到电子看板、移动访销、网上结算、定时配送等采购模 式。如果合作过程中双方有一方不太满意即终止合作。
(4)仓储
依维妮西北总代理的仓库是租赁的,地址就在离康复路不远的地方,方便货物的取出与储存。仓库占用率为80%—90%。仓库对储存的货物实施保管和控制功能,放便即时出货,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然而我们了解到即使是不太大的仓库其租赁费用也是特别昂贵的。
2、第三方物流的优点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1.18%,货物周转期平均从7.1天缩短到3.9天,库存降低了8.2%。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上述是关于第三方物流的优点,然而在我们的采访中,从交谈中得知商家对第三方物流
有很多不满,具体表现在,货物破损丢失产生很多纠纷,快递公司签的霸王条约等等,我们根据交谈记录的问题综合实际分析如下问题。
三、第三方物流快递市场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现状
近年来,我国快件的延误、损毁、损失赔偿标准较低,一直是消费者不满意和投诉率最高、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应该以政府条例的形式设立“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即从事快递经营必须缴纳“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徐勇说,建立这种制度后,能够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凡是由于快递经营者给消费者、客户造成快递遗失、损毁、延误等,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予以赔付,管理部门可以启用“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赔偿,违规的快递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予以补足“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第二,对于每年快递服务质量低于行业服务质量平均水平的快递公司予以处罚,处罚标准可以设定为“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的50%至100%不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
一是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资质不够、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交纳加盟费或承包费等方式从事物流快递业务,物流快递公司在向其收取费用后,由承包人或加盟者自备交通工具、自主招工经营、自负盈亏,授权其在该区域使用公司名义从事物流快递业务,授权后很少对承包人进行管理、监督。这些挂靠经营者名为企业分支、实为个人,往往仅以一部电话机和三五个临时聘用人员承揽业务,从业人员未接受正规的岗位培训,工作随意性大,安全意识薄弱,增加了潜在的信用危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快递业发展迅速,但缺乏相关的强制性规定和执行标准,快递服务合同中存在诸多“霸王条款”,这些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集中在企业逃避赔偿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扩大免责事由,任意改变索赔时效等方面。如先签字后验货,快递公司一般通用的规则是先签字后验货,有的甚至直接把邮件交由物业或门卫签收,规避快递邮件的损坏风险,而消费者先签字再验货,即使发现物品有损毁,快递员也可以将推脱责任,消费者面临的是举证难、索赔难等维权难题。
三是快递纠纷处置差强人意。因受外部因素影响,快件在运输、传递过程中难免发生延误、损毁甚至丢失。快递物件丢失和损坏的赔偿问题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每家物流快递公司在其运单上都会有相关提示,让消费者对价值高的快件选择自行保价。而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很少会逐一去看此类提示,一些快递公司在收寄时,没有向用户做必要提示,发生问题时采取搪塞、拖延等手段逃避责任。
(二)对策和建议
(一)严把主体准入关。一是要对新申请设立的经营单位的经营资质要严格审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受理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从源头上杜绝乱挂靠、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物流快递业经营户监管台账,对已登记设立的经营单位,利用年检验照加以清理规范,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
(二)严格审查物流快递业务合同内容。认真审查物流快递经营主体的格式合同,看有无“霸王条款”、模糊条款现象,是否存在利用格式合同免除自身应承担的经营风险、加重消费者责任等违规行为。对合同的格式条款以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并限期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畅通维权渠道。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关于快递业务的投诉举报,打击快递企业欺诈消费者、损坏消费者货物不赔偿、滥定霸王条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物流快递市场,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第三篇:我市中心城区“四小”行业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我市中心城区“四小”行业
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四小”行业是指住宿场所、公共浴室(含足浴)、美容美发店、歌舞厅等一批行业,这些行业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卫生状况的好坏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极大。“四小”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守法经营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18年,我市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冲刺的号角,不断加大对“四小”行业的专项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着力推进“四小”行业长效管理,现对我市“四小”行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探索了进一步落实“四小”行业监管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中心城区“四小”行业监管情况
结合市本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从今年3月份在市中心城区开展公共场所“四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对公共场所机构亮证经营、量化分级管理、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监督举报电话、内外环境、消毒保洁措施、禁烟控烟、门前三包、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暗访评价要点逐一进行监管检查。
截止2019年10月11日,共监管公共场所2749户;30平方以上公共场所2057户,新开业关停5户;30平方以下公共场所689户;本共办理卫生许可证1621户,监督检查总数12491户次。
目前,办证率100%,健康证持证率100%,量化等级率100%
。下达责令整改意见书共3067户,行政处罚共387户,处罚金额57.56万。曝光16户,停业整顿73户。各公共场所经营业主卫生意识得到提高,各店基本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许可证和卫生制度上墙,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二、我市中心城区“四小”行业现状分析
“四小”行业的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市“四小”行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的观状仍然是个难点,长效监管的任务还相当的艰巨,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流动性大。经营户多为个体,流动性大,大部分经营业主临时观念、短期行为,新开、关、转让频繁,经营状况不稳定,且经营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卫生意识不足,法制意识淡薄,加上经济能力的限制,改造难度较大,容易对行业监管产生抵触心理,不主动进行改进和规范,监管部门的整改意见得不到很好落实。
2.经营场所面积狭小。我市“四小”行业多坐落在里弄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平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部分店面房为联建房、安置房、农民拆迁房,普遍存在设施简陋老旧难改造,布局不合理,不适应“四小”行业经营。且部分经营场所面积狭小,既是经营场所又是生活场所,无法进行合理布局,导致了脏乱差现象存在,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隐患。
3.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一是部分业主把硬件设施投入作为取得行政许可的临时对策,一旦获得行政许可,则将硬件设施挪作它用或流于陈列形式;二是小旅馆、小理发店整体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三是病媒生物防治措施不到位,防蚊蝇、防蟑螂和防鼠的设施或措施不完善,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存在卫生死角,易形成“四害”孳生地,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有差距。
4.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淡薄。“四小”行业之所以成为创卫工作难点,主要在于部分经营户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都很差,少数小旅馆被褥、毛巾等卫生用具消毒流于形式;少数小美容美发店一条毛巾洗到底,头癣皮肤病专用工具流于摆设,理发用具清洁、消毒不经常;少数小浴室用水更换记录不完善,消毒柜、净水器等卫生设施不能正常运转。
(二)原因分析
