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中小县市中心城区规划和城区经济发展的探讨
湖北省中小县市中心城区规划与城区经济发展的探讨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ZY1101马超
指导老师:黄昊辰实践地点:天门市 钟祥市 京山县
【摘要】本报告首先阐述了城区规划和城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湖北省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小县市城区(天门市、钟祥市和京山县)的实际发展情况,从中心城区规划设计和实际布局分析其经济竞争力,并论述了城市经济竞争力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中小县市的中心城区规划应为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服务,具体举措为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规划的特点协调整合机制,追求城市整体利益;完善和优化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区资本竞争优势;优化城区空间结构,促进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本报告结合中小县市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湖北省的区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暴露的问题,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此为完善湖北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区规划;城区经济发展;浅谈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再次明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又一大重点战略,这为湖北等中部地区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支点和中心,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和经济现状,先后制定了“先东部后中西部”、“先大中城市后县域经济”和“先交通干线后腹地区域”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湖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衡量近年来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湖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中西部的中小县市的发展处在次要地位,其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作为衡量湖北区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本调研小组结合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湖北中小县市的中心城区规划和城区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各县市的区域发展战略,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此为完善湖北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所谓城区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中心城区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通过城区规划行使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对于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探索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城区经济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空间经济。城市
经济质的提高,也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因而,我们选取位于湖北中部的天门市、钟祥市和京山县作为调研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三个县市的中心城区规划和成取景器发展状况,可以客观地评价湖北中部的发展状况和推测湖北整体的发展状况。
二、实地调查
作为湖北中部的三个中小县市,天门市、钟祥市和京山县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分别以农业、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为主要战略发展地方经济,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发展前景广阔。为了能呈现出三个县市的地方特色,我将从三者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区规划设计和市民采访意见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发展战略迥异,经济特色
天门市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城市之一,是一个以轻纺、机械为主的水乡城市,有“中国棉都”的美称。在宏观背景和区域条件下,天门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兴市为主,以强化农业基础为辅,不断加快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在未来十五年内把天门建设成美丽富饶的中等城市。在此背景下,天门市发挥地区优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要农作物稳步增长,并不断开拓棉花深加工市场。同时,作为中部最大的侨乡,天门市目前正大力吸引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引进了一大批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生物化学医药的企业,工业发展迅猛。
与天门市接壤的京山县、钟祥市近几年经济发展也十分迅猛。2009年,京山县政府立足县情,确定了建设生态京山的发展战略。基于京山具有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桥头堡城市的发展优势,京山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轻工机械名城,国宝桥米之源,温泉休闲之都,中国网球之乡”四张名片,成绩斐然。而文化古城钟祥也同样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四张名片,着力打造磷加工、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和新能源“四大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二)城区规划严谨,新老格局分明
一般而言,中心城区的整体规划决定了该县市生产生活的格局,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拜访天门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钟祥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和京山县住宅与城乡建设局,我们对它们中心城区的整体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天门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的讲解和我们实地的调研,我们发现天门市中心城区近似呈现网格分布,工业区与居民区划分严格分明,保证了居民的生产生活顺利进行;城区内有一河三渠三湖,正在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居民休闲区(其中陆羽公园已初具规模);优先发展新工业园区,逐步改造老城区,并完善城区内的各项公共设施;大力招商引资,同时迁移城市内部工业,达到工业经济的集聚发展。而作为文化古城的钟祥市,由于其历史原因,中心城区主要呈现环状分布,总体以文化旅游和轻工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大型矿物加工产业移至乡镇,保证城区内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建有温峡、石门和黄坡三座大型水库;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作为中心,建设明显陵核心景区项目;依托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莫愁湖休闲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城区内损坏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进一步营造城区的文化氛围。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京山县在城区的整体布局上与以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城区城市结构可归纳为A字型,但城市工业轴线发展较好,而生活轴线发展较弱;城区内建立有惠婷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文峰公园,目前正在着力建设温泉新区,进一步完善了城区的生态休闲建设;着力建设新城区,积极重建老城区,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城区周边分布有绿林风景区、空山洞省级地质公园和汤堰国际温泉等众多旅游资源,对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见证城市变迁,市民褒贬不一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也是势在必行,见证城市变迁的居民对于城市的规划发展拥有毋庸置疑的发言权。因此,我们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整合三地居民意见,并结合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其内在原因。
首先在天门市进行采访时,7成居民肯定了市政府近年来在城市新区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新增的商品房和轻工业的引入,但少部分居民认为城区内仍然有几个污染严重的医药企业,对于当地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影响;大部分居民认为政府过多的发展经济,在公共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这是由于天门市目前“优先发展经济,以经济促城市发展”的战略所导致的,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这一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在钟祥市的调查县市,多数居民表示钟祥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便民设施和休闲区的建设方面,给予了市民更多的活动空间,树立了钟祥市良好的城市形象;而在城区的经济建设方面,钟祥市主要依靠的是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大型的支柱产业支持,少数民众对此表示不理解,但根据城市规划管理局李局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钟祥市正在着力打造明显陵核心景区和莫愁湖湿地公园项目,等到项目完成后将对拉动钟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更显著的作用。在京山县的市民调研访问中,大部分居民对于城区的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很满意,但工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同时对于当地的生态旅游业,当地市民建议增大对外的宣传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对此,我们向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反映了,她表示目前京山县的旅游资源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接下来在规划设计方面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在三地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35岁以上年龄层的市民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高于其他年龄层的市民,这种差异也同样显示在学历的高低上,往往学历越高越容易沟通交流。这些现象表明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于中间阶层市民的宣传,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同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分析
在城市经济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通过整合三地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和市民的意见,结合三地实际的城区规划和经济发展状况,我们调研小组发现通过中心城区规划促进城区经济发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结合规划的特点协调整合机制,追求城市整体利益
城市的基础建设的特点是周期长、投资大,因此完善基础设施的规划对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有很重大的意义。特别的事,湖北省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尤为重要。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产生的效益与建设规模息息相关。一般说来,在人均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需求可以形成对基础设施的有效需求,从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相反,基础设施达不到必要的规模,可能使城市公共财政受到影响。
天门市市区过去有几家大型的医药企业,对于城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2011年在市政府对城区进行重新规划后,将这些企业逐步迁移到新工业园区,再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划优化引导,把分散的工厂企业集中到一起建设,解决了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同时,京山县也将工业园区集中到城郊,新建的温泉新区等也分布于城区附近,这样注重城市整体利益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心城区规划和区域发展更趋合理,使得两地经济得到迅速的增长。
上述这些实例都充分体现了中心城区规划作为使空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的一种政治手段,即中心城区规划是一种利益协调整合机制的优势,很好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二)完善和优化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区资本竞争优势
城区公共设施应包括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区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通信、能源、给排水、防灾等。一个城市经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依存于这些公共设施。城市公
共设施既是作为投入生产的中间产品,也是作为供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都会成为资本的吸引因素。因此,不断推进公共设施的建设,是推动中小县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京山县政府自提出“建设生态京山”的发展战略后,对于城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县区内集中修建了文峰公园和人民公园两做大型休闲公园,城市道路进行了整体翻修,同时全面实行雨污分流措施解决城区排水问题总之,城区内的公共设施建设趋于完善。而钟祥市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也投入了极大的力度,2012年新建了两座城市桥梁和一座地下通道,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2008年建成中钟祥市污水处理厂,属于护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切实解决了城区工业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另外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也将开始建设;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799平方公里,建有5个开放式公园,2010年莫愁湖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空间。另外,天门市目前正着力建设新城区,对于老城区的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投入较少,在城区道路休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略显滞后,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因此,中小县市城区规划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实现城市的资本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优化城区空间结构,促进城区产业结构调整
湖北省的中小县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区的规划应符合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小县市的城区规划依据该县市当前阶段产业的部门构成状况与空间布局结构,根据未来城区产业结构整合的目标,在城区的不同分区实行支持性、限制性等措施改变城区产业空间布局,即引导产业部门空间结构的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中最有效的两种方式是新区拓展和中心城区的改造更新。
当前各中小县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区的规划应具备良好的预见性,努力在整合成实现有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城市空间。天门市自提出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后,编制了“一区三园”的规划,即天门经济开发区、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和龙尾山工业园;同时对于中心城区的规划,天门市引导城市建设向城市南部倾斜,通过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中心的逐步转移,提高南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京山县目前主要集中力量发展温泉新区,配合生态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钟祥市则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和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号召力,着力建设明显凌核心景区建设,准备建设八大功能分区,进一步加强钟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在中心城区的改造更新方面,三个县市基本采取的是优先发展新区,以经济发展带动中心城的改造,但钟祥市和京山县在旧城区的基础建设力度相对大一些,大部分居民对这一发展模式也表示认同。
由此可知,中小县市通过规划新的城区空间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目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结语
从天门市、钟祥市和京山县三县市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湖北省中小县市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构建和谐湖北和促进中部崛起荆楚梦的关键。但面对以取得的成绩,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湖北省县域经济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阻碍。相比于全国其他中小县市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一是县域工业化程度不高;二是县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资金资源缺乏致发展不足;四是部分县市思想解放不够。面临这些制约因素,湖北的中小县市的发展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共钟祥市市委.钟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2012.12.[2]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天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3]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湖北省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3.[4]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北省京山县城区总体规划,2007.12.[5]熊志辉.以城市规划调控城市经济系列研究[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7.[6]徐巨洲.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城市规划,2001.8.[7]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8]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十二五”时期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第二篇: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指导中心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实现“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和《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0-2020)、《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漳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特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期限:2006-2010年 第3条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围绕发展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2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