“四小”行业形成现今的状况,成为规范和整治的难点,有其客观存在的诸多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营群体特殊。“四小”行业从业人员庞杂,有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和失业人员、城市低保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城郊失地农民、残疾人员等,他们主要通过经营“四小”行业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而“四小”行业具有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等特点,可以较快的解决生存问题。由于这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很多业主甚至不知道经营“四小”行业还需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连起码的卫生知识都一无所知,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经营,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利益驱动等原因,对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持抵触态度,导致行政许可比例低下。
2.具有生存空间。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城区存在大量的低收入、低消费群体,这部分群体在消费时往往是以价格和数量作为消费的选择依据,对卫生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常常把价廉的“四小”作为其消费的首选。此外,长久以来部分群众的观点就定格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并且“四小”行业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其低廉的价格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受经济条件制约、传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高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默许了不符合标准但价廉的“四小”行业存在的合理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监督队伍建设滞后。国家标准是辖区每1万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市中心城区现有237.6万人口,应至少配158名卫生监督,目前现有卫生监督员86人,每万人口只有0.36名。在“四小”行业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市中心城区卫生监督员人数长期存在不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工作人员总共只有15名监督员,平均每人监管183户,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卫生监督员经常利用公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工作,得不到很好休息,使卫生监督员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卫生监督机构执法经费、人员配备不足,对“四小”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力不从心,加上“四小”行业业主更换频繁,开业前几乎不申报,造成卫生监督覆盖面及监督频次达不到规范要求。
三、我市中心城区“四小”行业监管对策
(一)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增强监管能力
卫监部门作为公共场所“四小”行业监管主要责任部门,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并及时协调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据辖区常住人口和公共场所数量,相应增加执法监管部门卫生监督人员编制,加大执法机构监管经费的投入,使卫生监督人员和管理相对人数比的严重失衡现象得到纠正,同时不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加大卫生监督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增加会议交流或者考察学习的机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监督队伍。
当前,在人员编制不能追加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可通过社会化聘用购买服务人员(本科大学生)充实卫生监督队伍,保证“四小”行业卫生监督全覆盖、监管频次达到要求,在人员编制满足需要后再减少购买服务人员。
(二)创新方式,部门联动,凝聚监管合力
当前公共场所的服务内容、经营方式多样化,公共场所数量大幅增加,因此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上,需引入、增加更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应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大力发展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创新打造“智慧卫监”。逐步探索和推广二维码应用技术,在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张贴卫生安全“二维码”公示牌,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知道“四小”行业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做到知情消费;对游泳场所、商场、影院等重点公共场所安装微小气候、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卫生问题,有效提升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监督效能、服务效能和管理效能。
同时,在对“四小”行业执法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出问题,要加强与公安、住建、城管和市管以及街道(乡镇)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互通监管信息,联合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加大卫生行政处罚力度。对经整改仍然不能达标的单位和个人,疏导他们自行停业或转行经营;对拒不整改、无证无照的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取缔;对暴力抗法的人员,联合公安等部门,进行说服教育、治安拘留等强制措施,达到震慑非法业户的作用。
(三)堵疏结合,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四小”行业业主和从业人员多为弱势群体,要分类整治,执法监管应采取堵、疏相结合的原则,避免简单粗暴,引发社会问题。对于不符合卫生要求、无证照的“四小”经营户在取缔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被取缔的“四小”业主给予大力的支持,一是变更经营地点,在有条件达到行政许可要求的场所继续经营,二是引导其从事其它行业,以维持其生计。
在“四小”行业执法监管中,问题极易出现反弹和回潮,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监管引入长效管理轨道。与“四小”行业经营业主签订责任状,在《责任制》中注明行业标准和要求,以及对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责任和处罚等事项,提高业主的重视程度;聘请街道(乡镇)等符合相应条件的作为助理卫生监督员,进一步强化经常性卫生巡查和监督。
(四)因地制宜,以点带面,规范经营标准
由于“四小”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用统一的卫生要求和标准来要求星级宾馆和“四小”行业,显然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较大的阻力,可操作性低,加大了“四小”行业规范难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在保证基本卫生安全的前题下,制定本辖区“四小”行业的最低卫生要求和基本卫生要求,实施分类管理,以提高“四小”行业行政许可持证率;同时按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四小”行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将其卫生信誉度等级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以促进“四小”行业强化自身管理,行业示范街、示范区,形成配套设施穿全,便于管理和监督的集中,规范经营场所,以点、线幅射周边,减少分散、零乱的经营状况。
(五)加强宣传,注重指导,营造法治环境
各地和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卫生监督人员采取上门宣讲、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卫生法律、法规及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最美、最不卫生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评比工作,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对规范经营的单位给予正面报道,对不规范的经营单位给予曝光,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进一步加强对“四小“行业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主动上门宣讲,现场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四小”经营户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分网格、分类别对“四小”业主进行集中现场培训班,使他们熟练零握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四小”行业业主的守法意识,促进行业自律,以此强化、转变经营业主及广大群众卫生观念,促进“四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达到长效监管的目的。
第四篇: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现状与趋势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3+1”发展战略,以构建和谐洛阳为目标,不断加快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有效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洛阳县域经济历史和发展现状