3.3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协调,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综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4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和评价城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近期规划工作的重点。第4条 规划范围
九龙江北岸,东起江东桥,沿九龙江西溪向西至金峰开发区厂西二路,芗城区北至北环城路,龙文区北至漳华路,南至江滨路,用地面积约44平方公里(不含金峰开发区、龙文工业区);九龙江南岸,桥南片区西起西洋坪路,东至九龙大道东侧花卉种植、批发交易市场,含厦深铁路站场及周边用地,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第二章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及规模 第5条近期城市发展目标
5.1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
5.2 强化城市集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3 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拓展与整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标准与质量。
5.4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
5.5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6条 城市规模 6.1人口规模:50万人 6.2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 第7条 城市发展方向 龙文区重点发展迎宾路以南区域,局部向迎宾路以北拓展,芗城区重点向西发展,桥南片区以南山景区为核心,向东发展。第三章 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规划 第8条 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改造区域 8.1 重点发展区域
8.1.1 龙文区:5.3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区;龙文南路以东龙文区政府为中心的区级行政中心区;沿水仙大街布置的市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八号路两侧商业物流配送中心;水仙大街南侧至建元路的居住用地,迎宾路以北、龙文北路两侧综合用地、蓝田工业区东北侧用地,龙文工业区龙文北路两侧用地。
8.1.2 芗城区:金峰路两侧居住用地;西洋坪路两侧的高校园区、体育中心;零号路两侧、群裕小区以东片区;丹霞路南段、江滨路以北片区;金峰工业区谢溪头片区。
8.1.3 桥南片:厦深铁路站场及周边配套区;以百花市场为依托的九龙大道沿线用地、南山景区,今后五年以市政道路、桥梁的延伸和建设为主,暂不考虑大型居住区的建设。
8.1.4 长洲片区:九龙江北溪、西溪与324国道形成的三角地块,用地5.25KM2(不计入城市用地范围),拟建设集商务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8.2 重点改造区域
8.2.1 龙文区:人民广场北侧片区。
8.2.2芗城区:延安北危旧房改造片区,漳华路中段两侧地块,瑞京旧村片区,钟法路南段片区,延安南片区。8.2.3 桥南区:南大道两侧用地。第9条 居住用地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至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为29平方米,住宅建设量为14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以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启动城中村改造建设,严格控制住宅零星开发,鼓励规模建设,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我市的经济实力,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要求进行建设。第10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1 行政办公用地
近期重点建设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部分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以龙文区政府为中心,建设区级行政办公集中区。10.2 商贸物流设施
10.2.1 依据《漳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完成旧市级商业中心的业态调整,新市级商业中心初具一定的规模,丹霞组团区域商业中心完善成熟,城西组团,桥南组团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商业形态。大中型商业设施和专业批发市场参见《漳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10.2.2 重点建设迎宾路东段物流园区、浦口粮食物流园区、桥南区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站前物流园区。10.3 文化娱乐设施
结合市博物馆,新建漳州市木偶艺术中心,与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相配套,建设市级艺术馆、市级图书馆,续建市级青少年活动中心(闽台青少年交流中心),新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整合旧城区大众影院、向阳剧场、木偶剧团等用地,在侨乡剧场规划建设1处芗城区综合娱乐设施;结合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开展市会展中心及美术馆建设的前期工作。10.4 教育科研设施
10.4.1重点建设漳州师范学院达理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漳州市教育学院、南方艺术学校。
10.4.2基础教育重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配套建设4所小学(西桥小学、龙机小学、毅达小学、霞桥小学);完善现状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增加科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用房面积;合并一些规模小、建筑质量差的学校。推进诗浦中学、湘桥中学的新建工程。10.5 医疗卫生设施
新建市级中心血站;续建漳州市朝阳医院二期工程;改建和扩建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整合市医院与原漳州卫校用地,完善市医院用地布局;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在水仙大街以北、七号路以西地块预留市第二医院(500床)用地,做好前期建设工作。10.6 体育设施
重点建设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含主体育场(2万人)一座,体育休闲中心一座,在洋老洲新建一座综合游泳馆;在南昌东路以北,五号路及龙江路之间地块,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积极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整治改造体训基地腾飞馆南侧用地。第11条 工业用地规划 11.1 蓝田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5.2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漳华路东段两侧、七号路以东工业用地,主要发展生物制药、机械、家具、食品等轻污染、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
11.2 龙文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2.5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龙文北路两侧工业用地,发展具有传统优势轻加工及外资辐射型产业(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1.3 金峰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7.03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为3.5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谢溪头工业区及厂西二路两侧商住区,发展机械制造、文体用品、家具、电子等产业(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12条 城市对外交通
12.1 铁路:重点建设厦深铁路及龙厦铁路漳州段。
12.2 高速公路:重点实施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漳拓宽改造工程角美至长洲段,沈海高速公路福厦漳诏复线漳州段,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13.3 城市外环线:结合西洋坪大桥的建设,建设桥南西环线,北起西洋坪大桥,沿西洋坪路桥南段,东至九龙大道。第13条 城市主、次干道
重点建设完成的城市主干道有北江滨路西段、南江滨路西段,龙江路北段、龙江路南段、龙文路北段、漳华路中段、西洋坪路北段、南段、漳码路西段、七号路南段。次干道有新浦东路东段、建元路东段、六号路、丹霞路南段、瑞京路西段、大学西路、零号路、钟法路、修文西路(新华南路—延安南路)。第14条 城市重要桥梁
根据城市用地发展情况,完善过江通道规划,重点建设西洋坪大桥及龙江大桥。
第15条 交通枢纽
近期重点建设漳州火车南站,占地约47公顷,同时,在南站站场前建设一处二级汽车客运站,占地约2.67公顷。第16条 公共交通
16.1 根据近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增设龙文新区、芗城区西部、桥南片区的公交线路。
16.2 建设东区公交车场,新建始发站及换乘站6处,在漳响路及丹霞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公交调度中心。第17条 城市公共停车场
近期在胜利公园、人民广场北侧地块,新区行政中心南侧地块,延安南路、修文西路交叉口东北侧地块,在迎宾路南侧汽车汽配中心西北侧、桥南片南山景区、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各建一处社会车辆停车场。同时,在城市主要干道、城市中心大型公建(商业、办公、医院、旅馆、旅店、文体活动场所)、公园、城市公交换乘站等位置均应配套停车场,具体规模参照《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18条 在市区按0.9-1.2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加油站,新建6处加油站,其中两处与汽车加汽站相结合。第五章 市政工程设施 第19条 给水工程
19.1进行第一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重点建设漳州第三水厂一期工程,占地10公顷,日供水能力15万吨,选址于蓝田工业区北侧。19.2 在新区建设2处给水加压泵站,日提升能力为5万吨。19.3 加强给水管网建设,配套建设DN200-800管网工程35公里,芗城区主要完善管网布局,进行管道改造,重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龙文区及桥南片区结合道路建设一次配套完成。第20条 排水工程
20.1 扩建碧湖污水处理厂,由原来10万吨/日扩建为15万吨/日。20.2近期重点建设金峰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20.3在芗城区湖内村及龙文区龙江路各建1处污水提升泵站。20.4采用雨污分流方式,结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改建,建设管网系统,重点建设蓝田工业区、龙文工业区至碧湖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20.5 启动中水利用工程,近期在碧湖污水处理厂重点建设提升泵站一座及集水池,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管道5.6公里,中水回用率达10%。第21条 供电工程
21.1 输变电工程:重点建设220KV东区输变电工程、220KV九湖输变电工程,110KV龙文输变电工程,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110KV谢溪头输变电工程,110KV湖坂输变电工程,110KV虎伯山输变电工程。21.2 线网工程:结合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配套建设电力线网,局部改造芗城区架空线路为地埋式电缆,重点建设东区-东屿Ⅱ回线路,九湖变110KV线路工程。第22条 通讯工程 22.1 邮政:
新建龙文区综合邮政处理中心,用地2公顷;在新城市中心区、厦深铁路站场配套区、金峰工业区各建一处邮政支局;完善邮政配套设施建设。22.2 电信工程:
新建龙文区电信枢纽大楼及中心机房,占地为3.2公顷,桥南片区、龙文新区、金峰工业区建设两处模块局,每个模块局面积为0.2-0.3公顷。重点建设江滨路、龙江路、漳华路、龙文北路、漳码路、新浦东路东段、建元路东段、六号路、丹霞路南段、瑞京路西段、大学西路、学府路、钟法路南段的通讯线网,总长为80公里。第23条 燃气工程
23.1近期气源以管输天燃气(LNG)为主,至2010年,市区用户年用气量为7607万标准立方米,平均日用气量20.84万标准立方米。23.2近期重点建设蓝田天燃气门站,金峰LNG中心气化站(含燃气调压站),新建2处汽车加气站;配套建设高压管道(蓝田至金峰段)15公里,中压管道117公里,庭院户内管道居民户数为8.13万户。23.3 重点建设以下道路的燃气管网工程:江滨路、龙文路、迎宾路、漳响路及龙文区、桥南片区各新建主次干道。第24条 环卫设施
24.1近期内需配建单独公厕30座,8座垃圾中转站,1座建筑垃圾转运站(大中型垃圾分检中心)。24.2 附建于垃圾转运站的环卫工人休息场所8处。
24.3 在龙文区规划建设环卫车辆停车场(含车辆修配中心)1处,占地1.2公顷。
24.4 在金峰污水处理厂相邻地块,建设1处粪便处理厂,占地0.28公顷。
第25条 城市园林绿化
25.1近期园林绿化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努力提高城市绿地的数量,改善绿地布局,控制好旧城改造的绿地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至201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16平方米。
25.2 根据漳州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点应与城市新区建设相配套,近期重点建设北江滨公园一期,漳州市湿地公园、南山景区、荔枝海生态公园。
25.3 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环境整治要求,加快河道治理及绿化工作,重点建设三湘江滨河绿地,浦头港两侧绿化带。
25.4 进一步完善老城区现有公园绿地配套服务设施,提高绿化服务功能,重点改善芝山公园、九龙公园绿化,整治胜利公园周边环境。25.5 结合近期主要道路的建设和改造,重点实施江滨路、龙江路、龙文南路绿化景观带建设,构筑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绿色走廊。道路绿化率应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规定。25.6 结合住宅小区建设,完善居住小区绿化设施,新城区绿地率不小于40%,旧城区绿地率不小于30%。
第六章 防灾工程规划 第26条 抗震
所有新建工程都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防,并注意场地选择、建筑布局、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的能力;同时,加强避震疏散场地建设及平时管理。具体位置及建筑物设防等级要求参见《漳州市区抗震防灾规划》。第27条 消防
27.1在水仙大街北侧,九十九湾以西,新建消防指挥中心,用地1.3公顷。
27.2在龙文区迎宾路以北、五号路以西地块、高校园区大学路北侧新建2处消防站;在历史文化名城增设旧城专职消防队。第28条 人防
28.1 至2010年,人均人防设施面积达0.58平方米,工程总量为23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量为8万平方米,年建设量为1.6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建设的重点为城市新建区,旧城区通过新建和加固改造,形成较完整的人防工程体系。
28.2 在云洞岩景区西侧,新建市人防指挥中心,用地规模8.5公顷,新建龙文区级人防指挥所工程,改造芗城区级人防指挥所,在胜利公园新建人员掩蔽所20000平方米。第29条 防洪排涝工程
29.1 防洪:近期结合北岸江滨路工程,建设路堤结合工程及防洪堤水闸;南岸进行防洪堤改建工程。
29.2 排涝:三湘江水系整治工程,总长约8.5公里。
九十九湾河道整治工程,总长约9公里,在湘桥建设一处电排站,占地0.3公顷。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30条 根据《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城市建设现状确定名城保护范围,总面积为70.5公顷。采用二级保护方式,划定重点保护区28.4公顷和建设控制地带42.1公顷。近期以保护为主,可逐步采用市场运作的形式,在市财力许可的情况下,由政府投入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31条 加强对浦头港-新行街、新华东路(岳口段)两片历史街区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其它建设项目侵占历史街区用地。第32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措施。
32.1 重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文物古迹、古城风貌无关的工程建设,对区内的建筑采取维修、整修、重建和拆除四类,使其符合历史街区风貌要求。
32.2 建设控制地带内必须控制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体量、高度、色彩、风格。
32.3 除满足消防要求外,严格控制车行交通穿越历史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各类市政工程设施应采用埋地铺设。
32.4 具体保护、整修方法及措施参照《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第八章 市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33条近期环境治理目标及工作重点
33.1 至2010年城市环境功能分区明确,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达标率90%左右,主要水系水质95%以上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33.2 加大市区内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尽快建成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三湘江、九十九湾、浦头港、护城河等水质基本改善。
33.3 加大城市生态系统改造和优化的力度,扩大城市公园绿化的面积,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和市郊生态调节区。
33.4 重点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源,九龙江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33.5 加快建成区内污染型企业的关、停、并、转、迁的综合整治步伐,优化城区的功能布局。
第九章 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 第34条 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保护等级 云洞岩风景区分为二级保护:
34.1 一级保护区:即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部分,主要包括云洞岩、瑞竹岩景区,面积1.83平方公里。
保护内容:景区内一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森林植被、历代摩崖石刻、自然山体。
34.2 二级保护区:即风景区的规划管理范围,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包括岭兜山、大石水库、长山水库、龙岐入口区等。保护内容:森林植被、自然山体、水系及部分人文景观。
34.3 外围保护地带:即风景区与城市的协调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见规划图)
保护内容: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景观资源及生态环境。第35条 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保护措施
35.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规、条例,做好封山育林、植树绿化、护林防火和防治虫害工作,禁止破坏和随意改变风景区的一切景观和自然环境。
35.2 严格控制基建规模,一级保护区内禁止除必要的景观建筑以外的一切建设活动,对文物古迹应采取保护、修缮措施;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与景区内容相悖的设施,控制建设景区必需的服务配套项目,对其建筑选址、性质、规模、标准、体量、色彩、风格提出明确控制要求;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得建设大型工矿和污染项目,村庄建设要统一规划。所有建设项目需报相应管理部门审批。
35.3 拆除景区所有违章建筑,恢复自然景观,严格控制大气、噪声、水体的污染,禁止在景区内建设工厂、挖砂取土采石、乱倒垃圾,并不得在景区内新建坟墓。
35.4 有关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旅游设施布局,具体的保护措施等参见《云洞岩风景规划》及《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5.5 按照景区保护措施的要求,近期以整治保护为主,加强管理,整合云洞岩景区及瑞竹岩景区,加强各景点、景源的联系,使两者成为有机整体。