洛阳市现辖8个县和1个县级市,2010年末县域户籍总人口49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3%,县域平均人口55.5万人。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1406.5亿元,占全市的67.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其中偃师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伊川、新安也超过200亿元。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098.4亿元,占全市的75.9%;一般预算收入为59.05亿元,占全市4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7.2亿元,占全市的6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占全市的54.4%。县域经济己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为11.7:63.7:24.6,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升0.7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升3.4个百分点。各次产业内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产业集聚度日益提高
产业集群是经济效率的源泉,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和内生动力。近年来,围绕“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三大战略和先进制造业、石化、火电、电解铝、钼钨钛、硅材料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壮大。伊川、新安、宜阳在煤电铝基础上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深加工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栾川的钼矿采选和加工业在全世界市场都有一定影响;偃师市和高新区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的加强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7.6%,比2010年提升3.1个百分点。
(四)转变发展方式趋势日趋明显
随着各级政府科学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明显提升。更加注重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县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4%,比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在引进企业时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2011年工业能耗下降幅度超过5%。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一是科学发展观意识的明显增强。近年来我省开展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紧扣时代脉搏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各县(市)提供一个动态的参照座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产业集聚区实力显著增强,骨干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市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9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58家;实现总收入2258亿元、利润198亿元。洛阳是全省产业集聚区最多的省辖市,通过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聚集,带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三是国家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成效显著。2011年,洛阳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汽车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其中销售家电下乡产品按销售量占农户的比例自7月起连续排全省第1位。
二、洛阳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1、县域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2011年,全市县域GDP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GDP的72.3%,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偃师、伊川、新安GDP突破200亿。县域GDP平均规模为1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9%,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有4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9亿元,县级财政困难状况有了较大缓解。
2、工业发展持续向好,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工业投入,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将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批县(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县,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加速工业化进程,依靠发展工业,培育支柱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2011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7.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增速达到18.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3、各县(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县外资金,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9.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73.3%。其中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5个县(市),分别为:偃师市、伊川县、新安县、嵩县、宜阳县。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占全市比重为54.4%。
4、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趋势看,实体形式的工业将向能源、矿产、水利、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更加丰富、便宜的县区转移。
从资源禀赋等条件来看,9县土地面积占全市的96.4%,矿产资源、能源水利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9县境内。新安、伊川、孟津等县更同时拥有了交通、资源、区位等几大优势,极具增长潜力。
市委、市政府也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对全市经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招商引资、项目布局等方面都有意识地向县域倾斜,一批大的电厂、铝加工企业、制造业项目纷纷落户县区,对县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县也乘势而上,各显其能,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未来一个时期,如能充分发挥这几个优势县的潜力,促其先行快速发展,并带动其他县努力跟进,将对全市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远离城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研
—来自**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平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20xx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平均水平。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6.4,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20xx年纯收入20xx~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20xx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近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20xx年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20xx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政府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近占到78左右。(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平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近45左右。(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代表大会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20xx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20xx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