第十章近期建设控制引导及控制要点 第36条 控制引导区规划
将中心城区发展建设用地按不同建设控制要求分为三类:重点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及不宜建设区域。第37条 重点建设区域
指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应积极促进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包括近期重点发展区域及重点改造区域,政府应加大对该区域的开发扶持力度。具体内容详见附表。37.1 控制要点:
37.1.1 所有建设不得侵占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及绿化用地,住宅间距需满足日照和安全要求。
37.1.2 开发强度及建筑退让红线宽度需满足《漳州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及已批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要求。
37.1.3 市区严格实行土地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由政府统一储备。第38条 可建设区域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开发或改造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列入近期开发建设或改造的弹性控制区。38.1 控制要点:
38.1.1在条件未成熟时,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低水平的开发或改造。
38.1.2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38.1.3严格控制环境容量,按相关规范要求确定项目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38.1.4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绿化用地应进行充分预留。第39条 不宜建设区
是指近期不应或应严格控制建设的区域,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区、云洞岩风景区、芝山风景区、九龙江沿江绿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荔枝海等。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 第40条 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
坚持“供需平衡、加强储备、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集约用地、确保重点”的原则,加快存量土地消化,加大政府用地储备力度,启动城中村的改造用地,控制好农村集体所有的未征用的空地,为未来城市功能拓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优先保证主导产业和重点建设区域土地的供给,优化用地结构。第41条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41.1 城市建设的财政投资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通过贴息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杠杆调节作用,优先保障重点地区和重大设施的建设。41.2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交通、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为公益性设施建设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第42条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42.1 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工作,在近期建设规划指导下,完善各专项规划近期建设的内容,还应将近期规划的成果转化为具有指导性的政府文件。
42.2 建立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库,明确其选址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筹资方式、实施时序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建设的计划。42.3 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调校机制,定期检讨规划实施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校。
42.4 建立以近期建设规划为中心的规划管理审批制度,项目选址及建设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对未列入计划的项目,实行弹性管理模式,严格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确有必要增加的项目,按法定程序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42.5 维护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对于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及指导性内容 第43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涉及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发展规模、用地空间分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云洞岩风景区保护、控制建设实施措施等方面的第6、7、8、10、30、31、32、34、35、36、37、38、39条均为强制性内容。第44条 指导性内容
文本中有关对外交通、城市主、次干道、公交线路、停车场、加油站等城市交通设施,给排水、供电、电讯、邮政、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广场、城市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第9、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3、40、41、42条为指导性内容。
第45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调整近期建设规划中涉及强制性内容的部分,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并征求漳州市人大常委会意见,报漳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46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说明书、附图组成,在本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47条 本文本解释权归漳州市城乡规划局。
第三篇:关于市中心城区水务改制情况调研(模版)
关于市中心城区水务改制情况调研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内容摘要〕 市中心城区水务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关系到水务改制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 水务改制 债务 投融资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水务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市府发〔2010〕2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府办发〔2010〕143号)精神,我市先后于2009年3月和20107月启动了两轮水务体制改革,两年多来,市水务公司认真贯彻改制精神,全力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城市生产生活正常用水,市中心城区水务改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制取得的成效
(一)理顺了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市中心城区水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通过两轮体制改革,先把原市给排水公司、市玉源供水公司和市窑上水库管理所合并组建为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水务公司),然后合并重组了原水城县双水供水公司、钟山区德坞供水公司,将市污水处理厂和两县(区)污水处理厂统一交由市水务公司托管,使得市中心城区各个供水企业都整合在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的管理服务框架内,实现了市中心城区生产水与销售水一体化、供水与排水一体化、建管用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德坞除外)。实现了市中心城区供排水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置,改变了过去各个供水企业“多龙管水”、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治污的体制弊端,也改变了同一个城市水价、服务标准不一致的状况,为推进市中心城区“一城七片”的建设和发展排除了水资源的制约。
(二)促进了水资源的科学调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务体制改革后,在一个企业的统一管理下,水务公司供水调度和水资源利用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玉舍水库和玉龙水厂的生产潜力得到挖掘。玉舍水库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水被放流而浪费。玉龙水厂供水由改制前的每日不足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9万吨,同时,该水厂是自流供水,与改革前的2008年相比,2010年节约用电318万度,大大节约了供水成本。窑上水库得以真正作为景观用水和备用水源来管理,2010年以来水位基本保持在溢洪道以上的高水位,保证了景观用水的需要。特别是今年遭遇特大干旱,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合理利用为保障城市供水凸显出重大作用。
(三)迅速提升水务公司规模,规模效益初显,正向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迈进。水务体制改革前,市中心城区各个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相互制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水务改制后,通过合并重组,优化配置资源,新组建的水务公司快速发展壮大,下辖3个子公司(双水供水公司、德坞收费处、安装公司)、4座水厂(玉龙、朝阳、德坞、明湖水厂)、4个水库(玉舍、龙贵地、德坞、窖上水库),资产达5.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6003.9万元、在建工程8052.16万元、玉舍和窑上水库的土地等其他资产9236.5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日供水能力达14.5万立方,发展潜力得到很大提高,为培育实力强劲、能够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型水务集团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贷能力也明显增强,2010年偿还银行贷款本金24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体而言,市中心城区水务改制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阻碍着改制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和市水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债务沉重。水务改制中,水库建设、水源建设、供水管网建设形成的债务和原有企业的债务均划转市水务公司承担,导致市水务公司债务沉重。根据市安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改制后2009年市水务公司实际负债总额19850.95万元(其中玉舍供水工程借款就达1.88亿元),分别为:市财政借款10729.5万元及利息1690.65万元,用于玉舍供水工程;市商行贷款5530万元,用于玉舍供水工程;市中行贷款50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国债转贷281.8万元,用于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双水供水公司、德坞供水公司待核定负债1119万元。除了2010年归还贷款2440万元和2011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冲抵市财政借款2169万元,目前负债总额高达15242万元,其中用于玉舍供水工程的市财政借款8792.5万元。由于贷款数额大,每年仅利息就需支付1400万元左右,市水务公司负重前行,举步维艰。
(二)主营亏损经营。由于债务沉重,财务成本高,加上供水价格低于供水成本,主业亏损运行。目前,市中心城区执行的水价是由省物价局于2006年根据2003至2005年三年的平均成本为依据制定的水价,6年后供水成本已发生较大变化。根据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结果,现市中心城区供水平均成本为2.22元/立方米,而售水平均价格才2.035元/立方米。在负担沉重债务的同时,水价还低于成本运作,市水务公司主营亏损运行,不仅使市水务公司难以发展壮大,还难以实现“以水养水”的既定目标。
(三)水务投融资艰难。一是未建立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特别是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不明确,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等设施建设基本由市水务公司承担。特别是近两年城市发展和工园园区建设较快,供排水项目剧增,资金十分匮乏。仅2011年,凤凰新区加压供水工程、六盘水监狱供水工程、六盘水机场供水工程、红桥新区供水主管工程、汪水路改造工程等就需投入3975万元,加上市水务公司必须进行的旧管网、旧水表改造工程费用119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4945万元。而像机场、监狱供水工程等城郊项目,主管网尚未延伸覆盖,投入大,按目前的水费收费标准,水费归还利息都不够。市水务公司在负债沉重、亏损运行的情况下,无力自筹这么多资金,导致项目建设资金匮乏,工程难以按要求完成。若不理顺水务投融资体制,将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市水务公司贷款融资能力弱。原因主要有:市水务公司进入银行贷款黑名单;负债高现金流少(7000多万元);主营亏损经营;贷款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目前能抵押的资产都已抵押,虽然改制后市水务公司新注入大量资产,但多是水库、管网等市场运营程度低的公益性资产,难以通过银行风险评估。
(四)德坞供水移交问题悬而未决。根据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原钟山区德坞供水公司在进行清产核资、档案整理、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等工作后,企业的国有职工、资产、档案资料等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接管,债权债务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注销原钟山区德坞供水有限公司。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债权债务、资产和有关资料仍未移交清楚,德坞收费处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水库、水厂存在很大的管理隐患。同时,德坞片区供水未完全实现水务一体化,有悖于市中心城区水务体制改革宗旨。
(五)污水处理运行困难。市污水处理厂由于修建较早,设施设备陈旧,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对水质的要求,使市污水处理厂个别指标不达标。另外,双水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和破损,而水城县政府未按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完善修复,使得雨污合流,河水灌入收集管网,进厂水浓度过低,影响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为此,省环保厅曾下达整改通知,在多次检查中相关业务部门也表示不满意。
(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水务体制改革时,市政府要求市水务公司禁止进人,但是,德坞、双水两个污水处理厂移交托管时没有工作人员,公司只能在内部抽调人员补充,加上每年都有人员退休,使得公司人员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七)水库水源地维护有所削弱。水务改制后,几个供水水库产权划给市水务公司,水库大坝的维护、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应由相关部门投入的都大大削弱。
三、对策建议
水务体制改革是市政府为理顺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水务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巩固成效的同时,要大力解决改制后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使改制得以深入推进、巩固提高。
(一)减轻债务负担。鉴于市水务公司当前偿债能力弱,玉舍水库供水工程等大项目资金沉淀量大、回收期长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债改投。将市财政借款部分改为政府投资,玉舍水库转变为国有资产存量,贷款转变为政府欠银行的钱。通过债改投,降低市水务公司资产负债率,便于市水务公司贷款融资,解决新建工程项目的资金问题,让市水务公司轻装上阵,加速发展,为加快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若债改投不能实施,建议减免市财政借款的部分债务。玉舍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概算为1.965亿元,调概后增加到2.83亿元,其中由市政府投入6000万元,但实际只投入1100万元。在目前市水务公司债务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建议免除此部分债务。三是或对财政借款部分给予贴息。
(二)明确投资主体。供排水基础设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依靠政府或市水务公司单一投入,显然难以为继。要进一步理顺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融资。一是明确非公共部分供排水设施投入主体。非公共部分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由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投入。二是明确公共部分中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投入主体。水源点保护、供排水主管网、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防洪等非经营性、不能在水价中体现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负责投入建设,其中,供排水管网建成后产权全部划归市水务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财政给予部分补助。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委托市水务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产权归政府所有,市水务公司代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水源、供水、排水、支管网等经营性项目,由市水务公司负责。按照上述原则,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城市供水主管网工程,由新区或园区所属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域际间的连接主管网可由城市新区或园区和水务公司共同承担,如红桥新区的连接主管网;含有城市供排水管道工程的项目,供排水工程原则上由项目业主负责,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中的供排水项目;供排水管网尚未延伸覆盖的城郊建设项目,供排水工程主要由项目业主投入,市水务公司适当承担一定比例,如机场、监狱供水管网。
(三)拓宽融资渠道。市水务公司已有大量债务,继续靠借款融资,难度很大,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建议由代地方政府行使职能的专业投资公司代表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券,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将市水务公司一些非主营业务资产变现(如凤凰新区的56亩商用土地),缓解资金压力;建议市国资委组织有关部门到贵阳自来水公司调研考察,借鉴贵阳自水来公司模式,在保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推行股份制,转让部分国有产权及授予特许经营权,吸纳民营资本及社会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市水务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一些优良资产和资源配置到融资平台中,充分整合起来,引入投资,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四)尽快调整水价格。除减轻债务负担外,要加快市中心城区供水价格调整步伐,改变水价倒挂现象。市水务公司于2010年向省物价局请求调整供水价格,在省物价局对供水成本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初步调价方案已报市政府同意,目前正待省物价局审价会研究。若能按水价调整方案实施,市水务公司主营将实现保本微利,以当前的供水量计算,每年市水务公司可增收1400多万元。因此,价格调整是市水务公司扭亏的重要举措,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重要调控,有关部门要加强和省物价局协调,争取水价调整方案尽快上审价会,力争明年将水价调整到合理水平。
(五)继续深化水务改革。一是抓紧完成原德坞供水公司的移交工作。市政府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协调、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解决原德坞供水公司债权债务移交、资产移交、相关资料移交等水务改制遗留问题。按照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精神,将明景小区供水管网、水厂等交由市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对不予不配合的部门和单位,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二是实施市污水处理厂10万吨二期建设工程,逐步淘汰一期工程落后的设备,或者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污水处理的水质达标。加快双水污水处理厂收尾工作,督促水城县加快修复和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双水污水处理厂调概后收尾工程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所需资金仍按原渠道由水城县负责落实到位,按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抓紧建设、决算、审计、验收后再移交给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市水务公司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管网漏损、水表超期、水费漏收、用水高耗等问题,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此外,放宽人员进出,对水务公司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在核定人员总数和工资总额的前提下,水务公司可根据岗位需要自行安排人员。
(七)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机制
促进水务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市府发〔2010〕25号)精神,要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位。其中,水利(地方电力)部门要强化库区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按有关规定监督水利行业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范围,负责水库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水库的维修养护资金,并拨付给市水务公司;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库区水域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发展计划,并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库区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农业部门负责非饮用水库区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承担涉及库区渔业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库区周围的植被绿化和管护工作。
课题指导:吴 进
执 笔:陈雁桦
第四篇:赤峰市中心城区供热基本情况[定稿]
赤峰市中心城区供热基本情况
城镇供热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本着“优先发展热电联产机组,强化运行监管,切实做好供热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热源热网建设,加快城市供热节能步伐,努力建设低碳、环保、宜居的现代化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全市集中供热基本情况
赤峰市于1981年发展集中供热,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赤峰市大力推行热电联产供热机组,经过多年发展,供热规模和服务水平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4735万平方米,热源总供热能力6016万平方米,供热企业三十三家,拥有供热管网1716公里,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8%。其中:各旗县区供热面积2545万平方米,供热企业二十六家,供热管网806公里;中心城区供热面积2190万平方米,供热企业七家,供热管网910公里。
二、中心城区供热基本情况
中心城区于1981年发展集中供热,在90年代初率先推进了供热市场化改革,将集中供热由福利供热转向商品供热,采暖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截止目前,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全部实现热电联产,面积219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由最初的赤峰热电厂一期低温直供热网,到目前已发展到拥有富龙热电厂、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主力热源企业五家,热电联产机组15台,供热能力1247兆瓦,可供面积2060万平方米。拥有热网企业三家,供热主管网157公里、支线管网753公里,供热期为183天,即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热力供应价格(即一次热价)为21.28元/吉焦。热力销售价格(即二次热价)为居民3.60元/月·平方米,非经营性单位4.50元/月·平方米,经营性单位4.80元/月·平方米。
三、中心城区热源现状
赤峰市中心城区现有赤峰热电厂、富龙热电厂、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赤峰市制药厂热电厂和赤峰华源集团五家主力热源企业,共有热电联产机组15台,供热能力1247兆瓦,可供面积2060万平方米。
1、赤峰热电厂。赤峰热电厂A厂1988 年建成,现有130吨/小时锅炉四台,35吨/小时蒸汽炉两台。设计供热量约为205MW,低温直供面积470万平方米。赤峰热电厂B厂于2007年建成,现有两台440吨/小时锅炉及两台135MW供热机组,供热量265MW,2011年通过实施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热源改造增加供热能力52MW。2011年高温直供面积466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赤峰热电厂以西及昭乌达路以东部分。
2、富龙热电厂。富龙热电厂始建于1996年,现有75吨/小时蒸汽锅炉两台,90吨/小时蒸汽锅炉两台,另有29MW热水锅炉
两台。2009年新建一台160吨/小时锅炉。理论最大外供采暖能力为340MW,可满足近580万平方米建筑的采暖需求。
3、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投产,目前有两台480吨/小时蒸汽锅炉,设计供热能力约为330MW,约供5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赤峰制药厂自备热电厂。赤峰制药厂热源是赤峰制药厂自备动力分厂,建有三台35吨/小时蒸汽锅炉和一台65吨/小时蒸汽锅炉,最大供热能力40兆瓦,除生产自用汽约80吨/小时外,其余热量低温直供面积为56万平方米。
5、赤峰华源集团。华源集团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原第二毛纺厂),自备电厂3×35T/h锅炉配有2×6MW机组,供热能力15MW。
四、中心城区热网现状
1、富龙热力公司热网
富龙热电厂热力网是从1981年开始铺设,由赤峰热电厂A厂低温水直供热量向城区供热,随着中心城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增,集中供热面积也迅速的增加。为此,赤峰热电厂于2007年投产2台135MW供热机组,2009年市政府又将京能热源引入城区供热。至今,富龙热力公司热网已覆盖红山组团、松山组团和桥北组团三大供热区域,作为中心城区主要热网企业,现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40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2190万平方米的64%,有供热主管线90公里、支线管网530公里,热力站158座。
2、新城富龙热力公司热网
2003年,随着我市新城区的建设,新城富龙热力公司开始铺设供热管网,从富龙热电厂南墙铺设DN900管线沿西站大街穿集通铁路顺王府大街向西经半支箭河向新城区供热。新城区供热管网按高温水热网进行设计,设计温度为120℃/60℃,至今已形成供热主管网38公里、支线管网202公里,换热站51座,供热面积620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28%。
3、赤峰华源集团热网
赤峰华源集团于1987年开始供热,当时设计供热管径为DN200,现该厂最大供热管径为DN426,采用低温水直供方式向中心城区供热,拥有热力站3座,供热主管网18公里、支线管网11公里,设计供热能力50万平方米,现供热面积53万平方米。主要供热区域为二毛1、2、3、4生活区,东城花园小区,经济适用房(原林场部位),林场家属楼,远联钢铁公司厂区和家属楼,鹏远公寓,龙景小区。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规划
从热源方面看,中心城区热源严重不足。中心城区5家热源企业供热能力为2060万平方米,现实际供热面积达2190万平方米,已超负荷运行。随着小新地组团、桥北组团、松山北城及党校组团陆续开工建设,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将快速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供热面积将达到250万平方米左右。
从热网方面看,一是供热管网老化陈旧。一般来说,供热管网15年就需要更新,但我市已有一半以上管网超过20年,有些管网腐蚀损坏严重,导致企业热水损失严重,平均每小时流失热水350吨。二是源网不匹配,管网输配能力弱,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供热能力跟不上供热面积增长速度。
根据赤峰市发展实际,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建设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赤峰”,我市大力发展以热电联产为
主、大型锅炉房为辅、其它方式为补充的城镇集中供热方式,逐步取缔小型锅炉房供热,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3%,中心城区达到95%。按照《赤峰市中心城区供热规划(2011-2030年)》预测,中心城区预计在2020年供热面积达到4644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将加快热源建设步伐,大力推行热电联产机组和背压机组供热方式。一是加快中电投2×300MW热电机组建设速度,建成后可提供12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二是尽快完成利用工业余热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利用金剑铜业和远航水泥厂的工业废热向小新地团团供热,配套建设2台29MW锅炉。三是支持富龙公用集团2台50MW背压供热机组建设项目,逐步建成中电投2×30万千瓦热电机组、京能热源、富龙公用集团2台50MW背压供热机组三大热源,形成环状管网,多源供热,从而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在积极建设新热源的同时,为改善老旧小区供热质量和环境,还将继续加强管网改造,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把老旧管网全部改造完毕。
赤峰市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五篇:上饶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上饶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加强城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户外广告活动,维护市容整洁美观,促进户外广告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江西省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含旭日片区)从事户外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在户外发布的各类信息和商品生产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介绍其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服务的下列户外广告:
(一)利用户外广告设施发布的广告;
(二)利用彩旗、条幅在户外发布的广告;
(三)利用墙体发布的广告;
(四)利用车、船等交通工具发布的广告;
(五)利用飞艇、气球等升空器发布的广告;
(六)利用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牌)、电子翻版装置、橱窗、广告架等设施发布的户外广告。
(七)利用其他设施发布的其他广告。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设施,是指在户外专为发布广告而设置的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牌)、电子翻版装置、橱窗、广告架等物质载体。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具体负责户外广告的登记管理工作。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市容管理监督工作;
规划、公安、气象、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抓好户外广告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户外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任何不正当竞争。任何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帮助广告经营者垄断或者变相垄断户外广告经营,不准限制和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利。
第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造型美观、牢固安全的原则。
第七条 市城市规划局应当会同市建设、工商、市容、房管、环保、公安、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应当包括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条件、地点、种类、规模、规格、有效期限等主要内容。
第八条 在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时,应当广泛听取意见。
第九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符合市总体规划、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城市容貌标准和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的要求:
(一)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二)设施应当牢固安全、整洁美观,符合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应当定期维修、保养;
(三)使用文字、汉语拼音、计量单位、标志符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书写规范准确。
第十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场地或者设施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城市重要场所、主要道路两侧的公共场地、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应当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方案,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公开竞争方式出让。
第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广告经营者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取得使用权的,其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视同已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等设施使用的;
(三)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四)利用违章建筑、禁止使用的危险房屋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建(构)筑物和设施的;
(五)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第十三条 在中心城区主干道上禁止设置跨街横幅广告。
第十四条 在居住区及其周边设置户外广告,应当避免噪声污染,不得影响通风、采光。
第十五条 利用候车亭、站牌、车站出入口等公共交通设施设置户外广告,不得影响交通标志识别和妨碍交通。
第十六条 发布户外广告必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发布。
第十七条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申请户外广告发布登记,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户外广告登记申请表》。
(二)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和广告业主的营业执照或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经营资格证明文件。
(三)发布户外广告的场地或者设施的使用权证明。包括场地或设施的产权证明、使用协议等。
(四)户外广告样件。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受委托发布户外广告的,应当提交与委托方签订的发布户外广告的委托合同、委托方营业执照或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经营资格证明文件。
广告形式、场所、设施等用于户外广告发布,依法需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发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审批的广告,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户外广告登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登记决定。经审查符合规定的,核发《户外广告登记证》;不符合规定的,书面答复申请人并退回有关文件、资料。逾期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九条 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先征得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后,向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依法审批。提出申请者应附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广告位置图和效果图;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利用气球等升空器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升放和系留气球的管理规定。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决定,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将审批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在办公场所公示。
大型户外广告的设置标准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应按照登记的内容、地点、形式、规格、时间发布,并标明登记证号、发布者和维护者名称。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登记后3个月内未予以发布的,登记自行失效。
第二十二条 户外广告场地、设施的使用者必须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对破损、褪色、字体残缺等影响市容或危及安全的应当及时维修更新,保证广告设施的整洁、美观、安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必须对户外广告设施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书面通知广告场地、设施的使用者予以及时整改。
第二十三条 广告发布单位应划出10%-20%位置或时段发布公益广告。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发布的户外广告在期满后10日内,广告发布者应当自行拆除。因举办大型文化、体育、公益活动或举办各类商品交易活、展销会等活动设置的临时性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者应当在活动结束后两日内予以拆除。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闲置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六条 经拍卖或竞标方式取得的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拆除、遮盖、涂改、迁移、损坏经批准依法设置的在有效期内的户外广告。
第二十八条 城区繁华地段、车站、广场、码头、居民区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适量的公共广告栏。
第二十九条 张贴各类广告,应在公共广告栏内张贴,禁止在指定地点以外的建(筑)物、树木、电杆等公共设施上乱张贴、乱涂写。
第三十条 因城市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不可抗力需要拆除的除外)需要拆除在使用期限内的户外广告设施,建设单位或者审批部门应当在30日前书面通知该经营业主限期拆除,由此对户外广告经营者、设施设置者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要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置换或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工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 户外广告有关管理部门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户外广告有关审批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制定审批程序,公布审批期限。
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户外广告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